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他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的開拓者他是地質

他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的開拓者他是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4 10:50:01

❶ 中國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學家

1、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

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9年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郭永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3、楊振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4、趙忠堯:趙忠堯主要從事核物理研究,特別是硬g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國第一、二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為在國內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趙忠堯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

他觀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輻射比後來安德遜看到的正電子徑跡早兩年。他的研究成果為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地位。

5、嚴濟慈:譜名澤榮,學名寓慈、濟慈,字華庭、慕光,號子祥、廠佛、岸佛,浙江東陽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

❷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的事跡有哪些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鄧稼先

鄧稼先(1924.6.25—1986.7.29),漢族,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鄧稼先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並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並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學家。鄧稼先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

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我國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3、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漢族,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在江蘇丹陽。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4、李四光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蒙古族,出生於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李四光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

他是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和《地質力學概論》。

5、袁隆平

袁隆平,漢族,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他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

於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學技術獎。他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和《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❸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是什麼的發現者和奠基人

李四光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版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權之一。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❹ 寫出我國科學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主要貢獻

1、錢抄學森:「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他的代表作有《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

2、華羅庚: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3、李四光:他是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4、袁隆平: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

於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學技術獎。他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和《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5、錢三強:他是核物理學家,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

❺ 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中國著名的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隨父親入村塾讀「四書」、「五經」,學寫詩文。他勤奮好學,愛好勞動。由於常聽父親講甲午中日海戰,中國慘敗,清政府腐朽無能、喪權辱國的故事,他從小就萌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為中國爭氣,學會造船,打敗帝國主義的侵略。1902年,李四光離開家園,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學堂。由於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因此學習未滿兩年,沒有畢業就被湖北省選派官費留日深造。1905年8月,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見其年輕,勉勵他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從此李四光更加堅定了刻苦學習,報效中華的決心。他在日本學習造船機械,初步實現了他為祖國學習造船的心願。辛亥革命失敗,李四光心情郁悶,意識到要准備一份更強的力量,必須再讀書10年。1913年7月,他被官費保送到英國學習。他考慮到為祖國造船,不能沒有鋼鐵,要鋼鐵就得先搞冶煉,因此先學了采礦一年,又感到采礦離不開地質,再又決定轉到理科地質系,開始專攻地質學,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李四光在英學習期間,在導師教授的指導下,他一面博覽群書,一面實地調查,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日深,而且在文字語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國文字,均可運用。他視野遼闊,信息敏捷,基礎知識深廣。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學通過了畢業論文《中國之地質》的答辯,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婉謝了國外的高薪聘請,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他一面為祖國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積極參與北京大學一些重要的校務活動。在不少重要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

新中國的誕生,揭開了李四光科學事業嶄新的一章。他注重理論學習,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國的地質事業中去,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在他的具體領導下,中國的地質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端的日子裡,毛主席、周總理就詢問過李四光:「中國天然石油這方面遠景怎麼樣?」早在1915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個鑽井隊,在陝北膚施一帶,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萬美元,因收獲不大就走掉了。美國的大學教授也下了「中國貧油」的結論。但是李四光根據自己對地質構造的研究,樂觀地回答了國家領導人的提問:「我們地下的石油儲量是很大的...... 」就像李四光所說的,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蘊藏,幾年裡,普查隊找到了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造。1958年6月,喜訊傳來: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 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起來的大慶油田,是根據中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

李四光的一生,經歷了祖國幾次偉大的社會變革。他由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者,參加了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畢生為繁榮中國近代科學事業,提高地質科學水平,發展地質工作,做出了光輝的業績。他留下了數百萬言的科學論著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創造性的治學精神、治學方法和奉獻精神,都是祖國科學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這筆財富,我們應當也必須繼續發揚光大!

❻ 我國歷史上的這些著名科學家叫什麼名字

1、錢學森

錢學森,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

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鄧稼先

鄧稼先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並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並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學家。鄧稼先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我國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3、華羅庚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4、李四光

李四光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他是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5、袁隆平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於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學技術獎。他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和《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❼ 貢獻比較大的中國科學家,如錢學森,事跡表達要簡短一些。

科學家
1.錢學森(.12.11~今)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也有一說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3.鄧稼先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4.錢三強(1913~1992)
:原名錢秉穹,浙江湖州人.導師是居里夫人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14、張鈺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

15、湯飛凡(微生物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稱為「湯氏病毒」)

16、丁穎(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學家)

18、林巧稚(著名婦產科專家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19、張孝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等職。他長期從事內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中國胃腸病學的奠基人,一生確珍和治療了許多疑難病症。)

20、吳階平(醫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泌尿外科開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計劃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❽ 中國的五大科學家是哪五位

中國的五大科學家是: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錢三強、郭永懷。
1.錢學森(1911.12.11~今)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也有一說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3.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4.錢三強(1913~1992)
原名錢秉穹,浙江湖州人.導師是居里夫人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5.郭永懷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

❾ 李四光是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發現了什麼

李四光,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版,中國現代地球權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主要著作: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廬山》《中國北部之蜓科》《地質力學概論》和《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❿ 科學家們的簡介

1、錢偉長
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早年提出的薄板薄殼非線性內稟統一理論對歐美的固體力學和理性力學有過重大的影響。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力學研究室,籌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自動化研究所。長期從事高等教育領導工作,為培養我國科學技術人才作出重要貢獻。社會活動十分活躍,積極推動了祖國的統一大業。

2、錢學森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3、李四光
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4、竺可楨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愛國教育家,當代聞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畢生為國「求是」的氣象事業開拓者.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代物候學的每一個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他始終從科學的視角,關注著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先覺先行者。

5、 陳景潤
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6、楊樂
楊樂,著名基礎數學家。江蘇南通人,1939年11月10日生。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由於在函數模分布論、輻角分布論、正規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獲得華羅庚數學獎。
楊樂主要研究函數論中的整函數、亞純函數的值分布理論。他與張廣厚合作,在解析函數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創造性的成果。他們在1965至1977年間,共同發表了8篇這方面的重要論文。1982年他單獨發表了《值分布理論及其新研究》(科學出版社)一書。他與張廣厚所發現的函數值分布論方面的「虧值」與「奇異方向」之間的聯系,徹底解決了這個古老的數學分支中長期未決的奇異方向分布問題;他們對函數虧值的估計也被認為是普遍面准確的結果。國一際數學界把他們的這些成果稱之為「楊一張定理」和「楊一張不等式。

7、錢三強
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8、居里夫人
出生於波蘭,是法國波蘭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pō)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用了好幾年在研究鐳的過程中,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

9、愛因斯坦
美國物理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0、奧本海默
美國原子彈之父。1947年,奧本海默擔任普林斯頓大學Advanced Study研究院院長。身為國家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主席,他警告美國不要陷入針對蘇聯的武器發展競爭,並且反對進行威力更強大的氫彈試驗。他的敵人乘機發難,控告他對美國不忠。1954年原子能委員會舉行的一次聽證會以後,奧本海默被宣布為政治不安全人物,成為當時反赤色恐怖運動最著名的犧牲者。與此同時,他的「原子彈之父」的聲明也更加響亮。

11、愛迪生
美國人,盡管一生只在學校里讀過三個月的書,但通過勤奮好學,勤於思考,發明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電影等一千多種成果,成為著名的發明家,被譽為「發明大王」,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1879年,愛迪生創辦了「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1891年,愛迪生的細燈絲、高真空白熾燈泡獲得專利。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器公司,開始了通用電氣在電氣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

12、諾貝爾
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的創立人。諾貝爾獎頒發給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不但突出,可以說他是貢獻最大的一位偉人!
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

13、貝爾
美國發明家,電話的發明人。
出生於英國的愛丁堡,14歲在愛丁堡皇家中學畢業後,曾在愛丁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聽課,主要靠自學和家庭教育。1864年開始聲學研究。
1872年在波士頓開辦培養聾人教師的學校,並編著《可見的語言先導》。1873年擔任波士頓大學發聲生理學教授。1875年,他的多路電報獲得專利。1876年,美國專利局批准他的電話專利。電話專利是歷史上引起爭議最多的一項,經過長期訴訟,貝爾終於取和勝利。1880年法國授予他伏特獎金。

14、巴斯德
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像牛頓開辟出經典力學一樣,巴斯德開辟了微生物領域,他也是一位科學巨人。
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由於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國的絲綢工業。(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葯苗。他意識到許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於是建立起了細菌理論。
路易斯·巴斯德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

15、弗萊明
青黴素(也叫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在皮氏培養皿中發現青黴素黴菌;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同眾多持懷疑態度的人展開長期不懈的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青黴素的發明成為二十世紀醫學界最偉大的創舉。 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並沒有受輿論的蒙蔽而將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弗萊明一人。作為弗萊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錢恩與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