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歷史上有哪些地質災害
『壹』 重慶有哪些歷史文化遺跡
朝天門位於重慶城東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襟帶兩江,壁壘三面,地勢中高,兩側漸次向下傾斜。明初戴鼎擴建重慶舊城 ,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即朝天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因此門隨東逝長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於此迎御差,接聖旨,故名「朝天門」。1891年重慶辟為商埠,朝天門始設海關。1927年因修建朝天門碼頭,將舊城門撤除。1949年「九·二」火災使朝天門附近2千米的區域化為一片廢墟,從此,朝天門僅余城基牆垣。 今天的朝天門客運碼頭,新建宏偉的朝天門廣場是俯看兩江匯流,縱覽沿江風光的絕佳去處。朝天門左側嘉陵江納細流匯小川,縱流1119千米,於此注入長江。每當初夏仲秋,碧綠的嘉陵江水與褐黃色的長江水激流撞擊,漩渦滾滾,清濁分明,形成「夾馬水」風景,其勢如野馬分鬃,十分壯觀。右側長江容嘉陵江水後,聲勢益發浩盪,穿三峽,通江漢,一瀉千里,成為長江上的「黃金水段」。
山城夜景是重慶的一張城市名片,重慶市區三面臨江,一面靠山,倚山築城,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城市風貌十分獨特,由此形成綺麗夜景。「不覽夜景,未到重慶」,雄偉的山城重慶,以輝煌的夜景聞名海內。山城夜景自古雅號「字水宵燈」,為清乾隆年間「巴渝十二景」之一。因長江、嘉陵江蜿蜒交匯於此,形似古篆書「巴」字,故有「字水」之稱。「宵燈」更映「字水」,風流占盡天下。 清人王爾鑒詩雲:「高下渝州屋,參差傍石城。誰將萬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難掩,雲流影自清。領看無盡意,天水共晶瑩。」 山城夜景的特色之一得益於起伏的地勢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樓房。每當夜色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二得益於兩江環抱,雙橋相鄰。江中百舸爭流,流光溢彩。橋面千紅萬紫,宛如游龍,動靜有別,有似不夜之天。 觀賞山城夜景有三大去處:南岸區南山上的一棵樹觀景台和大金鷹,可謂「隔岸觀火」;鵝嶺公園上的瞰勝樓,身臨其境縱覽兩江;朝天門「兩江游」遊船,環繞揚子嘉陵,360°全方位立體飽覽山水之城。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有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和寶頂石刻三個區域。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歷時250多年。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著名的「養雞女」、「千手觀音」等石刻藝術珍品就位於大足石刻。
『貳』 歷史重慶最強的地震是幾級
別的地方不說了,說下重慶四川那的.
從歷史上看,四川是中國地震發生較為頻繁的地區之一。我查了一下資料,有明確文字記載、震級在七級或超過七級以上的地震有過10多次——
唐憲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公元814年4月6日),發生在四川西昌一帶;
南宋寧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公元1216年3月24日),發生在四川馬湖一帶;
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536年3月29日),發生在四川西昌北;
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725年8月1日),發生在四川康定一帶;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公元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再次發生大地震,不過,震中南移;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公元1786年6月10日),發生在四川瀘定一帶;
清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元 1816年12月8日),發生在四川爐霍一帶;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發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間,被砸死的有20652人;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公元1870年4月11日),發生在四川巴塘一帶;
清光緒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893年8月29日),發生在四川道孚乾寧一帶;
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904年8月30日),發生在四川道孚一帶;
每次大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其中在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發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間的那場地震最厲害,砸死了20652人,外來人口還未算在內。實際上,四川地震死人最多的到底是哪次並無法肯定,由於過去統計上的困難,史上記載的文字多很模糊,如「十分壓死七八分」、「死傷不計其數」、「眾多人畜死亡,損失驚人」、「壓死人民無算」
其實四川這種山區多的地方肯定就是多發地震的,山是怎麼形成的?不就是板塊的相互積壓形成的嘛,劇烈的相對運動就是地震,平原就沒什麼地震的,從地形上就可以判斷.
『叄』 重慶歷史上地震最大震級是多少
重慶歷史上最大的來地震源是:發生在清咸豐六年五月壬子(1856年6月10日)的黔江小南海地震。從史料記載推算,地震震級約8級,震中區域為黔江後壩鄉與湖北咸豐大路壩鄉之間(今黔江區小南海鎮與咸豐大路壩鎮之間)。
同治四年《咸豐縣志》載
「咸豐六年五月,地大震,大路壩山崩,由梅家彎、板橋溪,抵蛇盤寨三十餘里成湖,壓斃村民以數百計,李姓最多。」
(3)重慶歷史上有哪些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地震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晃動。
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
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鍾。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建築物,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肆』 近代重慶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不要詳細的解釋,有事件就可以)
重慶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巴楚之戰】春秋戰國時期,巴族主要活動在川東、鄂西、陝西漢內中一帶,東到魚復容,西至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與楚、蜀、秦為鄰。隨著巴國強大,巴楚交惡,數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戰於那處(今湖北荊門縣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巴置捍關、陽關、沔關以拒楚。但巴在楚強大攻勢之下,三關盡失並節節敗退,最終被楚佔領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閬中一帶退卻。
【張儀築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張儀入蜀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
『伍』 重慶地區地質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
重慶山區分布廣泛,又緊鄰四川地震多發區,泥石流、山體滑塌等地質現象就比較普遍了
『陸』 重慶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哪年哪個地區N
重慶有制史以來最大的地震是黔江小南海地震。
黔江小南海地震:清咸豐六年五月壬子(1856年6月10日,發生在黔江交界之大路壩、後壩一帶。北至四川巫山,東南達湖南吉首,西南抵四川南川,最大半徑230公里,有感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
『柒』 重慶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地震是在地震帶上的嗎
很少,基本不發生,一般是四川和雲南地震波及到重慶從重慶的地質構造條件來看,一般不具備發生像汶川地震那樣規模的地震來。 重慶歷史上的5次地震均發生在華鎣山斷裂帶上。重慶不是在地震帶上。
『捌』 重慶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哪些區縣
每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資料,一般都在當地國土部門會有。
『玖』 重慶在中國古代史上有哪些著名事件
剛看了金燦榮老師的一個講座,正好講了一個關於重慶的故事。
重慶曾經在歷史上專拯救了整個歐洲。
當時屬蒙古帝國正准備吞並歐洲,所有的糧草兵馬,都已經准備就緒。而他們的大汗蒙哥卻在攻打重慶,在一次戰役中不幸壯烈了。就此蒙古帝國開始四分五裂,吞並歐洲的計劃也隨之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