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桐梓2015年煤礦地質災害賠償

桐梓2015年煤礦地質災害賠償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09:04

①  地質災害類型及其危險性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

一、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徵

評估區地質災害類型有地面災害和斜坡變形災害兩大類共6個災種,災害類型劃分及其主要特徵見表12-5。

表12-5地質災害類型劃分及主要特徵表

(一)地面沉降

在評估區及其附近,地面沉降分布於淮北平原阜陽、界首、太和、利辛、渦陽、蒙城等市縣,是由於超采中、深層孔隙承壓水引起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城鎮開采井多深達150~200m,隨著開采量逐年增大,承壓水頭逐漸下降,使得1.62×104km2的自流區基本消失,形成了以城鎮為中心的區域性降落漏斗。至90年代中期,阜陽市城區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達80m,水位降幅1.44~1.88m/a;界首市城區水位埋深已超過70m;有些地段降落漏斗已相連接。承壓水位持續下降誘發了地面沉降。

20世紀80年代初有關部門對阜陽市進行水準復測發現,位於穎河西側水文站內的9號點僅沉降83.7mm,沉降范圍80~100km2。此後該市開采中深層承壓水進入了高峰期,地下水位以3m/a的速率持續下降,至1990年沉降范圍和中心沉降量分別以26km2/a和78.9mm/a高速增長,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達109mm/a,沉降范圍已達360km2,沉降中心最大累積沉降量873mm。地面沉降量與地下水開采量及水位埋深呈正相關。1990~1999年沉降速率雖有所減緩,但沉降范圍擴展和中心沉降速率仍達6.25km2/a和59.3mm/a,至1999年1月沉降范圍約410~420km2,中心最大累積沉降量已達1347.4mm(圖12-2)。

圖12-2阜陽市累積地面沉降量等值線圖

等值線單位:mm

此外,管線附近界首、太和、利辛等縣城水位持續下降,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有一定顯示。

過量開采中深層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續下降,造成含水層及相鄰土體的有效應力增加從而固結壓密並發生地面沉降。阜陽地區0~156m深度范圍內主要有6個壓縮層,總厚度50~l00m,其中A7-4、A9-5和A11-6三個壓縮層是主要的,它們的埋深分別為39~77m、78~101m和107~132m,而埋深40m以內的土體則為超固結土,壓縮沉降量小。

(二)采空塌陷

采空區地面塌陷是採掘巷道上部的岩層失去支撐,力學平衡條件被破壞,而發生的崩落、開裂、彎曲等變形破壞現象,最終導致地面沉陷的地質災害。在安徽段采空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於淮海煤礦和定遠石膏礦和鹽礦三地。

1.淮南煤礦地面塌陷

淮南礦業集團所屬12對礦井,井田總面積為301.12km2,至今采空塌陷面積達57.744km2。隨著煤礦開採的延深和規模擴大,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塌陷區增加了8.04km2,年增長率為4.1%。礦區地跨淮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區,淮河以南采空塌陷(距管線達19km)總面積34.734km2,塌陷最大深度約20.Om;淮河以北采空塌陷總面積23.01km2,塌陷最大深度約5.5m。淮南煤礦采空塌陷比較嚴重,造成村莊、農田被淹沒,工程設施損壞,並對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較大的影響。

淮南煤礦采空塌陷屬緩變型。基本特徵是:回採1.5個月左右,地面塌陷開始產生,3~4個月為活躍期,此時的塌陷總量可達70%左右,一般18個月後逐漸穩定,且采空區與地面塌陷區基本一致。淮河以北潘謝礦區采空塌陷處於持續發展過程中。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災害

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形成的特點是:巷道遺棄支護一拆除,巷道頂板岩層立即塌落,隨後引起地面塌陷。目前塌陷面積僅為50~800m2,塌陷的深度最大為0.50~0.65m,管線離其尚有一定距離,且開采規模呈現減少的態勢。

3.定遠縣東興鹽礦地面塌陷災害

該礦的開采區位於輸氣管線(K235+280)的南側4km處。自1988年末開采至今,僅在1998年後開采區開始產生輕微的地面塌陷,且與開采區范圍相吻合,面積約0.2km2。目前對開采區及周圍影響不大。

地面塌陷的產生及危害程度受諸多因素制約,主要與礦層厚度及埋藏深度、頂板圍岩強度和上覆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厚度有關:礦層厚度愈大,埋深愈小,頂板圍岩強度愈小,上覆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愈厚,則地面塌陷愈強烈。

(三)地震液化

管線穿越的地震烈度Ⅶ度區有兩段:一段位於淮北平原的四廟—孫集一帶(K59—K70),西淝河河床兩側為第四系全新統粘性土、粉砂、細砂,厚度6.40~14.80m,地下水位埋深2.20~2.50m,其下伏的粉砂、細砂在地震條件下存在輕微液化;另一段位於江淮丘陵平原的前王一帶(K266+200—K273+200),池河河床兩側分布的全新統粘性土、粉土和含泥砂礫石,厚15~20m,水位埋深0.8~2.4m,上覆的粘性土厚度在6m左右,下伏的粉土較薄,且標貫擊數在17擊左右,粘粒含量大於10%,基本不產生地震液化問題。

(四)膨脹土災害

評估區內界首、蒙城、定遠、滁州、來安等地丘陵崗地及河谷Ⅱ級階地上廣布的上更新統的沖積、洪沖積及殘坡積的粘土、粉質粘土,顏色為灰白、棕黃、褐黃和土黃色,厚度一般7~15m,局部大於30m。天然狀態下呈硬塑、堅硬狀,柱狀節理發育,含鐵錳質結核和薄膜。由於土層中含較高的蒙脫石、伊利石等親水性礦物成分,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特徵,往往造成其上的建築物變形、開裂。經取樣測試,評估區內膨脹土自由膨脹率為40%~63.5%,屬弱膨脹潛勢。淮北平原區和沿江丘陵平原區一般在40%~57.5%;江淮丘陵平原區一般為45.5%~63.5%;局部可達66.5%~74.5%。從地貌上可以看出,膨脹土的膨脹性有在平原區稍低,丘陵坡麓的崗地區稍大的特點。

工程沿線膨脹土分布地段為K19+600—K58+400、K63+400—K65+000、K70+000—K178+500、K184+300—K219+100、K226+650—K245+450、K246+150—K251+250、K253+900—K262+050、K263+300—K266+150、K305+500—K309+900、K312+480—K321+870、K323+190—K325+050、K328+390—K333+900、K343+110—K345+910,分布長度為242.7km,占線路總長的70%。

(五)崩塌

沿線崩塌災害主要分布於K185—K200、K280—K334段,崩塌均與人工切坡不當有關,有土崩和岩崩。崩塌體的規模一般在50~200m3之間,調查過程中發現多處岩崩,主要分布於K280—K302段,由中元古界千枚岩等淺變質岩組成的斜坡,節理裂隙極為發育,岩性破碎。因修建房屋和公路切坡的邊坡大多不夠穩定,如滁州市南譙區小庄村崩塌,土崩主要分布於K302—K334段,由Q3弱膨脹土組成,切坡後極易產生崩塌。如滁州市甘里阜和定遠縣城東輪窯廠崩塌等。

此外,還有人工堆積層崩塌分布於K185—K200段,是由採石場棄碴於采坑邊造成的。

二、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一)地面沉降

阜陽市地面沉降的發展已直接或間接地給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有:

1.破壞水利設施和降低防洪標准:位於沉降區的潁河和泉河,左右堤壩全長48km,堤頂高度均已隨地面沉降而降低,已達不到原設計2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20世紀80年代以來,阜陽節制閘多處閘體開裂現象逐年增寬,目前已嚴重威脅大閘的運行安全。

2.破壞市政及供水設施:部分深層地下水開采井發生傾斜、錯位、井管抬升、井台開裂變形。穎上路段排水管道錯裂,原可順暢外排的污水向沉降部位集中。

3.破壞城市測量控制網:中國地震局以阜陽市為中心布設的阜陽環Ⅱ等水準線路,因地面沉降干擾,影響了地震監測工作。1999年總參在阜陽進行地形校測時,導線無法閉合,不得不從沉降區外水準點引測。

阜陽市中深層孔隙承壓水水位下降速率近年來有所減小,反映阜陽市地面沉降有減緩的趨勢。而輸氣管線通過地段在阜陽市地面沉降區以北約30km處,沿線除利辛縣城外皆為農村,目前中深層地下水開采量不大,尚未發現地面沉降現象。

(二)采空塌陷

1.淮南煤礦采空塌陷

淮南煤礦系國家統配煤礦,開采數十年來所形成的地面塌陷范圍和塌陷深度都很大。地面塌陷所導致的災害比較嚴重,其危害主要表現在:塌陷盆地中心部位已形成一系列的塌陷湖(塘),造成村莊、農田、通信線路被淹沒。邊緣區(危險變形區)工程建設及設施被損壞,如房屋傾斜、牆基開裂、地坪錯開等;對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淮河堤塌陷,下沉深度大於1m的達850m,累計影響長度15.1km;鐵路路基下沉(大通—張樓線的望李段),影響長度為7.41km;外邊緣區主要表現在對房屋的破壞,如牆基開裂等。

淮河以北的潘謝礦區地面塌陷正處於持續發展過程中,且距輸氣管線相對較近(在K159處相距為10.3km)。目前塌陷區呈北西西—北西向展布,而且潘1、潘2、潘3三個礦井的塌陷區幾乎相接(圖12-3)。礦區規劃的開采區向四周擴展,無疑距輸氣管線將愈來愈近,應予關注。

圖12-3淮河以北煤田采空區地面塌陷預測圖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

該礦采空區頂板岩層以軟弱的泥岩和粉砂質泥岩為主。根據多年觀測資料表明,當礦床開采深度在170~180m以內時,可引起地面塌陷;其中以開采深度60~70m的最易引起地面塌陷。

根據該礦1992年的調查結果,采空塌陷自1990年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地面塌陷面積達10餘畝,隨著采空區面積的增加,地面塌陷時有發生,其多發年份為1998年之前,其後地面塌陷災害有減緩的趨勢。地面塌陷產生的同時,多伴有地裂縫的產生(危險變形區)。調查結果表明:定遠石膏礦采空區塌陷的影響范圍,一般比采空區范圍向外擴展l00m左右。塌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房屋開裂、電線桿歪斜、渠道損毀、耕地破壞等。而礦區位於縣城的東南郊,屬居民較密集區,且存在一些高層建築(樓房、煙囪),因而,采空區的地面塌陷已威脅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環境。

由於定遠石膏礦目前開采規模呈現減少的態勢,因而礦區的地面塌陷問題影響甚弱,地面塌陷危險性等級屬輕微。

3.定遠縣東興鹽礦采空塌陷

該礦礦體頂板埋深218m左右,近東西向展布,岩性為軟弱的泥岩和鈣質泥岩,目前採用鑽井注水法生產工藝開采,采空區即為溶腔,溶腔間預留80~100m的保安礦柱。自1988年末開采至今,礦區地質環境現狀較好,基本未產生相關的地質環境問題,僅在1998年後,開采區開始產生微弱的地面塌陷,其形態與開采區范圍相吻合,面積約0.2km2。由於屬鑽井注水法開采,故其地面塌陷屬緩變型,且地面顯示不明顯,主要表現在降雨期存在積水問題,而對開采區及周圍影響不大(居民遠離礦區,相距600m以外),地面塌陷危險性等級屬輕微。

(三)地震液化

由於缺乏系統的資料,歷史上中強地震時評估區土層液化的分布及液化對建築物的破壞情況無法細述,但據現有資料,以阜陽市為例:1668年7月25日山東莒縣—郯城間8.5級地震(是我國東部最強烈的地震),在阜陽市造成Ⅶ度破壞;1481年3月9日渦陽6級地震、1831年9月28日鳳台北東6.25級地震、1937年8月1日山東菏澤7級地震,在阜陽市均造成V度破壞。由於淮北平原淺部發育全新世的砂類土和低塑性粉土,且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1~2m,因此,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四)膨脹土災害

評估區內膨脹土分布范圍很廣,屬弱膨脹潛勢,但據現場調查,對低層建築仍有一定破壞性,主要表現在使房屋及牆體產生開裂,並伴有地裂或地基上鼓。如蒙城縣的雙佛塔建在膨脹土地基上,現在從塔頂到塔底產生一條大裂縫,另外淮南、蒙城、界首、定遠等地的廠礦、學校、民房等,有不少因膨脹土地基而產生房屋開裂,其中蒙城縣的蒙古族中學院牆在1978年秋天產生地基上鼓現象。

由膨脹土組成的邊坡,邊岸也極易產生滑坡、崩岸,如河岸、湖岸及人工渠的邊坡都產生過規模不等的滑坡和崩塌,位於江淮分水嶺附近的人工渠及巢湖湖岸,都有這類危害。

(五)崩塌

評估區內崩塌災害主要是堵塞道路交通、壓覆植被、掩埋農田等。輸氣管線施工的切坡開挖,勢必會受到崩塌的危害。

三、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一)工程建設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1)工程沿線大部分為平原地區,工程建設時和建成後不會加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災害。

(2)鑒於沿線膨脹土分布廣泛,在區內劉巷子、定遠、滁州等丘崗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工程建設時如開挖斜坡地帶,易誘發邊坡不穩定,一般不會加劇滑坡災害,如在廟陳—滁州地段,基岩裂隙發育,人工切坡時易誘發崩塌或滑坡災害,應注意邊坡的防護工作。

(3)管線穿越淮河、池河、滁河等較大水體,如工程處理不當,會造成地基破壞,易產生管涌、滲漏問題,影響防洪堤。

(二)工程本身遭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1.地面沉降

根據規劃資料,中、深層地下水在將來仍然是城鎮供水的主要水源,且開采量和開采范圍均有所擴大。採用水文地質比擬法,結合近年來的水位、水量、沉降監測資料的相關性分析,各主要城鎮地面沉降預測結果見表12-6和圖12-4。

表12-6主要城鎮地面沉降預測結果表

圖12-4安徽段地面沉降趨勢預測圖

鑒於缺乏淮北平原區地面沉降專門研究,其預測結果和將來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其地面沉降的發展是存在的,會對管線造成一定的危害,筆者認為利辛段地面沉降發展對管線危險性大,其他危險性小。

2.采空塌陷

(1)淮南煤礦地面塌陷

根據淮南煤田分布特徵和礦區地質構造條件分析,並採用工程地質比擬法和概率積分法預測,離管線最近(4.5km)的朱集礦區,即使將來采礦,其塌陷影響范圍一般以開采深度的65°角外延,其最大距離為2.5km(-1200m的開采標高)。2015~2020年預計最大下沉值為3.6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范圍為5.532km2,未延伸至管線;潘謝礦區地面塌陷災害嚴重,但距管線較遠。預測地面塌陷對管線的危險性小。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

定遠石膏礦區礦層穩定,規劃開采井巷最南端距管線1.4km。採用類比法和理論計算兩種方法預測,認為規劃開采區可能塌陷邊緣距管線僅500~600m,塌陷影響帶將波及到管線。管線在K245+500—K252+020段(長6.52km)通過石膏礦體分布區,若今後在管線下部及一定范圍內(2km內)開采,勢必會對管道的安全產生危害性,潛在危險性較大。

(3)定遠東興鹽礦采空塌陷

礦區邊界和管線最近距離為3.5km。東興鹽礦開采過程中,採用鑽井水溶法開采,其采空區實際上是水與鹽礦體(溶於水而流出地表)的置換過程,且礦體尖滅部位距管線3.5km,開采產生的地面塌陷對管線的危險性小。

3.膨脹土

評估區內膨脹土大氣影響深度在3.0~3.5m之間,膨脹土的脹縮性易對管線產生頂壓,加之地形起伏大,易產生滑坡,有可能會對管線產生不良影響,總體危險性小,局部中等。

4.地震液化

採用標准貫入試驗判別法對西淝河漫灘全新統沖積層(15m以淺的深度內進行判別,Ncr為7.07~7.72,在Ⅶ度遠震的情況下,頂部的粉土不存在地震液化問題,而下部的粉砂、細砂則存在輕微地震液化。

5.崩塌、滑坡

採用圖解法和極限平衡法預測,管線工程沿線的邊坡存在基本穩定(K184—K227)和不穩定(K280——K301)兩種情況,如切坡不合理,甚至局部形成人工邊坡,上述斜坡段均可能產生崩塌、滑坡災害,危及管線,但總體危險性小。

② 桐梓縣2015年的生產總值是多少

桐梓縣2015年的生產總值達到了10個億。

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③ 有沒有關於地質災害如何賠償的法律規定

對於地質災害如果賠償,還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如果是自然災害,則不內存在賠償,當地政府容或上級政府會對損失和重建給予適的的救濟與補助;如果是人為引發,則按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以過錯推定、責任承擔的原則進行賠償。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僅有是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法規,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

④ 我們居住於煤礦采空區,因地質災害需遷移,請問貴州農村遷移補償的標準是多少

請問一下貴州畢節地質災害搬遷補償款是多少

⑤ 2015年桐梓縣八年級坡度鎮坡度中學質量檢測成績表

各色人等忽然峰二手

⑥ 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突發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概要

昌吉市國土資源局

(2011年9月)

一、演練時間

2011年9月8日北京時間12:00。

二、演練地災的類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演練地點

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礦區。

四、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原則,突出「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以突發性地質災害臨災應急救援為重點,強化組織領導,通過認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自救能力和防災意識,健全群測群防體系,更好地指導地質災害易發區地災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應急演練的原則

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應遵照以下五項原則:①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②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③反應迅速、決策果斷的原則;④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⑤簡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則。

六、演練目的

通過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單位應對突發地質災害處置的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防止災害造成群死群傷。增強工作主動性,認真總結實踐演練取得的效果和經驗,從認識、組織、實踐訓練等方面做好預防和處置准備工作,提高應變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七、演練措施及要求

當發生地質災害險情時,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辦公及職工居住生活區立即做出應急反應,應按地質災害速報制度規定的時間內立即上報,加強地災監測頻率,並不斷地向鄉政府或主管部門報告險情變化趨勢和災情發展情況。

(一)演練措施

(1)當發生險情或災情,救災領導小組及各工作組立即趕赴現場,並立即組建地質災害救災現場指揮部。

(2)現場廣播礦區人員要迅速撤離災區,廣播喇叭不斷發出「鳴--嗚」的地災警報信號,要緊急組織、引導職工,向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辦公及職工居住區附近的安全地帶疏散、撤離。

(3)應急避災組要做好安全、迅速有序的疏散撤離工作,防止人為混亂,降低效率。

(4)地災監測人員要做好監測工作,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化。

(5)宣傳報道組要按有關規定及時向公眾發布災情有關信息,將有關文字、影像資料存檔備查。

(二)演練要求

(1)參加避災演練的人員必須按照避災應急演練指揮部的要求,迅速集合,服從組織,統一指揮。

(2)參加避災演練的阿什里鄉人民政府(包括鄉武裝部、公安派出所、衛生院、民政、企業辦等)、市國土資源局、市應急辦、昌吉市菏澤騰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等單位,以及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辦公及職工居住生活區全體職工聽候命令。

(3)觀摩人員按要求到指定地點觀摩,除參加避災演練的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隨意干擾和破壞避災演練活動,避災演練結束前不得離開現場,避災演練結束後,立即召開現場避災應急演練總結大會,總結避災應急演練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

八、參加應急救援演練的單位及人員

昌吉市國土資源局、市應急辦、阿什里鄉人民政府(包括鄉武裝部、公安派出所、衛生院、企業辦、民政、宣傳等)、昌吉市菏澤騰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的全體職工等,以及有關部門單位的專、兼職人員參加演練。

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突發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組織機構及任務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應急演練的組織領導,確保突發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順利進行,並收到預期效果,成立突發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指揮部,指揮部下設應急避災組、醫療急救組、治安保衛組、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組、宣傳報道組共五個工作組。

1.指揮部

總指揮:周賢洋昌吉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朱敏宇昌吉市應急辦主任

唐成天 昌吉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蔡昌建 昌吉市阿什里鄉人民政府副書記

許建平 昌吉市阿什里鄉武裝部部長

阿力克 昌吉市阿什里公安鄉派出所所長

李聚海 昌吉市菏澤騰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

梁吉山 昌吉市菏澤騰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礦長

串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

解說:廣播員

策劃:唐成天

編輯:楊浩禮

演練:昌吉市國土資源局(承辦),昌吉市應急辦、阿什里鄉人民政府等部門單位(協辦),昌吉市菏澤騰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主辦),應急避災演練有菏澤騰達煤礦職工居住區全體人員參加。

2.應急避災分五個工作組

(一)應急避災組

組長:梁吉山礦長

成員:李其平、魯進法、高繼軍、肖鋒、司冠昌等

任務:由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全體職工及家屬等組成的模擬演練人員編為4個疏散撤離區,即煤場為第一片區、生產樓為第二片區、公寓樓為第三片區、車間倉庫為第四片區。以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生產、辦公、居住生活區為模擬演練場地,統一聽從應急演練指揮部演練現場指導組的安排,積極配合突發地質災害避災應急演練全部過程。

(二)醫療急救組

組長:王春新阿什里鄉衛生院院長

成員:救護及防疫人員。

任務:對傷員包紮救助,及時搶救、轉運和醫治受傷人員;做好疫情檢疫工作,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的安全性,採取有效措施防控災區疫情;迅速調集和運送災區所需葯品和醫療設備。

(1)搶救傷員,等待救護傷員(120救護車趕赴現場),協調醫院、血站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2)做好傷亡人員家屬思想工作和有關善後處理事宜。

(三)治安保衛組

組長:阿力克阿什里鄉公安派出所所長

成員:公安派出所全體人員

任務:做好現場警戒和治安秩序的維護工作,對地質災害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加強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確保避災應急演練工作順利進行;及時疏散可能危及的群眾和圍觀人員。保障一定數量現場通信聯絡設備,對爆炸物品現場進行控制,並負責現場應急處置。

(四)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組

組長:戴永旭總工程師

成員:靳恩光、陳成軍、蔡依強、丁志剛、楊浩禮等

任務:在地質災害現場對災害的趨勢進行跟蹤、預測,充分發揮國土資源部門組織、協調、指導、督促的職能。①對地質災害險情進行調查,確定其等級、成災范圍,查明其形成條件、引發因素,對險情災情進行評估,提出應急處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減緩或防止災情加劇;②對可能出現的險情隱患,分析發生前兆特徵,判斷發生的可能性、災害等級和影響范圍,採取有針對性應急措施,阻止或延緩地質災害的發生;③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編制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

做好滑坡體穩定性的動態監測工作,及時匯報監測情況;准確掌握氣象信息和汛期天氣預報,為地質災害預報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做好地質災害預測預警預報工作。

(五)宣傳報道組

組長:黃岩春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成員:蘭蓉、左瓊鴿、潘恆遠、符桂平、那扎爾

任務:①負責聯系的新聞媒體報道人員,組織做好宣傳報道工作;②協調媒體宣傳的其他相關事宜。

二、其他事項

(1)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負責演練橫幅布標、安置調試好報警器裝置,布置演練指揮場地等。

(2)提供播音員、無線話筒等播音設備。

(3)阿什里鄉公安派出所提供警戒帶、布控警力,維護好警戒帶周邊的治安秩序,並對演練場地四周的部分路段實施交通管制。

(4)阿什里鄉衛生院提供救援醫療人員及車輛等。

(4)昌吉市菏澤騰達煤礦辦公及職工居住生活區布設相關標志牌、導向牌等。

菏澤騰達煤礦井上礦工、家屬等人員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至地災應急避災安置點

菏澤騰達煤礦搶險人員按照搶險任務及職責迅速到達預定搶險區域開展工作

⑦ 2016貴州省地質災害搬遷怎麼賠償

2016年度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有關規定,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為切實做好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結合我省地質狀況和2016年氣象預測,特製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2015年,全省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63起,死亡27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災害數量減少77.9%,傷亡人數減少67.3%,直接經濟損失減少77.7%。全省地質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以自然誘發因素為主,引發157起,占災害總數的96.3%;人為因素引發6起,占災害總數的3.7%。二是規模以小型為主,發生130起,佔79.8%;中型26起,佔16.0%;大型和特大型分別占災害總數的3.1%、1.1%。三是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其次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分別占災害總數的75.5%、19.0%、1.2%、2.5%、1.8%。四是發生災害的時間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其中6月最為集中,該月共發生地質災害63起,佔全年的38.7%;8月共發生地質災害51起,佔全年的31.3%。五是從空間分布上,地質災害發生數以黔東南州較多,發生64起,占災害總數的39.3%;其次是黔西南州,發生53起,占災害總數的19.1%。除安順市、六盤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外,其他市(州)均有人員傷亡。

2015年,全省累計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10.6億元,對251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實施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受地質災害威脅學校治理行動,完成238所受地質災害威脅學校搬遷治理。強化預警預報,共發布地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170期,發送手機簡訊近105萬余條,成功預報並避讓突發性重大地質災害29起,避免4983人傷亡和1.2億元經濟損失。對全省1500餘個鄉鎮國土資源所、2600餘名鄉鎮國土資源所幹部進行了全面輪訓,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業務能力。對已查明的12261處隱患點,全覆蓋完成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完成了49個高標准「十有縣」建設工作,並獲國土資源部命名。成立了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實現了人員、裝備、技術「三到位」。

二、2016年地質災害預測情況

根據近年來我省地質災害發生發育規律,考慮極端氣候頻發等各種因素,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發生率仍將較高,突發性地質災害佔主要比例,主要引發因素以降雨為主,發生的時間主要分布在汛期的5至9月,高峰時段在6至8月。

(一)主要區域預測。遵義市北部、畢節市中南部、六盤水市、安順市西部和南部、銅仁市、黔東南州北部和西部邊緣以及東部邊緣地區,黔南州東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質災害多發地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二)主要礦山預測。我省西部地區地形切割較深,地貌組合特徵復雜、地層岩性軟硬相間且不均勻,以煤礦開采為主的工程活動較為頻繁,是地質災害的高易發區域。

(三)主要交通干線預測。鐵路以川黔、湘黔、黔桂、內昆、貴昆、水柏、南昆等貴州段沿線為主;公路以G321、G326、G210、G320等國道,貴廣、遵崇、水黃、清鎮、貴新、關興、貴畢、凱麻、鎮勝、貴遵等高速公路和汕昆、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為主;以及在建的高鐵、高速公路工程區域內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預測。我省北部、東北部地區人口較為密集,在建電煤基地、礦山、水庫(水電站)和已建水庫(水電站)較為集中,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遊區預測。遵義市北部、六盤水市、安順市西部和南部、畢節市中南部、銅仁市、黔東南州北部和西部邊緣以及東部邊緣地區、黔南州東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地的旅遊景點景區,陡峻山地內的旅遊景點,特別是溝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釣魚池及其他游樂設施的景區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地政府和基層組織要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書,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制,建立完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責任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組織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把每個已知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禦責任和監測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責任制度》要求,根據職責分工,組織對本部門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巡查、復查、監測和治理。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把防災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

⑧ 貴州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測繪局的決策和指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資源保障與資源調控相結合,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加快促進資源配置從行政審批到市場配置轉變,管理手段從傳統方式向現代科技轉變,不斷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對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勇於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加強國土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積極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採取切實措施,嚴格保護耕地,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土地和礦產資源市場建設更加規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力度進一步加大。

●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為摸清土地資源家底,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現狀,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農用地分等定級服務,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全面啟動土地利用更新調查。

●地質環境管理不斷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取得新的成績。

●測繪事業不斷發展,基礎測繪成果顯著。

●在中共貴州省九屆七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意見》,就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

●廣泛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7 615 246.61公頃,其中農用地15 287 556.73公頃,建設用地540 606.60公頃,未利用地1 787 083.28公頃。與2004年相比,農用地減少2 474.31公頃,建設用地增加5 712.84公頃,未利用地減少3 238.53公頃(圖1)。

(二)土地面積結構變化情況

2005年全省耕地增加3 170.36公頃。增加來源如下:土地整理576.22公頃,開發2 215.44公頃,復墾105.87公頃,農業結構調整55.55公頃,其他217.28公頃(圖2)。

2005年全省耕地減少12 567.16公頃。減少原因如下:各項建設佔用耕地3 113.52公頃,生態退耕6 789.55公頃,自然災害損毀386.25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 596.33公頃,其他681.51公頃(圖3)。

圖1 2005年貴州省土地利用現狀

圖2 2005年貴州省耕地增加來源構成

圖3 2005年貴州省耕地減少因素構成

(三)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情況

2005年全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首次召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會議,制訂實施了《關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改革意見》、《關於嚴格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和設備材料采購招投標活動的意見》等管理規章及多個規程規范。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從立項、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到項目竣工驗收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程序和規定申報、組織實施。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堅持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與扶貧開發、移民安置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

2005年經審查批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3個,預算資金為19.81億元,可復墾和整理中低產田近6 233.00公頃;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1個,計劃新增耕地約306.67公頃。2005年共完成部、省、市三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236個,新增農用地2 635.68公頃,其中耕地2 461.70公頃。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全省至今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以上,發現礦床、礦點3 000餘處。其中72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主要儲量產地1 344處。有42種礦產儲量排名全國前十位,以煤(煤層氣)、鋁、磷、錳、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優勢,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現實經濟優勢明顯,在全國或西部大開發中佔有重要地位。具體如下:①煤礦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礦產,現有資源儲量492億噸,集中分布於西部的六盤水和畢節地區,尤其是可供開發利用的低硫優質煤豐富,佔全省總量的1/3;②是中國鋁土礦的三大產區之一,集中產於中部,資源儲量4.22億噸;③是我國三大磷礦的集中產區,也是富磷產出最多的省區,集中於開陽、瓮福和織金等地區,資源儲量26.87億噸,列全國第二位;④錳礦集中分布於遵義與松桃兩地,保有儲量7 664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3%;⑤是率先發現具工業價值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的省區,也是該新型金礦探明儲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黔西南,儲量166噸,排全國第十位;⑥全國1/3的重晶石集中於貴州,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地區,資料儲量1.12億噸,天柱大河邊儲量達1.08億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礦區;⑦是沉積岩的「王國」,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遍及省內各地,水泥灰岩資源儲量16.41億噸,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頁岩儲量分列全國第五、第八、第十位。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全省共有從事地質勘查的單位46個,從業人員8 959人,主要分屬於地礦、有色、煤田、核工業、建材、化工等部門。

全年投入地質勘查費用(除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共23 909.6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273.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583.80萬元,企事業單位投入20 692.31萬元,其他投入1 360.01萬元。

完成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205 018米,坑探工作量1 379米。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礦種有15種,主要是煤礦、錳礦、銅礦、鋁土礦、汞礦、銻礦、鉛鋅礦、金礦、硫鐵礦等。

新發現礦產地3處。

新查明礦產儲量:煤礦資源量10.50億噸,錳礦資源量245礦石萬噸,鎳礦5 239金屬噸,普通螢石14礦石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完成了全省9個地州市及18個礦產資源重點縣礦產資源規劃的審批工作,編制全省級鋁、磷、金、化工煤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專項規劃,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已初步形成。在實施《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要求,妥善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利益關系,按照「大煤保大電」,集中建設大型鋁工業基地,合理配置礦產資源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嚴格按照《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規定審批探礦權和采礦權,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勘查、開采項目不予批准探礦權、采礦權。截至2005年底,全省經批准登記有效的勘查許可證743件、采礦許可證9 016件,批准登記面積14 849.95平方千米,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1 037.75萬元。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強化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取締不具備辦礦條件、布局不合理、破壞浪費資源的礦山,使礦山的開發基本實現了礦權明晰、依法辦礦的格局。2005年全省礦山數達6 329個,礦山從業人員為264 111人,礦業總產值達131.11億元,利潤總額為24.80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1.保護耕地,保障發展

採取嚴格措施,切實保護耕地。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在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同時,確保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城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資源供應。在全省新增的建設用地中,有80%以上投向能源、交通、水利水電等基礎建設項目。積極為重點建設項目辦理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審批手續。2005年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面積14 627.97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5 772.90公頃,耕地4 556.34公頃。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審批、退件、城市用地信用等信息在公眾網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為全省經濟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和服務。

2.土地徵用情況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征地等工作中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採取切實措施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得到充分尊重,多途徑安置得到逐步推廣。按照國土資源部的安排,在全省開展了制訂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

3.土地市場建設和土地供應及收益情況

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場,使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得到全面落實。2005年全省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 631宗,面積882.11公頃,收取地價款33.99億元。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1 390宗,面積548.11公頃,收取地價款29.43億元。

全省土地二級市場共轉讓土地10 871宗,面積287.43公頃,收入7.25億元;出租23宗,面積9.69公頃,獲租金176.63萬元;抵押4 917宗,面積3 391.31公頃,獲貸款金額56.31億元。二級市場的運作有效地盤活了存量土地資產,促進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進一步加強對探礦權與采礦權的管理,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組織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程序工作,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三率」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為強化礦產資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的方針和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要求,切實加強了對全省煤、磷、錳、金等礦種的礦權管理。

2005年全省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1 319件,獲合同金額2 524.97萬元;轉讓采礦權36宗,獲價款1 721.97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加大對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尤其加大對侵害農民利益的土地等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2003年以來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引起群體上訪或重復上訪的234個建設項目進行了排查處置,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得到進一步維護。2005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未因征地補償問題引起群體上訪事件。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省土地、礦產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7件,本年受理41件,本年結案49件(含2004年未結案件8件)。

六、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明顯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各級政府、部門措施得力,加強汛期巡查,明確政府領導責任,強化部門工作責任制,開展治理責任認定,加大治理經費投入。全年發生地質災害121起,造成14人死亡,14人受傷,未發生群死群傷事件。金沙、桐梓等縣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7起,避免526人傷亡,是地質災害傷亡最低、成功避讓最多的一年。

2.建立每年2 000萬元省級地區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於重大地質災害的治理。《貴州省地質環境條例》已由省人民政府報請省人大待討論通過

3.地質遺跡和礦山環境保護有新的突破

地質遺跡保護實現了從單純強調保護向保護開發並重的地質公園建設轉變。全省建立了台江古生物化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關嶺、烏當、綏陽、獨山,烏蒙山、平塘等省級地質公園;關嶺、興義、織金洞、綏陽雙河洞、六盤水烏蒙山及平塘六處省級地質公園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獲國家資金補助近1 000萬元。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計劃得到實施。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遵義市、銅仁地區、開陽縣、習水縣已制定並發布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與使用管理規定》已經擬定。

七、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人員培訓情況

全省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人員共4 501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607人,占總人數的35.70%;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人員3 217人,占總人數的71.47%(圖4)。

2005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參加各類院校培訓866人次,學歷教育542人次,通過各類院校的學習和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和政治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圖4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學歷情況

八、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要點

1.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總的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深化改革、從嚴管理、完善體制、提高素質,依法行政,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社會公共服務,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加強地質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至關重要。

(1)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度,進一步增強參與宏觀調控的力度。

(2)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作為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

(3)繼續為經濟建設和西電東送提供國土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為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做好用地服務工作。

(4)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探索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治本之策。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工作任務。

(5)加大地質和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資源供給能力;繼續做好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

(6)嚴格保護群眾合法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

(7)嚴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公眾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重點是依法行政制度建設,以及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和幹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設。

(8)進一步加大科技和測繪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科技工作水平。

(9)切實加強基礎業務建設,保障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10)繼續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進一步推進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建設。

(11)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與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實際相適應的政策制度、監督與懲治並重的預防腐敗工作機制。

⑨ 煤礦地質災害治理產生的工程煤可以自行處理嗎

青東煤業利用塌陷超前復墾式處理煤矸石堆放占污染難題行性研究
摘要 :煤礦采程引起兩環境問題:煤矸石堆積占污染采空區表塌陷問題煤炭企業持續發展亟待解決問題由於新建礦井前期采空區塌陷短期內難形規模造煤矸石處理問題更突本文通塌陷區內進行超前復墾技術煤矸石處理塌陷復墾機結合起贏良經濟效益態效益
關鍵字:煤矸石處理;采空區塌陷;超前復墾;效益;行性研究
abstract: coal mining in the process, can cause two big environment problem: coal gangue piles up the subsidence and covers an area of pollution problem, it is the coal enterpris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because the new mine taxiande mined-out area in the short term to form scale, to deal with problems caused by coal gangue is more promin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water recla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processing of coal gangue and taxiande reclamation organic unifies in together, and win goo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word: coal gangue processing; irregular shape etc; advanced reclamation; benefit; feasibility study
青東煤礦礦井井田及矸石存量、塌陷影響范圍概況
青東煤礦簡介
青東礦井位於安徽省濉溪縣與渦陽縣交界處行政區劃屬於濉溪縣(見圖1-1)該礦資源條件比較、儲量豐富、建設條件優越淮北礦區總體規劃10礦井型礦井屬家鼓勵建設

型現代化礦井青東礦井採用三水平采水平標高-620m二水平標高-920m三水平標高-1200m礦井設計服務限68.7

圖1-1青東煤礦礦井理位置
青東礦井及選煤廠由淮北礦業集團限公司投資建設青東礦井屬新建煤礦資源發項目設計原煤產能力1.8mt/a;配套坑口選煤廠屬新建原煤洗選加工項目設計原煤入選能力1.8mt/a.
1.2矸石山存量及產矸石概況
自2004青東煤礦始籌備現礦井采產矸石直未效處理目前青東煤礦矸石總量、矸石山高度偏高、矸石山占面積逐增加(見表1-1及圖1-1)些利素能引發矸石山自燃、崩塌等災害外根據集團公司達近巷道掘進進尺數2012—2016預產矸石量統計(見表2)我礦煤巷、岩巷掘進均產矸石量約45.8萬噸,另外按產煤量20%計提矸石青東礦綜采產矸石18萬噸/進步加劇我礦矸石處理嚴峻性迫切性

1.3塌陷影響范圍概況
青東礦井全井田采結束形沉陷區面積54.20km2其積水區(沉2m)面積20.32 km2其沉深度10.8m根據表變形預測值結表明青東礦井煤礦采引起水平拉伸變形值較般產裂縫等非連續變形首采區全井田采表沉值、表傾斜值、表曲率值、表水平移值表水平變形值見表1-3.

2、超前復墾理析
【1】超前復墾稱作預排矸充填復墾技術建井程產初期采空區表預計要發沉區表土取堆放四周按預計沉等值線圖矸石預先排放矸石充填預定水平待穩沉與表標高致再堆放四周表土推矸石層覆土形耕種農田實現煤矸石害化處理處置目標
82采區超前復墾具體施工工藝流程效析
2.1.182首采區情況介紹
青東礦82首采區北至-585m等高線東至f11斷層西至f6及fs96斷層南至fs11-1及fs98斷層面積約1.15km282采區表第四系及第三系層覆蓋層平均厚約260米面勢平坦沒河流經工溝渠縱橫面村莊羅庄、陳油坊、劉菜園、辛庄及李廟等采面能形塌陷區(見表2-1)由井井照圖知82采區內726、728、828及二、三水平綜采面採煤總厚度約 7.5—8.5m通采沉陷技術預計沉陷量82采空區平均沉深度5.17m預計復墾標高約5—6m

2.1.2具體施工工藝流程
具體實施階段:1、根據產技術部測量設計單位提供數據資料選定超前復墾區域(優先選取塌陷區域內村址區域);2、先表土進行剝離約1m表土、底土等適於植物層物質均應進行保護性堆存利用優先用作塌陷復墾土壤重構用土;3、做矸石山填區域內防滲、集排水措施(【2】採用土工布料作業土工布料種功能產品具排水、濾、隔離、加筋、防滲、防護六功能)防止淋溶水污染表水水;4、矸石運抵填區域進行均勻填埋、層壓實操作待堆積高度達設定高度【3】並矸石廢棄物引入微物促進植物根瘤菌促進植物迅速、加快固體廢棄物風化土待充采穩定超前填區域進行覆土(考慮土壤耕層、作物種類及水土流失素佳復墾土壤部覆蓋層厚度600mm)其改造耕種補充用努力形耕——煤礦採煤沉陷——綜合治理——形新耕——綜合利用占補平衡局面
2.2超前復墾工程結束關遺留問題解決辦
由於采空塌陷區沉降速率相比較緩慢免造兩三內預排矸石高面定高度局面遇雨水氣量矸石淋灕水能周邊農田造污染;堆積矸石沒採取效加固能造質災害解決些問題採取周邊及修整疏水溝渠解決矸石污水排放問題減少農業產影響填程除堆積矸石進行加固外壩面、壩坡應採取種植植物覆蓋等措施防止揚塵、滑坡水土流失待表沉陷穩定區域進行規模平整修復其變永久性用耕
3超前土復墾效益析
3.1經濟效益
礦井產煤礦石及運往預塌陷區域既解決煤矸石堆放占問題續土復墾完部工程另面征費用般要超復墾所需費用幾倍所進行式土復墾僅利於農業持續且優先解決全局處理煤矸石重難題同企業節省數量觀征費用降低原煤產本;並且完土復墾家相關職能部門依據復墾規模質量給予企業相關政策補貼獎勵由見超前復墾解決矸石處理難題且給企業帶良經濟效益
3.2環境態效益
超前復墾環境效益顯易見進行超前復墾面矸石山土壓占污染另面沉陷區面裂縫、滑坡支離破碎水土流失更加嚴重礦區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所煤礦沉陷區矸石山壓占土統規劃進行復墾實質礦區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重要組部【4】煤矸石用於沉陷區充填治理僅使采礦破壞土資源重新利用且處置煤矸石既美化環境恢復礦區自態收資源發與保護環境雙重效益
3.3社效益析
(1)明顯改善礦區態環境減少矸石堆積引起土壤侵蝕氣飄塵礦區事產、管理、員提供良態環境空間
(2)採煤沉陷區經覆土造治理改良轉變苗圃種植、經濟林、水產養殖塘土利用等級提高經濟效益比原耕草高
4、結論
論理論依據具體實施程超前復墾案行性值肯定於新建礦井煤矸石處理問題解決積極意義同實現復墾經濟效益、社效益態效益統

參考文獻
[1] 曹建軍王福龍郭廣禮劉永娟煤炭塌陷區發與應用(a).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3(4)
[2] 王萍 胡振琪. 煤礦區土復墾土工布技術應用淺談(b).2008(12)
[3] 范英宏,陸兆華,程建龍,周忠軒,吳鋼;煤礦區主要態環境問題及態重建技術[j];態報;200310期
[4] 夏斌土復墾技術淮南礦區推廣應用(b)山東煤炭科技 2009第3期
註:文章內所公式及圖表請pdf形式查看

希望能借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