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工程地質勘察委託書
㈠ 本人要做邊坡工程方面的本科畢業設計,哪位前輩手裡有邊坡工程的勘察,支護設計,等資料,包括圖件,可以
有勘察文件 支護資料 無圖紙
㈡ 邊坡工程地質概況
在工程區地層內,中細砂岩具有中厚層狀、塊狀特徵,堅硬完整;粉砂岩屬中等強度岩石;炭質頁岩較軟弱,則為強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出露的地層岩性特徵如圖7-1和表7-3所示。
圖7-1 4#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工程地質剖面圖
邊坡強烈卸荷,對本段邊坡來說,地下水類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於邊坡處於條形山脊的近北東段,總體來說地下水較貧乏。水庫蓄水後,水庫庫水將對邊坡的穩定性產生重大影響。邊坡岩體的透水性與岩性及其組合密切相關,砂岩因構造裂隙發育,延伸較長,裂隙間流通性較好,故透水性較強,尤其是卸荷帶內砂岩體的透水性較強,邊坡中所夾軟弱帶為相對隔水層,對邊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製作用。
表7-3 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層岩性特徵
開挖後邊坡的地形大致如圖7-2所示。
圖7-2 開挖後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貌景觀
溢洪道在進水口邊坡後緣的開挖軸向沿下游約為145°,開挖寬度約30m,開挖高程為852m。坡體頂部從早期約900m高程開挖至885m高程,頂部預留寬度為5~30m,為將來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個平台。引水發電洞開挖的主體工程在洞口處,發電洞進水口所在高程為800m,洞口以外為一個長約80m,並一直向外延伸約20m的進水平台,再往外為沖砂洞進水口,開挖高程為750m;引水發電洞進水口洞臉邊坡走向約340°,800~830m高程坡角為90°,830~847m高程坡比為10/3;847~885m高程坡比為4/3。發電洞上、下游兩側邊坡則按4/3坡比放坡。引水發電洞洞寬6m,高約8m,拱型洞頂,洞間距約10m。
㈢ 工程地質勘探
3.3.2.1 勘探工作綜述
(1)勘探點的布設及測量
勘察工作共布置6個工程地質勘察孔,其中北端幫4個,南端幫2個,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見表3-5,鑽孔平面位置見圖3-7。
表3-5 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
圖3-7 鑽孔位置
圖3-8 KT1-1鑽孔柱狀圖
(2)鑽探施工
鑽探嚴格控制回次進尺,採用套管護壁、干鑽、單動雙管金剛石鑽進等鑽探及取芯工藝,確保岩芯採取率。並按採取的岩土芯結合鑽進情況進行地層鑒定、分層與描述。鑽進深度和岩土層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低於±5cm,同時嚴格控制非連續取芯鑽進的回次進尺,以保證分層精度符合要求。鑽孔口徑不小於108mm,並滿足取樣的要求。鑽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後,均採用水泥砂漿封閉,封孔方法採用泥漿泵注入法,並對場地進行了清污。
(3)取樣工作
原狀土樣採用標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錘少擊法採取;岩樣從岩芯管內或邊坡上直接採取。取樣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結合岩土性質分布特徵執行。
3.3.2.2 勘探成果
本次勘察工作共採集土樣720組,岩樣640組,繪制鑽孔柱狀圖6張,其中KT1-1鑽孔柱狀圖見圖3-8,工程地質剖面圖見圖3-9至圖3-11。
圖3-9 剖面1工程地質模型
圖3-10 剖面2工程地質模型
圖3-11 剖面3工程地質模型
3.3.2.3 鑽孔窺視成果
(1)工作原理
鑽孔窺視儀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組成。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電腦、三腳架、絞車、滑輪和深度計數器;地下部分包括攝像探頭和電纜,攝像探頭由CCD攝像機、LED燈、玻璃罩和錐形鏡組成。鑽孔孔壁經LED光源照亮,CCD攝像機攝取由錐形鏡反射的孔壁圖象,圖象信息經電纜傳送至控制器和電腦,整個採集過程由圖象採集控制軟體系統完成,此系統把採集的圖象展開和合並,記錄在電腦上。
圖3-12 智能鑽孔窺視儀及原理
(2)鑽孔窺視成果
本次勘察共設立了5個鑽孔窺視監測孔,其中北幫3個,南幫2個。
鑽孔KT1-1位於安家嶺礦北幫西部,其孔內4m以上區域較為破碎(圖3-13)。2014年2月,受2號井工礦影響,安家嶺礦北幫1310和1280兩個弱面發生錯動,鑽孔KT1-1位於1280弱面下緣,故其完成性較差。其餘部分局部破碎,整體完整性較好,說明下部岩層沒有發生大規模錯動。
圖3-13 KT1-1孔內情況
鑽孔KT2-1、KT2-2位於安家嶺礦北幫東部,目前受2號井影響較小,孔內岩層整體性較好,局部見裂隙發育,見圖3-14和圖3-15。
圖3-14 KT2-1孔內局部裂隙發育
圖3-15 KT2-2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鑽孔KT3-1、KT3-2位於安家嶺礦南幫中部,工程地質條件好於北幫,通過鑽孔電視觀察,鑽孔KT3-1、KT3-2整體完整性較好,局部裂隙發育,鑽孔KT3-2在101.3m處有出水點,見圖3-16、圖3-17。
圖3-16 KT3-1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圖3-17 KT3-2孔內出水
㈣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
工程地質勘察任務書
建 設 單 位 工 程 名 稱 場 地 位 置
設 計 單 位 要求提交勘察資料內容 提 出 任 務 日 期
要 求
勘探技術 要求提交資料日期
要求提交資料份數
隨 任 務 書 附 圖
順 序 號 總 圖 編 號 物 名 稱
建 (構) 築 設計地層標高 米 層 數 高 度 米 建(構 築物等級 結 構 類 型 對差異沉降敏感程度 建(構 )築物基地 主 要 設 備 說 明 地下室或地下設備情況 備 注
形 狀
尺 寸
米
×
米 材 料 砌 置 深 度 單位
荷載
(噸/米)
或總
荷重
(噸) 設 備 名 稱 設 備 基 礎 對差異沉降敏感程度 使用期間荷重善說明
形 狀 尺
寸
米
×
米
砌 置 深 度 米 單位荷載
(噸/米)
或總荷重
(噸)
提出任務單位 (公章) 設計總負責人: 提出任務書人: 地址:
工程聯系人: 電 話 號 碼:
㈤ 邊坡工程地質勘察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內容有哪一些
(1) 在查明邊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確定邊坡類別和可 能的破版壞形式;
(2) 提供驗算權邊坡穩定性、變形和設計所需的計算參數值;
(3) 評價邊坡的穩定性,並提出潛在的不穩定邊坡的整治措施和監測方 案的建議;
(4) 對需進行抗震設防的邊坡應根據區劃提供設防烈度或地震動參數;
(5) 提出邊坡整治設計、施工注意事項的建議;
(6) 對所勘察的邊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潛在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 以及開挖或構築的適宜性做出結論;
(7) 對安全等級為一、二級的邊坡工程尚應提出沿邊坡開挖線的地質縱、 橫剖面圖。
㈥ 邊坡工程勘察地面以下哪些內容
「築訊中國」網為你解答:
邊坡工程勘察地面以下的內容
1、地貌形態,當存在滑坡、危岩專和崩塌、泥石流屬等不良地質作用時,應符合本規范第5、章的要求;
2、岩土的類型、成因、工程特性、覆蓋層厚度、基岩面的形態和坡度;
3、岩體主要結構面的類型、產狀、延展情況、閉合程度、充填狀況、充水狀況、力學屬性和組合關系,主要結構面與臨空面關系,是否存在外傾結構面;
4、地下水的類型、水位、水壓、水量、補給和動態變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況;
5、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和軟弱結構面的抗剪強度。
㈦ 滑坡勘查報告
滑坡勘查的各個階段都要提交相應的勘查報告(報告內容見上節),整專個勘查工作結束後屬,要提交竣工地質報告。竣工地質報告應對調查、可行性論證、設計和施工4個階段的地質問題進行全面總結,對滑坡防治工程竣工後的地質條件進行現狀評價,提交工程實施後滑坡的岩土體結構特徵、水文地質條件、物理力學參數、應力狀態和變形綜合分析等,並評述施工期間的重大地質結論變化及對滑坡的影響。
竣工地質報告的內容包括:前言,滑坡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滑坡體結構特徵,滑動帶特徵(滑動帶的組成物質和滑帶土強度c、φ值),施工期間地質條件變化,重大地質問題的發現及結論變化,施工後物理力學參數變化、治理後的滑坡體整體穩定性評價。同時提交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原位工程地質試驗、室內物理力學試驗等附件報告;附圖包括滑坡區工程地質圖、滑坡軸向工程地質縱斷面圖、滑坡橫斷面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基岩等高線圖、整治工程地質斷面圖和鑽孔柱狀圖、豎井和探硐展示圖、滑坡體等厚線圖。
㈧ 邊坡支護設計委託書表格
邊坡支護工程的設計 需要允許邊坡設計業務的勘察資質;
邊坡支護工程的施工 需要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或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