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質災害簡介
『壹』 北川縣的簡介
北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 44′~104° 42′,北緯31°14′~32°14′。東版接江油市,南鄰安縣,權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距綿陽市中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縣人民政府最新選址為永昌鎮 ,轄6個鎮(曲山、擂鼓、通口、永安,安昌,永昌)、16個鄉(青片、馬槽、白什、壩底、墩上、片口、小壩、開坪、禹里、漩坪、白坭、陳家壩、桂溪、都壩、貫嶺、香泉)、1個民族鄉(桃龍藏族)。 全縣304個村,1381個村民小組,17個居民委員會和49個居民小組。
『貳』 2020年8月北川縣片口鄉白草河有沒有發生地質災害
2020年8月北川縣片口鄉百草河有沒有發生地質災害,其實這個時候是雨季,大部分地區有的時候都會有洪澇災害,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
『叄』 汶川的地理概況
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而汶水即為岷江。如果可以鳥瞰這里,蜿蜒的岷江由縣北部入境,貫穿東部,長達88公里。你也會發現,這里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為6250米,東南部岷江出口處海拔則僅為780米。相對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臨空面發育, 溝谷縱橫,切割強烈。西南部受制於邛崍山系,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
據有關專家介紹,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告訴新華社記者,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處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斜跨北東南西方向的龍門山斷裂帶,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之間,其規模大而位置特殊。該地震帶長約400公里,寬70公里。
變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構造活動與地表共同孕育的結果。龍門山形成於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現今龍門山最顯著的地貌特徵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處在1 000 m至2 000 m之間。沿北東方向,龍門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間界限逐漸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龍門山地區宏觀上看構造性質相似, 受力環境一致, 地質學家近年來進行了不少整體研究。汶川縣處於九頂山新華夏構造帶, 地質構造復雜, 斷層、褶皺發育, 構造對岩土體的改造強烈。同時, 區域構造運動應力場的作用使岩體節理裂隙發育, 岩性破碎, 結構面發育, 從而使岩體力學性質大為變化, 為地質災害的發育提供了條件。
1610~1900年龍門山地震帶只有2次強震記載,而1900年後的階段較為活躍,1900年至2000年這100年間5級以上地震則比較完整, 共發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崍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縣和茂縣地震、1940年茂縣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綿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準台江道崇曾詳細研究了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動特徵,他指出,1960年以來大於等於4.5級的地震有明顯「成組」發生特徵,可以把此間(1960~1994)14次地震劃分成7組, 除了第6組為次地震外, 其餘各組均成對出現。1995年,有研究表示,該帶強震頻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對活躍。強震活動的盛衰變化沒有明顯規律,其主體活動地段為汶川-茂縣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寶興段,二者的強震具有交替發生的特點。
不過汶川縣地震台的陳曉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發現了一些變化,龍門山地震帶(中南段)中強地震具有明顯的遷移特徵。即1900年前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是由北(北東)往南(南西)遷移;1900年以來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東)遷移。
根據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USGS)的測量數據,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財經》雜志引述研究人員的話指出,且不論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的數據是否准確,但此次大地震屬於淺源地震,當無疑義。通常,震源位於地下70公里之內的,都稱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淺,地震能量越大。」
本報記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監測研究所對當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報目錄(里氏震級ML ≥3.0),共有22處,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為汶川,震級3.2級,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胡炎認為:X形活動斷裂帶控制著川、滇兩省大多數主要地震的發生, 如「蹺蹺板」兩端之互動。據已發生過的破壞性地震資料看, 一般情況下, 南東向組發震時, 北西向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關專家告訴新華社記者,在地震學中,一般發生的震級越高,其破壞力度越大。這次汶川地震7.8級,其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會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由於一般地震不可能一次釋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邊地區有可能發生餘震。
『肆』 四川綿陽市北川縣什麼時候發生4.6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發生專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屬位於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
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金盆村、梅子溪、青平村、洗腳盆、壩底村、水田村、三支埡、平上、棗兒坪、邱基溝,20公里內的鄉鎮有壩底鄉、馬槽鄉、禹里鎮、白什羌族藏族鄉、白什鄉、開坪鄉、桃龍藏族鄉、小壩鎮、水壩鄉。
(4)北川地質災害簡介擴展閱讀
本次地震暫無人員傷亡:
據北川縣防震減災部門報告稱,北川縣所有鄉鎮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報告,存在房屋輕微裂縫和梭瓦現象。此次地震震中所在的壩底鄉,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
目前,暫未接到震區次生地質災害情況匯報,地震對當地通信無影響,電網設備運行正常,交通通行情況正常。
『伍』 汶川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
地震一般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有: 泥石流 崩塌 滑坡 地裂縫 堰塞湖 等
其帶來的不可預見後果是嚴重的。
『陸』 地震地質災害基本災情
龍門山地處我國第一與第二地形台階的轉折地帶,是地質災害的高易發區。據震前開展過的地質災害調查,在四川42個受災縣(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430處,其中滑坡3572處、崩塌600處、泥石流737處、不穩定斜坡521處。地震發生後,國土資源部組織了1000多名專業人員對災區進行了系統排查,開展了航遙調查。據初步統計,汶川地震觸發了滑坡、崩塌、泥石流15000多處,同時,新發現了地質災害隱患點4942處,其中滑坡1701處、崩塌1844處、泥石流304處、不穩定斜坡1093處(圖4-1)。
宏觀上看,地震發生後,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了238%(表4-1),其中,以崩塌體增加最為顯著,達到了618%,遠遠超過其他災種,隨後為不穩定斜坡(479%)、泥石流(152%)和滑坡(123%)。反映出地震對山區高陡斜坡的
圖4-1 震後映秀及北部滑坡-碎屑流航空影像(2008年5月18日)Fig.4-1 Aerophoto of the Yingxiu and the north zone after earthquake
影響差異性非常大,在山頂上的放大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導致了崩塌災害的大量發生(照片4-2)。從災種占總隱患點的比例上看,在震前滑坡佔到了61%,而崩塌、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各佔13%;在震後新增的隱患點中,崩塌占的比例最高,達34%,隨後為滑坡(31%)、不穩定斜坡(27%)、泥石流(8%)。
表4-1 汶川地震極重災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結果Table 4-1 Potential geohazards in the counties of extreme severe hazards by the earthquake
但是,在總的隱患點中,滑坡所佔比例仍最高,達到40%,崩塌僅佔27%(圖4-2)。
照片4-2 213國道都-汶段被巨大滾石阻斷Photo 4-2 Huge rolling rock blocked the No.213 highway
圖4-2 極重災區地震前後地質災害隱患比例Fig.4-2 Ratio of potential geohazards in the counties of extreme severe hazards before/after earthquake
與其他地震造成的災害明顯不同,汶川地震觸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非常慘重,至今仍難以獲得完整確切的數據。根據部分現場調查和訪問,結合其他資料分析,列出了23處死亡人數大於30人的地震滑坡、崩塌災害點(表4-2)。其中,死亡人數最高的為北川老縣城的城西滑坡,高達1600人,直接摧毀了老縣城數百間房屋,包括約50多幢5層以上高樓。從映秀到汶川的20km路段為成都—九寨溝的環線要道,被340多處滑坡、崩塌嚴重毀壞。地震發生時,正值客流高峰,根據後期修復道路清理出的客車毀滅情況,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000人以上。
表4-2 汶川5·12地震滑坡災害死亡人數表(≥30人)(不完全數據)Table 4-2 Fatalities(≥30 persons)e to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北川縣城面積不足2.0km2,坐落在湔江河發育形成的狹長河谷階地上(圖4-3),是遭受地震地質災害最慘烈的城市。汶川地震發震斷裂自西南向北東切穿老城和新城,沿斷裂帶形成強烈逆沖變形帶,致使帶上或兩側建築物倒塌和嚴重毀壞。老縣城幾乎一半被城西滑坡摧毀,新城南部遭受景家山崩塌的摧毀,崩塌由巨石組成,最大可達數百立方米,破壞力巨大,摧毀了數十幢房屋和縣城主幹道,人員死亡慘重(圖4-4;照片4-3)。
地震發生時,在綿竹綿遠河、安縣雎水河等山區鄉鎮道路和礦區道路上正值車輛行駛高峰時間,損失慘重。據初步估計,僅雎水河沿線礦區道路,因滑坡崩塌被埋毀載重卡車達數十輛,人員死亡以百計(照片4-4)。
圖4-3 北川縣城滑坡崩塌災害航空影像圖Fig.4-3 Aerophoto of landslide hazards in the Beichuan town
圖4-4 北川縣城滑坡災害分布圖Fig.4-4 Map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in the Beichuan town
照片4-3 巨石崩塌摧毀北川道路和建築Photo 4-3 Destroyed road and houses by huge rock
照片4-4 安縣雎水礦區道路被滑坡摧毀Photo 4-4 Road and trucks were destroyed by rockfall,Anxian county
『柒』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簡介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館及組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重要組成部分。這個以「永恆北川」為主題的《方案設計》將縣城和任家坪都納入保護的核心區,其中縣城整體作為遺址區,博物館設在任家坪。
50萬平方米博物館體會地震威力
選址任家坪的地震博物館及綜合服務區,位於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入口位置,設計主題為「永恆的記憶」,包含地震破壞威力、抗震救災事跡、人類無私大愛以及各種地震知識的記憶,規劃控制區域總佔地面積為50萬平方米。
地震博物館建築主體將以對災難、事跡、大愛和知識的記憶為核心內容,全方位展示災害在自然、人文和科學等方面與人類文明的關系。以地景結合遺跡保護的設計手法,對整體進行規劃設計,並以此為線索對參觀線路進行組織。以實物、模型、多媒體等互動展示方式,使參觀者切身體會到地震的威力和影響,並獲取相關知識。
50萬平方米規劃區域中,包括地震博物館建設用地范圍16萬平方米,老建築保護范圍6.6萬平方米,曲山鎮中心建設用地范圍7萬平方米,泥石流及斷裂帶等高風險地質災害控制范圍2萬平方米,綠化保護范圍15.4萬平方米,以及道路用地3萬平方米。
『捌』 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又地震了
是的,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0月22日11時3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又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1.83度,東經104.18度。
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邱基溝、洗腳盆、金盆村、青平村、黃木坪、棗兒坪、梅子溪、三支埡、平上、敖子社,20公里內的鄉鎮有壩底鄉、馬槽鄉、禹里鎮、開坪鄉、白什羌族藏族鄉、白什鄉、桃龍藏族鄉。
據悉,此前,10月21日12時0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8)北川地質災害簡介擴展閱讀:
北川羌族自治縣簡介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 44′~104° 42′,北緯31°14′~32°14′。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
距綿陽市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是中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2016年總人口24萬人(其中羌族8.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6%,佔全國羌族人口近三分之一)。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89億元。
『玖』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磧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圖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縣地質
小題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條帶狀分布(或沿東北——西南走向和版西北——東南走向分權布) 小題2:地質構造不穩定;岩性疏鬆;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發生引發地表物質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較多,河流水量較大。 『拾』 汶川或北川實際地形地貌 北川縣年均降抄水量高達 1 399 mm,同時襲縣境內地形切割強烈,地形起伏大,相對高差超過1 000 m,溝穀穀坡一般大於 25°,部分達 40°~50°,甚至陡立。地貌類型以侵蝕構造山地、侵蝕溶蝕山地為主。縣境內地質構造以北東走向為主,受構造走向控制,岩層走向亦以北東走向為主。北川縣城處在侵蝕構造中山的東南邊緣,屬龍門山前山與後山交界地帶,處在前龍門山褶皺帶與後龍門山褶皺帶的界線上,山脈走向大體呈北東-南西向。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走向 NE45°,傾向北西,傾角 60°~70°。其中段的映秀-北川斷裂帶走向 NE35°~45°,是由數條次級逆沖斷層組合而成的典型疊瓦狀構造,為寒武系的砂質板岩逆沖於志留系、泥盆系乃至石炭系之上。該斷裂切割深度較大,在縣境內有北西-南東向延伸的錯斷。斷裂帶北西、西側大面積出露寒武系砂質板岩,淺變質岩經強烈風化,岩石破碎,多以殘坡積碎塊石土出露在坡角大於 25°的斜坡上,為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震次生地質災害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鑒於北川縣場地條件的特殊性,導致它是汶川MS8.0 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縣市之一,尤其是縣城一帶的地震宏觀烈度達Ⅺ度。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