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蘭州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開放室

蘭州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開放室

發布時間: 2021-02-15 10:42:08

Ⅰ 中科院地質院有哪些專業

中國科學院包括5個學部(數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以及11個分院(沈陽、長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新疆)、84個研究院所、1所大學、2所學院、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機構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此外,還投資興辦了430餘家科技型企業(含轉制單位),涉及11個行業,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由原地質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兩所整合而成。整合前的兩個研究所都有長達50餘年的歷史和豐厚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地學界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著名地質學家侯德封先生曾任原地質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先生曾任原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從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與教育的綜合性學術機構。研究所以固體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及其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問題作為主攻方向。1999年以來,研究所在科研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地球動力學研究、環境與災害研究、礦產資源研究的三足鼎立式研究格局。研究所共設以下九個研究室: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岩石圈構造演化研究室、青藏高原研究室、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空間電磁環境研究室、工程地質與應用地球物理研究室、油氣資源研究室、固體礦產資源研究室、水資源與地殼流體研究室;研究所同時有岩石圈構造演化、礦產資源、工程地質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另外在地球磁場與地球外核動力學、乾旱區環境演化與全球變化、俯沖碰撞造山的岩石學過程等研究方向上建成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研究群體。近年來,研究所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的科研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代表性的獎項是著名第四季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獲得的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研究所從事科研活動的人員共有17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60人。另外,研究所共有支撐系統固定人員26人,固定管理人員19人。研究所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博士後流動站單位,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現有在讀博士生292人,碩士生95人,在站博士後50人。
研究所擁有開展固體地球科學研究的大型觀測和測試分析儀器,主要包括:地球物質成分與物質性質分析系統、地球深部結構觀測系統、地質年代學測定系統、地磁與電離層觀測台鏈、古環境數據分析系統、數據處理計算系統,為地球科學測試、觀測和實驗提供了必要條件。
研究所圖書館目前藏書約35000餘冊,中外文學術期刊現刊350種。與國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研究所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刊物有:地球物理學報(SCI收錄)、岩石學報(SCI收錄)、第四紀研究、地質科學、工程地質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研究所還是三個國家一級學會的掛靠單位,它們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Ⅱ 王琪的簡歷

1983.9-1987.6:考入長春地質抄學院礦產普查專業學襲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7.7-1989.6:青海省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工作,時任助理工程師;
1989.9-1992.6:考入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獲沉積岩石學理學碩士學位;
1993.6-2000.10: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沉積室工作,時任助理研究員;
2000.11-12月:赴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同期聘為副研究員;
2002.9—2007.12:考入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地球化學專業,獲王琪;
2004.10:被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及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4.12-2005.2:受中國科學院資助赴日本東京大學化學系高級訪問學者;
2005.5月-至今: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中心博士研究生導師;天然氣地質研究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
長期擔任《沉積學報》英文編輯工作 。

Ⅲ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地質學博士研究生待遇怎麼樣

生活補助每月2800~3000元,出野外差補160元/天,一般出差差補80元/天

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考研是自己出題還是由中科院出題

1 351 367 320固體地球物理
我說,當然不是! ! !

僅今年一年,我的學生可以聯系

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組建於2006年,回地處蘭州市,是答國家級社會公益性研究機構。1956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西北地質研究室。1960年2月18日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2004年11月,基於對國家油氣資源的戰略考慮,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將蘭州地質研究所與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從事油氣地質學、油氣地球化學、油氣地球物理學、氣體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儲層地質學及儲層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以「陸相潮濕坳陷成油理論」「青海湖綜合考察」「天然氣成因理論」為標志的研究成果,被譽為研究所創造的三次輝煌。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下屬有4個研究機構;有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15人,在學研究生75人。
注冊資本:2652萬人民幣

Ⅵ 中科院蘭州地質所和中科院寒旱所那個實力強

他們是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太好比較。2004年11月,中科院作出決定,將蘭州地質研究所與(北京專)地屬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這2個所都要出野外,對女生可能不太方便,當然如果你很喜歡野遊那是很合適的。

Ⅶ 中科院蘭州分院科技合作處陳峰有孩子嗎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始建於1954年。現在蘭州、西寧共設有六所一中心,即:內近代物理研究所容、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地質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目前擁有五個國家級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四個院重點實驗室(站)和二十多個野外工作站(點);擁有兩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百人計劃"入選者25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入選項目45個團隊,博士後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2個和碩士學位授予點24個。

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199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1年在專南京成立,其前身屬為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和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南京成立,其前身為192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和1929年在北京成立的國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並入該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同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電離層研究室整體調整到該所。整合後的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學研究機構之一。

Ⅸ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簡要介紹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始建於1954年。現在蘭州、西寧共設有六所一中心,即: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蘭州地質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目前擁有五個國家級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四個院重點實驗室(站)和二十多個野外工作站(點);擁有兩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百人計劃入選者25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入選項目45個團隊,博士後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2個和碩士學位授予點24個。
建院50多年來,蘭州分院在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委、青海省委及兩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針對我國西部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蘭州分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沙漠、冰川凍土、鹽湖、青藏高原生物等野外考察,摸清了這些領域的資源財富。同時,開展了重離子物理、核輻射技術,選擇氧化催化、固體潤滑材料、石油地質,鹽湖資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青藏鐵路、公路凍土防治、高原大氣等學科研究,取得了國內外矚目的研究成果。僅1 978年以來,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65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以上重大成果650項。順丁橡膠工業生產新技術和包蘭線沙破頭地段鐵路治沙防護體系的建立兩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創新以來,面對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和我國戰略需求,蘭州分院積極協調組織所屬各創新單元系統、深入、前瞻性地開展了科技創新工作,形成了改革創新和諧奮進的創新工作新局面。
隨著所屬各單元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核物理、材料化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與技術等領域承擔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大都取得重要進展。承擔的「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環境效應」項目攻克了青藏鐵路沿線未來50年溫度變化難關,破解了青藏鐵路路基難題,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承擔的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電子冷卻儲存環出束能量達到或超過了設計指標,創造了加速能量和束流強度的新記錄等等。
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蘭州分院按照「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吸引領銜式高水平人才、培養和儲備未來人才」的方針,通過「百人計劃」、「西部之光」、「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等形式大力吸引優秀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凝聚在主攻學科和重點任務周圍的優秀中青年人才群體和研究團隊。
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是蘭州分院一項重要職能。近年來,圍繞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蘭州分院進一步擴大開放和聯合合作,為地方培育了一大批優勢產業,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與規模產業化。據不完全統計,自2002年~2008年期間蘭州分院院地合作轉化的科技項目累計產生銷售收入136.29億元、利稅總額31.88億元,社會效益74.88億元。

Ⅹ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
1951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於南京,侯德封任所長。同年遷往北京。
1960年,分出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1966年,分出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1978年,分出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1985年,工程地質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建立。
1990年,岩石圈構造演化開放實驗室建立。
1997年,地質環境系統研究中心建立;礦產資源研究中心建立;中國科學院·香港大學邊坡岩土工程力學聯合研究中心建立。
1999年,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28年,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成立。
1950年,中國科學院對前中央研究院24個單位接管,其中氣象、地磁、地震等部分合並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趙九章任所長。
1954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遷往北京。
1959年,通過蘭州分所的方案,蒞年建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分所。
1966年,分建成為5個研究所,即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安、後歸屬七機部),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昆明地球物理分所。
1972年,國家地震局成立,地球物理所被劃歸國家地震局建制,並脫離中國科學院。
1978年,重新組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8年,成立WDC-D地球物理數據中心。
1994年,組建現代地球科學研究中心。
1994年,成立中國礦物資源探查研究中心(JICA)。
1999年,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整合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年,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丁仲禮。
1999年,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丁仲禮。
2003年,劉東生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4年,將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的電離層研究室整體調整到所。
2004年,整合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2005年,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主任為朱日祥院士。
2007年,朱日祥院士為第二任所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