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井槽洞探類型

工程地質井槽洞探類型

發布時間: 2021-02-18 09:24:00

工程地質的鑽探方法有哪些

鑽探方法有:回轉鑽進(干法又稱干鑽反循環和濕法又稱水鑽)、沖擊內鑽進、沖擊回轉鑽進。

Ⅱ 探礦工程的地質設計

探礦工程地質設計是從地質角度出發,根據成礦地質條件、礦床勘探類型、布置原則,確定探礦工程的種類、空間位置以及有關技術問題。主要包括鑽探工程設計及坑道工程設計。

(一)鑽探工程設計

鑽探工程設計包括確定鑽孔截穿礦體的部位、開孔位置及鑽孔的技術要求和鑽孔理想柱狀圖的編制。鑽孔地質設計完成後,再將鑽孔編號、坐標、方位角、開孔傾角、設計孔深、施工目的等列表歸總,連同施工通知書提交鑽探部門。

(二)坑道設計

坑道工程主要包括平硐、豎井、沿脈、穿脈等深部探礦工程。此類工程施工技術條件復雜,投資費用高,因而在設計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充分的地質依據。同時為了使坑探工程能為今後開采所利用,應與開采部門共同研究,了解開采方案以及開采塊段和中段的高度,以便正確地進行地質設計。

平硐系統主要用於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斜井、豎井系統主要用於地形較平緩的地區。平硐坑口位置應選擇比較開闊的場地,岩層比較穩固,有較大面積堆放廢石的凹地。坑口標高在歷年洪水位之上。豎井一般多布置於礦體下盤的礦區近中心部位,井口位置地形應平坦,在歷年洪水水位之上,井筒應避開斷裂帶、流砂層和溶洞地帶。

探礦坑道設計好後,應在中段地質圖和勘探線設計剖面圖上標出坑道的方位、長度以及坑道斷面規格和坑道坡度等。坑道設計被批准後還應將坑道地質情況和水文地質情況等方面的資料送交施工部門,以保證施工安全。

Ⅲ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測繪、勘探、岩土測試、長期觀測

  1. 測繪:將建築影內響范圍內的地質現象反映容在地形圖上。是一種在地面進行的勘察方法。

  2. 勘探:是一種查明地下地質情況的勘察方法。可分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據導電率、磁性、密度以及彈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層、介質(水、空洞、岩等)中傳播速度的不同來劃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導鑽探。(2)鑽探:與坑(槽)探配合使用3)觸探:即是一種勘探手段,又是一種原位測試方法。

  3. 原位測試: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旁壓試驗、現場直接剪切試驗。

  4. 長期觀測。

Ⅳ 工程地質勘探

3.3.2.1 勘探工作綜述

(1)勘探點的布設及測量

勘察工作共布置6個工程地質勘察孔,其中北端幫4個,南端幫2個,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見表3-5,鑽孔平面位置見圖3-7。

表3-5 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

圖3-7 鑽孔位置

圖3-8 KT1-1鑽孔柱狀圖

(2)鑽探施工

鑽探嚴格控制回次進尺,採用套管護壁、干鑽、單動雙管金剛石鑽進等鑽探及取芯工藝,確保岩芯採取率。並按採取的岩土芯結合鑽進情況進行地層鑒定、分層與描述。鑽進深度和岩土層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低於±5cm,同時嚴格控制非連續取芯鑽進的回次進尺,以保證分層精度符合要求。鑽孔口徑不小於108mm,並滿足取樣的要求。鑽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後,均採用水泥砂漿封閉,封孔方法採用泥漿泵注入法,並對場地進行了清污。

(3)取樣工作

原狀土樣採用標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錘少擊法採取;岩樣從岩芯管內或邊坡上直接採取。取樣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結合岩土性質分布特徵執行。

3.3.2.2 勘探成果

本次勘察工作共採集土樣720組,岩樣640組,繪制鑽孔柱狀圖6張,其中KT1-1鑽孔柱狀圖見圖3-8,工程地質剖面圖見圖3-9至圖3-11。

圖3-9 剖面1工程地質模型

圖3-10 剖面2工程地質模型

圖3-11 剖面3工程地質模型

3.3.2.3 鑽孔窺視成果

(1)工作原理

鑽孔窺視儀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組成。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電腦、三腳架、絞車、滑輪和深度計數器;地下部分包括攝像探頭和電纜,攝像探頭由CCD攝像機、LED燈、玻璃罩和錐形鏡組成。鑽孔孔壁經LED光源照亮,CCD攝像機攝取由錐形鏡反射的孔壁圖象,圖象信息經電纜傳送至控制器和電腦,整個採集過程由圖象採集控制軟體系統完成,此系統把採集的圖象展開和合並,記錄在電腦上。

圖3-12 智能鑽孔窺視儀及原理

(2)鑽孔窺視成果

本次勘察共設立了5個鑽孔窺視監測孔,其中北幫3個,南幫2個。

鑽孔KT1-1位於安家嶺礦北幫西部,其孔內4m以上區域較為破碎(圖3-13)。2014年2月,受2號井工礦影響,安家嶺礦北幫1310和1280兩個弱面發生錯動,鑽孔KT1-1位於1280弱面下緣,故其完成性較差。其餘部分局部破碎,整體完整性較好,說明下部岩層沒有發生大規模錯動。

圖3-13 KT1-1孔內情況

鑽孔KT2-1、KT2-2位於安家嶺礦北幫東部,目前受2號井影響較小,孔內岩層整體性較好,局部見裂隙發育,見圖3-14和圖3-15。

圖3-14 KT2-1孔內局部裂隙發育

圖3-15 KT2-2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鑽孔KT3-1、KT3-2位於安家嶺礦南幫中部,工程地質條件好於北幫,通過鑽孔電視觀察,鑽孔KT3-1、KT3-2整體完整性較好,局部裂隙發育,鑽孔KT3-2在101.3m處有出水點,見圖3-16、圖3-17。

圖3-16 KT3-1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圖3-17 KT3-2孔內出水

Ⅳ 工程地質鑽探對鑽孔直徑有規定嗎

如果採用75mm終孔符合規范要求的,但要做抗壓實驗的話,必須採用91mm徑。

Ⅵ 項目二 探槽地質編錄

一、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概述

探礦工程包括探槽、淺井、坑道、鑽探等地質工程。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是指對礦區天然露頭和各種探礦工程(槽、井、坑、鑽等)揭露的地質現象及礦體露頭進行地質觀察,並進行地質素描、文字記錄、樣品採集的工作過程。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任務 該任務是將工程揭露出的各種地質現象,能夠真實且盡可能正確、全面反映出來。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重要性 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是整個探礦工作的基礎,其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找礦效果和地質報告質量,如果原始地質資料編錄基礎不牢固,有時甚至可以得出錯誤結論。

二、探槽地質編錄技術准備工作

探槽是為了揭露基岩而在地表施工的一種槽形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過3m,底寬不小於0.6m。探槽主要用於觀察地質現象和採取岩礦樣品。

探槽原始地質編錄的對象是經地質、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員三方現場驗收,施工質量符合要求並已達到地質目的的探槽(含樣溝、剝土、采場以及其他的天然露頭)。

1.探槽布置原則

適合浮土深度不超過3m的地表。

預查階段 大致垂直於礦(化)體,礦致異常,稀疏布置,長度以控制礦(化)體及異常為准;

普查階段 基本垂直於礦體走向,按控制333資源量的間距系統布置,必要時還應較深部工程間距加密一倍。

2.探槽施工管理

確保施工及編錄人員安全,探槽垂深一般不超過3m;槽壁的傾角隨其穩定性調整,槽底寬度一般不小於0.6m,槽底應揭露至基岩以下0.3m。

3.探槽編錄壁及繪圖方向確定

探槽素描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開圖。

(1)完工探槽

首先確定編錄壁:當兩壁上基岩露頭的地質現象可對應吻合時,東西向或大致東西向的探槽選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選東壁。若首選壁的基岩露頭不理想時,可選擇對應的另一壁。一般情況下以首選壁為主、對應壁為輔。

繪圖方向確定:將編錄壁置於繪圖員前方,選擇探槽左端起為「0」,自左往右逐段編錄。

(2)施工探槽

當探槽兩側地形有明顯高差時,選擇地形高的一壁(高幫)作為首選編錄壁,置於繪圖員前方,以探槽施工起始端為「0」,依次逐段編錄。如果起始端在繪圖員左側,則自左往右繪圖,如果起始端在繪圖員右側,則自右往左繪圖。

當探槽兩側地形無明顯高差時,為作圖方便,將起始端置於繪圖員左側,自左往右編錄繪圖,而繪圖員前方一壁即作為首選編錄壁。

三、編錄工作

1.成立編錄組

探槽編錄組一般由2~3人組成。包括:組長、作圖員、測手(可兼任)。

組長 一般由熟悉探槽編錄工作的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擔任。全面負責編錄工作,主要承擔地質觀察、分層、布樣和文字記錄工作。組長應掌握有關規范、設計及工作細則,熟悉探槽周圍地質情況。

作圖員 一般由熟悉探槽編錄繪圖工作的技術人員擔任。協助組長工作,主要負責素描圖的編制,同時兼任組內合適的其他工作。

測手 一般由技術人員或熟練的地質工擔任。主要負責編號、打樁、基線布置、測量各類數據、採集標本及各種揀塊樣。

2.基線位置選擇

基線位置宜選擇在基岩與浮土的分界線附近,但工程起、止兩個端點應布在地表。當探槽過長或有拐彎時,應分段設置基點及基線,總的原則是使導線盡量與槽壁靠近(圖3-1)。

圖3-1 基線布設圖

3.分層

應首先確定分層單元,分層單元視礦體復雜程度而定,一般同礦區填圖單元一致,復雜礦體的分層單元應小於礦區填圖單元。分層厚度及夾石剔除厚度,按工業指標或設計要求進行,不同礦(化)體層、不同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不同岩石類型和較大構造應分開。

4.探槽素描圖繪制

素描圖是通過測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類地質編錄要素(界線、產狀、標本及樣品位置等)與基線的相對位置,按比例縮小後描繪到坐標紙上的槽壁、槽底展開圖。根據探槽長度和地質復雜程度,素描圖比例尺一般為1∶50~1∶200,一個礦區素描比例尺原則上應一致。

(1)繪制素描圖的基本要求

1)槽壁圖一般繪於素描圖的上方,槽底圖繪於素描圖的下方,槽底與槽壁之間應留1cm以上的間隔(以便標注產狀、樣號等),槽底按正投影繪成等寬的長方形,其寬度一般為1~1.5cm。當首選壁的某一段基岩未出露,而對應一段槽壁上有基岩出露時,可在槽底的下方補充繪制輔助壁素描圖,但應注意輔助壁的繪制應符合展開圖的繪圖原則(底壁共用邊繪於輔助壁上方,地形線繪於輔助壁下方,地質界線按傾向反繪等),如圖3-2所示。

圖3-2 槽壁、槽底位置示意圖

2)作圖時,應根據地質體的形態(如透鏡狀、波狀、分枝狀等)特徵勾繪,保持素描圖中地質體的形態與實際吻合。

3)一般按比例縮小後寬度大於1mm的地質體均應勾繪到素描圖上。有特殊意義的小礦體或地質現象雖小於1mm,也應放大表示,其方法是從該點引出圖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圖(圖3-3)。

圖3-3 特殊地質現象放大素描圖

4)當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較長時,如按坡度展開,則圖畫上探槽末端的槽壁與槽底分離太遠,既費紙又不美觀。此時應採用分段素描或槽底連續而槽壁分段錯動素描為好。槽壁分段錯動後,應使各分段之間的地質現象及槽壁輪廓嚴格地吻合(圖3-4)。

(2)作圖基本步驟

合理布圖 首先根據探槽的長度、高差等計劃好圖名、比例尺、基線起點、槽壁、槽底、責任表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在坐標紙上的相應位置,要求布局合理,整齊美觀。使用礦區統一圖例。

圖3-4 槽底連續而槽壁分段素描

標繪基點基線 圖上確定的第一條基線起點編號為0(基點位置畫2mm直徑的圓圈、圓心加點),以0點開始,用測出的坡度角在坐標紙上畫出基線並按比例尺確定該基線在圖上的長度,該基線的終點為基點,依此類推標,繪制其他基點基線。

槽壁素描 各導線起點讀數均為0m,測手測量並報出各地質要素特徵點相對於基線的坐標位置。設各點鉛垂投影到基線上的位置為x米,即皮尺上的讀數,該點距基線的鉛垂距離為y米(分基線上或基線下,用標桿丈量出數據),作圖員便可據此將各點位置投到圖上,並分類聯接成圖。如圖,地表點a垂直投在導線上的點為a′,a′在皮尺(導線)上的讀數為5.5m。a點距導線的垂距a—a′為1.9m(讀成基上1.9m),則a點的坐標x=5.5m,坐標y=基上1.9m,據此即可在圖上確定出a點位置,再依次確定出地表b點的位置。這樣依次連接0、a、b點即成地形線(地表線)。將c、d、e點相連為基岩線;將f、g、j點相連為槽底線;將k、i點相連為礦體頂界;將n、m點相連為礦體底界(圖3-5)。

圖3-5 槽壁投影素描示意圖

槽底素描 測手將槽底上的各編錄要素點先按地質走向投到槽底與槽壁交界處,然後再垂直投到基線上,報出該點在基線上的一個讀數點(x坐標),作圖員即可將該點自基線上投影到槽底圖上將地質體、樣品等繪出(因槽底為平面圖,故無y坐標點)。破碎帶控制點a、b及樣槽控制點c、d、e、f各點在基線上的投影點分別為a′、b′、c′、d′及f′,據其在導線上的讀數,在圖上反投影到槽底上,然後根據走向素描成圖(圖3-6)。

圖3-6 槽底投影素描示意圖

標注產狀、標本、樣品位置 測量產狀、標本、樣品的位置並用符號標注在圖上(方法同上)。

四、無槽壁的天然或人工露頭編錄繪圖要求

1)相當於槽壁的位置繪地形地質剖面圖(非素描圖);

2)無論方向變化多大,均連續繪圖;

3)樣品位置繪於剖面圖地表線的下方;

4)相當於槽底的位置無槽底素描圖,只繪水平標尺、岩礦石自然類型(代號)、礦石工業類型品級(代號)、含礦層或地層(代號)。

五、探槽素描圖拐彎處理

1.探槽方向變化的方位差小於15°

在拐點處設基點,槽壁及槽底均連續繪制。

2.探槽方向變化的方位差不小於15°

基線、編錄壁、底壁共用邊均應連續繪制;槽底及另一非共用邊不連續繪制。採用裂開法(方向增大時)或裁剪法(方向減小時)繪圖。

裂開法 方向增大時,採用裂開法繪制槽底素描圖(圖3-7)。前一導線的槽底素描圖已經完成,不受後一導線方向變化的影響;槽底與編錄壁的共用邊應連續繪制。方向增大一段的槽底自共用邊起向非共用邊一側裂開,裂開的角度同導線方位差。裂開的槽底上如果有地質界線,則應斷開繪制(地質界線的走向應按導線方位差減小)。

圖3-7 探槽方向變大時槽底素描示意圖

探槽方向變大時,前段槽底正常繪制,不受後段方向變化影響;壁底共用邊連續;後段槽底裂開,裂開的角度與方向變化角一致,裂開部分的界線錯開

裁剪法 方向減小時採用裁剪法繪制槽底素描圖(圖3-8)。前一導線的槽底素描圖已經完成,不受後一導線方向變化的影響;槽底與編錄壁的共用邊應連續繪制;方向減小一段的槽底自共用邊起向非共用邊一側剪去一塊三角形槽底(剪去的角度同方向減小的角度),然後將槽底拼接;拼接的槽底上如果有地質界線,則應斷開繪制(地質界線的走向應按導線方位差增大)。

由於上述原因,探槽編錄時,槽底的總長度應是各導線水平長度之和(有可能為不同方向的折線長度之和)。

六、探槽取樣

探槽施工的主要目的是揭露控制礦體,因此,對探槽中揭露出的礦體應採集化分刻槽樣進行系統控制。

1.布樣原則

同一礦石類型、品級(含直接頂、底)的樣品應首尾相接,連續布置。以保證不遺漏礦體。樣槽應盡量垂直於礦層走向布置,同一個樣品,不可跨層布設。

2.樣品長度

樣長取決於礦體厚度、礦體最低可采厚度,以及夾石剔除厚度,當礦體厚度不大或礦石類型復雜或礦化不均勻時,樣槽不宜過長,一般不應大於可采厚度或夾石剔除厚度。

3.布樣方法

槽底比較平整時,可在靠近編錄壁的槽底或靠近槽底的編錄壁基岩中布樣;槽底不平整時:在靠近槽底的編錄壁基岩中布樣。

圖3-8 探槽方向變小時槽底素描示意圖

探槽方向變小時,前段槽底正常繪制,不受後段方向變化影響;壁底共用邊連續;後段槽底裁剪後,與前段槽底拼接,拼接部分的界線錯開

4.樣品編號原則

探槽中 實地可只標注本類樣品代號及順序號,如化分樣可編號為H1,H2,H3,H4……

素描圖上 圖上在樣溝旁可只標注本類樣品順序號,如上述化分樣的1,2,3,4……

樣品簽上 樣品簽上已有礦區、工程名稱,故樣號可只寫代號及順序號,如化分樣的H1,H2,H3,H4……

樣品袋上 由於樣品大部分送到外地加工測試,故樣品袋上的樣號必須寫全。

七、探槽原始地質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音像記錄表。

2)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

3)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4)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及送樣單。

5)標本登記表。

6)岩礦石標本。

7)鑒定及測試成果。

8)探槽素描圖。

八、探槽編錄成果圖

探槽編錄成果圖可參照圖3-9給出的參考樣式。

圖3-9 探槽編;錄成果圖(參考樣式)

Ⅶ 鑽井的類型有哪些

鑽井通常按用途分為地質普查或勘探鑽井、水文地質鑽井、水井或工程地質鑽井、地熱鑽井、石油鑽井等。

Ⅷ 地質勘探的的方法

地質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鑽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一、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內或機械方式容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岩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並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
二、鑽探
是指用鑽機在地層中鑽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並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鑽探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勘探手段,它可以獲得深層的地質資料。
三、地球物理勘探
簡稱物探,它是通過研究和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來探測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等地質條件的。常用的地

球物探方法有直流電勘探、交流電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聲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Ⅸ 常用的岩土工程勘探方法有哪些適用范圍是什麼

常用復的岩土工程勘探方法有鑽探制、井探、槽探、洞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1)鑽探
鑽探分為回轉鑽和沖擊鑽。
回轉鑽分為螺旋鑽、無岩芯鑽和岩芯鑽。螺旋鑽不適用於碎石土和岩石,其餘地層皆適用;無岩芯鑽和岩芯鑽適用於任何地層。
沖擊鑽分為沖擊鑽、錘擊鑽、振動鑽、沖洗鑽。沖擊鑽不適用於粘性土和岩石,其餘地層皆適用;錘擊鑽和振動鑽不適用岩石,其餘地層皆適用;沖洗鑽不適用於碎石土和岩石,其餘地層皆適用。
〔2)井探、槽探和洞探
當鑽探方法難以准確查明地下情況時,可採用探井和探槽。對壩址、地下工程和大型邊坡等勘察時,必要時可用洞探。以上三種勘探方法只能在水位以上的地層進行。
其中螺旋鑽探、岩芯鑽探、錘擊鑽探和振動鑽探可以取得不擾動土樣。
(3)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方法可了解隱蔽的地質界線、界面或異常點;作為原位測試手段,可測定岩土體波速、動彈模、動剪切模量和特徵周期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