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李星中國地質大學

李星中國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2-15 18:11:21

❶ 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原院長袁心強教授上的翡翠鑒定課程好不好

香港珠寶學院?香港沒有這個大學!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非常有名,規規矩矩是個正規的大學。

❷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研究生問題

珠寶行業,對於平民來說,從事不了首飾設計製作的話,就只能去做珠寶內銷售或營銷。有些過了容FGA的學生,如果家中無政治經濟背景,只能去當營業員之類。如果有理論基礎可以考慮考研做理論研究,去當珠寶理論家。如楊明星,袁心強。不過考過CGC(國家注冊寶玉石質檢師)的人,一般都是珠寶界高手,是中國珠寶界含金量最高的考試。考過一般進質檢站或海關等事業機關工作,待遇不菲。
GIC和FGA
、DGA等無法與CGC相比。像GIC考試學校自編自演,自己出題自己改卷。基本上是些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有個初一基礎就夠了。很多中職學生都基本考過。CGC全國出題,難度最大。不是那些混證之徙,輕易能過的。
像GIC對內部考生4550元。對外9000以上,FGA花費15000元以上。如果是為了從事銷售或營銷工作,這種專業成本太大了,畢業生以營銷或銷售為主,真正能從事設計製作的沒幾個人。
做銷售的話底薪低,主要是賺提成。底薪和其他行業相差不了多少,可是有多少人會買珠寶首飾等非生活必須品??????其天然寶石很多時候不如人工合成寶石賣得快。

❸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師資情況好嗎

頂了!勸那些考生千萬別報,來了就會後悔的要死。
1.學校環境一點都不好,學校很小,教學設施很爛,交通也不方便(因為實在一個山溝裡面到市區要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而且晚了就沒車回去。)
2.學校的老師層次參差不齊,有地大本部的,也有不知道哪裡找的,遇到好老師就好,遇不到好的老師估計學習的興趣就沒了。
3.學校有很多地方都沒有透明度的,學校網路很垃圾,限制流量限制P2P,只能看看學校內部網站的一些資源。而且還不準許辦電信的寬頻。校園網收費也很貴,數次漲價。
4.學校超市很黑心,有些東西都是假貨,而且有些商品比外面貴一塊錢。
5.聽往屆的一些學長說,畢業的時候拿學位證時,是一件讓人很不爽的事情,在學位證這方面根本沒有透明度。我都還在擔心以後我畢業會是怎麼一個情況。
6.學校根本就很少為學生著想,只曉得收學費,收這個費那個費。也不說改善一下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
7.學校周邊治安很亂。
要報考的考生清酌情考慮,千萬別只看錶面現像。
我是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電子信息工程06級的畢業生,大學四年下來各方面表現優異,捫心自問是個合格的畢業生,但是,我不解,為什麼最終我沒學位證而有人四年下來掛了N多門的卻有,為什麼大學四年下來學校在29號才公布成績,其實大家的成績早就下來了,據內部人士透露那是為了給找路子的人緩沖時間,我有認識的花了1萬找關系拿到了學位證把別人名額擠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潛規則嗎?學校在30號給我們停水停電趕我們走怕我們鬧事還說讓我們寫申請增加名額,全扯淡,我們都被騙了,被這個民辦三本學校騙了,希望大家看到這能夠警覺讓已經或者准備報考這個學校的親戚朋友懸崖勒馬 。那些學校的托別在這里亂發言坑人。

❹ 中國陸相下三疊統大龍口階及其界線層型研究報告

喻建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30074)

1 研究簡況

二疊紀—三疊紀是地球從古生代向中生代演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段地史時期地質演變的內容、特點、規模及其起因,一直都是地學界重視並致力探討的前沿課題之一。 目前,這一時期海相地層層序、生物群的變化及地質事件的研究非常深入,並在中國浙江省長興縣煤山建立了全球海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與點,即「金釘子」(GSSP)(Yin et al.,2001),給該重大界線地層研究畫上了標志性符號。隨之而來的是,陸相二疊系—三疊系輔助層型剖面和點的確定及界線的精確釐定則成為近期研究的熱點,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 由於這一時期陸相地層的劃分、對比及其生物群面貌的研究相對薄弱,至今尚未確立一個為多數地質學者公認的典型剖面。而我國早先對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特別是准噶爾盆地西南緣烏魯木齊—阜康—吉木薩爾一帶發育最好,研究也最完善,開展了生物地層、事件地層、沉積、氣候等多方面研究,使該剖面具有很強的競爭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的能力。Lozovsky(1998)也認為中國新疆准噶爾盆地和俄羅斯莫斯科盆地以完整的剖面和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產出而成為選取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輔助層型剖面和點的理想地區,但由於大隆口事件而擱淺。 目前,國際上研究較深入、影響較大、較有競爭力的陸相剖面有南非的卡魯盆地、俄羅斯地台和澳大利亞的鮑溫(Bowen)盆地和悉尼(Sydney)盆地。 這些盆地生物地層研究都較詳細,並發現了可與海相剖面對比的界線剖面異常層,證實了具有全球意義的各種事件的存在(如菌孢富集事件、火山事件、天體撞擊事件、環境崩潰事件等)。 因此,盡快在我國尋找並推薦陸相二疊系—三疊系輔助層型候選剖面和點的工作刻不容緩。

研究表明,二疊紀—三疊紀之交是地球演化史上急劇變化的重要時期之一,特別是造成大量海生生物(90%)和陸生生物(70%)的滅絕,但對於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莫衷一是。人們提出了許多的假說(火山事件、天體撞擊、缺氧沉積、環境變化、磁性倒轉、海平面變化等)試圖解釋這種全球性變化規律,但尚未有哪種假說令人信服。對於該時期沉積環境變化、環境變化與生物滅絕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也存在不同的爭議。 因此,開展對該時期沉積學與層序地層研究,對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輔助層型剖面和點的精細釐定、探討生物滅絕之謎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華南上揚子黔西滇東地區在二疊紀—三疊紀轉折時期,處於康滇古陸的東緣,這一時期本區總體處於濱海環境,由西至東依次接受了陸相—海陸過渡相—海相沉積,剖面保存較好,生物較為發育,地層連續,相序完整,有利於在該區開展陸相地層及層型剖面研究工作。 可以說,它是華南乃至世界海相和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劃分與對比研究的重要地區。新中國成立前,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地質認識的初步階段,即宏觀的地層古生物階段。新中國成立後,地層研究與認識逐步深入,並開展了沉積環境與相及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例如,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980)在進行詳細的生物地質學研究的基礎上,對該區地層進行了充分的歸納與總結,認為滇黔交界地區陸相或具海相夾層的晚二疊世含煤地層的時代包括了整個晚二疊世,與上覆的 「卡以頭砂頁岩層」 為連續沉積,根據雙殼類、介形類、昆蟲和孢粉等化石,認為 「卡以頭組」 屬早三疊世最早期,是飛仙關組最下部地層在該區的相變。楊遵儀等(1987)、殷鴻福等(1995)在黔滇交界盤縣一帶做了海陸過渡相地層剖面和生態地層工作。王尚彥、殷鴻福(2001)在滇東黔西地區開展了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綜合地層研究,並進行了沉積相與層序地層的初步研究,發現了具有事件地層標志的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粘土層。該界線粘土層的發現為進一步在該區開展陸相界線地層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同時為海、陸相界線地層對比和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的確定提供了有利條件。 彭元橋(2002)通過研究,對該區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進行了進一步確定,並探討了陸地生命事件過程。 因此,在該區通過沉積環境與層序地層研究,對於力爭在我國建立陸相二疊系—三疊系輔助層型候選剖面,確定下三疊統底界,尋找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全球環境變化和生物集群滅絕、復甦原因,探討海平面變化及對陸相沉積物、環境與生物滅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2 完成的工作量

本年度項目組組織國內外專家進行2次野外工作,完成了2條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貴州威寧岔河,貴州威寧哲覺)和2條海陸交互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雲南宣威密德、貴州盤縣土城剖面)的補充工作(圖1),採集各類樣品(表1)。初步建立了華南、西北地區下三疊統陸相、海陸交互相界線地層對比框架。

圖1 研究區交通位置圖

表1 工作量統計表

3 取得的成果

3.1 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研究

課題組提出以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作為陸相輔助層型剖面,其卡以頭組作為陸相大龍口階建階層型進行詳細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

3.1.1 確立了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的界線層組

經粘土岩和生物化石的研究,在初步確定的生物地層界線附近發現有2層具事件意義的粘土岩,存在與海相金釘子剖面相似的岩性和事件組合的界線層序列,即由界線下粘土岩+界線層+界線上粘土岩組成的三層式界線層序列(界線層組)。威寧岔河剖面的66f層至68c層為界線層組。界線層組的確立,為生物地層界線的確定縮小至1 m的范圍,同時解決了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與海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對比的困難。

3.1.2 提出大龍口階底界生物地層劃分依據

化石研究初步確定了生物地層界線。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中的化石主要有植物和孢粉兩大類及分子化石。

3.1.2.1 植物化石

有關我國南方早三疊世植物化石的研究,始於周志炎對海南島瓊海縣九曲江一帶嶺文組(周志炎和厲寶賢,1979)的研究,曾報道有18屬20種,1995年增加為28屬38種(李星學主編,1995),它們是Equisetites,Phyllotheca,Neocalamites,Neuropteridium,Albertia,Voltzia,Glyptolepis等。 嶺文組植物化石屬種有許多與西歐斑砂岩植物群相同,且產植物化石的層位及岩性非常相近,它們同屬早三疊世晚期,即奧倫尼剋期,建立早三疊世晚期Neuropteridium-Albertia-Voltzia植物組合。姚兆奇(1978)研究華南大羽羊齒煤系,在我國黔西滇東二疊系—三疊系連續剖面上(卡以頭組內)發現Annularia s kirakii,Lobatannularia sp.,Lepidodendron sp.,Pecopteris sp.,Compsopteris sp.,Gigantonoclea sp.,Gigantopteris dictyophylloides,Rhipidopsis sp.等華夏植物群重要分子和早三疊世雙殼類Towapteria aff.scythica,Leptochondris bittneci,Myophoria(Neoschizos)ovata,Unionites fassaensis,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等同層產出或其上出現,認為層位相當於飛仙關組下部的Claraia wongi帶和Claraia stachi帶,屬印度階的下部。上述化石與我們的研究比較,除前者未見有Annalepis和Peltaspermum外,其他化石二者表現出驚人的一致,筆者相信晚二疊世植物群殘存分子或大羽羊齒植物群殘存分子(Yu et al.,2007)和早三疊世Annalepis共同構成我國南方早三疊世早期植物組合。該植物組合的建立不僅填補了早三疊世晚期嶺文組與晚二疊世B期(李星學,1995)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組合之間的空白,確定為下三疊統大龍口階底界,而且在三疊世紀植物演化、植物地理區域及早三疊世植物對比上具有重要意義。

與華北下三疊統下部劉家溝組的植物組合(王自強等,1989)比較,具有可比性。

結合前人成果,我們把中國南方晚二疊世—早三疊世植物群歸納為下列連續性組合:

早三疊世奧倫尼剋期植物(陸相):嶺文組

Neuropteridium-Albertia-Voltzia組合

早三疊世印度階植物(陸相):卡以頭組

Annalepis zeilleri-Pleuromeia-Peltaspermum組合

晚二疊世(陸相)

B.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ensis組合

A.Gigantopteris nicotinnaefolia-Lobatannularia multifolium-Schizontura manchuriensis組合

3.1.2.2 孢粉化石

在威寧岔河剖面劃分出4個組合,自老而新依次為:

第一組合(1~34層):Cyclogranisporites-Thymospora-Punctatisporites孢粉組合

第二組合(第35~43層):孢粉稀少、菌孢繁盛組合

第三組合(第44~67b(3)層):Leiotriletes-Thymospora-Laevigatosporites孢粉組合

第四組合(第70~81層):Aratrisporites-Lundbladispora組合

岔河孢粉組合中的第二組合是首次發現的菌孢富集帶,此帶的地層及環境意義尚待進一步研究。從孢粉組合看,該剖面67b(3)層以下(距66層頂74 cm處)的地層應屬上二疊統。第四孢粉組合與第一、二、三組合比較,孢粉組合面貌截然不同,此時的裸子植物花粉在含量上首次超過孢子成為優勢分子。 同時根據剖面上早三疊世重要標准化石Aratrisporites(78層)和Taeniaesporites(70和78層)的延限,不難認定此組合所在地層為下三疊統。

因此,從植物組合和孢粉組合特點判斷,岔河剖面的二疊系—三疊系界線應位於69層與70層之間,以Annalepis的出現作為早三疊世大龍口階的底界。 這一特徵在課題組研究的4條剖面均有體現,特徵穩定。

3.1.3 事件地層

通過對岔河界線粘土岩的X射線衍射分析、電鏡掃描分析和X熒光光譜分析,分別獲得這些粘土岩的主要粘土礦物組成、特殊礦物組分(高溫六方雙錐石英、鋯石等)和粘土岩的化學成分。界線粘土岩具有特殊的伊/矇混層礦物組合、六方雙錐石英及其鋯石等特殊礦物等與海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金釘子剖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對確立界線層組具有特殊意義; 同時在粘土岩中目前尚未發現微球粒,無微球粒的界線粘土岩的成因,認為是由地內火山事件形成。 界線下粘土岩為二疊系—三疊系事件地層界線(66f底)。

3.1.4 分子地層

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的分子地層研究,測出了多種生物標志化合物,對某些生物標志化合物探討了生物地層學意義,如正構烷烴分子化石反映出本剖面晚二疊世宣威組的頂部主要以菌類、藻類生物為主,而在下三疊統卡以頭組底部高等植物明顯增加; 正構烷烴分子化石還反映了在界線附近可能出現一些較低級的高等植物,如苔蘚植物等。 又如STN(甾烷化合物)/HP(藿烷類化合物)比值可以大致反映出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相對變化情況,該比值在下三疊統卡以頭組底部中比較穩定,相反在晚二疊世宣威組頂部變化比較劇烈,這可能反映該指標與沉積環境密切相關。 理由是下三疊統卡以頭組底部以湖相沉積為主,使該指標相對比較穩定; 而上二疊統宣威組頂部屬河流相沉積,河漫灘沉積和河道沉積不斷交替,導致該指標劇烈變化。 另外,STN/HP比值在下三疊統卡以頭組底部變小,可能與湖相沉積中出現較多的原核生物(如細菌、藍細菌等)有關。

3.1.5 磁化率地層

磁化率地層是根據來自於氣候異常或火山事件等原因的區域性磁化率波動的規律來實現地層對比。經研究,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磁化率值具有明顯升高現象。 浙江長興煤山海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以及山西寧武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兩剖面在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的磁化率波動與威寧岔河具有相同的特點,並有相當好的一致性。 因而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磁化率明顯升高現象具有跨區(黔、浙、晉)和跨相(陸、海)的區域性特徵,而具有區域性特徵的磁化率波動可成為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地層對比的依據之一。

3.1.6 地球化學元素特徵

通過對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常量地球化學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在界線層組附近確立了地球化學異常段(63~69層),在異常段的上、下,上述各類元素都有明顯的變化,同時某些元素的氧化物比值能夠明確顯示環境的變化。 因而無機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在事件(岔河66f層)出現之前,氧化、溫度等環境因素已開始發生變化,這對討論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階段性滅絕非常有意義。

3.1.7 層序地層

威寧岔河剖面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的沉積相,劃分出3種沉積相、6個亞相和9種微相類型;同時探討了該區沉積環的演變,共經歷了5次河流、4次湖泊的交替變化; 並用層序地層學的方法,對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進行了層序地層劃分,分出6個層序及6小層序、6准層序和6准層序組,確定了層序地層界線為67層底。

3.1.8 多重地層界線

初步確定了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的多重地層界線(表2)和不同沉積相區地層對比框架(圖2)。

表2 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的多重地層界線

圖2 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與浙江長興煤山GSSP地層對比圖

3.2 早三疊世陸相、海陸交互相和海相生物地層對比(表3)

表3 不同沉積相區晚二疊世—早三疊世生物地層對比

3.3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陸地生態系統的演變研究

3.3.1 新疆大龍口剖面

通過對孢粉、介形類、輪藻等化石的生物地層研究,結合岩石學、沉積相等特徵,初步將大龍口剖面北翼二疊系—三疊系的界線劃在25層的底部,理由是(1)孢粉組合面貌在界線上、下均發生變化,界線以下以裸子植物花粉為主,孢粉個體較大,反映的是一種半乾旱氣候條件下控制的孢粉植物群,較同期的塔里木盆地濕,存在周期性的干濕氣候波動,典型的華夏植物區系孢粉成分極少見及。 界線以上以蕨類植物孢子為主,同種孢粉個體明顯變小,即小型化,發生變異的氣囊類花粉少見,僅出現個別菌孢化石,未形成菌孢富集事件。介形類組合面貌同樣發生變化。(2)初步認為將大龍口剖面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劃在鍋底坑組之間,對應於剖面的24層與25層。(3)岩石學特徵,界線下是一套以灰黑色泥岩為主的湖相沉積,界線以上是一套以黃色砂岩、細砂岩、粗砂岩為主的河流相沉積,反映其沉積環境的變化。

3.3.2 黔西滇東陸相區的研究

經過幾年的工作,課題組對該區陸地生態系統的演變取得如下認識。

(1)通過植物、孢粉和華南區成煤期的研究,認為發生在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的生物滅絕是一種長期漸變後的突然衰落,表現為滯後滅絕。 首次滅絕發生在下粘土層,同時出現菌孢富集事件及大量植物碎屑。第二次滅絕發生在三疊紀的最早期,其結果是華夏植物區系中大羽羊齒植物群徹底消失,許多新類型如Annalepis(圖3),Peltaspermum(圖4),Pleuromeia(圖5)出現。 另外大羽羊齒植物群的滅絕發生在沉積環境變化之後。大量大羽羊齒植物群分子,如Gigantopteris(圖6)均穿過PTBST在三疊紀底部出現,而沉積環境的變化在岔河剖面63層已經開始。

圖3

圖4

圖5

圖6

(2)界線上下兩層粘土層是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如岔河剖面兩層粘土層68層與66層,粘土礦物組合由伊/矇混層礦物、蒙脫石和少量綠泥石組成,並且在該層中出現了與火山事件有關的六方雙錐石英和鋯石,多種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突然發生了變化,證明這兩層的成因大致相同。66層和68層這兩層界線粘土岩是由火山灰降落伴隨正常沉積物沉積形成,因為在這兩層粘土岩中有高溫石英和鋯石出現,通過TiO2和Al2O3的比值也得到了證明。這兩層粘土岩中無球粒。 地內事件和地外事件均可形成球粒,只是它們的成分不同而已。 那麼,無球粒的粘土岩層肯定不是地外事件形成的,而是由地內事件——火山事件形成的。 自66層底部至68層頂部,在這兩層粘土岩中的粘土礦物組合和碎屑物質成分均和上、下各層不同,並且多種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這兩層中都突然發生了變化,證明與上、下各層的形成環境和物質來源不同。

(3)通過對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常量地球化學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在界線層組附近確立了地球化學異常段(63~69層),在異常段的上、下,上述各類元素都有明顯的變化,同時某些元素的氧化物比值能夠明確顯示環境的變化。 因而無機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在事件(岔河66f層)出現之前,氧化、溫度等環境因素已開始發生變化,這對討論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階段性滅絕非常有意義。 具體表現在:

A.常量元素的MnO在界線異常段個別層位上有突然增高現象,例如在68層,由下部的0.01陡增至1.47。反映了海平面的某種急劇上升或氣候變化(乾旱)導致鹽度上升,引起MnO的異常富集,並與生物在該時期的滅絕有一定聯系。

B.放射性元素:主要有U和Th兩個元素,在界線異常段表現為明顯的正異常。界線附近釷含量的增加反映了氧化作用的增強; 界線附近U的變化,可能與低等藻類和細菌的發育有關。

C.微量元素:(1)分散元素:包括Sr、Ba和Ga三個元素,在界線異常段表現為一定程度的負異常。Sr、Ba變化規律與長興煤山(柴之芳等,1986)、外高加索南亞美尼亞(Alekseev等,1983)T/P界線剖面變化規律類似,可能與該時期大量生物滅絕有關。 (2)鹵族元素:主要是B元素,含量很低,在界線異常段表現為一定程度的正異常。說明地球化學異常段的沉積環境,特別是古氣候、古水質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並由此導致了鹽度的變化。

D.元素比值:(1)Fe2O3/FeO比值反映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氧化還原條件變化,可用作良好的氧化還原標志。 岔河剖面Fe2O3明顯高於FeO,Fe2O3/FeO比值最低為4.5,最高達322.5(68層),反映岔河剖面總體處於一個較強的氧化環境,表明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存在一個氧化程度突然增加的過程。 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出現Fe2O3/FeO比值的突然升高變化,且基本與事件地層的界線粘土岩位置相當,代表了該處氧化還原條件的突變及古氣候的變化。(2)Th/U和Th/Sc比值:環境愈氧化,Th/U比值愈低,Th/Sc比值愈高。 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Th/U比值較之上、下地層低; Th/Sc比值卻較高,反映了界線附近氧化條件的增強,其變化特徵與Fe2O3/FeO比值變化規律類似。(3)La/Th和La/Sc比值:平均值分別為3.61~14.42和1.69~5.45,地殼平均值均為2.8。 高的La/Th和La/Sc比值與環境密切相關,反映了氧化作用的增強。 (4)Ca/(Ca+Fe)比值:該比值變大,反映了沉積物鹽度的變化,其比值小於0.4為陸相沉積物,大於0.8為海相沉積物。 岔河剖面平均值為0.02~0.14,反映其屬於較典型的陸相淡水沉積物。但在界線附近(異常段)其值有變大特徵,反映鹽度有明顯增加。對於陸相地層來說,該鹽度增加代表了古氣候的變化(乾旱)。在69層以上,該值低而穩定,介於0.01~0.04; 68層及以下為0.02~0.13,在65層上部(GWC-65-(6)層)達到最大。

概括起來,貴州威寧岔河二疊紀—三疊紀古氣候、古環境經歷了一個較為短暫的環境變化階段,這個變化開始於岔河剖面的63層,結束於岔河剖面的69層,在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岔河剖面66f~69層)得到了突然的加強,即氧化程度增加、氣候溫度升高和鹽度突然增加,這種變化與有機地球化學反映的環境變化基本是吻合的。

(4)發生於該地區的P—T之交沉積相變並非是目前主導的由湖相向河流相的轉化,而是由辮狀河道向洪泛平原、向淺湖的轉換(表4),反映湖侵過程,且這種轉換早於菌孢富集事件。

表4 Showing change in sedimentary facies across the PTBST,the Chahe Section and other areas

4 結 論

4.1 取得的成績

經過近一年研究和前期工作的積累,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 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突破。在界線層組的研究方面,確立了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的界線層組; 在生物地層學研究方面,確定了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的植物群面貌和建立了孢粉化石組合帶,提出大龍口階底界的生物標志化石; 在事件地層學研究方面,對陸相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粘土岩進行了綜合研究,確定了貴州威寧岔河剖面的上下粘土岩的層位,為與標准剖面的事件地層對比提供了依據。

在分子地層學研究方面,探討了某些生物標志化合物的生物地層學意義,並建立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之交沉積環境研究演化的序列。在磁性地層學研究方面,通過對貴州威寧岔河剖面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磁化率的研究,亦發現有磁化率明顯升高現象,從而認識到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磁化率磁化率明顯升高現象是具有跨區(黔、浙、晉)和跨相(陸、海)的區域性特徵,可成為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地層對比的依據之一。在地球化學地層學研究方面,通過對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常量地球化學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在界線層組附近確立了地球化學異常段(63~69層),同時某些元素的氧化物比值能夠明確顯示環境的變化,這對討論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階段性滅絕非常有意義。在層序地層學研究方面,建立了威寧岔河剖面二疊系—三疊系之交層序地層格架和界線附近的沉積相,對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地層進行了層序地層劃分,分出6個層序及6小層序、6准層序和6准層序組,確定了層序地層界線為67層底。 總之,通過以上各種地層學的研究方法,初步確定了貴州威寧岔河陸相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剖面的多重地層界線(表2)和不同沉積相區地層對比框架(圖2)。

以新疆大龍口和黔西滇東陸相區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陸地生態系統的演變序列。對黔西滇東陸相區陸地生態系統的演變取得如下的認識。

(1)陸相二疊系—三疊系之交的生物滅絕是一種長期漸變後的突然衰落,表現為滯後滅絕。 首次滅絕發生在下粘土層,同時出現菌孢富集事件及大量植物碎屑。第二次滅絕發生在三疊紀的最早期,其結果是華夏植物區系中大羽羊齒植物群徹底消失。 另外大羽羊齒植物群的滅絕發生在沉積環境變化之後。 大量大羽羊齒植物群分子均穿過PTB在三疊紀底部出現,而沉積環境的變化在岔河剖面63層已經開始。

(2)界線上、下兩層粘土層(68層與66層)成因大致相同(由火山噴發形成),但上、下各層的形成環境。

(3)威寧岔河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存在地球化學異常段(63~69層),顯示了環境的變化,這對討論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階段性滅絕非常有意義。 貴州威寧岔河二疊紀—三疊紀古氣候、古環境經歷了一個較為短暫的環境變化階段,這個變化開始於岔河剖面的63層,結束於岔河剖面的69層,在二疊系—三疊系界線附近(岔河剖面66f~69層)得到了突然的加強,即氧化程度增加、氣候溫度升高和鹽度突然增加,這種變化與有機地球化學反映的環境變化基本是吻合的。

(4)發生於該地區的P—T之交沉積相變並非是目前主導的由湖相向河流相的轉化,而是由辮狀河道向洪泛平原、向淺湖的轉換(表3),反映湖侵過程,且這種轉換早於菌孢富集事件。

在雲南宣威密德剖面海陸交互相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首次在該剖面發現下三疊統的標准化石Ophiceras(蛇菊石)(產於卡以頭組中、下部25-3層)。該化石的發現為滇東卡以頭組中、下部地層的時代及其與標准剖面(Yin et al,2001)的對比提供了更加確鑿的依據。 在煤山D剖面Ophiceras(蛇菊石)首現於29層,因此,可將本剖面的25-3層與煤山D剖面29層對比。

4.2 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中,我們分別建立了以新疆大龍口剖面和貴州威寧岔河剖面為例的下三疊統下部大龍口階孢粉植物群組合,然而要將兩個不同植物地理區系的孢粉組合及植物群特徵進行對比還存在一定困難,建議在今後工作中選擇華北地區相關陸相剖面作為過渡剖面進行對比研究。 由於時間緊迫,同時受早三疊世早期植物化石資料限制,對發現於卡以頭組(印度期)大量植物化石難以鑒定,從而為完善大龍口階內部生物組合系列帶來困難。

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這個大學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內院的大學,是國家「容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 逸夫博物館

  •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❼ 中國地質大學 行星地質與環境

    地學院副院長肖龍老師是這個專業的導師 但是這個專業就業不太景氣 如果不是非常優秀且有志於從事科研工作 請仔細考慮

    ❽ 中國最好的地質大學

    想要報考地質學專業的考生肯定非常關注地質學專業開設的大學排名,本文高考升學網帶你一起了解關於全國地質學大學排名的相關知識,希望通過本文讀者可以了解地質學全國大學排名情況。

    一、地質學專業具體介紹

    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地質學專業比較適合能吃苦、對地質學類專業感興趣、適宜野外作業的考生報考。



    二、地質學專業大學排名榜前五



    1、南京大學

    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設計學院院長名字

    沒有設計學院的 只有設計系 珠寶學院院長是楊明星老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