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外文文獻

工程地質外文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2-19 02:16:01

『壹』 求地質學相關的外文文獻帶中文翻譯的,五千字左右,最好網上查不到的,滿意追加100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當然了,如果果真找不到追問一下!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庫:
----------------------------------------------------------
⑴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⑵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⑶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⑷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⑸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⑹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⑺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⑻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⑼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貳』 求工程地質論文,5000字。有英文翻譯

已發

『叄』 求一篇英文的隧道與工程地質條件的論文

免費的,是沒人給你的

『肆』 求有關工程地質或岩土工程方面英文文獻或文章,最好是關於建築工程地質勘察的,急用!

去資料庫裡面搜索關鍵詞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應該會有大量的文章(最好是國際資料庫,像CNKI 這樣的庫裡面基本都版是中國權人寫的)。另外你可以去學校圖書館,借本外文雜志,大量的文章。

『伍』 求一篇有關工程地質的論文

工程地質學是世紀才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地球科學。工程地質專業在工程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質工作的質量,對工程方案的決策和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由於地質問題引起的工程事故時有發生,輕則修改設計延誤工期,嚴重時造成工程失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近年來,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有下滑現象,工程地質分析不夠深入,有的甚至出現工程地質評價的結論性錯誤。今後十年,將有可能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又一個事故高發期。工程地質對地球環境的保護要發揮重要作用。工程地質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關鍵詞 。

關鍵詞:工程地質 水利水電 勘察 環境 分析 人才 機遇

工程地質對於工程師來說並不陌生。然而,由於人類工程活動引起地質環境的改變,工程地質問題造成工程建設的被動與失敗的若干實例證實,許多人對工程地質又是陌生的。
人類歷史剛剛翻開新千年新世紀的第一頁,一場以高新技術為前導的產業革命卻早已開始了,工程地質學科必將在這場革命中獲得新生。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技術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伴隨著矛盾與沖突,特別是體制和機制問題,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協調與適應,改革就成為必然。
當前,工程地質學科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工程地質專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不是斗爭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人類工程活動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順應自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問題,工程地質學家和地質師都要認真關注,並勇敢地承擔起應盡的職責。
1 工程地質學科的起源與發展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工程建設活動與自然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一門地球科學。20世紀初,為了適應興建各種工廠、水壩、鐵路、運河等工程建設的需要,地質學家開始介入解決工程建設中與地質有關的工程問題,不斷地進行著艱苦的工程實踐和開拓性的理論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質學」專著,工程地質學開始成為地球科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學科,工程地質勘察則成為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世界有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和平環境,工程建設的發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質學在這個階段迅速成長起來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工程實踐和理論探索,工程地質學大為長進,內涵和外延都煥然一新,成為了現代科學技術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學科。
中國的工程地質事業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國後才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50年代初開始引進蘇聯工程地質學理論和方法,走過了我們自己的工程實踐和理論創新的輝煌歷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質學體系。特別是在水利水電行業,舉世矚目的三峽、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開工建設,瀾滄江、紅水河、雅礱江、烏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眾多大型梯級水電站的興建,以及若干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其它水利水電工程,充分積累了在各類岩性地區和各種復雜地質條件下進行地質工作的豐富經驗,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程地質勘察規程規范。重大工程建設不斷地將數理學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術及時吸收進來,極大地豐富了工程地質學科的內容,有力地促進了工程地質學科的發展,使我國工程地質學達到現代科技水準,逐漸成為國際工程地質界的重要成員之一。
今天,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工程地質定性描述和定性評價的范疇,發展成為集多種勘探手段去獲取基礎性地質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歸類匯總、整理分析、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地質預測、工程措施的建議等等既特殊又復雜的綜合性專業。任何一個成熟的設計師,都會清楚地意識到工程地質專業在工程設計中的重要位置。無數重大工程成敗的實例足以證明工程地質專業在工程建設中的權威性。
在學術界,有國際工程地質學會,國內的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水利學會和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等全國性學術組織都專門設立有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水利水電行業中全國性的學術組織還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網」。此外,全國性的勘測技術協會主要還是工程地質專業。這些學術組織為我國各行各業的工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發揮了巨大作用。
2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特點
2.1 特殊性與復雜性
在水利水電、電力、工民建、交通、港航、航天、航空、地礦、市政建設等等凡是存在土建工程,要與地質體(地基)打交道的行業,都有工程地質專業,因此,我們稱工程地質專業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專業,是不必爭議的。由於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使得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又是所有這些不同行業的工程地質專業中涉及面最廣、問題最復雜、任務最艱巨、聲望最高、最具權威性的業界龍頭。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工程建築物的特殊性。工業與民用建築到處可以見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築物,可以部分或全部套用標准設計圖紙。而水工建築物則不然,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座水庫大壩,你就很難找到兩座完全相同的大壩。決定大壩的規模、壩型、結構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條件很復雜,而工程地質條件則是最主要的自然條件之一。水工建築物的第二個特殊性是與水打交道,所承受的主要荷載是水荷載。水利水電工程不允許失事,一旦失事,損失將十分慘重。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工程規模大,專業多,涉及面廣,投資大,工期長,建築物的形式、結構、功能、荷載組合等等都十分復雜,特別是大型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更是如此。例如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涉及到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環境、文化等方方面面,你很難找到其它基建工程可以等同於這樣的水利水電工程。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專業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是由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決定的,同時,工程區自然地質環境的復雜性也決定了這個專業的技術難度。
2.2 實踐性與經驗性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另一特點是強烈的實踐性與經驗性。在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委會1999年度學術研討會上,工程地質界知名前輩專家天津院的李仲春教授語重心長地警示工程界:工程地質這個專業太難了,工程地質決策不是通過計算和試驗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工程經驗,即是十分成功的工程,也很難證明它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合理。李仲春教授的肺腑之言充分表達了工程地質專業的實踐性與經驗性的深刻含義。
工程地質理論上的任何一項新進展,新方法,新技術,都必須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分析論證和工程實踐的檢驗。例如,近二十年來隨著數理基礎學科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壩基、洞室和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的理論和方法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這些計算成果仍然只能是工程設計和決策的一種參考,因此在工程界有一種通用說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許多工程實例足以說明採取慎重態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從分析計算上看是安全的,實際上卻出了問題;而另一些工程通過計算認為不安全,但卻安全運行了數十年。因此我們搞工程建設,工程經驗往往又是起決定作用的。
2.3 工程地質問題的長期性與隱伏性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第三大特點:在地質體中留下的工程隱患具有長期性和隱伏性,甚至具有不可預見性。法國Malpasset拱壩失事和義大利Vajont水庫大滑坡,均為水工史上震驚世界的慘痛教訓,其地質隱患在整個勘測設計施工的全過程中沒有絲毫警覺。葛州壩工程壩基軟弱夾層問題導致工程停工,重新補充勘探並對設計進行重大修改。南盤江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廠房建在一個古滑坡上,開工後實在施工不下去了,搬出滑坡體後又位於另一個滑坡體的腳下。該電站的引水隧洞工程地質條件更是復雜得令建設者們防不勝防。由於地質體中留下的工程隱患造成的工程事故,輕則修改設計,重則工程報廢,或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舉不勝數。
2.4 工程地質測不準原理
著名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不能同時測准粒子在某一瞬間的速度和位置」。我們不妨借用這個原理來揭示工程地質的一些本質性問題。事實上,地質體中的某些性質的確是測不準的。例如某一組結構面的產狀,你只能用一個區間值來表述,如果僅用一個確定值來表述則肯定不符合客觀實際。又如工程地基岩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它只能是一個區間值或統計值,因為地質體中每一點的性質都可能是變化的。地質參數精確到某一個具體數值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是絕對准確的,否則會誤導精確評價的可信性。據此,我們可以將工程地質測不準原理表述為:「地質體的工程性質不可能用絕對准確的參數來確定,它們只能是通過地質測繪、勘探、試驗、分析、統計和經驗判斷後提出一個建議區間值,供設計師根據建築物的性質在這個區間值中選取設計採用值」。近二十年來,概率統計、模糊數學、灰色理論等數理學科廣泛應用於工程地質分析領域,可以說是對工程地質測不準原理的有力支持。有些設計師不能理解地質師為什麼只能提出區間值,而不提出確定的數值,當他們對測不準原理透徹理解之後,這種疑問將會自然消除。3 工程地質的技術進步
工程地質勘察技術近二十年來有了長足的進展。測量、物探、鑽探、試驗等在儀器、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為工程地質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依託。由於有了各種新技術的支持,工程地質分析從定性到定量就成為可能。定量分析的新理論層出不窮,在學術界十分活躍。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工程地質來說是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從外業資料收集和內業資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產品成果、質量標准等等均與傳統的工程地質有較大的差異,應用前景振奮人心。「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技術協作網」業已正式成立,必將對工程地質技術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主要包括六大課題:①數值計算;②制圖;③資料庫;④文檔管理;⑤專家系統;⑥網路系統。這六大課題既是多年來本專業計算機應用的實踐,也是我們將繼續探討的主要課題,還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賦予新的內涵。
4 工程地質專業的任務與責任
工程地質專業的主要任務是:①選址,選擇在地質條件上相對最優的工程建築地區或場地;②評價,闡明工程建築區或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質評價,准確界定工程地質問題;③預測工程建築物興建和運用過程中地質條件的可能變化,為研究改善和治理工程地質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據;④調查工程建築物所需的天然建築材料等。歸納起來的表述:為工程建設提供基礎性和專門性地質資料,為工程選址、建築物設計以及不良地質條件的工程處理提供技術依據,同時對地質環境的變化作出預測。
為了完成以上任務,需要針對工程建築物區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和工程地質分析,界定和研究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勘察需要勘察目的明確,工程概念清晰,勘察手段多樣,勘探精度滿足要求。工程地質分析要求方法正確,計算可靠,參數可信,建議措施符合工程實際。工程設計最關心的是建築物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和物理力學性質,因此工程地質工作的最終體現是工程地質定性和定量評價。
工程地質專業只對提交給設計採用的地質資料負責,其物理力學參數也僅僅是建議值,不在建議值范圍之內的設計採用值和不適應地質條件的設計方案,地質師不負責。但是,地質師有責任對不符合或不適應地質條件的設計方案提出質疑,對可能存在的工程隱患要與設計師充分交底,對不良工程地質缺陷有責任提出工程處理措施的建議。
一般說來,正規勘測設計院的勘測隊伍,已經過幾十年工程實踐的檢驗,在正常情況下都可以完成以上任務並盡到地質專業的責任。本文以下章節列出的工程地質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是歸納了筆者從事工程地質工作十多年來的所見所聞,供地質師們分析問題時參考。
5 工程地質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5.1 工程地質勘察的質量問題
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一般問題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側重點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方法不當,手段落後;工程地質分析工作中所選擇的理論、方法、計算公式等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其適應條件的物理意義混淆不清;地質報告中基本地質條件不清楚,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界定不準確或論證不充分,有問題遺漏甚至結論性錯誤;有些地質報告沒有地質結論,也有些工程沒有做多少地質工作就先下結論,極不嚴肅。此類問題往往造成階段性工程審查不能一次性通過,可能延誤開發時機;或者盡管通過了審查,但卻給工程留下了隱患,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更大。
5.2 相關專業的理解問題
一種情況是地質師對其它專業不理解,這需要加強跨專業的學習。另一類現象是設計施工等相關專業對工程地質的不理解。有的不懂地質卻偏要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勘探要求,有的工程由設計人員來布置地質勘探工作;有的設計人員對地質專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以為是包打天下,不結合地質條件設計不當;也有的是不尊重自然地質規律,野蠻施工,嚴重破壞地質體的自然結構,造成重大工程事故。所有這些非地質專業的問題,往往在出了問題之後又向地質專業推卸責任,令地質師們不知所雲。工程地質界知名專家學者孫廣忠教授指出:「實際上,在地質工程實踐中脫離地質實際的實例隨手可拾,可以說,地質工程施工中出現事故的絕大部分是設計和施工脫離地質實際的結果,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沒有搞清楚或認識不清的結果,如果離開了地質基礎,則其理論必將脫離地質實際必將作出錯誤的結論」。
潘家崢院士等前輩專家早已強調過地質學水工,水工學地質。足以可見專業之間的交叉滲透問題,早已被專家們的真知灼見道出了關鍵,就看我們作何行動。
5.3 勘測周期不合理的問題
從工程地質勘察到地質報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有些工程沒有基礎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報項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質報告;還有些工程是今天提交了可研報告,明天就提交初設報告。此類情況多為地方性工程,一般國家投資的大型工程出現這種局面的不多。沒有足夠的勘測周期所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地質條件不清楚,投資控制不住,施工後修改設計,或由於地質問題造成承包商巨額索賠等等。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隱患,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5.4 規程規范的問題
規程規范的問題較多,甚至產生了一些混亂。水利系統與水電系統的勘測設計階段不一致,規程規范也有區別。歷經十多年的編寫報批,1999年才頒布的國家標准《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在勘測程序和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都已經明顯地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一經頒布實施就難以把握。更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國標《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並不完全適合於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而建設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監督機構則以此為依據對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單位實施質量檢查,使勘測單位不得不準備滿足兩種規范的兩套地質報告分別對付審查和檢查。規程規范的修訂和出台周期太長,完全不能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水利與水電分家之後,對於工程地質這個專業來說其工作性質是一樣的,但卻存在不同的技術標准和勘測程序,這種情況還要繼續下去,需要尋求解決或協調方案。
5.5 人才問題
文革十年造成的人才斷層已經出現。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前輩地質師相繼離崗,各勘測設計院明顯缺地質總工人才,八十年代期間各院比較整齊的地質副院長和院級地質總工,近年來在一些勘測設計院已經相繼斷檔,或後繼無人,或後備人才尚不成熟。勘測行業不景氣,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與工程地質專業不相適應,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的局限,人才資源開發機制的問題,擇業行為中的浮躁動機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優秀地質師的成長。
高質量高水平的工程地質分析成果,出自於高水平高素質的地質師。有人說二、三年就可以培養出地質專家,實屬無知。要培養出一個具有工程地質分析能力,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地質師,沒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大量的工程實踐,自身的敬業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相關學科專業的學習和滲透,是決不可能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地質師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出來。培養優秀地質師的難度可以說遠遠超過培養博士、研究員和教授的難度。
社會的發展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對地質師素質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最好是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勘測隊伍要走向市場,必須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
5.6 技術管理問題
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的控制,技術管理是主要環節之一。近年來一些單位提交的勘測設計報告中的地質章節不是地質師寫的,報告的編制人中沒有地質專業負責人,或地質報告沒有院級地質負責人審查把關,報告和圖紙中的錯誤較多。這種情況給總院增加了審查難度,同時也有損勘測設計單位的質量和水平形象,還會延誤工程報批的時機。當然也有上級單位工程審查把關不嚴,助長了這種技術責任心不強的現象。
5.7 其它問題
前期工作投入不夠,有些地方部門長期拖欠勘測經費;體制問題,市場競爭不規范,非水利水電勘測單位從事水利水電勘測工作存在工作方法、技術要求和工程地質評價等方面的差異;勘測工作經費仍然按落後的實物工作量計算,造成多勘探多爭錢,地質分析多出力多賠本的事實上的不合理現象,長期以來得不到解決。勘測技術的科技含量低,新技術新方法投入少,不能滿足現代工程技術發展的要求。
5.8 今後十年將進入工程事故的高發期
鑒於對以上若干問題的擔憂,今後十年有可能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事故的又一個高發期,這一悲觀性預測有些危言聳聽,但願不要成為被不幸言中的事實。
5.9 解決問題的對策
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清責任。規程規范和部分技術管理方面的問題應該由總院負責;勘測周期不合理,前期工作投入不夠等問題應該是地方部門或者計劃部門負責;質量、人才、相關專業的協調等問題自然應該由勘測設計單位負責;其它問題大家都有責任,但主要還是取決於大環境。
責任分清楚了,落實到要有人來抓,所有問題雖然我們不敢說都能很好地得到全面解決,但至少可以前進一大步。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暢談必要性重要性,結果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行動。筆者在這里也就是誇誇其談而已,不可能提出可以操作的具體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也不該我們提,該誰提?當然應該是誰負責抓,誰就提方案追落實精指揮勤檢查,最終歸結到誰領導的關鍵問題上。到此為此,我們的對策就算出台了。
其實,我們這里列出來的眾多實際問題,本質上和深層次的是體制和機制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隨著勘測設計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新技術與舊管理的沖突,老觀念與新思想的交鋒,既是矛盾又是改革的動力,這是不難理解的。
6 工程地質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汪恕誠部長曾經講話強調:「不能老修改設計,因為搞招投標尤其是國際合同,修改設計就意味著被索賠」。少修改或不修改設計,是對工程地質提出的更高要求。基本地質資料不準,修改設計就是必須的。高標准嚴要求就是挑戰和機遇。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實際上又是一部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相互影響的壯麗史詩。以前我們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當成是與天斗與地斗的斗爭關系,實踐證明,人與大自然斗爭的結果,雖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勝利,而大自然反過來對人類的懲罰卻是災難性的。人類的每一次產業革命,無不與工程建設有直接關系,與地質環境有直接或間接關系。建國以來,我國的基本建設此起彼伏,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從無到有,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正在興起。在多專業組成的基建隊伍這個龐大樂團中,地質師要起到指揮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還要擔負起獨奏華彩樂章的作用。
盡管工程地質學科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工程地質工作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題,然而這更是機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順應自然,保護環境,防止災害,造福人類,是工程地質學家和地質師的艱巨任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思敬,工程地質學的任務與未來,《工程地質學報》1999年第3期
2 崔政權,《系統工程地質學導論》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5
3 孫廣忠,論地質工程的基礎理論,《工程地質學報》1996.第4期
4 黃鼎成等,《走向21世紀的中國地球科學》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10月
5 張明定等,《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的系統思維》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6 陳祖安,工程地質學,《中國電力網路全書水力發電卷》中國電力出版社,1995年5月
7 韋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實例剖析,《工程地質-面向21世紀》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8 陳祖安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概述及設想規劃,《水利水電工程地質》1995年第1期
9 韋港、冀建疆,關於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水利水電技術》1999年第10期
10 瑞德尼克[蘇],《量子力學史》科學出版社,1979年9月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首頁]

『陸』 跪求關於地質工程專業的一些國際頂級英文文獻

地質工程類的你也得大概說明一下研究的方向啊,要不還真是浩如煙海,你可以上sciencedirect或者elsevier看看檢索一下有沒有什麼收獲

『柒』 求兩篇土木工程的外文文獻,最好關於施工組織設計或管理的,每篇翻譯成中文2000字左右。

畢業設計論文施工組織設計文獻綜述
施工組織設計的作用是對擬建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實行科學的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可以全面考慮擬建工程的各種施工條件,揚長避短,擬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確定施工順序、施工方法、勞動組織和技術經濟的組織措施,合理地統籌安排擬定施工進度計劃,保證擬建工程按期投產或交付使用;也為擬建工程的設計方案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在技術上的科學性和實施工程上的可能性進行論證提供依據;還為建設單位編制基本建設計劃和施工企業編制施工計劃提供依據。施工企業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機具使用上的先後順序,全面安排資源的供應與消耗;可以合理確定臨時設施的數量、規模和用途;以及臨時設施、材料和機具在施工場地上的布置方案。
如果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合理,能正確反映客觀實際,符合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要求,並且在施工過程中認真地貫徹執行,就可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效果,早日發揮基本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0年代我們的施工組織措施採用的蘇聯的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的經濟的增長,我們建築業的發展,我們的施工項目管理也不斷的更科學,70到80年代施工組織設計在我國全面的推廣,經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探索、研究,使之我們現在的施工組織更科學更協調,經濟上更合理
以往我們強調工程開工前必須有施工組織設計,否則不得開工,但有相當多的工程雖然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但實際執行卻不如人意,甚至有的根本無法實施。許多年來,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往往是由個別人編寫,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與材料、機械、勞動力等部門的脫節,使施工組織設計開始就先天不足,到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編制者與實施者的分離,無法起到指導作用的施工組織設計只能束之高閣。所以我們認識了不足之處對於實施方案的編制組織,現在我們採取各部門共同參與的方法,並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編,使施工組織設計真正起到指導工程施工的作用。施工部署由單1轉向了全面統籌工程的後續開展更順利。

正 文

楊太生.《地基與基礎》.-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本書內容是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並按照國家頒布的有關設計新規范、新標准編寫的。全書共分十章,包括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地基中的應力計算,土的壓縮性與地基沉降計算,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樁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區域性地基等內容。本書可作為土建學科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建築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徐 蓉.《工程造價管理》.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本書以貫徹國家法規、規范為指導思想,從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人手,主要介紹 工程造價管理的相關理論和計算評價方法。本書共9章:第一章介紹工程造價概論, 解釋了價格、造價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紹工程造價的組成和計價方法,及工程量清 單計價規范的有關內容;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介紹了工程項目決策、設計、招標投標、 施工和竣工決算等不同階段中,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確定和管理的實際操作內容;第八、九章介紹工程財務和工程造價管理相關法規的內容,這是作為從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工程師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識。

尹怡林.《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5.

本書針對建設工程清單時期廣大預算人員的學習需要,介紹了建築工程預算書的編制內容和步驟,全面敘述了消耗量定額與清單計價的定額說明及工程量計算規則,重點闡述了應用例題的詳細解答與完整的建築工程的消耗量定額預算書和工程量清單投標報價書。內容共分三部分,包括:緒論,上篇——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計量與計價,下篇——建築工程工程量清單計量與計價。本書邏輯清晰,圖文並茂,強調理論與實踐的關聯,充分結合施工組織的實際,輔以大量實例,注重例題的合理化,支持啟發性與互動式教學,力求實用。
本書與《建設工程計價依據與方法》配套使用,學習過程中需配備參考文獻所列書籍。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建築類專業的選用教材,也可作為建築企業管理培訓教材,還可作為企事業單位中高層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姚剛.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幹課。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的一般規律;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種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藝原理;施工項目科學的組織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和應用。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闡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論及其工程應用,在內容上力求符合國家現行規范、標準的要求,反映現代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技術、新工藝及其新成就,以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知識點的取捨上,保留了一些常用的傳統工藝方法,注重納入對工程建設有重大影響的新技術,突出綜合運用土木工程施工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以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培養。教材在結構體繫上有新的突破,具有創新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教材注重土木工程各專業領域知識的融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結構合理,既考慮了大土木工程專業的整體性,又結合現階段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在土木工程的框架內,建築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等自成體系,便於組織教學。

錢昆潤等.建築施工組織與計劃.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本手冊內容分為4大部分:一、建築施工基礎知識,包括建築構造、施工測量、建築材料、施工 實用結構計算;二、建築施工技術,包括土建土施工及水暖、衛生、電器設備工程施工;三、建築施工管理,包括定額與預算、施工組織設計、企業管理;四、建設監理知識及工程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最後在附錄中給出了施工常用資料及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本 規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建設部第107號《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按照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要求,本著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的原則制定的。 本規范在編制過程中,總結了我國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試點工作的經驗,並借鑒了國外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做法。本規范批准發布前廣泛徵求了有關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和工程造價、招標投標管理部門的意見,對其中主要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和修改。 本規范共分五章和五個附錄,包括總則、術語、工程量清單編制、工程量清單計價、工程量清單及其計價格式等。

Park Yj and A H-S.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vol.111,No4,2005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s e to accident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of civil engineering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 researches and designs on progressive collapse are based on accurately simulation for the failure process of whole structural systems. However, e to the complicated material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nd large computational workload in collapse simulation for a real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 normal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with solid elements are not feasible in collapse researches. Hence, a fiber beam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o simulate the collapse of RC frame. The fiber beam model is firstly verified with a collapse test of a planar RC frame. And then following the design process proposed in DoD 2005, the collapse processes of two typical Chinese 8-story RC frames with and without slabs respectively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slabs on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behavior of structures is studied and the result proofs that the slab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structures.

DAVIDM.LEVINSON. Budget busts: The influence of d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J].Received 25 August2003.

A new normalized damage index for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lation of demand and capacity.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combines two sources of damage: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deterioration e to cyclic loading ring dynamic events. The new damage model is first verified for singl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compressive strains in the core concrete, tensile strains in the transverse hoops and a good photographic record of the component ring stages of testing, damage limit states for serviceability, repairability/irrepairability and collapse are identifi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damage model. A global damage index i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indivial member damage indices, which uses a weighting scheme that assigns importance as a function of gravity loading. Finally, an inelastic design spectra is recommended for code development where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period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response rection factor i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incurred structural damage.

結 論

建築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范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體化。施工企業要建立施工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項目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築施工企業應大力發展與運用信息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的編制方法,使信息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信息自動化、施工作業機器化、施工技術模塊化和系統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築施工企業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太生.《地基與基礎》.-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2】 張雅麟.《建築施工手冊》.-2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1.
【3】 姚謹英.《建築施工技術》.-2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11
【4】 張 建.《建築材料與檢測》.-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5.
【5】 李曉光.《建築工程定額與預算》.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1.
【6】 李 泉.《淺談如何准確編制概算、有效控制投資》.工程經濟,2000.6.
【7】 姚 剛.《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8】 徐 蓉.《工程造價管理》.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9】 錢昆潤. 建築施工組織與計劃.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10】 尹怡林.《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5.
【11】 劉伊生.《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 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9.
【12】 徐大國.《 工程造價的與控制》. 北京:計劃出版社,2005
【13】 姚 冰.《與國際接軌的全過程造價控制》. 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11.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15】 DAVIDM.LEVINSON. Budget busts: The influence of d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J].Received 25 August2003.
【16】 Park Yj and A H-S.Mechanistic Seismic Damage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vol.111,No4,2005

『捌』 關於岩土方面的外文翻譯

章2.0, 基礎設計的程序 設計的根基。210 基金通常分為淺基礎,取決於或者深度的荷載傳遞機理成員下面的上層建築。因此深、淺,相比,變成了一個有點相對基礎。淺基礎,在本手冊中,是一個深的底部的基礎是小於或等於四倍的最小尺寸。 這個基金會工程師必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基金會荷載作用下,土壤表層的條件,包括岩石性質和行為,或基金績效指標,當前的實際設計、施工中,在該地區的工作是做基礎到最佳的解決方案。當設計基礎,就必須考慮各種基礎進行了系統的類型和選擇最佳替代基於上部結構和地下條件要求。 22基礎設計過程 木材樁基design-construction過程中概述圖2-1流程圖。這個流程圖將討論由塊,用塊體數據作為參考,並將有助於引導設計師通過所有的任務後,應考慮(1998)大學。 第1:集合關於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結構 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確定的總體結構等方面的要求。下列問題應該問說,在這一階段的設計過程:這個項目是一個新的商業辦公大樓、住宅、新的橋梁、替代橋、擋土牆、雜訊壁,等。項目建設階段或一次?什麼是一般的結構布局嗎?這個結構是任何特殊設計的事件,如地震、洗滌劑、碎片等。如果有特殊設計,設計要求事件的事件應該在這個階段,這樣可以納入考量的現場調查。什麼是近似基金會負荷?有變形或撓度極限超過平常的要求嗎? 2:獲得一般網站區塊地質 可以學到很多關於基金會要求甚至非常了解網站的地質。對於小的結構,這可能涉及到只有一個很膚淺的調查,如參觀。基礎設計的非常大的結構可能需要廣泛的地質研究。 第3部分:收集可資借鑒的經驗基礎 經常有信息的基礎上拔地而起。這個信息可以幫助避免的問題。地下勘探資料都、基礎施工經驗,應該選擇基礎型之前。 第4部分:制定和執行地下勘探項目 基於獲得的信息在街區1-3,有可能決定以必要的信息,必須在現場。這個計劃必須滿足客戶的需要,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的是在一個成本的大小一致的結構。地下勘探項目,以及適當的土壤laboratory-testing程序,必須選擇。結果的探索和測試程序是用來准備一個地下分析和識別關鍵截面。 塊5:評估信息和選擇基金制度 在街區的信息必須被評估,以及1-4基礎系統選擇。第一個問題是決定是否有淺或深基坑工程是必需的。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主要基於力量和壓縮土壤的網站,所提出的載入條件和項目績效標准。如果不是一個問題解決的結構,然後一個淺基礎一般會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地面改進技術結合淺層地基時應進行淺基礎不符合項目的要求。如果其結構性能不能滿足標准由淺基礎、深基坑不能使用。 雅緻的地基載荷信息和性能標准應該是建立在這個時候。在第1、這個問題。在這一階段的設計工作,更好的定義的設計依據、績效准則是典型的負荷。他們應該包含在設計過程中。岩土工程應該獲得一份完全定義明確的地基載荷和性能要求,以便進行基礎設計。 六區塊:深基坑工程 在這個舞台設計師必須決定之間,一個深基坑體制改良土壤或淺基礎的淺基礎。這個決定對基金會的類型應根據性能和經濟。 7塊 一旦一個深基坑工程已經選定,設計師必須決定選用深基坑樁或其他驅動系統(例如,鑽軸、鑽鑄造樁等)。回答這個問題,應在決定驅動樁間深基坑系統和其它系統將履行的,最少的成本。此外,施工方便,性能和成本應考慮。 8:選擇驅動塊樁型 樁型的選擇應符合載入/堆。一般大小的載入在已知的信息1-5塊。大量的組合樁與樁型的能力能夠滿足設計要求。樁型的選擇都應該考慮結構能力和現實的一堆岩土工程樁型的土壤條件下,成本的選擇的能力,及樁施工承包商提供驅動選定一堆。節約木材樁時應該考慮的樁荷載作用下樁間預期時,50至150個逃學預期樁長有20 - 125英尺。桌子2-1介紹各種類型的驅動成堆的優缺點,什麼樣的條件是最有利的使用。 塊9:計算樁長和能力 為木材堆,進行靜態分析估算長度必須提供所需的能力(即壓縮、隆起、側向荷載)。也許有必要提高樁結構要求的滿足。 10點算動力性塊 在靜態設計完成的9地址樁結構能力。同樣重要的是,它的操控性能評估以確保其選擇樁所需的能力和穿透深度可在一個合理的行駛阻力。無法完成的動力性分析直到錘已經選定(這將取決於承包商入選項目)。樁動力性將會包含在一些細節在第九章。 塊十一令人滿意的設計 在這一點上,對設計計算。 12塊准備計劃和規格 設計,事實上,不完整的,直到計劃和規格的准備。它是重要的,所有的質量控製程序被明確要求,避免施工後,正在進行中。

『玖』 求一篇工程地質的論文,3000字左右,關於 高陡岩體邊坡穩定性研究的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寫論文,做設計才能順利的畢業
⑶ 在這里我給出方法,以及相關資料尋找的網址,請認真閱讀
⑷ 否則,真的可能導致預想不到的後果!
====================================================================

❶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創論文!
❷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❸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❺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❻ 至於翻譯,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順就可以了!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❶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❷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❸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❹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❺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❻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❼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拾』 地質方面外文文獻及中文翻譯

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❷Elsevier SDOL資料庫來 IEEE/IEE(IEL)
❸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源化學學會
❹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❺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❼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❽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❾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