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安置

中國地質大學安置

發布時間: 2021-02-18 00:00:35

1. 急!!!表現中國風光秀麗,科技發達,地大物博,悠久歷史的資料

八達嶺長城
在距北京75公里的延慶縣境內,是明代萬里長城的典型,保存比較完整。

故宮
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天安門
原是皇城的正門,有五座城門、上有九楹金碧輝煌的重樓,下臨金水河
和五座漢白玉橋,面對廣闊的廣場。

頤和園
原為帝王的行宮花園,有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處。

天壇
中國現存最大的祭祀建築群。

圓明園
以前是比頤和園更大的一個庭院,已成廢墟,現正逐漸修復。

明十三陵
位於北京市昌平縣,有明朝13個皇帝及其後妃的陵墓。

天津:

天津舊城
天津舊城位於海河上獅子林橋的西面,主要為明清建築。

水上公園
天津水上公園是一所綜合公園,建於1951年。

河北:

山海關
明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依燕山,傍渤海,
形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承德避暑山莊
位於承德市的這座離宮,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最
大的帝王宮苑。

北戴河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區西南1500米處,是一處天然海濱浴場,也是我國
著名的海濱避暑勝地。

外八廟
承德的外八廟,是清代修建的一個規模龐大的寺廟群,是一個凝聚了漢、
蒙、藏等多民族建築風格和藝術的古建築寶庫。

山西:

五台山
在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恆山懸空寺
北嶽恆山在山西省境內綿亘數白里,蒼松翠柏間散布著樓台殿宇,懸崖
峭壁上多鐫有古人題詠。恆山上的懸空寺,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稱得
上是奇妙的建築。

雲崗石窟
在山西大同市西,53個石窟內有51000餘尊佛像,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是我國第二大瀑布。它位於山西省吉
縣城西南25公里的黃河壺口處。

內蒙: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他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
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我國各民族的融合河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
意義。

山東:

泰山
位於山東省泰安縣,是中國五嶽之一。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省曲阜市春秋時期為魯國都城,也是孔子的故鄉。由於歷代王朝的
統治者尊崇孔子,其後代把孔廟、孔府和幕園建成了輝煌巨大的古建築
群。

蓬萊閣
坐落在山東半島的蓬萊閣,自古就有「仙境」之稱。

嶗山
這座道教名山位於山東半島青島市郊,山海相連,有壯麗的自然景色。
這里的礦泉水也聞名中外。

安徽:

黃山
在安徽省南部,是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以其怪石、奇松、雲海和溫泉
著稱。

九華山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

屯溪
屯溪山城,位於安徽最南端,是黃山市所在地,也是皖南旅遊經濟區中
心城市。

江蘇:

夫子廟及秦淮河風光
早在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已是繁華的地區,十里秦淮兩岸是
貴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

中山陵
位於南京,是辛亥民主革命的領導人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
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虎丘
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寒山寺
位於蘇州,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詩而著名。

太湖
位於江蘇省和浙江省之間,風景秀麗,古跡眾多。

上海:

豫園
座落在上海市老城隍廟內,以點春堂聞名。點春堂是1853年小刀會起義
的指揮所。

東方明珠電視塔
這座高塔的拔而起不僅有效地改善了上海地區的收視及收聽質量,也成
為上海人在九十年代引以為豪的一大景觀。

外灘
外灘曾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

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著名的商業中心,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地來此觀光購物。

玉佛寺
玉佛寺建於1918年,主要有三個殿室: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方丈室。

外白渡橋
在黃浦江上大橋林立的今天,這座古老的鐵橋包含了濃濃的舊上海風韻。

浙江:

杭州西湖
環湖山巒迭翠,繁花茂樹間分布著亭榭樓閣和寶塔、石窟。湖光山色風
景如畫。

靈隱寺
靈隱寺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它處於西湖西部地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

六和塔
這座七層寶塔位於杭州錢塘江邊。

大運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曾是南北漕運要道。

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
這一段風景區的特點是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
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

莫干山-天目山-雁盪山
均以獨特的美著稱。

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一座小島,有「海天佛國」之稱。

蘭亭
王羲之,《蘭亭集序》,「鵝池」,曲水流觴......

江西:

廬山
廬山風景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36公里處的鄱陽湖畔。全景以廬山為中
心,除山上景區外,還包括山下的觀音橋、秀峰、白鹿洞書院、石鍾山、
龍宮洞和東林寺等景點。

騰王閣
騰王閣自古就被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景德鎮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
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
財富。

福建:

廈門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四季
飄香,素有「海上花園」、「海上明珠」之稱。

武夷山
武夷山是一處絕妙的山水名勝。武夷山有所謂「三三」、「六六」之勝。

惠安
迷人的惠安女。

湖北:

黃鶴樓
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
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
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境內,是全國重點
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

葛洲壩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已建和正在建的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座,
也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武漢東湖
東湖盛產多種淡水魚,其中以武昌魚最為名貴。

高嵐風景區
高嵐風景區的名字還不大為人們所熟悉,但是,從山水景觀的角度
上,它完全有資格列入全國水平的風景區之內。

湖南:

岳陽樓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
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

衡山
衡山又稱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山縣。

武陵源
武陵源風景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
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

張家界
在武陵源景區的西南部,共有五大景區:黃石寨、金鞭溪、腰子寨、
沙刀溝、琵琶溪。

廣東:

深圳錦綉中華
錦綉中華微縮景區是綠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更是中國的歷
史之窗、文化之窗、旅遊之窗。

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
居建築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游覽區。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毗鄰「錦綉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是香港中旅集
團在深圳華僑城創建的又一大型文化旅遊景區。將世界奇觀、歷史遺
跡、古今名勝、自然風光、民居、雕塑、繪畫以及民俗風情、民間歌
舞表演匯集一園,再現了一個美妙的世界。

肇慶星湖
肇慶星湖風景區包括七星岩、鼎湖山兩大景區。

海南:

天涯海角
在海南島的最南端,有一處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名字叫做「天涯海
角」......

廣西:

桂林灕江風景區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千
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
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

河南:

黃河游覽區
位於鄭州市郊的黃河游覽區是70年代才在黃河之濱的荒山上開始建設
的游覽區,到80年代中期,它已有了相當的規模,不僅成為鄭州市最
重要的游覽區,而且在全國也相當知名。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這里有一條伊
水,河兩岸是香山和龍門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
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嵩山
嵩山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地處中原,故稱中嶽。

少林寺
少林寺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少林拳。特別是前些年拍了幾部以
少林和尚、少林武功為題材的武打影片後,少林寺就更出名了。專程
來少林寺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

四川:

長江三峽風景區
長江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
跡稱著於世,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是我國的旅遊熱點。

大寧河小三峽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

峨眉山
峨眉山屹立在四川盆地西南部,位於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東距樂山市
37公里,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樂山大佛
俗稱「游峨眉必朝大佛,朝大佛多游峨眉」,所以樂山大佛是峨眉風
景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黃龍寺-九寨溝風景區
黃龍寺-九寨溝是一處令人神往的世界級自然風景游覽區,它們位於四
川省松潘、南坪縣境內。黃龍寺、九寨溝毗鄰而居,在自然景觀方面
有很多相似之處。

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聖」。杜甫草
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武侯祠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
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

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灌縣城西,是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稱為古代水
利建設的燦爛明珠。同時,這一帶風景優美,有不少名勝古跡,又是
一處十分理想的游覽勝地。

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
是最幽深、恬靜的一個。

雲南:

路南石林
石林風景區位於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境內,是一由形態各異的石灰
岩岩溶地貌組成的風景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享有「天下第一
奇觀」之譽。

滇池·大觀樓
滇池位於昆明市西南,是我國第六大淡水湖。這里風光秀麗,景色迷
人,被人們譽為雲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在滇池北岸有一座大觀樓公園,園中的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也是
觀賞滇池的好地方。

蒼山洱海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蒼山洱海是古今旅遊者所嚮往的地方。明代
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
蒼,不覺神爽飛越」。

大理三塔
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
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次而聞名中外。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在雲南省的南部,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聚居著10多個民族,
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勝地,西雙
版納是很有特色的。

貴州:

中部(貴陽)
貴陽是貴州省省會,又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城,名勝古跡甚多,其中
弘福寺、甲秀樓等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西線(黃果樹等)
以奇特的山、水、洞自然風光著稱,並兼有民族風情和名勝古跡。主
要景點有黃果樹大瀑布、織金洞等。

東線(苗侗民族風情)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凱里市是該自治州首府所
在地。全自治州有十六個縣(市),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優美的自然
風光為特色。

北線(遵義等)
該地區以歷史文物兼自然風光為特色。

南線(都勻)
都勻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該自治州主要旅遊景點有
漳江小七孔風景名勝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等。

西藏: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拉薩西北角瑪布日山(紅山)上,它是一座融宮殿、
寺宇和靈塔於一體、規模浩大的宮堡式建築。

遼寧:

沈陽故宮
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
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千山
千山位於鞍山市東南20公里,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在東北境內,
與吉林的長白山齊名,有「東北明珠」之稱。據說,此山層巒起伏,
大小山峰近千,故名千山。

大連金石灘-神力雕塑公園
在大連市的金縣涼水灣,有一段蜿蜒曲折的石灰岩海岸。這里礁石林
立,形狀怪異,海光山色,是一處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的神奇世界,
因此被人們稱之為「神力雕塑公園」。

吉林:

長白山
長白山在吉林省東南部,一部分在朝鮮境內。山的最高峰海拔2749米。
長白山山高地寒,山上終年積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長白山。

松花湖
在吉林市郊,有一座40多年前修建的著名的豐滿水電站,電站大壩高
達91米,長達1000米。大壩將松花江攔腰截斷,於是在其上游便形成
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松花湖。

黑龍江:

鏡泊湖
鏡泊湖在黑龍江省東南部,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被
譽為「北方的西湖」。

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風景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市,是我國著名的火山
游覽勝地。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療效
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
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

陝西: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
建築群。它匯集了陝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

秦始皇兵馬俑
在我國,陶俑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但那時製作的陶俑體形較小,火
候低,製作粗率。而秦兵馬俑不僅形體高大,而且製作精細,造型准
確,工藝水平極高。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
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
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西安市以東,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
於仰韶文化。這類遺存僅在黃河流域的關中地區就發現了400多處,
因此,黃河流域素有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美稱。

黃帝陵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
橋山頂上。

秦始皇陵
為了使自己死後能安穩長眠,秦始皇剛剛即位就征發了70多萬刑徒為
自己修築陵墓。陵墓修了38年之久。

乾陵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的合葬陵。

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內,是我國佛教名塔之一。唐王朝為了
請當時名聞遐邇的玄奘法師擔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內修了翻
經院。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請求在慈恩寺內建塔以保存從印度帶
回的佛經和佛像,欣然同意。

小雁塔
小雁塔建於公元707年,共15級,約45米高。相傳,當年義凈法師為
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上表請求朝廷出資修建薦福寺塔。

鍾樓與鼓樓
在西安繁華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巍然屹立著一座雕梁
畫棟、氣勢雄偉的古典建築物,它古時用來在清晨敲鍾報時,故稱鍾
樓。和鍾樓遙遙相對,在鍾樓西北方半華里處,可以看到又一座宏偉
的古建築-鼓樓。

城牆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最
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也為我們研究明代的歷史、軍事和建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扶風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鎮,距西安市120公里,是
我國古代安置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

青龍寺
青龍寺位於西安城東南的鐵爐廟村北高地上,距城約3公里。青龍寺
原為隋之「靈感寺」,建於公元582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龍寺」。
青龍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華清池
進華清池的西門,迎面可以看到九龍池、蓮花湯和飛霜殿等... ...

華山
西嶽華山坐落在陝西省華陰縣城南,海拔2200米。它北瞰黃河,南
牽秦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又因其西臨少華山,故
稱太華山。

甘肅:

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省敦煌縣,至今尚有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

嘉峪關
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在今甘肅嘉峪關市的西南。關城雄踞於南北山嶽
之間,扼守河西走廊的西口。

麥積山石窟
位於甘肅省天水縣,現存的194個石窟中塑像酷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寧夏:

沙坡頭旅遊區
沙坡頭游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
格里沙漠。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

青海:

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
寺的規模宏大,最盛時有殿堂八百多間,佔地達1000畝,不但是我國喇
嘛教六大寺院之一,在全國及東南亞一帶也享有盛名。

新疆:

天池
我國有許多稱為天池的高山湖泊,但是,最著名的天池大概應數在新疆
境內的天池了。

重慶:

大足石刻
大足是石刻之鄉,其中最著名的是寶頂山和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

縉雲山
位於重慶市郊的縉雲山是嘉陵江邊一處避暑游覽勝地,有「小峨眉」之
稱。

台灣:

日月潭
日月潭位於台灣中部,翠綠水色映著環繞四周的玉山山光,呈現出一幅
清靜美景。

阿里山
阿里山坐落在台灣中部,海拔2,000米,以遍植的櫻花樹為傲。

香港:

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位於香港島黃竹坑南朗山,於一九七七年一月正式開放。公園
佔地86公頃,主要包括山下、山頂及大樹灣。

澳門:

澳門八景
鏡海長虹、三巴聖跡、媽閣紫煙、盧園探勝... ...

26

2. 地大《法律基礎》在線作業二.單選題

DBCCAD

3. 中東的那些難民為什麼很少到中國、俄羅斯、蒙古這樣地大物博的國家來

第一中國人口已經很多了。糧食已經需要靠進口了,再跟多的難民,壓力實在很大版。
第二權你要有地方安置這些難民,放在城市,農民就不樂意了,憑什麼我努力那麼就沒城市戶口,難民一來就住城裡。再者一下湧入那麼多不同文化的人,會起文化,生活上沖突。影響治安。住農村的話又沒地給他們耕作。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離我們十萬八千里,又沒吃沒喝怎麼來我們這?派船去接人家是以為我們去搶人還是怎麼樣。等敘利亞安定了我們還得派船送回去。你覺得領導人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么?

4. 問:城市義務兵退伍,按父母單位分配到中國地質大學,這里跟我搞個人事代理制的,這樣是不是違反了安置法

現在的退伍兵一般都不安置,我也是當兵的,我正在想這個問題呢。

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學院成就

華貴氣派的鑽石、精靈巧妙的貓眼、凝練典雅的翡翠、清麗脫俗的珍珠……提起珠寶,人們自然就會聯想起它的美麗、超凡、高貴、莊重,這些看似細小的晶體,不但是人們信仰寵愛的尤物,更是財富之巔的濃縮。
作為地球母親饋贈的精美禮品,一顆璀璨奪目的寶石,只有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孕育,人類的開采、提煉、甄別,以及工匠的精心設計、切磨、雕刻,最終才能點綴我們七彩斑斕的生活。
尋求華麗背後的真實價值,寶石的彌足珍貴,就在於它的稀少。也正是如此,所以從人類認識到寶石的價值並進入市場流通環節開始,寶石的造假者便如同幽靈一般隨之出現了。
裂隙眾多的祖母綠用彩色油浸泡後充當優質祖母綠;一件普通的翡翠用酸溶解掉其部分物質後,再注入膠,就成為了一件高檔的的翡翠。當造假者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提高造假水平、當假劣珠寶越來越逼真化的時候,這也宣告了僅靠摸、掂、看便可以鑒定出珠寶真假的時代完全走向終結。
一塊普通的石頭於人而言無傷大雅,而一塊寶石有時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而作為全球珠寶產業主要消費國之一,雖然中國的珠寶首飾業取得了迅速發展、具備了一定規模,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珠寶業在珠寶檢驗、鑒定、評估專業人才的缺失,卻成為了扼制中國珠寶首飾業發展的「瓶頸」。
要凈化中國珠寶業市場、建立一個珠寶評估的技術准則,構建一套科學、嚴密的量化評估體系,避免出現單憑個人經驗為評判指標的尷尬狀況,那就必須擁有一批從事寶玉石鑒定和商貿經營管理、首飾設計加工及其管理的,專業的並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
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最具規模和實力的寶石學教育與研究機構、最早引進國際先進寶石學教育體系的學院、全國僅有的3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考前培訓站之一,創辦14年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它不但創立了自己的GIC證書品牌、為市場開發了許多先進的珠寶鑒定儀器,同時,它還為中國珠寶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擺脫了中國珠寶教育落後的局面,並加速了國內珠寶教育的發展。
奪目的鑽石,象徵著珠寶學院所提供的質優、價廉的寶石學儀器和優質技術服務;尊貴的翡翠,代表著珠寶學院三個珠寶檢測中心專業、權威、高效、優質的服務;而珠寶學院的唐人首飾設計中心,則恰似一粒晶瑩的珍珠;至於珠寶學院擁有的GIC珠寶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則無可替代的成為了天下學子開啟成功人生的一把耀目的純金鑰匙。
今天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年輕而充滿朝氣,回首她創立至今,我們在她遇到困難、戰勝困難並且不斷開拓、全面發展的整個過程里,看到了中國珠寶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信心、毅志,以及他們從歷史走向現實,從現實走向未來的理性思考。
在中國珠寶業發展史上,這是珠寶教育者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描繪出了一幅壯麗藍圖,中國珠寶教育史上,又是他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著述了一部艱難竭蹶的創業史冊。
變幻莫測的創業經過和建設者們的豪情、孤寂、才學、謀略、歡欣、痛楚、成就、理智……這些凝結著血汗和智慧的故事,應該原原本本地銘刻於史冊珍藏、也應該真真切切地奉獻給人間流傳。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創業史跡,這才演繹了一闕中國人突破重圍,開創中國珠寶教育事業的華美贊歌——
揚帆——蟄伏於困境中的崛起
時間:20世紀80年代初期。地點:湖北武漢機場。人物:兩位攜帶著巨大且沉重的手提箱的英國人。
一套套高端精密的檢測儀器、兩張深沉得看不出任何情緒的臉,從他們踏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研究組的大門開始,忙碌替代了沉默,幾天後,他們的工作正式結束,並且踏上了返回英國的飛機。
不久,在國外一本學術刊物上,一位寶石界的外國專家,在一篇論文中以輕視的態度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整個中國,只有兩個寶石專家。」此文一出,一時之間,國外一片嘩然,然而,在中國國內,學術界對此的反應卻是異常平靜,沒有泛起絲毫的漣漪。並非沒有聽到國外專家的批評,並非體會不到其中所含的譏諷與輕視,事實上,真正令國內學術界沉寂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外國專家一下點中了中國寶石界的死穴。
沒有珠寶學科專業人才、沒有完整的珠寶教育體系、沒有系統的珠寶研究成果……也難怪外國專家會如此振振有詞。我們無法迴避現實,事實上,在當時的中國科學界,地質與寶石專業的分別還處於相對模糊的階段,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後,復甦的市場經濟讓珠寶業得以起步,然而,無論是運作方式,還是從業人員及消費者對珠寶專業知識的掌握,幾乎都以零為計,而中國的寶石教育在當時更可謂是一片空白。
百廢待興之時,卻遭遇了國外學術界突如其來的一拳重擊,這無疑令中國學術界既難堪又疼痛。不過,尷尬也好,無奈也罷,一窮二白的現狀卻仍然還得清晰面對,畢竟只有將中國人自己的寶石教育真正發展起來,才能挺起腰桿不被國外學術界所輕視。
再寒冷的冬天也無法阻擋春天的溫暖;再貧脊的土壤之下,也總有頑強的種子會生根發芽。雖是春寒料峭,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領導卻敏銳的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勃勃生機,針對當時的形勢,他們迅速在學校建立了寶石研究課題組,並率先在全國邁出了打造中國寶石教育的第一步。
1981年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剛剛完成遷校工作,正處於相對困難的時期,雖然艱苦的環境令人倍感心酸,但那些被安置在學校博物館里辦公的寶石研究課題組成員,並沒有因為工作條件的惡劣和捉襟見肘的困難而生出任何消極的想法,相反,發展中國寶石業的重擔與責任感,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他們。
眾志成城、披肝瀝膽,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寶石研究課題組緊跟時代發展,在蓬勃興盛的時代大潮中逐漸顯出了它的重要與優勢。不久,寶石研究組便提升成為學校的寶石研究室,繼而又成為學校的直屬機構寶石研究所。
不斷提升的部門級別,彰顯了學校對寶石研究工作的重視,同時也間接反映出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對於寶石學教育以及寶石學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1989年,己經成為地質大學直屬機構的寶石研究所從學校博物館搬遷了出來,正式結束了長達8年的無獨立辦公條件的歷史。這是艱苦卓絕的8年,這一批最早在地質大學從事寶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正是他們,在這長達8年的時間里,在研究所人力、物力極為匱乏的情況下,他們自籌2萬多元資金,建起了國內第一個永久性的寶石陳列室,同時還為校內大學生和研究生開設了選修課,並舉辦了寶石培訓班,召開了寶石學會議,請來知名專家講學……
雖然不必再寄居於博物館內進行寶石研究工作,但這卻並不意味著研究所的工作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寶石研究所全體成員一直呆在學校劃撥的兩間破舊的房子里辦公,他們研究的是五光十色的華麗寶石,但他們自己的生活卻並沒有多少亮色。
研究其實是一件清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研究者遠離功利與慾望,同時,它還要求研究者必須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從來沒有人,對艱苦的環境產生任何的怨言。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早期的寶石科學工作者們,他們的眼神總是那樣的專注,他們的腳步總是走得那樣的從容,他們其實也是很普通的人,他們也並非不想享受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們卻始終嚴謹的鑽研並完善著自己手中的寶石學課題,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所肩負的,正是振興中國寶石學的重任。
挺進——讓借來的雞生自己的蛋
1988年5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世界首家寶石鑒定師培訓機構——英國皇家寶石協會簽定了聯合辦學協議。1990年,英國寶石協會在中國大陸開設的第一個聯合教育中心正式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這是英國寶石協會在世界上第一個用中文進行教學和考試的中心,可以說它的成立,不但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贏得了國際珠寶界的認同,同時,它也預示著中國的寶石研究從此進入了一個高標準的發展時期。
事實上,早在兩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到來之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領導與寶石研究所成員,便己經開始思考如何盡快擺脫中國珠寶教育的落後局面、加速國內珠寶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伴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態,而珠寶行業也同樣異軍突起、飛速發展,不過,專業人才奇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常常使得珠寶市場出現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在另一方面,由於國內沒有珠寶專業技術人員把關,一些境外的不法商人利用合資的幌子,將一些劣質材料充當高檔優質寶石材料合資入股,直接給國家和集體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緊迫的形勢表明中國的珠寶教育僅僅依靠國內的技術力量顯然並不能取得快速突破,畢竟當時國內的珠寶教育尚屬空白,沒有一所高校具有開展珠寶教育的能力。要取得突破就必須打破常規,要迅速提升國內的珠寶教育水平,那就必須將目光放到在寶石科學研究領域己經取得重大突破的國外研究機構上去。
經過深入的分析和細致的研究,最終,寶石研究所決定採用當時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常務副校長陳鍾惠教授提出的「引進智力、洋為中用、借雞下蛋、高起點,高質量辦學」的辦學方針,著手與國際知名的寶石教育機構進行接觸,以借鑒國外的辦學經驗,發揮本校地質與寶石學的相關基礎知識等優勢,來培養中國自己的師資隊伍,而兩位國際專家學者的到來,其實僅僅只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序曲。
經過嚴格的培訓與考核,聯合教育中心首批10名學員,全部通過了考試,並獲得了由英國寶石協會頒發的世界公認的寶石課程證書,至此,整個中國只有兩位寶石專家的歷史終於被打破了。
只有具備高瞻遠矚的目光,才能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倘若當年地質大學的領導和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們沒有「不拘一格為學問」的務實態度,那麼,中國的寶石教育可能還有很長一段曲折的道路要走,畢竟封閉的思想和單憑摸索進行研究的方式,顯然不利於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
與國際著名的寶石研究機構聯合成立了教育中心、培養出了中國人自己的寶石專家,這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研究所所取得的重大勝利。然而,與長期性的發展目標及國外寶石行業的先進水平相比,此時的勝利仍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進步而己。清晰的定位奏響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研究所的發展凱歌,經過與國外寶石研究機構幾年的深入合作,研究所不但充分積累了辦學經驗,切實的鍛煉了自己的師資力量,同時,它們也在國內外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當勝利的曙光初現、當希望的太陽半露笑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領導和寶石研究所的工作者們,仍然將務實的目光聚焦在發展這一重大戰略上,待到上述有利條件一一成熟,改所建院的最佳時機終於來到了。
1991年11月,經校領導研究同意,一紙改所建院的報告上報到了中國地質礦產部,在陳述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研究所在近幾年所取得的一系列發展狀況及有利條件後,地質礦產部很快予以審批,並於1992年正式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從此,國內第一所專業性的珠寶教育學院正式誕生,而中國的珠寶教育發展,也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只有自主創新,才更適合中國的國情、更有利於中國寶石教育的正常發展,然而,真正要想在寶石這一學科領域取得更大更為長遠的發展,則必須跳出聯合辦學的桎梏,長期性的依賴於人,雖然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實力與水平,但在某種程度上講,反而不利於開創一片更為寬廣的學術天地。
雄起——要創中國人自己的證書品牌
從1990年到1993年,在短短3年的時間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共為國家培養出了取得(FGA)國際珠寶鑒定師資格的4批共32名學生,他們榮幸的成為了中國大陸自己培養的國際珠寶鑒定師。
只有經過初級考試、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三大關」,既要具備優良的理論基礎,又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方才能躋身於中國珠寶界的「精英」行列。然而,在中國這個擁有巨大消費潛力的寶石市場,在國內珠寶市場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僅僅32名專業珠寶鑒定師顯然是遠遠不能滿足珠寶業對專業人才的亟需。與此同時,多年的教育實踐,又使得武漢珠寶學院已經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教學特色,在外需內促的環境下,在學習國外先進科技和辦學經驗的基礎上,1993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正式推出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GIC寶石鑒定師資格證書,從此開創了國內寶石教學的先河。
GIC品牌的一經推出,立即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於這個新生的珠寶證書品牌,英國寶石協會也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不但派出了教學主管前來學院進行考察,並且還將學院的教學材料帶回英國提交給英國寶石協會的考試委員會進行討論。
經過不懈的努力,珠寶學院優秀的師資、完善的教學和實驗設施、嚴格的教學管理和考試體制為GIC證書質量提供了保證,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都達到國際水準,最終得到了英國寶石協會的正式承認。從此,獲得GIC證書的珠寶學院學員,便可以直接參加英國寶石協會的FGA證書考試,而武漢的FGA培訓中心,也成為FGA、GIC聯合培訓中心。
成立僅短短一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便能創出自己的證書品牌、獲得國外知名寶石研究機構的認可,這無疑是中國寶石教育史的一次重大超越。消息一經傳出,國內各大報刊及港、台地區的珠寶類雜志均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
謀略與膽識同生,作為遠東地區唯一一家兩種證書品牌共存的培訓中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聲名可謂不脛而走,然而,在成績與榮譽面前,珠寶學院的領導和全體科技工作者們,卻並沒有因此沾沾自喜,相反,除了在校內進行辦學之外,珠寶學院還與國內有關的兄弟院校廣泛進行合作辦學,先後在青島、台灣、南京、北京、焦作等地開設了聯合教學點,並在青島、南京、北京、上海、濟南、杭州、蘇州、溫州、金華、合肥、深圳、太原、南昌、成都、西安、昆明等地開辦了鑽石短訓班和翡翠班,學員人數由最初的每個班幾人至十幾人上升到每班次幾十人,而培訓學制也由兩年縮短到一年。
全方位的珠寶人才打造戰略,解決了中國珠寶事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瓶頸」難題,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也在推動國內珠寶事業高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重大的發展。
此後的1994年,經過多方准備,珠寶學院與地質學院聯合招收地質學(寶石方向)本科生,這是珠寶學歷教育的起步。經過幾年的辦學實踐和不懈努力,學院的教師們在詳細研究了珠寶市場的走向,並不斷調整了學科的課程設置後,於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珠寶學院又設立了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本科專業,除招收、培養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方向和珠寶首飾設計方向的本科生之外,它還同時培養更高層次的寶石學碩士生和博士生。此外,學院還通過成人教育和網路教育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珠寶專業人才,並以此構成了多層次、多廣度的珠寶教育體系。
作為一項長期、系統的教育工程,引進智力只是促進科學發展的一種必要手段,然而它卻並不是珠寶學院所求取的最終目的,從聯合辦學到獨立建成寶石學院,從借勢於國外的鑒定師品牌到打造完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證書品牌,潛藏在一系列大膽舉措背後的,便正是中國珠寶教育先行者們的大智與大氣。
突破——以實力贏得角逐
2001年,第28屆國際寶石學大會在西班牙隆重召開,就世界寶石學的發展及各國在寶石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大會予以了高度的評價與熱烈的討論,然而,本次大會最為引入注目的焦點,卻集中在一個中國人身上,那就是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院長袁心強教授。
「我們希望第29屆國際寶石學大會能夠在中國舉辦!」當他以流利的英語鏗鏘的說出這樣一句真誠的話語時,全場的與會代表都被袁心強院長給震住了。面對著那份由袁心強院長提交的、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和香港珠寶學院共同舉辦第29屆國際寶石學大會的申請,寶石學大會組委會的委員們陷入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中。
「他們有能力辦這樣的國際性大會嗎?」、「如果讓中國人去辦這樣高規格的國際學會,他們是否真的能夠辦得好呢?」一個個的疑問清晰地擺在組委會成員面前,不過,這些疑慮卻又最終被成員們一一否決。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巨大的珠寶消費品市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在寶石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表現,這些優勢與條件,如同一針針強心劑,讓寶石大會組委會的成員們最終通過了袁心強院長的申請,並將大會地址定在了珠寶學院的所在地——中國武漢。
在激烈的角逐中贏取勝利,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打破了多年來國際寶石大會從來沒在中國大陸召開的先例,同時,它也推動了中國珠寶界的成長,促進了中國珠寶研究的發展。
只有實力方才是成功的銘證,「要麼不辦,要辦就要辦好!」袁心強院長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領導的指導和珠寶學院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第29屆國際寶石學大會不但成功的在武漢舉辦,而且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成功承辦如此盛大的國際學術會議,可見珠寶學院的實力足以讓世界為之矚目,而它也召示著珠寶學院已經完整的融入了國際珠寶界。事實上,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完全與珠寶學院長期以來努力進行科學研究、不斷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保持與世界理論和技術的同步是絕對分不開的。
多年來,非常重視與外界進行學術交流的珠寶學院,不但派代表參加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寶石教育、科研、質檢機構等寶石學術交流會議,而且最近幾年,與香港、台灣學者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也變得越加頻繁。2001年和2003年,珠寶學院的李立平教授和亓利劍教授曾先後應邀到新加坡寶石協會進行講學。與此同時,為了擴大國際交往,學院還以多種形式邀請國外著名專家學者前來講學訪問。到目前為止,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著名學者來華訪問過該院,其中包括寶石學界的泰斗和重量級人物古柏林教授和沙川一朗教授等。
每年一次的學術交流會,從來不曾中斷,而專家的到來,既增加了珠寶學院與外界的互通、為學院的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知識和技術,又確立了學院的影響,並使得學院成為了國內學術交流的有力平台。
此外,在積極開展寶石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對外學術交流的同時,珠寶學院在鑽石、翡翠、有色寶石、有機寶石如珍珠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以珠寶學院為依託開辦的寶石學學術期刊《寶石和寶石學雜志》和定期在武漢舉辦的寶石學術年會為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了重要陣地,而學院教師也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餘,在鑽石、有色寶石以及光譜學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完成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4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又開始招收寶石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這是我國首個寶石學博士點,它的出現,預示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學院走上了一條更為寬廣的發展大道。
跨越——永不停歇的步伐
從內困外憂中艱難起步,到開放性的依託國外先進水平打造自己的師資力量,繼而開創自己的證書品牌,並實現了中國人承辦國際寶石學術大會的夢想,不斷壯大的實力和對業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使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在業界獲得了「中國珠寶教育的搖籃」、「珠寶界的黃埔軍校」的美譽,然而成功永遠沒有止盡,尤其是科學研究更是一個不能停歇的求索過程。
隨著珠寶市場近20年的日趨規范和成熟,珠寶教育也在逐步走向發展、成熟,並形成了適合中國市場的職業教育體系,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珠寶學院教育機構的先行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始終以推動行業發展、培養珠寶專業人才為己任,並不遺餘力的開拓著中國珠寶教育的美好未來。
在新一代珠寶學院領導的帶領下,珠寶學院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在保持前輩嚴謹務實的科研學風的同時,不斷的往更深更廣的科學領域開拓。
早在1992年,為了滿足珠寶行業的需要、規范珠寶行業市場的經營秩序,珠寶學院在堅實的基礎上開始籌建湖北省珠寶質量監督檢驗站,該站承擔了全省數百個商家的珠寶質檢工作,每年檢測近100餘萬件商品;2001年,為了服務全國珠寶企業,珠寶學院又在深圳市開設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檢測中心分站,立足於珠三角沿海發達的這一駐外工作站,不但推動了當地珠寶行業朝向正常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且,駐外工作站還成為了珠寶學院打造整體形象和卓越院校品牌的有效示範窗口。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珠寶鑒定的科技含量水平,創造出更多高品質、多款式的優質珠寶產品,珠寶學院又以院內一批資深專家為學科帶頭人,自主研製生產了諸如常規儀器設備、能夠跟蹤珠寶市場最新動向的寶石鑒定儀器,以及珠寶陰極發光儀、紅外光譜儀鏡面反射器、鑽石切工自動分析儀、鑽石顯微打標技術、寶石材料紅外資料庫等一大批技術領先、質量優秀、品種齊全的寶石學儀器,這些高技術測試設備的研發,解決了中國珠寶業檢測設備多年來依靠進口的局面,它們不但獲得了許多項有關珠寶鑒定技術的專利,而且,這些自主研發的機器,更適用於國內珠寶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寶石教學和研究單位的產品開發及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益於這些凝聚了眾多科技工作者心血與智慧的成果,中國的寶石行業這才有了一個相對規范的發展環境,形成了極具競爭力的行業優勢。
人才是21世紀提升競爭力的最佳資源所在,而對於致力於發展珠寶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而言,教師既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地位,同時,優秀的教師也是高質量辦學的關鍵所在。早在辦學最初,學院所有教學的主要收入均用於培養建設自己的師資隊伍,經過幾年的分批培訓,學院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不但得到了整體提高,而且所有上崗教師均經過高級鑒定師培訓。先後有11人獲得FGA證書,8人獲得DGA證書,13人獲得GIC證書,14人獲國家注冊檢驗師資格。此外,學院還擁有多位在珠寶界具有影響力的著名專家,其中,珠寶學院在崗教師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講師6人;4人獲博士學位,9人獲碩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學位,3人在讀碩士學位,至此,一支業務素質精湛、學術水平較高、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初步打造完成。
珠寶學院職業教育可開設十幾種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包括GIC和FGA雙證書課程、FGA證書課程、DGA證書課程、GIC鑽石分級實踐課程、DGA鑽石分級實踐課程、GIC鑽石理論(函授)課程、珠寶首飾評估課程、電腦首飾設計課程、首飾設計課程、首飾製作工藝課程、寶石切磨工工藝課程以及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考前培訓課程等。而學院的職業教育也從寶石鑒定、鑽石鑒定分級、翡翠鑒定,逐漸擴向了首飾設計和首飾製作等其它專業,2002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又成功開辦了珠寶首飾評估課程。
與14年前相比,今天的珠寶學院己經新建成為具有4000平方米的教學樓,配置了先進的教學實驗室和科研設備,同時設有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湖北省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站,及武漢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寶石商貿基地、珠寶鑒定儀器研製中心、首飾設計和製作中心等多個部門的現代型高級珠寶教育學府。
至今,珠寶學院已培養出FAG寶石鑒定師288名、DGA鑽石鑒定師156名、GIC珠寶鑒定師3092名,學員遍布全國各省、市級珠寶質檢站及各大珠寶公司。這些高級鑒定人才進入我國珠寶教育、科研、珠寶質檢和珠寶企業,在其中發揮著骨幹作用,為我國珠寶行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