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岩石手標本
Ⅰ 實驗二 岩漿岩的結構、構造和手標本觀察與描述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岩漿岩的主要結構、構造類型;掌握結構、構造的觀察和描述方法。
(2)通過對各類岩漿岩手標本的觀察和描述,基本掌握各類岩石的礦物成分、礦物共生組合,以及結構、構造、次生變化等主要岩性特徵,從而培養鑒定岩石的能力。
二、岩漿岩的結構、構造提示
1.岩漿岩的結構類型(表13-2)
表13-2 岩漿岩的結構類型劃分
2.岩漿岩結構的觀察方法
(1)首先觀察岩石中礦物的結晶程度。對具全晶質結構的岩石,應注意觀察是等粒結構還是不等粒結構。若為顯晶質等粒結構,則應測量主要礦物的粒徑(一般以測量長徑為准,對含長石的岩石則要以長石的粒徑為准),取其所量粒徑的平均大小,然後按照礦物粒度絕對大小劃分標准,寫出相應的結構。進而再觀察礦物的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確定其相應的結構名稱。如具不等粒結構,若岩石中礦物的粒度依次降低,則為連續不等粒結構;如礦物顆粒可分為大小截然不同的兩群,則為斑狀結構或似斑狀結構。當基質為隱晶質至玻璃質時,則稱斑狀結構;基質為顯晶質者,稱為似斑狀結構。但也常把由細粒至玻璃質組成基質的結構統稱為斑狀結構;把由中粒至粗粒組成基質的結構統稱為似斑狀結構。
(2)然後觀察礦物間的相互關系。當兩種礦物相互穿插,有規律地生長在一起時,可能出現文象結構、條紋結構。當一種或幾種礦物沿某種礦物的邊緣依次分布時,可能出現反應邊結構、環帶結構。當較大的礦物顆粒中包含較小礦物顆粒時,則可能出現包含結構。
(3)應注意具有相似結構的區別。如文象結構與條紋結構,相似點為組成此類結構的兩種礦物之間均以相互穿插的形式出現,且主晶都為鉀長石;不同點為文象結構是共結作用形成的,客晶為石英,而條紋結構是固溶體分解作用形成的,客晶為鈉長石或更長石。
(4)應注意觀察和總結不同結構的特點。如輝綠結構、粗玄結構、拉斑玄武結構、間隱結構的共同特徵均顯示由自形條板狀斜長石雜亂分布,構成格架。它們的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空隙中充填物特徵的變化上,輝綠結構空隙充填物為單個他形粒狀輝石;粗玄結構充填物為若干個細小粒狀的輝石和磁鐵礦;拉斑玄武結構充填物除與粗玄結構相同外,還有玻璃質或隱晶質物質;間隱結構充填物主要為玻璃質或隱晶質物質。
(5)應注意一些結構的專屬性。如輝長結構是輝長岩的典型結構;輝綠結構是輝綠岩的典型結構;粗面結構是粗面岩的典型結構;花崗結構是花崗岩的典型結構;二長結構是二長岩的典型結構等。
(6)結構的描述要突出重點。依據礦物的結晶程度、礦物顆粒的大小、自形程度以及礦物間的相互關系,可將岩石的結構劃分出很多類型。但在實際描述一塊岩石標本時,並不要按上述內容一一敘述,只要突出重點。如描述花崗岩的結構時,只寫明具中粒花崗結構即可,因「中粒花崗結構」含義的本身就已包括了全晶質的、等粒的、粒度在1~5 mm之間的、以半自形晶礦物為主的、礦物之間一般不具有相互穿插與反應邊關系等內容。
3.岩漿岩的構造類型(表13-3)
表13-3 岩漿岩的構造類型劃分
4.岩漿岩構造的觀察方法
岩漿岩的構造是岩漿運動和凝固作用的表現,常與岩漿的侵入、噴出活動等密切相關,是了解岩石形成地質環境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觀察岩漿岩的構造時,應著重注意礦物集合體或不同物質組分間的關系,以及礦物與礦物、礦物與隱晶質、玻璃質之間的排列或充填方式等特徵。同時應注意相似構造的區別,如條帶狀構造和流紋構造、氣孔構造與杏仁構造等,從成因上進行分析其差異。
三、岩漿岩手標本觀察與描述方法
對岩漿岩進行觀察和描述,一般的順序是: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副礦物、次生礦物)、礦物的物性特徵等。
1.顏色的觀察與描述
描述岩石的顏色時,應分出原生色(新鮮面的顏色,能反映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環境)、次生色(即經過次生變化後風化面的顏色,可以反映岩石的風化或氧化過程)。
(1)深成岩的顏色。一般超基性岩、基性岩為深色,如橄欖岩、輝石岩、角閃岩等;酸性岩為淺色,如花崗岩;中性岩的顏色介於二者之間,如閃長岩、正長岩等。從基性岩到中性岩,再到酸性岩,顏色逐漸變淺。
(2)淺成岩的顏色。多受礦物粒度大小、結晶程度的影響。一般微晶和隱晶質岩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岩石顏色深(即結晶程度差的岩石比結晶程度好的岩石的顏色深),如流紋岩比花崗岩顏色深、安山岩比閃長岩的顏色深。
(3)噴出岩的顏色。不僅受到岩石成分、次生變化、結晶程度等方面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強烈氧化燃燒作用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基性噴出岩多呈黑、黑綠色,蝕變後呈中綠-淺綠色;中性噴出岩呈深灰、暗紫-紫紅色;偏鹼性的粗面岩類為淺灰-深灰色;酸性噴出岩呈淺灰-粉紅色。
2.結構的觀察與描述
(1)對於顯晶質岩石,當其主要造岩礦物粒度大致相等時,一般要求寫出粒度與結構名稱即可,如中粒輝長結構、粗粒花崗結構、中粒二長結構、粗粒半自形結構等。
(2)對於具有斑狀結構或似斑狀結構的岩石,還應指明基質所具有的結構。
(3)隱晶質和玻璃質岩石,一般只需寫明隱晶質結構、半晶質結構或玻璃質結構即可(因為對於具隱晶質、玻璃質等結構的岩石,肉眼很難看清岩石的結構,只有在顯微鏡下觀察岩石薄片,才能確定具體結構)。
3.構造的觀察與描述
深成岩一般多具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淺成、超淺成岩多具斑雜狀構造;噴出岩則多具氣孔構造、杏仁構造、流紋構造等。
4.礦物成分的觀察與描述
對礦物成分的觀察和描述主要有:礦物名稱、物性特徵、粒度大小、含量等。
(1)顯晶質等粒結構岩石的描述。一般要求描述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副礦物、次生礦物。通常含量高的先描述,含量低的後描述,按「先高後低」的順序進行。
(2)礦物特徵的描述。應包括礦物形態、風化或蝕變程度、光澤、肉眼及鏡下鑒定特徵(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結構、構造等特徵)、粒度、目估含量等。
(3)斑狀結構或似斑狀結構岩石描述。應先指明斑晶礦物在整個岩石中的目估含量。然後以斑晶礦物含量「先高後低」的順序描述其特徵。再描述基質中礦物的特徵。若基質中礦物粒度呈細粒或更粗時,其描述方法和要求與描述斑晶礦物一致。若基質礦物粒度小於細粒時,一般只要求指明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即可,不要求做詳細描述。
四、實習內容
1.實習標本和觀察描述內容
使用下列標本觀察和描述岩石的結構、構造:
◎花崗岩:觀察描述全晶質結構、等粒結構、塊狀構造、他形粒狀結構、蠕蟲結構。
◎閃長玢岩:觀察描述斑狀結構、斜長石斑晶的環帶結構、基質中礦物的半自形粒狀結構、斑雜或條帶狀構造等。
◎玄武岩:觀察描述隱晶質結構、氣孔構造、杏仁構造、柱狀節理、間粒結構等。
◎流紋岩:觀察描述斑狀結構、流紋構造、半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或霏細結構。
◎黑曜岩、珍珠岩:觀察描述玻璃質結構、貝殼狀斷口、珍珠狀裂紋等。
2.岩漿岩結構、構造和手標本觀察描述舉例
花崗岩
肉眼鑒定與描述:岩石比較新鮮。呈灰白色。花崗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顆粒比較均勻,粒徑一般2~5mm。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是石英、鉀長石、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雲母、角閃石;副礦物有鋯石、磷灰石。其中石英:不規則粒狀,煙灰色,貝殼狀斷口,油脂光澤,含量>25%;鉀長石:肉紅色,板狀,玻璃光澤;斜長石:長板狀,灰白色,玻璃光澤,光滑平整的解理面上可見聚片雙晶紋,鉀長石+斜長石含量約55%;黑雲母:黑色或棕褐色,片狀,具珍珠光澤;角閃石:黑綠色,呈近於長柱狀晶形,有時可見解理。暗色礦物含量約10%。
鏡下鑒定與描述:岩石新鮮,未經蝕變。主要礦物為石英、鉀長石、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雲母、角閃石;副礦物有鋯石、磷灰石、榍石。花崗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
岩石定名:花崗岩。
閃長玢岩
肉眼鑒定與描述:岩石淺灰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斜長石和角閃石,斑晶直徑1~6mm,斑晶含量為30%左右。其中斜長石:白色,板狀;角閃石:綠色,柱狀。基質為隱晶質結構。
鏡下鑒定與描述:斑狀結構。斑晶由斜長石和角閃石組成,並有少量黑雲母和石英。基質呈顯微粒狀結構,主要成分為斜長石,其次是角閃石,基質含量約65%。
岩石定名:閃長玢岩。
流紋岩
肉眼鑒定與描述:淺紫色,斑狀結構,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斑晶成分為石英和透長石。石英為不規則粒狀,無色,油脂光澤,貝殼狀斷口。透長石為柱狀,無色透明,玻璃光澤,有解理。斑晶粒徑1~2mm,含量約15%。少量氣孔略有拉長與柱狀透長石一起呈定向排列,顯示流紋構造。基質為隱晶質,淺紫色為主,夾雜有粉紅和白色。
鏡下鑒定與描述:岩石呈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為石英和透長石,含量為15%~20%。基質具霏細結構,由他形石英和長石微粒組成,含量約75%。基質中含少量玻璃質。
岩石定名:流紋岩。
五、思考題
(1)常見岩漿岩的結構、構造有哪些?
(2)深成岩、淺成岩、噴出岩在岩石結構上有何不同?
(3)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杏仁構造各有何特點?它們是怎麼形成的?
(4)研究岩漿岩的結構、構造有何地質意義?
Ⅱ 這是一種岩漿岩的手標本和鏡下圖片,請問專業人士是什麼岩石
岩石名稱:玄武質浮岩
英文名稱:Basaltic pumice 顏色:黑色
構造:氣孔構造,氣孔含量版達70%以上,整權個岩石質地很輕 結構:隱晶-玻璃質結構
礦物成分:基本上沒有顯晶質礦物,主要由火山玻璃組成 化學成分:
SiO2 50.52, TiO2 2.09, Al2O3 16.71, Fe2O3 4.88, FeO 5.86, MgO 3.20, MnO 0.26, CaO 6.14, Na2O 4.73, K2O 2.46, P2O5 0.75, H2O 1.27
所屬岩類及成因:是玄武質岩漿噴發的產物,分布於火山口附近,常堆積成火山錐。
Ⅲ 岩石手標本的具體描述舉例說明。
描述的特徵一般是:岩石的外觀顏色,產地,地層的層位,結果構造,礦物的內成分,含量,還有岩石容的命名,注意了,岩石的命名的一般原則是把含量少的礦物放在前面,含量多的放在後面。
比如,描述一塊花崗岩的手標本:灰白色黑雲母花崗岩,灰白色,黑雲母成細粒狀,大小一般在0.5-2毫米,含量8%左右,石英,乳白色,油脂光澤,顆粒大小一般在1-3毫米,含量30%左右,長石,成淺肉紅色、灰白色(長石有正長石和斜長石),玻璃光澤,顆粒大小一般在1-3毫米,含量在60%左右,岩石緻密堅硬,塊狀結構,是屬於燕山早期的花崗岩。
Ⅳ 如何在手標本上區分三大岩類(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這個問題,如果你有三大岩的學習基礎的話,應該還是比較好判斷的。
個人覺得有兩個判斷依據。
一是各大岩石由於成分的側重性而有所區別;
二是結構構造上有各自特點。
具體分析一下。
岩漿岩:
主要的造岩礦物有,石英、長石、角閃石、黑雲母、輝石、橄欖石。酸性岩漿岩中前幾種礦物居多,而基性岩漿岩中則偏向於後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顏色上來說由肉紅色--灰白色--黑色變化。
結構上來說,侵入的岩漿岩裡面的礦物應該是較均勻的分布,岩石呈現塊狀。而噴出的流紋岩中會呈現一些流動構造;以及噴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會有氣孔和杏仁狀構造,這種特殊的結構構造也是它們的鑒定標志。
沉積岩:
由於組成沉積岩的礦物都是經過了風化和搬運,所以一般來講每種沉積岩在成分上相對較簡單。沉積岩的劃分就是根據成分劃分的,泥岩、碳酸鹽岩、石英(長石)砂岩。所以沉積岩就以某種成分為主(如以泥質、或以石英等)。
構造上沉積岩一般都呈現層狀構造。當然如果手錶本很小的話可能見不到層理而是塊狀的。
沉積岩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生物的出現。尤其在碳酸鹽岩裡面貝殼等生物的出現很普遍,這是一大鑒別標志。
變質岩:
變質岩是岩漿岩和沉積岩經過後期的高溫或者高壓過後,原來的岩石經過了成分和構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來講除了與前兩種岩有相同的造岩礦物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屬於變質岩的專有礦物或者礦物組合。例如紅柱石,出現紅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級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與紫蘇輝石組成的代表高溫高壓環境的麻粒岩。
但手錶本鑒別變質岩更主要的依據是其結構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變質岩很多都具有片狀結構,也因此變質岩能以結構構造來命名為片岩、片麻岩等。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再問吧……
Ⅳ 初學者鑒定岩石手標本都有哪些問題
你鑒定下手標本就知道有什麼問題了,如鑒定:煤、炭質泥岩或石英、螢石、·····等。
Ⅵ 「岩石手標本」的「手標本」是什麼意思 和「岩石標本」有什麼區別
手標本是野外自己用手敲下來的標本 是拿在手上用肉眼看的
岩石標本還包括鏡下觀察的薄片標本.這個是用機器切出來的
都是標本 用法和來源不一樣
Ⅶ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介紹一下 有什麼
= =就是那些恐龍化石 和珍惜礦物原石什麼的····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館藏各內類地質標本3萬余件容,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近2千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東北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以及各種珍貴的礦物、寶玉石、化石標本等。球奧秘、生命起源與進化、礦物、岩石、寶玉石、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綜合展廳等9個陳列廳室。
鎮館之寶
可以去我們學校校網看http://mus.cug.e.cn/·········不過,我覺得 真沒什麼好玩的·····
Ⅷ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學博物館,是國內排名第二的地質類博物館,也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2005年4月30日對社會開放以來,該館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濃厚興趣。地大逸夫博物館之所以引人入勝,除了標志性的建築、通俗易懂的展示內容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一批珍貴罕見的館藏精品。該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30000餘件,其中自然界極為罕見的珍品近3000件,其中不乏鎮館之寶,在世界上和國內都位居前列。
恐龍化石珍品——黑龍江滿州龍
黑龍江滿州龍是一類大型的鴨嘴龍,體長10.50m,體高6.1m,嘴巴象鴨子是其最大的特徵。它屬於素食龍,牙齒小而多,前肢細小而後肢粗壯。該恐龍骨架產於黑龍江省嘉陰縣,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因其含有50%的真化石,在世界恐龍化石中佔有重要地位,構成了地大逸夫博物館的顯著標志。
魚龍化石之王——梁氏關嶺魚龍
魚龍是海洋爬行動物,和恐龍生活在相同時代。地大逸夫博物館的梁氏關嶺魚龍屬於大型魚龍,體長8米多,形似魚雷。該魚龍化石產於我國貴州關嶺,生活於2.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其長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更為奇特的是,在這條魚龍化石上還發現了它的皮膚化石,這在世界上是首次發現。
世界海龍之王——黃果樹安順龍
黃果樹安順龍是海龍的一種,屬於海洋爬行動物。該化石長5米左右,體態修長,當年的游泳姿勢一目瞭然。化石產於我國貴州關嶺,生活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從化石的長度和完整程度來說,地大逸夫博物館的海龍化石在世界上位居第一。
如花似畫的奇觀——海百合化石
海百合化石因其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但它不是植物,而是棘皮動物大家庭中的一員。一個理想的海百合由根、莖和冠三個部分組成,但大多數化石不完整。地大逸夫博物館的海百合化石產自貴州關嶺,距今2.3億年,特徵清晰,保存完整,面積達15平方米,為世界之最。而且整個造型如花似畫,令人嘆為觀止。
自然界神奇的造化——輝銻礦晶簇
輝銻礦是一種金屬硫化物礦物,是提煉銻的最重要的礦物原料,造型美觀的輝銻礦晶簇可作觀賞石。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礦物岩石展廳,有一塊產自我國江西德輝銻礦晶簇標本,造型優美,針狀或柱狀晶體長而完整,可謂神態天成,在世界上位居首位。
礦物世界的奇葩——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種含銅的碳酸鹽礦物,翠綠色。大量產出時可煉銅,質純色美者可作工藝雕刻品的材料及裝飾品,粉末可作綠色顏料。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地球奧秘展廳,有一塊產於我國廣東陽春石碌的珍貴的孔雀石標本,塊大色美,造型奇特,令人驚嘆不已,在我國排名第一。
43億年高齡的岩石——變成礫岩
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地球奧秘展廳,有一塊年齡達43億年的岩石,叫變成礫岩,產自澳大利亞,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它保存了地球形成初期極為寶貴的信息,見證了地球幼年時期驚天動地的變化,因而非常珍貴。
再現恐龍下蛋的特點——恐龍蛋化石
恐龍是卵生動物,靠生蛋孵化繁殖後代。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
有一窩非常奇特的長形恐龍蛋化石,產於我國江西,距今約7000萬年。蛋化石數量達20枚,分為3層,放射狀排列,真實地反映了恐龍下蛋的特點,這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爭奇斗艷的名貴寶石——五皇一後
在絢麗的天然寶石家族中,最為婀娜多姿、光彩奪目的是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歐泊和珍珠,它們被譽為珠寶玉石界的「五皇一後」。 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珠寶玉石展廳,以「五皇一後」為代表的名貴寶石陳列,在國內處於一流水平,它們流光溢彩,爭奇斗艷,令人流連忘返。
Ⅸ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