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砂金礦地質
Ⅰ 新疆砂金礦擁有探礦權能開采么
可以,做勘察的時候就是做工程。怎麼不可以啊,
看你做什麼了
Ⅱ 新疆的礦產資源有那些
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
新疆是中國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省區之一,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5種儲量居全國首位,25種居全國前5位,40種居全國前10位,23種居西北地區首位。
新疆礦產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礦種有:鈹、鈉硝石、白雲母、蛭石、陶瓷土;
冶金用脈石英、自然硫、長石、化肥用蛇紋岩;膨潤土、水泥用大理岩、鎳、鉻鐵礦;鑄石用輝綠岩、石油、毒重石;煤、菱鎂礦、鎂鹽、鉀鹽、石棉、玻璃用脈石英、水泥用泥岩、天然氣、銫、水泥用頁岩;鉍、鉑族、鋰;油頁岩、水泥用黃土、芒硝;泥灰岩、硼、碲;錳、鈷、鉭、鈮、玻璃用砂、鹽。
主要礦產資源情況 :
1、能源礦產。新疆擁有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和鈾5種能源礦產,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是新疆最具優勢的礦產資源。新疆是中國陸地石油最有遠景的地區之一,准噶爾、塔里木、吐魯番—哈密三大油氣沉積盆地以及其他19個大小沉積盆地成油地質條件好,沉積面積達95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沉積面積的1/4。
2、金屬礦產。新疆的黑色金屬及有色金屬礦產在全國佔有一定的地位,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27種。黑色金屬礦產資源有鐵、錳、鉻、釩、鈦5種,其中鐵礦已探明的儲量居全國第5位,錳礦居全國第8位,鉻礦居全國第5位。
有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銅、鎳、鉛、鋅、鋁等,礦種的特點是分布廣、礦點多、富礦多、伴生礦多,有利於綜合開發利用。新疆的貴金屬及稀有金屬礦產位居全國前列。
有探明儲量的貴金屬礦產有金、銀、鉑、鈀。新疆的黃金資源比較豐富,全疆85個縣市中,59個縣市有黃金資源。新疆是中國主要的稀有金屬礦產地,尤其以鈹、鋰、鈮、鉭等稀有金屬礦產享譽中外。
3、非金屬礦產。新疆非金屬礦產比較齊全,已探明的非金屬礦產有43種。冶金用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8種,其中菱鎂礦居全國第4位;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13種,其中鈉硝石、蛇紋岩、鉀鹽、鎂鹽、芒硝、自然硫、毒重石、鹽等保有儲量都居全國前列;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24種,其中白雲母、膨潤土、蛭石、陶瓷土的探明儲量都居全國第1或第2位。
工藝美術用特種非金屬與寶石礦產有水晶和各種寶石、玉石和彩石。寶石已發現70多個品種,如馳名國內外的海藍寶石、綠寶石、碧璽、芙蓉石、石榴石、紫羅蘭寶石等。玉石中主要是和田玉又稱軟玉,為中國所特有,其中優質羊脂玉是世界罕見玉種。
(2)中國新疆砂金礦地質擴展閱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主要礦產基本特徵:
石油:
已發現油氣田24個,截止1987年底探明儲量在全國居第五位,天然氣居第四位。
煤礦:
已探明儲量煤礦區101個,截止1988年底探明儲量346億噸,居全國第五位。
鐵礦:
鐵礦目前探明儲量為8億噸,其中已列入國家儲量表為7.2億噸。
鉻鐵礦:
探明儲量僅次於西藏,在全國居第二位。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地區,儲量集中於托里縣薩爾托海礦區。
Ⅲ 新疆的金屬礦產
新疆金屬礦產有黑色、有色、稀有和貴重金屬4大類。
第一節 黑色金屬礦產
新疆黑色金屬礦產礦種齊全,以鐵、鉻為主,並有錳、釩、鈦礦。
一、鐵礦
(一)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1.資源現狀
新疆已發現鐵礦產地1180 處,經普查評價,探明具有一定控制資源儲量的小型以上鐵礦床為150 處。據《2005 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鐵礦區65 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15 處。截至2005 年底,查明資源儲量8.47億噸。鐵礦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哈密和阿勒泰等地區。
2.開發利用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共有鐵礦生產礦山124個,其中,大型礦山1 個,中型礦山 5 個,小型礦山 118 個,從業人數 5517 人,礦石產量521.81 萬噸,實現礦業產值7.06 億元,銷售收入6.37 億元,形成利潤7714.64 萬元。其中,國有礦山23 個,其他經濟類型礦山101個。有24 個礦山建有選礦廠,主要為濕法磁選。近幾年來,鋼鐵工業發展很快,鐵礦石需求量大,鐵礦石價格上漲,並穩定於較高水平,礦山企業效益良好。
主要礦山生產情況:哈密雅滿蘇鐵礦66.36萬噸,哈密磁海鐵礦38.99 萬噸,富蘊蒙庫鐵礦76.79 萬噸,鄯善紅雲灘鐵礦20 萬噸,鄯善梧桐溝鐵礦10.0萬噸,鄯善百靈山鐵礦15.0萬噸,新源縣式可布台鐵礦12.7萬噸,和靜縣莫托薩拉鐵礦7.2萬噸。
露天開採回採率80%~99%,地下開採回採率60%~75%。選礦回收率85%~95%。
(二)資源優勢與潛力
(1)遠景大。預測自治區鐵礦資源總量77.8 億噸,已探明資源儲量8.47億噸,探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14位。
(2)分布廣。鐵礦產地1180處,遍布全疆各地。
(3)富礦多。已探明的鐵礦資源儲量中,富鐵礦佔30%以上,遠遠超過全國富鐵礦5%的比例。
(三)資源配置與供需平衡研究
1.「十一五」規劃目標
根據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產鋼500萬噸,生鐵410萬噸。
2.資源保證程度
(1)八一鋼鐵公司直屬礦山及聯辦礦山「十一五」末,保證礦石資源量310萬噸。詳見表5-2-1。
(2)其他類型礦山:到2010 年可生產鐵礦石400 萬噸。新疆金寶蒙庫鐵礦10~14號鐵礦體資源儲量1308萬噸,設計生產規模60萬噸/年;新疆金寶蒙庫鐵礦15~21 號礦體儲量1562 萬噸,設計生產規模30萬噸/年;新疆金寶蒙庫鐵礦22號礦體儲量1062萬噸,設計生產規模10 萬噸;阿勒泰市阿巴宮鐵礦儲量594 萬噸,設計生產規模5萬噸;和靜縣莫托薩拉鐵礦設計生產規模10萬噸/年;哈密地區有31個小型礦山,政府對這些礦山加強指導和扶持,2010年可生產鐵礦石400萬噸。
(3)新建礦山2010年可生產鐵礦石150 萬噸。和靜縣查崗諾爾鐵礦儲量5312 萬噸,全鐵品位40.75%;鄯善縣帕爾崗鐵礦儲量6829.4萬噸,全鐵品位33.07%;兩礦均屬磁鐵礦,選礦工藝簡單。阿克陶縣契列克其鐵礦儲量6558 萬噸,屬菱鐵礦,全鐵品位41.84%,品位較高,加工工藝較簡單,3 個礦均屬中型礦床,可建中型規模礦山。三礦山建成後,可生產鐵礦石150萬噸。
表5-2-1 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公司直屬礦山及聯辦礦山資源保證表
按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公司「十一五」規劃,到2010 年自治區生產鋼 500 萬噸,生鐵 410 萬噸,需鐵礦石 820 萬噸(含TFe50%)。到2010年,自治區鐵礦石產量可達到860 萬噸,滿足煉鐵需要。
(4)加強地質勘探工作。
① 鼓勵區內外地勘單位加大對鐵礦成礦條件好的阿勒泰、哈密、吐魯番、伊犁州、巴音郭楞州等地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
② 建議國家增加對鐵礦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
③ 吸引社會資金,加強對區內鐵礦資源的勘查,堅持勘查單位優先取得采礦權的優惠政策。
④ 支持區內地勘單位到國外開展鐵礦資源的地質普查工作,尋找新的鐵礦資源。
新疆鐵礦資源找礦潛力很大,只要重視鐵礦資源的地質勘查工作,一定能找到大礦、富礦,滿足自治區對鐵礦資源的需求。
二、鉻鐵礦
(一)資源現狀
新疆鉻礦資源豐富,僅次於西藏,是全國最大的耐火材料原料產地。鉻礦質優,含鋁高、含鉻低。經過大量地質工作,截至2005年末共查明鉻礦資源15 處,查明資源儲量159.1 萬噸,其中,中型礦床1處,小型14 處。主要分布在薩爾托海、鯨魚、鹼泉、唐巴勒等礦區。
(二)開發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共有礦山8個,共生產鉻礦3.07萬噸,產值1512.79萬元,從業人數248人。其中,新疆有色金鉻有限責任公司鉻礦1個,生產2.0 萬噸;其餘均為小礦。開採回採率90%以上。采礦方法採用膠結充填法和乾式充填法。礦石Cr2 O3品位達到30%,主要銷往內地有關企業。
(三)「十一五」規劃及資源配置
(1)「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生產礦石4.5萬噸。
(2)鉻鐵礦資源儲量集中在薩爾托海鉻鐵礦區,儲量159.13萬噸。多年來礦山以銷定產,產品銷往河南、山東等省,出口日本、韓國等。2005年生產3.07萬噸,近幾年以銷定產。2010年生產4.5萬噸,很容易實現需要。
三、錳礦
(一)資源現狀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錳礦床有10 處,其中,中型礦床2 處,查明資源儲量 955.2 萬噸,約佔全國錳礦總資源儲量 5.7 億噸的1.5%,在全國已探明錳礦資源的22個省(區、市)中,排名第9位。在西北地區僅次於陝西省。錳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昭蘇縣加曼台、和靜縣莫托薩拉、庫車縣卡朗溝、哈密市大水。昭蘇縣加曼台錳礦和莫托薩拉錳礦屬中型礦床。區內錳礦以貧礦多、富礦少,以菱錳礦為主,氧化錳少。庫車縣卡朗溝錳礦較富。
(二)開發利用現狀
據《2005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 年自治區共有錳礦企業15個,均屬小型礦山,從業人數328 人,生產礦石1.94萬噸,礦業總產值635.00萬元,利潤108.00萬元。
(三)「十一五」規劃及資源配置
1.「十一五」規劃目標
「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生產錳礦石3萬噸。
2.資源配置
錳礦資源分布南北疆,錳礦資源儲量較大。昭蘇縣加曼台錳礦資源儲量238.0萬噸,設計生產規模5萬噸;哈密大水錳礦資源儲量5.2萬噸,設計生產規模0.2萬噸;庫車縣建材礦化工業公司第一、二、三礦資源儲量40.2 萬噸,設計生產規模0.9 萬噸;拜城縣礦業開發公司卡爾果爾錳礦第一、二礦資源儲量25.9 萬噸,設計生產規模0.4萬噸。共計設計年生產規模6.5萬噸。預計到2010年,生產3萬噸錳礦石有資源保證。
第二節 有色金屬礦產
新疆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有色金屬礦產12 種,有銅、鎳、鉛、鋅、鋁、鎂、鈷、鎢、鉬、鉍、汞、銻,種類齊全。其中,主要礦產為銅、鎳、鉛、鋅。
一、銅礦
(一)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1.資源現狀
新疆銅礦產資源較豐富。據《截至2005 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 年底,銅礦產地37 處,其中,大型礦床1 處,查明資源儲量228.2 萬噸。據中國礦情資料,新疆銅礦資源屬中等水平,在西北地區僅次於甘肅。
哈巴河縣阿舍勒銅礦銅金屬資源儲量921932 噸,平均含銅品位2.43%,是全國最大的富銅礦,礦體集中,易於開發。喀拉通克銅鎳礦一、二、三號礦區保有資源儲量26.6 萬噸。哈密市土屋銅礦金屬資源量60餘萬噸,平均含銅品位0.65%。哈密市黃山東銅鎳礦,保有銅金屬資源儲量19.0 萬噸。哈密市黃山銅鎳礦金屬銅保有資源量20.8萬噸。富蘊縣索庫都克銅礦銅金屬保有資源量32.57萬噸。
新疆銅礦資源特點:① 成礦類型多,可分7 種類型,包括正岩漿晚期熔離型銅礦、岩漿熱液型銅礦、夕卡岩型銅礦、斑岩型銅礦、火山岩型銅礦、層控型銅礦和沉積型銅礦;② 分布廣,全疆有20多個縣(市)均有銅礦上儲量表;③ 共生和伴生多種有益組分,如喀拉通克銅鎳礦除含銅鎳外,伴生金、銀、鉑、鈀、鈷、硫等多種礦產。
總的來說,新疆銅資源富礦多,易於選礦,開發潛力很大。
2.開發利用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自治區共有生產礦山35 個,其中中型礦山1 個,小型礦山34個。從業人數1708人,開采礦石量78.45萬噸,工業產值58450.95 萬元。其中喀拉通克銅鎳礦設計采、選規模30 萬噸/年,2004年采礦32.2 萬噸,選礦28.1 萬噸。膠結充填法開采,采礦回採率98.51%。選礦回收率:銅90.06%,鎳80.48%。礦產品由阜康冶煉廠加工。
小型銅礦精礦一般銷售給內地有關企業,主要有喀什地區新鑫伽師銅礦、富蘊縣喬夏哈拉金銅礦、鄯善縣維權銅礦。采礦回採率65%~85%,銅選礦回收率85%~95%。
(二)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及資源配置和供需平衡
1.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
據自治區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十一五」規劃,到2010 年,生產金屬銅5萬噸。
2.資源配置與供需研究
阿舍勒銅鋅礦銅金屬儲量921932 噸,礦山設計生產規模132萬噸/年,銅品位2.43%,年產銅精粉13 萬噸,金屬銅2.975 萬噸;喀拉通克銅鎳礦一、二號礦體特富礦、富礦礦石保有儲量1721萬噸,金屬銅 26.6 萬噸,鎳 15.6 萬噸,貧礦礦石儲量約3000萬噸。該礦三期工程於2005 年開建,設計生產規模178 萬噸/年,年生產金屬銅1.5萬噸;哈密土屋銅礦金屬儲量60萬噸,設計規模380萬噸,年產金屬銅1.5萬噸。
「十一五」末,上述三礦區年產金屬銅59750噸。
二、鎳礦
(一)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1.資源現狀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鎳礦產地有7 處,查明鎳金屬資源量96.2萬噸,其中,大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4處。新疆鎳資源儲量次於甘肅省,位居全國第2位。主要礦山有喀拉通克銅鎳礦、哈密市黃山東銅鎳礦、哈密市黃山銅鎳礦。
2001~2006年,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對喀拉通克銅鎳礦2號礦體勘探,探明特富礦、富礦礦石資源儲量1226 萬噸,金屬銅17.9萬噸,鎳9.9萬噸。一、二號礦體保有礦石資源儲量1721 萬噸,金屬銅26.6萬噸,鎳金屬15.6萬噸。貧礦約3000萬噸。
2.開發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有生產礦山14 個,其中中型礦山2 個,其餘均為小型礦山。開采礦石 85.82 萬噸,產值 54814.07 萬元,利潤20141.81萬元。其中,喀拉通克銅鎳礦已開采16年歷史,2005年采出礦石量32.2萬噸,選礦28.1 萬噸,回採率98.51%,選礦回收率80.48%。採用浮選法優選銅,混合浮選出銅鎳混合精礦。
哈密地區內的小礦山礦石主要銷往甘肅金川公司。
(二)自治區「十一五」規劃及資源配置
1.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
據新疆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十一五」目標,到2010 年,實現生產1萬噸金屬鎳。
2.資源配置
2001~2006 年,新疆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對喀拉通克銅鎳礦二號礦體進行勘查,共提交特富礦、富礦礦石量1226 萬噸,銅金屬17.9萬噸,鎳金屬9.9 萬噸,一、二號礦體目前特富礦、富礦保有礦石儲量1721 萬噸,銅金屬26.6 萬噸,鎳15.6 萬噸。貧礦礦石約3000 萬噸。礦山三期工程於2005 年開建,設計采礦規模178萬噸,達產後年產金屬鎳1.12 萬噸,可實現「十一五」規劃生產金屬鎳1萬噸的目標。
三、鉛鋅礦
(一)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1.資源現狀
新疆鉛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區和克孜勒蘇州。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鉛鋅礦產地34 處,其中,大型1 處,中型4處。鉛查明資源儲量65.9 萬噸,鋅查明資源儲量135.4 萬噸。新疆探明的鉛鋅資源儲量在全國屬偏少的省、自治區。
哈巴河縣阿舍勒銅鋅礦一號礦體探明鋅金屬資源儲量40.9 萬噸,鋅礦石品位2.78%;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鉛金屬保有資源儲量27.9萬噸,鋅54.3萬噸;阿圖什市霍什布拉克鉛鋅礦鉛保有資源儲量7.1萬噸,鋅15.5 萬噸;阿克陶縣塔木鉛鋅礦,鉛保有資源儲量4.0萬噸,鋅13.2 萬噸;阿克陶縣卡蘭古—托克拉克鉛鋅礦,鉛保有資源儲量17.6萬噸,鋅0.5萬噸。
2.開發利用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自治區共有鉛鋅礦18個,從業人數1203 人,生產鉛礦石23.66萬噸,鋅礦石19.28萬噸,鉛礦產值6670.40 萬元,鋅礦產值2439.19萬元。其中,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生產規模為年采礦石量15 萬噸,2005 年生產鉛精粉0.16 萬噸,鋅精粉0.30萬噸。
(二)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及資源配置
1.鉛礦
(1)「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生產鉛精粉2萬噸。
(2)資源配置。可可塔勒鉛鋅礦屬大型鉛鋅礦床,礦山正在技改,以擴大生產規模,2010年年產鉛精粉1 萬噸;霍什布拉克、卡蘭古—托克拉克、塔木鉛鋅礦等礦山擴大生產規模,達到年產鉛精粉1萬噸。「十一五」末,可實現生產鉛精粉2萬噸的目標。
2.鋅礦
(1)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 年,生產鋅粉6.5萬噸。
(2)資源配置。哈巴河縣阿舍勒銅鋅礦探明鋅金屬資源儲量40.8 萬噸,品位2.78%,礦山生產規模132 萬噸/年,年產品位50%的鋅精粉5.58 萬噸;霍什布拉克鉛鋅礦等礦山年生產鋅精粉1 萬噸以上。「十一五」末,可實現生產6.5 萬噸鋅精粉的目標。
第三節 貴重金屬礦產
一、金礦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一)資源現狀
新疆黃金資源豐富,岩金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阿勒泰地區、伊犁州、塔城地區。砂金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市、福海縣、若羌縣阿爾金山。全疆85 個縣(市)中有63 個縣(市)發現黃金,已有36個縣(市)生產黃金。
據《截至2005 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 2005 年底,岩金礦產地 44 處,查明資源儲量92118.6 千克,其中,大型礦床1 處(阿希金礦),中型礦床2處,小型金礦床41 處。阿希金礦礦石保有資源儲量763.3 萬噸,金金屬量37.6 噸;哈圖金礦礦石資源儲量量320 萬噸,金金屬量16.58 噸;多納拉薩依、托庫孜巴依礦探明資源儲量23 噸。砂金上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地10 處,2005 年查明資源儲量18292 千克。
全疆伴生金礦1處(喀拉通克銅鎳礦),2005年查明資源儲量2949千克。
(二)開發利用現狀
1985~1995 年是新疆黃金工業大發展時期,黃金產量迅速增加。1999年,黃金產量達21萬兩,居全國第6 位。以後這些年當中,新礦產地發現少,礦山資源逐步枯竭,產量下降。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黃金生產礦山102個,其中,大型礦山1個,中型礦山1個,小型礦山100個,生產黃金礦石187.29萬噸,產值67181萬元,利潤5500萬元。2005年黃金產量18.33萬兩,居全國第13位。其中,阿希金礦生產黃金29184 兩,哈密金礦生產黃金10006兩,哈圖金礦生產黃金8000 兩,哈巴河縣多拉納薩依金礦、托庫孜巴依金礦生產黃金5928.86兩。其餘均為小礦山生產,這些小礦山年生產黃金3.8萬兩。
露天開採回採率90%~99%,地下開採回採率在61%~85%,貧化率 8%~20%。全泥氰化浸出率 90%~95%。浮選回收率85%。
(二)其他貴重金屬資源現狀
1.銀資源現狀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銀礦產地7 處,查明資源儲量838.3 千克,均屬伴生銀礦產,為小型礦床。
2.鉑資源現狀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鉑礦產1 處,查明資源儲量2838 千克,為喀拉通克銅鎳礦伴生礦產,屬小型礦床。
3.鈀資源現狀
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截至2005年底,鈀礦產1 處,查明資源儲量1638 千克,為喀拉通克銅鎳礦伴生礦產,屬小型礦床。
二、自治區「十一五」規劃及資源配置
(一)自治區「十一五」黃金工業規劃
根據自治區黃金工業「十一五」規劃,到2010 年,生產黃金10噸,即32萬兩。
(二)黃金資源配置
1.重點礦山資源保證程度
烏魯木齊望峰金礦保有資源儲量1441千克,品位6.62克/噸。哈密金窩子210 金礦保有資源儲量1083 千克,品位5.08 克/噸。青河縣野馬泉金礦,保有資源儲量1978千克,品位4.2克/噸。托里縣包古圖金礦保有資源儲量5738 千克,品位6 克/噸。4 個礦山擴大規模後,可產黃金20000兩。詳見表5-2-2。
表5-2-2 重點黃金礦山資源保證程度表
2.建設新礦山
鄯善縣喜迎、梧桐南金礦區金金屬保有資源量5980 千克,品位4.3克/噸,生產規模9 萬噸/年,年可生產黃金9288 兩;鄯善縣康古爾外圍金金屬保有資源量1957 千克,品位5.28 克/噸,生產規模9萬噸/年,年可生產黃金11404 兩;昌吉市薩爾達拉金礦區金金屬保有資源量3129千克,品位6.1克/噸,生產規模9萬噸/年,年可生產黃金13176兩;和豐縣闊爾真闊蠟金礦區金金屬保有資源量1855千克,品位9.2克/噸,年生產規模9萬噸,年產黃金19872兩。
以上4個礦山建成後,到2010年可生產黃金40000兩。
3.積極發展和支持其他形式的企業開采黃金,2005 年這類礦山企業70多個,到2010年黃金可產黃金150000兩
綜上所述,到2010年,自治區可生產黃金328304兩。
第四節 稀有金屬
一、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一)資源現狀
新疆稀有金屬礦產豐富,有鈹、鋰、鉭、鈮、銣、銫、鍶、鋯等8種。據《截至2005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統計表》,鈹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銫第五位,鋰第6 位,鉭第9位,鈮第10位。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市、富蘊縣、福海縣和青河縣。阿勒泰地區鋰礦資源儲量63087噸,其中可可托海一礦保有資源儲量16621 噸。阿勒泰地區鈹礦保有資源儲量140288 噸,其中,可可托海一礦71240噸。
(二)生產現狀
據《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表》,2005年自治區共有稀有金屬礦山10 個,其中,國有礦山2個。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公司可可托海一礦,從業人數806人,生產鋰精粉4000 噸,產值1133.60 萬元;鈹精礦800 噸,鉭鈮礦19噸,產值398.00萬元。該礦所選鋰礦石為已閉坑3號脈采出堆放的礦石,礦石含氧化鋰品位0.35%,氧化鈹0.06%,選礦回收率分別為32.8%、25%,選礦難度大。
二、自治區「十一五」規劃及資源配置
(一)鋰礦
1.自治區「十一五」規劃指標
據自治區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十一五」規劃,到2010 年,鋰鹽生產量1萬噸。
2.資源配置
實踐表明,每生產1 萬噸鋰鹽需8 萬噸鋰精粉,2005 年生產鋰精粉4000噸,按照該水平計算,缺口7.6 萬噸鋰精粉。可可托海一礦Li2 O保有資源儲量16621噸,2005年僅生產0.4萬噸Li2 O;富蘊縣柯魯木特112號礦山開采條件惡劣,難以開采;新建福海縣庫卡拉蓋鋰礦、柯魯木特117 號鋰礦困難大。根據規劃,2010 年完成生產1萬噸鋰鹽所需鋰精粉只能靠進口及內地購進7.6萬噸。
(二)鈹礦
1.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目標
到2010年,年生產鈹精礦1000噸。
2.資源配置
2005年可可托海一礦選礦廠生產800 噸鈹精礦,可可托海一礦鈹(BeO)資源儲量71240 噸,較豐富,有利於擴大選礦規模。「十一五」末,可實現年生產0.1萬噸鈹精礦的目標。
Ⅳ 新疆奇台金礦具體位置
奇台縣喀拉色爾克金 礦 一、 位置及交通
1、 位置
礦區位於奇台縣東北350千米北塔山一帶,行政區劃必新疆奇台縣管轄(見交通位置圖)。地理坐標:東經91°25′00〞—91°28′30〞;北緯44°52′30〞—44°55′00〞。涉及一幅1:5萬圖幅,國際圖幅編號為L46E019006。
2、 交通
礦區西10千米處有奇台-三個泉簡易公路,西接烏魯木齊—阿勒泰國道,有簡易公路通往礦區外圍,交通尚屬方便。 二、 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
1、 自然地理
金礦礦區位於北塔山東南端,海拔高度為900—1200米,相對高差約20—50米,普查區東北高,西南低。除北塔山地段外,其餘地區切割深度平均為10—15米,山坡坡度為5°—20°。北塔山地段較陡峭險峻,普查區內干溝縱橫,高差超過30—50米,難於通行。
該區屬大陸氣候,四季乾燥,秋夏季乾熱,降雨很少,晝夜溫差較大,6、7、8月間最高溫度達45度,而夜間僅20度,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溫度可降至零下25—30度。區內一般十一月開始降雪,次年三月積雪消融。年降水量150mm左右,降雨量小於蒸發量,區內泉水較多,主要為構造裂隙水,次為基岩裂隙水。水質多為弱半鹹水一強半鹹水(多見於古生界分布區),次為淡水(多見於花崗岩區),為中硬-硬水,部分水可飲用。
礦區屬大陸性乾燥氣候,區內多西北風,風為一般3-6級,五-七月份風為較大,平均5-6級,個別達8-10級。這三個月的降雨量佔全年總降雨量的60%以上。氣溫年較差與日較差顯著,最高氣溫在35℃以上,最低達到零下30-40℃,晝夜溫差常達10-15℃。
2、 經濟概況
金礦區內多為旱生植物,且多為索索柴、駱駝刺、紅柳、芨芨草等。
金礦區經濟極不發達,除金礦、煤礦、鹽礦進行小型開采外,尚無其它礦業。
區內交通方便,以烏魯木齊市為樞紐,公路可達附近各縣城。除干線公路外,沿簡易公路和干溝均可通行汽車,到達工區各處。
區內的一切生產\生活物資歷均須從奇台縣、烏魯木齊市采購。 三、礦體特徵
金礦礦區處於准噶爾成礦區(Ⅱ級)的東准噶爾鉻、金、錫、鐵、銅、汞、石墨、水晶、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煤成礦帶上。區內金礦化均與斷裂構造活動有關。
金礦床(點)、礦化點200餘處,其中大型金礦床1個,中型1個,小型6個,形成准噶爾一北山金成礦帶東准噶爾集中區,全長約100千米,寬約20-30千米,大小石英脈1500餘條,含金石英脈300餘條,具有成群成帶分布特徵。
在區中目前發現了一條含金蝕變帶和4處金礦化體。
金礦化體產於下石炭黑山頭組的綠色-暗紫色凝灰岩、層凝灰岩、凝灰質粉砂岩中,地表岩石出露礦化程度較低。主要含礦岩石有深綠色凝灰岩、層凝灰岩、凝灰質粉砂岩。
含金蝕變帶在地表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出露,總體呈一單斜形態產出,地表斷續延長約2200米,出露寬約1-20.6米。
區內發現了4條金礦化體,金礦化體地表呈細脈狀出露,長度約70-280米,寬度0.2米-7.36米,產狀236°∠31°,具硅化、孔雀石化、綠簾石化。其中L4號金礦化帶規模最大,具體如下:
L4號金礦化帶產於區西南部,地表長度約280米,礦化帶地表寬度1米-5.12米,產狀236°∠31°,具硅化、孔雀石化、綠泥石化,蝕變強烈。金品位為0.9-2.3×10-6 。
Ⅳ 新疆的礦產資源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
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全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新疆面積163.158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萬人(2017年末)。
(5)中國新疆砂金礦地質擴展閱讀:
新疆的主要自然資源:
1、水源資源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多條。
2、森林資源
新疆為中國西部乾旱地區主要的天然林區,森林廣布於山區、平原,面積佔西北地區森林總面積的近1/3。天山和阿爾泰山區覆蓋著蔥郁的原始森林,多為主幹挺直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針葉柏等建築良材。
3、生物資源
新疆的野生動物豐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動物。全省野生動物共500多種,北疆的獸類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獺、旱獺、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鳥類有天鵝、雷鳥、雪雞、啄木鳥等。
4、土地資源
新疆農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積10.28億畝,佔全國農林牧宜用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後備耕地2.23億畝,居全國首位。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在「三山」和「兩盆」周圍有大量的優良牧場,牧草地總面積7.7億畝,僅次於內蒙古、西藏,居全國第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
Ⅵ 新疆地區的礦產分布
新疆礦產資源分布
鈹、白雲母、鈉硝石、陶土、蛇紋岩、寶石、石棉、和田玉、鹽、芒硝、鈉硝
烏魯木齊市:石膏、煤、油頁岩、磷、鐵、鈾、錳、金
水磨溝區:煤、油岩、頁岩、陶土、溫泉、礦泉水
南泉區:煤、石灰石、鐵、花崗石、金、鉛、礦泉水
東山區:煤炭、鐵礦石、粘土、石灰石
烏魯木齊縣:煤、石灰石、石膏、銅、磷 金、芒硝、鐵、湖鹽
新疆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居全國第二位
新疆是中國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省區之一,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5種儲量居全國首位,25種居全國前5位,40種居全國前10位,23種居西北地區首位。新疆礦產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礦種有:鈹、鈉硝石、白雲母、蛭石、陶瓷土;冶金用脈石英、自然硫、長石、化肥用蛇紋岩;膨潤土、水泥用大理岩、鎳、鉻鐵礦;鑄石用輝綠岩、石油、毒重石;煤、菱鎂礦、鎂鹽、鉀鹽、石棉、玻璃用脈石英、水泥用泥岩、天然氣、銫、水泥用頁岩;鉍、鉑族、鋰;油頁岩、水泥用黃土、芒硝;泥灰岩、硼、碲;錳、鈷、鉭、鈮、玻璃用砂、鹽。
一、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
1、礦產種類多,資源相對齊全配套。目前,新疆已發現礦種約佔全國已發現礦產的85%,是全國少數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省、區之一,僅次於四川省,列全國第2位。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能源礦產種類全,資源量大;其中能源礦產中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是新疆最具優勢的礦產;鋼鐵工業所需的鐵礦、錳礦、鉻礦、熔劑石灰石、白雲石、煉焦用煤等多種礦產配套;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所需的礦產也較多,主要有銅、鎳、鉛、鋅和稀有金屬鋰、鈹、鈮、鉭、銫以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產等;發展鹽化工的礦產有石鹽、芒硝、鉀鹽等;豐富多樣的非金屬礦產為發展建材工業及陶瓷、造紙、鹽業、工藝美術等輕工業提供了配套礦產;齊全配套的礦產資源為新疆工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2、礦產資源人均擁有量較大。新疆以主要礦產保有儲量計算的潛在價值,人均擁有量約為全國人均水平的4倍;新疆能源豐度達4500噸標准煤/人,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5倍。
3、一些重要礦產質量較好,富礦比例較高,並擁有一部分特色礦產。主要有:煤,品種齊全,低硫低灰,高發熱量的優質煤居多,而且煉焦用煤約占總儲量的9%;鐵,富鐵礦比例達到25.6%,遠遠高於全國富礦比例5.7%的水平;鉻,富鉻礦佔58%,是全國少有的用於生產優質耐火材料的礦產原料;銅、鎳,新疆大型銅鎳礦品位達到3—6%,為全國少有;蛭石,蛭石礦含礦率59%,富礦占總儲量的73%,且膨脹倍數高;膨潤土,以鈉基土為多,造漿率高,是國內唯一達到國際泥漿標準的優質膨潤土。特色礦產有新疆和田玉、鈉硝石、皂石、水硝鹼鎂釩、蛋白土等。
二、主要礦產資源情況
1、能源礦產。新疆擁有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和鈾5種能源礦產,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是新疆最具優勢的礦產資源。新疆是中國陸地石油最有遠景的地區之一,准噶爾、塔里木、吐魯番—哈密三大油氣沉積盆地以及其他19個大小沉積盆地成油地質條件好,沉積面積達95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沉積面積的1/4;其中塔里木盆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84億噸,其中石油資源量101億噸,天然氣8.3萬億立方米,是我國「西氣東輸」的起點。根據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新疆石油資源量300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940億噸的1/4強,現石油保有儲量居全國第3位,未動用的石油儲量居全國之首;新疆原油具有含硫低、凝固點低的特點,是生產高級潤滑油、高速公路瀝青、高級冷凍機油和醫葯化妝品等特種產品的最佳原料,特別是重質油的儲量和質量均居全國之首。天然氣資源量為10.8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30萬億立方米的34%。新疆的煤炭地層面積預計為30.7萬平方公里,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居全國之冠;已探明的儲量約170多億噸,在全國名列第8位,在西北地區名列第2位;其中吐魯番——哈密盆地和准噶爾盆地已列入世界10大煤田行列。
2、金屬礦產。新疆的黑色金屬及有色金屬礦產在全國佔有一定的地位,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27種。黑色金屬礦產資源有鐵、錳、鉻、釩、鈦5種,其中鐵礦已探明的儲量居全國第5位,錳礦居全國第8位,鉻礦居全國第5位。有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銅、鎳、鉛、鋅、鋁等,礦種的特點是分布廣、礦點多、富礦多、伴生礦多,有利於綜合開發利用。新疆的貴金屬及稀有金屬礦產位居全國前列。有探明儲量的貴金屬礦產有金、銀、鉑、鈀。新疆的黃金資源比較豐富,全疆85個縣市中,59個縣市有黃金資源。新疆是中國主要的稀有金屬礦產地,尤其以鈹、鋰、鈮、鉭等稀有金屬礦產享譽中外。
3、非金屬礦產。新疆非金屬礦產比較齊全,已探明的非金屬礦產有43種。冶金用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8種,其中菱鎂礦居全國第4位;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13種,其中鈉硝石、蛇紋岩、鉀鹽、鎂鹽、芒硝、自然硫、毒重石、鹽等保有儲量都居全國前列;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24種,其中白雲母、膨潤土、蛭石、陶瓷土的探明儲量都居全國第1或第2位。工藝美術用特種非金屬與寶石礦產有水晶和各種寶石、玉石和彩石。寶石已發現70多個品種,如馳名國內外的海藍寶石、綠寶石、碧璽、芙蓉石、石榴石、紫羅蘭寶石等。玉石中主要是和田玉又稱軟玉,為中國所特有,其中優質羊脂玉是世界罕見玉種。
總之,新疆是中國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省區之一,開發前景廣闊,可建成具有全國意義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煤炭和煤炭化工基地、鹽和鹽化工基地、有色和稀有金屬基地。
新疆礦產資源總的特徵是: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礦產,遠景潛力很大,但礦產分布不平衡,地質勘查程度較低。目前新疆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佔全國已發現171種礦產的80.7%,礦產總數在全國各省區中名列前茅。在新疆138種礦產中,除伴生礦產等少數礦種外,大多數礦產都探明了一定儲量,其中有54種礦產500處產地列入了國家礦產儲量表。截止1987年底,探明儲量中有24種礦居全國前五位,居全國第六位到第十位有19種,有33種居西北區前兩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產有鈹、雲母、長石、陶土、蛇紋岩、鈉銷石、膨潤土、蛭石等。居全國和西北區前茅的礦產還有鉻、鎳、銫、鋰、石油、天然氣、煤、石棉、菱鎂礦、鑄石輝綠岩、自然硫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主要礦產基本特徵:石油:
已發現油氣田24個,截止1987年底探明儲量在全國居第五位,天然氣居第四位。
煤礦:
已探明儲量煤礦區101個,截止1988年底探明儲量346億噸,居全國第五位。
鐵礦:
鐵礦目前探明儲量為8億噸,其中已列入國家儲量表為7.2億噸。
鉻鐵礦:
探明儲量僅次於西藏,在全國居第二位。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地區,儲量集中於托里縣薩爾托海礦區。
金礦:
目前新疆金礦探明儲量不多,已探明的金礦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和阿爾泰地區。
銅礦和鎳礦:
近幾年來,在阿爾泰山和哈密找到了岩漿岩型硫化銅鎳礦床,目前已探明儲量的有喀拉通克、黃山東、黃山等3處大型鎳礦,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特別是喀拉通克1號礦床規模大,富礦多,伴生有金、銀、鉑、硒、硫等多種類型,特別是阿爾泰山的黃鐵礦型,遠景好、富礦多,伴生有金、銀、硫等元素。
稀有金屬礦:
目前探明儲量以鈹礦較為豐富,居全國首位。其次有銫、鋰、鉭、鈮等,在全國分別居第三、四、八、十位。目前探明儲量:石鹽約15億噸,芒硝1.75億噸,鈉硝石391萬噸。探明儲量在全國的排名:鈉硝石居第一位,芒硝居第六位,石鹽居第九位。已知各類鹽礦200多處,廣泛分布於各盆地中,以吐魯番哈密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現代鹽湖礦床,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古代鹽類礦較為豐富。鹽類礦常共生,如石鹽與芒硝、岩鹽與石膏等常共生。同時,鹽湖中固相與液相共生。
磷礦和硫鐵礦:
新疆磷塊岩已探明儲量2268萬噸。主要有10多處,分布於天山地區。主要含磷地層為寒武系,磷礦層厚度小,品位低。磷灰石礦探明儲量為6614萬噸(摺合標礦945萬噸),品位低。目前新疆缺少大型富磷礦。富礦石從外地運入。新疆硫礦有自然硫,硫鐵礦和伴生硫。自然硫探明儲量1處,礦石儲量530萬噸(硫92.2萬噸),居全國第二位。硫鐵礦探明儲量7處,礦石儲量245.9萬噸。此外,在有色金屬礦中有黃鐵礦中有黃鐵礦和伴生硫,儲量較豐富。硫礦多分布於交通不便地區,目前硫鐵礦精礦從外地購進。
菱鎂礦和白雲岩:
菱鎂礦已探明儲量1處,D級以上儲量為3152.8萬噸,在全國居第四位,分布於和靜和鄯善縣,礦石質量較好。白雲岩已探明儲量3處,儲量1.87億噸。主要分布於哈密到和靜的天山地區。礦石質量好。
建材非金屬礦及其它非金屬礦:
已知礦產30多種,主要礦產地600餘處。主要礦產有白雲母、膨潤土、蛭石、石灰岩、石棉、石墨、滑石、
Ⅶ 沙金與礦金的分布
中國已知有沙金礦床點3200多處,沙金礦化點和重砂異常區數以萬計,內它們分布於27個省(市容、自治區),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總觀我國沙金礦產資源具有點多、面廣、成群成帶、集中分布和資源儲量雄厚等特點,是世界上主要沙金資源國家之一。
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80%-90%之間。
(7)中國新疆砂金礦地質擴展閱讀:
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被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
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
Ⅷ (一)中國金礦地質找礦及金礦基地建設
1.中國大中型金礦空間分布的主要地質特徵及識別標志
1)大型金礦帶的形成必須有豐富的礦質來源;極其有利的構造環境;較大規模的、長期活動的熱源及有利於沉澱的物理化學條件。我國特大型、大、中型金礦床的形成多具有明顯的後生性質,成礦物質主要來自礦源層(岩)。一般來說礦源層(岩)的規模愈大愈有利於形成特大型金礦床。如前太古宙的原始陸殼;太古宙變質綠岩建造;元古宙形成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元古宙盆地或凹陷區內的太古宙陸源碎屑岩系;古生代以後火山岩、次火山岩及碳硅泥岩系沉積及侵入岩皆可構成大規模的礦源層(岩)。太古宇、部分元古宇變質中基性火山岩,一般含金背景值較高,是較為理想的礦源層。因此,這些老地層分布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上述礦源層(岩)含金背景值較高,這種特徵是決定區域找礦方向的必要條件。
2)區域性礦產分布受控於大型斷裂帶,同生斷裂帶,韌性、脆韌性剪切帶及巨大斷裂交切帶,這些斷裂帶主要有:屬板塊結合帶的伊林哈別爾妥-西拉木倫斷裂帶、康西瓦-商南-榮成斷裂帶、空格拉-瀾滄江斷裂帶、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台東縱谷斷裂帶。屬地殼拼接帶的有:額爾齊斯-德爾布干斷裂帶、克拉麥里-二連斷裂帶、達拉布特斷裂帶、祁連北緣斷裂、商南-商城斷裂帶、中祁連山南緣斷裂帶、康西瓦-商南-榮成斷裂帶、金沙江-紅河斷裂帶、班公錯-怒江斷裂帶、宜春-柳州斷裂帶、藤縣-北海斷裂帶、紹興-萍鄉斷裂帶、歙縣-德興斷裂帶。此外,諸如華北地台北緣斷裂帶、集寧-凌源斷裂帶、阿爾金斷裂、龍首山-固始斷裂、北祁連山南緣斷裂、道孚-康定斷裂、右江斷裂、大興安嶺-太行山斷裂、伊蘭-舒蘭斷裂、郯-廬斷裂、四會-吳川斷裂、麗水-蓮花山斷裂等對我國金礦的區域分布有著極重要的意義,也是今後找礦值得進一步關注的地區,斷裂圍限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如華北地塊北緣的康保-圍場-赤峰-開原大斷裂與張家口-承德-平泉-寧城-北票深斷裂圍限區;豫西的夏館-槐樹斷裂與商南-西峽斷裂圍限區;滇西三江斷裂帶等皆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
3)就我國特大型礦床而言,它們主要受大型構造的控制,翟裕生等(1997)統計了我國特大型礦床(含金礦床)表明,這些構造主要有裂谷、裂陷槽;古陸內部及邊緣的深斷裂;古陸綠岩帶韌性剪切帶;陸內斷褶-岩漿復合構造活動陸緣構造岩漿帶;大陸邊緣海盆及陸架斜坡帶;陸殼花崗岩穹窿;陸相火山岩帶的火山機構;陸內和陸緣沉積盆地;陸殼淺層脆性變形構造帶。
4)大型聚礦構造常具有下述識別標志:①大面積水熱蝕變帶沿構造線分布,如硅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粘土化等;②大面積熱水沉積沿構造帶分布,如南秦嶺泥盆系中的鈉長石岩、硅質岩、鐵錳碳酸鹽等;③大規模熱動力變質帶沿構造線分布;④區域性分布的水熱成因構造帶、熱液礦脈、火成岩脈呈線性分布;⑤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線性異常帶。
5)在老變質岩區尋找特大型金礦床時,應集中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帶,區域性大斷裂帶(如郯廬斷裂帶),較晚期侵入的深熔型花崗岩、花崗閃長岩附近,糜棱岩帶、基性脈岩發育的地區。
6)在中生代以後的地層中尋找特大型金礦床時,應注意各種凹陷、盆地中的中基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的活動特點及分布范圍,其在大地構造上多屬於地台邊緣及台內活動帶。
7)不同大地構造單元的接壤部位及長期隆起區,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如華北地台北緣,准噶爾地台、塔里木地台的周邊地區,揚子地台的北西、西南邊緣,佳木斯地塊邊緣及膠東隆起、鐵嶺-靖宇隆起、雪峰隆起等,皆是尋找大型金礦床的有利地區。(韋永福等,1994)。
8)大型金礦床分布區,一般多為大型糜棱岩帶或大型破碎帶出露區,斷裂變動強度大,在破碎帶中常可見到斷層泥,破碎帶的寬度沿走向和傾向都比較穩定。金礦化沿其走向和傾斜也比較穩定。
9)成礦作用是殼幔作用,即物質場、能量場轉移的結果,它必須有恆久的動熱環境支持,礦化往往是多次預富集的結果,因此區內多階段的構造、岩漿熱事件,並伴隨有序的變質、沉積和岩漿活動是大型礦床生成的必要條件,因此構造、建造分析,熱動力場的研究是成礦識別的重要方法,應密切注意成礦的疊加與復合作用,在我國東部地區燕山期熱事件對金礦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10)地幔信息是成礦研究的重要課題,地殼減薄帶,幔隆、幔坳過渡帶,地幔斜坡帶,地幔熱柱出露區,地幔物質涌流帶及其附近地區次級斷裂帶,中基性脈岩發育區,煌斑岩脈賦集區均是值得關注的地段,地幔射氣測量、流體包體的特性研究、地球物理場(重力、磁、電、放射性、地震波)研究都是有效的研究手段。
11)大型金礦床的形成,是將大體積內的大量成礦物質,通過大規模的溶液流動沉澱在較小的范圍內,因此,要有一個更適合沉澱的物理化學環境。這個環境除構造條件外,圍岩的物理化學特徵也很重要,如圍岩的性質,鐵、硫的大量存在,地下水的涌現及特點,不透水層的阻擋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韋永福等,1994)。
2. 金成礦遠景區帶
關於金礦遠景區帶的劃分,不少單位和個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1994 年潘輝逖將我國金礦劃分出45 個成礦遠景區,1993 年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劃分出43個岩金成礦遠景區,1995 年陳毓川、王全明等劃分出41 個礦遠景區和相應的成礦系列,從而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金礦的時空分布和潛在資源,現引用如下(表8-5)。
重要遠景區帶主要特徵和工作重點(一般地質特徵請參閱第四節):
(1)膠東金成礦區
膠東金礦集中區地處古地塊邊緣隆起帶,目前已累計探明岩金儲量913.84t,本區預測儲量為1500t,招掖礦帶,招掖礦帶招平斷裂北段,蓬萊-棲霞的韌性剪切帶,牟平-乳山構造帶,榮登-文登構造帶以及萊陽盆地及其他中、新生代盆緣斷裂帶是本區重要的找礦區域,萊陽盆地邊緣金礦是新的找礦類型。
(2)燕遼成礦帶
此帶包括內蒙古地軸和燕遼裂谷帶,是我國金礦的主要成礦區之一,也是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此帶內已知岩金礦床100餘處,累探儲量200餘噸。本區岩金礦床以綠岩帶型金礦、產於侵入體內外接觸帶型金礦、與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關的金礦最為主要,而東坪、後溝等金礦床則以其產於鹼性侵入雜岩內而聞名。區內東西向的大斷裂,如康保-赤峰斷裂、豐寧-隆化斷裂、崇禮-平泉斷裂、密雲-青龍等斷裂和燕山期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了區內金礦的分布。
赤城-崇禮、努魯兒虎山、峪爾崖-毛家店、興龍-青龍、豐寧-平泉、朝陽灣-紅花溝、熱水-撰山子、錦西-錦州等礦帶具有進一步工作價值。
(3)小秦嶺金成礦區
在我國此區是僅次於膠東的金成礦區,它包括小秦嶺、熊耳山、崤山等三個小區。區內累計探明儲量達400餘噸。已發現金礦床(點)160餘處。有眾多著名礦床,如文峪、楊寨峪、潼關、桐峪、竹峪、金洞岔、東闖、四范溝、大湖、上宮、康山-星星印、瑤溝、潭頭、搶馬峪、老鴨岔等。本區金礦主要屬綠岩帶再生金礦,金礦的分布受控於太古宙綠岩建造,燕山期岩漿熱事件對礦質富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區域性東西向的褶皺-斷裂構造及北東向斷裂是控礦的基本構造,崤山金礦田則主要是受控於東西向和北西向構造。容礦地層主要是太古宇太華群之下亞群和元古宇熊耳山群火山岩系。
表8-5 全國金礦遠景區帶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區內石英脈達1000餘條,現已評價的主要是中亞帶老鴨岔背斜軸部,其他近半數石英脈尚未及評價,這是本區最主要的找礦方向,本區勘探深度一般為400~500m,據現有礦體出露標高對比,本區深部尚有很大找礦潛力;應注意新類型的找礦工作。在熊耳山區除應關注太華群以外,尚應注意熊耳群的找礦工作,應加強熊耳山南坡的地質工作。
(4)鄂皖贛三角區(長江中、下游地區)
本區金礦以伴生金礦為主,是我國伴生金礦主要集中區,伴生金礦佔全國伴生金礦儲量的64%。伴生金礦主要分布在銅、硫、鐵銅、銅、銅鉬、鉛鋅礦床中,以銅硫(金)礦床為主。除此以外,此區還產有洋雞山、雞籠山、雞冠嘴、金山、馬山、黃獅澇山等岩金礦床或共生金礦床。
金礦分布主要集中在:棲霞、銅陵、大冶、九江-瑞昌、婺源-德興;馬鞍山、茅山-銅山、樅陽-懷寧、銅山-馬頭等地。
本區金礦主要分布在鄂東、贛東北和銅陵地區,這是進一步找礦的重點。
(5)滇黔桂三角區
本區位於華南加里東造山帶西南部,屬右江造山帶,區內出露的主要地層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而區內岩漿活動相對較弱。金礦主要產於上古生界—三疊系粉砂岩、泥質岩及碳酸鹽岩中,按含礦建造可分為:①微細浸染型金礦床,如紫木凼、戈塘、爛泥塘、金牙等;②石英-方解石脈型金礦,典型礦床為廣西田陽叫曼。
本區在黔西南、右江等地區廣泛分布有沉積岩型金礦,尤其是在黔西南金礦床(點)頗多,是我國有潛力的找礦靶區。在該區應注意在黔西南、南盤江-右江、樂業-巴馬、田東-德保的找礦工作。
(6)陝甘川金三角區
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區,地處揚子地台龍門-大巴台褶帶,南秦嶺冒地槽造山帶和松潘-甘孜造山系巴顏喀拉冒地槽造山帶的交匯部位。
本區是我國重要金礦產區之一,中元古界碧口群、志留系白龍江群(包括茂縣群)、中上三疊統炭質和泥質碎屑岩、泥質岩、碳酸鹽岩是重要的賦礦層位。金礦主要屬變碎屑岩型,微細浸染型和砂金礦。鳳縣-鎮安、勉寧略、岷江、龍門山、白龍江、文縣-荷葉、雪山、石泉、安康等地具有較大的找礦前景。在區域上應關注臨潭-鳳縣、瑪沁-略陽、龍門山等深大斷裂及白龍江、月河斷裂和印支-燕山期岩漿作用強烈地區。
(7)粵桂瓊地區
金礦化主要集中在粵西-海南及廣西的大瑤山地區。可分為5個構造成礦區,即:大瑤山成礦區,位於大瑤山隆起;羅定成礦區,位於羅定坳陷;雲開成礦區,地處雲開隆起;台山成礦區,位於台山隆起及花縣坳陷,位於海南西南的詹縣地穹。
本區的金礦主要分布在雲開隆起及大瑤山隆起中,與中新元古界雲開群、鷹陽關群、樂昌峽群及寒武系有關,受控於吳川-四會斷裂帶及廣寧-羅定斷裂的中段,位於廣州上地幔隆起與信宜幔坳交接處,其南、北有懷集-佛崗、高要-惠來東西向斷裂通過。在大瑤山北段金礦主要是寒武系變碎屑岩型金礦床及花崗岩內外接觸帶型金礦。本區金礦主要有下述類型:①變碎屑岩型,如河台、龐西洞-金山、桃花、高鳳;②變質熱水沉積岩型,如大溝谷,金礦產於鈉長石岩中;③熱水沉積岩型,以長坑金礦為代表,金產於含金硅質岩中(王秀璋等,1994);④花崗岩類侵入體內及內外接觸帶型金礦,如張公嶺-龍水金礦床。
本區的各礦帶具有下述特徵:①連山地區的AgAu多金屬礦帶,具有Ag-Au-Pb-Zn成礦組合,典型礦床有金山、梅洞;②德慶 清遠金礦帶,具AuAs和AuCu等礦化組合,代表性礦床有新洲、京村、河台;③羅定 雲浮Ag(Au)多金屬礦帶,代表性礦床有茶洞(Ag-Au-As-Pb-Zn 組合)、金子窩(Sn-Ag-Pb-Zn-Cu 組合)、高杖(Ag-Pb-Zn-Sn組合);④高州 信宜金礦帶(Au-As Ag組合)典型礦床有八甲、頓棱;⑤廉江地區Ag-Au多金屬礦帶,代表性礦床有龐西洞(Ag-Au-Pb Zn組合);⑥瓊西南戈枕金礦帶,此帶北起昌江縣石碌礦區,向西南達東方縣的布磨,長60 多公里,寬6~12 km,此帶中有水尾、土外山、抱板、牛嶺、二甲、大田、布磨(不磨)、公愛等一系列金礦。上述6個區帶是值得進一步關注的找礦靶區。
(8)阿爾泰-吉木乃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位於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區及額爾齊斯河流域南西至吉木乃地區,地跨阿爾泰加里東地槽造山帶和額爾齊斯海西造山帶,它包括紅山嘴成礦帶、額爾齊斯成礦帶、薩吾爾成礦帶。其南北兩帶間的額爾齊斯深大斷裂具有重要的成岩成礦意義。海西期火山噴發和侵入活動多沿該斷裂展布。區內的圖爾根-紅山嘴大斷裂、阿巴宮-庫爾提斷裂、額爾齊斯斷裂、普里爾欽斯克-烏倫古斷裂、克拉陶蓋拉-巴爾雷克等斷裂控制了本區的金礦化分布格局。這些斷裂帶的毗臨地區是重要的找礦靶區,阿爾泰南緣是此區金礦的重要富集區。
(9)西准噶爾金成礦遠景區
該帶位於准噶爾盆地的西北,由加里東和海西兩個構造期的復雜構造體系所組成。本帶內已發現岩金礦床(點)近200處。主要分布於西準的哈圖山區。金的成礦作用與海西期的火山活動和侵入作用關系密切,代表性礦床有托里縣鉻門溝、齊求Ⅰ、齊求Ⅱ、包古圖、輝錄山、薩爾托海等。
此區在找尋與海西期火山岩型和侵入體內外接觸帶型金礦有一定的前景。西准預測資源能力為341t。
(10)西天山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是我國西部金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較大成礦前景的地區,本帶向西延入哈薩克境內,與科克蘇-捷克利鉛鋅(金)礦帶相連,是尋找火山岩型金礦、微細浸染型金礦的重要靶區。火山岩型金礦主要產於伊寧盆地南北兩側,區內廣泛分布的下石炭統火山岩產有火山熱液型、火山沉積型、火山沉積-熱液再造型金礦。特別應注意阿希金礦床東南部的阿吾拉勒、博羅克努山與哈爾克山相交的三角地帶及和靜北部地區。金礦床受區域性大斷裂和火山機構的控制。此類金礦以阿希金礦為代表。
微細浸染型金礦床主要分布在西天山南部地區,與古生界(含前古生界)含炭岩系有關,沈遠超等(1994)將此區進一步分為6個小區:①特克斯-菁布拉克區;②科克蘇河中游遠景區;③科克蘇河上游遠景區;④庫勒河-特達坂遠景區;⑤克其克遠景區;⑥孟克德薩依遠景區。
此區的潛在資源約為1010.53t(陳毓川等,1999)。
(11)東天山-北山金成礦遠景區
此區地處覺洛塔格古生代陸緣增生帶和北山裂谷帶,下石炭統海相火山岩和海西期花崗岩類發育,本區主要金礦化屬火山岩型及產於侵入體內及內外接觸帶型,礦化賦存於泥盆系—石炭系島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受控於大型韌性剪切帶,知名礦床有石英灘、康古爾、210、馬庄山和甘肅紅石地區的雙尖山、狼娃山等。甘肅的北山地區位於敦煌—酒泉以北,是一個極有遠景的金、銀貴金屬成礦區,已發現金礦床20餘處。金礦床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主要為石炭紀)海相火山岩中,容礦岩石以中酸性火山岩為主,礦化受構造帶和韌性剪切帶的控制。
(12)川滇西部地區
川滇西部地區包括北起川西的甘孜、理塘、義敦、鄉成,南延至滇西哀牢山及其以西的地區,主要屬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流域的川滇西部。地跨揚子地台邊緣、印度板塊邊緣及其間的構造轉換帶。
該區金礦主要屬:①鹼性斑岩接觸帶(北衙)和火山熱泉型金礦床(騰沖兩河);②花崗岩內外接觸帶型金礦床(滇西拱丁山、元陽大坪、川西冕寧機器房);③沉積岩型(微細浸染型)金礦床(滇西巍山扎村、潞西上芒岡、川西甘孜丘洛);④變碎屑岩型金礦床(鎮元);⑤綠岩帶型金礦床(川西康定黃金坪、三碉、燈盞窩、金檯子、冕寧茶鋪子)。
該區可分為:①騰沖成礦帶;②保山-鎮康成礦帶;③昌寧-孟連成礦帶;④哀牢山成礦帶;⑤雲嶺山脈成礦帶;⑥蘭坪-思茅成礦帶;⑦甘孜-義敦-中甸成礦帶;⑧寧蒗-大理成礦帶。在滇西、川西地區近年新發現一批金礦點或礦化異常區,它們是:①廠街-偉龍金礦化區;②邦東(雲縣)-半坡(景谷縣)礦化區;③勐海西定-布朗山礦化區;④川西玉隆-新龍礦化區;⑤巍山紫金山-歪古村礦化區;⑥巍山-大佛山礦化區。這些礦化區已發現蕨壩山、色卡、尼亞達柯、雄龍西、小龍潭村等多處礦點,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的地質工作。對哀牢山北段的找礦工作尚應密切關注。
(13)唐古拉山脈東段金成礦遠景區
該區位於藏滇板塊岡底斯-騰沖活動帶由東西轉向南北的藏東波密-察隅地區。區內古生界出露較少,主要為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建造,上侏羅統—下白堊統出露零星。而中生代火山雜岩、海西和印支期花崗閃長岩、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花崗岩廣泛發育。本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目前雖未發現金礦床,但區內存在較大規模的金化探異常,資源量估計較大,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
(14)日喀則-拉薩金成礦遠景區
該帶位於滇藏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結合部位,即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及其陸緣活動帶,由北向南依次由岡底斯陸緣火山弧,日喀則弧前盆地復理石楔,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藍片岩帶和混雜岩帶組成。在拉薩地區的岡底斯-騰沖火山岩帶,廣泛發育喜馬拉雅期花崗岩和中生界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建造,成礦地質條件有利,並有較好的化探異常存在,且在拉薩地區已發現與喜馬拉雅期花崗岩有關的金礦床,此帶砂金礦床分布較廣,資源估計潛力較大。在此帶應注意尋找島弧型、火山岩型及與碰撞期花崗岩有關的破碎帶蝕變岩型、夕卡岩型金礦床。
3.地質找礦工作應由一般的地質找礦轉變到以目標(礦床、礦區、礦田)為中心的找礦地質工作中來
隨現代科學的發展,邊緣學科與地學的結合,孕育了很多新的找礦思路,發展了更多的預測方法,其中計算機技術對現代地學進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過去只能在理論上探討的一些問題,如數學解析的一系列方法,現都能在微機中運算,於是,近年產生了許多礦量預測方法和大量的預測成果。但縱觀這些成果均大同小異,只是圈定了成礦(遠景)區帶,這在沒有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以前,我國地質工作者在這方面就已顯露出超凡的聰明才智,並贏取了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地質找礦工作的巨大發展,從而奠定了現今金礦的發展格局。而今面臨的不是有多少成礦預測區的問題,而是要確定具體的礦床、礦區、礦田。因此找礦及預測工作應以找到具體的礦床為中心,以增加可采儲量為目的。目前所採用的礦量預測方法盡管各不相同,但主要是以礦化較好的已知區為模型區,然後通過未知區與模型區相似性的對比來確定未知區的得分,最後通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獲預測礦量。這其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假設:①成礦作用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地質作用過程,它不僅受成礦地質環境的制約,而且也受成礦物質來源、礦質的多少、熱源、水源及成礦流體動力學體系的制約,此外礦質的沉積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礦化的空間定位,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礦床與另一個礦床完全相似,即便是同一礦體中不同礦段也有不同,在同一礦體中成礦環境基本相似(至少在小比例尺成礦預測中是不加區別的),那麼有誰見過該礦體無限伸延的實例,由此可見各礦床間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傳統的礦床的相似性的運用到底有多大可靠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因此建立在這種背景上的成礦預測在理論上是不足取信的;②在同一個地區內,那些礦化強度大、礦體規模大、成礦特徵明顯的礦床總是被首先發現,如果在未知區內存在與之一樣的礦床,何以地質工作者經反復的找礦而未能發現,這足以證明未知區存在的礦床與模型區是有一定差別的,或者其埋藏較深,地表暴露信息較少;③由於成礦過程的復雜性和不完全的相似性,從而使完全依靠地質標志進行類比的結果自身存在著不確定性;④預測區與模型區在地質研究程度上存在差異,地質資料的可靠性不對等,因此降低了成礦預測結果的可信程度。綜上所述,目前所採用的礦量預測方法不獨在理論上存在不完備性,且在實際應用上也有不少困難。總的給人的印象是預測礦量往往高於其實際礦量,甚至給地質找礦帶來誤導。因此,地質找礦工作應從一般的區域礦產總量預測轉移到以目標為中心上來,以求我國金礦儲量能有實際的增長。其中,深入研究成礦理論、礦化標志,以及在新理論指導下的預測方法有著重要意義,筆者認為開拓以流體成礦學為著眼點的預測方法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林文蔚等,1998、1999;呂古賢等,1999)。
4.找礦工作應以詳實的地質調查為重心
縱觀我國五十年的地質工作歷程,深覺基礎地質工作的重要,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應重視基礎地質工作,在我國東部地區已普遍進行了較系統的地質測量工作和相應的普查找礦工作,然而在中西部地區尚未完成此項工作,從而使區域找礦工作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近年來各單位對金礦地質找礦模型做了不少工作,在遙感、航空物探、地面物化探地質解譯、野外金屬量及相關元素的測定、控礦構造的圈定等方面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新區系統地質調查工作能結合這些方面的成就進行,必然能得到更多的找礦信息,特別是地面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給地理條件較差地區的地質工作提供了極為方便的工具。我國東部地區的區測工作主要完成於50年代,一些重點地區的地質資料也有刷新的必要。
5.加速微細浸染型金礦的選冶方案研究,促成陝甘川金礦基地建設
近年來我國地質界對微細浸染型金礦的賦存狀態和選冶方法做了不少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由於該類金礦特有的復雜性,目前尚沒有一個效果好、成本低可供工業利用的方案,有鑒於此應集中地質、冶金、化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共同攻關,力爭盡早突破,這對於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Ⅸ 中國砂金礦哪兒最多砂金礦選礦所需設備
礦產資源儲量這方面,很難有個定論吧。
目前正在勘探的中國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其資源儲量可望超過200噸,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金礦。招遠金礦只是發現比較早,在目前運作的金礦中儲量排行第一。
金礦石只是含有黃金的礦石,因含量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開發價值,你在你家門口隨便撿起一塊石頭,裡面或多或少都因該含有黃金,只是提煉的價值不大,如果你非得去提煉,那無異於殺雞取卵。只有當金礦石中的黃金含量達到一定標准,才有開發的價值,這點和其它的礦藏一樣。
我們所說的儲量是指純黃金儲量,而不是金礦石儲量,如我上面所說,金礦石含金量不同,不能作為統一的參考。
中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該礦區有悠久的開采歷史,建國以來引進現代采治技術,逐漸發展壯大,產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屬於這一類型的還有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
中國的地質科學工作者一直為探求金礦資源默默地耕耘。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金礦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個成礦期,以元古代,中生代為主。金礦(岩金)最主要的類型是綠岩帶型金礦床,時代較古老。
中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該礦區有悠久的開采歷史,建國以來引進現代采治技術,逐漸發展壯大,產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屬於這一類型的還有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
金廠峪金礦在清朝未年就已成為全國的三大金礦之一,其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的遷西群,與成礦有關的岩漿岩是晚燕山期花崗岩,目前該礦已有日處理500噸礦石的選廠。小秦嶺礦金礦主要采區是文峪上官,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太華群,賦礦層為一套斜長角閃片麻岩,科學家們發現金礦都產在脈岩中,稱作含金石英脈。迄今小秦嶺金礦田已發現含金石英脈1100多條,有30多條長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長達數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夾皮溝金礦主要產於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構造擠壓帶中的含金石英脈。該礦從19世紀初開采。六十年代以來,又發現大中型金礦10餘處。
中國第二大金礦類型是沉積岩型,即所謂「卡林型」或「微細浸染型」。這類礦雖然品位較低,金粒細小而且分散,但礦床的規模大,在當今采礦、選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很高產量。我國卡林型金礦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陝、甘這兩個「金三角鋇厙??罷哂紉怨籩菸?鈧匾??殼耙遜⑾職寤?⒏晏戀?個較大礦床,其次為桂西北,也先後發現了金芽、高龍等礦床;後者以川西北地區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個較大金礦采區。科學家們認為,在沉積型金礦形成過程中,有機物成礦(即生物成礦)的機制不容忽視。在漫長的沉積期,許多海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以及乾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並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機質的金源岩。以後,通過有機質的還原再使Au從各種搬運流體中沉澱富集,形成金礦床。
第三大金礦類型是火山岩型金礦。其中台灣基隆金瓜石金礦陸相火山岩型金礦最為典型。清光緒年間就已開采,最為鼎盛時期年產黃金2.6噸,銅7000噸。礦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紀砂質岩所夾的安山岩中,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還有侵入岩及外接觸帶型金礦床,但重要意義不如前述三種。
中國是世界最早開采和利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在告別20世紀、迎接新千年之際,我國的金礦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礦的探明是我國金礦開發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我國黃金消費總量達420噸,占亞洲總消費量的65%,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5%左右。我國金礦地質找礦工作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期。
現貨黃金交易的瘋狂,是和黃金礦開發的老闆一樣,將黃金礦工的系列優點發揮到了極限,不同的操作方式,相同的巧取豪奪,和拉斯維加斯及華爾街的朋友,以及世界各國央行和銀行家及國際財團一起去淘金!實現你最大的財富夢想。。。。。。
抽砂船,洗金船,2次洗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