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知識答卷
A. 地震會產生什麼地質災害,對工程建設有何影響簡答題
因地震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回陷、砂土液化等答。地震地質災害是主要的地震次生災害,它們不僅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破壞房屋、道路、橋梁等工程設施和土地資源,從而加劇地震災害損失程度。
B. 請問:火山噴發屬不屬於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具體指哪些望得到確切科學的答案~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C. 全省防震減災法律知識.地震科普知識競答題 答案!!!
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地震科普知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於1997年12月29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於1999年10月25日經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並公布施行。
3.修訂後的《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於2005年1月21日發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4.防震減災工作實行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5.防震減災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領導。
6.《山東省地震活動斷層調查管理規定》於2003年5月26日經省政府第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7.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徵得同意並採取相應措施的,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逐步增加防震減災事業所需經費投入。
9.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並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或者規劃選址階段進行。
10.設計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11.地震災害預防措施,包括工程性預防和非工程性預防。
12.地震監測工作實行專業台網(站)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原則,
13.制定城市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地震構造環境, 選擇工程建設場地,必須避開活動斷裂。
14.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必須經省或者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評審通過,並按項目管理許可權由相應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抗震設防依據。
15.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小學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開展防震、避震訓練。
16.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公路、鐵路(地下鐵路)、輸油(汽)管線、通訊光(電)纜和遠距離調(輸)水管線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
17.破壞性地震發生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民政等有關部門進行地震災害損失的調查、評估工作。
18.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19.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建設項目時,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中缺少抗震設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20.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1.已經建成的建築物、構築物,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依法進行抗震性能鑒定,並採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22.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引導農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積極推行適合不同地區的鄉村抗震住宅設計。
23.地面及建築物(構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稱為烈度。
24.我國將地地震烈度劃分為12度。
25.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26.國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壞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
27.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確實無法避免造成損害的,可事後解釋。 (× )
28.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台網(站)的工作。
29.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並有權制止和舉報阻、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
30.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可以直接作為抗震設防依據。(×)
31.新建、改建、壙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工程不得開工建設。
32.已經建成的建築物、構坑物、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依法進法抗震性能鑒定,並採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3.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34.新建的15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物、構築物,必須設置強震觀測設施。
35.全球三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36.新建的核電站,可能誘發地震的大型水庫,必須設置地震監測台網。
37.「預報」的地震震級很精確,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傳聞是謠傳。
38.避震應當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
39.避震應當選擇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40.地震後搶救受傷人員應當先救遠,後救近。(×)
41.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42.我省郯城曾發生8.5級巨震。
43.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44. 1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45.地震容易引發火災、水災、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等次生災害。
46.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應當執行國家賦予的防震減災任務。
47.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48.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由地震行政土管部門處1-10萬元罰款。
49.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50.在震後救災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服從指揮、自覺維護社會秩序。
51.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國務院或者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災區實行下列緊急應急措施:基本生活品的統一發放和分配、臨時徵用房屋、運輸工具、交通管制等。
52.我省內陸及沿海分布著郯廬、聊考、燕山—渤海等地震活動構造帶,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53.地震宏觀前兆現象主要有地下水異常、動物異常、地聲、地光等。
54.我國發布地震預報的許可權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55.當地震發生時你住褸房,在家裡應該躲進開間小的房間或衛生間。
56.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形成震災的原因主要有沒按抗震設計要求進行設防、沒按抗震設計進行施工、建築物建在活動斷層上、建築物建在軟弱地基上。
57.當地震發生時你在戶外應就近選擇寬闊地、迅速離開高大危險物、避開過街橋、立交橋。
58.地震時睡覺的人被驚醒,吊燈擺動,地震烈度達到4-5度。
59.選擇建設場地應該選擇在基岩且穩定的地方。
60.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災害是地震災害。
D.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
一、危險性分析方法與步驟
(一)分析危險性構成,建立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圖18-1)
圖18-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價結構示意圖
(二)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計算模型,確定各種參數
1.綜合危險性指數(Zw)按下式計算:
Zw=Zwb·Ab+Zwn·An+Zwt·At
式中:Zw為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Zwb、Zwn、Zw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災害危險性指數;Ab、An、A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權重。
2.任一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指數(Zwi)按下式計算:
Zwi=Zli·Ali+Zqi·Aqi
式中:Zli、Zqi分別為該類地質災害的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Ali、Aqi分別為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的權重。
3.歷史災害強度按下式計算:
Z1=G·W·P
式中:Z1——歷史災害強度指數;
G、W、P分別為歷史災害規模、密度、頻次、據表18-1劃分等級,並賦予相應的評判值。
歷史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變化范圍為0~100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2)。
表18-1地質災害規模、密度、頻次等級劃分
表18-2地質災害歷史強度等級劃分
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指數(Zq)按下式計算:
Zq=(D·AD+X·AX+Q·AQ+R·AR)·k
式中:D、X、Q、R分別為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植被條件、人為條件充分程度的標度分值(具體內容和評判標准如表18-3);
AD、AX、AQ、AR分別為上列4方面形成條件的權重;
k為潛在地質災害判別系數,其值為0或1(在D、X、Q、R四方面形成條件中,若有一方面條件不具備,則該種地質災害就不可能產生時,k值取0,否則取1)。
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分布范圍為0~1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4)。
5.評價模型中權重值的確定
在上述計算模型中,需要多方面權重值。為了提高它們的可靠性,每類災害聘請2~4位專家以答卷的方式進行評判;同時選取5~8個典型災害事例進行統計。綜合兩方面結果確定權重值。各方面權重如表18-5。
歷史災害強度和潛在災害強度對於地質災害危險性的作用權重分別為0.3和0.7。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對於綜合危險程度的權重分別為0.41、0.46、0.13。
表18-3地質災害潛在活動強度控制條件判別表
續表
表18-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等級劃分
表18-5各種影響條件對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的作用權重
(三)計算各單元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劃分危險性等級(表18-6)
表18-6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四)繪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危險性統計表等,在此基礎上分析地質災害的危險水平和分布規律
二、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特徵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和災變強度計算結果看,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的主要特徵是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但不同地區危險水平相差很大(圖18-2)。
據統計,中國2424個評價單元,危險性指數最低值為0,最高值為8.05(四川省華鎣市)。除青藏高原北部資料不詳外,其餘地區以輕度、中度和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為主,部分地區為重度災害區,局部為極重度災害區(表18-7)。
表18-7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統計表
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的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閩粵台沿海平原,西北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北部內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一般發育有很厚的鬆散沉積物,除個別地區有小型滑坡和地面塌陷活動外,地質災害不發育。這些地區不但基本沒有歷史地質災害記錄,而且基本不具備地質災害的潛在活動條件。
圖18-2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
輕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山西高原,華東的山東丘陵,東南沿海的浙閩丘陵、兩廣丘陵,西北的青海高原、阿爾泰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局部地區有泥石流。東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區地質災害活動背景條件不同:東部地區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形切割不劇烈,所以山地災害不嚴重;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雖然海拔高程大,地形起伏較劇烈,但氣候乾旱,降水貧乏,且人類活動較弱,所以地質災害較輕。這些地區歷史災害雖有記錄,但規模和頻度較小。它們的潛在災害條件一般不充分,除閩浙沿海和山西高原部分地區,今後時期地質災害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外,大部分地區將基本維持現狀水平。
中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陝北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山地、川西山地、雲貴高原、南嶺、武夷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為山地、高原,地形切割比較劇烈,降水比較豐富,部分地區岩溶發育,所以除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比較發育外,有些地區(雲貴高原等)的岩溶塌陷災害也比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條件比較充分,大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性。
重度和極重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秦嶺、大巴山、鄂西山地、川滇山地,在這些地區形成比較廣闊的南北向分布的嚴重災害區;其次零散分布在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以及橫斷山、雪峰山、羅霄山、雲霧山、武夷山、天山、喜馬拉雅山的部分地區。縱貫中國中部的大面積嚴重災害分布區,處於中國地勢變化的「第二台階」。這里地形切割十分劇烈,深大斷裂發育,地震活動頻繁,新構造運動特別強烈,降水比較豐富,且分配不均,暴雨頻繁,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地質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所以,這些地區不但歷史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十分嚴重,而且存在很高的潛在危險性。其它分散分布的嚴重災害區,除嚴重災害活動范圍較小外,其它特點基本類同。在嚴重災害分布區內,有眾多局部性或地區性的極重度災害區。主要有遼東半島的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北京北山和西山、秦嶺西緣、長江三峽、滇北山地、滇西山地等地。這些地區除地形切割劇烈,暴雨頻發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新構造活動和人類活動十分強烈,植被破壞嚴重,山體支離破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不但十分頻繁,而且規模巨大,是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資料不詳地區主要為台灣和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不但缺少專門勘查資料,而且區域地質災害背景條件資料也比較貧乏。推測該地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屬於輕度至中度水平,部分地區屬於重度水平。
E. 「氣象杯」 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競賽答案(小學組)
「氣象杯」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競賽試卷(小學組) 縣(市)區_____ 學校______ 班級_____ 姓名_____
一、判斷題(30分,每題1分)。1、氣象上把風的來向確定為風向。(對)
2、下雨天,不要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對)
3、雲是由懸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對)
4、冷空氣會造成氣壓下降。(錯)
5、霜降意味著霜是從空中降下來的(錯)。
6、「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有聲。撐傘困難,高的草不時傾伏於地」目測風力等級為6級。(對)
7、雲層越厚越暗,預示大雨即將來臨(對)。
8、出現台風暴雨天氣時,最好獃在家中,關好門窗。(對)
9、雪深是從積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對)
10、在山區,要注意防範山洪、泥石流。如果上游來水突然混濁、水位上漲較快時,應立即過河。(錯)
11、城市裡不會發生乾旱災害。(錯)
12、降水量是指某一時間段內未經蒸發、滲漏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積累的深度,以毫米為單位。(錯)
13、天氣預報中的「氣溫10-22℃」,其中,10℃表示一天中的最低溫度。(對)
14、一年中平分白天黑夜(晝夜長短一樣)的節氣是春分、冬至。(錯)
15、天越藍說明空氣濕度越大。(錯)
16、在電閃雷鳴的天氣里,不要打電話、看電視,並把電視天線插頭及電源線插頭拔下。(對)
17、溫度越低,濕度越大,人越感覺冷。(對)
18、氣溫越高,濕度小,風速大,森林火險等級越高。(對)
19、冬天不會打雷。(錯)
20、雷雨天氣時,躲到大型金屬廣告牌下避雨。(錯)
21、氣象上所說的氣溫,是指氣象觀測所用的百葉箱中離地面1.5米高處的溫度。(對)
22、你面北而站,風從你背後吹來,使你感覺被往前推,由此判斷當時是吹北風。(錯)
23、打雷的時候往往伴有閃電,我們會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對)
24、赤道地區是全球氣溫最高的地區(對)。
25、「神舟」飛船選在晚上發射的原因,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人員和設備的觀測。(對)
26、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對)
27、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紅色氣象災害代表特別嚴重。(對)
28、台風與強熱帶風暴相比,台風破壞力更大。(對)
29、天氣現象符號「△」的含義是冰雹。(對)
30、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對)
二、單項選擇題(70分,每題1分)。
1、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C)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A、8月 B、9月 C、10月
2、每年的(A)為「世界氣象日」。
A、3月23日 B、1月21日 C、12月1日
3、麗水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由(A)三部分構成。
A、名稱、圖標分級、含義 B、名稱、圖標和顏色 C、顏色、圖標和含義
4、麗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端最高氣溫是(C)℃。
A、45.1℃ B、44.5℃ C、43.2℃
5、露,是水汽冷卻(C)而成。
A、凝華 B、凍結 C、凝結
6、森林火險等級預告為五級時,林區需要注意什麼:(C)
A、林區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B、林區要控制野外用火 C、林區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7、空氣溫度是表示空氣(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熱 B、潮濕 C、多少
8、為防雷擊,戶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時也要遠離高壓線和變電設備。
A、路邊 B、橋下 C、大樹下
9、霧,是懸浮於近地面層中的大量微小(C)。
A、細沙 B、塵土 C、水滴
10、冰雹,是堅硬的球狀,錐裝或形狀不規則的(C)降水。
A、自然 B、液態 C、固態
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鬆脆的冰晶。
A、水 B、水汽 C、冰
12、地球上出現的潮汐現象是由於(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 B、地月吸引力 C、地轉偏向力
13、當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家裡(樓房),應如何避震(A)。
A、躲進小房間 B、去樓道 C、原地不動
14、氣象部門通常將大於或等於(A)的天氣稱為高溫天氣。
A、35℃ B、38℃ C、40℃
15、雷擊、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發生後,我市的氣象災情報災熱線電話是(A)。
A、800-6571-323 B、800-6571-321 C、800-6571-121
16、撥打以下哪個電話號碼可獲得准確及時的天氣預報信息。(B)。
A、121 B、96121 C、51121
17、天氣預報中常提到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常為(B)天氣。
A、涼爽 B、晴熱 C、溫暖
18、天氣預報中的暴雨是指:某地24小時累積降水量大於或等於(B)。
A、30毫米 B、50毫米 C、100毫米
19、當某氣象台發布了紅色預警信號,表示未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B)以上。
A、37℃ B、35℃ C、40℃
20、我市製作並發布天氣預報的單位是(B)。
A、廣告公司 B、氣象局 C、電視台
21、下列哪種手段不能起到抗旱的作用。(C)。
A、人工增雨 B、植樹造林 C、農業開發
22、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來自(C)。
A、南極洲 B、歐洲 C、北極及西伯利亞
23、晴天時一日之中最低氣溫常出現於(C)。
A、上午6時 B、凌晨 C、日出前
24、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但雪花的基本形狀與冰分子一樣都是(C)形。
A、三角形 B、四邊形 C、六邊形
25、下面哪一組(A)屬於氣象能源。
A、風能、太陽能 B、風能、核能 C、水能、太陽能
26、厄爾尼諾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B)的現象。
A、異常降溫 B、異常增溫 C、沒有變化
27、下列哪種天氣現象(C)對交通運輸影響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A、露 B、霜 C、霧
28、全球(C)指的是一個由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組成的十分復雜的系統。
A:天氣系統 B:氣候系統 C:陸地系統
29、(A)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A:氣候資源 B:煤炭 C:石油
30、台風生成於(A)。
A、熱帶洋面 B、溫帶洋面 C、青藏高原
31、土壤能含蓄大量雨水,土地上的森林植被是土壤最有力的保護者,失去這種保護,土壤就會沙化,或者發生嚴重水土流失。因此(A)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A、保護植被,保護生態環境 B、保護耕地,保護水源 C、保護森林,保護生物
32、(A)對地面氣候有溫室效應,所以人們稱之為溫室氣體。
A、二氧化碳 B、氦氣 D、氫氣
33、下列城市中被稱為「霧都」的是(C)。
A、東京 B、紐約 C、倫敦
34、夏天,水泥牆、水管「冒汗」,預示天氣的變化是(B)。
A、天氣將變得晴朗起來 B天要下雨了 C、出現大霧天氣
35、泥石流是我市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產生泥石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
A、降水 B、高溫 C、森林植被遭到破壞
36、氣象上常用的候溫,是指(B)天的平均氣溫值。
A、10 B、5 C、15
37、空氣污染與天氣條件關系密切,在一天當中,一般(A)空氣污染比較嚴重。
A、中午 B、傍晚 C、早晨
38、短時強降水在山區容易造成(A)。
A、山洪 B、鼠災 C、內澇
39、下列哪一個城市不屬於長江流域的「三大火爐」之一。(A)。
A、上海 B、南京 C、重慶
40、氣象上以候平均氣溫劃分季節,侯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C)℃才定為夏季。
A、18℃ B、20℃ C、 22℃
41、下列哪種現象不屬於物候現象。(B)
A、開花 B、洪水 C、蟬鳴
42、我國現代氣象事業創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創始者,他是(B),他曾擔任浙江大學校長。
A、葉篤正 B、竺可禎 C、塗長望
43、台風是一種在熱帶海洋上生成的強烈渦旋,其近中心風力達(B)級以上。
A、10 B、12 C、8
44、熱帶氣旋根據強度來劃分,以下等級最低的為(A)。
A、熱帶低壓 B、熱帶風暴 C、台風
45、看到人工增雨作業後落下的火箭殘片,錯誤做法是(C)。
A、報告老師或家長 B、報告當地氣象部門 C、拿回家保管
46、在相同區域內,草地的溫度比水泥地的溫度要(A)。
A、低 B、高 C、一樣
47、麗水屬於哪個氣候帶(A)。
A、亞熱帶 B、溫帶 C、熱帶
48、為了安全,施放氣球應使用(B)氣體。
A、氫氣 B、氦氣 C、氮氣
49、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是(B)年發射的。
A、1976年 B、1988年 C、2000年
50、我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離地高度為(C)。
A、8000千米 B、16000千米 C、36000千米
51、臭氧是一種天藍色、有臭味的氣體,臭氧層可吸收和濾掉太陽光中的(A),保護地球生物生存。
A、紫外線 B、紅外線 C、可見光
52、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是什麼能源?(A)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不屬於能源范疇
53、(C)級以上的大風與雷暴雨天,禁止在露天進行懸空作業。
A、四 B、五 C、六
54、彩虹一般出現在(C)。
A、早晨 B、晚上 C、雨過天晴
55、暴雨橙色預警信號,表示近(B)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並可能持續。居民應盡可能停留在室內或者安全場所避雨,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場所避雨。
A、1小時 B、3小時 C、6小時
56、天空中出現(B)時,容易發生雷陣雨或冰雹等天氣現象。
A、高積雲 B、積雨雲 C、卷雲
57、雷雨天氣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B)。
A、給朋友打電話 B、坐在汽車里 C、平躺在田野里
58、寒潮來襲,最突出的變化是(A)。
A、氣溫急劇下降 B、氣溫急劇升高 C、氣溫無變化,出現大風降雨
59、寒潮一般出現在一年中的哪些季節(A)。
A、春季 秋季 冬季 B、春季 夏季 冬季 C、夏季 秋季 冬季
60、大禹治水的功績在於(A)。
A、疏通黃河 興修水利 B、建築提防 填高窪地 C、建築提防
61、城市熱島效應是指(B)。
A、郊區溫度高於市區溫度 B、市區溫度高於郊區溫度 C、市區溫度與郊區溫度一樣
62、2006年哪一個台風穿過我市慶元縣,並對慶元南部造成嚴重影響(B)。
A、雲娜 B、桑美 C、悟空
63、避雷針的作用在於(B)。
A、避開雷電的侵擾 B、把雷電引向自身以避免其他物體受到侵害 C、使雷電遠離避雷針周圍物體
64、雷擊是有選擇性的,以下那些建築物不易遭雷擊(B)。
A、高大建築物 B、木質平房 C、靠近河、湖、池、沼地區的建築物
65、在高海拔的山區煮不熟飯是由於(C)。
A、氣溫低 B、濕度大 C、氣壓低
66、我國最近發射的氣象衛星是(B)。
A、風雲二號C B、風雲二號D C、風雲二號A
67、泥石流到來前有何預兆?(B)。
A、雨後道路泥濘 B、暴雨過後山谷中傳來雷鳴般的響聲 C、山上樹葉向同一個方向晃動
68、冷空氣、強冷空氣、寒潮,哪種過程降溫幅度最大?(C)。
A、冷空氣 B、強冷空氣 C、寒潮
69、建房或買房時,在利用氣候資源方面主要考慮的是(A)。
A、日光和降水 B、降水和風向 C、日光和風向
70、坐汽車時遇到強雷電,下列哪種措施是正確的(B)。
A、迅速開門下車 B、安穩地坐在車里 C、打開車門,但不下車
F. 關於世界地球日的知識競答題,
問 地球日在哪天?
答 4月22日
問 2010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答 第41個
問 世界地球日的活動起源是哪個國家?
答 美國
望採納,謝謝
G. 高分求地質題答案!
1. 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有哪四個?
答:一具有可溶性岩石
二岩石是透水的
三水必須具有侵蝕性
四水在岩石中處於不斷運動的狀態
2. 斜坡地質災害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答:一改變邊坡的幾何形態
二排水
三設置支擋結構物
四斜坡內部加固
3. 滲透變形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答:一存在可能被滲流帶走的鬆散土石
二具備強烈的水動力條件
三存在滲流出逸的臨空條件
4.泥石流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答:一地形條件,泥石流總是發生在陡峻的山嶽地區,一般是順著縱坡降較大的狹窄溝谷活動的,可以是乾涸的嶂谷、沖溝,也可以是有水流的河谷。
二地質條件,地質條件決定了鬆散固體物質的來源,也為泥石流活動提供動能。
三氣象水文條件,泥石流形成必須有強烈的暫時性表徑流,它為爆發泥石流提供動力條件。
論述題
1. 試論述影響斜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斜坡穩定性的因素復雜多樣,其中主要包括斜坡岩土類型、岩土體結構、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此外還有風化作用、地表水和大氣降水的作用、地震、人類工程活動等。
各種因素從三個方面影響著斜坡的穩定性。一是影響斜坡岩土體的強度,如岩性、岩體結構、風化和水對岩土的軟化作用等;二是影響斜坡的形狀,如河流沖刷、地形和人工開挖斜坡、填土等;三是影響斜坡的內應力狀態,如地震、地下水壓力、堆載和人工爆破等。
這些因素可分為主導因素和觸發因素兩類。主導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類型和性質。岩土體結構和地址構造、風化作用、地下水活動等;觸發因素包括地表水和大氣降水的作用、地震以及人為因素(如堆載、人工爆破)等。下面分別論述:
一 岩土類型和性質,它是決定斜坡抗滑力、穩定性的根本因素,還制約著斜坡變形破壞的形式。
二 岩體結構和地質構造,岩質斜坡的變形破壞多數是受岩體中軟弱結構面控制。
三 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軟化方面、沖刷方面、靜水壓力作用、動水壓力作用、浮托力作用
四 地震,地震對斜坡穩定性的影響是因為水平地震力使得潛在滑體對滑面的法向壓力消減,同時增強了斜坡下滑力,從而對斜坡的穩定性十分不利。
五 人類活動,交通工程建設和采礦工程等對斜坡變形破壞影響很大。
2. 簡述中國構造地貌基本特徵?
答:我國地勢的西高東低,可概括地分為三大階梯,它們的升降幅度相差較大,中新世以來,青藏高原整體抬升,西部扎達地區上升4000m以上,藏北地區上升3000~4000m,新疆地區上升2200~3000m,但其中塔里木盆地等相對沉降,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相對沉降5000~10000m,柴達木盆地相對沉降2500m,升降幅度差7200~13000m。我國東部整體在相對下降,如松遼平原、華北平原為相對沉降區。一般華北平原區較為典型,第四紀下降幅度一般為300~500,武清凹陷最深達3500m。平原區兩側則相對上升,五台山隆起最高達2000m。其升降幅差最大達5500m,較西部相差一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