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鑽探設備有限公司
A. 中國鑽探之父,是誰
劉廣志。
劉廣志(1923.3.11-2014.11.19)探礦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新中國地質部內門探礦工程奠基人容,從事探礦工程58年,是我國涉足石油、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鑽探、掘進工程專家。白雲鄂博、銅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礦山,組織多工種綜合勘探,做出重要貢獻。
(1)中國地質鑽探設備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經濟恢復時期,劉廣志在白雲鄂博、白銀廠、攀枝花、銅官山等大型礦區組織多工種綜合勘探工作,上技術課、抓管理、推廣快速鑽進規范等,鑽探水平迅速提高;
80年代,組織領導研究推廣受控定向鑽探高新技術,加速了中條山、銅官山等一大批重要礦區急需的深部後備資源的勘探,並將全方位受控定向鑽探高新技術用於水溶對接井采鹵;
80年代中期,由他倡議並擔任會議主席的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國際鑽探研討會,於1985年在中國無錫成功召開,17個國家23名外賓、約百名中國代表出席會議,這是聯合國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一次大型鑽探研討會,這是中國鑽探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鑽探邁出的歷史性的一步。
B. 現在國內生產淺層取樣鑽機比較有名的是哪家
浙東地質生產的QYZ-20淺層取樣鑽機經過20米基岩鑽機,30米灘塗鑽進的考驗,浙東淺層取樣鑽機
C. 高分:中礦資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的待遇到底怎麼樣還有公積金是多少呢有知道的加我聊聊,謝謝
待遇是五險一金外加車補飯貼,公積金是按照當地的工資水平繳納的。
月繳存額=職工平均工資*月繳存比例
公司簡介:
中礦資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源自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是一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設立的股份制綜合地質勘查型礦業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2億元,擁有高、中級管理和技術人員300餘人。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
公司股票於2014年12月3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簡稱「中礦資源」,股票代碼「002738」,是中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固體礦產勘查技術服務、礦權投資業務、海外勘查後勤配套服務和建築工程服務。
公司秉承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技術的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積極開拓創新。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走出去」和實施礦產資源供給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發展戰略號召,2006年確立了「走出去」發展戰略,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確立了海外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成為我國第一家成規模走出國門的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服務企業。是我國商業性地質勘查行業在海外市場開拓進取的領軍企業。
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守信用重合同企業,2012年榮獲國土資源部 「全國模範地勘單位」稱號,第一屆全國地勘鑽探職業技能大賽北京賽區獲獎企業,全國有色行業鑽探比賽名列前茅,連續多年獲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頒發的豐台區經濟發展貢獻獎。公司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固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地質鑽探甲級資質、地球物理勘查甲級資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等高級別資質。
在海外業務發展過程中,公司承接並圓滿完成了多項我國固體礦產勘查領域 「走出去」的、具有國際影響力和代表性項目的勘查技術服務項目,如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第一個「走出去」的成功典範項目—尚比亞謙比希銅礦主礦體勘查項目、西礦體勘查項目、東南礦體勘查項目;象徵著中巴友誼的—巴基斯坦杜達鉛鋅礦勘探項目和山達克銅礦勘查項目;中國在南太平洋投資最大的項目—巴布亞紐幾內亞瑞木鎳鈷礦項目的驗證探礦、基建探礦和生產探礦項目;世界級探明未開發的超大型銅礦項目—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驗證、補充勘查和資源評價項目;超大型紅土鋁土礦項目—寮國占巴色省巴松紅土型鋁土礦勘查項目等。公司具有同時承接十餘項大型海外地質勘查技術服務項目的能力。公司還為多個國際融資項目進行了資源量評估,為業主的投資決策和降低投資風險提供了專業參考依據。
公司具有豐富的境外勘查服務經驗,了解國際慣例,掌握JORC標准、NI 43-101標准,熟悉國際勘查項目的運作準則。公司業務足跡遍布尚比亞、辛巴威、剛果(金)、巴布亞紐幾內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寮國、菲律賓、加拿大、賴比瑞亞、土耳其、阿爾巴尼亞等二十幾個國家,並在尚比亞、辛巴威、馬來西亞、印尼、剛果(金)、中國香港、加拿大等國家或地區成立了子公司,是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首批入駐企業。公司憑借先進的技術水平、較強的技術實力、謙虛的服務態度和吃苦的奉獻精神,在國際地勘市場樹立了中國地質勘查企業的良好形象和品牌。
公司一貫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用戶至上、科學管理、創新發展的經營守則,建立和完善了服務項目的目標管理、質量控制、責任追究等各項管理制度,實現了作業流程的規范化、標准化。竭誠希望在綜合地質服務、礦業開發、後勤配套服務及建築工程相關領域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和諧共贏。
D. 地質鑽探出國勞務
我國的勞務出口主要有三種組織形式:一是國家政府部門有計劃有組織地根據與回外國政府簽訂的協議安答排勞務出口;二是有關公司、企業等根據與外國公司或企業簽訂的勞務合同派遣勞務出口;三是具備勞務出口條件的個人通過國外的親友等聯系的勞務出口。
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已成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最緊缺人才,缺口高達30、40萬,工作1-3年後平均年薪可超10萬,優秀的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年薪甚至可達20萬。並有更多國外就業機會!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師是需要相關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資質的 這個是必備的條件,我們提供的是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以及國際認證協會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三證唯一聯考機構,兩證承諾一站式就業,助您後顧 無憂!
E. 中國有哪些地質勘探單位
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抄,襲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液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石油),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煤炭等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資質。
地球物理勘查資質、地球化學勘查資質、航空地質調查資質、遙感地質調查資質、地質鑽(坑)探資質和地質實驗測試資質。
F. 成都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固體礦產)屬於哪個院,撒子系
資源勘查(固體礦產)在地球科學學院,在理工屬強勢專業。
地球科學學院有近百年的光輝歷史,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重慶大學地質系,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骨幹學院之一。已故著名地質學家李唐泌、李承三、常隆慶、劉祖彝、吳燕生、李之常、周曉和、丁毅、胡崇堯、張言森、邊兆祥等均為本系創建時期的學科帶頭人。地球科學學院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24人,高級實驗師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5人。聘有名譽教授4名(劉寶珺院士、陳毓川院士、張國偉院士、多吉院士)、客座教授38名、兼職教授4名。
學院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設有6個本科專業、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領域;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合作共建),2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四川省特色專業,2個四川省重點學科;1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為我國西部地區地學類學科專業門類最齊全、實力較強的地學教學、科研基地。
學院在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學、3S技術及應用、地圖制圖、新型礦物岩石材料、礦業和工業廢棄物再利用、地質環境評價及保護、農業地質等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構造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礦床學、礦物學、岩石學、空間信息技術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瑞士、奧地利、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聯系。
學院以學生為本,視教學質量為學院生存之本。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合格的人才(包括中國工程院多吉院士),近三年來本科生就業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展望明天,地球科學學院將廣納英才,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和管理精英,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理科)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成礦理論,了解國內外固體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方向,熟悉固體礦產資源勘查的理論與方法,掌握礦產資源勘查工程有關的理論知識、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掌握礦產品市場經濟規律,具有堅實的固體礦產勘查與經濟評價能力,能夠運用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程等科學理論及先進科學技術與方法開展成礦機理和成礦規律研究,評價礦產資源經濟潛力,能在固體資源勘查、開發(開采)與管理等領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強、對外交流能力強、知識面寬廣、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的卓越工程師、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復合型人才。
●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相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找礦方法、地球化學找礦方法、遙感地質學、礦產資源勘查學、礦產經濟學、GIS在礦產勘查中的應用、礦權評估理論與實踐、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構造成礦學、礦產資源開發概論、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采礦學、選礦學、地學數據分析等。
●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地質礦產勘查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下屬單位及各級政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能源部門、礦業公司、礦山企業、冶金、環保行業等單位從事勘查、評價、設計、生產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
● 深造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擁有國內一流的師資隊伍和實驗設施;該專業是我校「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的主要支撐實體,建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驗室,以及「地礦勘查四川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中心」。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G. 鑽探技術服務領域不斷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礦工程技術從教學、科研到生產、施工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結果是學科領域擴展了,服務領域更寬了,與地質工作其他分支學科相比,率先滲透到了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探礦工程發展到今天,服務領域已從單純為地質調查和找礦勘探服務,擴大到為整個地球科學發展、國民經濟建設、國家戰略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等眾多領域服務。首先,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地質院校探礦工程系做了大的專業結構調整,由原來的鑽探、坑探(掘進)、探機專業擴展為勘察工程、建築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環境保護、安全工程、設備管理與維修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等專業。專業的擴展從各地質院校探礦工程系名稱的變化也可窺見一斑,長春地質學院探工系並入現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成都地質學院探工系並入現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探工系探礦工程專業並入現勘察建築與環境工程學院,探礦機械專業並入現機械與電子工程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探礦工程系並入現工程技術學院。其次,科研院所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也進行了業務結構調整,從單純承擔縱向項目搞科研到科工貿一體化,既面對國家需求承擔縱向科研任務,又面向廣闊的市場需求承擔橫向項目;從事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地質找礦鑽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鑽掘機械設備及器具的設計、加工、生產銷售等多方面多層次服務。第三,原來的探礦工程隊伍面對國家指令性鑽探工作量的大幅度減少,積極開拓服務領域完成了從單純完成國家指令性鑽探任務到服務工勘市場、從事多種經營的重大轉變。第四,中國地質學會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探礦工程》雜志編輯部也積極適應上述變化為探礦工程專業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於1999年、2001年、2003年召開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探礦工程學術討論會分別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岩土鑽掘工程」、「岩土鑽掘工程在資源、環境和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總結、回顧了過去的成績,深入討論了未來的發展,《探礦工程》雜志分別以三次會議的主題為名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論文專集。為充分展示鑽探技術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的多領域多方向的應用情況,《探礦工程》編輯部於2002年以《探礦工程》增刊的形式出版了《岩土鑽掘工程實錄選集》並組織召開了「岩土鑽掘工程技術交流會」。總之,探礦工程涵蓋了鑽探、掘進、探礦機械和安全技術四大門類的科技工作內容。經過新中國成立之後50多年的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寬,除傳統的地質調查工作外,已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道路橋梁、城市建設等各類建築施工中的地基基礎工程以及地質災害防治、地熱勘探開發、邊坡支護、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地下空間開發、鑽孔法采礦等工程領域。它既是地質隊伍「野戰軍」勘查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服務國民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方法。
H. 地下17000米:中國地質勘探神秘事件錄
已發送,下載後記得「選為滿意回答」,採納後記得點贊同哦
下載若有問題可以追問我或回復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