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移民政策
Ⅰ 重慶滑坡移民怎麼補助
按照《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搬遷避讓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文件精神 ,土牆回結構中的穿答逗土牆瓦蓋只能按100元/每平方米進行補助,這是政策,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
有三種安置方式,一種是住房貨幣安置,另一種是就近自建房屋安置,再一種是集中建房安置。政府只要求房屋搬出滑坡地帶,保證人員財產的安全,沒有要求搬到什麼地方,沒有要求將戶口轉走,更沒有要求將農村戶口辦成居民戶口,房屋搬遷根本與戶口沒有關系,就業問題與搬遷前一樣,以前是干什麼今後還是干什麼,沒有要求變換工作,因此地質災害防治房屋搬遷避讓工作不存在生活困難問題,與待遇問題、就業問題無關,戶口仍然是農業戶口
Ⅱ 人為地質災害移民安置
地質災害與人的因素有關,是這意思嗎?因為行為人的行為導致了地質災害,專或者行為屬人的行為使受害人不能躲避災害,是這意思嗎?那應由行為人承擔責任啊。如果是意外的災害,就看你買了意外傷害保險沒有了?否則政府會幫你搭個帳蓬,還幫你運幾口袋大米來,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Ⅲ 2016年我得到了國家危房補助。現在我們是地質災害移民。真實有這種文件嗎!
這個文件應該是真實的。國家對危房重建都會發放一定的補助。
Ⅳ 非貧困戶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危房可申請移民搬遷嗎
非貧困戶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危房時,可以申請搬遷的,符合國家規定。
Ⅳ 農村低保戶人口地質災害移民置每平方米補償多少錢
你好!
你想問農村低保戶人口地質災害移民安置補償標準的問題。回這樣的問題屬於政策性問答題,是由政府掌握的,而且不同地區這個補償標准還有差異。因此這里的網友可能無法給出你權威的回答。建議你跟你們當地的鄉鎮政府部門進行聯系,到那裡去咨詢,他們會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給出你滿意的答復。
Ⅵ 地質災害移民搬遷補償辦法
你在說的是什麼問題啊,怎麼我搞不明白呢?
Ⅶ 安康市漢濱7.18災後的移民政策有哪些急急急急!!
漢政發[2010]15號
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漢濱區7.18災後農村民房恢復
重建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辦事處,區政府各工作部門:
《漢濱區7.18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方案》已經區政府審定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一日
漢濱區7.18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方案
7.18、7.24特大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致使農村民房大量倒塌和損壞,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為切實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根據《安康市7.18特大暴雨洪水災害毀損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安政發[2010]19號)和區政府《關於7.18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意見》(漢政發[2010]14號)的精神,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原則,充分發揮受災群眾的主體作用,分類引導,科學規劃,精心組織,量力而行,加大投入,加快進度,確保受災群眾盡快住進經濟、實用、安全新居,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自力更生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受災群眾是民房重建的主體,要克服困難,自力更生,自籌資金,互幫互助。在此基礎上,政府予以適當補助,並通過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政府給予貼息支持。
(二)堅持科學規劃、安全選址、擇優房型、提高質量的原則。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尊重科學,尊重自然,切實做到規劃先行,方案具體,體現安全性、適用性、操作性。要在交通、用水、供電、通訊方便,地勢平緩、地質基礎好的地方選址,堅決避開溝口、河道、斷層、陡坡等危險區,堅決禁止在原址建房。要大力提倡採用建設部門推薦的陝南民居戶型設計,特別是在公路沿線、風景區周邊要嚴格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建房,提高新建民房質量和設防標准。
(三)堅持恢復重建與農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扶貧移民、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統籌城鄉的要求,制定建房優惠政策,統籌安排建房資金,鼓勵低收入農戶下山、有條件的重建戶進城入鎮,改變人居條件,促進城鎮化建設。
(四)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救助的原則。按照專款專用、重點使用的要求,補助資金適當向重災鄉鎮、重災村、重災戶傾斜,對無自救能力的重建戶優先予以救助。要根據房屋受損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勞力狀況和親友幫扶能力,分類排隊,分類救助,分步實施。
(五)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確定救助對象,合理確定救助標准,嚴格執行政策,堅持公示制度,杜絕暗箱操作、以權謀私等現象發生。
三、重建方式、補助范圍、標准及申報程序
(一)房屋倒塌需重建的受災戶,以及處於高山、深溝、低窪地、河溝旁、滑坡點等危險地帶的房屋嚴重損壞不能居住戶,全部納入災後恢復重建范圍予以補助。
1、集中安置。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實行集中安置。對在統一規劃地,按統一建築風格和要求分戶建房的,每戶補助1.7萬元,可申請3萬元以內3年期貸款,政府給予貼息補助,免收建房相關費用。
對不單戶劃宅基地、統建或聯建多層樓房、實行套房安置的,除享受以上優惠政策外,每戶再獎勵1萬元。
2、進城居住。凡自願舉家到縣城以上城市居住、戶口轉為城市居民的,每戶補助1.7 萬元,獎勵1 萬元,可申請3 萬元以內3年期貸款,政府給予貼息補助,免收購房契稅,且在就業、住房、社保、子女就學和醫療救助等方面享受同城居民待遇。
3、入鎮定居。凡自願到集鎮建房的,由鄉鎮政府協調宅基地,每戶補助1.7萬元,可申請3萬元以內3年期貸款,政府給予貼息補助,免收建房相關費用。對在城、鎮購房居住,不再劃宅基地建房、仍享受農村居民政策的,每戶補助1.7萬元,獎勵1萬元。
4、分散建房。凡在農村分散建房的,也要按照統一的建築風格建設,由鄉鎮選址、國土部門審定、村組調劑宅基地,每戶補助1.7萬元,免收建房相關費用。
5、購置農房。凡購買農房、不再劃宅基地建房的,每戶補助1.7萬元。自願將農村住房轉讓給受災重建戶而進城入鎮定居的農戶,給予1萬元獎勵,並享受農民進城定居優惠政策。
6、投親靠友。對投親靠友且戶隨人走、不再劃宅基地建房的,每戶補助1.7萬元,獎勵1萬元。
(二)一般損壞房屋通過加固維修還能居住的,列入修繕補助范圍,視其毀損程度,給予每戶最高不超過1900元的補助。
(三)對房屋倒塌的「五保戶」和「三孤人員」,原則上不再重建,由民政福利供養機構集中供養。
(四)對多年無人居住的空置房屋倒塌毀損的,有兩處以上住房、其舊房倒塌毀損的,臨時用房、簡易房、圈廁和獨立廚房毀損的不予補助。處於高山、危險地段不宜居住的農戶,由計劃、國土、建設等部門負責,進行長遠規劃,按5--10年逐步實施搬遷,不列入災後重建范圍。
(五)提倡和鼓勵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解決毀損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問題。
(六)重建戶申報審批程序:
1、受災群眾申請。屬於重建對象的受災群眾需要建房補助的,個人提出書面申請,智障人員由村委會代為申請。
2、依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行評議、公示。由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受災群眾的申請進行民主評議,初步確定享受補助的對象和對象類別,張榜公示。公示無異議後上報鄉鎮人民政府。
3、鄉鎮核實初審。鄉鎮人民政府對村委會上報情況,組織調查核實,核定重建對象,並填寫《漢濱區7.18特大暴雨洪水災害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審批表》,編制恢復重建花名冊。對核定的對象,經張榜公布無異議後,上報區民政局。
4、區民政局審查、區政府審定。對鄉鎮上報確定的補助對象和類別,區民政局審查後,報區政府審定。同時對審批對象進行張榜公布。
5、簽定承諾書。審批後,建房戶要與當地鄉鎮人民政府簽寫承諾書,保證按期動工建房,在規定時限完工。
四、資金籌措
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各記其功」原則,將農村民房恢復重建、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整村移民扶貧、移民後期扶持、對口援建幫扶、金融信貸、社會募集等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於農村民房恢復重建。民政部門、慈善機構等接收的社會募集資金要全部納入政府統一管理,重點用於農村民房恢復重建的資金補助。
若中省市補助政策優於本方案補助政策的,以中省市政策為准。全區農村民房恢復重建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由區7.18防汛救災領導小組研究,作為補充規定予以實施。
五、實施步驟
(一)核准對象,落實到戶(2010年9月1日前)。由民政部門牽頭,財政、建設等部門配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按照農戶申請、村組民主評議、鄉鎮核實初審、區上審定的程序,對倒塌房屋、損毀房屋全面排查,摸清因災倒房和損壞房屋需重建、加固維修數量,逐戶建檔立卡,建立專門台賬,確定受災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對象。
(二)細化方案,加快建設(2010年9月底前)。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實行邊建設邊報批。鄉鎮政府要按照統一政策、分類指導的原則,細化方案,逐戶確定重建方式。分散重建的由鄉鎮、村組負責選址並協調宅基地,國土部門牽頭組織選址審定後建設。集中重建的由建設部門牽頭,鄉鎮政府組織,從現在開始到8月31日前,按照「三避一高」的原則完成新址選點,國土部門作出地質災害評估,9月20日前完成規劃、民居設計等工作,報區重建辦備案後,確保9月底前開工建設。重災村大竹園鎮七堰村的重建工作要在重建指揮分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區建設局要抓緊與市上包抓部門銜接,盡快選點規劃;受災群眾新建房屋要充分考慮其經濟能力,搞好戶型、外觀和結構設計,做到整體安全、經濟適用、風格美觀、大方統一;要多渠道整合資金,加大對七堰村民房重建的支持力度,確保建成全區乃至全市重建的亮點工程、示範工程。
(三)確保質量,如期建成(2011年4月30日前)。按照避災、防災、抗災的要求,加強受災群眾建房的施工管理、指導和培訓;要選擇具有資質的建築隊施工,保證受災群眾建房進度和質量,確保分散重建的年底前竣工,集中搬遷重建的2011年4月底前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區政府成立分管領導任組長,區民政局、建設局、計劃局、國土分局局長任副組長,區監察、財政、扶貧、交通、水利、移民、林業、農業、供電、審計、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通訊、農行、信用聯社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7.18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區重建辦),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負責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區民政局局長兼任,從區計劃局、民政局、建設局、國土局、扶貧辦各抽一人集中辦公。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工作。
(二)分級負責,強化服務。災後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由區上統籌協調,鄉鎮組織實施,鄉鎮是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給予支持。對重災鄉鎮、村組,實行區直部門和單位的幫扶責任制;對自救能力弱的重災戶,實行鄉鎮、村組幹部包幫。鄉鎮政府要搞好宅基地調整工作,確有困難的,引導群眾樹立「救災第一、安居為重」的思想,打破行政區劃,為災民建房提供支持。區重建辦要依據本方案,進一步細化任務,明確職責,督促相關部門盡快開展工作。區計劃部門牽頭,會同建設、交通、水利、文化廣電、供電等部門實行資金、項目捆綁,集中搞好重建點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廣電網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國土部門負責地質災害評估和建設用地報批等工作;建設部門負責災民建房規劃、設計和集中重建的選址;財政部門負責制定補助資金、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下撥和監督使用各類災民建房補助資金,設立專戶、專賬,專人負責,打卡發放到戶;審計部門要對建房資金進行審計監督;物價部門負責做好價格監管,禁止哄抬建材價格;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主動上門服務,通過簡化手續、優惠利率等辦法,盡力為受災重建戶提供貸款支持。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抓緊與省市部門銜接,為我區爭取更多的重建資金;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涉及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能減則減,能免則免,原則上實行「零收費」。
(三)加強督查,確保進度。區直各包聯部門、各鄉鎮辦事處要加強對恢復重建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恢復重建工作按期完成。區委區政府督查室、監察、民政、計劃、財政、建設、扶貧、審計等部門要分片掛鉤,督導檢查鄉鎮倒房重建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處理。各鄉鎮辦事處要每隔10天上報一次倒房恢復重建情況,直到全部完成重建任務。
(四)明確政策,嚴肅紀律。建房補助資金根據建房進度分3次進行撥付,其中搞好「三通一平」的兌付50%,房屋主體完工一半的兌付30%,房屋竣工經驗收後兌付20%。對確定的受災群眾建房對象,要建立完整檔案(包括圖片資料),做到區有台賬(重建戶台賬)、鄉有花名冊(重建花名冊)、一戶一表一卡一證(建房審批表、建房登記卡、集體土地使用證)。要加強對災後重建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切實幫助倒房群眾重建家園。各鄉鎮辦、各包抓單位和幹部要認真履職盡責,嚴格按程序搞好民主評議和村組公示,認真化解恢復重建工作的各類矛盾,嚴防走過場、搞平均、吃回扣、暗箱操作等違規現象發生,嚴禁優親厚友,挪用、貪污、截留救災救助款物。對工作敷衍了事、違規操作的單位和個人,將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對災後恢復重建措施不力、工作遲緩的鄉鎮辦事處,在年度目標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並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主題詞:民政 救災 建房△ 通知
送:市政府辦公室,市民政局。
區委各工作部門,區紀委辦公室,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政協辦公室,區人武部。
區法院,區檢察院。
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0年8月21日印發
Ⅷ 2015年地質地質災害。搬遷有些補助。
瀘州市敘永縣抄2015年起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補助標准為省級財政直補農戶3萬元/戶,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費按1萬元/戶補助,市級財政補助2.7萬元/戶,合計直補為5.7萬元/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費按1萬元/戶補助。其餘不足部分由群眾自籌解決。
Ⅸ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
搬遷避讓是傳統而有效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我國地域遼闊,廣大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而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地區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興建治理工程極不經濟。因此,把防治地質災害與山區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實施有步驟的搬遷避讓,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有效減災措施。總而言之,搬遷避讓適於治理難度大、人口較為稀疏、容易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的地區。
目前尚未見到有關全國搬遷避讓總體情況的完整統計資料。筆者通過對以下幾個省或地區搬遷避讓資料的介紹,說明我國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現狀。
3.3.1 搬遷避讓的行政管理工作
巴東縣以各滑坡體上的搬遷實物指標為依據,參照《湖北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處理及規劃報告》中投資計算辦法,將搬遷避讓處理投資一次性分解到鄉鎮,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台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搬遷避讓處理投資測算方案和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農村移民安置方案,對搬遷避讓范圍、安置原則、實物指標處理、生產安置、搬遷安置、資金管理及滑坡避讓區的管理進行了具體規定。
3.3.2 搬遷避讓的實施概況
(1)北京市
北京市有兩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即北京北山泥石流易發區和北京西山礦山地面塌陷易發區。通過20世紀九十年代的大規模避險搬遷,經調查確認的北京北山與西山的潛在泥石流受害村莊和北京西山的潛在礦山地面塌陷受害村莊已基本搬遷完畢,只有少數村莊未採取減災措施,如軍餉的呂家村、齋堂的王龍口、清水的李家莊、澗昌村。另外,北京北山的雲蒙山景區和西山的清水河流域景區恰好是泥石流易發區,北京地區的旅遊避暑又恰好與降雨高峰相逢,依山溝建設的許多居住與游樂設施,絕大部分都沒有考慮防災避險的要求。
(2)山西省
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佔地質災害總數的60%以上。已有45個村莊舉村搬遷。
(3)福建省
已完成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近300項,搬遷人口約2萬人,尚有750處需要搬遷,搬遷人口4萬多人。
(4)湖北省
竹山縣17個鄉鎮有地質災害點451處(2000年8月),使3155戶13651人受到威脅。通過統籌規劃,縣里以「向基地靠近,向集鎮靠近」為目標,組織受威脅住戶進行搬遷,採取避讓方式防治地質災害。2002~2003年,共有429戶1778人遷出地質災害點,遷出地質災害點的農民住得安心,致富步伐加快。竹山縣計劃再用3年時間將地質災害點上餘下的住戶全部遷出。
巴東縣為防治滑坡地質災害,須對3個鄉鎮6個滑坡點的193戶759人進行避讓搬遷安置,涉及各類房屋面積3.37萬m2、圍牆61m2、混凝土曬場3658.2m2、水井7眼、沼氣池18個、豬圈74處、糞池207處、地窖211處、水池427處、節能灶193戶。目前已搬遷7戶29人。另有39戶172人正在辦理搬遷手續。
(5)廣東省
五華縣共有17個鎮存在地質災害點43處,其中嚴重危害點8處,受威脅人口達1.1萬多人。該縣在積極採取削坡減載、恢復植被、覆膜開溝、砌築防護牆等工程治理方法治理地質災害的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動員受災害威脅的農戶搬遷避讓。2003年,該縣共投資7萬多元幫助16戶受威脅農戶搬遷建新房。另籌集10多萬元,為地質災害嚴重的橋江鎮溜沙村征地5畝,統一規劃興建居民新村,用於解決受災農戶的安置用地。
(6)陝西省
商南縣對清油河下瓦房受滑坡威脅的3戶10人實施集體搬遷。丹鳳縣及時組織應急調查組對3處災險情進行處理,劃定危險區,安置災民,加強監測,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鎮安縣調動企業積極性,投資47萬元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有效治理,並搬遷受災群眾。
截至2002年7月底,商洛市累計動遷227戶983人,消除了20處地質災害隱患。
3.3.3 搬遷避讓效果與效益
據對福建省257處採取搬遷避讓措施的地質災害治理點的統計,共投入避讓搬遷費用14364萬元,搬遷人口18364人,平均每人搬遷費0.78萬元,其中人均搬遷費超過1.5萬元的搬遷避讓項目共29個,占搬遷項目總數的11%。
Ⅹ 申請地質災害移民搬遷需要哪些文件
葡萄牙移民抄申請文件清單 一、主申請人: 1、6個月有效的因私護照; 2、葡萄牙駐華使館或領事館簽發的有效簽證; 3、在葡所購價值不低於 50萬歐元的房產地契或者購房; 4、私人醫療保險保單原件、復印件(要求受保范圍涵蓋整個申根區,保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