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小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嚴重的原因
❶ 導致川、滇、黔多發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自然原因
從地復氣水土四方面回答:制1,地質:川、滇、黔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帶中,地殼活動活躍,所以多地震(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2,氣候:川滇黔.大部分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有小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少雨,夏季高溫多雨。而極端暴雨是重大地質災害的元兇。3 泥石流、崩塌、滑坡是地質災害「三劍客」,在地質構造運動活躍、地形陡峭、地震頻發的山區,他們結伴聯手,頻頻現身。(川滇黔地區地形崎嶇)崩塌、滑坡、往往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碎屑物質,而水,則是泥石流登場的觸媒與推手。 推薦《中國國家地理》2010.9 P160——175
❷ 試從地形的角度分析我國地質災害嚴重的原因
地殼活動強烈的地區,山體斷裂發育,岩石破碎,鬆散的地表堆積物容易為泥專石流滑坡提供物質條件,也屬較為容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地形的話,一般就是山地,尤其是植被覆蓋不高、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地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
❸ 地理試題:分析雅魯藏布江谷地地質災害頻繁的原因
雅魯藏布江谷地地質災害頻繁的原因:
位於板塊碰撞邊界;
地殼活動頻繁,內岩石破碎;
地形坡容度大,重力作用強;
位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容易誘發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冬春季節乾旱多大風,河流兩岸裸露區域沙塵活動頻繁
雅魯藏布江谷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一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同山脈平行的構造谷地。雅魯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阿布分為寬谷,寬約10-15公里,江水東流經東經95°附近大拐彎處,切穿喜瑪拉雅山脈,流向發生完全相反的轉折,即先東北流,切穿山脈後轉向西南流。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資源特別集中而豐富,是世界罕見的大峽谷。南流以後進入印度。
❹ 江南丘陵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原因是
江南丘陵,處於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專;且由於地形起伏屬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
❺ 從地形、降水兩個方面分析我國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集中分布區的形成原因
(1)山地 (2)400 (3)二 (4)西南 (5)多山、坡陡或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降水多或降水多暴雨
❻ 舟曲泥石流發生的原因並談談對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2010年8月7日晚,因突降90 mm的特大暴雨,誘發泥石流,損失殘重.其發生原因為內:特殊的地質構造為滑坡容、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突降特大暴雨,是泥石流發生的誘因;"5·12"大地震導致本次災害的前提;人為破壞生態環境為泥石流發生做了物質准備.
防治對策:加強管理,建立健全防災責任制;建立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報制度;採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貫徹,改善生態系統.
❼ 簡述北京西部地區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自然原因
1、地形地貌因素:山高坡陡,溝谷延伸長、坡降大、匯水面積大;
2、地質因素:岩石破碎、節理解理、劈理發育、地層傾角小於地面自然坡度;
3、誘發因素:地震、暴雨、短時間大雨量降雨等誘發。
❽ 江南丘陵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原因是
江南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在山區開發利用過程中,植被破壞嚴重,在降水集中,雨量大的季節,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故選:B.
❾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是哪個高原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雲貴高原。
由於雲貴高原位於我內國西南地區,處於容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於地形起伏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
❿ 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雲貴高原。
由於雲貴高內原位於我國西南地區,處容於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於地形起伏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