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鑽探安全

工程地質鑽探安全

發布時間: 2021-02-18 04:46:09

A. 工程地質的鑽探方法有哪些

鑽探方法有:回轉鑽進(干法又稱干鑽反循環和濕法又稱水鑽)、沖擊內鑽進、沖擊回轉鑽進。

B. 工程地質鑽探工安全操作規程,誰知道有這類書籍

「工程地質鑽探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上班前不準喝酒,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整齊,戴好安全帽,不得赤腳、穿拖鞋、打赤膊工作。
2、高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禁止上下同時作業。
3、各類機械設備安裝、牢固、周正、水平,不準帶電移動設備。雷雨、暴雨禁止作業。
4、在鑽具下入鑽孔途中遇阻時,用管鉗轉動鑽具但吊卡必須吊住鑽桿。
5、回次終了時,必須用升降機將主動鑽桿提上孔口,不得邊用卡盤,邊用管鉗別,以防管鉗打滑傷人。
6、提下鑽不能猛提猛放,孔內卡鑽更不得強行起拔,應用震動或轉動等方法提升。
7、不得將手置於鑽具、取土器底部或用手托。起拔墊叉時不得將手拿在墊叉下面。
8、不使用扭傷錯股的鋼絲繩,鋼絲繩上的斷頭刺應削掉,斷頭達1/7時不得繼續使用。
9、彎曲及裂痕未經修復的鑽塔不得使用,各部、零件均應保持完整無缺,起鑽時應隨時注意塔架的負荷能力。
10、鑽塔場地應進行整平,以防設備及鑽塔傾斜,木機台板厚度不得小於40毫米。
11、錘擊套管不能用手扶套管打箍,在打吊時不準用手扶吊錘桿,同時必須安裝沖擊把手。
12、用鑽桿撬起鑽具時不得用胸口或腹部向下壓鑽桿,不使用有傷痕的撬桿。
13、定期對機具進行檢查,對摩損部件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14、在稻田和泥濘的場地上施工,操作人員應穿長筒膠鞋,嚴禁打赤腳,以防傷腳或觸電。
15、所有設備遷移,必須先切斷電源總開關,嚴禁帶電移位。
16、所有從事工程地質鑽探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岩心鑽探規程》中的有關條款。
」可以在網上搜搜,網路里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
DZ/T 0017—91
工 程 地 質 鑽 探 規 程
1991—12—09發布 1992—07—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 發布
目 次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
2 引用標准 (1)
3 各類工程勘查鑽探的工作要點 (1)
4 鑽探設備的選擇與安裝 (7)
5 鑽探方法與鑽進工藝 (10)
6 水域鑽探 (19)
7 鑽孔原狀土樣的採取 (25)
8 鑽孔原位測試與水文地質試驗 (27)
9 工程質量基本要求 (33)
10 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38)
11 機械儀器、專用工具的使用與維護 (42)
12 機台管理 (45)
附錄A 動力觸探試驗探桿長度校正系數及公式(補充件) (48)
附錄B 觸探指標與土的主要力學指標的關系(參考件) (49)
附錄C 土石的類型及野外鑒別(參考件) (52)
附錄D 本規程所用法定計量單位與沿用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對照和
換算(參考件) (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
DZ/T 0017—91
工 程 地 質 鑽 探 規 程
工程地質鑽探是工程地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國土整治與開發、城市規劃與建設、水利水電建設規劃與開發以及鐵路、交通、國防工程建設中,為直接取得地下地質實物資料和野外試驗資料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技術方法。它的基本任務是在工程地質測繪及物探工作的基礎上,揭露並劃分地層、測定界線;鑒定和描述岩土的岩性、成分和產狀;了解地質構造及不良地質現象的分布、界限及形態等;並通過鑽孔。原位測試、水文地質試驗與觀測,採取各類原狀或擾動樣品,提供室內試驗,以了解岩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為評價、規劃和進行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提供必需的地質數據及資料。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 主題內容
本規程規定了進行區域工程地質調查和各類建築工程場(廠)址基礎工程地質勘察鑽探的各項生產活動的技術要求,它既包含技術工作要求,又包括有關工藝操作規定。
1.2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於區域工程地質調查和各類場(廠)址基礎工程地質勘察鑽探的設計、施工、管理和檢查,是進行各類工程地質鑽探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准則。
本規程不適用於大口徑基礎樁施工工程鑽探。
本規程中有些條款只是一般性和原則性的規定要求,在貫徹執行本規程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實施細則或補充規定。
2 引用標准
2.1 直接引用標准
GB 3423 金剛石岩芯鑽探用無縫鋼管
DZl.1 金剛石岩芯鑽探管材螺紋
DZ 2.1 地質鑽探金剛石鑽頭
DZ 2.2 地質鑽探金剛石擴孔器
TB J12 鐵路工程地質技術規則
2.2 配合使用的標准
ZB D14002 1/20萬工程地質調查規范
ZB D14003 1/2.5—1/5萬工程地質調查規范(岩土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水文地質鑽探規程)
3 各類工程勘查鑽探的工作要點
3.1 區域工程地質調查鑽探
3.1.1 區域工程地質調查鑽探是指1∶100萬、1∶50萬、1∶20萬、1∶5萬、1∶2.5萬等比例尺的區域性、基礎性、綜合性的工程地質調查中所採用或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一般應在綜合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區域工程地質特徵和國民經濟規劃發展的需要,布置鑽探工作。
3.1.2 區域工程地質調查鑽探的目的是揭露埋藏的岩土體地質結構及水文地質條件,了解岩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其主要任務是一
a.調查岩土體的空間分布、岩性、厚度,進行分層和劃分土體結構類型;
b.揭露地質構造的變化,破碎帶的空間分布和岩性、膠結程度及其隨深度變化情況;
c. 了解風化帶、滑動體、岩溶等處動力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規模、組成或充填物性質及發育規律;
d.調查含水層的水位、含(透)水性及水質;
e. 採取試驗樣品,進行野外原位測試,為了解岩土體物理力學性質的空間變化規律以及工程地質長期觀測提供條件,獲取必需和足夠數量的岩土工程地質性質方面的代表性資料以及取得評價工程地 質條件的定量指標;
f.了解工程建築材料的埋藏分布、岩性及開采條件。』
3.1.3 區域工程地質調查鑽探工作應考慮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把經濟發達區和列為近期規劃的重點工程或有經濟發展前景的地區作為工作重點。鑽孔布置的一般原則是:
a.在平原區,為建立勘探結構剖面,應在代表性地區投入較多的工作量,沿工程地質條件變異大的方向布置鑽探剖面或組成「十」字形、「井」字形勘探線(網);
b.在山區,勘探線主要布置在山間盆地、大型河谷及其他地形平緩的較大面積土層覆蓋區;勘探線方向應垂直主要構造線或地貌單元以及岩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對重大而具有代表性的動力地質現象和斷裂構造帶地段,應布置適當鑽孔;
c.黃土地區,應把查明黃土垂直分層和水平變化規律、濕陷性等作為勘探重點;
d. 凍土地區,應把查明凍土結構類型和季節性凍土的上、下界面,主要不良凍融現象作為勘探的重點;其他,如岩溶地區、濱海區、沙漠地區及其他分布有特殊岩土體的地區,都應依其工程地質特點和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布置鑽探工作。
此外,在布置的鑽孔中,控制性鑽孔數量一般應占總數的5%一10%。
3.1.4 鑽孔深度確定的一般原則
a.平原區孔深一般為10一30 m左右:根據工程地質條件並結合建設布局的需要可適當加深,如濱海平原區域市工程地質調查鑽孔可加深至50m;
b.對於厚度小於20 m的覆蓋層和風化帶,應鑽進至新鮮基岩3—5m;
c.對於揭露構造破碎帶的鑽孔,應鑽透破碎帶至完整基岩3—5m;
d.對於外動力地質現象的活動體,應鑽進至活動體下5m左右;
e.岩溶裸露區和淺埋區的鑽孔,一般應鑽入岩層內20一30 m,控制性鑽孔應酌情加深;
f .少量深部控制性鑽孔,孔深一般控制在100 m左右。
3.1.5 鑽孔原狀土樣的採取
以了解每個工程地質單元中主要土體的物理力學特性指標為主:一般在鑽孔中分層採取,對主要土層和有特殊意義的夾層每層至少一組樣,厚度大而岩性又變化明顯者,應酌情增加。
3.1.6鑽孔原位測試
應選擇在各工程地質單元中具有代表性的鑽孔與孔段進行,測試方法可根據測試對象的特點選取。常用鑽孔原位測試方法的應用范圍與作用是:
a.採用動力觸探可測得砂土的孔隙比或相對密度,粉土、粘性土的狀態,估算土的強度和變形參數,評定地基土和樁基的承載力等;標准貫入試驗主要適用於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以及補步判定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
b.靜力觸探適用於粘性土、粉土及中密、稍密的砂土層,也可用於含少量碎石的土層;可對地基土進行力學分層,測定各類土,特別是軟弱土層(如淤泥、淤泥質土等)的容許承載力和壓縮模量;在樁基工程勘查中,尤其適用於選擇持力層和預估單樁承載力;
c. 採用十字板剪切試驗可測定飽和粘土層、淤泥等軟弱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和土的靈敏度;
d.旁(橫)壓試驗適合用於測定粘性土、砂土、粉土、軟質岩石和風化岩石的承載力,橫壓變形模量及其應力應變關系等。
3.1.7水文地質試驗
在擬建的水工建築區,尤其是水庫工程的可能滲漏地段和壩址區,應在鑽孔中進行自上而下的分段壓(注)水試驗,以了解岩石的透水性和裂隙性;在規劃的建築區,尤其是地下建築和開采工程區,應選擇其主要含水層進行少量的抽水試驗工作。
3.2 場(廠)址地基鑽探
3.2.1 選擇場(廠)址鑽探
3.2.1.1 選擇場(廠)址鑽探是工業及民用建築、水利水電工程、機場、港口及國防工程等各類場(廠)址工程地質鑽探的第一個階段,其目的是為規劃選點或場地可行性研究以及下一階段——初勘階段提供地質資料,對擬選場(廠)址在地質上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價;當已有資料不滿足要求時布置鑽探工作。
3.2.1.2 選擇場(廠)址鑽探的任務是了解建設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即場(廠)址的地層岩性、構造、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不良地質現象及地下水等,為規劃選點及可行性論證提供依據。由於各類場(廠)址工程的性質和類別不盡相同,其鑽探工作的布置、鑽孔深度、原狀土樣的採取、原位測試及水文地質試驗與觀測等應按照有關專業規程規范要求進行。
3.2.2 初勘工程鑽探
3.2.2.1 初步勘查工程鑽探是在場(廠)址經批准後進行。其目的是全面查明選定場(廠)址的工程地質條件,對場地內各建築地段的穩定性和工程地質問題作出定量評價,並為確定建築工程的形式、規模、主要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及對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足夠的工程地質數據資料。其主要任務是:
a.初步查明場(廠)址地層岩性、構造、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及凍結層深度;
b.查明場地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對場地穩定性的影響程度及其發展趨勢;
c.對設計地震裂度為七級及其以上的建築物,應判定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
d.對水工建築物場地區附近的天然建築材料進行初查。
3.2.2.2 工程布置與鑽ZL深度:
初勘工程鑽孔分為一般性鑽孔和控制性鑽孔兩類。控制性鑽孔,一般占鑽孔總數的1/5一l/3,且每個地貌單元均應有控制性鑽孔。鑽孔深度根據工程類別和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確定,一般不超過30 m,以滿足建築物地基受壓層深度的要求以及了解場地較深部的地層岩性及是否存在軟弱地層或其他地質問題為准;同時,根據鑽探中出現的具體情況可適當增減鑽孔深度。
3.2.2.3 鑽孔原狀土樣的採取、原位測試及水文地質試驗:
a.工業和民用建築鑽孔原狀土樣的採取與原位測試的數量,一般應占總數的1/4—1/2,並在平面上適當均布;多數情況下,作原位測試的鑽孔,同時應作為採取原狀土樣鑽孔使用;同時,通常採用簡易可行的原位測試方法,如標准貫入試驗;對於復雜費時的原位測試項目,一般到詳勘時再做。
b.取原狀土樣或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主要按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勻程度確定,當地層穩定、土質較均勻時可放寬取樣、測試間距,反之則應縮小間距,但各土層一般均需要採取試樣或取得測試數據。
c.要初步查明對工程建設有影響的水文地質條件,應調查地下水的類型、含水層性質、補給排泄條件,實測地下水水位,初步確定其變化幅度,必要時應設地下水長期觀測孔。
d.在擬建的水工建築基岩區,除少數專門性鑽孔外,均應進行分段壓水試驗;在平原河流或有深厚覆蓋層的峽谷水工建築區,對砂礫卵石層或其他主要含(透)水層的鑽孔,應分層進行抽、注水試驗。
3.2.3詳勘工程鑽探
3.2.3.1 詳細勘查工程地質鑽探在初步設計後進行,目的是補充初勘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使每個建築物下的地基條件完全明確,以便為地基基礎設計、地基處理與加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設計數據和資料,即對具體建築物地基或具體地質問題進行鑽探,為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其主要任務是:
a.查明場地內的地層結構、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並對地基的穩定性、壓縮性及容許承載力作出
評價;
b.查明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和侵蝕性,必要時還需查明地層的滲透性、水位變化幅度及其規律;
c.提供不良地質現象的整、防治工程所需資料和數據;
d.判定和查明地基岩土和地下水在建築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產生的變化和影響及其防治所需的資料;
e.對水工建築區附近的天然建築材料進行詳查。
3.2.3.2 根據工程性質及其類別確定鑽孔深度,其中:
a.工業和民用建築工程鑽孔深度一般按地基計算類別確定,其中按容許承載力計算的地基,以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為原則;對除按容許承載力計算外尚需進行變形驗算的地基,控制性鑽孔應達到地基壓縮(沉降)層的計算深度,場地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有軟弱下卧層時,應適當加深。
b.水工建築鑽孔深度應根據地質條件,結合建築物類型、建築物高度或基礎寬度等具體確定;河床鑽孔,一般為1/2—2倍壩高或閘底板寬度,岩溶地區應適當加深;中低壩或閘基鑽孔,一般為壩高或閘底板寬度的一倍左右;對建在覆蓋層上的壩(閘)鑽孔,通常應打入基岩適當深度;當軟土層或透水層厚度較大時,應有部分控制深孔打到相對隔水層或相對硬土層;岸坡上的鑽孔,應打到可利用的穩定岩體與相對隔水層或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
3.2.3.3 鑽孔原狀土樣的採取與原位測試:
a.其數量應按地基土的復雜程度、建築物類別及場地面積確定,工業和民用建築鑽孔一般應占鑽孔總數的1/3—2/3,且每個場地和每個建築物不得少於2—3個;
b.其豎向間距應按設計要求、地基土的均勻性和代表性確定,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一般為1—2m,其下間距可適當放寬;但在同一場地內每個主要土層的試樣和原位測試數據一般各不得少於3—6個,對於厚度小於1m的夾層或透鏡體,應視其對地基的影響程度確定是否採取原狀土樣及原位測試。
3.2.3.4 水文地質測試:
在初勘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必要的水文地質觀測與試驗,以查明地下水的類型、性質、埋藏條件、變化規律及有關的水文地質參數。例如為建築物基礎、地下建築物設計提供滲透性系數和單位涌水量資料的鑽孔進行抽水試驗;為了了解岩石的裂隙發育程度並為防滲漏設施的設計提供資料的鑽孔進行壓水試驗;為測定上部土層的滲透性能而進行的鑽孔注水試驗;以及為掌握地下水動態而進行的鑽孔長期觀測等。
3.3 專門工程勘查鑽探
3.3.1 類別與目的
專門工程勘查通常包括高層建築基礎工程、動力基礎工程、取水工程、橋涵工程、線路工程、隧洞工程勘查等,此外,施工勘察也屬此范疇。專門工程勘查工作通常在初詳勘後進行或與詳勘工作同步進行,其鑽探目的是為滿足專門工程進行設計施工的需要,解決與設計施工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提供相應的工程地質資料。
3.3.2 高層(指八層以上需用電梯的)建築基礎工程鑽探
3.3.2.1 箱形基礎鑽探
3.3.2.1.1 主要任務:
a. 查明建築物影響范圍內地基上的分布、組成及均勻性,採取原狀土樣,進行鑽孔原位測試,對土的強度和變形指標作出評價;
b.查明地下水的狀況,提供設計施工所需的基坑開挖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有關參數;
c.查明建築物附近有無影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現象及產生地震液化的地層及其埋藏分布狀況,以便對整個建築場地的長期穩定性和抗震穩定性以及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進行評價。
3.3.2.1.2 工作布置與鑽孔深度:通常每幢單獨高層建築物的鑽孔數不少於4個,鑽孔最大間距不得超過35m,其中控制性鑽孔不少於2個;深度一般為1.5—2倍箱形基礎寬度(從基礎底面算起)。
3.3.2.2 樁基工程鑽探
當場地的地基土層較軟弱,其下不太深處又有較密實的持力層時,可採用鑽孔灌注樁基礎。
3.3.2.2.1 主要目的是選擇樁尖的持力層,查明樁尖持力層的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學指標、確定單樁承載力,為樁基設計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3.3.2.2.2 鑽孔深度,根據樁的不同類型而定:
a.對於單排端承樁,一般應鑽至預計的樁尖持力層頂板以下2—3m;當預定深度內有軟弱下卧層時,應予鑽穿並鑽到厚度不小於3m的密實土層;當持力層為基岩時,一般鑽到基岩即可;
b.對於單排摩擦樁,鑽孔深度應超過預計樁長l一2m。
3.3.2.2.3 對樁基鑽孔深度范圍內的每一主要土層,均應採取原狀土或進行原位測試。
3.3.3 動力機器基礎勘查鑽探
動力機器基礎,除要求查明地基在靜載下的穩定性、變形性質和承載力外,尚應查明地基在動載下的穩定性、變形性質和承載力等。
3.3.3.1 鑽探工作一般與建築物地基鑽探一並進行,其目的是查明地基土層的構成,特別是人工填土、堆積土、軟土及可能產生液化的砂土等;對振動反應敏感的土層的分布;採取原狀土樣及進行原位測試, 以確定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動力性質。
3.3.3.2 鑽孔深度根據基礎埋深及地質情況確定,一般按靜荷載的壓縮層計算深度或達基礎底面下1.5—3倍基礎短邊長即可。
3.3.4 線路工程勘查鑽探
主要包括工廠的鐵道專用線、公路專用線、重型車輛試車道和架空索道,輸電線路及給排水管道的地基鑽探,是在工程地質測繪(一般比例尺不小於1∶5000)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進行。
3.3.4.1 鐵路和公路專用線、試車道地基鑽孔一般沿線路中心線布置,對高路堤、深路塹、斜坡地段及其他特殊地質條件地段,應布置一定數量的鑽探橫剖面,每一橫剖面不少於3個鑽孔;鑽孔深度應達基底持力層下或鑽入基岩1—2m,但孔深一般不超過10 m。
3.3.4.2 架空索道、輸電線路地基鑽探主要為查明每個支架處的工程地質條件,並提供。。。。。

C. 工程地質鑽探對鑽孔直徑有規定嗎

有規定,一般性規定總結如下:
(一)大口徑鑽進
工程地質勘探鑽孔的孔徑,大多數是168MM開孔,91MM終孔,這樣的孔身結構能夠滿足一般的勘探、試驗要求。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譬如為了探查壩基軟弱夾層和強透水帶的位置及展布方向、斷層破碎帶和緩傾角裂隙的產大辯論和特徵,以及為了檢查基礎的灌漿質量和混凝土的澆築情況,就需按照工程地質的要求,打一些大口每項鑽孔,以工程技術人員進入孔中直接觀察和測量。
大口徑鑽探方法有沖擊鑽進和回轉鑽進,在工程地質勘探中主要使用後者,其孔徑分別1150、1050、950和750MM,孔深 30—60M,可以取得財心。鑽具是在現有設備基礎上改裝的,主要包括鑽頭、岩心管、取粉管、鑽桿等。除鑽具外,還應配備吊籠、絞國及潛水泵等必要的設備。
(二) 小口徑(金剛石鑽頭)鑽進
近年來,我國在工程地制裁勘探中逐漸推廣小口徑的金剛石鑽進。這種鑽進有很多優點:能鑽進極硬的岩石,使用壽命長,鑽進效率高,岩心採取率高,且岩心完整度好;孔徑均勻,孔壁光滑,鑽彎曲度小;鑽進時平穩,設備的磨損小,能量消耗少;重量輕,搬運方便等。金剛石鑽具主要包括金剛石鑽頭、金剛石擴也器、岩心卡簧及金剛石鑽進用岩心管。
金剛石鑽頭目前生產有直徑76、66、46、36MM等幾種規格,較一般的鑽頭要小得多,故稱之為「小口徑」。這種鑽頭是將金剛石顆粒鑲嵌在鑽頭唇部,利用金剛石的硬度磨削岩石鑽入地層。金剛石鑽進一般均使用雙層岩心管。從小泵送來的沖洗液,經內、外管之間的間隙而到達孔底,可減少對岩心的沖刷影響。

D. 工程地質勘探

3.3.2.1 勘探工作綜述

(1)勘探點的布設及測量

勘察工作共布置6個工程地質勘察孔,其中北端幫4個,南端幫2個,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見表3-5,鑽孔平面位置見圖3-7。

表3-5 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

圖3-7 鑽孔位置

圖3-8 KT1-1鑽孔柱狀圖

(2)鑽探施工

鑽探嚴格控制回次進尺,採用套管護壁、干鑽、單動雙管金剛石鑽進等鑽探及取芯工藝,確保岩芯採取率。並按採取的岩土芯結合鑽進情況進行地層鑒定、分層與描述。鑽進深度和岩土層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低於±5cm,同時嚴格控制非連續取芯鑽進的回次進尺,以保證分層精度符合要求。鑽孔口徑不小於108mm,並滿足取樣的要求。鑽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後,均採用水泥砂漿封閉,封孔方法採用泥漿泵注入法,並對場地進行了清污。

(3)取樣工作

原狀土樣採用標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錘少擊法採取;岩樣從岩芯管內或邊坡上直接採取。取樣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結合岩土性質分布特徵執行。

3.3.2.2 勘探成果

本次勘察工作共採集土樣720組,岩樣640組,繪制鑽孔柱狀圖6張,其中KT1-1鑽孔柱狀圖見圖3-8,工程地質剖面圖見圖3-9至圖3-11。

圖3-9 剖面1工程地質模型

圖3-10 剖面2工程地質模型

圖3-11 剖面3工程地質模型

3.3.2.3 鑽孔窺視成果

(1)工作原理

鑽孔窺視儀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組成。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電腦、三腳架、絞車、滑輪和深度計數器;地下部分包括攝像探頭和電纜,攝像探頭由CCD攝像機、LED燈、玻璃罩和錐形鏡組成。鑽孔孔壁經LED光源照亮,CCD攝像機攝取由錐形鏡反射的孔壁圖象,圖象信息經電纜傳送至控制器和電腦,整個採集過程由圖象採集控制軟體系統完成,此系統把採集的圖象展開和合並,記錄在電腦上。

圖3-12 智能鑽孔窺視儀及原理

(2)鑽孔窺視成果

本次勘察共設立了5個鑽孔窺視監測孔,其中北幫3個,南幫2個。

鑽孔KT1-1位於安家嶺礦北幫西部,其孔內4m以上區域較為破碎(圖3-13)。2014年2月,受2號井工礦影響,安家嶺礦北幫1310和1280兩個弱面發生錯動,鑽孔KT1-1位於1280弱面下緣,故其完成性較差。其餘部分局部破碎,整體完整性較好,說明下部岩層沒有發生大規模錯動。

圖3-13 KT1-1孔內情況

鑽孔KT2-1、KT2-2位於安家嶺礦北幫東部,目前受2號井影響較小,孔內岩層整體性較好,局部見裂隙發育,見圖3-14和圖3-15。

圖3-14 KT2-1孔內局部裂隙發育

圖3-15 KT2-2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鑽孔KT3-1、KT3-2位於安家嶺礦南幫中部,工程地質條件好於北幫,通過鑽孔電視觀察,鑽孔KT3-1、KT3-2整體完整性較好,局部裂隙發育,鑽孔KT3-2在101.3m處有出水點,見圖3-16、圖3-17。

圖3-16 KT3-1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圖3-17 KT3-2孔內出水

E. 地質鑽探領域面臨的工程技術保障問題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蘇聯曾完成了大量的地質勘探岩心鑽探工作量,達1800萬~2400萬米/年。當時無論是鑽進方法、岩礦心採取,還是鑽探工具和設備的水平與品種都不亞於世界水平。在硬質合金鑽探、小直徑無岩心鑽進、軟岩水力反循環連續取心、井底液動錘、繩索取心、直接獲取地質信息的無線測井技術等方向上,前蘇聯的鑽探技術水平還超過了國際水平。俄羅斯首先研製成功用直流和交流電驅動的無級調速鑽機,大部分鑽探現場都配備了可調節和保持合理鑽探規程的監測儀器,開發了實現鑽進工程最優化和自動化的設備,定向鑽進和多孔底鑽進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

上述成果的特點是應用領域專門化,服務的面較窄,瞄準的是主要地質局所屬的工作量大的鑽探隊,主要適合於它們所在地區的任務和地質條件。當年地質部的平均鑽速曾達600~800米/台·月。單台鑽機的年進尺平均3000米,而有些鑽進方法,例如水力反循環連續取心在適於野外作業的季節里進尺量可達25000~30000米。俄羅斯地質鑽探的平均技術經濟指標實際上不低於國外水平。當時地質部面臨的所有地質業務都是用國內鑽探技術去解決的,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沒有用過國外技術。

當然,俄羅斯在全液壓鑽機、移動式動力頭、高強度鑽桿、長壽命金剛石鑽頭和鑽探設備與工具的成套性、互換性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尤其在復雜地質技術條件下的鑽進技術和難進入地區的鑽探設備運輸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我們認為,從下述幾個方面去改善提高地質鑽探工藝與技術,是今後科技進步的主要方向,是發展礦物原料基地所需的關鍵技術:

(1)進一步發展和改進雙管取心取樣鑽探工藝和技術,只有在保證取心(樣)率的條件下才可能實現鑽探現場的快速多元分析技術,用地球化學方法和自動數據處理方法在現場得出礦物原料的預測評價。

(2)進一步改進無岩心鑽進的技術裝備,包括研製新型全面鑽頭和在回轉鑽頭上疊加沖擊脈動的技術,為測井設備在現場直接研究地層創造條件。

(3)通過開發新型鑽探機具與工藝,提高鑽探設備對各種鑽進方法的通用性,改善鑽探設備在不同使用條件下的運輸方便程度,來大幅度提高大面積地質調查和環境填圖工作的效率。這里涉及的新技術、新工藝包括:孔底換鑽頭技術,與金剛石鑽探配合使用的空心螺旋鑽具,能從鑽桿柱和空心螺旋鑽具中打撈岩心(樣)的雙管鑽具等。

(4)為低品位礦區(貧礦區)的地質勘探工作研究適合的地質技術方法與鑽探取樣機具。

(5)研製用於1000米以內鑽孔的無塔提升鑽桿的鑽探設備,採用雙層管或空心螺旋鑽桿的空氣鑽進技術及其裝備,跟管鑽進技術,研製方便運輸的(取代雪撬形底座)可移動式鑽探設備,能用於固體礦產勘探及石油天然氣普查的繩索取心鑽進工藝與設備,盡量減少鑽探作業對生態環境的損害。

目前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探單位每年完成的固體礦產和水井鑽探工作量約為120萬~140萬米。此外,還有大量合同鑽探工作量。據估計用於計劃外合同鑽探工作量的鑽機需要600~800台。據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表明,為了有效地完成地質工作任務每年的鑽探工作量應達200萬~250萬米左右,因此還需適當增加開動的鑽機台數。但是目前開動的鑽機總數只有700台左右,而且其中80%以上的設備處於帶病工作的狀態。鑽探隊使用的設備均是國產設備。隨著今後鑽探隊伍的擴大和技術設備的更新需要,預計不同孔深的鑽探工作量所佔的比例為:100米以內的鑽孔佔45%,300米以內的佔24%,500米以內的佔17%,超過500米的佔14%。

分析表明,現代鑽探技術裝備在以下指標方面還不能適應地質勘探的任務和條件:

·考慮到損耗的因素,鑽探設備總量不足。

·可完成300米以深鑽孔,又具有一定超載能力和較大質量的鑽機數量不足。

·缺乏可拆卸式,方便運往難進入地區的鑽機類型和可在各種運輸底座上安裝的鑽探設備。

·缺乏可組合應用不同鑽機方法以適應各種地質-技術條件和斜孔鑽進的技術設備。

綜上所述,為了完成聯邦急需的地質調查工作,我們必須研發用於50米、100米和300米孔深的模塊化、可卸式液壓動力頭鑽機,以取代現在使用的笨重老式鑽機。新一代鑽機應組合應用各種先進的鑽探工藝(繩索取心、水力輸送岩心工藝),能打斜孔,能採用不同的驅動方式,能藉助任何運輸方式運輸,包括直升飛機,能在各種運輸底座上安裝動力頭。還應提高設備的標准化水平,應用遠距離過程式控制制技術改進鑽機的驅動和控制系統,研製司鑽智能輔助操作系統(信息處理與操作系統)等。

為了與岩心鑽機配套還應提高泵的產量,開發升降作業機械化的機具,生產配套的鑽塔。改進用於不同條件下的金剛石鑽頭,大幅度提高工作壽命,用於繩索取心鑽進的鑽頭壽命應接近國外鑽頭的水平。

對於水文地質鑽探有前景的技術是可用於傳統鑽機的移動式回轉頭,可用於液動沖擊鑽進、氣液混合鑽進的雙層鑽桿(雙管中心通道輸送液體以驅動沖擊器,而環狀通道送氣,在專用混合器中氣液混合再向下去清潔孔底)。鑽探工藝既要提高生產效率,保證水井的自然出水量和生態安全,又要簡化鑽孔結構,降低金屬耗量。對於工程地質和地質環境調查而言,合理的鑽探方法是用帶繩索取樣器(取土樣和水樣)的空心螺旋鑽桿。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鑽探工作量急劇萎縮,地質勘探機構的財政狀態惡化使形勢突變。由於鑽探工作量靠以前庫存的設備就可完成,所以對技術裝備的需求量降到了最低點。鑽探設備生產廠家進入了破產的境地。幸好前蘇聯時期形成的科技優勢並沒有完全喪失,近幾年進行的科研和設計工作不僅克服了不足之處,而且還使鑽探技術水平有所提高。

對「地質技術」專業設計局進行的調查表明,現在國產的鑽桿強度和壽命比國外產品高40%~80%。而國外產品的價格(同等長度)卻高出20%~50%,專用管材(用於水力輸送岩心的鑽桿)則高出2倍。據地質勘探單位提出的需求量估計,鑽探技術裝備及工具的銷售額約為800億~1000億盧布(按1997年價格)。如果在國外購買這些設備及工具則要花3000億~4000億盧布。同時今後還必須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國外的備件和消耗材料,通常供貨商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迫使你就範的。最終,俄羅斯地質勘探隊伍就只能完全依賴於外國公司。當然,在生產單位急需的特殊情況下,在某種設備國內無法生產或在短期內生產不出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購買外國設備的,但用進口設備完成的鑽探工作量每年不應超過15000~20000米。

我們認為,保持國產鑽探設備的科技優勢與生產優勢不僅對俄羅斯有利,而且也符合哈薩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利益。

考慮到在自然資源部里沒有負責地質勘探工程技術保障的部門,我們建議,應組建相應機構或對原有負責工程技術保障的機構進行重新考核登記,讓它們應承擔下述任務:

(1)定期分析國內外現狀,提出技術要求並監督工程技術保障工作的進展。

(2)制訂該領域的戰略計劃並協調科研與設計工作。

(3)在研究先進國外樣機的基礎上組織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

(4)開展科技進步方面研究成果的專利申請與保護工作。

(5)組織生產廠家的試生產和新技術開發工作。

(6)調查新設備與機具的銷售前景,了解需求情況並制訂生產計劃。

(7)組織新技術的推廣,包括現場人員的培訓與技術服務。

應聯合科研設計單位、聯邦所屬製造企業、股份制和國有企業與用戶的力量,協同工作,共同努力來完成上述任務。因此,有必要組建一個配套的工程技術綜合中心,並命名為「俄羅斯地質工程技術中心」。中心的領導人可以是部門的總設計師(或經理)。中心應就新技術的研發、製造和推廣制訂戰略規劃,搞好組織協調,加強科研成果的專利保護,調整投資流向(包括新技術重點項目的撥款和對固定資產更新的重點投入)。

工藝技術方向的科研單位和專業設計局應研究用戶的需求、國際上現代工藝技術的水平,提出科研工作的建議並根據中心的任務加以實施。科研單位和專業設計局還應參加聯邦附屬工廠的新技術開發和試驗。中心可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與已實現股份制的工廠合作。部門的科研所和專業設計局可與工廠的設計機構共同研發新技術,改進傳統設備。

對於執行聯邦重要任務的生產單位,也可在相關單位基礎上建立地方性的地質勘探技術(實驗室技術)開發和服務中心,以取得更圓滿的效果。

F. 鑽探過程包括那幾個程序在工程地質鑽探作業中,鑽進時遇到地下水怎麼辦

鑽探全過程來包括測量放孔、機場平整源、搬家及施工准備、開孔、鑽探取芯和原位試驗、量測初見地下水位……達到預定深度停止施工、驗收終孔、量測靜止水位、復測鑽孔坐標、提交鑽探班報表、原位試驗記錄等。
鑽進遇到地下水要停鑽一段時間再進行初見地下水位量測,根據相關規定,砂類土停鑽不少於30分鍾,粉土停鑽不少於1個小時,粘土停鑽不少於24小時。

G. 工程地質鑽探的介紹

工程地質鑽探是獲取地下水文觀測的方法,而且通過鑽探鑽孔採取原狀土樣和現場力學實驗也是工程地質鑽探的任務之一。

H. 地質鑽探甲級和工程地質甲級有什麼區別

工程中風的不同的兩個分類
地質鑽探是機械鑽進施工類,鑽探機械設備和工藝專取得地屬表以下岩礦心,為地質和礦產資源參數做出可靠評價的一項地質工程
工程地質主要研究內容涉及地質災害,岩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岩體穩定性,地震等
參見:https://www.so.com/s?q=%E5%B7%A5%E7%A8%8B%E5%9C%B0%E8%B4%A8&src=360chrome_zoned

https://ke.so.com/doc/6733333-6947663.html

I. 工程地質勘察與地質勘探是一回事嗎 它們有什麼區別

地質勘查是地質勘查工作的簡稱。廣義地說,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例如,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主要目的的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和開發地下水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質勘查,以查明鐵路、橋梁、水庫、壩址等工程地區地質條件為目的的工程地質勘查等。地質勘查還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地熱調查與地熱田勘探、地震地質調查和環境地質調查等。地質勘查必須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本著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工作量,獲得較多、較好地質成果的原則,選用必要的技術手段或方法,如測繪、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鑽探、坑探、采樣測試、地質遙感等等。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過程,也屬於地質勘查的范圍。狹義地說,在中國實際地質工作中,還把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即區域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和開發勘探。
地質勘查專業也稱工程地質勘查專業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具有良好工程素質、又具有較強技術崗位技能,具備地質基礎、水文及工程地質、地質工程、煤礦地質、地質災害勘查、高新技術勘測、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具有地質資料綜合分析和應用的能力,從事資源勘查、煤炭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設計,工程地質勘查施工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地質勘察與地質勘查專業的區別是:地質勘察指工作性質,地質勘查專業是指技術類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