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地質災害安全警示牌
Ⅰ 路口施工沒有設立安全警示牌屬於違返安全的什麼制度
負有相關職責的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條,道路施工作業或者道路出現損毀,未及時設置警示標志、未採取防護措施,或者應當設置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而沒有設置或者應當及時變更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而沒有及時變更,致使通行的人員、車輛及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負有相關職責的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1)設立地質災害安全警示牌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三十二條,改建公路時,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路段兩端設置明顯的施工標志、安全標志。需要車輛繞行的,應當在繞行路口設置標志;不能繞行的,必須修建臨時道路,保證車輛和行人通行。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三十九條,為保障公路養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公路養護人員進行養護作業時,應當穿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利用車輛進行養護作業時,應當在公路作業車輛上設置明顯的作業標志。
公路養護車輛進行作業時,在不影響過往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駛路線和方向不受公路標志、標線限制;過往車輛對公路養護車輛和人員應當注意避讓。公路養護工程施工影響車輛、行人通行時,施工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辦理。
參考資料來源:巴宜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Ⅱ 安全警示牌都分為哪幾種他的材料是什麼
五星專業 五星安全警示牌 河北石家莊信得過廠家 五星安全警示牌 五星供應各種安全警示牌 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做。 五星A9黃曉晴將真誠為您服務安全標牌(標志)的用色標准 明確統一的標志牌是保證用電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但由於導線的眾多,顏色的不統一,在操作時,容易引發電氣事故,所以,要規范操作,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為保證安全用電,必須嚴格按有關標准使用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我國安全色標採用的標准,基本上與國際標准草案(ISD)相同。一般採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幾種:1、紅色:用來標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號燈、信號旗、機器上的緊急停機按鈕等都是用紅色來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黃色:用來標志注意危險。如「當心觸電」、「注意安全」等。 3、綠色:用來標志安全無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藍色:用來標志強制執行,如「必須帶安全帽」等。5、黑色:用來標志圖像、文字元合和警告標志的幾何圖形。 按照規定,為便於識別,防止誤操作,確保運行和檢修人員的安全,採用不同顏色來區別設備特徵。如電氣母線,A相為黃色,B相為綠色,C相為紅色,明敷的接地線塗為黑色。在二次系統中,交流電壓迴路用黃色,交流電流迴路用綠色,信號和警告迴路用白色。 樹脂標識牌 由樹脂材料製作的發游標識牌成本低,質量好,亮度強,成本低。可以製作立體多種顏色嵌套效果與吸塑字亞克力字比較 1. 樹脂標識牌可以通體發光字、正面不發光側面發光字 2. 不需要吸塑機、刻字機等大型設備,降低生產投資成本3. 可調和任意顏色,並非固定幾種顏色 4. 對生產場地要求不大,10平米也可 5. 傳統吸塑亞克力製作多層顏色嵌套需要製作多套模具,成本倍增。樹脂發光字多層顏色嵌套和普通單色發游標識牌,製作時間和製作成本是一樣的。 標識牌按使用目分類時間不同:A、照明:為了晝夜的使用,在標識標牌的內部安裝夜光管或在內部安裝投光儀以及在標識標牌的外部安裝照明燈等等。B、無照明:沒有晝夜分別使用的單獨目的,沒有任何照明設施。 地點不同: A、室內:設在室內,如方向箭頭、室內接待等。 B、室外:設在非室內所有空間。 目的不同: A、商業:一般指為了達到商業目的而設立的。 B、公共:設在公共場所,為給公眾宣布消息或用來公布某些信息的。 安全警示牌牌概述我們所說的標識牌是指為視覺效果而標示的標識牌。在概念上應該稱為板式標牌(signboard)。因人們把板式標牌稱為標牌的形態,所以,後來通過東西方的交流,逐漸擁有了真正標識牌的名詞性意義標識牌按形態分類1、橫式:整個比例橫向比較長。一般整面都被利用為標識標牌。一般在小店鋪和大建築的牆面上都可以看到。 2、豎式:整個比例豎向比較長。一般整面都被利用為標識標牌。3、突形:在建築物的牆面上突出,除了背面以外的整面或有兩側牆面的情況下,兩側都被利用為廣告載體的標識標牌。4、
Ⅲ 欒川縣地質礦產局
欒川縣位於豫西伏牛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1′~112°01′、北緯33°39′~34°11′。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縣接壤,南與西峽縣抵足,北與洛寧縣摩肩,總面積2477平方公里,東西長78.4公里,南北寬57.2公里。轄14個鄉(鎮)、209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全縣山多地少,有名的山頭達1.2萬余個,人均耕地0.59畝,是典型的深山區縣,境內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清河4條較大河流,分屬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嶺自西向東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大溝川,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魏敏強 黨組書記、局長
王宏偉 黨組成員、副局長
馬有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
宇潔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淑青 黨組成員、副局長(女)
馮保才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文偉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魏敏強簡歷:欒川縣合峪鎮人,1962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1979年參加工作,擔任中學教師10年;1988年始,先後任秋扒鄉團委書記、教育助理、黨委秘書、黨委副書記兼人大常務主席、紀委書記等職。1995年,任縣委辦副主任,同年9月任獅子廟鄉鄉長;1997年1月,任獅子廟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1999年9月,任欒川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03年5月,任欒川縣紀委副書記;2005年8月,任欒川縣紀委常務副書記、兼監察局局長,洛陽市副縣(處)級後備幹部,同時擔任縣委委員、人大常委會委員,縣政府黨組成員。2008年12月,調欒川縣地質礦產局任黨組副書記、局長;2009年11月,任欒川縣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欒川縣地質礦產局於1984年10月成立。2004年7月,上劃為洛陽市國土資源局垂直管理,是洛陽市國土資源系統唯一單設的以礦業管理為主的行政主管部門,全局現有幹部職工129人,內設行政辦、人事宣教科、財務科、紀檢監察室、基建科、礦管科、地勘科、資源環境安全科、資源補償費征管科、執法監察大隊、地礦警察大隊、法制信訪科、技術科、工會14個科(室),下設7個基層礦管站和兩個經營性實體、兩個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並成立河南省科學研究院(欒川分院)和河南省第一地質工程院(欒川分院)。
【礦產資源概況】欒川縣位於洛陽市西部,是我國16個重要多金屬成礦帶核心區域和重要的鉬、鉛鋅多金屬礦產基地,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儲量的有鉬、金、鉛鋅、鐵、螢石、石煤、銅、地下熱水等50餘種,其中,鉬金屬儲量206萬噸,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縣實有采礦許可證183個,勘礦許可證88個,礦證總面積達1239平方公里,佔全縣實有面積的45%以上,2010年礦業產值佔全縣GDP的80%,以鉬為主的資源型及資源加工型企業已經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采礦權管理】欒川縣共有各類采礦許可證183個,其中,國土資源部頒發3個,省國土資源廳頒發129個,市國土資源局頒發4個,縣地質礦產局頒發50個。按礦種劃分,鉛鋅礦96個,鉬礦6個,金礦11個,鐵礦10個,硫鐵礦4個,螢石礦23個,其他33個;各站分布情況:赤土店站30個,冷水站29個,陶灣站44個,白土站22個,城關站14個,合峪站35個,潭頭站9個。采礦許可證總面積336.5041平方公里。全年共處理采礦權報件78件,其中,新設4件,轉讓1件,變更1件,劃定礦區范圍6件,延續16件,臨時延續50件。出據資料返還單20份,其中延續10份,劃定礦區范圍6份,轉讓、變更2份。並認真做好采礦許可證年檢工作,審查有關資料,年檢率99%,實地檢查率100%。
【地質勘查管理】欒川縣轄區共有勘查許可證88個,其中,鉛34個,金18個,鐵12個,多金屬4個,銅7個,鉛鋅5個,鉬3個,地熱2個,銀1個,螢石1個,鋅1個。總勘查面積924.66平方公里。全年辦理勘查許可證報件25件,其中,延續、變更轉讓19個,審查新申請及「招拍掛」項目兩個,辦理火工產品報批審批件4個,對所報延續、變更、轉讓的19個勘查項目均逐一實地進行驗收和室內會審會簽;認真做好勘查證年檢工作,應報年檢資料79份,實際收到年檢資料77份,年檢率97.5%;積極開展地質探礦工作,全年完成探礦資金投入4909.5萬元,實施鑽探工程27585.12米,坑探工程10678.05米,槽探工程9455.86立方米,新探明儲量鉬達8萬噸,黃金達3.5噸,鉛鋅礦250萬噸,鐵礦80萬噸的後備資源保障。
【礦業秩序整頓】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聯合安監、公安、電力、鄉(鎮)政府等部門,連續在全縣開展了7次較大規模的礦產資源集中整治和嚴厲打擊專項活動,全面清查了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使亂采濫挖、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無證開采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對存在問題的重點礦區進行了專項整治,石煤、砂(石)場全部關閉取締,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的穩定,為縣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按照省政府在兩年時間內轄區礦權總數縮減25%~30%的資源整合要求,堅持三項整合原則,採取五項整合措施,從3月開始,對全縣183個采礦權和88個探礦權進行了專業的調查分析論證,根據實際確定整合區塊8塊,涉及整合礦權39個(其中采礦權28個,探礦權11個),通過礦業權人的積極配合參與和整合主體的主動努力,順利完成了省定首批整合任務,使礦業權總數縮減了15%,探礦權總數縮減了12%,實現了「一礦、一證、一個經濟實體」的整合目標,培育壯大了礦業龍頭企業。
【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初,欒川縣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5處,「7·24」特大暴雨後,為了切實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第一手資料,欒川縣地質礦產局迅速成立了以各班子成員帶隊的8個地質災害調查組,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拉網式調查,共調查出11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滑坡73處、泥石流29處、崩塌7處、地裂縫4處、不穩定斜坡2處、采空區塌陷1處;危害等級特大2處、重大13處、較大90處、一般11處。受威脅群眾3034戶,12161人,房屋4995間。對調查出的116處(其中新增91處)地質災害點進行了登記造冊,明確責任單位、確定責任人、監測人、設立地質災害警示牌(102塊)、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3100餘份)。同時,申請省廳派出18位地質專家對已排查出的116處地質災害點進行了應急調查並對各點的地質構造、形成原因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對災害規模、致災後果、危害等級進行了初步評估;對災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依據專家組調查的結果,把全縣各個地質災害點所處的位置、地理坐標、類型、規模、威脅房屋、人員及該點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情況、治理措施等進行了整理建檔(電子檔),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備地質災害信息管理體系。2010年實現了「無重大地質災害發生,無人員因災傷亡」的「雙無」目標。為切實做好汛前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聯合氣象局播發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110條次,其中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75條次,重要天氣書面通報38次。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榮譽稱號。
2010年,欒川地質礦產局申報省、市地質災害防治類、地質環境保護類兩款資金項目4個,分別是石廟鎮七姑溝泥石流治理項目、欒川鄉七里坪煤窯溝石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欒川鄉養子溝泥石流治理項目和欒川縣1:5萬地質災害詳查調查。其中,欒川鄉七里坪煤窯溝石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獲2010年省「兩權」價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資金624萬元,欒川縣1:5萬地質災害詳查調查項目獲2010年省「兩權」價款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100萬元。《欒川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欒川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已編制完成,並予以實施。
【信息化建設】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及時落實上級有關信息化工作精神,定期對門戶網站進行更新,國土資源業務網和視頻會議基礎建設已全部完成;不斷加強國土資源網上政務公開工作,2010在全市9縣6區國土資源系統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檢查中名列第一名;加強網路安全、信息保密相關制度建立及資料收集建檔工作,順利通過縣機要局驗收,並獲好評;建立完善了計算機設備和網路系統台賬,便於統一管理;建立了多媒體資料庫,對現有各類媒體資料數字化存檔,已整理工作照片8000餘張,工作視頻512分鍾,方便了日常各項工作查找與使用;依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信息平台,及時向全局職工發布各類資訊、信息、通知1200餘人次。定期對網路系統、會議系統、監控系統、LED進行保養維護,並及時解決各科室計算機設備出現的問題和新配計算機等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保障各項設備運行平衡、高效。
【幫扶幫建工作】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為切實幫扶幫建工作,及時調整了幫扶幫建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幫扶幫建工作制度,深入幫扶幫建村進行調研,協調扶持各項工作;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特困黨員、群眾進行幫助慰問,利用傳統節日為他們送去中秋月餅、食用油、大米、大肉等價值5000餘元的學慣用品和生活用品,組織為空巢老人愛心捐款4000元;「7·24」洪災過後,配合積極局黨組為幫扶村捐款2萬元,為災後結對幫建村魚庫村捐款20萬元;幫扶幫建村潭頭鎮潭頭村、冷水鎮西增河村各3萬元。在「千名幹部進千戶送溫暖助創業幫解難化糾紛」活動中,通過入戶調查,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送去致富信息,藉助社會力量,多渠道、多方式挖掘就業崗位,按照群眾的需求,想方設法安排就業門路。截至2010年底,共送去幫扶資金16000元,安排子女就業2人,駕駛員培訓1人,養殖業5家,圈舍已全部完工。2010年獲「全省省級文明結對幫扶先進單位」稱號。
【執法監察】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認真開展打擊無證開采、越層越界開采等違法活動。全年礦山動態巡查180餘次,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52份,立案查處礦業違法案件19起,並對未提交儲量動態檢測報告的礦業權人處罰1起,參與協調儲量記者暗訪案件2起,解決處理信訪案件12起,做到對各類違法行為重預防、嚴查處、早發現、早制止。
【信訪工作】認真辦理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中的提案工作,信訪穩定工作始終堅持礦產違法違規查處的月報制度,全年辦理礦業方面信訪案件5起,全部和當事人見面,滿意率達100%。
【窗口辦文】2010年,全年窗口共受理業務報件115件,其中,采礦證延續19件,新設采礦權4件,劃定礦區范圍8件,采礦權轉讓2件;探礦權延續20件,探礦權變更2件,臨時采礦證60件,均在承諾時限辦結完畢,保證了窗口工作的順利開展。
【基層礦管站建設】2010年,強化基層站所建設,投入30餘萬元對6個礦管站進行房屋裝修改造升級和環境綠化,配備和完善了工作、生活和娛樂設施。新建合峪礦管站和白土礦管站遷址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當中,已完成立項、征地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實施招投標工作。
【主要榮譽】2010年,欒川縣地質礦產局榮獲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全國礦業權核查先進單位」,「河南省省級文明單位結對幫扶先進單位」,「全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先進單位」,「洛陽市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礦產權核查工作先進單位」,欒川縣委、縣政府「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特色目標先進單位」,「嘉獎先進單位」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
(符彥文)
Ⅳ 化工罐區應設立什麼樣的警示牌
化工罐區一般都有圍堰,警示牌設置在圍堰外面、外人進出頻率多的地方內。
一般設置的警示牌應該容有罐區內各物質的MSDS牌,棱形危險性標識。
還應該設置進入罐區的具體要求等。
如果有可能,應盡可能在各圍堰的進出口處設置「禁止煙火」「小心爆炸」等警示標識。警示標志國家有專門標准規范的,請參照。
Ⅳ 地質災害警示牌該怎麼寫
地震局會有標准格式的。
Ⅵ 施工設立有警戒帶和警示牌,路人騎車經過施工便道摔傷需要賠償嗎
不是說設立了警戒帶和警示牌造成路人受傷就可以免除施工單位的責任。只是說,如果按相關規定設置了,可以減輕施工單位的責任,但仍然要按確定的應承擔責任進行賠償。
Ⅶ 地質災害減災防災實例
一、地質災害概況 二、地質災害危險區減災防災預案 三、地質災害易發區防災減災對策 四、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的落實為切實做好2003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35號)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第4號令)精神,特編制本預案。 一、地質災害概況 我市地處魯中山區北側,山區與平原交接地帶,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地質構造復雜,黃河橫貫全區。受人類工程活動及自然因素的影響,區內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區內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岩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分為易發區和危險區。易發區包括歷城區西營、柳埠、高而、彩石、王舍人等鄉鎮的27個崩塌易發區、6處滑坡易發區、11個泥石流易發區和市區東郊1個地裂縫易發區。危險區包括歷下區燕翅山崩塌和滑坡、歷城區西營鎮林枝滑坡、歷城區西營鎮閣老滑坡、歷城區西營鎮積米峪滑坡、歷城區彩石鎮西嶺後滑坡、歷城區柳埠鎮杜家村滑坡、長清區張夏鎮梨棗峪滑坡、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泥石流、歷城區西營鎮八十崖村泥石流、槐蔭區濟南第二糧庫及附近居民房地裂縫。 二、地質災害危險區減災防災預案 (一)滑坡危險區防災預案 1.地質災害現狀。山體滑坡主要分布於南部山區,近年共發生滑坡18處,其中7處滑坡被劃為危險區。 歷下區燕翅山崩塌和滑坡:燕翅山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政府駐地南部,姚家鎮姚家村西南,東經117°04′15″—117°04′29″,北緯36°39′31″—36°39′40″山體呈北東—南西向。佔地面積約0.28km2,海拔高程198m,相對高差80多米。 燕翅山地貌類型屬剝蝕殘丘。主要岩性為:奧陶系石灰岩和燕山期侵入的閃長岩,山麓地帶堆積第四系坡殘積物和近期人工堆積的雜填土。山體上部為奧陶系石灰岩,閃長岩則以岩床的形式隱伏於石灰岩之下。在奧陶系石灰岩與閃長岩交接帶附近富集有矽卡岩型鐵礦礦床。奧陶系灰岩受火成岩侵入的影響,岩層產狀較為凌亂,總體岩層走向為250°,傾向340°,傾角34°—37°。在硯泉的東側發育有一條北北東—南南西向的正斷層。 由於歷史上采礦削坡等人為活動,1998年2月山體局部發生崩塌。目前山體西北側已形成滑塌體,滑塌體滑向320°,所處的山坡坡角37°,前緣扇面寬340m、扇面平均寬度210m、垂直高度67m、從前緣到後緣的水平距離88.9m、滑動距離0.45—1.3m,體積約21.10萬方。滑塌體前、後緣與滑塌體內已出現18條寬度不等的山體裂縫,其中:3條主裂縫長40—210m,裂縫最大寬度1.6m,最大可見深度9.4m。由於人工開挖山體坡角,在山體北、西、南3面均形成了臨空面(即:陡崖),山體北側高度40m、西側21m,南側(窯頭小學及西側民房(二層樓)的北部)9.1m。臨空面岩石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破碎。山體周圍5處礦渣、生活及建築垃圾堆,構成不穩定邊坡(其中:1號位於硯泉東,2號位於1號南鄰,3號位於姚家小學西南,4號位於窯頭小學北,5號位於省高檢院東),邊坡坡度34°—37°,邊坡高度12—26m不等。 受滑塌體與渣體滑坡威脅的單位有姚家村、窯頭村、警官學校、市城管局宿舍樓、省高檢院、省航空大廈和歷下區建委宿舍共涉及住戶210戶,1225人。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下區姚家鎮政府。 歷城區西營鎮林枝滑坡:位於林枝村東,東經117°1′4″,北緯36°30′43″,滑坡體由太古界變質岩風化殘坡積層組成,地形坡角42°。滑體後緣裂縫寬23cm,長約32m,走向NE48°,滑向SW240°,滑距0.40m。滑體長50m,寬52m,厚度20m,總體積約5萬m3。滑體前緣居民2戶,共計7人。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西營鎮政府。 歷城區西營鎮閣老滑坡:位於歷城區西營閣老村東南,東經117°3′41″—117°3′46″,北緯36°28′6″,滑體長370m,寬300m,厚度88m,總體積約880萬m3。滑坡滑動面大於30°動力以牽引式為主,滑動速度慢。初滑時間為1940年前後,當時滑坡後裂縫僅1m,到2001年4月已擴展至17.9m,平均擴展速度為0.26m燉a。滑體前緣居民17戶,共計69人。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西營鎮政府。歷城區西營鎮積米峪滑坡:位於歷城區西營鎮積米峪村,滑坡體傾向北東,傾角35°,前沿滑距4.2m,滑坡體總體積30萬m3,首次滑動造成5間民房不同程度的破壞,受滑坡威脅的居民進行了搬遷避讓,現階段滑坡仍不穩定。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西營鎮人民政府。 歷城區彩石鄉西嶺後滑坡:位於東經117°16′13″,北緯36°33′27″,滑坡體屬變質岩風化坡,滑坡體總體積0.19萬m3,受威脅居民3戶,共計11人。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彩石鄉人民政府。 歷城區柳埠鎮杜家莊滑坡:位於杜家莊村北路東,東經117°14′56″北緯36°23′17″,該滑坡體由寒武系張夏灰岩組成,裂隙發育,滑向285°,滑體傾角70°-80°,滑坡後緣裂縫31cm,可見深度1.4m,滑距0.7m,滑坡體南北長50m,東西寬5—15m,厚25—30m,總體積約1.38萬m3。現在滑坡體前緣有居民1戶5人,滑坡除威脅這戶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外,還直接威脅著進出村的行人及車輛安全。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柳埠鎮人民政府。 長清區張夏鎮梨棗峪滑坡:滑坡體分兩個小滑坡,1號滑坡體長約30m、寬15m、厚5m、約0.225萬m3,滑坡底面為寒武系徐庄組紫色頁岩,滑坡體以較破碎的張夏鮞狀灰岩為主,滑向北西。2號滑坡長約100m、寬約70m、厚度大於5m、約3.5萬m3,滑坡體滑坡裂縫有內、外三條,呈三級滑坡台階,後緣裂縫0.3一1.0m不等,滑坡方向南西。現階段受滑坡威脅最嚴重的10戶居民已搬遷,如滑坡突然下滑,還將有30畝土地(包括作物)被破壞。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長清區張夏鎮人民政府。 2.滑坡致災原因分析。滑坡發生在寒武系徐庄組、饅頭組頁岩山體及上覆張夏組石灰岩地層或變質岩體風化層,屬順坡切層滑坡。滑坡前緣均有居民挖山平地建房或因修道路開挖山坡,據測量,滑坡前緣垂直挖坡3一10m不等,導致邊坡失穩產生拉張裂縫,降水隨裂縫滲入岩體,軟化頁岩,裂縫逐漸延伸擴大,形成滑動面,在連續降雨或大暴雨之後,山體自重增大,岩體軟化,沿潤滑的滑動面下滑,產生滑坡。 此類災害與人類工程活動緊密相關,臨坡挖坡建房、修路,破壞植被開墾是災害產生的前提條件,岩體自身物理力學特性(風化、軟弱夾層等)是災害產生的內在原因,大氣降水是災害產生的誘導因素。 3.減災防災對策。一是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定人定時監測,雨季加密監測;二是由於各滑坡體目前處於不穩定狀態,當地政府應迅速採取避讓措施,以免造成危害;三是堵塞滑坡裂縫,在後緣開挖排水溝,防止雨水沿裂縫下滲;四是加強防災教育,使受災群眾在災害突發時掌握自救方法;五是對滑坡實施24小時值班監測,並在滑波前緣設明顯警示牌,使過往行人、車輛等嚴加防範;六是在滑坡前緣堆石壓腳,嚴禁在滑坡前緣取土;七是在滑坡適當地段進行減荷卸載,降低滑坡規模。 (二)泥石流危險區防災預案 1.地質災害現狀。全市共發現13處泥石流隱患點,其中2處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區: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泥石流危險區和歷城區西營鎮八十崖村泥石流危險區。 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泥石流:位於垛庄水庫上游射垛溝,溝底寬30一50m,多為楊、柳林或柴草堆積占據,溝坡為高陡的變質岩風化坡或殘坡積物堆積坡,溝谷源頭區低山環繞,構成一個近似封閉的匯水盆地,出口寬不足百米,下連深切谷(射垛溝),匯水面積約3km2,匯水區內大部分為砂礫質荒坡,西南隅為鑿山工程棄渣堆積,該危險區直接威脅著沿溝上、中、下射垛村的安全。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章丘市垛庄鎮政府。 歷城區西營鎮八十崖村泥石流:處於低山區,地理坐標:東經117°15′14″,北緯36°27′52″,地形坡度45°-52°,山勢陡峭。出露地層為太古界變質岩,岩體表面節理、裂隙發育,風化強烈,殘坡層厚度30厘米,局部厚度可達1米。由於村莊沿沖溝而建,房屋侵佔河道嚴重,因此,該村仍存在泥石流隱患。目前該村受威脅居民14戶,共58人,已基本搬遷完畢。 監測、預防責任單位:歷城區西營鎮政府。 2.致災原因分析。泥石流一般在具備一定匯水、碎泥石物質、較大勢能等條件下產生。如: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村泥石流形成區為四面環山近似封閉的匯水盆地,在匯水面積3km2范圍內僅有不足百米的出口,為泥石流的產生提供了場所條件;區內岩性為泰山群變質岩,岩石風化強烈,岩體破碎,植被稀少,且在西南隅為鑿山工程棄渣堆積,為泥石流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區內地勢陡峻,高差對比大,為泥石流提供強大的勢能。上射垛泥石流潛在區強烈的地表徑流,為泥石流的產生提供了動力條件,強烈地表徑流來源於暴雨。因此,該區若遇強的降水過程,將快速匯水至狹窄出口,產生泥石流。 3.減災防災對策。針對該泥石流形成條件應採取以下幾點防治措施:一是對陡坡地段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對坡度較小地段可改坡田為梯田;二是在山坡截水,修築分洪溝,支護易坍塌坡面;三是沿溝修建攔擋調節工程,延緩泥石流下瀉速度或徹底阻擋泥石流前進;四是建立泥石流預防、監測體系,建立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和警報系統,明確汛期值班人員,對泥石流產生時間、空間、強度進行預報,加強行政管理,形成抗災、救災、執法行政管理系統;五是對難以實施治理工程的泥石流危險區,採取必要避讓措施。 (三)地裂縫危險區防災預案 1.地質災害現狀。今年在我市發現1個地裂縫危險點:槐蔭區濟南第二糧庫及附近居民房地裂縫危險區。 濟南第二糧庫及附近居民房地裂縫:位下濟南市槐蔭區槐蔭街69—143號。該區域地裂縫開始於5月中旬,到目前為止,濟南第二糧庫及附近居民房共計發現120處裂縫(其中濟南第二糧庫約100多處,附近居民房有20餘處)。所有裂縫的開裂狀態均為斜裂,呈雁行式平行排列,裂縫長1—6m不等,寬度在0.1—7.5cm,傾角60°左右。 2.致災原因分析。在濟南第二糧庫的東北鄰方向,有一處建築施工工地,在基礎施工中,經濟南水務局批准施工了20個降水井配合降水,5月13日開始降水,60日完成,總降水量24萬方。據初步分析,可能是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局部地段地基土的承載力下降,產生不均勻沉降所致。 3.減災防災對策。針對糧庫及居民房開裂的現狀,建議採取以下幾點防治措施:一是加強房屋裂縫的監測工作,特別是在汛期要加密觀測;二是在濟南第二糧庫院內進行第四系地下水的系統水位觀測;三是做好人員避讓及糧食的移倉工作;四是盡快對所涉及區域(槐蔭街69—143號)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裂縫地質災害進行勘察論證。 三、地質災害易發區防災減災對策 (一)以崩、滑、流為主的地質災害 1.基本情況及威脅對象。目前已發現歷城區柳埠、西營、高而、彩石4鄉鎮共45處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威脅居民166戶,計652人。其中崩塌易發區27處,受威脅居民66戶,計263人;滑坡易發區6處,受威脅居民23戶,計94人;泥石流易發區11處,受威脅居民77戶,計295人(詳見附表)。該類地質災害致災地質條件已經具備,在汛期瞬時降水量較大及人為工程誘發條件下,有產生地質災害的可能。 2.預防措施。一是設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警示牌;二是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定人定時監測,雨季加密監測,發現險情及時上報;三是對小型崩塌、滑坡體實施人工排險;四是當地政府應迅速採取必要避讓措施,將附近居民搬遷至安全地帶,對於難以實施搬遷的,根據監測結果,制定好撤離計劃。 (二)市區東郊地裂縫 1.災害基本情況。1988年至1991年在濟南市東郊陳家張馬至冷水溝一線發生地裂縫,造成50間房屋破壞,導致直接經濟損失達50萬元以上;1997年5月23日15時,歷下區姚家鎮賢文庄一民宅發生嚴重沉陷,直接經濟損失達10萬元;1999年以張馬屯為中心,西起大辛庄—八間堡,南至工業南路,東到王舍人—裴家營一線,北到洪家園—孟家莊—西沙河,南北長8km,東西寬6km,面積約50km2范圍內的4500餘間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開裂,受災居民1100多戶,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 2.地質災害致災原因分析。該區是東郊水源地主要取水地段,日取水量達20萬m3燉d以上。過量開采地下水使本區地下水位變化頻繁且變幅較大,導致岩溶發育發展。另外,區內廣泛分布有黃土,因其具濕陷性造成地基沉降,兩者綜合作用,是產生塌陷或地裂縫主要原因,致使大面積民房開裂。 3.減災防災對策。根據災害發生發展規律應採取以下防災措施:一是加強區內地下水動態監測,掌握水位動態變化規律;二是加強對災害發生區的日常監測,包括房沿、路面裂縫、塌坑范圍變化等,結合地下水位動態,預測地質災害發生趨勢;三是調度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地下水位變幅;四是在災害發生區進行工程建設時,要事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充分考慮岩土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做到以防為主,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的落實 (一)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各有關縣(市)區政府要依據本預案,結合本轄區地質災害實際狀況,抓緊制定具體的汛期地質災害減災防災預案。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並層層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將災害危險區和易發區的監測和防治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 (二)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和災害速報制度。要認真執行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建立群測群防網路,落實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和易發區,要指派專人監測,同時,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三)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要加強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險區和易發區跟蹤管理,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在地質災害危險區、易發區進行的修路、建房、開礦、取土等工程活動,必須事先做好地質勘查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准進行設計、施工,杜絕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對已經修建的工程,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防止發生地質災害。
Ⅷ 有冇有法律規定行政部門設立警示牌之類的,比如河道旁設立「禁止游泳」
冇得
設立這些警示盤主要是起到一個注意義務,也就是盡到提醒的義務,否則要承擔責任的
Ⅸ 自然河村修建了河提壩和河圍牆欄沒有設立危險警示,如出現溺水安全事故沒有設警示牌有責任嗎
你所反映的問題,肯定要負安全責任,安全警示牌,花不了多少錢,最好就是安裝上,盡量降低承擔責任的風險。
Ⅹ 施工現場安全警示牌的種類及施工現場安全警示牌如何擺放
種類有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四類,應設置在危險源前方足夠內遠處。
安全標容志的分類為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四類,還有補充標志。禁止標志的幾何圖形帶斜杠的圓環,其中圓環與斜杠相連,用紅色;圖形符號用黑色,背景用白色。警告標志的幾何圖形為黑色的正三角形、黑色符號和黃色背景。指令標志的幾何圖形為圓形,藍色背景,白色圖形符號。
危險和警告標志應設置在危險源前方足夠遠處,以保證觀察者在首次看到標志及注意到此危險時有充足的時間,這一距離隨不同情況而變化。
(10)設立地質災害安全警示牌擴展閱讀:
安全標志使用要求規定:
1、為了有效地發揮標志的作用,應對其定期檢查,定期清洗,發現有變形,損壞,變色,圖形符號脫落,亮度老化等現象存在時,應立即更換或修理,從而使之保持良好狀況。安全管理部門應做好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要經常性地向工作人員宣傳安全標志使用的規程,特別是那些須要遵守預防措施的人員,當設立一個新標志或變更現存標志的位置時,應提前通告員工,並且解釋其設置或變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