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鑽孔布置原則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鑽孔布置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2-16 08:11:13

1. 水文地質鑽孔的技術標准

GB 15218-94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准 GBJ 27-88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T 14848-93 地下水質量標准 DZ 44-86城鎮及工礦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2. 水文地質勘探鑽孔布置的一般原則

(1)布置鑽孔時要考慮水文地質鑽探的主要任務和勘探階段。例如布置鑽孔是為了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還是確定含水層水文地質參數、尋找基岩富水帶,是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還是地下水動態觀測等,主要任務不同,鑽孔布置必然有所區別。調查階段不同,鑽孔布置方案也不盡相同。

(2)鑽孔的布置要考慮其代表性和控制意義。鑽孔布設前應充分收集現有地質、水文地質等有關資料,在掌握水文地質情況的基礎上布設鑽孔,把勘探重點放在未查清的地段或重點地區。

(3)水文地質鑽孔一般都應布置成勘探線的形式,且主要勘探線應沿著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類型、岩性結構、埋藏條件、富水性、水化學特徵等)變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線上的鑽孔應控制不同的地貌單元、不同的含水層(組)、不同的富水區段和邊界條件,同時也要照顧到鑽孔在勘探線上所起的距離控製作用。對區內每個主要含水層的補給、徑流、排泄和水量、水質不同的地段均均應有勘探孔控制。當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方向性不明顯或水文地質條件不很清楚時,可採用勘探網的形式布孔。對某些必須解決的特殊問題,在勘探線上又控制不住的地方,可個別布孔。

為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的鑽孔,一般應點線結合,深淺結合,先疏後密。還應確定基本的控制孔。

(4)依據擬採用的地下水量計算方法布設鑽孔。如為地下水資源評價布置的勘探孔,其布置方案必須考慮擬採用的地下水資源評價方法,勘探孔所提供的資料應滿足建立正確的水文地質概念模型,進行含水層水文地質參數分區和控制地下水流場變化特徵的要求。又如,當水源地主要依靠地下水的側向徑流補給時,主要勘探線必須沿著流量計算斷面布置,對於傍河取水水源地,為計算河流側向補給量,必須布置平行與垂直河流的勘探線。當採用數值法計算評價地下水資源時,為正確地進行水文地質參數分區,正確給出預報時段的邊界水位或流量值,勘探孔一般呈網狀形式布置,並能控制住邊界上的水位或流量變化。

(5)布置鑽孔時要考慮以探為主,一孔多用。如既是水文地質勘探孔,又可保留作為地下水動態觀測孔,或作為開采井等。

3. 工程地質詳勘中孔深設計原則

這是我從《岩土工程勘察規范》摘抄的。系統的你可以看這個規范。我這里也有。qq發給你也行。
4.1.11 詳細勘察應按單體建築物或建築群提出詳細
的岩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招的岩土參數;對建
築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評價,並對地基類型、墓礎形
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質作用
的防治等提出建議。主要應進行下列工作:
1 搜 集 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築總平面圖,場區
的地面盆平標高,建築物的性質、規模、荷載、結構
特點,基礎形式、埋f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
2 查 明 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
發展趨勢和危容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
3 查 明 建築范圍內岩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
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
力;
4 對 扮 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築物,提供地基變形
計算參數.預瀏建築物的變形特徵;
5 查 明 埋藏的河道、溝派、慈穴、防空洞、孤
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 明 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
變化幅度;
7 在 季 節性凍土地區,提供場地土的標准凍結
深度;
8 判 定 水和土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
4.1.12 對抗震設防烈度等於或大於6度的場地,勘
察工_作應按本規范第5.7節執行;當建築物採用樁基
礎時,應按本規范第4.9節執行;當需進行基坑開
挖、支護和降水設計時,應按本規范第4.8節執行〕
4.1.13 工程需要時,詳細勘察應論證地基上和地下
水在建築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產生的變化及其對工程
和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設計水位和抗浮
設計水位的建議
4.1.14 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應根據
建築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條件確定。對岩質地基,應根
據地質構造、岩體特性、風化情況等,結合建築物對
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標准或當地經驗確定;對土質地
基,應符合本節第4.1.15條一第4.1.19條的規

4.1.15 詳細勘察勘探點的間距可按表4.1.15確

表4.1.15 詳細勘察勘探點的間距(m)
地基復雜
程度等級
m1" A一
『川wt 一
地基復雜
程度等級
勘探點
陽」距
一 級(復雜)
二二級(中等復雜)
10一15
巧一30 一
級 (簡 單 )
{
30一50
4.1.16 詳細勘察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勘 探 點宜按建築物周邊線和角點布置,對無
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築物可按建築物或建築群的范圍布
置:
2 同 建築范圍內的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
卧層起伏較大時,應加密勘探點,查明其變化;
3 重 大 設備基礎應單獨布置勘探點;重大的動
力機器基礎和高聳構築物,勘探點不宜少於3個;
4 勘 探 手段宜採用鑽探與觸探相配合,在復雜
地質條件、濕陷性卜、膨脹岩土、風化岩和殘積土地
區,宜布置適量探井。
4.1.17 詳細勘典的單棟商層建築勘探點的布t,應
滿足對地基均勻性評價的要求。且不應少於4個;對
密集的商層盆築群,勘探點可適當減少,但每棟建築
物至少應有1個控制性勘探點。
4.1.18 詳細勘察的勘探澡度自甚礎底面算起,應符
合下列規定:
1 勘 探 孔深度應能控制地甚主要受力層,當蒼
礎底面寬度不大於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
不應小於甚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柱基不應小於
1.5倍.且不應小於5m;
2 對 高 層玻築和.作變形計X的地盪,控創性
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蒼變形計算深度:離層跪築的
一般性勘探孔應達到甚底下0.5-1.0倍的基礎寬度.
並深入稼定分布的地層;
3 對 僅 有地下童的度築或高層建築的裙房,當
不能浦足抗浮設計要求,招設t抗浮樁或錨桿時。勘
探孔深度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評價的要求;
4 當 有 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卧層時,應適
當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 上 述規定深度內當遇甚岩或厚層碎石土等
祖定地層時,勘探孔澡度應根據情況進行調盛。
4.1.19 詳細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應符合4.1.18
條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I 地 基 變形計算深度,對中、低壓縮性土可取
附加壓力等於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20%的深度;
對於高壓縮性土層可取附加壓力等幹上覆土層有效自
重壓力10%的深度;
2 建 築 總平面內的裙房或僅有地下室部分(或
當基底附加壓力P.<。時)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
適當減小,但應深人穩定分布地層,且根據荷載和土
質條件不宜少於基底下0.5一1.0倍基礎寬度;
3 當 需 進竹地基整體穩足性驗算時,控制性勘
探孔深度應根據具體條件滿足驗算要求;
4 當 需 確定場地抗震類別而鄰近無可靠的覆蓋
層厚度資料時,應布置波速測試孔,其深度應滿足確
定覆蓋層厚度的要求;
5 大 型 設備基礎勘探孔深度不宜小於基礎底面
寬度的2倍;
6 當 需 進行地基處理時,勘探孔的深度應滿足
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要求;當採用樁基時,勘探孔的
深度應滿足本規范第4.9節的要求
4.1.20 詳細勘案採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側試應符合
下列要求:
1 采 取 土試樣和進行原位側試的勘探點數f.
應根據地層結構、地基土的均勻性和設計要求確定.
對地甚蒼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跪築物每棟不應少於3
個;
2 每 個 場地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
測試橄據不應少於『件(組】;
3 在 地 甚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於0.5m的
夾層或通鏡體.應採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側試;
4 當 土 層性質不均勻時,應增加取土教,或原
位側試工作.。
4.1.21 基坑或基槽開挖後,岩土條件與勘察資料不
符或發現必須查明的異常情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
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間,當地基土、邊坡體、地下水
等發生未曾估計到的變化時,應進行監測,並對工程
和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評價
4.1.22 室內土工試驗應符合本規范第11章的規定,
為基坑工程設計進行的土的抗剪強度試驗,應滿足本
規范第4.8.4條的規定。
4.1.23 地基變形計算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地基
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或其他有關標準的規定
執行
4.1.24 地基承載力應結合地區經驗按有關標准綜合
確定。有不良地質作用的場地,建在坡上或坡頂的建

4. 地勘布孔間距的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 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3.0.7,總體規劃勘察的勘探孔可分一般孔和控制孔兩類,其深度應根據任務要求和岩土條件確定:

一般勘探孔深度,應為8~15m;控制勘探孔深度,應為15~30m。控制勘探孔應占勘探孔總數的1/5~1/3,且每個地貌單元均應有控制勘探孔,其數量不宜少於3個。

(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鑽孔布置原則擴展閱讀:

工程地質勘探鑽孔的孔徑,大多數是168MM開孔,91MM終孔,這樣的孔身結構能夠滿足一般的勘探、試驗要求。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譬如為了探查壩基軟弱夾層和強透水帶的位置及展布方向、斷層破碎帶和緩傾角裂隙的產大辯論和特徵,以及為了檢查基礎的灌漿質量和混凝土的澆築情況,就需按照工程地質的要求,打一些大口每項鑽孔,以工程技術人員進入孔中直接觀察和測量。

大口徑鑽孔主要在水電工程地質勘探中採用。中國於1963年在丹江口壩直址打成了第一口大口每徑鑽孔;之後,葛洲壩、小浪底、偏窗子、三峽等水利樞紐工程中相繼採用,均取得很好的勘探效果。面且承擔了大壩基礎處理等任務。

由於大口徑鑽孔能夠讓勘探人員直接進入其中觀測和取樣,准確地搜集到第一性地質資料,因而避免了用一般勘探耗費大量進尺而未能搞清某些地質現象和問題的弊病。它也代替了施工復雜的豎井工程,而且由於無爆破震動,可以保持岩層的天然狀態。

大口徑鑽探方法有沖擊鑽進和回轉鑽進,在工程地質勘探中主要使用後者,其孔徑分別1150、1050、950和750MM,孔深30—60M,可以取得材心。鑽具是在現有設備基礎上改裝的,主要包括鑽頭、岩心管、取粉管、鑽桿等。除鑽具外,還應配備吊籠、絞國及潛水泵等必要的設備。

5. 水文地質鑽孔的結構和鑽孔設計

一、水文地質鑽孔的結構和鑽進方法特點

水文鑽孔的結構比一般地質鑽孔要復雜得多,這是因為水文鑽探的任務不僅是取出岩心,探明地層剖面,還必須取得許多水文地質數據,或將井孔保留下來,作為供水井或地下水動態觀測井長期使用。為了實現上述多種功用,對水文鑽孔的結構和鑽進方法就必然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主要特點是:

(1)鑽孔的直徑(口徑)較大。一般地質勘探孔的主要任務是取出岩心,故口徑可以較小(直徑一般小於150 mm)。水文鑽孔除取岩心外,還必須滿足抽水試驗或作為生產井取水的要求。為保證抽出更多的水量和便於下入水泵,目前水文地質鑽孔或水井的直徑一般均在300~500 mm,最大孔徑達1000 mm或更大。

(2)鑽孔的結構復雜。為了防止孔壁坍塌,水文鑽孔在其鑽進時、或鑽進工作結束後,一般均需下入井管護壁;為了分層取得不同深度含水層的水質、水量及水頭值和動態資料,或為阻止非開采層以外含水層中的劣質地下水進入水井之中,常需對揭露的各個含水層採取分層止水的隔離措施。變徑下管止水則是最有效的隔離方法之一(圖13-1);在鑽進深井的過程中,為減輕鑽機荷載或為節省井壁管材,有時也需變徑。

(3)為了保證地下水順利地進入鑽孔(水井),同時又能阻止含水層中的細顆粒物質進入鑽孔或防止塌孔,在鑽孔揭露的含水層段,常需下入復雜的濾水裝置,即過濾器;而對井壁與井管之間的非含水層段,則需用粘土、水泥等止水材料進行封堵,以阻止地表污水或開采含水層以外的劣質地下水沿孔壁和井管之間的空隙流入開采含水層中。因此,水文鑽孔的結構比較復雜(圖13-2)。

圖13-2 水井結構圖

(4)為了防止鑽進時所用的泥漿(即沖洗液)堵塞含水層,影響水井的出水量,對水文孔鑽進時所用的沖洗液質量(密度、稠度等)有嚴格要求。一般要求盡量用清水鑽進;在砂礫石含水層中鑽進時,泥漿黏度要求在18~25 s之間。在鑽進結束後,必須認真地進行洗井工作。對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井,正常運行時的井水含砂量要求小於百萬分之一;農業灌溉水井,也應不小於五十萬分之一。

(5)為保證水泵順利下入井中並長期安全地工作,對水文鑽孔,特別是供水井,對其孔身斜度應有嚴格要求,一般要求孔身斜度每深100 m小於1度。

二、水文地質鑽孔的設計

在鑽探任務確定之後,水文地質技術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編制水文鑽孔的設計任務書,它是鑽孔施工的依據。鑽孔設計任務書的內容包括:

(1)孔深。水文鑽孔的深度應根據鑽探任務來確定,一般要求盡可能或打穿主要含水層。

(2)開孔、終孔的直徑及孔身變徑位置。開孔直徑,在鬆散岩層中,一般應大於480mm;在堅硬岩石中,應大於290 mm。為簡化水井結構,應盡可能採用「一徑到底」(如圖13-1)。當不得不變徑時,在鬆散岩層中的終孔直徑不得小於290 mm;在堅硬岩石中,不得小於180 mm。變徑的位置,多在含水層下部的隔水層頂部。

(3)不同口徑井管的下置深度及應選用的井管材料。

(4)鑽孔中止水段的位置和止水方法。

(5)過濾器的類型和過濾器下置深度。

(6)對水井中的非開采含水層段,應提出井壁與井管之間隙的回填封堵段的位置、使用回填材料及回填方法。

(7)鑽進方法及技術要求。包括為完成鑽孔設計任務要求採用的鑽探方法(詳見表13-1),以及對沖洗液質量、岩心採取率、岩土水樣採集、洗孔及孔斜測量等的要求,並對鑽進時的簡易水文地質觀測和編錄突出明確的技術要求。

鑽孔設計書應附有設計鑽孔的地層岩性剖面、井孔結構和鑽孔平面位置圖。

表13-1 水文鑽探鑽進方法

6. 各位高手,急求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規程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裂隙統計應該是用線裂隙率。不能僅僅憑借裂隙率的統專計來確屬定岩層含水性。在鑽孔岩芯一般很難統計裂隙的。節理裂隙往往不是僅有一組,當裂隙發育時,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難復原岩芯面貌去統計的。就算是統計了,也是不準確的。在鑽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發育程度,統計RQD值,做到這些就可以了。

7. 地質勘探鑽孔能否設置在隧道區間線路上面有沒什麼規范

1、地質勘抄探鑽孔能設置在隧道區間線路上面,但是一般情況布設在隧道寬度外側。
2、地質勘查是地質勘查工作的簡稱。廣義地說,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
3、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利用鑽探設備向地下鑽成的直徑較小深度較大的柱狀圓孔,又稱鑽井。鑽探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地下水的鑽孔直徑較大些。鑽孔直徑和深度大小,取決於地質礦產埋藏深度和鑽孔的用途。

8. 水文地質鑽探布置的一般原則

在水文地質勘察中,正確合理地布置普查或勘探鑽孔的孔位以及線和網,是水文地質勘探工作的首要問題。必須用較少的工作量,較高的效率,較低的成本,較短的時間來滿足勘察設計要求,取得必要的完整的水文地質資料。在正常情況下,布置普查或勘探鑽孔(線、網)要遵循下列一般原則。

(1)充分收集和利用前人已有的資料,或在已做水文地質測繪和物探工作的基礎上,經詳盡研究,取得一定的地質和水文地質依據後,才能按點(孔)、線、網的格局進行布置。

(2)勘探孔的布置要與勘察任務、勘察階段、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及資源評價方法等相適應。同時,要把一般性任務與專門性任務結合起來。

(3)勘探孔與勘探線(網)的布置,要點線結合,以線為主,做到全面控制工作區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在勘探線不能控制的地段,可布置個別勘探孔。

(4)勘探孔和勘探線的數量一定要講究效益、重點突出、以疏為主、疏密結合的原則,且不可平均使用。

(5)勘探鑽孔的深度,主要決定於目的含水層(帶)的埋藏深度,對於勘探線上的鑽孔其孔深應以淺孔居多,深淺結合,先深孔後淺孔。對於開采孔則應先淺後深,先近後遠。

(6)勘探線上的每個鑽孔,都應有明確目的。進行勘探施工時,必須以探為主,做到探采結合。在取得全面成果資料的同時,應盡量做到一孔多用,例如,兼作供水開采孔、長期觀測孔等。對一孔多用的鑽孔,在設計時就要考慮鑽孔結構問題。

(7)勘探線的布置應沿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變化最大的方向。在大范圍內,當水文地質條件不很清楚時,可用幾條勘探線構成勘探網加以控制。如果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較為清楚,勘探線應垂直河流方向或山前扇形地的縱深方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布置。每個孔位應以控制含水層(帶)的厚度變化、導水或阻水邊界、富水地段、埋藏條件變化等為宜。同時,也要兼顧孔位在勘探線上應起的距離(區段)控製作用。

(8)根據在鑽探施工過程中獲得的新資料,並結合其他工作成果的綜合研究,若發現新的問題,應對原設計進行相應的必要的修改,呈報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在一般情況下,不能輕易修改或變動原設計。

(9)在具體選定孔位時,應考慮交通運輸及施工中的供水、供電和排水條件,以及對農田和城鎮建築物的影響等。

9. 地質勘察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各種勘查工程,不論地表還是地下,都必須按照一定的間距系統而有規律的布置,並盡可回能使相鄰的工程互答相聯系,以利於製作一系列的勘察剖面和獲得礦體的各種參數。
2、勘查工程應盡量垂直礦體走向,或垂直礦體的平均走向或者是主要構造想的方向布置,以保證勘查工程沿礦體厚度方向穿過整個礦體或含礦構造帶。
3、勘查工程的布置要遵守由已知到未知,有地表表到地下,由稀到密的原則布置。
4、當應用地下坑探工程進行勘查時,應使勘查坑道盡可能為將來開采時所利用,因此布置坑道時預先要考慮使之與開采系統和技術要求相一致。

10. 鑽孔設計管理原則是什麼

定向鑽孔由於施制工技術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堅持先設計後施工,沒有設計不準施工的原則。定向鑽孔施工設計由施工部門根據設計部門提供的地質資料組織鑽探技術人員進行編制。由施工部門組織人員編寫「定向鑽孔施工設計書」,經主管部門批准下達執行。定向鑽孔施工設計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施工礦井的井巷布置圖,綜合鑽孔柱狀圖等。

2)施工工作面的地質資料,包括工作面的走向、傾向、有無斷層及煤體硬度等。

3)施工工作面瓦斯賦存情況,包括瓦斯壓力,瓦斯濃度及瓦斯突出情況等。

4)隨鑽測量定向鑽孔質量要求。

5)隨鑽測量定向鑽孔軌跡設計及鑽孔結構設計。

6)採用的設備配套及性能。

7)主要安全技術措施及組織管理。

8)費用預算及工作進度安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