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遼河三角洲工程地質

遼河三角洲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9 01:13:37

⑴ 盤錦遼河三角洲米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遼寧省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孫景旭企專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屬(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盤錦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大窪縣清水鎮
法定代表人:孫景旭
成立時間:2003-09-17
注冊資本:9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111000030223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清水鎮

⑵ 遼河三角洲泥沙沉積量最大的季節是啥

夏季,因為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攜帶的泥沙多,沉積的也多

⑶ 遼河三角洲的氣候狀況

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大多降雨在6月、7月和8月份,年平均溫度8.5℃(1月份平均-12℃,最低-29.2℃,7月份平均24℃,最高35.2℃)。

⑷ 中國最美六大沼澤濕地的遼河三角洲(遼寧)

遼河三角洲地處遼河、大遼河入海口交匯處。域內的雙台河口(即遼河口)國家內級自然保護區是容全國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美麗怡人的濕地風光。這里有綿延數百平方公里、面積居世界第一的蘆葦盪,有一望無際的天下奇觀紅海灘,有被譽為濕地之神的珍稀鳥類丹頂鶴、瀕危物種黑嘴鷗等二百餘種候鳥——始終如一的自然原始風貌,維系著生態平衡,使盤錦獲得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美譽。

⑸ 下遼河平原地區的自然地理、地質地貌、水文地質概況

遼河下游平原地區位於遼東丘陵與遼西丘陵之間,鐵嶺—彰武之南,直至遼東灣,為一長內期沉降區。

遼河下游平原地區位於遼東丘陵與遼西丘陵之間,鐵嶺—彰武之南,直至遼東灣,為一長期沉降區。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沈陽以北較高,遼河三角洲近海部分僅2~10米。該區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雨熱同期,日照充足。冬季春季多大風。有遼河、太子河、渾河、大凌河、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緩慢,多河曲和沙洲,港汊縱橫,堆積旺盛,河床不斷抬高,汛期常導致排水不暢或河堤決潰,釀成洪澇災害。河曲發育,河道中沙洲眾多,河床不斷淤積,河水宣洩不暢。濱海的盤錦地區方圓5000平方千米范圍內,是一片沼澤鹽鹼地,過去常發生水災,有東北「南大荒」之稱。經過不斷治理,這里現已成為東北水稻的重要產區。該地區交通發達,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交通網路。處在這一區域的主要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營口等。遼容河平原礦產資源豐富,有全國第四大油田「遼河油田」。

⑹ 遼河三角洲濕地與盤錦濕地有什麼區別盤錦濕地指的是遼河三角洲濕地嗎

其實,盤錦本身來就是遼自河入海口沖擊平原,因此說,盤錦濕地主要就指遼河三角洲濕地。也是中國六大最美的濕地之一。
在遼河入海口兩側,一面是趙圈河鄉的紅海灘,是多年來政府打造的旅遊景區,而在另一面,是遼河口經濟區所屬的東郭鎮,小道子,是盤山縣最近打造的紅海岸景區,風景也不錯,都是以蘆葦和赤鹼蓬為主的鹽生植物,

⑺ 遼河三角洲,春節前後,人們在收割後的葦塘里放火煉塘,為什麼會降低土壤肥力

因為最後可以提高它的土壤肥力,能提高它的有機質含量,所以會提高它的比例。

⑻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圖為環渤海地圖,表為黃河三角洲和遼河三角洲人工濕地類型及所佔面積。

(1)高與鹽場相比,蝦蟹池養殖單位面積產值高,經濟效益高。(2分)
(2)由於工農業的發展導致水資源緊張,發展耗水少的農業;市場需求的變化,發展城郊農業;城市化的發展,城鎮交通建設佔用耕地(每點1分,共3分)
(3)工業園的建設,應注意濕地的開發與保護相結合,促進該地區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工業「三廢」進行處理,防止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提高企業的准入門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高新技術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任答其中三點,每點1分,共3分)

⑼ 近年來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進展

2008年以來,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按照「區域上開展1∶25萬系列編圖,重點地區開展1∶5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針對重大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網及信息化服務平台」的總體思路推進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在1∶25萬調查與編圖、1∶5萬調查、城市地質調查、地質環境問題專題研究、信息平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國土空間布局優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了重要地學基礎資料。

(一)1∶25萬地質環境調查與編圖

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長吉圖經濟區等東部6個重要經濟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經濟區、關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等中西部4個重要經濟區,基本完成了1∶25萬區域尺度的地質環境調查,系統評價了區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編制完成1∶25萬區域地質環境系列圖集。圖集既包括反映重要經濟區地質與環境地質條件的基礎性圖件,如區域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環境地質圖等,又包括反映重要經濟區資源狀況的應用性圖件,如地下水資源分布圖、地下水開采潛力分區圖、地熱資源分布圖等,還包括反映重要經濟區環境地質問題的應用性圖件,如地質災害點分布圖、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圖、主要活動斷裂及抗震設防烈度分布圖等。通過1∶25萬地質環境調查、修測和編圖,系統總結了重要經濟區存在的重大地質環境問題,對地下水質量、突發性地質災害、緩變性地質災害、活動斷裂等空間分布與變化進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形成了對策建議報告。環渤海、珠江三角洲等經濟區在探索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基礎與技術框架的基礎上,開展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為地質環境綜合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1∶5萬地質環境調查

根據各重要經濟區發展的重大需求和以往工作程度,以重要經濟區核心區為重點,開展了天津濱海新區、萊州灣、海峽西岸臨港工業區、北部灣南康盆地、鄭州—開封、西咸新區等重點區域1∶5萬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地質調查或環境地質調查,查明了重點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和環境地質問題。據統計,近年來重要經濟區1∶5萬地質環境調查累計完成面積約10×104km2,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程度進一步提高。例如,2013年長江三角洲的南通地區完成了8幅1∶5萬水文地質調查和1∶5萬工程地質調查,對第四紀地層、含水層和工程地質層進行了重新劃分,結合新實施的鑽孔,在沿海地區重點區域建立了第四紀、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三維地質結構,為沿海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1∶5萬地質環境調查,為曹妃甸新區、仙桃、福州、長春等城市圈定了一批應急供水地下水水源,有力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為福州、福清、西安等城市圈定了一批地熱溫度異常區,促進了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城市地質調查

截至2013年,包含前期北京、天津等6個城市在內,全國共有16個省份31個城市開展了城市地質調查。其中,已經完成的有12個城市,正在開展的有19個城市(表7–9)。城市地質調查通過收集整理海量地質資料和補充性調查工作,查明城市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狀況,綜合評價城市發展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建立城市地質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旨在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唐山城市地質調查探明了唐山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岩溶發育和采空塌陷區空間分布情況;查明了空港城、鳳凰新城、中心城區等工程建設層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唐山城市規劃區枯豐水期地下水流場特徵和含水層地層結構,完成了應急水源地勘查工作;建立了唐山城市規劃區基岩地質三維結構模型。廈門城市地質調查廣泛收集了廈門市6萬多個鑽孔資料,完成了海岸帶侵蝕淤積、應急水源地、水土地球化學等專題調查研究,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託,構築了數字化、三維可視化城市地質信息與服務系統。福州城市地質調查開展了閩江口地區第四紀地質、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調查;開展了福州市地殼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隱患區調查與成災機理研究、海水入侵調查與監測;調查了福州城區及周邊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初步建立福州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了閩江口地區水、土環境地球化學評價。

表7-9 全國城市地質調查開展情況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

(四)地質環境問題專題研究

各個重要經濟區在系統總結區內地質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對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和研究,包括活動斷裂、地面沉降、海岸帶變化、岩溶塌陷等。

環渤海、長江中游城市群、海峽西岸、北部灣等經濟區開展了活動斷裂調查。環渤海經濟區通過調查,基本確定穿過曹妃甸新區重點規劃區的高柳斷裂、柏各庄斷裂為活動斷裂,並圈定了可能影響范圍;基本查明萊州灣南岸沂水—湯頭斷裂、安丘—莒縣斷裂等斷裂的位置、空間分布及其活動性等特徵,結合鑽探結果表明其昌邑北段在晚更新世早期以前發生過較強烈的活動。長株潭城市群對區內主要活動斷裂進行了調查,公田–寧鄉斷裂、廟灣–羅家屋場斷裂、漢背–棗市斷裂為3條區域性的大型活動斷裂。武漢城市群以麻團斷裂和襄廣斷裂為重點開展了新構造調查研究,新發現與麻團斷裂和襄廣斷裂相關的玄武岩露頭30處,並首次在新洲陽邏一帶第四系覆蓋區新發現襄廣斷裂第四紀活動的重要形跡。海峽西岸經濟區在震源機制了解活動斷裂的基礎上,選取長樂–南澳斷裂帶主幹斷裂中的東山前梧斷裂和杜潯斷裂兩條開展了重點勘查。北部灣經濟區對區內靈山—欽防斷裂帶進行了專項斷裂活動性調查,通過地面調查、物探、測年等工作手段,表明該斷裂帶在第四紀以來有明顯的活動性。

環渤海、長江三角洲、中原、關中等經濟區開展了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環渤海經濟區通過調查,基本掌握了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地面沉降現狀、發生機理及變化,提出了海岸防潮堤頂面高程設計建議方案;完善了地面沉降動態監測網,完成中新生態城地面沉降分層標組建設與監測工作。針對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面沉降與地裂縫重大環境地質問題,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在蘇錫常地區建立了3個地裂縫和1個地面沉降光纖監測示範點;在鹽城大豐建成地面沉降分層標組,在鹽城射陽開工建設了江蘇省最深的地面沉降分層標;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應用INSAR技術對滬杭高鐵、杭甬高鐵、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重大工程2006~2012年期間地表形變進行了監測。中原經濟區開展了鄭州、開封、洛陽3個城市地面沉降調查,並建立了監測系統。關中經濟區開展了大西安西咸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沙土液化、黃土濕陷等環境地質問題專題研究,初步成果為新區規劃建設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

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經濟區對海岸帶及其變化進行了調查。環渤海經濟區對曹妃甸工業區甸頭深槽、老龍溝潮道等重點地段的沖淤變化進行了調查監測,基本掌握了近年填海造地工程與海洋水動力環境的相互影響程度,提出了近岸海域優化開發利用區劃建議;以萊州灣海岸帶為重點,建立了粉沙淤泥質海岸帶地下水三維分布模型,查明了海岸帶鹹水入侵狀況;獲得了遼河三角洲濕地研究區百年岸線變遷數據。長江三角洲根據水下地形監測資料、遙感解譯成果及金山深槽測量結果,分析了上海市岸線以及河(海)床沖淤變化規律及演化趨勢。海峽西岸經濟區開展了重點區域咸潮上溯(海水入侵)狀況調查,重點對閩江口長門水道與梅花水道進行調研,表明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咸潮有可能上溯到馬尾、螺洲一帶;對長樂市梅花鎮鳥嘴一帶進行了監測,表明海水入侵有明顯加劇的趨勢。珠江三角洲對填海造地、海岸變遷等環境地質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了填海造地對海岸變遷的影響、海岸變遷的地質與生態環境效應。

武漢城市群、長株潭等經濟區開展了岩溶塌陷調查。通過調查,查明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面塌陷分布規律和發育特徵。武漢城市群通過1∶5萬岩溶塌陷調查,確定了重點區段碳酸鹽岩分布,圈定了地面塌陷190餘處。長株潭城市群查明了地面塌陷的類型,圈定地面塌陷共120餘處。

(五)地質環境信息化平台建設

資料庫和信息平台建設是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規范地質環境信息化平台建設,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以《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規范》為基礎,研究編制了《城市群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資料庫建設指南》;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研發了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地質環境調查評價信息系統,包括數據錄入、數據管理與維護、數據分析評價、三維可視化信息服務、三維建模工具五個子系統,實現了多源地質數據建庫到基於資料庫進行各類專業分析評價、三維可視化及三維專業模型建立展示等功能。各個重要經濟區對所收集與調查的海量地質資料在進行規范化整理之後錄入到資料庫中,通過應用信息系統不斷推進信息化平台系統建設與完善。以武漢城市圈和曹妃甸工業區為試點,推進了三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

表7-10 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程度統計

(資料來源:全國地質調查協同部署平台,2014)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