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漢濟渭工程地質概況
Ⅰ 引漢濟渭工程通過秦嶺最大問題是凍土還是地質問題
地質問題。因為秦嶺幾乎不存在凍土,也沒多少土。而它處在青藏高原邊緣,在地震帶上,很容易發生地質災害。而且還得處理好岩石脫落等問題,所以最大的問題是地址問題。
Ⅱ 引漢濟渭工程對渭河平原地區社會經濟,環境發展有什麼積極影響呢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加粗字體是關鍵,請仔細看……
1.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必將促進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引漢濟渭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調水工程,其實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水資源配置工程。關中城市沿渭河呈帶狀分布,具有構建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城鄉供水網路的條件。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首先貫通西起寶雞,東至渭南沿秦嶺城市供水大通道,並加快城市供水網路的形成,使廣大區域城鄉供水網連成一片,近1000萬人喝上漢江清水。沿渭河供水問題的解決,創造了水資源優化配置、高水高用、統一調度的條件,屆時洛河、涇河、千河河水將北調,解決關中北部缺水問題。同時渭河水量的增加,也必將直接增加渭河進入黃河中下游的水量,在國家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補上」的水資源配置方略,爭取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在黃河中上游的用水權。可以說,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必將在彌補流域和區域水資源條件不平衡,促進流域和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做出重大貢獻。優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將極大的提高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極大改善水環境。
2.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極大的緩解渭河流域特別是關中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我省渭河流域水資源總量不足70億m3,目前已利用到50億m3以上,開發利用的程度超過了70%,今後可利用水資源量已經十分有限。引漢濟渭工程實施後,關中地區總供水能力將達到75億m3,可基本解決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楊凌五市區及26個縣、市工業和城鎮用水問題,並逐步改變城市工業擠占農業、生態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在人口不斷增長情況下,渭河流域的關中地區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將由370m3左右提高到450m3左右,人均用水量將由200m3左右提高到300m3左右,新增城市工業生產可用水量近14億m3,可支撐國內生產總值4000-7000億元,支撐400-500萬人的城市規模,從而為關中的率先發展,實現城鎮化、工業化和小康社會目標起到促進作用。
3.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極大提高渭河納污和沖沙能力,河流的水環境將有大的改善。河道稀釋水量少,水體納污能力低,是渭河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渭河納污能力核定成果,渭河幹流年均COD納污能力為7.5萬噸,而現在實際年均入河COD已超過13萬噸。據測算,引漢濟渭工程實施後,增加的渭河幹流水量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引漢濟渭工程退水,直接輸入渭河的水量年均1.45億m3;二是通過調整渭河部分支流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減少從這些支流取水,年可增渭河幹流水量2.5億m3;三是引漢濟渭工程水量進入關中地區以後,可以進一步減少地下水的開采,使渭河兩岸的側向補給增加,年可增加渭河回歸水量1.73億m3;四是引漢濟渭調水用於工業、城鎮和生活的13.85億m3水量在消耗部分後,還有一部分將進入城市和工廠的污水處理系統,經處理後有接近5億m3水,又會排放進入渭河水系。以上四個方面共可增加渭河入黃水量近10億m3,對提高渭河納污能力,改善水環境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河道流量的增加,還必將提高沖沙能力,也使我們有條件利用富餘水量,借鑒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的成功經驗,通過水量調度措施塑造人造洪峰,逐步解決渭河河道泥沙淤積問題。
4.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減輕環境地質災害。地下水是關中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城鄉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地表水資源量持續減少和其他原因,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年均達到28.28億m3,最多31.89億m3。據統計,1986-2005年已累計超采地下水69.60億m3,年均超采量達4.59億m3,個別年份超過5億m3。由於地下水超采,在以沿渭城市為中心,已形成595km2的下降漏斗,在西安等城市形成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環境地質災害,並使地下水潛水水質普遍受到污染,危及近200萬人的飲水安全。引漢濟渭工程實施後,關中地區地下水開采實行總量控制,總計將壓采地下水4.59億m3,其中供水范圍內渭河沿線城市群壓采地下水2.73億m3,並關停一部分水源井,可以有效的遏制由於地下水過量開采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地質和潛水污染問題。
5.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部分滿足城鎮人工生態需水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在喝上干凈水的同時,要求改善人居環境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近年來,渭河沿岸的寶雞、咸陽等城市先後結合河道治理建設了一些城市水面景觀,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西安也規劃恢復「八水繞長安」的歷史面貌。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將為這些宏偉藍圖的實現提供可能。按照引漢濟渭水量配置方案,到2020年本工程將直接或通過水量置換增加城鎮生態用水2億多m3,如果再考慮城市中水利用,城鎮人工生態需水可基本得到滿足。同時,隨著渭河水量的增加,渭河流域濕地減少的趨勢也將得到一定的遏制,對濕地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實施引漢濟渭和改善渭河水環境需要強有力的支撐條件
實施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和改善渭河水環境,是一項服務當前和惠及後代的重大舉措,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改善生態環境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緊密配合,各市縣共同行動,努力創造良好的支撐條件。
首先是來一個思想觀念的大轉變,把渭河水環境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關於生態環境建設的認識問題,我國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舉行了生態保護與建設補償機制研究,與會的有關學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是說我國長江流域生態要素作為資源利用的直接經濟價值為0.197萬億元,而其作為生態環境的價值則為2.1萬億元,兩者之比為1:11。這一數據足以說明生態環境的巨大效益。同時,我們從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在今後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中,必須轉變觀念,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水環境的保護與建設擺到與經濟、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當務之急是進一步落實以調水節水、優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提高用水效益為重點的各項政策措施,也呼籲各位專家學者能緊緊圍繞渭河水環境保護,進一步開展這方面的課題研究,希望能從水環境服務功能評估方法、水環境保護的公共財政支持、水環境稅費政策制定、水環境保護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政策建立、水環境補償機制和各部門共同推進水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體制研究等方面,為加強渭河水環境保護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支持。
其次是要制定完善規劃並嚴格按照規劃抓好實施。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必將使全省特別是關中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盡管這項工程的實施需要一個過程,但從現在起就需要從規劃入手,統一考慮整個流域內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規劃的制定要努力體現思路創新,打破以往單純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資源的模式,按照流域、區域優化水資源配置的要求,結合重大產業布局,實現關中、陝北、陝南三大區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關中地區要充分發揮已有工程的作用,構建以引漢濟渭工程為骨幹、已有重點水源工程為依託,形成貫通關中東西、連接渭河南北的城鄉供水配置網路;陝北地區在合理利用當地水資源的同時,通過增加渭河入黃水量置換的黃河用水指標,積極實施黃河引水,構建城鄉供水網路;陝南地區要在因地制宜,加快供水工程建設,滿足當地用水需求的同時,加大生態治理力度,確保引水水源安全。要從規劃的角度,統籌當地水與調入水,統籌地表水與地下水,優先保證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產用水,最大限度的滿足生態用水。要按照《水法》的要求,充分發揮規劃對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調節和剛性約束作用,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通過有力的規劃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改善渭河水環境。
三是要建立有利於發揮引漢濟渭工程生態環境效益的水價形成和運行機制。引漢濟渭工程是一項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准公益的建設項目,其收益和影響范圍很大,涉及全省大多數市級行政區,工程開發目標兼顧社會、經濟、生態等各個方面,而且其效益更多、更長遠地反映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上。因此不僅在工程的建設上要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而且在水價的制定上,要充分考慮引漢濟渭准公益型的經濟屬性,制定相應的水價補償機制,合理確定其供水價格。同時在水價的制定上要統籌當地水與調入水,核心是水價格的統一管理。要通過調入水價與當地水價、地表水價與地下水價,公共供水水價和自備供水水價的統一管理,促進不同水源之間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由於調入水與當地水價格上的不統一,造成調水工程、調入水源的雙重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要達到這一目的,實施兩部制水價是一個重要手段。實行兩部制水價對發揮引漢濟渭調水的好處在於:一是規劃建設階段可以通過兩部制水價實事求是地確定各地真正的水量需求,科學確定調水規模;二是在工程建成投入運營以後,可以通過兩部制水價實現平穩過渡,縮小調入水價與當地水價的差距,促使受水區多用調入水,從而置換渭河超採的地下水、擠占的農業和生態水,達到改善受水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四是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渭河的一系列水環境問題,主要是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實行嚴格的規劃管理、取用水管理、工程布局管理、節水管理和環境管理。因此需要通過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手段,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將其開發總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圍。今後要按照這一思路,根據各單位、各行業的用水指標和定額,把合理確定的水資源允許開發量分配到各行政區域和各用水戶。同時制定和執行用水計劃,根據實際情況對用水進行動態調度管理。同時實行水權分配製度,允許水權流通轉讓,通過市場手段,推動水資源配置向高效率和高效益領域傾斜。要把流域內污染治理作為確保引漢濟渭調水能夠充分發揮改善渭河流域水環境的前提,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引漢濟渭工程的實施,雖然增大了渭河的水量,提高了渭河水體的納污能力,但按照目前排入渭河的COD量,渭河在納污上仍然是「超載」的。同時隨著流域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如果不有效的加強污染治理,限制入河排污總量,調入水量所增加的納污能力將很快的被新增的排污量所抵消,渭河水變清,水環境改善的目標將難以實現。這也體現了「先治污,後通水」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原則。要大力推進渭河流域內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決遏制用水浪費,明確用水效率控制「紅線」。農業領域繼續抓好灌區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和管道輸水等先進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代旱作農業。工業領域要重點抓好鋼鐵、火力發電、紡織、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城市生活領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加強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促進再生水、礦井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最大限度的為水環境的改善提供水資源保障。
Ⅲ 關於引漢濟渭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什麼
考點: 地理常識來 專題:自 分析: 引漢濟渭工程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穿越秦嶺屏障,主要由黃金峽水利樞紐、秦嶺輸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樞紐等三大部分組成. 引漢濟渭工程只能緩解渭河平原水資源緊張狀況,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從而引起土壤鹽鹼化,武功段在渭河的上遊河段,引漢濟渭工程對武功段的徑流沒有影響,選項ABC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引漢濟渭工程的影響,理解解答即可.
Ⅳ 引漢濟渭必然失敗的原因
引漢來濟渭即引漢濟渭工程是陝自西省的南水北調工程,該工程並沒有失敗,且工程建設按計劃進行。
截至2017年11月底,工程建設按計劃進行,秦嶺輸水隧洞完成開挖支護主洞80.86千米,完成總目標98.3千米的82.26%。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工程預計2020年全線貫通,工程建成後,將大大緩解西安和關中地區用水緊張問題。該工程總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相當於100多個西湖的水量,受益人口1400多萬人,還將使500萬畝失灌耕地有水可灌。
(4)引漢濟渭工程地質概況擴展閱讀:
引漢濟渭工程是將漢江水引入關中以補充西安、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用水,緩解渭河沿線城市建設與工業發展面臨的缺水問題。工程同時向黃河流域補充水資源,為陝北從黃河幹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標,並促進陝南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是國家南水北調的重要補充。
引漢濟渭工程工程是國務院批復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中的水資源配置骨幹項目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全國172項重點水利工程。
Ⅳ 引漢濟渭工程經過的地形區有哪些
引漢濟渭工程地跨來黃自河、長江兩大流域,橫穿秦嶺屏障。項目分為調水工程、輸配水工程。調水工程由蓄水水庫及秦嶺隧洞,即陝西漢中境內漢江上的黃金峽水庫、漢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庫,秦嶺隧洞其總長98.3公里。輸配水工程由南干線、過渭干線、渭北東干線和西干線組成。
Ⅵ 引漢濟渭工程的工程建設
2014年月24日,國家發改委批復陝西引漢濟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陝西人民翹首企盼的引漢濟渭調水工程,進入到主體工程建設的新階段。
2014年10月14日,水利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開會強調,2014年底前爭取開工引漢濟渭等9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當前,引漢濟渭工程項目建議書、工程環境影響書、工程建設用地預審、可研報告審批等所需的15個前置性文件,已全部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批復。 三河口水庫
三河口水利樞紐工程是整個調水工程的調蓄工程。壩址位於佛坪縣與寧陝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匯口下游2公里處,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186平方公里,壩址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8.7億立方米。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拱壩,壩高145米,正常蓄水位643米,總庫容7.1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6億立方米。壩後泵站總裝機功率2.7萬千瓦,設計揚程97.7米。電站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億度 。
黃金峽水庫
黃金峽水利樞紐位於漢江幹流黃金峽鍋灘下游2公里處。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高68米,正常蓄水位450米,總庫容2.29億立方米。2014年做好准備工作,爭取年內開工 。
秦嶺輸水隧洞
秦嶺輸水隧洞全長98.30公里,設計流量70立方米/秒,縱坡1/2500。穿越秦嶺主脊段39.08公里採用TBM法施工,其它洞段採用鑽爆法施工。沿線布設施工支洞14條 。
關中輸配水工程
引漢濟渭輸配水工程初步擬定總體布局方案為:以渭河為界,將各受水點劃分為渭河南、渭河北兩大供水片區。共布設4條輸水線路,線路總長度400.89公里 。 活動板房著火事故極易發生,事故發生後,周至縣人民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為傷者開辟綠色通道,所有相關科室的醫務人員第一時間到崗趕赴現場,並請西安的專家來聯合會診。現場已經成立善後工作小組,善後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Ⅶ 引漢濟渭工程的工程概況
引漢濟渭工程(Han Ji-Wei works cited;Directs the Chinese Jinan Wei project )。
根據陝西省新近編制的《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劃(2008年-2012年)》,「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建成後,可滿足關中地區渭河沿線西安市等4個設區市、13個縣城、8個工業園區2020年的城市生活、工業和生態環境用水需求,還可以歸還渭河河道被擠占的生態用水量,使渭河河道低限生態用水量達到51.1億立方米,極大地改善渭河河道生態環境。
『引漢濟渭」工程規劃靜態總投資120億元。工程項目建議書已於2008年4月上報水利部,力爭2008年完成項目建議書審查,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建成三河口水庫以下工程,年調水量5億立方米;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年調水量15億立方米。
黃金峽水利樞紐是引漢濟渭工程的兩個水源之一,也是漢江上游梯級開發規劃的第一級。壩址位於漢江幹流黃金峽鍋灘下游2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1.71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6.17億立方米。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8米,總庫容2.29億立方米。壩後泵站總裝機功率12.95萬千瓦,設計揚程117米。電站裝機容量13.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63億度。
秦嶺輸水隧洞全長98.30公里,設計流量70立方米每秒,縱坡1/2500,分黃三段和越嶺段。黃三段進口位於黃金峽水利樞紐壩後左岸,出口位於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後約300米處控制閘,全長16.52公里,斷面為6.76米×6.76米的馬蹄型。越嶺段進水口位於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後右岸控制閘,出口位於渭河一級支流黑河右側支溝黃池溝內,全長81.779公里,分段採用內徑為6.76米×6.76米的馬蹄型斷面和6.92米/7.52米的圓型斷面,其中進口段26.14公里及出口段16.55公里採用鑽爆法施工,斷面為馬蹄型,穿越秦嶺主脊段39.08公里採用TBM法施工,斷面為圓型。
三河口水利樞紐為引漢濟渭工程的兩個水源之一,是整個調水工程的調蓄中樞。壩址位於佛坪縣與寧陝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匯口下游2公里處,壩址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8.70億立方米。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145米,總庫容7.1億立方米。壩後泵站總裝機功率2.7萬千瓦,設計揚程97.7米。電站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02億度。 引漢濟渭工程是由漢江向渭河關中地區調水的省內南水北調骨幹工程,是緩解關中渭河沿線城市和工業缺水問題的根本性措施。該工程是經國務院批復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中的水資源配置骨幹項目,也是國務院批准頒布的《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工程主要由黃金峽水庫樞紐、黃金峽水源泵站、黃金峽至三河口輸水工程、三河口水庫和秦嶺隧洞等五部分組成。黃金峽水利樞紐水庫壩址位於漢江幹流黃金峽鍋灘下游2km處,主要任務是攔蓄漢江河水,雍高水位,兼顧發電。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4.3m,總庫容2.36億m3,調節庫容0.92億m3,為日調節水庫,正常蓄水位450m,死水位440m,河床式電站裝機容量120MW,多年平均發電量2.98億kw·h。
黃金峽泵站位於黃金峽水庫庫區左岸良心河內,距良心河入漢江河口約900m,工程任務是將黃金峽水庫的水揚高送至黃三隧洞,多年平均抽水量9.76億m3。泵站設計抽水流量75m3/s,總揚程113.5m,安裝15台水泵電動機組,單機設計流量6.25m3/s,配套電機功率11MW,泵站總裝機功率約165MW,年用電量3.67億kw·h。
黃三隧洞進口位於良心河左岸李家灣(黃金峽泵站出水閘),出口位於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後約300m處匯流池,工程任務是將黃金峽泵站抽取的漢江水送入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後匯流池。隧洞為明流洞,全長15.79km,設計流量75m3/s,多年平均輸水量9.76億m3,縱坡1/3000,橫斷面為馬蹄形,斷面尺寸7.18×7.18m。
三河口水利樞紐壩址位於佛坪縣大河壩鄉三河口村下游2km處,主要任務是調蓄本流域子午河來水及通過泵站抽調入庫的漢江幹流水量。攔河壩初選壩型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38.3m,總庫容6.81億m3,調節庫容5.5億m3,正常蓄水位643m,壩後泵站設計抽水流量50m3/s,多年平均抽水量0.9億m3,設計總揚程95.1m,總裝機功率約60.6MW,年用電量0.3億kw·h。壩後電站裝機容量45MW,多年平均發電量1.08億kw·h。
秦嶺隧洞進水口位於三河口水庫壩後匯流池,出口位於渭河一級支流黑河金盆水庫右側支溝黃池溝內,工程任務是將漢江流域調出水量自流送入渭河流域關中地區,隧洞為明流洞,全長81.58km,設計流量70m3/s,多年平均輸水量15.05億m3,縱坡1/3000,鑽爆法施工橫斷面為馬蹄形,斷面尺寸7.0×7.0m,TBM法施工斷面為圓型,斷面直徑7.16m/8.03m。
引漢濟渭工程擬按「一次立項,分期配水」方案建設實施,2020年、2025年調水量分別達到5億m3、10億m3,2030年調水量達到最終調水規模15億m3。工程建成後,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楊凌等5個大中城市,長安、戶縣、臨潼、周至、興平、武功、涇陽、三原、高陵、閻良、華縣等11個縣級城市,以及高陵涇河工業園區、涇陽產業密集區、扶風絳帳食品工業園區及眉縣常興紡織工業園區等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工程總工期11年,估算靜態總投資146.6億元,總投資154.03億元(項建評估投資)。
該工程項目建議書2009年7月通過水利部審查,2009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的專家評估,2010年3月中咨公司評估報告正式報送國家發改委。計劃2010年編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部分單項工程初步設計,2010年底開工建設。「十二五」期間擬建成三河口水利樞紐和秦嶺隧洞,實現2020年調水5億立方米的供水任務。
Ⅷ 「引漢濟渭」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哪些
「引漢濟渭」工程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有:漢江谷地、秦嶺、渭河谷地(平原)。
Ⅸ 引漢濟渭工程的介紹
引漢濟渭工程又稱陝西南水北調工程項目,是指2014年底批復進入籌建的,版用以滿足西安、咸陽權、寶雞西安、咸陽、渭南、楊凌4重點城市及沿渭河兩岸的11個縣城和6個工業園的調輸配水工程。該項目是解決陝西關中、陝北缺水的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橫穿秦嶺屏障。項目分為調水工程、輸配水工程。調水工程由蓄水水庫及秦嶺隧洞,即陝西漢中境內漢江上的黃金峽水庫、漢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庫,秦嶺隧洞其總長98.3公里。輸配水工程由南干線、過渭干線、渭北東干線和西干線組成。工程建成惠及總計2348萬人的生活及工業用水,同時將歸還原被大量擠占的300~500萬畝耕地的農用水。此外,可有效改變關中超采地下水、擠占生態水的狀況,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防止城市環境地質災害。工程總調水規模的15億立方米,漢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調水5億立方米,漢江幹流黃金峽水庫提117米引水10億立方米;工程設計最大輸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水庫總庫容9.39億立方米,泵站總裝機功率15.65萬千瓦,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工程建設預計總工期99個月,靜態總投資168億元。
Ⅹ 分析引漢濟渭的原因及不利因素,並簡述該工程對受水區的意義
引漢濟渭的原因:關中及陝北地區氣候乾旱,水資源緊張;這些地區內近些年經濟容發展迅速,對水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僅依靠當地水資源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需求;超采地下水會造成一系列嚴重後果。
不利因素:引漢濟渭過程要穿越秦嶺,修建隧道,投資大;可能破壞秦嶺生態環境,引發滑坡,泥石流,危害生物多樣性;秦嶺地質構造復雜,修建因素隧道工程難度很大;還有移民安置問題;
對受水區的意義:回家關中地區水資源不足問題,促進工農業生產復雜;有利於保護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還可以向陝北地區供水,促進陝北地區能源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