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激光掃描地質災害
⑴ 目前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地形測繪方面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激光來掃描儀是借著掃描技術來測量工源件的尺寸及形狀等工作的一種儀器,激光掃描儀必須採用一個穩定度及精度良好的旋轉馬達,當光束打 ( 射 ) 到由馬達所帶動的多面棱規反射而形成掃描光束。由於多面棱規位於掃描透鏡的前焦面上,並均勻旋轉使激光束對反射鏡而言,其入射角相對地連續性改變,因而反射角也作連續性改變,經由掃描透鏡的作用,形成一平行且連續由上而下的掃描線。
⑵ 請問三維激光掃描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原理比較簡單,事實上和全息照片有著相同的原理,首先,需要將激光分成兩束,一束光照射物內件 ,一束直接照到容底片上,使感光原件感光。從這是利用了從物體後部反射的激光束與物體前部反射的激光束所走過的距離不同,因此與直接照射的參考光束所形成的干涉條紋不同,而三維型激光掃描儀則記錄了全部的條紋,也就記下了物體的立體形象,只要再用激光去照射全息圖片,就可以顯出物體的真面目。觀看這樣的圖片時,只要改變觀察的角度,就可以看到被前面物體擋住的部分,而且從這機關報照片中任意剪下一小塊,都可從它看到物體的全貌,只是觀察的窗口較窄,就好比從鑰匙口看室內的情況一樣。
⑶ 三維激光掃描儀內業處理注意哪些問題
1、你需要了解你所用用的軟體的保存機制,操作後是否可以撤銷,這一回點很重要。
2、測站拼接答,注意拼接精度。這個也叫匹配,否則點雲會出現分層。
3、點雲過濾,降噪,刪除多餘數據。
4、數據抽稀,這個根據需求,自己把握。一般做高精度三角面3-4mm,普通5mm,等等
5、坐標系。這個很重要,關鍵是看項目需求。
6、數據導出,這個主意一下格式,還有一些附帶選項就行了。
⑷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應用於地形測量的優勢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屬於進行測量的優勢,這應該就是說他們不用耗費人力物力,然後這個三維激光掃描儀非常便捷。
⑸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現實中有哪些應用
文物古跡保護、建築、規劃、土木工程、工廠改造、室內設計、建築監測、交通事故處理、法律證據收集、災害評估、船舶設計、數字城市、軍事分析等領域
⑹ 三維激光掃描原理
基本原理比較簡單:通過激光束的反射,確定掃描點距離掃描儀器的角度、距離,進而重建掃描模型。
要詳細原理只能去找掃描儀的說明書了。
⑺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演練方案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2013年7月29日)
進入汛期,我省地質災害進入高發期,為提高地質災害應急應對能力,省廳決定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實戰演練,擬邀請省氣象局相關人員參加,現制定如下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鍛煉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伍,檢驗應急裝備和能力,提升技術響應能力,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水平。
二、演練任務
主要任務是模擬一次單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通過演練檢驗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應急調查能力,測試我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平台建設及相關應急裝備的技術保障程度。
具體任務是:
(1)進行一次地質災害調查部門、應急測繪部門、氣象信息服務部門的應急拉動。
(2)實施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卧虎山水庫北壩肩滑坡(崩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
(3)試用前期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平台建設的系統和裝備。
(4)模擬地質災害視頻聲頻遠程會商與指揮。
(5)編制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報告、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和信息發布初稿。
三、演練地點、時間、背景
演練地點: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卧虎山水庫北壩肩。
演練時間:2013年7月29日13:00-18:00。
演練背景:卧虎山水庫北壩肩災害點群測群防員發現滑坡險情,經初步調查,受威脅人員3戶、12人,威脅卧虎山水庫北壩肩和水庫下游居民安全。群測群防員立刻將災情逐級上報各級國土資源部門,並直報國土資源廳應急值班人員,值班人員認為險情緊急重大,快速編制了應急工作方案,並及時報告了國土資源廳應急管理辦公室。省國土資源廳接報後,啟動一級地質災害技術響應,立即要求濟南市國土資源局開展先期調查,採取先期應急處置。
四、參加單位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山東省氣象台,山東省氣象信息服務中心,山東省國土測繪院,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山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系統裝備
三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1套;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系統1套;三維激光掃描儀及配套測量設備1套;GP S動態監測系統1套;衛星通信車1輛,其他車輛4輛;地質災害調查單兵設備1套、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單兵2套、手持GP S3部;航拍無人機1架;對講設備4部;衛星電話2部;氣象預報系統設備若干;地質災害視頻監視系統;移動氣象站。
六、演練內容
(1)演練地質災害應急技術響應程序。
(2)與氣象部門聯合開展單點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
(3)通過視頻會商系統對災害點應急調查工作進行實時會商和指揮。
(4)單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技術方法及內容。
(5)試用衛星通信系統、單兵設備、三維掃描儀系統、無人航拍系統針對單點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的技術方法、程序。
(6)應急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方案、信息發布編制過程、方法。
(7)地質災害視頻監視及單兵實時傳輸。
七、演練組織及人員
1.應急調查指揮部
指揮長:寧廷河
副指揮長:董同玉 王光信 張志光 李國祥
成員:付英 現場總協調,林海 顏景生(後方專家組長),申玉德 韓景敏 現場調查期應急處置,任重 高善坤。
職責:負責演練技術工作的組織、協調、指令、點評、參與研討災害基本情況,調查期應急處置,向省政府和國土部匯報。
具體分工:寧廷河負責下達指令及演練結束的點評;董同玉負責航拍工作總指揮;王光信負責本次演練主持;張志光負責氣象信息協調;李國祥觀摩指導;付英負責演練現場總協調;林海負責演練技術指導;顏景生負責演練組織與會商工作;申玉德觀摩指導;韓景敏負責指揮現場調查期應急處置工作;任重負責災情險情速報;高善坤負責演練信息匯集。
2.後方會商專家組
組長:顏景生
副組長:常允新 李玉華 楊 穎
成員:壽冀平 盛根來 張世傑
職責:負責會商、災情險情判定、調查成果編制、研討災害基本情況。
3.關系協調組
組長:王良龍
成員:郭瑞、岳慶傑、術鳴魯、張明亭、崔京河
職責:負責地方關系的協調工作,參與會商,警示牌6塊,分別放置在滑坡道路兩端路口和兩個崩塌點處。
4.災情險情調查組
組長:胡玉祿 現場技術負責
副組長:楊成芳 楊宗波、邊文超
(1)地質地形調查小組 方慶海(小組長)、張景康
(2)災情調查小組 張永偉(小組長)、梁浩
(3)險情調查小組 王慶兵(小組長)、邵明、孟凡奇
(4)應急監測小組 董強(小組長)、楊培傑、王寧、趙琳、李永超
職責:負責攜帶單兵、三維激光掃描儀、手持GP S等設備進行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調查。
具體分工:胡玉祿為現場技術負責,攜帶對講機。
楊成芳、楊宗波、邊文超負責現場氣象人員、設備。方慶海負責地質地形調查,張景康配合,攜帶照相機、手持GP S、地形圖,精確繪制地質圖和地質剖面圖。
張永偉攜帶對講機、衛星電話、自動化監測單兵1套,負責災情調查;梁浩攜帶照相機,手持GPS,填寫災害點災情調查表;王慶兵攜帶衛星通訊單兵設備,負責險情調查;邵明、孟凡奇攜帶手持GPS,填寫災害點險情調查表。
董強負責應急監測工作,攜帶對講機;董強、楊培傑、承擔靜態GPS監測,攜帶自動化監測單兵1套;王寧、趙琳李永超負責三維激光掃描。
5.影像航拍組
組長:楊艷萍
副組長:毛繼軍
成員:張偉國、張衡、吳學超、何有剛、張廣慶、楊建、高岷
職責:負責影像的航拍與處理工作。
6.技術網路保障組
組長:魏嘉
副組長:鄭庭明、任翠愛、張聲濤、韓保棟
成員:張曄、沙令寶、鄭秀榮、胡紅文、王心兵、鄒連慶、曹春山、劉洋
具體分工:魏嘉負責後方專家會商技術保障、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災害基本情況匯報(應急途中時間);張聲濤負責省廳與總站應急大廳連接調試;鄒連慶負責三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應用、應急大廳聲頻視頻系統切換、應急大廳連接調試;任翠愛負責專家意見整理;沙令寶留守預報值班,負責氣象數據傳輸;胡紅文負責圖件查找、修改工作;鄭庭明負責網路通信順暢和突發狀況的處置;王心兵、張曄、劉洋負責衛星通信車連接調試、切換;曹春山負責衛星通信車駕駛。
7.後勤服務組
組長:宋和平
副組長:韓保棟
成員:陳清芳、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國
具體分工:宋和平負責後勤服務,突發事件的處置;韓保棟、陳清芳負責應急車輛准備調度、司機安排;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國為應急車輛司機。
8.宣傳報道組
組長:吳文峰
成員:楊學作、胡笑偉、趙培培
八、演練程序
本次演練分為4個階段:
(1)應急調查啟動階段(13:00—14:00):群測群防員報災,省廳啟動一級技術響應,編制應急調查方案,成立應急調查隊伍,做好出發准備。
(2)應急調查階段(14:00—16:25):各小組到達指定位置分組開始調查。
(3)應急會商階段(16:25—16:50):前後方專家開展應急會商,形成應急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措施建議、信息發布初稿。
(4)應急結束階段(16:50—17:18):宣布演練結束,指揮長點評。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⑻ 被三維激光掃描儀(地質上用的那種)到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嗎
電器都有輻射。這種大功率設備對人是有傷害有,激光尤其對眼睛傷害較大。不過你只是走過,沒有太多停留,不用太緊張。這就等於做了幾次胸透一樣,雖然有傷害但其實不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