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目的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2-17 06:38:24

⑴ 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預案演練方案

藍田縣國土資源局、三官廟鎮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

為進一步提高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根據「十有縣」創建的工作要求,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政府決定,在三官廟鎮過風嶺村舉行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通過演練,使各部門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三官廟鎮過風嶺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5戶50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過風嶺滑坡因遭遇連陰雨可能發生滑坡,將造成房屋等財產毀壞,由於撤離群眾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目前該滑坡坡體長度50~100米,寬0.2米,厚約5~8米,體積約1000立方米。該滑坡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著在滑坡(坡腳)體前緣下居住的村民15戶50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滑坡體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速滑的趨勢。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單點「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四、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由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市國土局的領導;

(2)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

(3)各鎮分管領導和國土所長。

五、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3年10月30日10:00;

2.正式演練時間由縣國土資源局和三官廟鎮確定(2013年10月30日)10:00—12:00。

六、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鎮人民政府召集,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過風嶺村委會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會議時間暫定10月30日8:0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指揮長:張森 三官廟鎮鎮長

主要職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夏建良 三官廟鎮副書記

主要職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3)副指揮長:陳余浩 黨委委員副鎮長

主要職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綜合聯絡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武裝部、鎮政府辦公室、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等組成。任務: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交通治安管理組:由派出所所長何平利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應急搶險組:由夏建良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織搶險隊和民兵預備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負責群眾的有序、快速撤離,安全到達指定地點。負責協助群眾撤離牲口。(3頭牛、5隻羊)負責協助群眾搬運生活用品(2輛架子車、鍋灶等)。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國土所所長邵國權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醫療衛生組:由衛生院院長程續濤任組長,成員由衛生院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①准備醫療器械、葯品等救護工具,完成簡單的救治、包紮。②負責借還2個擔架,並負責撤離2名傷員(用擔架抬傷員到救護室)。③安排衛生院准備4名醫護人員,並要求著白大褂,聽診器)

後勤物資保障組:由許恩朝任組長,成員由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①負責借還帳篷,並搭建拆除;②向災民發放救災物品(礦泉水、麵包等)。

會務組:由陳余浩任組長,成員有程勤、薛新峰。任務:負責橫幅的懸掛和回收;救災帳篷的編號和黏貼;會場的布置,音響、桌椅的借還擺放;會議報到、接待參會領導。

(二)演練場地分布

1.設置救災演練觀摩台一處(設桌子三個,椅子五把,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觀摩台

2.設救災演練指揮部一處(設桌子一個 椅子兩把 擴音設備)

上懸橫幅: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指揮部

3.現場

上懸橫幅: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過風嶺村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案演練現場會

4.四頂災民臨時安置帳篷

1頂醫療救助帳篷。(內設四條板凳、兩張床),1頂放牛養牲口的場地。

5.觀摩督導領導車輛停放。

沿路有序停放(掉頭後停好)

6.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過風嶺村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過風嶺村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3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引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7.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10月30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廣播站等,鎮政府、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和過風嶺村委會、村民小組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10月30日10:00時進行預演。

七、演練工作程序

1.應急演練

10月30日8:00—8:30鎮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參加人員:鎮政府工作人員、橫嶺國土所、衛生院、派出所,相關部門人員和過風嶺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等。

(1)鎮政府領導講話;

(2)鎮分管應急工作演練工作的安排。

2.三官廟鎮過風嶺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流程;

(略)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⑵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部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開展應急演練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出的明確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政府按照防災預案應急演練過的程序,及時組織群眾撤離,5000 多人成功避險。為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當前,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和部領導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的要求,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要親自抓,務求實效。

二、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應急演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前旱後澇,旱澇驟轉,汶川、玉樹震區山體破碎,岩石松動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為此,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各地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備等工作。

三、發揮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術支持的,可與部應急中心聯系。應急中心要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四、請各地認真組織,及時總結經驗,並於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別將本轄區內開展應急演練的進展情況報部環境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⑶ 潞城市地質災害(滑坡)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潞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本次演練由長治市國土資源局和潞城市人民政府主辦,潞城市國土資源局和黃牛蹄鄉人民政府承辦。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任務與原則

1.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進平安潞城、和諧潞城的建設。

2.任務

地質災害點動態監測中發現情況十分緊急。按《潞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避讓的有效措施。

3.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二、應急演練的科目、時間與地點

1.演練科目

為切實搞好這次演練,通過與多部門積極溝通,向上級部門請示,本次演練設置的演練科目有報警與接警、預警與調度、應急響應、現場處置、解除與評估等5個科目。

2.演練時間

2011年8月3日。

3.演練地點

黃牛蹄鄉青口村(圖1)。

三、應急救援演練的參演單位與人員、組織機構與職責

1.參演單位與人員

本次演練在潞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國土資源局精心的嚴密組織下,參演單位有地質災害各成員單位,黃牛蹄鄉、青口村及部分群眾,共涉及17家部門和單位160餘人。

2.組織機構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致性,成立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李曉峰(市委常委、副市長)

副總指揮:原恆偉(市政府辦副主任)

申愛民(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及黃牛蹄鄉相關人員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和演練現場總調度、緊急搶險組、調查監測組、後勤保障組、治安疏導組、消防搶險組、醫療救護組、宣傳報道組1個現場搶險總調度和7個工作組。

3.各組組長及職責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敏,成員由黃牛蹄鄉武裝部抽調基層民兵組成應急小分隊。其任務是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進行避讓。

調查監測組:組長王海亮,成員由市國土局牽頭,國土、氣象、水利和辛安村監測員組成。其任務是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並及時准確掌握災害區的氣象及降水量等情況,保證指揮部擬訂應急對策和措施。

妥善安置

⑷ 什麼是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國土資源部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部門,每年汛期前必須編制專汛期地質災害防災應急屬預案。這是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的一項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主要包括:①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②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③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④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⑤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⑥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針對湖南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的實際,建立健全隱患點的防災責任制和群測群防體系。對災害隱患點進行徹底排查,逐點檢查防災預案落實情況,制定防災預案和群測群防措施,督促各礦山企業落實防災責任制,將涉及地質災害防治內容的「明白卡」發至村民手中。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好防災減災的資金和物資,健全省、市、縣、鄉、村、社六級聯動防災責任制,盡力減少誘發地質災害的人為活動。

⑸ 岳陽市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岳陽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9日)

根據岳陽市人民政府安排,3月29日上午將在我市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活動,屆時岳陽市政府及市直部門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分管(縣)市長、國土資源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等約150餘人現場觀摩,我市各相關單位近300人參與演練,為確保演練活動順利進行,特製定本方案。

一、時間

預演時間定在3月28日(星期四)09:00;正式演練時間定在3月29日(星期五)09:00

二、演練地點

汨羅市玉池中學

三、演練名稱和內容

演練名稱:汨羅市玉池中學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擬定地災發生時間為晚上十點左右)

演練內容:

(1)預警預報

(2)應急轉移

(3)應急救護

(4)應急取消

四、演練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玉池鄉政府、玉池中學。

協辦單位:市武裝部、宣傳部、接待辦、政府經研中心、公安局、教育局、安監局、民政局、衛生局、水利局、文廣新局、氣象局、電力局、電信局、移動公司、交警大隊、消防大隊、汨羅電視台、汨羅周刊、汨羅江大酒店、城鄉環境整治辦。

五、參演集結與任務分工

(一)集結時間

(1)預演集結:預演時間定在3月28日(星期四)09:00,所有參演單位、參演車輛、參演人員一律自行前往,要求在上午9點前到達。

(2)演練集結:演練時間定在3月29日(星期五)09:00(所有參演單位、參演車輛、參演人員一律自行前往,要求在8:30前到達,沒有備車的單位,請3月28日前與國土資源局黃許輝,同時在3月29日7:50前到汨羅江大酒店統一乘坐大車)

(二)行車路線

汨羅江大酒店—羅城橋—栗橋—白水—團山舒—玉池鄉。

(三)乘車要求

3月29日,除特種車、工具車、民兵應急分隊外,其餘人員統一乘大巴車前往。

(四)任務分工

牽頭負責人:政府辦主任 舒文治

協助人員:葉光輝 國土資源局局長,李復興 政府督辦室副主任,黎向雄政府應急辦主任。

(1)武裝部:負責人彭湘南負責安排車輛一台,民兵應急分隊人員10人,明確1人負責,統一著迷彩服,自帶鐵鍬等搶險工具。

(2)民政局:負責人易慶雲負責安排帳篷2頂,並根據現場要求安排4名工作人員在3月27日14:00前紮好;並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方便麵、礦泉水等)。

(3)衛生局:負責人荀坤林負責安排救護車1輛,並配備醫護人員4人,著白大褂,並准備救護常用的葯品和醫療器械(如擔架、綳帶等)。

(4)消防大隊:負責人陳浩負責安排消防車1台,指戰員5人,攜帶夜間搶險工具。

(5)公安局:負責人劉勇負責安排15名公安幹警(著制服、帶警戒線),其中5名負責現場安保;5名與鄉鎮應急分隊第一批進入現場救援,5名與市應急分隊進入現場拉警戒線。

(6)交警大隊:負責人熊輝負責安排10人參與道路保暢與交通管制和引導。

(7)電力局:負責人楊利負責電力搶修工程車1台,工作人員4名。

(8)水利局:負責人鄒浪負責安排1人對玉池中學院內警報器安裝與演練時實地操控。

(9)市委宣傳部(汨羅電視台、汨羅周刊):負責人楊劍波、歐陽衡負責宣傳報道、解說詞錄音製作(最遲在周二晚上製作出來),全程錄像與製作光碟、現場主持人安排、現場播放。

(10)教育局、玉池中學:負責人楊連輝負責學校張貼地災防治標語,警報發生後明確專人迅速打開校門,還需明確幾名老師負責,及時組織師生疏散,要求貼近實際,確保安全,避免發生踩踏事件(需自備手電筒和學校指揮人員用的揚聲器);要專門安排2名受傷演員(學生)、1名老人作為群眾演員。

(11)玉池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程陽負責安排搶險隊員20人(需自備手電筒和指揮人員用的揚聲器),同時鄉長需親任現場指揮長,選好地點設置車輛停放點、安置點、醫療點,主席檯布置、現場維穩,茶水準備;以及提前向群眾做好宣傳,特別是在3月29日演練期間,所有礦山運輸車輛一律停開。

(12)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楊軍煌負責安排搶險隊員20人、與岳陽市對接確定參會人員、地災隱患點布置、警示牌、指示牌製作、解說詞初稿、演練預案制定,配合做好會務接待。

(13)移動公司:負責通信保障車1台,安排工作人員2人。

(14)電信局:安排1人參與通信保暢。

(5)文廣新局:負責人李湘蓮負責音響設備准備,安排車輛一台運輸音響設備,3月28日14:00前將音響設備調試完畢,並安排工作人員2人負責現場音響播放。

(16)安監局:派1人參與現場調查。

(17)氣象局:查清3月29日氣象信息,並安排1人參加演練活動。

(18)市委接待處、汨羅江大酒店:負責與會人員3月28日入住安排、晚餐;3月29日早餐、中餐、晚餐安排;3月29日會議中心布置、以及接待手冊製作;大車聯系。

(19)城鄉環境整治辦:負責城區和沿途環境衛生。

(20)市政府經研室:負責領導致辭,解說詞的審核。

(21)市應急辦:綜合協調各部門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參演車輛要按照預演安排停靠在規定地點,工作車輛按交警大隊安排停放。

(2)參演應急搶險隊員要根據現場指揮員統一指揮,在領隊的帶領下跑步進場和跑步出場,動作要快,不得拖拉。

(3)參演人員要嚴肅認真,不準嘻嘻哈哈、不準接聽電話、不準抽煙、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推拉打罵。

(4)參演人員要注意人身安全。

七、應急演練實施程序

(一)會議安排

主持人:岳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范安輝

會議議程:

(1)汨羅市人民政府市長周金龍致辭。

(2)玉池鄉負責人介紹玉池中學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

(3)玉池鄉鄉長程陽報告避險應急演練准備情況。

(二)演練安排(演練解說人由汨羅電視台播音員擔任)

(1)巡查發現。

(2)監測員拉響警報,同時向玉池鄉政府值班室報告。

(3)師生緊急避險。

(4)發生滑坡,同時發現3人被困。

(5)鄉政府應急搶險分隊到達現場。

(6)民兵應急搶險分隊、國土資源局、消防戰士、醫護人員同步進場救援。

(7)被困3人全部救出。

(8)報告(報告人由玉池鄉鄉長擔任):報告首長,根據玉池鄉中學提供的詳細名單,中學師生112人,已全部安全轉移至臨時安置點。是否結束,請指示。

(三)主持人宣布演練活動結束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⑹ 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紅河洲人民政府、元陽縣人民政府、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2011年5月)

主辦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元陽縣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地點: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

時間: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練。

參加人員:紅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書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周強副局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許濤科長、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白樂章,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縣國土資源局及新街國土資源分局,新街鎮政府機關各站所和下節街社區、民兵,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受威脅的群眾,約計700餘人。

演練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能力和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在臨災時能快速有效撤離避讓,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地點和任務

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擬設場面: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立即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全力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領導

指揮長: 白樂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長: 毛雪冰 縣政府辦副主任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成員: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龍正福 縣交通局局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張紅衛 縣氣象局局長

馬正學 縣水利局局長

唐 斌 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馬正福 縣教育局局長

劉天學 縣財政局副局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周 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楊宏敏 元陽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下設九個工作組:

(一)綜合聯絡組

組長:毛雪冰縣政府辦副主任

成員: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職責: 負責應急成員單位之間的相關協調與聯系, 新聞媒體單位的聯絡, 領導講話稿撰寫等工作。

(二)現場准備組

組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新街鎮人民政府。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現場的准備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 縣公安局抽調民警和新街鎮派出所民警

職責: 負責擬災害發生區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負責對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 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參與災害發生現場的赴救及處置工作; 確定災害傷亡人數和傷亡人員的姓名身份; 負責相關災害直接責任人的監護和逃逸人員的追捕; 參加災害調查。

(四)應急搶險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 白玉文(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成員: 新街鎮政府機關和各站所幹部職工, 社區幹部、村小組組長, 民警、 民兵等及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臨時抽調工作人員。

職責: 負責組織受災群眾的撤離、 現場搶險救災等工作;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的各自職責, 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災物資、設備、 資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電力部門負責盡快搶修恢復供電設施, 保障災區供電。

(五)醫療救治組

組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 從縣人民醫院、元陽民族醫院等抽調

職責: 負責組織指揮受災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 做好災後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災情調查組

組長: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從縣國土資源局抽調

職責: 負責災害調查和統計工作。

(七)後勤保障組

組長: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組長: 劉雲 新街鎮人民政府分管副鎮長

成員: 從新街鎮政府抽調

職責: 負責食宿安排、車輛派遣等工作。

(八)善後處置組

組長: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成員: 新街鎮黨委、政府,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職責: 新街鎮牽頭,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配合, 受災村(組)群眾參加, 做好遇難、受傷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和災後重建工作。

(九)宣傳報道組

組長: 白波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員: 宣傳部、廣電局等抽調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應急救援)等工作的宣傳報道。

五、 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紅河州國土資源局領導召集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新街鎮主要領導等參加。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領導講話, 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和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 民兵應急分隊共20人。 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縣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3)縣衛生局8人。負責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4)縣民政局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

(5)元陽一小3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

(6)縣教育局2人。負責參演學生的組織和動員。

(7)縣電信公司2人。負責現場的通信保障。

(8)縣氣象局1人、縣供電公司1人、縣自來水公司1人、縣水利局1人、縣安監局1人、縣環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9)新街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0)參演群眾250人,元陽一小師生250人。由新街鎮政府、元陽一小學、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做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師生)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新街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新街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縣國土局、縣教育局、新街鎮政府及相關的新街鎮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體演練單位在七中待命,觀摩人員由工作人員安排進入觀摩地點。

8:5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開始。

9:00,下節街社區負責人向新街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下節街社區3、4、6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表明滑坡體與後緣裂縫加寬,有出現滑坡可能。」

9:05,新街鎮黨政主要領導及有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險情加劇,立即下令啟動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在新街鎮畜牧獸醫站成立臨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向指揮部集中,同時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王建福鎮長向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報告,鎮屬參演職工9:10前在鎮畜牧獸醫站集結完畢,並設立臨時指揮部。)

9:10,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報後,立即下令新街國土分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簡易檢查點,同時,分別向縣人民政府和縣地質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報告。(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在向高榮奎局長報告的同時,帶領人員進入演練現場開展調查,高榮奎局長接報後向白樂章副縣長報告。)

9:15,指揮長接到縣國土資源局報告「下節街社區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下令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趕赴現場。

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後,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入新街鎮原糧食局倉庫,並向指揮部報告(途中特種車輛拉響警報)。(白樂章副縣長下達命令後帶領高榮奎局長、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進入演練臨時指揮部,3分鍾後,各成員單位向指揮部聚集並報告,報告順序依次為:1.新街鎮;2.公安局;3.民政局;4.衛生局;5.消防大隊;6.教育局;7.氣象局;8.供電局;9.自來水公司;10.安監局;11.環保局;12.電信局。)

9:25,在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臨時指揮部,縣氣象局報告天氣情況;新街鎮政府報告前期工作情況;縣國土資源局報告災情發展趨勢,建議組織群眾撤離。

9:30,指揮部下達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道路,設置警戒線,確保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同時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封鎖及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後,向指揮部報告。)

應急搶險組在使用各種設備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和師生按撤離路線有序安全轉移的同時,組織應急搶險隊伍進入隱患區協助群眾和師生撤離,在協助過程中對不願撤離的群眾強制帶離(1人),對受傷的群眾撤離(2人)。(應急搶險組要在9:45前完成群眾和師生撤離工作,並向指揮部報告。)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災情,每5分鍾向指揮部報告一次。

醫療衛生組在9:40前完成臨時急救點,並向指揮部報告,對傷、病員進行緊急治療、轉移。

後勤保障組在9:50向指揮部報告群眾和師生基本安置妥當,救援物資已陸續就位。

10:00,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

10:0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善後處置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10,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師生撤離安置情況。

10:20,演練工作講評會。紅河州政府領導和縣政府領導講話。

10:3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演練結束。

⑺ 什麼是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國土資源部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部門,每年內汛期前必須編制汛期地質災害容防災應急預案。這是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的一項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主要包括:①是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②是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③是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④是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⑤是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⑥是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進行嚴格管理(廣西容縣當中村,2005)

⑻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是及時發現臨災跡象、及時撤離、減少人員財產損失的有效措施。由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編制本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生效。

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總則

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應急處置各級機構、負責人及各自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准備及保障機構

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1)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圖5-1);

2)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

3)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

4)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

5)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

6)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圖5-1 應急機構構成圖

(3)預警和預防機制

明確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信息監測體系及監測負責人,報告制度、預警預防行動負責單位,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災情險情報告(明確報告程序、內容、接收報告的部門及應當做出的反應)。

(4)應急響應

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或險情後,首先由所在地鄉鎮政府負責做出應急反應,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搶險救援。縣政府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同時,縣指揮部率各相關成員單位立即趕赴現場,統一指揮現場搶險救援。縣指揮部在核實地質災害或險情的初步情況後,向縣政府提出預警級別建議,由縣政府發布預警。發生大型、特大型突發性地質災害,或縣政府對事態難以完全控制,由縣政府決定向省、市人民政府請求緊急援助。

(5)後期處置

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建立各級別地質災害信息採集、處理制度),應急支援力量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責任追究

對於在應急搶險中不按規定執行和引發地質災害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