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涼山州地質災害會議精神

涼山州地質災害會議精神

發布時間: 2021-02-17 17:26:56

A. 西昌市會東縣大崇鎮昨晚地震災害

你好.地震預報是由相當一級的政府明文以正規渠道正式發布的,除此之外的專小道消息屬是不可相信的。有關地震方面的小道消息,一種純系無中生有的「地震謠言」,另一種是通過某些正規途徑傳播或泄露,但內容走樣有誤,層層加碼,以訛傳訛,迅速擴散漫延的所謂將要發生地震的地震誤傳。

地震預報不能隨便發布,我國對地震預報有嚴格的規定,國務院頒布的《地震預報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長期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新聞媒體刊登或者播發地震預報消息,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以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地震預報為准。

抵制網路謠言,免受謠言傷害,不僅是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更需要每個人的行動自覺。網路屬於公共空間,但並非法外之地,在網上散布謠言或者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B. 寧南縣白水河滑坡應急避險綜合演練方案

涼山州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4日)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辦文通知》(B[2013]0206-2號)及《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切實加強寧南縣白水河滑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函》(川國土資函[2013]173號)要求,為檢驗寧南縣白水河滑坡防災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工作組、鄉鎮的應急指揮能力,鍛煉自救互救隊伍,確保白水河滑坡威脅區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製定本綜合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通過模擬演練,讓白水河下游威脅區的人民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避險場所,臨災時採取正確的逃生方法,最大限度減輕人員傷亡;通過模擬演練,讓承擔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各行政職能部門進一步明確責任,明白當災情發生後,如何啟動應急預案,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

二、演練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演練背景

白水河滑坡位於黑水河右岸、S212省道K85+600上方的斜坡上,地處寧南縣與普格縣交界處,上部滑坡體位於普格縣黎安鄉沙里村4組,下部滑坡堆積區位於寧南縣松新鎮上游村8組,距普格縣縣城約7千米,距寧南縣縣城約30千米,距寧南縣松新鎮約10千米。白水河滑坡在2012年入汛後發生20餘次滑動,特別是6月28日、8月16日發生大規模滑坡,衍生的碎屑流阻斷S212省道交通累計40餘天,淤埋500餘米,行人車輛無法通行,造成松新鎮上游村8組百餘畝農田被毀,堵塞黑水河河道40餘米,形成堰塞湖,河水水位上漲近4米,下遊河水斷流近3小時,造成過往行人2人遇難、3人失蹤、多人受傷。災害發生頻率歷史罕見。滑坡災害給寧南、普格2縣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間接經濟損失巨大。該滑坡已於2013年4月15日由省政府同意開展應急治理,施工單位於4月底進場施工,施工及監理人員達239人,大型機械設備43餘部價值3000萬元。

目前,滑坡體上有176.2萬立方米尚未滑坡動的物源,加上已滑動但殘留在坡面的50萬立方米鬆散物源,在特大暴雨沖擊下,可能導致整體失穩,造成寧南縣與外界的生命線省道S212線阻斷,阻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一旦潰壩,將對黑水河下游沿河10個鄉鎮2萬余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給寧南縣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出行及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程建設造成嚴重影響。

本次演練即以白水河滑坡發生,且阻斷省道S212、堵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為演練背景。

四、演練時間地點

演練時間:2013年6月19日14:00—15:00。

演練地點:白水河滑坡整個影響范圍,包括滑體上方施工區、下方滑坡堆積區、黑水河上、下游影響區。

演練指揮部及觀摩地設在寧南縣松新中學。

五、演練組織

1.承辦單位

由省政府應急辦、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涼山州人民政府主辦,寧南縣人民政府、普格縣人民政府承辦。

2.參與演練的有關部門領導

(1)省政府應急辦、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有關處室領導。

(2)州政府、州政府應急辦、州國土資源局、州水務局有關領導。

(3)寧南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負責人,普格縣相關領導。

3.參演人員

由寧南縣、普格縣自行確定,寧南縣人數控制在500人以內,普格縣控制在80人以內。

4.演練方陣

部門方隊(縣政府辦組織30人);工礦企方隊(縣經信局組織40人);鄉鎮方隊(縣委組織部組織30人);學生方隊(縣教育局組織100人);群眾方隊(松新鎮組織50人);應急民兵方隊(縣人武部組織30人);衛生方隊(縣衛生局組織20人);施工隊伍方陣(四川華地公司組織30人);普格縣電站方陣(普格縣政府及花山鄉組織30人)。

六、領導機構

州政府成立白水河滑坡應急避險綜合演練領導小組和白水河滑坡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演練工作。

(一)綜合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楊卉 州政府副州長

副組長: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長,楊靜萍 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曾憲林 省水利廳副巡視員,王軍 省國土資源廳調研員,張碩 寧南縣委書記

成員:代輝 省防汛辦處長,秦啟貴 省政府應急辦一處副處長,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書長,張邛林 州國土資源局局長,馬小林 州水務局局長,王志強 州政府應急辦主任,代兵 寧南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沙英 普格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鄒光敏 華地公司白水河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項目經理

(二)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

指揮長:楊卉 州政府副州長(州指揮部)張碩 寧南縣委書記(縣指揮部)

副指揮長: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長,楊靜萍 省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曾憲林 省水利廳副巡視員,王軍 省國土資源廳調研員

成員:代輝 水防汛辦處長,秦啟貴 省政府應急辦一處副處長,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書長,馬小林 州水務局局長,王志強 州政府應急辦主任,代兵 寧南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沙英 普格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楊洪彬 寧南縣委副書記,楊兵軍寧南縣人武部部長,高峰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宋和遠寧南縣政府副縣長,王金紅 普格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小紅 普格縣人武部部長,阿蘇古哈 普格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三)指揮部下設七個工作組

1.指揮部辦公室

主任:楊洪彬 寧南縣委副書記,王金紅 普格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主任:周旭、鄧興濤、焦道未、李正寧、殷崇宏、勒古子發、杜建寧、何科舉、秦科偉。

成員單位:縣人武部、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國土局、縣水務局、縣民政局、縣公安局、縣氣象局、縣政府應急辦、團縣委、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李學強(寧南縣)、里使(普格縣)

主要職責: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交通搶險組、河道疏浚組、社會治安管理組、災民救濟安置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人員搶救組、後勤物資保障組、宣傳報道組工作。負責各方隊、各點的標牌、吊牌、座簽、會標製作、會場布置;演練所需車輛的調度指揮;協調組織指揮部成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迷彩服。

2.人員搶救組

組長:趙平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周秀彬、庄凡丁(寧南縣)

成員單位:縣人武部、縣衛生局、縣消防大隊、縣公安局、縣食葯監局、縣武警中隊、應急民兵、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古代勇

主要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縣消防大隊負責制定白水河地質災害點人員搜救演練方案。

3.交通搶險組

組長:邰康寧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代萬聰

成員單位:縣交通局、縣交戰辦、縣公路局、武警中隊、民兵應急連、團縣委(青年志願者隊伍)、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鄧瑞元

主要職責:制定S212省道道路搶險演練方案並按照演練要求開展演練。

4.河道疏浚組

組長:高峰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殷崇宏

成員單位:縣人武部、縣水務局、縣氣象局、縣公路局、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劉欽春

主要職責:制定河道疏浚演練方案並按照演練要求開展演練。

5.災民救濟安置組

組長:吉地你聰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胡志文 普格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勒古子發(寧南縣)、期沙保安(普格縣)

成員單位:縣民政局、縣人武部、縣公安局、縣紅十字會、縣財政局、縣政府應急辦、縣規建局、縣食葯監局、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嚴朝軍。

主要職責:制定災民救濟安置演練方案;各演練點帳篷及指揮部遮陽篷的搭建、拆裝。

6.後勤物資保障組

組長:張毅 寧南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雷文檣。

成員單位: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衛生局、縣紅十字會、縣政府應急辦、縣經信局、縣食葯監局、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陸林香

主要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7.災險情調查監測組

組長:宋和遠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王金紅 普格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李正寧、林毅。

成員:州國土資源局,寧南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規建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松新鎮人民政府

聯絡員:蒲紅志、殷學峰。

主要職責: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劃定危險區;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的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演練工作程序

第一階段:災害發生

13:40:全體演練單位集中在寧南縣松新中學待命。

14:00:州政府楊卉副州長宣布演練活動開始。

【同步解說】 男聲:此次演練模擬主演場附近的白水河發生滑坡,130萬立方米物源下滑,災情嚴重,險情不斷。

女聲:突發的滑坡災害,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危害。

男聲:面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緊緊依靠基層組織,充分發動人民群眾,是成功應對處置的關鍵。

女聲:災情發生後,寧南、普格兩縣立即報告災情;接報後,州委、州政府值班室立即報告主要領導。

場景1:災情報告

參演單位:白水河應急治理工程施工單位監測人員、州白水河滑坡防治指揮部成員。

場景布置:應急救援指揮部。

演練內容:14:00,白水河滑坡施工單位監測人員監測到滑坡裂縫加大等異常情況,立即報告普格、寧南縣政府和州地災辦。州地災轉報指揮部:「因昨夜連續降暴雨,白水河滑坡Ⅰ、Ⅱ號滑塊後緣裂縫從原來的10厘米和5厘米迅速增加到30厘米和15厘米,滑坡活動加劇,可能在近短時間內下滑。目前施工人員和設備在滑坡體上施工,請求將施工人員和設備轉移避險」。

州政府楊卉副州長迅速召集州白水河滑坡防治領導小組長成員單位會商後,由熊自力副州長下達給施工單位負責人——華地公司白水河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項目經理鄒光敏「根據監測數據分析,要求你單位施工人員和設備撤離滑坡區」的指示。

【同步解說】 男聲:州委州政府接到災情報告後,首先想到了正在滑坡體上參加應急搶險治理工程施工的各參建單位,第一時間指示撤離。

場景2:白水河滑坡應急治理工程施工單位組織撤離

參演單位:白水河應急治理工程施工單位四川省華地公司。

場景布置:白水河滑坡體上施工工地。

演練內容:接州政府撤離命令後,正在滑坡體上施工的施工單位四川省華地公司按照事先制定的應急預案,由華地公司項目經理鄒光敏有序組織撤離。

場景3:啟動應急預案

參演單位:州縣相關領導。

場景布置:寧南縣松新中學,州縣應急救援指揮部。

演練內容:14:10,監測人員再次報告「白水河滑坡出現嚴重險情,滑坡體130萬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徹底中斷,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漲達8米高,形成堰塞湖。」

寧南縣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迅速集聚指揮中心(松新中學),組織召開寧南縣地質災害領導小組第一次緊急會議(代兵縣長主持),聽取災情匯報。州政府接到災情報告後迅速召集白水河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迅速趕往指揮部。寧南縣向州領導小組匯報情況:

14:20,代兵縣長:縣政府分管副縣長宋和遠和高峰匯報險情。

14:21,宋和遠副縣長:報告指揮部,白水河滑坡體130萬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徹底中斷,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漲達8米高,形成了堰塞湖。一旦潰壩,直接威脅我縣下游沿河10個鄉鎮及學校、工礦企業等2萬餘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建議啟動應急預案。白水河滑坡應急治理工程各參建單位已按照自行制定的應急預案提前撤離。

14:23,代兵縣長:縣政府分管氣象工作的副縣長高峰匯報天氣情況。

14:24,高峰副縣長:報告指揮部,根據縣氣象部門監測,從6月18日凌晨至19日10時,白水河地質災害點降雨量已達70毫米,預計未來3日內該處還將有持續大到暴雨,防汛任務十分艱巨,報告完畢。

代兵縣長:現在險情基本明確,下面請州政府楊卉副州長做指示。

14:26,楊卉:鑒於此次白水河滑坡體堵塞黑水河並形成了堰塞湖,對寧南縣下游及普格縣上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構成巨大威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現水位已上漲8米,已威脅到滑坡上游普格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命令:立即啟動《寧南縣白水河滑坡災害應急預案》,請普格縣立即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寧南縣密切關注堰塞湖水位上漲情況及天氣情況,一旦水位繼續上漲有潰壩可能要緊急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滑坡體上施工的各項目承建單位要清點撤離後人員情況,有尚未撤離的要及時安排撤離。同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州地災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指揮部,由我和張碩擔任第一指揮長,代兵、沙英同志任指揮長。在外援尚未到達之前,普格、寧南兩縣要全縣動員,迅速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以疏散人員、妥善安置災民為重點,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同步解說】 女聲:突發的滑坡災害,省道S212斷道,黑水河河道堵塞形成了堰塞湖,寧南下游松新鎮、普格上游花山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巨大威脅。

男聲:災情發生後,松新鎮、花山鄉政府立即組織群眾向應急避險場所疏散轉移。

場景4:普格縣組織人員撤離

參演單位:普格縣花山鄉政府、公德房、白水河電站職工。

場景布置:普格縣公德房、白水河電站。

演練內容:州政府宣布啟動預案後,普格縣花山鄉發出預警信號,按預先安排,在聽到信號後,公德房、白水河電站職工開始有序轉移。

第二階段:安排部署

場景5:安排部署

參演單位:州縣相關領導、各參演單位。

場景布置:寧南松新中學指揮部。

演練內容:啟動預案、隊伍集結、各小組分別報告有關情況。

14:30,張碩書記:按照州指揮部安排,我宣布啟動《寧南縣白水河滑坡災害應急預案》。下面,由代兵同志代表指揮部安排部署救災工作。

14:31,指揮長代兵:按照《寧南縣白水河滑坡災害應急預案》規定,指揮部下設1個辦公室、7個工作組,下面各工作組組長立即到位,清點各組人員及物資准備情況。

【同步解說】 男聲:指揮部演練工作組列隊清點人數。

指揮長代兵:各組組長報告各組人員集結情況。

縣政府副縣長趙平(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人員搶救組70人,其中松新鎮民兵應急分隊40人、醫療救護分隊及衛生防疫隊伍30人,醫療救護車輛10台,集結完畢。

指揮長代兵:歸隊。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邰康寧(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交通搶險組100人,各型號裝載機10台,電力搶修車輛10台,電信、移動通信搶修車輛5台,供水管道1000米,集結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代兵:歸隊。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高峰(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河道疏浚組50人,各型號裝載機10台,車輛10台,已准備就緒,請指示。

寧南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張毅(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後勤物資保障組50人集結完畢,首批應急資金500萬元、糧食12噸、礦泉水10萬瓶、方便食品8萬盒等救災物資准備就緒,請指示。

指揮長代兵:歸隊。

寧南縣委常委、縣公安局局長盧建華(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社會治安管理組150人、警車20台、消防車2台集結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代兵:歸隊。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宋和遠(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已從縣國土、水務、應急辦、氣象局等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20人組成災險情調查監測組,准備就緒,請指示。

寧南縣政府副縣長吉地你聰(跑向指揮長,立正):報告指揮長,災民救濟安置組100人集結完畢,救災帳篷500頂、棉被1000床准備就緒,請指示。

指揮長代兵:歸隊。

指揮長代兵:各組應急處置准備已經到位,請第一指揮長做指示。

第一指揮長張碩:各應急處置組,請原地待命。

第三階段:應急處置

場景6:應急啟動

參演單位:州縣相關領導、各參演單位。

場景布置:寧南松新中學指揮部。

演練內容:啟動預案。

14:50,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組長宋和遠向第一指揮長張碩報告:經現場調查,該滑坡體後緣裂縫發生劇烈變化,800米長的裂縫已貫穿,尚有80萬立方米固體物質停留在滑坡體中部,隨時可能下滑,加劇堰塞湖對下游群眾的危害程度,建議對下游沿河群眾進行疏散,請指示。

河道疏浚組組長高峰向第一指揮長張碩報告:經現場監測,堰塞湖水位已達9米,仍在繼續增高,一時無法打通堰塞體,潰壩可能性極大,建議立即疏散下游沿河群眾,請指示。

第一指揮長張碩指示:根據災險情調查監測組和河道疏浚組兩位組長報告,堰塞湖威脅一時無法解除,且水位在繼續增高,我命令指揮部辦公室楊洪彬主任,立即組織松新鎮及相關救援隊伍對群眾進行疏散。

第一指揮長張碩:災情就是命令。預案各工作組、各級領導幹部、全縣共產黨員和廣大群眾,一定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以搶救生命為重點,全力開展自救互救。我命令:各工作組立即出發,奔赴災區。

【同步解說】 男聲:現在通過緊急集結拉動,各支救援隊伍集結完畢,正駛向搶險救援區域。

觀摩團巡視路線:松新中學→白水河滑坡對面公路→松新中學。

(一)交通管制、劃定安全區域

場景7:交通運輸部門進行交通管制

參演地點:省道。

參演人員:寧南交通警察部門5人。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方式:提前預演,現場錄播。

演練內容:接到寧南縣政府實施交通管制的命令後,寧南縣對寧南縣境內的路段進行交通管制。

責任單位:寧南縣交警部門。

場景8:安全區域劃定

參演地點:白水河滑坡現場。

參演人員:普格、寧南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共1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內容:接險情報告後,兩縣國土資源系統主動作為,積極履行職責,迅速安排地環站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劃定危險區域,設立警戒線,同時對群眾安置點進行危險性評估(重點拍攝設立警戒標示、拉警戒線)。

責任單位:普格、寧南縣國土資源局。

【同步解說】 女聲:松新鎮及沿河各鄉鎮發出預警信號,按《寧南縣白水河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確定的撤離路線組織受威脅群眾到松新菜市場進行避讓。

(二)疏散轉移

場景9:學校緊急疏散

演練地點:松新鎮中學。

參演人員:師生100人。

演練時間:2分30秒。

演練內容:聽到監測人員發出的預警信息後,負責安全值日的老師吹響隨身佩帶的口哨,發出緊急疏散轉移的命令,負責樓道疏導的老師迅速抵達預案指定的位置,幫助學生撤離。全體學生按照學校制定的疏散路線,快速有序地向劃定的安全區域撤離,民兵或武警官兵逐間教室查看是否有遺留學生。此外,在演練現場的視頻播出中,穿插播出和解說松新中學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如緊急疏散線路圖、樓道走向指示標志等。

責任單位:寧南縣教育局、松新中學、松新鎮民兵。

場景10:工礦企業緊急疏散

演練地點:松新鎮水泥廠。

參演人員:水泥廠職工3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內容:聽到監測預警信息後,在辦公樓、原料車間、燒成車間、成品車間等工作崗位上的工人們迅速按照預定線路向安全地點疏散轉移。

責任單位:寧南縣經信局、松新鎮水泥廠、普格縣電站。

場景11:農村居民緊急疏散

演練地點:松新鎮。

參演人員:松新鎮群眾1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方式:現場演練,視頻直播。

場景布置:在應急避難場所設置規范的標示牌、緊急疏散轉移路線圖,街道內設置規范的疏散轉移指示牌。

演練內容:村兩委會幹部接到預警後立即敲響盆、鑼等物品,通過喊話等方式通知大家轉移,全體村民迅速有序地按照緊急疏散線路向應急避難場所轉移。村幹部在現場維持秩序,民兵等青壯年負責攙扶老弱病殘。村民們疏散轉移到應急避難場所後,村幹部逐戶清查是否有人員遺漏。

責任單位:松新鎮黨委、政府,村兩委會。

(三)搶險救援

【同步解說】 男聲:在災難面前,我們的人民群眾沒有退縮,我們的基層組織沒有癱瘓,他們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能職責。

場景12:群眾自救互救

演練地點:松新鎮街道。

參演人員:鎮、村幹部10人,民兵1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場景布置:部分群眾撤離困難,需要幫助撤離。

演練內容:鄉鎮幹部、村兩委會積極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組織村民展開自救互救。發現撤離困難的群眾後,黨員幹部、民兵和青壯年在鄉鎮、村兩委會的帶領下,通過攙扶、背、抬等形式順利組織群眾轉移。

責任單位:松新鎮黨委、政府,村兩委會。

場景13:救援隊伍到達現場

演練地點:滑坡現場。

參演人員:公安消防、應急民兵、武警官兵、醫療救護隊、應急保障等各支參演隊伍。

演練時間:4分鍾。

場景布置:各支參加現場演練救援隊伍的車輛,按事先編排的順序停放在指定位置。

演練內容:災區群眾完成自救互救後不久,緊急集結出動的各支救援隊伍到達救援現場。救援車隊開進演練現場後,各自進入指定位置開展搶險救援准備工作。視頻直播依次展示各支參演隊伍進入的畫面。

責任單位:導演部。

場景14:消防官兵和民兵現場搜救

演練地點:松新鎮附近的房屋區。

參演人員:武警官兵10人、民兵1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內容:消防官兵、應急民兵到達救援現場後,在松新鎮展開搜索,對每戶房屋居民進行清點,發現沒有及時撤離的幫助緊急轉移,對部分物品幫助轉運。

責任單位:寧南縣公安消防大隊、松新鎮民兵。

場景15:對滑坡體應急調查

演練地點:白水河滑坡體。

參演人員:地勘專業隊伍。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內容:險情發生後,州國土局立即邀請專業地勘單位對滑坡體開展應急調查,為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專業地勘隊伍著統一服裝。

責任單位:州國土資源局。

場景16:現場醫療救護

演練地點:松新鎮應急避險場所。

參演人員:醫護人員2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場景布置:搭建一個簡易醫療救助平台。

演練內容:對受到驚嚇或在撤離中受傷的群眾進行救治。

責任單位:寧南縣衛生局、寧南縣人民醫院。

場景17:堰塞湖排危——應急排危

演練地點:滑坡下遊河灘空地。

參演人員:寧南縣水務局3人,武警官兵20人。

演練時間:3分鍾。

場景布置:河道內已有部分泥沙堵塞河道,需要進行緊急疏通。

演練內容:水務部門調集挖掘機2台,武警官兵配合清理殘余的堰塞體,迅速挖出溢流口,堰塞湖水開始排出。

責任單位:寧南縣水務局、寧南縣武警中隊。

場景18:道路搶通

演練地點:省道。

參演人員:寧南縣交通運輸局10人。

演練時間:2分鍾。

場景布置:提前在演練的公路上堆積沙土、石塊等障礙物,挖掘機1台、裝載機1台、自卸車1台。

演練內容:滑坡阻斷主要通行道路,交通、公路等部門立即組織搶險人員和機械設備開展道路搶通工作,迅速打通被阻道路。

責任單位:寧南縣交通運輸局。

(四)應急保障

場景19:通訊保障——中國移動

演練地點:松新鎮。

參演人員:寧南縣移動公司3人。

演練時間:1分鍾。

演練內容:移動公司迅速將移動通信車開至現場,開啟衛星功放和基站設備。

責任單位:寧南縣移動公司。

場景20:災區群眾生活井然有序

演練地點:松新鎮臨時安置點。

參演人員:各參演單位。

演練時間:2分鍾。

演練內容:受傷群眾正在接受治療,已轉移安置下游受災群眾1000餘人,救援食品、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資已發放到位,災區群眾生活秩序穩定。

【同步解說】 女聲:省州相關領導及第一指揮長張碩、指揮長代兵發出救災命令後,率隊赴白水河地質災害點視察現場,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

第四階段:應急結束

【同步解說】 男聲:省州相關領導及第一指揮長張碩、指揮長代兵率隊回到指揮部,指揮部全體成員、各工作組及相關工作人員聽取指揮部辦公室關於派出各工作組工作開展情況及災害損失情況的進一步報告。

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楊洪彬向指揮長報告:報告指揮長,白水河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方量達100餘萬立方米,崩塌造成過往人員死亡2人、失蹤3人,省道S212公路阻斷600餘米,生命線已搶通,可以觀察行駛,黑水河河道40餘米堵塞已疏通開始泄洪,河水水位正在下降。

失蹤人員正在積極組織搜尋,受傷群眾正在接受治療,已轉移安置下游受災群眾2萬餘人,救援食品、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資已發放到位,災區群眾生活秩序穩定。

第一指揮長張碩:我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誡。由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各演練組回主演場待命!

【同步解說】 女聲:「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突發的地質災害沒有嚇倒人民群眾,面對困難,只要擁有一顆團結的心,互助互愛,眾志成城,我們一定會度過任何難關。

指揮部辦公室楊洪彬主任:各演練工作組注意,根據指揮長指示,請各組迅速率隊回主演場集聚待命。

【同步解說】 女聲:隨即,各組及參演人員陸續匯聚主演場集聚列隊。

指揮部辦公室楊洪彬主任:報告指揮長,各現場指揮部各項應急救援工作基本結束,災民得到妥善安置,生命線工程恢復有力,次生災害隱患消除,社會治安穩定,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基本恢復正常。請指示。

第一指揮長張碩:現在,我宣布,寧南縣白水河滑坡應急避險模擬現場應急綜合演練結束。

第五階段:演練總結

縣委張碩書記對本次演練進行總結。

州政府副州長楊卉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省政府應急辦副巡視員楊靜萍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水利廳副巡視員曾憲林對本次演練做點評。

省國土資源廳調研員王軍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本次演練圓滿結束。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C. 四川涼山州泥石流經濟損失如何

從四川涼山州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獲悉,7月14日零時15分,受上游包穀坪鄉短時強降雨影響回,下游龍潭鎮交際河答(預案點)發生大型泥石流災害。

據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交際河泥石流位於布拖縣龍潭鎮紅旗村,災害規模約20萬方,阻斷公路8公里,僅龍潭鎮道班橋梁泥石流淹沒的規模就達3萬余方,災害造成300餘戶群眾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9戶倒塌,淤埋當地農戶經濟作物20畝、玉米旱地13畝,車子3輛,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50萬元。

D. 涼山州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哪些

泥石流、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涼山州均較多。

E. 涼山州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農業面源污染

地震:安寧河谷是專地震帶,近屬幾十年大震沒有,小震不斷,經常折騰

泥石流、滑坡、崩塌:一種是在礦山經常發生,冕寧的瀘沽鐵礦以前經常因為滑坡死人;一種是在半山區和山區植被破壞嚴重的地方,每年幾乎都有

水土流失:這個不多說了,太嚴重了,沒有哪條大河雨季時候是清澈的,尤其安寧河流域

農業面源污染:有些地方青蛙都死絕了,農葯、化肥大量使用已經很嚴重了

手打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F. 汪民副部長在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內部情況通報 2013年第27期

(2013年4月18日,根據錄音整理)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主要任務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總結2012年工作,研判形勢,部署和安排201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剛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同志做了重要講話,介紹了今後一段時期有關氣象的趨勢預測,分析了今年嚴峻的氣象形勢,對氣象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共同做好今年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大家一定要認真領會,切實抓好落實。四川、雲南兩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同志分別發言,總結了本地2012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有關情況、主要做法和經驗,介紹了今年的措施安排,講得很好,我都贊成。尤其是把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細化到點,落實到人,向社會全面公布;對在建工程的防災採取強有力措施,明確把在建工程的防災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的防災工作體系;堅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告知、公示、督查三項制度;授權各地國土資源部門在強降雨期間對轄區內建設工程可以直接下達停工避險;要求鄉鎮政府及時將國土資源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傳達至轄區內在建工程,並對其內部的信息傳遞及防災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還有五道防線、群專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主動預防避讓工作制度,重大工程治理避讓搬遷制度,因地制宜開展中小型地災排危除險,「協同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這些都很好。各地在地質災害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要認真總結,很好地學習借鑒。目前,施工單位地災防治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花大力氣認真加以解決。我們請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副總姚強同志介紹了在生產施工過程中防範地質災害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值得項目施工與管理單位很好地學習與借鑒。

2012年,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在地方政府統一領導和組織指揮下,認真履職,扎實工作,與有關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大力推進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建設,成效十分明顯,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示了國土資源系統良好的精神風貌。藉此機會,我代表國土資源部黨組,代表姜大明部長,向長期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崗位上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姜大明部長高度重視這次會議,要求全系統一定要立即行動起來,認真落實好中央要求,全力做好今年,尤其是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工作。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2012年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12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4322起,其中139起造成人員傷亡,共導致375人死亡、失蹤(292人死亡、83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53億元。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532起,避免人員傷亡39964人,挽回經濟損失8.1億元。與前五年平均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和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分別減少24%和62%。

去年全國地質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中南和西南地區災情較重,四川人員傷亡最重。湖北、湖南、河南、廣西、廣東、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共發生8826起,造成290人死亡、失蹤,分別占總數的62%、77%。四川共死亡、失蹤133人,居全國之首。二是類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為主,小型規模居多。全國共發生滑坡10865起、崩塌2077起、泥石流922起,分別占總數的76%、15%和7%。小型地質災害共13811起,占總數的97%。三是以降雨、融雪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引發為主。全年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局地極端強降水事件多發、過程雨量大,華北、西北東部和長江中下游發生極端降水事件。

在黨中央、國務院強有力領導,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下,國土資源系統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努力,有序開展防治工作。

(一)提早研判部署,精心安排全年工作。部黨組在2012年初即提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體工作要求。2月,部組織地方和有關方面專家召開趨勢會商會,3月,提早對防治工作全面部署。在汛前和重點時段部通過3次全國視頻會、10多次發文發電,對防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在「5·12」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期間組織開展防治知識普及活動,精心安排和指導推動全年工作。

(二)做好監督指導,強化巡查排查復查。40餘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分赴地質災害多發地區檢查指導,在31個省(區、市)安排69名區片專家長期駐守。部領導多次赴安徽、湖北、廣西、重慶、四川、雲南等地調研指導。針對局地強降雨、台風等天氣,各地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省、市、縣三級共組織5374個督促檢查組、13255個隱患巡查組指導地方做好防治工作。

(三)積極組織協調,加強重點地區防治。部多次與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推進三峽庫區、汶川和玉樹以及彝良地震災區、舟曲泥石流災區、甘肅永靖、湖北五峰縣城等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三峽庫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指導雲南省編制了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方案。派出工作組和應急專家組,指導落實監測、應急處置和工程治理措施。

(四)應急反應迅速,搶險處置有力有效。汛前,部召開了全國應急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針對6月28日四川涼山州寧南縣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7月31日新疆伊犁州新源縣滑坡泥石流災害、8月30日四川涼山州錦屏電站群發性地質災害、9月7日雲南彝良地震、10月4日彝良滑坡以及今年1月10日雲南鎮雄滑坡和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滑坡,均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五)總結推廣經驗,努力提升防治水平。部較大規模組織調研總結各地防治工作經驗,組織開展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指導地方驗收428個地質災害防治「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等「十有縣」建設,使「十有縣」總數達到1765個。通過通報、出版物、報紙和網路等形式,向全國推廣宣傳先進經驗,提升各地尤其是基層的防治能力。

二、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去年3月,部開展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情況的督促檢查,各地按照要求認真組織開展自查和督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建設均取得重要進展。

(一)調查評價持續開展。完成汶川、玉樹地震災區以及西南山區、西北黃土區等383個縣的詳細調查、9213個重大隱患點的工程勘查。組織開展三峽庫區175米蓄水巡庫調查、5年高水位蓄水評估總結工作。

(二)監測預警全面加強。與中國氣象局部署推進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共同開展10年防災效益評估。30個省(區、市)、215個市、1037個縣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平台,31個省(區、市)、303個市、1578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部與中國氣象局5~10月共製作全國性氣象預警產品156份,通過中央電視台和網站發布231次。

(三)綜合防治措施有力。全國共有2032個城鄉建設及相關規劃、73755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19478個隱患點進一步完善了防災預案。對近45萬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實施避讓搬遷,對4526處重要隱患點開展工程治理。委託高校對300家單位4000多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初步探索形成了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整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城鎮建設等相結合的新機制。

(四)應急體系日益完善。認真組織研究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發展規劃,並以此來加強對各地應急體系建設的指導。全國18個省、139個市、85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1個省、156個市、301個縣建立了應急技術指導機構,其餘地區的防治機構也在大力推進。完善部省應急專家庫,專家總數達3000多人。

(五)保障措施穩步落實。中央財政投入35億元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3個省、176個市、932個縣設立了防治專項資金,全年投入資金約200億元。31個省、253個市、1573個縣將防治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地共發布實施41項地質災害防治法規規章、103項標准規范。部指導建立了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山西、寧夏、廣東、甘肅4省區也相繼成立了行業協會。

三、提高地質災害防禦能力

我國地質地貌復雜,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疊加地質災害隱蔽性強、突發性強、破壞性強和動態變化大等特點,西南西北山區、中南、東南、華南山區丘陵區,尤其是三峽庫區、汶川和玉樹地震災區、舟曲泥石流災區等地防治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難度大,防治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今年以來,受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響,地質災害已呈現較去年加重的趨勢,雲南、西藏等地區先後發生重大地質災害。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我們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充分認識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切實發揮在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和恢復地質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基礎性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對雲南、西藏發生的災害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在4月11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既要繼續加強農村山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也要注重城鎮、工礦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

關於今年的工作,部已於2月底召開全國地質災害趨勢會商會,並先後發文對今年全國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部署,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全力推進防治體系建設,時間上以汛期為重點,空間上以三峽庫區、地震災區以及山區丘陵地區等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地區為重點,統籌做好城鎮、工礦地區和農村山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手段上要繼續以巡查排查、督促檢查、宣傳培訓演練為重點,加快重大隱患的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切實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努力將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全面深入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按照《決定》提出的「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為核心,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貫徹落實決定分工方案》的具體要求,全面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以高標准「十有縣」建設為抓手,從機構、制度、經費、監測、預警、評估、避讓、宣傳、演練、成效等十方面入手,推進落實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工程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對於《決定》明確「十二五」期間需要完成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災害調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等任務,各地要加緊謀劃,倒排時間表,務必按期完成。

(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落實。一是做好巡查排查,汛期前各地都要開展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工作,將所有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納入防範體系。要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二是加強督促檢查和指導,包括組織領導、制度完善、措施落實等。對重大隱患點和重要部位要逐點實地檢查防治責任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工程施工、礦產勘查開發等場所要加強監督指導,特別要指導施工單位做好施工區、臨時工棚選址工作。三是做好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演練工作,對所有重大隱患點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應急演練,不斷地檢驗和完善防災預案,提升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綜合協調、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受威脅群眾的臨災避險能力。

(三)強化重點地區防治工作。三峽庫區要做好水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重點是開展全面的巡查排查,落實隱患點的群測群防監測和專業監測,尤其是汛前水位消落以及高水位條件下庫岸的穩定性監測,要做到定人、定點、定時進行巡查和監測。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的支撐作用,做好預案的落實和應急處置工作。汶川、玉樹、彝良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要充分依託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體系做好日常防範工作,重點時段要派駐專業隊伍指導協助地方做好防災工作。東南、華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區要著重防範台風、強降雨引發的點多面廣的突發性災害。華北、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新疆等地要密切關注氣溫變化情況,做好積雪融水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

(四)及時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一是加強應急值守,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掌握災情、險情,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及時報送信息。二是要針對急、難、險、重工作,重點做好險情、災情的調查評估,協助地方及時撤離人員,劃定危險區,特別是指導避免發生二次傷亡。三是加強和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有關部門的聯系,著重提高信息共享和協調配合能力。要積極協調當地地勘隊伍和防治技術單位在汛期對口開展駐守巡查指導工作。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及時主動與新聞宣傳部門溝通聯系,提供最新准確信息,積極宣傳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取得的成效。

(五)大力支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發展。推動成立行業中介機構,加強行業自律監管、提升防治工程質量,是我們當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各地要大力支持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的發展,積極推動建立地質災害防治中介機構,為中介機構和中介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升行業機構服務防治工作的能力。目前,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根據行業需求,正重點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系列技術標准規范的編制工作,形成了工作方案和目錄並擬於近期廣泛徵求意見,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積極參與、大力支持。

同志們,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全面提升防治能力,嚴格落實防治措施,在防災上做足最壞的打算,在效果上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