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基礎練習題
A. 工程地質學基礎的圖書目錄
緒論
0.1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0.1.1工程建築對地質環境的作用
0.1.2工程地質條件
0.1.3工程地質問題
0.2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0.3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及其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0.3.1研究方法
0.3.2工程地質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0.4工程地質學的發展
0.4.1工程地質學的發展
0.4.2我國工程地質學的成就
0.5本課程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一篇工程地質學基本理論
第1章工程地質條件成因演化論
1.1概述
1.2工程地質條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大地構造
1.2.2自然地理
1.3中國工程地質條件分區分帶的規律性
1.3.1中國大地構造環境
1.3.2中國自然地理環境
1.4中國工程地質條件的組合類型
1.5工程地質條件成因演化論
參考文獻
第2章區域穩定性理論
2.1概述
2.2區域穩定性基本理論
2.2.1區域地殼穩定性分析原理
2.2.2區域穩定性分級與分區理論
2.3區域穩定性研究基本內容
2.3.1區域地殼結構與組成研究
2.3.2區域新構造運動與應力場研究
2.3.3區域斷裂現今活動性研究
2.3.4區域地震活動與火山活動研究
2.3.5區域重大地質災害研究
2.3.6區域穩定性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
2.4中國區域構造挽近期活動性概述
2.4.1中國構造地貌基本特徵
2.4.2中國主要活動斷裂帶
2.4.3中國氣候、環境的變遷
2.4.4中國以來岩漿活動和地熱活動
2.4.5中國的地震活動與挽近構造應力場特徵
2.4.6中國構造活動分區概述
2.5區域穩定性分區與評價
2.5.1區域穩定性分級原則
2.5.2區域穩定性分區
2.5.3區域穩定性評價因素及指標
2.5.4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指標
2.5.5區域穩定性評價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岩體結構控制論
3.1概述
3.2岩體結構的物質基礎
3.2.1岩石的成分與結構
3.2.2岩石的成岩環境與岩相變化
3.2.3岩石的成層條件及厚度變化
3.2.4岩石組合特徵及其劃分依據
3.2.5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
3.3岩體結構
3.3.1結構面的類型及特徵
3.3.2岩體結構基本類型和特徵
3.4岩體結構的力學效應
3.4.1岩體變形機制
3.4.2岩體破壞機制
3.4.3岩體力學性質與力學介質
3.4.4岩體賦存環境因素及結構的力學效應
參考文獻
第二篇工程地質問題研究
第4章活斷層與地震
第5章斜坡工程
第6章地下工程
第7章岩溶
第8章泥石流
第9章地面沉降
第10章滲透變形
第三篇工程地質技術與方法
第11章工程地質模擬與評價
第12章工程地質勘察
第13章工程地質測試與試驗
第14章工程地質監測與預測
第15章工程地質信息技術
B. 江湖救急,工程地質學基礎該怎麼復習
關於復習方法,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回節和小答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關聯,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關聯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糾錯整理:做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3、思維導圖復習: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將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來進行整理記憶,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識的脈絡和重點,並且記得牢固。
C. 地質學基礎 讀圖題 十萬火急
希望能幫到你,快採納吧
第一張圖發育的地層從老到新有:奧陶系、回志留系、二疊答系、三疊系、白堊系。不整合接觸有s與P2平行不整合,缺失D和C以及P1;K1和P2、P3、T1、T2呈角度不整合,其中K1和P2之間缺失P3、T1、T2、J;K1和P3之間缺失T1、T2、J;k1和T1間缺失T2、J;k1和T2間缺失J;褶皺為向斜,形成時間在P3之後,K1之前。斷層為右行平移斷層,形成時間在P3之後。
第二張圖發育的地層從老到新有: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侏羅系、白堊系。不整合接觸有D2與P2間平行不整合。缺失D3,C1、C2、C3、P1。J與o、s、D1間為角度不整合,J與o之間缺失S、D1、D2、D3、C1、C2、C3、P1、P2、T1、T2、T3。J與s間缺失D1、D2、D3、C1、C2、C3、P1、P2、T1、T2、T3。J與D1間缺失D2、D3、C1、C2、C3、P1、P2、T1、T2、T3。褶皺為背斜,形成在D2之後J之前。斷層為左行平移斷層,形成時間在D2之後J之前。
D. 誰編寫的《工程地質學》或者《工程地質學基礎》要好理解而且內容也好懂
張卓元 黃潤秋別寫的工程地質分析原理是很不錯的 成都理工大學的頂級人物啊
E. 工程地質學基礎有哪些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墓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地質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運用現代地質學理論和先進科技手段,進行資源地質工作及解決與各類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並具有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地質環境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在培養方向上可以在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評價與管理、勘察技術與工程等方面有所側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的常用技術和測試方法,掌握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3.具有對區域地質、礦床地質、成礦地質條件、礦產分布規律等進行綜合分析及礦產資源評價、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鑽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等現代勘探方法的選擇、設計、施工、數據處理以及成果地質解釋和運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決工程建設中各種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對環境地質作出評價和規劃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地質資源、環境、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理論前沿及技術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鑽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汁,一般安排34周。
主要專業實驗:礦物、岩石、化石鑒定實驗、岩士測試實驗、鑽探實驗、物探實驗、水文地質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
F. 求唐輝明主編《工程地質學基礎》、吳持恭編《水力學》(第四版)和《岩石力學與工程》蔡美峰版教材電子版
我只有紙質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