田間配套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Ⅰ 廈門當地水資源的狀況及利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大力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確保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圍繞這一課題,日前,市政協組織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保障委員會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先後深入到潭庄水庫、徒駭河導污工程、魯西化肥廠和部分縣、市的工廠企業及農村,就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特別是農業用水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位於魯西北黃泛平原,處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蒸發量大而降水量小,乾旱是我市農業生產的主要威脅。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57.5mm,當地水資源總量11.388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7.382億立方米,人均佔有206立方米,畝均137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10,省人均佔有量的1/2,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的絕對缺水標准,2003年實際用水量為21.20億立方米,屬嚴重缺水地區。長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水利建設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先後實施了彭樓引黃入魯、位山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徒駭河治理開發、東阿引水和人畜飲水解困工程等建設項目,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改善,節水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一是農業節水灌溉得到了較快發展。隨著臨清、高唐被水利部、國家計委列為「九五」、「十五」期間第一、二批300個國家級節水增產重點縣以來,全市已有7個國家級節水示範縣、7個省級節水示範縣。截至目前,全市已興建各類節水灌溉工程50餘處,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33.24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53.3%,其中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面積55.56萬畝,大田噴灌面積4.05萬畝,微灌面積1.05萬畝,田間渠道襯砌控制灌溉面積47.58萬畝,移動式「小白龍」灌溉325萬畝,通過這些節水工程的實施,全市每年可節水4.2億立方米。二是工業節水有了新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工業企業也加大了節水整改的力度,如魯西化肥廠通過節水改造,提高了水利用系數,減少了污水排放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年節水33.6萬立方米,節約資金112.56萬元。
二、問題及原因
我市開發利用水資源和節水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還相當突出,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聊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勢在必行。當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水資源形勢嚴峻。我市是嚴重缺水地區,只因我們歷年來注重發揮引黃優勢,平均每年引入10多億立方米的黃河水,佔全年供水量的49%,才緩解了我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在一定范圍內不缺水的現象。盡管如此,也掩蓋不了我市真正缺水的問題實質。一是黃河水變的越來越可用而不可靠,往往最需要用水的時候,黃河缺水或斷流。黃河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和配額管理的逐步規范化,分配給我市的引黃水量只有8.5億立方米,必將進一步加重我市水資源的潛在危機,水資源的供需形勢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二是地下水超采過度,漏斗面積不斷擴大。引黃條件差的西部縣(市)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來維持工農業生產和生活需要,造成大面積漏斗區,漏斗面積達3145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最大埋深曾達29米。地下水開采量超過可利用量近5億立方米,超量開采地下水佔全年供水量的50%以上,按常規計算,2002年超採的地下水可使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5米左右,下降較多的區域達2米;而引黃條件較好的東部各縣(市)地下水開采力度不夠,地下水埋深在1—4米之間,不僅地下水得不到應有開發,造成浪費,而且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內澇。經以上的分析,如果黃河斷流,無水可引,我市遠遠不能滿足用水需要,在較短的時間里,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大部分機井不能正常供水,勢必給工農業生產帶來較大的損失。
(二)節約用水開展的廣度和深度還很不夠。一是農業供水工程老化退化嚴重,工程配套程度較差。據統計,目前全市引黃乾渠工程配套率為95%,支渠為5%,田間配套率僅為20%,全市灌溉利用系數僅為50%左右,遠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70%—80%的水平,農業灌溉用水比重較大,佔全部用水量的76%,大水漫灌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農業節水潛力很大。二是工業生產及生活節水剛剛起步,多數企業對節水用水說的多,做的少,城市居民的節水意識還有待於提高。三是節水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節水的廣泛開展和節水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三)水污染程度不斷加劇,影響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全市共有地表水質監測站8處,地下水質檢測站16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農葯、化肥的大量施用,污水澆灌等行為,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質監測的數據表明,我市已有好幾處小區域淺層地下水因地表污水下滲,形成二次污染,嚴重影響了城鄉人民的身心健康。在河流分布上,馬頰河為重度污染,衛運河、徒駭河為嚴重污染;在區域分布上,東阿絕大部分水質優良,茌平、陽谷地下水質較差。
(四)水務管理體制不完善,影響了水資源的管理。「多龍治水」,職責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人為浪費。當前根據國家對水資源管理的要求及全國水務一體化管理的進程,我市水資源緊張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水資源管理,切實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而我市只有高唐、陽谷實現了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其他縣、市仍然實行城鄉水務分部門管理,這種水務管理體制很不適應新形勢下水資源管理的需要,制約了水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市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管理方面問題十分突出,而且日益加劇。一方面,水資源嚴重短缺,潛伏著「水荒」危機;另一方面,管理不協調,浪費嚴重。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認識有差距,措施不到位。一是廣大幹部群眾對我市的水資源狀況缺乏認識,不少同志背上了引黃優勢的包袱,盲目的依賴黃河,總認為「靠著大黃河,年年有水喝,年年大豐收,年年不挨餓」,思想麻痹,蠻不在乎,對節水缺乏危機感和緊迫感。二是在工作指導上,部分基層幹部仍然是「重開源輕節流」,「重建設輕管理」的工作方法。三是引黃用水管理失控。送水、配水、收費處於低層次管理狀態,引黃灌溉在一定意義上仍然是「大鍋水」,群眾認為「節水不節支,不用白不用」。因此,在生產和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相當嚴重且普遍。四是存在急功近利短期行為。有些基層幹部對節水工作不感興趣,他們只求眼前「豐收」,不圖惠及子孫,不能真正鋪下身子抓節水工作。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
為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結合當前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水資源開發利用應開源節流,盡最大能力攔蓄天然水,科學調度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適當引用外來水。
(一)強化宣傳,增強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通過會議、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水法》和節水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我市水資源嚴重缺乏的現狀及節水的先進典型;宣傳節約用水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重大意義。通過宣傳教育,使各級領導和社會各個層面能夠認識到水是工業的命脈,農業的血脈,是服務業和城市建設的重要能源,以改變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天上下、地下流」的陳舊觀念,強化商品水意識,使節水變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同時,要形成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危害,誰賠償的良好習慣,在全社會形成惜水、節水、保護水的良好氛圍。
(二)大力防治水污染,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一是對排污企業進行嚴格監控,杜絕偷排偷放行為,對污染嚴重的企業,採取關停並轉或興建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使其達標排放。二是要加大投資,增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分質處理,充分考慮中水回用,不斷提高水循環利用率。三是要加強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充分考慮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以水定發展,量水調結構,禁止和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產業項目的發展,扶植耗水量少,符合環保標準的高新技術產業。四是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必須採用先進的節水設施和節水工藝。五是對洗浴、游泳、人工嬉水場所、洗車等幾乎是「全天候」營業的服務業要重點監察,看其是否採取有效節水措施。
(三)強化蓄水工程建設,確保水資源的采補平衡。客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即可緩解供需矛盾,又能補充地下水資源,是合理開發水資源,使地下水達到采補平衡,防止地下水漏斗面積繼續擴大的良策。通過大力建設平原水庫、河道閘、梯級攔蓄和蓄水坑塘,增加蓄水工程的調節能力,盡可能地攔蓄天然水,特別是缺水嚴重的西部縣(市),應結合實際,對鄉鎮村莊進行蓄水規劃,將蓄水工程建設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四)狠抓節約用水,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一是要強化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全面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第160 號令發布的《山東省節約用水辦法》,盡快出台《聊城市節約用水辦法》,規范全市人民的節水行為。二是要用經濟杠桿調整人們的用水行為,安裝和完善計量設施,加強測水量水管理,嚴格執行計劃用水,超計劃用水按照累進加價制度交納水費和水資源費,加強水費成本核算,合理調整水價。三是污水資源化是節水工作今後發展的方向,我市應建設管網,將處理後的污水用於道路、綠地廣場、公園等地方的噴灑、沖洗、綠化,代替自來水。另外,電力、造紙、化工等行業用水量大,而對水質的要求不高,也可用處理後的污水代替部分自來水及深井水,這樣就能降低城市新水取用量,達到水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四是要加強農村供水管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推廣畦灌、渠灌、管灌、噴灌等節水灌溉和地膜覆蓋、施用抗旱劑、秸桿還田等農業技改,促進先進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
(五)完善管理體制,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要借鑒水務改革先進地市的經驗,深入開展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排除因管理體制不完善造成的各種障礙,盡快實行全市城鄉一體化管理,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江北水城」率先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先進典型。
Ⅱ 創業項目介紹怎麼寫
面對的對象不同,介紹的內容也不相同。先給你一個例文。
****工程項目簡介
一、項目概況
*****工程是指由****水庫引水,黃河南北兩岸各建一條乾渠及支斗渠等田間配套工程組成,主要解決該地區黃河河谷兩岸灌溉及人畜飲水問題,該工程是我省「十五」計劃重點水利工程。
項目區位於青海省境內黃河幹流公伯峽水電站下游的兩岸階地上,隸屬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等兩個少數民族縣。該地區降水量為259.4mm,蒸發量2206.4mm,溝河多為季節性河流,氣候乾旱,素有「干循化」之稱。項目區現有人口8.3萬人,7.03萬頭(只)牲畜,其中2.18萬人貧困,人畜飲水困難。項目區由於缺水,經濟發展緩慢,群眾生活條件艱苦,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長期以來制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興建該工程,不僅是該地區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脫貧致富的前提,也是黃河河谷兩岸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改善的希望所在。
二、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投資、效益
該工程建設主要內容是北乾渠長26.36km,設計流量為3.4m3/s;南干總長31.36km,設計流量為4.8m3/s;支渠66條,126.7 km。
工程建設總投資為35499萬元,工期為3年。
工程建成後,控制灌溉面積為10.93萬畝,其中黃河北岸5.04萬畝,南岸為5.89萬畝。工程無復雜的技術問題,技術上可行的。工程的興建將極大地改善撒拉族、回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能使2.18萬人脫貧致富,促進和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可使黃河兩岸綠樹成蔭,清水環繞,生態環境秀美。
三、前期工作情況
我省對******工程非常重視,為了提高設計質量,節省前期投資,我省於2001年5月採用向省內外招投標形式來開展該工程規劃和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這也是我省第一次採用向省內外公開招投標形式來開展前期工作。該工程規劃和項目建議書由甘肅省水利設計院中標,2001年10月份完成。
2009年水土保持工程項目簡介
作者:佚名 來源:水電局辦公室 點擊數:9 更新時間:2008年07月15日
一、項目背景
****年,時任副總理的***同志批示:「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應及早規劃,納入南水北調中線總體方案」。歷經兩年的工作,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規劃院、長江委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及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相互配合,於2004年12月編制完成《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05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環保總局、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會簽同意將《規劃》正式上報國務院。規劃確定湖北省境內十堰地區8個縣市丹江口、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張灣區、茅箭區列入規劃范圍,2010年為近期項目對應的規劃水平年。2006年2月,國務院批復了該規劃,明確將規劃中的近期項目納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體方案,與總體工程同步實施。根據批復,我縣共要實施16個項目區,包括我縣的所有版圖面積。總投資為3.08個億,其中國家投資為1.5個億。實施年限為四年。2007年開始,我縣進入了該項目的實施階段。
二、建設內容及規模
六個項目區涉及土門、城關、河夾、觀音、澗池、馬安、六郎、關防8個鄉鎮29條小流域115個村98178人,六個項目區總面積1174.4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613.38km2。初步擬定治理措施為:改糧梯836.46hm2;改果梯103 hm2,水土保持林草14282.62 hm2,其中:退耕還經濟林5354.66hm2,還生態林5869.64hm2,荒山造生態林3273.32hm2,退耕還草45hm2;生態修復46115.24hm2。修建各類水利工程:谷坊90座,蓄水池330口,沉沙池495口,溝渠57.1km,田間道路28.9km,疏溪固堤17.4km,其中:新建河堤11km,整治河堤6.4km, 整治塘堰11座。輔助措施:沼氣池267口,省柴灶446個。
三、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工程總投資13191.9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595.99萬元,地方配套6595.99萬元。
四、建設年限
六個項目區建設期為二年(2009年至2010年)。
五、項目效益評價
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減少泥沙258.96萬噸,年增加蓄水能力1809.77萬方,林草覆蓋率可增加到86.77%;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48.48萬元,大大改善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提高了當地農民收入,進一步為南水北調優化了水質。
六、項目進展情況
1、前期工作完成情況
可研報告已經評審,正在修改過程中
2、計劃安排情況
等待計劃下達後安排
3地方資金落實及完成情況
無地方配套資金
七、要求及建議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謝謝。
Ⅲ 誰會寫創業項目分析報告
一、項目摘要。項目內容的摘要性說明,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單位、建設地點、建設年限、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投資估算、運行費用與效益分析等。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場(產品或服務)供求分析及預測(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項目區本行業(或主導產品)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現有生產(業務)能力調查與分析、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等。
四、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原則上應是具有相應承擔能力和條件的事業單位)。包括人員狀況,固定資產狀況,現有建築設施與配套儀器設備狀況,專業技術水平和管理體制等。
五、項目地點選擇分析。項目建設地點選址要直觀准確,要落實具體地塊位置並對與項目建設內容相關的基礎狀況、建設條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項目所在區域代替項目建設地點。具體內容包括項目具體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圖)、項目佔地范圍、項目資源、交通、通訊、運輸以及水文地質、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等條件,其它公用設施情況,地點比較選擇等。
六、生產(操作、檢測)等工藝技術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項目技術來源及技術水平、主要技術工藝流程與技術工藝參數、技術工藝和主要設備選型方案比較等;
七、項目建設目標(包括項目建成後要達到的生產能力目標或業務能力目標,項目建設的工程技術、工藝技術、質量水平、功能結構等目標)、任務、總體布局及總體規模;
八、項目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間工程、配套儀器設備等。要逐項詳細列明各項建設內容及相應規模(分類量化)。土建工程:詳細說明土建工程名稱、規模及數量、單位、建築結構及造價。建設內容、規模及建設標准應與項目建設屬性與功能相匹配,屬於分期建設及有特殊原因的,應加以說明。水、暖、電等公用工程和場區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價說明。田間工程:建設地點相關工程現狀應加以詳細描述,在此基礎上,說明新(續)建工程名稱、規模及數量、單位、工程做法、造價估算。配套儀器設備:說明規格型號、數量及單位、價格、來源。對於單台(套)估價高於5萬元的儀器設備,應說明購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儀器設備,需說明是否具備使用能力和條件。配套農(牧、漁)機具:說明規格型號、數量及單位、價格、來源及適用范圍。大型農(牧、漁)機具,應說明購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九、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依據建設內容及有關建設標准或規范,分類詳細估算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並匯總,明確投資籌措方案。
十、建設期限和實施的進度安排。根據確定的建設工期和勘察設計、儀器設備采購(或研製)、工程施工、安裝、試運行所需時間與進度要求,選擇整個工程項目最佳實施計劃方案和進度。
十一、環境保護。對項目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提出處理方案和工程措施及造價。
十二、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主要包括項目建設期組織管理機構與職能,項目建成後組織管理機構與職能、運行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人員配置等;同時要對運行費用及新分析,估算項目建成後維持項目正常運行的成本費用,並提出解決所需費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與風險評價。對項目建成後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測算與分析(量化分析)。特別是對項目建成後的新增固定資產和開發、生產能力,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如社會供種量,帶動多少農戶、多大區域經濟發展等)等進行量化分析;
十四、有關證明材料(承擔單位法人證明、有關配套條件或技術成果證明等)。
Ⅳ 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形成原因:
一、自然條件
氣候異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兩個月,中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之一,這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一定標准,才可能出現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
二、社會經濟條件
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區,而中下游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三、城市洪災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農村多。城市的「雨島效應」(城市溫度高,上升氣流多,雨水多),城區的年降雨量比農村地區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蓋多是隔水層,不透水。雨水多了後排不掉。
4:雖然有下水道,但是「國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車」(不信,去看美國大片),我們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紀,地下上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建設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輕地下,輕基礎,輕底子。
5:城市地勢低,外來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設在地勢地平的地方,導致外來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預防及應對災害能力不足,機械排水能力不足。
從整個流域上、中、下游、山區、平原、丘陵、窪地全面規劃和治理,做到河庫相通,塘堰相連,大、中、小水利工程結合起來,化水患為水利。此外,還需注意如下具體措施:
(一)實行深溝、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積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澇發生時,雨水及時排出。
(二)洪澇發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應組織力量及時搶收,以免洪澇損失。
(三)洪澇災害發生過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積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時要扶正植株,讓其正常進行各種生理活動,盡快恢復生長。
(四)洪澇災害過後,必須迅速疏通溝渠,盡快排澇去漬。還要及時中耕、鬆土、培土、施肥、噴葯防蟲治病,加強田間管理。如農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則應根據當地農業氣候條件,特別是生長季節的熱量條件,及時改種其它適當的作物,以減少洪澇災害損失。
(五)旱地怕澇作物要採取聯片種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4)田間配套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擴展閱讀:
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曾先後發生過近40次特大洪澇災害,每次都導致上萬人的死亡和千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在近幾十年中,洪澇發生頻次與災害損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國自古就是洪澇災害嚴重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在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間,共發生較大水災1092次,死亡萬人以上水災每5—6年即出現一次,這種局面到現代尚無根本的改變。
洪澇災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造成一系列其它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現。中國的雨澇1951—1990年。中國平均每年發生嚴重洪澇災害5.9次,平均受災面積667萬公頃,其中成災面積470萬公頃,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餘萬間。
1991年全國有25個省、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2400萬公頃,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799億元。
主要的雨澇區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這個地區又被南嶺、大別山—秦嶺、陰山分割為4個多發區。中國西部少雨,僅四川是雨澇多發區。
Ⅳ 項目簡介怎麼寫
思路和寫作要點:應該按照整體的規劃進行分析,然後根據項目的實質內容作出一定的條理性分析,最後給出自己的想法。
一、項目概況
公伯峽水庫灌區工程是指由公伯峽水庫引水,黃河南北兩岸各建一條乾渠及支斗渠等田間配套工程組成,主要解決該地區黃河河谷兩岸灌溉及人畜飲水問題,該工程是我省「十五」計劃重點水利工程。
項目區位於青海省境內黃河幹流公伯峽水電站下游的兩岸階地上,隸屬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等兩個少數民族縣。該地區降水量為259.4mm,蒸發量2206.4mm,溝河多為季節性河流,氣候乾旱,素有「干循化」之稱。
項目區現有人口8.3萬人,7.03萬頭(只)牲畜,其中2.18萬人貧困,人畜飲水困難。項目區由於缺水,經濟發展緩慢,群眾生活條件艱苦,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長期以來制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興建該工程,不僅是該地區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脫貧致富的前提,也是黃河河谷兩岸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改善的希望所在。
二、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投資、效益
該工程建設主要內容是北乾渠長26.36km,設計流量為3.4m3/s;南干總長31.36km,設計流量為4.8m3/s;支渠66條,126.7 km。
工程建設總投資為35499萬元,工期為3年。工程建成後,控制灌溉面積為10.93萬畝,其中黃河北岸5.04萬畝,南岸為5.89萬畝。工程無復雜的技術問題,技術上可行的。
工程的興建將極大地改善撒拉族、回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能使2.18萬人脫貧致富,促進和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可使黃河兩岸綠樹成蔭,清水環繞,生態環境秀美。
三、前期工作情況
我省對公伯峽水庫灌區工程非常重視,為了提高設計質量,節省前期投資,我省於2001年5月採用向省內外招投標形式來開展該工程規劃和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這也是我省第一次採用向省內外公開招投標形式來開展前期工作。
該工程規劃和項目建議書由甘肅省水利設計院中標,2001年10月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