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所中標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所中標

發布時間: 2021-02-14 14:48:26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是保定那個嗎具體待遇怎麼樣

是保定的,原水文方法所,2007年更為現名。
每年出野外的時間一般是5月至10月之間,回中途偶爾回來幾答次。
對於常出野外的青年職工來說,年收入達不到10萬的,極少數牛人能接近這個數。
每天野外補助的標准因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數字俺不敢報出來。
單身住免費的集體宿舍,筒子樓;結婚的需搬出去;有個小食堂,刷卡用餐。

②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待遇

待遇一般。不好也不壞,肯定餓不著就是了

地質單位的待遇

一半是研究院,設計院這類型的好
然後就是什麼什麼中心
最差的是地質隊

③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職工總數534人,其中在職職工310人,離退休職工224人;博士生導師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人。專業技術人員中,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40人,副高級職稱46人,中級職稱125人。內設8個綜合管理部門、16個技術業務部門、3個科研業務保障部門。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中國國家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地熱專業委員會、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河北省礦泉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掛靠所內。

發表論文122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1篇、EI檢索論文23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專利29項,1項專利技術實現轉讓,獲著作權1部。獲批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石建省研究員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盧耀如院士再獲河北省院士特殊貢獻獎,石建省、王貴玲研究員受聘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有機物污染水樣泵管口采樣器」成功轉化為產品,投入批量生產。榮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4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

獲獎證書

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所長、黨委書記石建省,副所長張永波、張兆吉、李援生,紀委書記張民福。

所長、黨委書記石建省(中),副所長張永波(右二),副所長張兆吉(左二),副所長李援生(右一),紀委書記張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建立全流程現代化取樣分析技術體系。成功研製系列取樣器並解決痕量組分採集技術難題,發展高效實用的現場調查技術及離線萃取技術,快速准確地查明了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狀況;通過高解析度遙感解譯調查土地利用類型與污染源分布;構建了有機分析實驗平台,對全國33個實驗室實現網路遠程質量監控。

大型盆地和東南沿海典型地區深部水文地質調查與綜合評價取得地熱資源勘查重大突破。在高溫地熱資源以及乾熱岩勘查、水熱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省會城市及地級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多處高溫地熱異常。西藏古堆高溫地熱顯示區地熱鑽探230米深度溫度達195 ℃,為我國目前地熱勘探中同深度溫度最高鑽井,川西地區高溫地熱鑽探填補了理塘、巴塘地熱鑽探空白。首次開展乾熱岩科學開發利用試驗研究,東南沿海地區乾熱岩鑽探選址取得進展,完成東南沿海乾熱岩資源潛力區地球物理勘查。

貴德縣扎倉溝乾熱岩鑽孔現場

中國地質調查局王學龍副局長聽取項目匯報

熱坑間歇噴泉

熱水塘沸噴泉

城市發展中的地質環境風險評估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以甘肅蘭州、天水的滑坡、泥石流為研究對象,攻克了滑坡、泥石流發生概率難以計算的難題,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風險評價技術方法體系。以鄭州地面沉降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地面沉降發生原因與機理,為中原城市地面沉降風險評價技術研究奠定了基礎。以石家莊、北京、洛陽為研究區域,研究了污染物在這些地區包氣帶中的遷移規律與包氣帶的防污能力,改進了地下水污染防污能力的評價方法技術,為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奠定了基礎。

全國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戰略研究。查明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的分布范圍、農業種植現狀及其灌溉用水對地下水依賴狀況與趨勢、各糧食主產區地下水資源保障農田生產用水能力。首次查明地下水超采與灌溉農業之間關系、小麥、玉米等秋糧作物及蔬菜和耗水型果林用水對地下水超采影響程度和應調控閾以及節水灌溉與地下水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提出相對農民模式的綜合優化節水灌溉方案和實施對策,示範應用取得顯著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效益。創編了我國「國家主要含水層圖工作大綱與技術要求」,全面完成《我國水工環地質工作發展史》出版稿,對發展我國水工環地質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國家糧食主產基地黃淮海區灌溉農業的用水強度、對地下水依賴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分布圖

祁連山大型煤炭基地土地覆蓋現狀解譯圖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完成我國重要能源基地1∶5萬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總體部署。先後開展了「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質調查」、「神東煤炭基地水文地質調查與老空區普查」和「晉東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完成6個1∶5萬標准圖幅調查(面積約2520km2);實施一批探采結合井,總出水量約14736m3/d,有力地解決了礦區缺水問題。在多年凍土區融區控水規律、鄂爾多斯盆地直羅組強富水特性、典型岩溶泉域強徑流帶分布與演變、採煤條件下上覆含水層疏干破壞機理、礦區含水層保護理論技術、老空區老空水普查技術方法和1∶5萬水文地質編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巴丹吉林沙漠1∶5萬水文地質調查。完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區野外調查任務,填補了我國沙漠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空白。調查湖泊窪地133個、泉點29個、機民井88個,人工揭露地下水73處。初步查明沙漠東南部第四系沉積基底特徵和湖泊、地下水分布的規律。首次在沙漠腹地完成350米水文地質鑽探,揭露了第四系沉積基底和含水層結構,並首次獲取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質參數,為沙漠區水文地質條件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通過全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對我國各類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以及開發利用用途進行分析總結,圈定具有開發利用前景的高溫、中低溫地熱區(田),提出地熱發電規模及遠景布局。查明我國乾熱岩資源分布,圈定若乾乾熱岩遠景分布區,提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目標及方向。開展了地下熱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趨勢研究,制定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路線圖,為地熱資源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群礦採煤驅動下含水層結構變異對區域水循環影響機制研究。初步查明采空區覆岩三帶宏觀分布規律,采場應力分布對覆岩裂隙發育特徵的影響特徵、關鍵層分布對覆岩裂隙發育特徵影響機理,分析總結了采動裂隙發展與含水層結構變異演化規律,基本掌握采空區裂隙發育特徵及滲透性變化規律,建立了典型礦區含水層空間結構變異數值模型,創造性提出采空區滲透性躍變曲面「橢拋凹形體」概念。

華北平原典型地區地下水回灌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應用GMS軟體初步建立了試驗場三維地層結構圖,建立了勘察回灌區水文地質參數系列。建立完善了地下水回灌三維水流模型,發展了地下水高精度模擬技術和優控管理信息技術。完善了滹沱河沖洪積扇三維地下水流模型,採用嵌套技術建立區域模型與示範區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示範區地下水回灌主要污染組分的溶質運移模型,進行了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演算法研究,初步形成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統。

沙漠腹地水文地質鑽探

含水層結構破壞物理模擬試驗

地下水回灌試驗場立體圖

④ 有人了解保定的那個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嗎這個單位怎麼樣

了解,還行吧。

⑤ 孫曉明的現承擔項目簡況

(1)「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評價與區劃—全國地熱資源信息系統建設專題」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工作周期2006-2008 年,由地科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負責實施,地調局水環部承擔,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質環境監測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參加。項目總體目標任務是通過區域地熱資源調查評價,總結我國不同類型地區地熱資源的形成規律和開發潛力;對主要地熱田和地熱產地開展資源論證;對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潛力進行評價和區劃;總結地熱勘查和開發利用的技術方法,制定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技術規范;提出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區劃意見,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管理地熱資源提供基礎依據。現為該專題項目負責人。
(2)「灤河三角洲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工作周期2006-2009 年,由地科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負責實施,北京市地調院、天津市地調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參加。項目總體目標任務是查明灤河三角洲地區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狀況,綜合評價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程度及變化趨勢,編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建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信息系統,為該區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資源保護以及保障飲水安全提供科學依據。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開展「應用同位素技術研究灤河三角洲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現為該工作項目副負責人。

⑥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

秦嶺造山帶結構、演化與成礦

主要完成人:王宗起、閆 臻、閆全人、王 濤、李秋根、陳雋璐、王瑞廷、徐學義、向忠金、高聯達、張英利、代軍治、覃小鋒、吳發富、張宏遠

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院

秦嶺造山帶構造單元的重新劃分和成礦預測

成果簡介:(1)以不同成因類型混雜帶構造—岩相剖析建立造山帶地層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秦嶺關鍵構造部位系列疑難地層中發現了古生物和同位素相互驗證的新時代證據,重建秦嶺造山帶區域地層時代格架,開創了造山帶地層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2)通過古陸緣盆地原型,結合構造相分析,創新造山帶結構和演化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秦嶺造山帶鑒別出增生與碰撞造山作用的標志性構造單元,建立秦嶺洋雙向俯沖、雙弧盆體系新模式,重塑秦嶺造山作用過程。(3)以礦床成因類型與構造環境對應性分析創立了區域成礦—構造同帶的概念,豐富了區域成礦學和勘查區劃部署的理論和方法,總結預測並勘查驗證秦嶺6條大型構造—成礦帶,獲得良好的找礦效果。在系列變質啞地層和疑難地層,如寬坪群、陶灣群、西鄉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橫丹群、耀嶺河群等17個主要地層單位中發現古生代化石和相應的同位素年齡。

在系列變質啞地層和疑難地層,如寬坪群、陶灣群、西鄉群、三化石群、碧口群、橫丹群、耀嶺河群等17個主要地層單位中發現古生代化石和測得相應的同位素年齡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

主要完成人:殷躍平、張永雙、伍法權、王運生、胡新麗、王軍、吳樹仁、姚鑫、孫萍、邢愛國、李洪濤、唐文清、方慧、蘇生瑞、王濤

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四川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

成果簡介:殷躍平、張永雙研究員團隊採用多學科理論和技術手段,開展了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取得如下重要創新性成果:(1)集成創新地面測繪、綜合物探和InSAR技術,提出了強震區逆沖型活動斷裂和地震破裂安全避讓公式,系統調查和總結了地震地質災害與活動斷裂的關系。(2)首次開展斜坡地震動監測和地脈動特徵測試,結合大型振動台試驗,獲得了山體斜坡地震動放大規律,提出了豎向地震力對山體穩定性的放大效應。(3)建立了基於星、空、地一體化應急調查技術的汶川地震災後快速編圖與評估方法,為地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支撐。(4)運用風洞試驗和環剪試驗揭示了汶川地震滑坡高速遠程滑動的氣墊效應和液化機理,建立了震後高位泥石流早期識別指標。上述成果及時指導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地震災區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災後重建,顯著提升了我國高山濃霧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

地震破裂垂直位移與影響帶寬度的關系

地震地表破裂特徵及其影響帶寬度

大光包滑坡無人機航空三維影像

汶川地震第二時程(40~70s)大光包滑坡模擬結果

無人機航拍綿竹市清平鎮文家溝泥石流全貌影像

⑦ 能加你qq嗎我想請教你關於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單位情況。

那要看你是什麼水平的人,決定本單位是否適合你,還是你適合單位。
現在基本還可以,今年進行全員競崗,改革設置了不少業務部門。

⑧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是什麼級別的單位

該單位為正廳級單位,該單位以前是國土部直屬單位,屬於其科研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管理
國土資源部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後,中國地質科學院歸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該單位在業務上和認識上很多都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的

⑨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怎麼樣。待遇,出野外時間,以後的發展

暫無同學,具體不知,這種單位地礦行業算中上等了,不會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