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高鐵引發群體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高鐵引發群體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發布時間: 2021-02-16 03:06:25

❶ 釣魚文的實例

《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大意為:從2010年9月初開始,網路上的一則與高鐵有關的文章開始被熱傳,帖子的大概意思為,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張拾邁教授經過全面、細致的研究,得出了「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他認為在中國的地質條件下,高鐵產生的「夏爾謝夫力」將連鎖導致嚴重的「斯蒂芬金效應」,從而引起群發性的地質災害。他在臨終前強烈建議,如果一定要建高鐵,希望高鐵建設至少保證使用有砟道床。整篇文章完全胡謅八扯,目的就是惡搞黃萬里,追求的就是無厘頭的非邏輯,還摻上一串串的冷笑話。但是作者估計沒有想到,從總體上來看,人民是沒有啥科學素養的,這種滿篇「夏爾謝夫」「斯蒂芬金」彷彿很專業的文章,很容易就一傳十十傳百,噴得滿網路都是。2010年9月,mitbbs上原作者發表帖子,大致內容如下:1、 張拾邁這個名字是惡搞黃萬里,十邁,低速的意思。2、「夏爾謝夫力」是惡搞MITBBS上的xiaxie,「斯蒂芬金效應」是惡搞MITBBS上的stephenking,這兩個人是MITBBS上的著名坑王。2011年7.23動車事故後,媒體一片對高鐵討伐之聲,這篇釣魚文竟被不少媒體引用,作為攻擊高鐵的「彈葯」2011年7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的文章《高鐵「自主創新」之謎 半生不熟的列控系統》援引「張拾邁」的言論,遭到眾多網友圍觀。當日第一財經日報微博上進行道歉,內容如下「【致歉聲明】本報今日刊登的題為《高鐵「自主創新」之謎》的報道中,所引用的張拾邁教授的觀點,經網友提醒和核實,系網路杜撰。特此澄清,並向讀者和網友致歉。《第一財經日報》編輯部」。但是此事造成的嚴重影響大大降低了該報紙的信譽。新浪網等眾多網站也引用了這篇文章。

❷ 斯蒂芬金效應,到底是什麽東西,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斯蒂芬金效抄應」就是在那篇惡搞的博文《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里編造出來的,沒什麼好解釋的。

「夏爾謝夫力」和「斯蒂芬金效應」都是博文作者生造出來的名詞,文章里的解釋也是瞎掰。

科學界根本不存在這兩個名詞。

❸ 斯蒂芬金效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966af0100lhi8.html
駁《高鐵——來悄悄開自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您有質疑精神還是挺可貴的

我不敢說上面的帖子就完全正確但是還是請聽聽不同的聲音

❹ 關於釣魚文的起源,好像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給一本著名雜志寄了一篇文章,然後自己駁倒,具體誰能告訴我!

「釣魚文」這個詞經常在軍版,歷史版出現,
這類文章就是故意說一些奇異的、似是而非的、誤導性的觀點和言論,引起大家注意、讓大家來批評反駁。
釣魚文的訣竅:
1、既要讓魚在粗讀的時候有相信的沖動,又必須要留出魚的智商一定最終能夠發覺的破綻。
2、釣魚文中的破綻越多越好,破綻的級別越低越好,但又不能讓人在第一眼就發現。
3、釣魚文的反差要大。以國 軍戰史為例,釣魚文所描述的事件,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越糗越好,而釣魚文中的描述越光輝越好。
4、有必要留下一些純惡搞的破綻,比如著名科幻電影中的主角名字和橋段,這種無論如何辯駁都無法改變的破綻是最後的底線,防止被歷史學家們寫到書中。
5、破綻應當分級別分層次,防止部分思維奇怪的魚將其中某些他識別出來的破綻剔除之後作為正史到處轉貼。
第一章釣魚的定義與歷史源流
釣魚,是一種互聯網上的交鋒手段。
所謂的釣魚,是用一篇杜撰的文章或圖片(即釣魚文),在互聯網上發布,使目標群體產生先是相信、繼而發現自己錯信了杜撰文章的過程。
釣魚行為來源於網路上真相黨、精英的猖獗,為用最為有力的手段對精英真相黨進行譏諷,有良心的青年歷史發明家開始嘗試杜撰一些具有諷刺性的文章,對精英真相黨進行調戲。
在老艦船論壇時代(1998~2005),已有部分網友用反諷的手段,對真相黨進行調戲。
在水木社區bbs(newsmth),自2007年起,有一些標題黨和hyt 人士的一些調侃之文,竟然起到了釣魚的效果,可謂是史前時代的釣魚萌芽。如某淫盪標題黨人士在newsmth 貼出了美軍外表殘破F/A-18的照片,但將標題改為《體制問題釀惡果,某國先進戰機銹積斑斑》,結果意外地調到了一條魚,該版寵被連續嘲諷兩天仍堅持認為圖中的飛機是殲-10 。史學家稱,淫盪標題黨同學僅僅是往水裡丟了一截繩子,就有魚來咬。
2009年的金盧布事件(又稱穆好古事件、C Cup 事件)是釣魚產業的重大事件,它標志著釣魚從自發轉為自覺,從單獨行動轉為集團行動,從無組織無紀律轉為有組織有紀律。
金盧布事件,開始於sbanzu論壇穆好古同學在sbanzu網友的協助下製作的一張假收據,該收據使用毛體字型檔,偽造了一張荒謬的3億5千萬金盧布的收條。該收據製作完成後一段時間里默默無聞,但逐漸有人將其轉貼到精英真相黨的論壇上。由於該收據所標志的內容極其符合精英真相黨的胃口,因此盡管在製作時留下了諸多明顯的破綻,仍有大批精英受騙,甚至包括某C Cup 美女碩士,該美女將此圖作為歷史資料寫入論文中,被院長發現,並因此丟掉了學籍。(據傳在發現受騙後,美女對穆好古先是憤恨,但後竟然轉為愛意纏綿,但此
說法過於離奇,不足為證,各位五毛不要將脫光的希望寄託在釣魚之上)。
第二章釣魚的實用價值
釣魚本質上是一種欺騙戰術,有人說是一種「善意的欺騙」,有人說是一種道德低下的表現。但實際上,釣魚究竟是善是惡,並不影響我們討論它的實用價值。
要衡量釣魚的實用價值,我們首先要從「魚」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作為一條民主的魚,精英的魚,把持著宇宙真相的魚,在發現自己被釣了之後,在情緒上通常會有如下表現:羞,憤,惱,氣。
下面就仔細分析被釣的魚的幾種情緒。
羞:
即魚們為自己竟然沒有發現釣魚文中的諸多故意破產而羞愧。如果一條魚被釣後,情緒上是羞佔了主導,那麼這條魚此後會更以認真的態度去讀歷史,有可能(並不一定)會回到正確的歷史觀上面。
憤和惱:
魚們對五毛們的憤和惱古已有之,也不缺現在多出來的這一點點。
氣:
魚在被釣之後,又看見這篇文被貼在了自己活動的論壇上,而且還繼續有自己的同類魚在上鉤。此時,這條被釣過的,現在有多讀了點資料的魚該會如何做呢?一定會很生氣。這條魚是替同類們指出這是釣魚問並揭示若干其中的破綻呢?還是恨同類們如此不長進呢?
總結:
魚被釣過,對它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在重打擊之下,魚可能會轉向,也有可能不再做魚,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繼續憤和惱。總之,釣魚有可能挽救一條魚,即使有一部分魚在被釣過之後繼續堅持它的洄遊路線,也不會將情況變得更壞,咱們下次繼續去釣他就是了。
第三章釣魚文的製作
現在回到釣魚的定義上來。所謂釣魚,必須要讓魚有先是相信、繼而發現上當的過程。如果魚看到此文後相信,此後也一直相信,那麼釣魚就失敗了。釣魚的目的,就是讓魚在信-發現上當的過程中,其人生觀和歷史觀受到最大程度的打擊,以期改變魚腦子中的一些東西。
至於釣魚文若干年後竟然被當作正史的事情,那麼就是更大的失敗,想一想都會覺得很杯具。
因此,釣魚文的製作應當有以下幾個原則:
1、既要讓魚在粗讀的時候有相信的沖動,又必須要留出魚的智商一定最終能夠發覺的破綻;
2、釣魚文中的破綻越多越好,破綻的級別越低越好,但又不能讓人在第一眼就發現;
3、釣魚文的反差要大。以國軍戰史為例,釣魚文所描述的事件,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越糗越好,而釣魚文中的描述越光輝越好;
4、有必要留下一些純惡搞的破綻,比如著名科幻電影中的主角名字和橋段,這種無論如何辯駁都無法改變的破綻是最後的底線,防止被歷史學家們寫到書中;
5、破綻應當分級別分層次,防止部分思維奇怪的魚將其中某些他識別出來的破綻剔除之後作為正史到處轉貼。
第四章釣魚注意事項
1、釣魚文的製作過程必須留下確鑿證據,比如挑選一個可靠的萬年不倒的但又較為冷門的論壇,sc這種天天大姨媽的論壇,其實並不利於保存證據。
2、穆好古同學的釣魚文雖然留下了創作過程,但是它的主貼編輯過,這是一個漏洞,其實後續的修改應該作為跟貼貼在最後,修改主貼有可能留下隱患。
3、釣魚文發去魚塘之後,如該魚塘的魚群智商實在偏低,有必要注冊個馬甲去替他們善意地指出一下。但是指出的時間不宜太早,應當在它們熱烈的討論剛開始冷卻的時候捅。
第五章防釣魚
有人釣魚,也就會有魚釣人。大家已經知道,被釣的經歷會使人生觀歷史觀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必須防釣魚。提醒垂釣者以及垂釣者的朋友們,尤其是新人,其實老人也應該注意,看文章的時候要回想資料,沒有接觸過資料的就現查,經過比對之後才攝入你所看到的信息。
另一次傳播比較廣的釣魚文
《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大意為:
從2010年9月初開始,網路上的一則與高鐵有關的文章開始被熱傳,帖子的大概意思為,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張拾邁教授經過全面、細致的研究,得出了「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
他認為在中國的地質條件下,高鐵產生的「夏爾謝夫力」將連鎖導致嚴重的「斯蒂芬金效應」,從而引起群發性的地質災害。他在臨終前強烈建議,如果一定要建高鐵,希望高鐵建設至少保證使用有砟道床。
整篇文章完全胡謅八扯,目的就是惡搞黃萬里,追求的就是無厘頭的非邏輯,還摻上一串串的冷笑話。但是作者估計沒有想到,從總體上來看,人民是沒有啥科學素養的,這種滿篇「夏爾謝夫」「斯蒂芬金」彷彿很專業的文章,很容易就一傳十十傳百,噴得滿網路都是。
2010年9月,mitbbs上原作者發表帖子,大致內容如下:
1、 張拾邁這個名字是惡搞黃萬里,十邁,低速的意思。2、「夏爾謝夫力」是惡搞MITBBS上的xiaxie,「斯蒂芬金效應」是惡搞MITBBS上的stephenking,這兩個人是MITBBS上的著名坑王。
【記一次玩大了的釣魚】
一切都是從MITBBS開始的……
有這么一天,MITBBS上一個吃飽了撐的沒事乾的傢伙(因為已經惹起法律問題了,為了幫助當事人逃脫法律制裁,就不說是誰了)寫了一篇釣魚文,這就是
《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
以下是原作者的自首書,我把他的ID打上馬賽克吧……
發信人: D*****r (嗶————), 信區: D*****r
標 題: 我是《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的作者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Wed Sep 8 13:51:46 2010, 美東)
請幫我轉military版,謝謝!
在文中我用彩蛋向本站的2個id致敬了,「夏」爾「謝」夫力是指蝦蟹,斯蒂芬金效應是指StephenKing。正是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挖坑不倦的精神鼓勵了我的創作。我想讓他們知道
2011年7.23動車事故後,媒體一片對高鐵討伐之聲,這篇釣魚文竟被不少媒體引用,作為攻擊高鐵的「彈葯」
不得不感嘆如今很多記者素質之低下。
2011年7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的文章《高鐵「自主創新」之謎 半生不熟的列控系統》援引「張拾邁」的言論,遭到眾多網友圍觀。當日第一財經日報微博上進行道歉,內容如下「【致歉聲明】本報今日刊登的題為《高鐵「自主創新」之謎》的報道中,所引用的張拾邁教授的觀點,經網友提醒和核實,系網路杜撰。特此澄清,並向讀者和網友致歉。《第一財經日報》編輯部」。但是此事造成的嚴重影響大大降低了該報紙的信譽。新浪網等眾多網站也引用這篇文章。

❺ 中國政府建高鐵論證過夏爾謝夫力沒有啊,科學要嚴格驗證, 求答案,謝謝

10mph嚴格說起來其實是16公立每小時。
只是國內把邁和公里混用的。當然這不是重點:)

❻ 如何判斷地形

等高線密集或重疊

❼ 最近幾年發生的地質災害與高鐵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

目前還沒有聽說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的。多年前媒體炒作過一次,但是不了了之。

❽ 請推薦夏爾謝夫力相關的資料

著名釣魚文《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中杜撰出的一種力。

❾ 求《文革後你永遠看不見》文中典故出處。

250萬年歷史的韓國人頭蓋骨——250萬年前有韓國么?可能是借用「宇宙是韓國的」的梗。6000年歷史的妲己墓——妲己是紂王的寵妃,紂生於公元前約1046年,算下來真有墓也頂多3000年。1000多年歷史的蘇東坡評點本紅樓夢——蘇東坡是宋朝人,《紅樓夢》是清代曹雪芹所寫,差了幾百年怎麼點評?孫中山1938年後的876篇日記及手稿——孫中山1925年就逝世了,38年之後不可能有日記。張拾邁實驗室全部資料——張拾邁,是著名釣魚文《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中的虛構教授姓名,大概是諷刺「黃萬里」而起的。拾邁,就是速度只有10英里/小時,和自行車差不多。1200公里的史蒂芬金效應模擬對撞機——斯蒂芬金效應,同樣出自「高鐵魔盒」文,乃搞MITBBS上的stephenking。直徑10公里周長40公里的秋爾庫夫圓廣場——秋爾庫夫,經典陰謀論釣魚文中秋褲的發明者。直徑10公里周長40公里,是引用了「π=4」的釣魚文。大哲學家柏拉圖的釣魚遺址——此柏拉圖非古希臘哲學家,而是微博的著名釣魚群體「七字黨」之一「中出憲政柏拉圖」。
滿意請採納

❿ 求接觸符號理論的真實實踐

純屬杜撰吧,編個外國科學家名字,編本書名(或者發表在某NB期刊上的論文內名),再為「理論」容的核心編幾句話,就顯得煞有介事了,樓主也可以試試,很有喜感的。而且如果想往大了編也容易,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大量重復上述過程。範文請參閱: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看了「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一直以為自己科學素養比較高,看完內容還真被說得將信將疑了,再一看下邊留言,又自己搜了一下,才知道這是假的。大劉的「接觸符號」我沒考證,一直當真的看來著,覺得很有道理,是不是真有道理,那就是社會科學要研究的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