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地質災害宣傳冊
❶ 地質災害宣傳標語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內主,避讓與容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❷ 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和防災工作明白卡的填表說明
http://www.cigem.gov.cn/html/gonggao/mingka/yfmingka.htm
看這個吧
❸ 泥石流是我國一種多發的地質災害,常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一批
(1)該地地處華北來地區,是自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7、8、9月為一年中降水頻度和強度比較大的月份,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這段時間更易發生泥石流災害.因此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概率也較其他月份為高.
(2)①與西北坡相比,該山脈東南坡坡度更陡,鬆散碎屑物更多;②且東南坡為迎風坡,降水頻度和強度大於西北坡;③東南坡有一斷層,斷層活動更易誘發鬆散碎屑物失穩,因此更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所以①所示區域為高危區.
故答案為:
(1)月份:7、8、9月.原因:該地地處華北地區,7、8、9月為一年中降水頻度和強度比較大的月份,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這段時間更易發生泥石流災害.因此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概率也較其他月份為高.
(2)判斷:①所示區域為高危區.
理由:與西北坡相比,該山脈東南坡坡度更陡,鬆散碎屑物更多;且東南坡為迎風坡,降水頻度和強度大於西北坡,東南坡有一斷層,斷層活動更易誘發鬆散碎屑物失穩,因此更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
❹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2010〕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2009年,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反應迅速、措施得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形勢依然嚴峻,各地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各項防災工作,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防災減災會議精神,現就做好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認識
各地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充分估計地質災害防治的艱巨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清醒地認識到,受認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未被發現或未被正確認識。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中還存在意想不到的情況,尚有空白點和遺漏點。因此,各地務必要把問題估計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一刻都不能放鬆,絲毫都不能鬆懈。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領導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屬社會公益事業,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防災機構、人員、責任、措施、經費的落實,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部署、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把防災責任制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過程,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安排部署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三、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
2010年,部將繼續大力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和鄉鎮國土所的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建設。部將在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專業監測儀器推廣、防治知識宣傳等方面,向「十有縣」、「五條線」和「五到位」建設工作突出的省份和縣市傾斜。各地要結合地方實際,按照部的統一部署,狠抓防災能力建設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重點時段工作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時段。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二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繼續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加密分析會商頻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各地要計劃結合「十有縣」建設,繼續大力推動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力爭覆蓋全國1640個山區丘陵區縣(市、區)。
五、進一步強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國先後出現多次寒潮冰雪災害天氣過程,新疆、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雪災,冰雪融化和凍脹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遭遇幾十年一遇旱災的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造成岩土體鬆散開裂,一旦遭遇強降雨,極易發生突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相關地區要提高防範意識,提前部署、早抓落實。要與氣象、交通、水利、工業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發生重大災情險情,積極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做好應對防範工作。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報送信息、趕赴現場,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
六、進一步強化重點地區工作
湖北、重慶兩省(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敏感性,在兩省(市)黨委、政府領導下,按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的要求,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汶川地震災區的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努力協調相關部門,在保質量、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西南山區要重點關注強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點。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東南沿海地區要警惕台風帶來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
七、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
近期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新上馬的建設工程項目數量劇增、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進一步加劇。由於一些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防災意識薄弱、防災措施不落實而導致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在2009年較為突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要聯合和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種手段,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隱患,明確防災措施,確保安全。特別是位於高山峽谷的國家重點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項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嚴防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要把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作為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
八、進一步強化應急反應能力
要把提升應急反應能力作為防災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強化機構人員建設。繼續加強和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建設,充實各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隊伍。二是整合系統資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系統、行業的眾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人員、技術、設備,形成統一調配機制。加強演習演練,保證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三是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類型特點,通過購買、租用等多種方式,加強無人小飛機、無人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應急設備的配置和應用。四是利用2010年國家測繪局在全國推廣應用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機會,主動與省級測繪部門聯系,建立協調機制,實現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發生後,能隨時調用無人機開展應急調查。五是建設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九、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
2009年,除極個別地質災害事件報送信息稍遲緩外,整體信息報送及時、准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的基礎上,對於《國家總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3小時內向部報告。對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人員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也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報部。對信息報送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不能及時報送相關信息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
十、進一步強化宣傳培訓
2010年,部將在全國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工作,各地要積極配合和支持這項工作。同時,各地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傳活動,組織印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畫和宣傳冊,在學校、村社、廣場等地區發放、張貼。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學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對本地區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和認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4月30日前,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況、准備情況、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部環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務必團結協調,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聯系人及電話:沈偉志6655832166558316(傳真)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❺ 中國易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地區,其地形特點是什麼:易發生地震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是青藏高原與次一級的高原與盆地之間的接觸帶;另一個是上述的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水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我國地震概況
地震活動地理分布是不均勻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區發生。地震活動頻繁且強烈區域稱為地震區,許多大地震集中的狹長地震稱為地震帶。中國可劃分為23個地震帶。
1、郯城棗廬江帶。2、燕山帶。3、山西帶。4、渭河平原帶。5、銀川帶。6、六盤山帶。7、滇東帶。8、西藏察隅帶。10、東南沿海帶。11、河北平原帶。12、河西走廊帶。13、天水-蘭州帶。14、武都-馬邊帶。15、康定-甘孜帶。16、安寧河谷帶。17、騰沖-瀾滄帶。18、台灣西部帶。19、台灣東部帶。20、滇西帶。21、塔里木南緣帶。22、南天山帶。23、北天山帶。
我國地處歐亞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本世紀全球兩次造成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都發生在我國,一次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地震,死亡23.4萬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
❻ 湖南省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成功避讓泥石流地質災害
2010年入汛以來,醴陵市經歷多次強降雨,引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760餘處,造成房屋倒塌591餘間,直接經濟損失近5650萬元。6月23~24日,醴陵市再次發生強降雨,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耿塘組發生一起泥石流,各部門按照科學預案,各司其職,整體聯動,及時將受威脅的23戶116人進行疏散,成功避讓一起地質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現場
6月20~23日,醴陵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工作人員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中,發現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耿塘組屋後山體存在地質災害隱患,便安排村支書曾瑞祥和組長謝同良負責24小時監測,並約定了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6月24日凌晨1時至8時,醴陵市城區降雨量高達1 20毫米,傾盆大雨沖刷著山體。凌晨5時15分左右,屋後山體出現土石滑落、開裂及逐步崩塌現象,6時30分,山體下開始冒出渾水,滑坡前兆十分明顯。城區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李慶輝、黃永福同志立即向局領導匯報。醴陵市國土資源局果斷指示:配合鄉、村、組幹部,迅速勸導人員安全疏散。接到指示後,醴陵市國土資源局會同西山街道辦事處立即組織10餘名幹部對人員進行疏散。7時30分,沖溝中的泥水更加渾濁,水流時緩時急,山上的樹木開始頻繁搖動、漂移、倒伏。8時15分,村、組幹部不顧自身危險,將一位不願撤離的老人強行背離至安全地帶。8時20分,近2萬方泥漿自山後百米高處傾瀉而下,村民謝君林家一棟3層高、近500平方米的新樓房頓時被泥石流沖毀,盪然無存;附近部分村民也有十幾間房屋被毀壞;山下6口魚塘被土石填埋,13畝水田全部被沖毀淹埋,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
摧毀的房屋
這次成功避讓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得益於幾個方面:一是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及時。6月19日湖南省氣象台發布未來幾天強降雨預報,6月23日又發布強降雨紅色預警;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株洲市國土資源局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省廳和市局領導向各縣(市、區)領導、群測群防網路人員發簡訊、打電話,要求基層國土資源人員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範和監測。二是充分發揮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的作用。接到省廳和市局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後,國土資源所會同街道辦事處、村、組負責人和村民進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值守、監測,發現山體有土石掉落、開裂、出渾水等現象,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為安全避險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三是宣傳到位,鄉(鎮)、村、組及村民防災意識增強,積極配合。平時,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向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基層政府及村、組負責人防災意識增強,群眾心中有數,臨災不亂,大部分群眾都能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撤離。
❼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地質災害概況 xxx街道地質災害以洪澇為主,由於轄區地勢低,基礎設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庫一放水,地勢較低的民房、廠房及倉庫等容易被淹。 二、地質災害情況 (一)重點防範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❽ 湟中縣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怎麼填
一、防災避險明白卡的作用及意義:
1、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可以通過防版災避險明白權卡,明白當地質災害來臨時該採取何種避讓措施以及平時該如何監測、防範地質災害。
2、當災害來臨時可以使受災害威脅的群眾通過卡片的說明,及時、有效地實施避讓,從而保障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3、防災避險明白卡必須要發放到每一戶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手中。
二、按照以下製表填寫:
❾ 湖南省雙牌縣茶林鄉成功預防一起泥石流地質災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連續強暴雨誘發下,雙牌縣茶林鄉全葯沖村3組發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質災害,流程280米,體積約1.8萬立方米,15棟房屋被不同程度沖毀、淹埋,3輛貨車被埋,1輛麵包車被沖走,直接經濟損失達270萬元,受災村民達18戶65人。泥沙堆積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於預報預警及時准確,應急反應行動迅速,撤離群眾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險。
6月19日下午,茶林鄉政府領導和鄉國土資源所人員接到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和永州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手機信息後,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安排辦公室人員24小時值班,通知全鄉16個村進入防汛准備,並召開全體鄉幹部會,要求鄉幹部全部分頭下到各村,與村組幹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戶,一旦發現險情,馬上按照應急預案進行疏散避險。
泥石流災害現場
6月20日0時35分,茶林鄉開始普降中雨。到2時30分,中雨驟然轉為特大暴雨。茶林鄉政府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所有幹部按照預定的分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與村幹部一起對處於地質災害危險區的群眾進行緊急疏散。全葯沖村3組位於山谷下方,兩側的山上土質疏鬆,碎石量特別大,在這樣的特大暴雨下,極有可能發生泥石流,是防災的重中之重。鄉、村幹部緊急跑向全葯沖村3組,一邊鳴鑼、吹哨發布疏散避險信號,一邊挨家挨戶敲門,對3組所有人員進行疏散。2時45分,在鑼聲、口哨聲夾雜著雨聲中,村民們全部撤離到了預定的安全區域,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時,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沒有來!」原來是一位姓鄧的村民,他說,疏散時,他的小孩開始好像是跟著跑出來了,後來,由於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沒有注意,以為小孩跟在後面。等到了安全區後,才發現自己的小孩沒有跟上來。這聲喊對大家的震驚程度不亞於當時空中的霹靂。村支書問清情況後,趕忙通過電話與正在3組挨家挨戶排查的鄉政府領導聯系,報告了這一情況,自己也原路跑回尋找。得到這一情況,鄉政府領導更是心急如焚,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沖開門,順著哭聲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區。半路上遇見找回來的村支書,便將小孩交給他,自己回去,對剩下的幾棟房屋再次清查,確認沒有人員滯留後,最後才撤離。3時25分,隨著轟隆隆一連串的巨響,3組上方的山谷發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沖毀、淹埋了房屋,但3組65人無一傷亡。
泥石流埋沒的汽車
此次成功避災的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和永州市國土資源局下發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消息及時到位,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鄉政府制定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公布張貼,要求工作人員、村組幹部和群眾熟悉應急預案。正是由於有應急預案,危急關頭鄉政府領導果斷決策,村民能夠按應急預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離,才爭取了逃生的寶貴時間。
(2)國土資源部門扎實的工作,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這起泥石流災害突如其來,規模大,但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與國土資源部門扎實工作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對群眾的宣傳工作做得比較到位。這些宣傳工作提高了群眾主動參與防災救災的意識。而且雙牌縣國土資源局每年都會發放大量地質災害宣傳資料到村組。其次,防災責任落實到了基層。雙牌縣國土資源局每年都把預防地質災害工作納入年度考核,採取一票否決制,鄉(鎮)國土資源所人員的責任心進一步加強。每在汛期來臨之前,雙牌縣國土資源局都會通知每個鄉,並要求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地質災害威脅戶都會下發防災避險明白卡和宣傳單。
地質災害警示牌
(3)群眾主動防災,是做好防災工作的基礎。群眾既可能是致災對象,也可能是主動防災的主體,只有把他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❿ 目前有多少本關於地質災害的主要書籍
1 遼寧某菱鎂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 青海省礦產資源開發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及防治對策 青海國土經略 2006/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 福建省安溪縣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淺談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6/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 關於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5/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 太原市西山虎峪溝泥石流形成條件及防治 山西建築 2005/1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 我國金屬礦山固廢整治任重道遠 環境經濟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7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成因分析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8 湖南郴州市礦業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及防治措施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9 江蘇省露采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研究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5/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0 礦產資源業可持續發展初探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1 東北地區礦業開發態勢與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綜合研究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2 郴州市礦區生態環境狀況與土地復墾研究 熱帶農業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3 黑龍江省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4 西部礦山環境警報 百姓 2005/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5 雲南礦山環境保護與整治建議 中國工程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6 礦山地質災害研究與防治探討 中國礦業 2004/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7 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探討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8 信息在線 河南國土資源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9 江蘇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工作現狀及其展望 江蘇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0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對策探討 中國礦山地質找礦與礦產經濟——中國礦山地質找礦和礦產經濟研討會論文集 2000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21 遼寧省主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2 現代測繪技術在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中的地位與應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3 地質災害:人為因素有多少? 南方國土資源 2004/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4 我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現狀、研究與發展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4/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5 中國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地球科學進展 2004/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6 江西省某鉭鈮鎢錫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7 南嶺地區礦山環境地質調查的意義、目標與方法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8 甘肅西成鉛鋅礦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9 沿河縣地質災害特徵、成因及防治 貴州地質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0 礦山地質災害分析 化工礦產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1 龍門山石灰石礦區生態地質環境的治理保護 露天采礦技術 2003/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2 地質災害特徵及影響 四川氣象 2003/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3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四川地質學報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4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中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四川環境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5 鞍山市鐵礦礦山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及對策研究 世界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6 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7 廣西主要突發性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南方國土資源 2003/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8 福建省礦山開發造成環境問題及解決辦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9 江蘇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江蘇地質 2002/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0 淺析煤炭產業對環境的破壞及對策 煤炭技術 2002/1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1 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戰略思考 山東地質 2002/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2 開陽縣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3 福建省礦山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及防治建議 福建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4 攸縣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湖南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5 包頭市石拐區煤礦礦山地質災害嚴重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6 馬鞍山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防治對策 上海地質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7 雲浮硫鐵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采礦技術 2001/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8 礦山環境問題與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9 淺議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0 我們如何遠離地質災害 中國減災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1 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質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2 開創地質災害防治新局面 中國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3 雲南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4 開發與保護同步 資源與環境共舉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5 江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對策思路 江西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6 遼寧省采礦誘發的環境地質問題與防治 遼寧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7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四川地質學報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8 玉溪市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的特點及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9 阜新地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0/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0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資源.產業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1 礦山環境當如何 資源.產業 2000/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請查收,本人非地質專業,不足之處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