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初步勘察主要內容
❶ 為什麼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詳細勘察階段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版工作。所需權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❷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每個單位來的格式都不大一樣,自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❸ 初步設計階段的第一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1954年2月馮景蘭、姜達權、錢學溥等隨中蘇專家查勘團,查勘了三門峽河段。
同年5~12月,由地質部工程地質管理處鄧林、姜達權、閻錫嶼等組成的黃河中下游隊和電力工業部水電總局張鑒新等(包括水電豐滿鑽探機組)組成的鑽探隊共同對三門峽壩址進行了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和初步鑽探工作,這一次的勘探任務是在黃河水利規劃委員會所組成的黃河查勘團到三門峽查勘後,初步決定了三門峽可能選為黃河中下游第一期開發工程。之後,由蘇聯地質專家奧加林布置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質測繪以及鑽孔、試坑、探槽、土鑽等勘探工作。其主要內容如下:
(1)水庫區進行了比例尺1:50000(精度為1:100000)的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工作面積為7800km2(包括涑水盆地);
(2)在黃河及渭河兩岸測繪了20個黃土坍岸剖面;
(3)在壩址區分別進行了比例尺1:10000,與1:2000的地質測繪工作;
(4)同時對壩址進行了勘探工作,計鑽孔30個、探槽4個、試坑3個(詳見圖4);(5)對建築材料產地亦進行了地質調查工作,並對5個產地進行了少量的勘探與試驗工作;
(6)工作完成後提交了文字報告及各種平面圖、剖面圖與柱狀圖。
通過上述勘探工作,對三門峽壩址區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給1954年以後的勘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搜集的資料成為三門峽初步設計的重要依據。但是由於勘探時的技術經濟調查報告還沒有編出,勘探和設計未能銜接。此外,當時工作中還沒有統一的規程和規范,所提供的資料,還不能完全滿足初步設計的要求。
同年,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在庫區隴海鐵路的大營至零口間,作了水庫坍岸和黃土濕陷預測等工程地質工作。
在這期間,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961隊在庫區的渭河南北兩岸進行了1:20萬比例尺的綜合性水文地質測繪。
在1954年到1957年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劉東生等及北京地質勘探學院普地教研室杜恆儉等,對潼關到三門峽地區第四紀地質與地貌進行了研究,並提交了部分地區的文字報告與全區比例尺1:200000的第四紀地質圖與地貌圖。
1955年3月,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岑嘉法、董志良、藍朝玉等,對會興鎮到三門峽地區鐵路專用線進行了路線的草測與初測工作,並提交相應的文字報告與線路地質圖。
1955~1956年為配合三門峽工程建設,地質部同黃河水利委員會共同組建的「941隊」對伊、洛、沁三河進行了技術經濟報告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在選定的第一期壩址(洛河的故縣、伊河的東灣)進行了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並提交了成果資料。
1955年6月,地質部從「941隊」抽調了陳祺江等6位同志,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對前人在三門峽工作期間所取得的成果資料進行了清理和核實,為新一輪工作做了認真的准備。
圖4 三門峽計劃壩址初步勘探工程示意圖
❹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內容是什麼
岩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採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
❺ 工程地質勘探施工包含哪些工作內容
工程地質勘探施工包含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內照片、水文容、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❻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有哪些重要的內容呢
1、工程地質勘抄察報告是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必不可少的基本依據,對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影響。勘察成果要正確反映客觀地形、地質情況,確保原始資料的准確性,結合工程具體特點和要求提出明確的評價、結論和建議。
2、建設單位應在新建工程定點後,委託有資質的地質測繪(勘察)單位,對工程的地質進行勘察,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概述。
(2)場地描述及地下水。
(3)地層分布。
(4)工程地質條件評述。
同時,應附以下圖表:
(1)鑽孔平面布置圖。
(2)地質岩性剖面圖。
(3)地質柱狀圖。
(4)地質柱狀及靜探曲線圖。
(5)土壤試驗成果匯總表。
(6)土壤壓縮曲線圖。
(7)土壤剪力試驗成果。
3、竣工資料中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應為原件。
❼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每個單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樣,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版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權、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❽ 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勘察內容有哪些
1 查明水庫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工程地質問題,預測蓄水後的變化;版
2 查明建權築物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並進行評價,為選定各建築物的軸線及地基處理方案提供地質資料和建議;
3 查明導流工程的工程地質條件,根據需要進行施工附屬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和施工與生活用水水源初步調查;
4 進行天然建築材料詳查;
5 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和岩土體位移監測。
❾ 岩土勘察各階段內容和要求有哪些
岩土工程勘察階段一般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初步勘察階段與詳細勘察階段.對於單體建築物如高層建築或高聳建築物,其勘察階段一般劃分為初步勘察階段和詳細勘察階段兩個階段.當工程規模較小且要求不太高、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時,初步勘察與詳細勘察可合並為一個勘察去完成.當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建築地基,或基槽開挖後地質情況與原勘察資料嚴重不符而可能影響工程質量時,尚應配合設計和施工進行補充性的地質工作或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各勘察階段的任務要求分述如下:
(一)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
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對擬建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評價,其任務要求主要為:
(1)搜集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和附近地區的工程地質資料及當地的建築經驗.
(2)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踏勘,了解場地的地層、構造、岩石和土的性質、不良地質現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質條件.不良地質現象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活斷層、洪水淹沒及水流對岸邊的沖蝕等.
(3)對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已有資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條件較好且傾向於選取的場地,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在確定建築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件方面,宜避開下列地區或地段:
①不良地質現象發育且對場地穩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潛在威脅的;
②地基土性質嚴重不良的;
③對建築物抗震危險的;
④洪水或地下水對建築場地有嚴重不良影響的;
⑤地下有未開採的有價值礦藏或未穩定的地下采空區.
該階段作為廠址選擇來講稱為選廠勘察階段,其主要任務是,首先在幾個可能作為廠址的場地中進行調查,從主要工程地質條件方面收集資料,並分別對各場地的建廠適宜性作出明確的結論,然後配合有關選廠的其他有關人員,從工程技術、施工條件、使用要求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綜合分析對比,最後選擇一個比較優良的廠址.
(二)初步勘察階段的任務與要求
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礎上,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和實際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或調查以及勘探測試工作,為確定建築物的平面位置,主要建築物地基類型以及不良地質現象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資料,對場地內建築物地段的穩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評價,其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搜集可行性研究階段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取得建築區范圍的地形圖及有關工程性質、規模的文件.
(2)初步查明地層、構造、岩土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埋藏條件以及凍結深度.
(3)查明場地不良地質現象的類型、規模、成因、分布、對場地穩定性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
(4)對抗震設防烈度大於或等於7度的場地,應判定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
(三)詳細勘察階段的任務與要求
詳細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標高,工程的性質、規模、結構特點已經確定,基礎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各勘察階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且主要是最終確定地基和基礎方案,為地基和基礎設計計算提供依據.該階段應按不同建築物或建築群提出詳細的岩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對建築地基應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評價,並應對基礎設計、地基處理、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等具體方案作出論證和建議,主要應進行下列工作:
(1)取得附有坐標及地形的建築物總平面布置圖,各建築物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築物的性質、規模、結構特點,可能採取的基礎形式、尺寸、預計埋置深度,對地基基礎設計的特殊要求.
(2)查明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及危害程度,並提出評價與整治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和整治方案建議.
(3)查明建築物范圍各層岩土的類別、結構、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計算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
(4)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築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預測建築物的沉降、差異沉降或整體傾斜.
(5)對抗震設防烈度大於或等於6度的場地,應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對抗震設防烈度大於或等於7度的場地,尚應分析預測地震效應,判定飽和砂土或飽和粉土的地震液化,並應計算液化指數.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當基坑降水設計時尚應查明水位變化幅度與規律,提供地層的滲透性.
(7)判定環境水和土對建築材料和金屬的腐蝕性.
(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築物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產生的變化及其對工程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議.
(9)對深基坑開挖尚應提供穩定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論證和評價基坑開挖、降水等對鄰近工程的影響.
(10)提供樁基設計所需的岩土技術參數,並確定單樁承載力;提出樁的類型、長度和施工方法等建議.
❿ 工程勘察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主要內容
1、工程概況
1.1擬建建築物概況
1.2場地已有資料
2、勘察方案
1執行的主要專技術標准
2.2 勘察目屬的與要求
2.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2.4室內土工試驗
2.5不良地質作用調查
3、勘察成果分析及報告書編寫
3.1文字部分
3.2主要圖表
4、本工程投入技術力量及施工設備
4.1本工程擬投入技術力量
4.2 人員安排
4.3 施工設備
5、進度計劃
6、工期保證措施
6.1組織措施
6.2技術措施
6.3經濟措施
7、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8、安全保證措施
9、承諾及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