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高原為什麼很少地質災害
1. 內蒙古高原東部為什麼地
大小興安嶺大部分是屬於半濕潤地區,內蒙古高原東部為半乾旱區,西部為半乾旱區回或乾旱區.
理由:東北地答區的東部地區為濕潤地區,其他為半濕潤地區.
大興安嶺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內蒙古高原在其以西,故為半乾旱區.
一月份東部地區的等溫 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冬季最高值出現在海南.
2. 內蒙古高原上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什麼應採取什麼措施解決
內蒙古高原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問題。
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氣候乾旱,降水內少,蒸發大,多大風容;地形平坦,對風的阻擋作用弱;地處半乾旱區,植被覆蓋率相對較低。
2、人為原因:過度砍伐、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活動。嚴重破壞植被;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開礦過程中對表土的不合理處理。
採取措施:大面積植樹造、退耕還林、封沙育草、發展人工草場。
3. 內蒙古高原面積和海拔都低於黃土高原為什麼還是第二大高原
除了要算海拔高度,還得算面積。內蒙古高原的面積大於黃土高原。
4. 為什麼內蒙古高原比黃土高原不合理耕種更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一是外部因素不利,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北臨蒙古荒漠,無屏障阻擋起源內於西伯利容亞的西北風;二是當地自然因素不利,內蒙古高原主要為半乾旱草原,土層薄,缺少森林植被,生態比較脆弱。如果過度開墾,秋、冬、春三季當地盛行西北風,被開墾的土地遇刮風天氣,土壤將被風吹走,久而久之,土壤將逐步沙漠化。黃土高原位置偏南,受西北風影響較小,荒漠化主要與水土流失有關,相對容易治理。二者相比,內蒙古高原受氣候因素影響更大,氣候是人類難以改變的,因此,內蒙古高原更易荒漠化。
5. 內蒙古高原明明地勢平坦為什麼要叫高原不叫平原的
高原與平原的區別在地形單元的海拔高度,平原海撥低於200米,高原海拔高於500米。二是高原面與平原面都是地勢起伏小,但是高原的邊緣有緩急不等的陡坎。
6. 地理問題 內蒙古高原
森林(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原因:1地形影響,正如書上所說,內蒙古高原位於回第答二階梯,夏季風從第一階梯爬上第二階梯,根據迎風坡效應,高原邊緣降水多,內部降水少,而且內蒙古高原是一個向北漸降的碟形高原。邊緣地帶最高。這種地形對高原上的乾旱化有利。數據:邊緣的烏蘭浩特年降水量為440毫米左右,通遼年降雨量350-450毫米。 扎蘭屯市地處祖國北疆,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來自中國天氣網)2海陸位置,越往西,夏季風越難到達,沙漠連成片。數據:內蒙西部的阿拉善,阿拉善左旗屬溫帶荒漠乾旱區,為典型的大陸型氣候,以風沙大、乾旱少雨、日照充足、蒸發強烈為主要特點。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發量2900----3300毫米。(來自中國天氣網)
7. 雲貴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哪個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頻繁
雲貴高原
8. 內蒙古高原主要面臨的環境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土壤沙化嚴重:亂砍濫伐
9. 內蒙古高原的土地問題
我國內蒙古高原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過度放牧,土地荒漠化現象嚴重.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