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要求
1.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
搬遷避讓是傳統而有效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我國地域遼闊,廣大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而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地區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興建治理工程極不經濟。因此,把防治地質災害與山區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實施有步驟的搬遷避讓,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有效減災措施。總而言之,搬遷避讓適於治理難度大、人口較為稀疏、容易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的地區。
目前尚未見到有關全國搬遷避讓總體情況的完整統計資料。筆者通過對以下幾個省或地區搬遷避讓資料的介紹,說明我國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現狀。
3.3.1 搬遷避讓的行政管理工作
巴東縣以各滑坡體上的搬遷實物指標為依據,參照《湖北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處理及規劃報告》中投資計算辦法,將搬遷避讓處理投資一次性分解到鄉鎮,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台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搬遷避讓處理投資測算方案和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農村移民安置方案,對搬遷避讓范圍、安置原則、實物指標處理、生產安置、搬遷安置、資金管理及滑坡避讓區的管理進行了具體規定。
3.3.2 搬遷避讓的實施概況
(1)北京市
北京市有兩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即北京北山泥石流易發區和北京西山礦山地面塌陷易發區。通過20世紀九十年代的大規模避險搬遷,經調查確認的北京北山與西山的潛在泥石流受害村莊和北京西山的潛在礦山地面塌陷受害村莊已基本搬遷完畢,只有少數村莊未採取減災措施,如軍餉的呂家村、齋堂的王龍口、清水的李家莊、澗昌村。另外,北京北山的雲蒙山景區和西山的清水河流域景區恰好是泥石流易發區,北京地區的旅遊避暑又恰好與降雨高峰相逢,依山溝建設的許多居住與游樂設施,絕大部分都沒有考慮防災避險的要求。
(2)山西省
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佔地質災害總數的60%以上。已有45個村莊舉村搬遷。
(3)福建省
已完成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近300項,搬遷人口約2萬人,尚有750處需要搬遷,搬遷人口4萬多人。
(4)湖北省
竹山縣17個鄉鎮有地質災害點451處(2000年8月),使3155戶13651人受到威脅。通過統籌規劃,縣里以「向基地靠近,向集鎮靠近」為目標,組織受威脅住戶進行搬遷,採取避讓方式防治地質災害。2002~2003年,共有429戶1778人遷出地質災害點,遷出地質災害點的農民住得安心,致富步伐加快。竹山縣計劃再用3年時間將地質災害點上餘下的住戶全部遷出。
巴東縣為防治滑坡地質災害,須對3個鄉鎮6個滑坡點的193戶759人進行避讓搬遷安置,涉及各類房屋面積3.37萬m2、圍牆61m2、混凝土曬場3658.2m2、水井7眼、沼氣池18個、豬圈74處、糞池207處、地窖211處、水池427處、節能灶193戶。目前已搬遷7戶29人。另有39戶172人正在辦理搬遷手續。
(5)廣東省
五華縣共有17個鎮存在地質災害點43處,其中嚴重危害點8處,受威脅人口達1.1萬多人。該縣在積極採取削坡減載、恢復植被、覆膜開溝、砌築防護牆等工程治理方法治理地質災害的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動員受災害威脅的農戶搬遷避讓。2003年,該縣共投資7萬多元幫助16戶受威脅農戶搬遷建新房。另籌集10多萬元,為地質災害嚴重的橋江鎮溜沙村征地5畝,統一規劃興建居民新村,用於解決受災農戶的安置用地。
(6)陝西省
商南縣對清油河下瓦房受滑坡威脅的3戶10人實施集體搬遷。丹鳳縣及時組織應急調查組對3處災險情進行處理,劃定危險區,安置災民,加強監測,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鎮安縣調動企業積極性,投資47萬元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有效治理,並搬遷受災群眾。
截至2002年7月底,商洛市累計動遷227戶983人,消除了20處地質災害隱患。
3.3.3 搬遷避讓效果與效益
據對福建省257處採取搬遷避讓措施的地質災害治理點的統計,共投入避讓搬遷費用14364萬元,搬遷人口18364人,平均每人搬遷費0.78萬元,其中人均搬遷費超過1.5萬元的搬遷避讓項目共29個,占搬遷項目總數的11%。
2.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拒不配合搬遷避讓,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嗎
可以,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採取強制措施
3. 地質災害搬遷避險補助申請報告怎麼寫
申請書是個人、單位、集體向組織、領導提出請求,要求批准或幫助解決問題的專用書信。
分類:
申請書的使用范圍相當廣,種類也很多。按作者分類,可分為個人申請書和單位、集體公務申請書。按解決事項的內容分類,可分為入團、入黨、困難補助、調換工作、建房、領證、承包、貸款申請書等。
注意事項:
(1)申請的事項要寫清楚、具體,涉及到的數據要准確無誤。
(2)理由要充分、合理,實事求是,不能虛誇和杜撰,否則難以得到上級領導的批准。
(3)語言要准確、簡潔,態度要誠懇、朴實。
格式與範文分析:
(1)標題
有兩種寫法,一是直接寫「申請書」,另一是在「申請書」前加上內容,如「入黨申請書」、「調換工作申請書」等,一般採用第二種。
申請書
(2)稱謂
頂格寫明接受申請書的單位、組織或有關領導。
尊敬的校領導:
您們好!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請書的主體,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說明理由。理由要寫得客觀、充分,事項要寫得清楚、簡潔。
(4)結尾
寫明慣用語「特此申請」、「懇請領導幫助解決」、「希望領導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禮」禮貌用語。
此致
敬禮!
(5)署名、日期
個人申請要寫清申請者姓名,單位申請寫明單位名稱並加蓋公章,註明日期。
4. 國家對滑坡搬遷的政策
由山體滑坡造成搬遷補償標准一般由地方政府制訂的,國家沒有統一的標准,要依據地區的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情況而定。
以重慶市為例:
根據《北碚區區級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管理辦法》和《北碚區區級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區級搬遷避讓安置補助採取定額方式。
按照每1戶2萬元(以房屋所有權證為分戶依據)的標准對搬遷避讓群眾進行補助。搬遷戶可按程序自願向澄江鎮政府申請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由澄江鎮報批准後,按照2萬元/戶標准給予地質災害搬遷避讓補助。
(4)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要求擴展閱讀
根據《《北碚區區級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
第十一條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實施
(一)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勘查、施工圖設計項目承擔單位的確定以及項目技術成果和概算審查,並下達治理工程項目任務書。
(二)省財政廳負責項目預算審查。各項目以經審定的預算作為確定招標控制價和合同簽訂、工程結算辦理的依據。
(三)由市、縣組織實施的地質災害勘查、施工圖設計項目,符合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要求的,可依照相關程序,直接轉入下一階段工作。
(四)設計變更。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施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已批準的施工圖設計和預算。確需變更的,應由具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設計變更報告並經監理單位認可,由相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審查通過並經原施工圖設計審核單位審核合格後批准。
其中,對Ⅰ類變更按程序經市國土局初審同意後轉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省財政廳負責投資額變動的審查確認;對Ⅱ類變更按程序經相關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初審同意後轉報市國土局批准,市財政局或市發改委負責投資額變動的審查確認。施工圖設計變更類型劃分見附件2。
(五)結(決)算審查。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完工並經初驗合格後,項目建設單位應及時向省財政廳申報工程結算和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核。
省級地質災害搶險治理工程的實施參照上述程序執行。
第十二條跨區(市)縣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實施
(一)市國土局負責勘查、施工圖設計項目承擔單位的確定以及項目技術成果和概算審查,並下達治理工程項目任務書。
(二)市財政局或市發改委負責項目預算審查。各項目以經審定的預算作為確定招標控制價和合同簽訂、工程結算辦理的依據。
(三)設計變更。跨區(市)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施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已批準的施工圖設計和預算。經監理單位認可確需變更的,應由具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設計變更報告,由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審查通過並經成都市地質環境監測站審核合格後批准。
其中,對Ⅰ類變更按程序經相關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初審同意後轉報市國土局批准,市財政局或市發改委負責投資額變動的審查確認;對Ⅱ類變更按程序由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批准,區(市)縣發改或財政主管部門負責投資額變動的審查確認。施工圖設計變更類型劃分見附件2。
(四)結(決)算審查。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完工並經初驗合格後,項目建設單位應及時向市財政局或市發改委申報工程結算和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核。
市級地質災害搶險治理工程的實施參照上述程序執行。
5.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戶應搬遷而不搬遷的怎麼辦
如果特別危險,當地政府可組織強行搬遷!若果不危險,把明白卡發了!明確監測人員!做好預案,巡查到位!
6. <<巴東黃土坡滑坡整體避險搬遷安置辦法>>誰知道
至2008年11月2日,三峽水庫壩前水位上升到海拔172米。11月3日,巫山縣巫峽鎮龍江村1000米長地段出現重大滑坡險情。11月22日,庫區發生了最嚴重的地質災害,秭歸4.1級地震,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次地震是否跟三峽蓄水有關,一直沒有得到有關方面的確認,但是,庫區范圍內大大小小的地質災害,卻在蓄水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時如約而至。
,海南萬寧一小型水庫潰壩,沖垮高速公路引路,兩輛小轎車被沖走…
美日韓出動七艘軍艦威懾朝鮮
[日本3艘宙斯盾艦出動 美公開發射基地照片]
·全國人大代表程恩富回應嚴格一胎化質疑
·學生受審猝死屍檢結果公布 家屬拒絕接受
·傳京魯動車組撞死1名工人 車頭開裂(圖)
·網友曝女孩拒給老人讓座遭男乘客用錢抽臉
·義大利父子被曝性侵各自女兒多年(組圖)
手記:走不出的精神病院鐵門
[正常人為何被頻送進精神病院][送治不規范]
·深度 | 中國貧民能否一夜成為百萬富翁
·軍事 | 美軍苦研摸透中國空軍「軟肋」
·博客 | 阿扁自曝女兒是小三 40+的娛樂圈
·論壇 | 湖南台丟中國人的臉 10086血淚史
·英語 | 09年我要月入2萬 孩子學英語竅門
試驗性蓄水是三峽庫區生態和地質的第一次大考,這個在學術名詞上叫做「庫岸再造」的現象,僅僅才是開始。「長江庫岸的穩定、新的生態系統的平衡,至少需要8~10年的時間。」重慶大學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所長王里奧說。這也意味著,對於三峽庫區輸血式的投入並沒有隨著三峽工程的建成而結束,在新的生態系統達到平衡之前,庫區范圍內的每一宗環境事故都會成為敏感話題,生態建設的投入將會與日俱增。
巫山地理 巫山是渝東門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重慶庫區首淹首搬縣。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縣,南接湖北建始縣,西抵奉節縣,北依巫溪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大寧河小三峽位於巫山之側,全長5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聞名遐邇。三峽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雙龍湖、大昌湖。巫山現已成為整個三峽風景區的幾何中心,以距縣城130公里半徑之內,囊括了三峽大壩、神農架、神農溪、天坑地縫等著名的風景名勝。
時代周報記者 申鑫 發自重慶巫山
日益頻發的滑坡險情 2008年11月29日中午,重慶巫山縣。淙淙的大寧河水在這里遭遇川流不息的長江,河江交匯後歡快地滔滔東奔。五年前因三峽蓄水被拋棄的巫山老縣城靜謐無聲地躺在蓄水後的 長江底。江畔新縣城裡的人們依舊忙碌地生活。正是這天中午,大寧河與長江交匯口北岸一個略顯荒涼的峭壁—猴子包突然發生大規模滑坡。這個長120米、高60米的「半邊山」,伴隨著「隆隆」的巨大聲響,轉眼間化作一堆龐大的土石堆堆在長江河邊。 就在一個星期前的下午,據猴子包不到3公里,同是長江北岸的巫峽口也曾有五萬立方米的山體直傾長江,停泊在兩公里外巫山縣城附近碼頭的船隻發生劇烈搖晃,山體滑落產生的巨浪更將停靠在躉船旁的「江山」號輪船震出很遠。 「像這樣大面積的山體塌陷會吞噬農田,淹沒村莊,瀉入江里的石塊也會抬升水位而危及到近岸。」一位長期關注地質災害的專業人士這樣描述滑坡的危害。然而,這樣的事故在巫山並不是新鮮事,每年都要發生上百處險情。滑坡就像密集的炸彈,一次又一次沖擊著這個兩江交匯的小縣城。住在新縣城的公務員李玉庭告訴記者,在巫山,大家對此習以為常,滑坡事件只是愛「嘮嗑」的居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可能是有點遠吧(滑坡點距離縣城2公里),大家都沒把滑坡當回事。」小李說。用南江地質隊高級工程師李彥坤的話來講:「根本沒什麼,這太平常!」 事實正是如此。早在2002年,正在建設中的巫山新縣城中心煙廠附近發生一處約70餘萬立方米的滑坡體。當時已經搬進新城的小學教師龔俊對此記憶猶新,他激動地用雙手比劃著描述說:「公路地面裂開了好多條這么寬的口子(30分米左右),每條都有二三十米長,觸目驚心啊!我當時都覺得是不是整個城馬上就要滑下去了。」 龔俊說,那時該區域暮雨路已出現6條裂縫,凈壇路邊坡的混凝土護欄也出現了4條鼓起,滑坡事件影響了縣防疫站、法院、公安局、港務局等十多家單位及一所2000多人的學校,涉及一萬多人,好在工程隊搶險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更早之前,巫山舊縣城也曾上演過類似一幕。龔俊回憶說:「1999年還沒搬的時候,老城也發生了特大的滑坡險情,縣城南沿出現前沿垮溻、後沿裂縫,還使位於江邊的一條街道交通中斷。」「反正巫山就是不安全,照我推算,新縣城要滑坡也是遲早的事。」龔俊來了這樣一句總結。 對於巫山縣頻發的滑坡,巫山地質監測站的王三珊站長告訴記者,巫山縣的地質以砂質泥岩為主,岩性軟弱,極易風化破碎形成滑坡帶。四川礦務局九0九地質隊的一份險情勘測報告顯示,上世紀90年代末期是滑坡活動的高峰期。就在巫山老縣城發生特大滑坡事件的1999年,巫山各地都暴發了大小險情。而2003年三峽蓄水前後,滑坡的活動性又開始增強,至今巫山各地暴發的滑坡險情多達3000多次,數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更有數據表明,目前在巫山有將近四萬人日夜生活在滑坡的陰影下。這四萬人頭上的山坡就像一顆顆不定時炸彈,誰都說不準什麼時候,這些沉寂的炸彈就會突然擲下,落地開花。 移民搬遷的怪圈 為了應對居民頭頂上的這些「炸彈」,國家採取了多種手段,投入了巨額資金。200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有感於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決定由國土資源部牽頭成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災害防治工作,並提出五個「快」字:「快調查、快規劃、快立項、快審批、快實施」。根據這一指示,為確保2003年的「一期蓄水」,財政部從三峽基金中拿出40億元,專項用於「地質災害防治」。2006年,三峽「二期蓄水」時,這項費用又被增加至73億元。 一次預算兩次追加,中央政府已為三峽地質災害防治投入近120億元。而隨著三峽水庫蓄水到最高175米,在這方面將再投入多少資金,各方幹部和專家都稱「目前尚無從知曉」。
7. 2015年地質地質災害。搬遷有些補助。
瀘州市敘永縣抄2015年起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補助標准為省級財政直補農戶3萬元/戶,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費按1萬元/戶補助,市級財政補助2.7萬元/戶,合計直補為5.7萬元/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費按1萬元/戶補助。其餘不足部分由群眾自籌解決。
8.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的實施原則與主要任務
9.6.1 實施原則
搬遷避讓是傳統而有效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在廣大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而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地區是老、少、邊、窮地區,以及工程治理投入大於搬遷避讓投資的災害點,結合小城鎮建設和山區脫貧致富,實施搬遷避讓工程。
實施搬遷避讓工程的原則如下:
1)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工程治理投入大於搬遷避讓投資,而且具備搬遷避讓條件的災害點,實行搬遷。
2)經濟不發達、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的地區,實行搬遷避讓。對受到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居民點要及時安排村民避災、搬遷;有條件的地方應推行「移民建鎮」,使受到地質災害危害與威脅的居民點永久性地遷離危險區。在安置群眾搬遷的工作中,必須重視居民地選址中的地質環境評價工作,科學地進行場地規劃,落實地質環境保護措施。
3)對有明顯變形跡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處的居民點,優先安排搬遷避讓。對那些災害徵兆已較明顯、面臨災難威脅的村莊,盡早選擇搬遷地點,組織群眾主動撤出危險區,以免臨災條件下陷於被動局面。
4)搬遷避讓與國家扶貧開發相結合。結合國家易地扶貧(生態移民)計劃,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需要搬遷避讓的居民搬離地質災害危險區。
5)搬遷避讓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根據全國小城鎮建設規劃,對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分散居民實行移民搬遷,將城鎮建設與地質災害減災結合起來。
9.6.2 主要任務
根據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大區,統計、類推各大區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口數,確定需要搬遷避讓的人口數和經費數,中央財政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按搬遷費用的1/3給予財政補貼。
(1)近期(2006~2010年)
結合國家扶貧開發和全國小城鎮建設,對有明顯跡象直接威脅分散居民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有計劃的搬遷避讓工程。優先安排威脅人員較多,且工程治理投資大於搬遷避讓投入、治理綜合效益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避讓工程。原則上應完成急需的搬遷避讓工程。
根據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大區,統計、類推各大區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口數,確定需要搬遷避讓的人口數。2006~2010年,因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全國實施搬遷避讓人口約160萬人,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人口約70萬。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經費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財政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按搬遷費用的1/3給予財政補貼。2006年至2010年,全國地質災害搬遷工程費用約29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費用35.2億元。各省(區、市)受地質災害威脅的規劃搬遷避讓人數和投資額見表9.2。
表9.2 2006~2010年搬遷避讓工程規劃表
續表
1)突發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①對邊遠貧困山區受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②在經濟發達區,工程治理投資遠大於搬遷避讓投入、治理綜合效益差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點的搬遷避讓。
2)緩變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①汾渭盆地地裂縫區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②環渤海地區地面沉降災害嚴重地區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③山西煤礦礦區采空塌陷災害嚴重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④淮北礦區采空塌陷災害嚴重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
(2)遠期(2011~2020年)
對遭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居民點全部實施搬遷避讓,搬遷人口約226.1萬人,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人口96.5萬人(表9.3)。
表9.3 2011~2020年搬遷避讓工程規劃表
9. 企業因地質災害需要避險搬遷,搬遷補償怎麼算
搬遷補償不是拆遷補償,不能能按照商業拆遷補償計算。理論上講,避險搬遷屬於「搬遷」,因此以政府解決搬遷用地為基本辦法,補償參考企業搬遷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往往需要企業、政府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