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恐龍地質

中國恐龍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5 22:05:44

Ⅰ 中國恐龍基地

馳名中外的自貢市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位於自貢市中心東北11公里處回,大山鋪恐龍化石答遺址於1972年發現,已陸續發掘出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成為一個罕見的化石寶庫。經勘察,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化石富集區達.1.7萬平方米,共分為3到4個小層。在僅兩個800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發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百個,完整和較完整的骨架30餘具。其恐龍動物群包括3個綱、11個目、15個科、近20個種,並出土了一批珍貴的伴生動物化石。這個化石群中,相當部份是新屬新種,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植食性長頸椎蜥腳恐龍、兇猛的食肉性恐龍、身晰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珍貴的原始劍龍,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實為罕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游覽觀光價值。為研究恐龍及古爬行動物分類、生態、生理、生活、演化規律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和中生代地學等提供了實物依據,成為世界中侏羅紀化石研究的重要場所,同時也為中外遊客提供了一個扣人心弦的異景奇觀,被譽為"恐龍群窟,世界奇觀","中國的國寶"。

Ⅱ 發掘到恐龍化石地質都有什麼共同之處

沒有什麼具體的共同之處,不同地方的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准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

雲南省祿豐縣之所以著名,不在於他發現的恐龍多或者特別,也不在於恐龍大或者強。而是在於發現的早,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這里的恐龍化石也不是多,但足以奠定中國最早恐龍發掘地的稱號。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號稱「中國恐龍之鄉」和「亞洲最大的恐龍之鄉」。這也許就是為了搞旅遊宣傳,其實就是吹牛不打草稿。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雖然也發掘了一些恐龍化石,但這里發現的恐龍化石的名氣、種類、體型、外觀都沒什麼特色可言,其中比較著名的就二連巨盜龍這種竊蛋龍,此外就是楊氏內蒙古龍、鷹龍、姜氏巴克龍等在學術上沒有名氣的恐龍化石。

Ⅲ 中國什麼地方發現有恐龍

很多地方啦。1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解讀: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該化石距今約1.6億年。2 鄂托克恐龍遺跡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鄂托克恐龍遺跡化石自然保護區,也稱作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鎮)阿爾巴斯蘇木陶利嘎查和阿如布拉嘎查境內。距烏蘭鎮75公里。
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總面積77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1公頃,緩沖實驗區面積7679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區內分布廣泛的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化石,以及恐龍骨骼化石等。
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據介紹,區內化石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分布面積之廣,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極具科研價值。僅在一處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石上,就露出近萬個各種恐龍足跡化石,既有大型食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也有罕見的龍鳥類和食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其中一個最大的足跡化石直徑達80公分。同時還發現了大型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
3 北碚恐龍遺址 重慶是恐龍最多的地區之一,全市有12個區、縣、市發現過恐龍遺跡,發掘恐龍化石點30個。而北碚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地區之一,自從1939年在金剛碑第一次發現鳥足類恐龍骨骼化石起,到1982年在建設村發掘了3具原始晰足龍骨架化石止,先後在澄江鎮、北碚、天生橋、西南師大、杜家街、三勝鄉、童家溪等地發掘出了13處四大類恐龍化石遺址。 4巴蜀風情之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位於自貢市中心東北11公里處,經勘察,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化石富集區達1.7萬平方米,共分為3到4個小層。在僅兩個800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發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百個,完整和較完整的骨架30餘具。其恐龍動物群包括3個綱、11個目、15個科、近20個種,並出土了一批珍貴的伴生動物化石。先說這幾個吧。哈哈

Ⅳ 中國的恐龍之鄉是哪裡

四川來自貢
中國一位著名古生物自學家曾說,「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四川盆地是中國中生代侏羅紀(1.95億年前至1.37億年前)恐龍化石的重要產地,而四川自貢市蘊藏的恐龍化石,其數量之豐富,埋藏之集中,門類之眾多,保存之完好,都為世界罕見。在已經發掘清理的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積上,出土的化石竟有上百噸。因此自貢被譽為"恐龍之鄉」「恐龍公墓」、「恐龍故居」。
幾乎所有已知種類的恐龍,在自貢都有完整的骨架出土。尤為難得的是,這里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恐龍頭骨。(恐龍頭骨十分脆弱,所以完整的頭骨化石可遇而不可求。)
全世界已發掘的恐龍化石,僅有約五分之一屬於侏羅紀(多為晚期),缺少侏羅紀早、中期(恐龍由原始到進化演變的關鍵時期)的化石,而自貢恐龍化石則主要屬於這個關鍵時期,填補了恐龍研究資料中的薄弱環節。
除了恐龍外,這里還有大量其它脊椎動物化石共生在一起,也是極為可貴的。
1986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在發掘現場建成開放。該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Ⅳ 內蒙那個中國恐龍之鄉,有多少的恐龍化石呢

無論你是不是喜歡旅行,也不管你的年齡大小,每個人這輩子都應該去看的風光,一個是大海,一個是草原。七月的時節,正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季節,也是草原最美的時候。提到草原,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內蒙古,那裡的草原聞名天下,但其實內蒙不止有草原。


走進場館,看到遍地的化石,那份震撼也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感受到,歷史滄桑變化,曾經這塊土地上的霸主如今早已變成了白骨。場館建立的初衷不僅僅是保護這些遺址和化石,更多的是為了告訴我們“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Ⅵ 中國有多少個恐龍遺址

永川龍,沱江龍,馬門溪龍,特暴龍(內蒙古),汝陽黃河巨龍,欒川盜龍,版伶盜龍(內蒙古)權,諸城暴龍,山東龍,青島龍,峨嵋龍,查干諾爾龍(內蒙古),巨型汝陽龍,中華盜龍。。。。。。。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恐龍博物館的

當然其中著名的有: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雲南祿豐恐龍博物館

還有的比如
廣東河源恐龍博物館
寧夏銀川恐龍博物館
黑龍江伊春恐龍博物館

當然 上述的均為專題恐龍博物館,還有許多非專題的博物館也有恐龍展區的……

Ⅶ 中國發現了多少種恐龍化石

恐龍研究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近日對記者表示,隨著大量恐龍化石的發現、研究,中國已成為世界恐龍研究重要一極。尤其是「帶毛恐龍」的研究,中國更是獨一無二的。
恐龍研究權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彼得·道德森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發現的恐龍化石屬種數已經超過150種,位列世界第一。
恐龍是一類滅絕了的古爬行動物,距今2.2億年到6500萬年前。尤海魯表示,作為地球陸地上已知的最大動物,恐龍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好例證。它們在地球上的突然消失,成為科學界一個難解之謎。
中國恐龍研究從1929年正式開始。尤海魯介紹說,這一年中國最早的兩屬恐龍——師氏盤足龍和中國譚氏龍命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也發表了中國第一篇有關恐龍足跡的文章。
尤海魯表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恐龍研究也開始步入新的軌道。1951年在山東萊陽發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具最完整的恐龍化石;此外還發現了完整的鸚鵡嘴龍化石、成窩的恐龍蛋以及其他類型的恐龍化石。
「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四川省自貢市發掘出上百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骨骸,成為中國恐龍採集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國恐龍研究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尤海魯表示,此前世界上發現的恐龍化石中很少有中侏羅世的蜥腳類恐龍,而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自貢恐龍動物群則填補了這一空缺。
大量的國際合作使得中國恐龍研究開始與世界接軌。中國科研人員先後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比利時和德國等國進行合作考察。其中尤以中國和加拿大組成的聯合考察隊的成果最為卓著。1987年,考察隊在奇台發掘出當時亞洲最大的一具恐龍化石。
1996年以後,隨著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帶毛恐龍」化石,中國恐龍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介紹說,從「中華龍鳥」開始,中國科研人員陸續發現了意外北票龍、中國鳥龍、尾羽龍、「原始祖鳥」等化石,新近又發現了「耀龍」「天宇龍」和「近鳥龍」等帶有羽毛的恐龍。
「『帶毛恐龍』研究是中國獨有的,是中國恐龍研究的最大亮點。」周忠和自豪地表示,這些化石為解決世界性難題「鳥類起源」問題提供了依據,讓「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尤海魯等古生物學家表示,21世紀乃至更遠的將來,恐龍研究仍將是古生物學研究的一大熱點。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中國古生物學研究隊伍也越來越壯大,這些都將使得中國成為世界恐龍研究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復旦生命學院為您解答,希望您能採納,謝謝

Ⅷ 中國有哪些恐龍化石

在我國四川合川縣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中外聞名。它全長22米,如果把頭抬起來,能有三層樓那麼高,體重50噸,是現在大象的好幾倍。馬門溪龍的脖子9米長,可頭小得可憐,還不到60厘米長,腦子只有幾斤重。大概是腦子太小了,在腰部長了一個膨大的神經節,比腦子大幾倍,在傳達命令時起「中繼站」作用。有人說恐龍有兩個腦子。一種動物有兩個「司令部」,這是非常罕見的。

在我國四川還發現過一種食肉性恐龍的化石,這種恐龍叫上游永川龍:小的4~5米,最大的14米,生活在叢林里。它的骨頭長得又大又重,嘴裡長滿了利劍般的牙齒,有利爪,可以撕裂蜥腳類恐龍,因而被稱為恐龍中的惡霸,或「霸王龍」。

還有一種劍龍化石,也是在四川發現的。大小和亞洲象差不多,身披利甲,背上長著兩排骨板,前肢短,後肢長,腰拱起,像座山峰,尾巴上長著「四齒釘耙」,看上去也很厲害。

在我國山東還發現過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鴨嘴龍化石。這種龍嘴寬,前腳上有蹼,說明它會游泳。青島發現的棘鼻龍化石,到現在也沒弄明白這棘鼻是做什麼用的。

在我國西藏珠穆朗瑪地區,海拔4800米的聶拉木縣,發現了魚龍化石。全身呈流線型,皮膚裸露,適於游泳。它雄辯地證明了世界屋脊曾經是一片古海。有的魚龍長達10米以上。這種水生爬行動物是恐龍的「親戚」。

在我國新疆發現的翼龍化石,是恐龍的另一支近親。它長著翅膀,張開來有9米長。這種能飛的爬行動物,只要一睡醒,就會像風箏一樣乘著卷過浪頭的高風,在水面上滑翔。但這種有趣的動物,既不是鳥,也不是鳥的祖先。

Ⅸ 中國最早發現恐龍的地方在哪

中國最早發現恐龍的地方在黑龍江省伊春市。

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因龍而名」。從這里出土的化石,已 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

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被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場。

(9)中國恐龍地質擴展閱讀: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發現、挖掘恐龍化石最早的省份,地下埋藏著大量的恐龍化石。僅嘉蔭縣龍骨山出土組架的恐龍化石就不下10架。據專家考察,龍骨山是一座大型的恐龍墓葬群,恐龍化石十分豐富。經估算,龍骨山地區埋藏恐龍化石骨架多達100餘個。

除恐龍化石外,還發現了魚、龜、晰、鱷等珍貴化石。在含恐龍化石層位之下砂頁岩中,還發現了豐富的植物化石,如松柏、銀杏、蘇鐵、真蕨、懸鈴木、小葉菱、似昆木蘭樹等多達上百個屬種;無脊椎動物有腕足類、介形蟲、葉肢介、雙殼類等化石,大致可早分為23個生物組合帶。

Ⅹ 中國出土恐龍化石是在什麼地方

中國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於1939年出土於雲南省祿豐縣沙灣東山坡。祿豐縣恐內龍山方容圓10平方千米的地區,是聞名於世的恐龍之鄉。

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里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之後陸續挖掘出數十具恐龍化石。經鑒定,其中有24屬30多種恐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早組裝的恐龍化石——「神州第一龍」,從這里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這里就是被譽為「恐龍的故鄉」。

(10)中國恐龍地質擴展閱讀

恐龍的骨骼和牙齒等堅硬部分是由礦物質構成的。礦物質在地下往往會分解和重新結晶,變得更為堅硬,這一過程被稱為「石化過程」。隨著上面沉積物的不斷增厚,遺體越埋越深,最終變成了化石。而周圍的沉積物也變成了堅硬的岩石。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在石化回歸地表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危險。在成千上萬的石化過程中,周圍的岩石可能會彎曲變形,這樣化石就會被壓扁。另外,地殼底部的高溫也有可能讓化石熔化。逃過這些劫難後,還得有人趕在化石從周圍岩層中分離前找到它,否則化石就會碎裂消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