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導致地質災害
Ⅰ 如何緩解三峽大壩所帶來的地質災害問題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大壩,從開建之日起爭議就未停止回過,供水蓄水可能引答發地質災害的憂慮一直存在。中國經濟網記者7月10日在由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舉辦的媒體沙龍上了解到,清華大學 「973」項目研究證明,消能是減輕地質災害的關鍵,水電開發本身就是要把河水中的能量取走,因此,其結果一定會減輕地質災害。
Ⅱ 三峽大壩庫區可能引起哪些地質災害
三峽大壩蓄水,巨大的水壓可能對地下岩層有壓壞的可能,引起局部地震。如果庫區岩土不實,容易發生滲透。水位升高,對庫區的山體作用,形成山體滑坡。
Ⅲ 請問三峽大壩是否誘發地震啊
這個不好說,就目前情況來看,沒有明顯的誘發地震徵兆,但是大壩修建了之後,一些滑坡等地質災害增多了。
Ⅳ 三峽大壩對環境的破壞。要權威點的
1、對水體的污染
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
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2、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
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3、地質災難
三峽庫區是一個狹長的河道型水庫岸線長5972km(長不足10km的支流未計),由於長期地殼運動活躍、頻繁,加之河床與地下水沖刷、切割的侵蝕,庫區地質條件破壞強烈。
經詳細地質調查平均線變形破壞密度為0.19個/公里,平均線變形破壞模數為120萬立方米/公里。庫區干支流庫岸穩定性較差或穩定性差的有140多段,約403公里,占整個庫岸線的6.8%。
泥石流易發處8條15處;全壩區已調查到的2490處滑坡體,方量約139.5億立方米,單體可達數百萬立方米。三峽庫區地質為災害多發區,有些地質災害歷史上多次發生或復活。
(4)大壩導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
歷史上,長江上遊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
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2、發電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該工程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可緩解我國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截至2012年底,三峽電站歷年累計發電量達到6291.4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4.96億噸,減排二氧化硫595萬噸,為節能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12月21日8時25分21秒,三峽工程在充分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綜合效益前提下,三峽電站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
據統計,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相當於節約標煤0.31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如果按照每千瓦時電量產生12元GDP計算,1000億千瓦時電量可以支撐我國1.2萬億元GDP[27]。
3、航運
三峽蓄水前,川江單向年運輸量只有1000萬噸,萬噸級船舶根本無法到達重慶。三峽工程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三峽幾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條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過三峽大壩的貨運量有7000萬噸左右。自2003年三峽船閘通航以來,累計過壩貨運量突破3億噸,超過蓄水前22年的貨運量總和。
Ⅳ 不明白:三峽大壩後長江上游庫區怎麼多旱澇了,時而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時而大旱!!厄爾尼諾
大壩阻擋了淤來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源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鹹水正在倒灌入內陸。世界野生動物協會(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今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通過大壩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對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壞。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化肥殘留物被不斷排入大壩水庫,導致巨型水藻生長泛濫,並威脅到下游的水供應。而水庫水位的波動也被認為是湖南省農民所遭遇奇特鼠災的根源。
從三峽大壩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國這個正迅速向工業化邁進的國家急於擺脫自然界的束縛,而另一方面,它為此努力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三峽項目的啟用正逢國外生態學界對興建大壩的做法重新進行審視之時,經濟學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此類耗資巨大的項目只有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下來。
大壩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調整引發了山體滑坡,也嚴重損害了廟河村等地區的地質結構。
Ⅵ 三峽大壩地區的環境,自然災害
三峽工程是造福人類的宏偉工程。
三峽工程對河口及鄰近海域的影響:
河口沉積環境變化,三專峽工程蓄屬水前,長江挾帶大量泥沙淤積到長江河口,對長江三角洲,特別是寸土寸金的上海為土地增量作出了巨大貢獻。三峽工程蓄水後,在前30年,淤積至河口的泥沙最多隻有三峽工程前的一半。現在每年泥沙沉積在上海形成的土地減少了,這是對上海土地資源擴展的巨大損失。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常言道「流水不腐」,三峽蓄水後峽江急流變成平湖靜水,水體的自凈能力大大降低,而庫區眾多城市的廢水、固體廢物的非達標排放十分普遍,因此庫區水污染及其帶來的環境問題備受矚目。
滑坡:
三峽庫區原本就是一個以滑坡、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區。大壩建成後水位的抬高以及移民城鎮遷建的大量建築活動,使危機四伏的地質環境更加不堪重負。
Ⅶ 高中地理有關大壩水庫等原理.影響及其他知識
都大學來了,不知道記不記的自哈.水庫要建在沒有斷層的地方,是口袋地形最好,一般是谷地.其實水庫有好也有壞:要盡量健在沒有田地,公路和房屋的地方.避免拆遷.水庫建成以後會導致蚊蟲的曾多,做好防蟲准備.還有就是以前的河谷地帶多古代文化景觀,要做好文化景觀的遷移.泥沙的郁積程度預見還要考慮水庫建成之後,河流下游的三角地帶的沿海城市,就是泥沙的減少,導致河口三角洲的面積減少,上海就是個例子.最後希望你考個好學校,高考勝利,我就是因為一些小事受到了打擊,最後都沒有學習了,大學真的很好,特別是好的大學.記得一定要考一個好的大學啊!我現在都好後悔的.也許我們能做個朋友,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一定不能做後悔的事啊!
Ⅷ 為什麼建大壩會誘發地質災害還有移民問題還有生態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
第一、對庫區上游的影響:
1、水庫蓄水蓄沙,水質下降,洄遊產卵的生物數量減版少;
2、淹沒農田,居民要離開家權鄉。
第二、對庫區的影響:
1、庫區水質富營養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發加劇,導致庫區耕地鹽鹼化;
2、蓄水使得庫區壓力增大可能誘發新的地質災害如庫區地震;
第三、對庫區下游的影響:
1、下游泥沙沉積減弱,有機質沉積減少,徑流量減少,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緊張;
2、入海口因沉積減緩,加之海浪侵蝕使得三角洲(海岸線)後退威脅沿海地區;
3、入海口營養物質減少,影響動植物生存。
總之,自然界的變化都是漸進的過程,使得生態系統有時間去適應去改變,從而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修建大壩會急劇改變自然環境,生態系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Ⅸ 三峽大壩會增加地質災害嗎
這個問題在三峽項目建設之前就論證過了,可是最後還是把三峽的負面影響給抹掉了,多少地理和水利專家大聲疾呼,最後還不是空自長嘆,看見你這樣的問題,就憋屈!
Ⅹ 小高考地理:為什麼大壩會引發地質災害
地理課把初高中基本理論學好一點如:氣候、地形、資源、農業、工業、交通、政策、相關的理論關系學好,在把地圖了解詳細,很多問題都可以推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