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探險隊歷任隊長

中國地質探險隊歷任隊長

發布時間: 2021-02-14 00:38:38

㈠ 神鬼世界中的NPC遺跡探險隊的隊長的坐標是多少

在亞特蘭蒂斯
有個叫失落遺跡的活動
有時間段限制
裡面有個遺跡探險隊隊長。

㈡ 中國探險協會旗下的探險家有哪些

旗下部分探險家:
探險家排名不分先後
雷殿生,譽有「中國徒步第一人」之稱。歷時十年,徒步走完56個少數民族集散地及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台。穿越邊境線、沿海線、高原、峽谷、原始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等。
宗同昌,中國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第一人。2004年他參加中日沿北緯39度線橫穿塔克拉瑪幹探險活動,成為全隊唯一徒步完成穿越1500公里沙漠的人,填補了世界探險史的空白。2019年初,70歲高齡的他再次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繼續沿北緯39度線。

劉雨田,當代中國第一個職業探險家,世界第一位徒步走完萬里長城的人。榮獲第二屆「中國當代徐霞客」。三十五年間,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和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五次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至今完成八十多個探險項目考察,被稱為「二十世紀世界罕見的旅行家、探險家」。

金飛豹,著名探險家。全球第11位成功完成「7+2」的探險家,世界上最短時間完成三極的探險家,穿越撒哈拉沙漠及格陵蘭島的首位中國探險家。2008年,獲得」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北京奧運火炬手。

單兆鑒,中國第一位全國滑雪冠軍。從事滑雪運動65年,曾擔任原國家體委滑雪處處長、中國滑雪協會秘書長、中國滑雪隊領隊、亞洲冬季兩項滑雪聯盟技術部主任。現任中國滑雪協會技術顧問、全國場地器材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現致力於滑雪技術理論及滑雪場建設規劃的研究。
張長義,譽有「中國飛行滑翔傘第一人」之稱。中國滑翔傘運動推動者、原華聯航空俱樂部創始人、國際航空聯合會理事,在中國傘翼滑翔界頗具知名度。
王爭,第一位單人環球飛行的中國公民。第一位成功挑戰環球飛行的亞洲女飛行員,首位獲得美國FAA固定翼飛機全部教練執照的中國公民。

陳婷,女,知名旅行專欄作家,人文地理攝影師。行走包括南北極在內的八十餘國和地區的環球旅行者,佳能公司「大篷車」講師。走遍世界數十個國家,登陸南極36個登陸點累積80餘次,到達過珠峰大本營,成為了一名「走在路上的人」。出版書籍《婷,在荷蘭》、《零度南極》。

李龍,單車環中國第一人,越野跑運動員。曾15個月單人單騎環中國,2010年08月至2011年10月,完成單人騎行中國邊境線的單車旅行,累計里程31780公里,用時474天。十二年資深職業戶外玩家,曾是中國瀾滄江漂流探險隊員,2009年4月入選中國瀾滄江漂流探險隊,並與隊友成功漂流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月亮灣峽谷。

吉姆•羅傑斯,國際投資大師,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迄今為止,吉尼斯環球旅行的紀錄保持者。

王磊,職業單板滑雪運動員。中國單板聯盟CSbA的負責人,環保組織POW滑手聯盟一員,滑雪行業內最受歡迎和尊敬的人物之一,譽有「中國單板滑雪第一人」之稱。
杜清傑,皮劃艇激流迴旋亞洲錦標賽冠軍&漂流世界冠軍。曾任皮劃艇激流迴旋項目國家隊教練。2006年至今,多次參加國家級漂流賽事並獲得冠軍獎項。退役後投身於文體旅產業,組織參與多場國內大型體育文化旅遊活動。

顧瑩,第一位創造中國女子滑翔傘點對點直線越野百公里紀錄者。前中國滑翔傘國家隊隊員,四次獲得全國滑翔傘女子冠軍。現為青海可可西里申遺特邀攝影師、策展人及紀錄片導演。

田小禾(熊二),國際級職業越野探險家。地球密碼探險隊領隊、無人區探險極客、越野車改裝專家、中科院大河源頭科考隊總領隊及總策劃 。作為「探索旅行」概念提出者,他在越野圈層及探索旅行領域影響深遠,深耕自駕探索領域十年,遊走於無人區及大河源頭,策劃組織極致穿越活動近百場 。

徐曉光,職業探險家。1955年12月出生,15歲參軍,1976年復員,復員後回到鐵路警察機關,從刑警到警察教官,再到後來走入荒野成為一名職業探險作家,被國際市民體育聯盟IVV及CVA徒步中心評選為中國十大徒步人物。2019年榮獲第八屆「中國當代徐霞客」。

於忠元,原北京青年黃河漂流探險科學考察隊隊長。1986年發起黃河漂流探險活動,成功首漂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黃河,被譽為「人類漂流史前無古人的一次壯舉」這是中國人首次用無動力工具完成對黃河的全程漂流探險,填補了世界探險史的空白。

朱煒強,野外生存探險家,譽有「中國貝爺」之稱。在中國的」百慕大」錄制大型野外生存紀錄片《絕境求生》。他吃過老鼠,嘗過螞蟻卵,生吞過蚯蚓,被稱為「亞洲第一生存狂人」、「中國野外生存第一人」。

溫旭,中國青年探險家。2006年至2008年,曾登頂新疆慕士塔格峰、新疆慕士山、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2008年,創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登山隊;2009年,越野滑雪到達北極點(中國首位大學生);2011年,登頂慕士塔格峰,擔任考察項目科考隊隊長,建設高海拔氣象站及自頂峰到雪線的梯度采樣,累計共登頂該山峰10+次;2018年5月登頂珠穆朗瑪峰。

馬今,法國知名攀岩運動員、攀岩教練、攝影師及好萊塢特技演員。目前在中國做演員、導演、編劇、攀岩教練、極限運動專家。

周鵬,自由攀登者。國家職業資格戶外教師、攀岩教師、中國登山協會高山向導、攀岩教練、攀冰教練的教練、始祖鳥簽約運動員、Black Diamond 贊助運動員、國際野外醫學協會講師、LNT高階講師。

何川,自由攀登者,第一位獨攀大岩壁的中國人。8天8夜徒手挑戰華山絕壁,刷新國內大岩壁獨攀記錄,開辟華山南峰大岩壁獨攀新線路。

陳柯亮,攀岩運動員。榮獲資格證書《國家職業資格攀岩培訓教師 》、《全國首期青少年攀岩教練員 》、《全國首期青少年國防教員》、《國家一級攀岩裁判員 》、《國家一級攀岩定線員》 。

Vaughn Gittin Jr,美國頂尖專業漂移車手。福特MUSTANG RTR創始人,榮獲22個職業生涯杯、10個漂移冠軍以及賽車漂移世界冠軍。

Ash Dykes,極限運動員。徒步跋涉長江第一人,世界級單人徒步穿越蒙古第一人,攀登馬達加斯八座最高峰的全球第一人。他擁有10年的探險經歷,是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創造者,並贏得2015年英國年度冒險家獎,被FHM雜志稱為「世界上最無畏的戶外人之一 」。曾出版書籍《挑戰不可能》, 貝爺贊嘆他是 「擁有傳奇經歷的神男人 」。

丁子博,極地游輪探險隊員、中國籍全職隨船極地探險隊員、資深極地探險者。世界上第一批中國籍的隨船專業極地探險隊員 。

杜風彥,騎行愛好者。曾歷時2年2個月時間騎行亞非22國,總里程3.5萬公里。國內旅遊雜志約稿作者,曾為《旅遊》、《戶外探險》、《西藏旅遊》等雜志撰寫稿件。

彭緒洛,兒童文學作家、探險家、中國原創兒童探險小說領軍人物。出版長篇小說《少年冒險王》系列、「彭緒洛科學探索」系列、《兵馬俑復活》、《樓蘭古國大冒險》、《鄭和西洋大冒險》等100餘部。

沈克尼,寧夏人民政府參事、預備役大校,國家首批國防教育專家庫專家。曾任國防大學兼職教授、寧夏民政廳副廳長、巡視員、寧夏政協常委。從政之餘研究軍事問題,曾在國防大學、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等院校講學。著有《野外生存》一書,解放軍總部兩次下發全軍連隊,該題目在北大、清華、北師大、人大等高校,以及空降兵講學。

趙懷東,資深動物保護工作者。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西部分項目主管,資深鳥人、動物保護工作者、戶外愛好者,被譽有「世界屋脊上生靈的守護者」之稱。

田振華,資深探險旅遊達人。從1997年起,歷時20年,田振華走完了中國地圖出版社認定的233個國家和地區,累積11本蓋滿章的護照,記錄30塊存滿照片的硬碟,見過面積僅4.6平方公里的皮特凱恩群島。

李博,資深越野穿越牛人。擁有二十餘年的駕駛經驗,熟悉沙漠及越野駕駛技巧。多次穿越川、滇、新藏線、大北線及墨脫丙察察等長行程邊境無人線路。

梁子,中國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進行人文調查的女攝影師。榮獲《戶外探險》中國第六屆金犀牛戶外影像大獎。是中國唯一一位赴老山前線作戰並榮立二等功的女英模。

李朝陽(鐵丐),國內知名戶外極限攝影師。京內網首席戶外極限攝影師,第十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戶外攝影師」,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fenix簽約運動員。

原老未,獨立女攝影師。行走亞非歐美六大洲60餘個國家,從獨自探索世界的「旅行大咖」到多次往返阿富汗深入戰地實拍。2014年6月出版書籍《俺心中有一頭駱駝》。

宋剛,水下攝影師。美國國家地理獲獎攝影師、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簽約攝影師、佳能十佳攝影師、金犀牛最佳戶外攝影師、班夫中國特約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供稿人。其作品曾獲Ocean Art、 Underwater Photography、視覺中國等多項國內外大獎。

劉海翔,單騎探險達人、職業攝影師。2015年5月他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獨自騎行,途徑15個國家及28個省市,615天的總里程數超過30000多公里,也因此被稱為用車輪丈量海上絲綢之路的「單騎超人」。

何玉龍(大龍),資深戶外人。曾獨自用八個月貫穿亞非13個國家,孤身一人走完進藏六條線路,深入南美亞馬遜雨林挑戰徒步求生之旅。

高佳(雨果),北京洞穴探險隊的創始人之一,曾協助中科院開展關於洞穴考古類活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提名洞穴探險達人,成功探險上千洞穴,親眼見證非凡世界。

陶麗娜,中國極地旅遊創始人之一,前中國南極科考隊隊員。目前致力於推廣南北極旅遊,1987年至今先後前往南極35次、北極10次,是目前帶隊抵達南北極次數最多的中國女性。

楊建國(阿亮),極限越野跑愛好者、中視體育賽事顧問。金犀牛獎獲得者、Move Free運動大使、LP跑步大使、黑貂運動近視眼鏡跑步大使。

鍾玲,首批藝術體操國家隊隊員,北京體育大學碩士。曾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一等功。現任鍾玲藝術體操國際俱樂部CEO及藝術總監。鍾玲是中國藝術體操界最具代表性的傳奇人物,被譽為「亞洲藝術體操女皇」。

㈢ 地質科學院歷任院長

中國地來質科學院是中華人民自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接領導的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綜合研究與支撐機構。其前身是中國地質科學院1956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的幾個研究所。1959年成立,稱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1975年改稱現名
第一任院長是著名古生物學家許傑,
第2任院長鄒家尤,
第3任院長地質學家李廷棟院士
第4任院長礦床學家陳毓川院士、
第5任院長趙遜、
第6任院長張彥英、
第7任院長孟憲來
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黃汲清先生曾任名譽院長。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小烈、副院長朱立新、董樹文、王瑞江。

㈣ 中國地質圖書館的歷任館長

姓名任職時間趙志新1917—1921李學清1917—1922盧祖蔭1922錢聲駿1923—1937許德佑回1938張鳴韶1938—1941王珏答1942—1943高振西1943曾鼎乾1944—1945錢聲駿1946—1955張煦南1956—1958嚴庄1956—1961鄧戈明1964—1982武寧生1983—1990李裕偉(代館長)1990—1997王家樞1997—1999蔡克勤1999—2003段怡春2003—(表格資料來源: )

㈤ 白令是什麼時候被任命為勘察加探險隊隊長的

1724年12月的一天,決定了偉大的海洋探險家維特斯·白令的命運,他被俄國彼內得大帝任命為勘容察加探險隊隊長。從此,白令走上了一條十分艱難的探險之路。

1728年7月13日,探險隊費盡周折,終於在堪察加半島建成了一艘名叫「聖加夫里爾」號的小船,開始了艱巨的探險航行。此行是要揭開長期縈繞在地理學家頭腦中最大的地理之謎:亞洲與美洲之間是否真有海峽存在?

㈥ 歷任中國地質大學校長都有誰

劉型 1952
高元貴 1958
1972
王復煥 1976-
王鴻禎 1980
趙鵬大 1983
以上制為北京地質學院、湖北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歷任校長(即中國地質大學前身)
朱訓 1988.
趙鵬大 1994
2005年三月,撤銷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至此不再有中國地質大學校長,只有各校區的校長。

㈦ 中國漂流探險隊隊員都有誰

劉 立(男)現年44歲,隊長,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秘書長,探險家,英語純熟。1998年8月中國女子長江源漂流探險隊長,1999年7月黃河源漂流探險隊長,2000年8月中、美怒江聯合漂流探險中方隊長,2001年6月中、美雅魯藏布江、拉薩河聯合漂流探險中方隊長,2004年4月中、美、日、澳四國瀾滄江聯合漂流探險中方隊長。-

馮 春(男)現年47歲,副隊長、舵手。攀鐦集團鋼城企業總公司保衛處幹部,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副秘書長,攀技花市探險協會會長,中國第一代漂流探險家,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長的人之一,總長度近萬公里,被美國漂流隊員譽為「最熱愛江河的人」,是唯一經歷見證中國漂流探險事業三個重要歷史發展階段的人。1986年6月中國長江漂流探險水土隊員,1993年7月長江源漂流探險水上隊員,1998年8月雅魯藏布江漂流探險副隊長,徒步36天全程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2001年、 2002年參予組織、策劃中國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大賽,2003年9月中國漢江漂流探險隊長,2004年4月中、美、日、澳四國瀾滄江聯合漂流探險中方水上隊員。 - |

陳連躍 (男)現年44歲,漂流隊新聞發言人,槳手。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會員,攀枝花市探險協會副會長,探險家,英語純熟,1991年藏北游歷,1992午雅礱江全程探險考察,1993年長江源漂流探險,1994年藏東、藏東南探險,1996年雅礱江再次探險,2001年中國攀枝花長江國際漂流大賽。

呂忠榮(男)現年49歲,槳手。成都市中宏置業有限公司經理,企業家,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會員,喜愛戶外運動,多次西部自駕車探險。

郭崢(男)現年30歲,舵手。攀枝花市機場公安分局副局長,攀枝花市探險協會秘書長,探險家,1999年騎自行車走滇藏線,2001年、2002年中國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大賽,2003年中國漢江漂流探險水土隊員。

胡 冰(女)現年32歲,槳手,隨隊醫生。成都市武候區天堂眼經營都經理。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會員,英語純熟,2001年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尼公路到珠峰大本營探險,2002年新藏公路到阿里探險。

於 寧 (男)現年42歲,槳手。四川省九寨溝管理局營銷策劃處攝影師,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會員,從事攝影工作20餘年,發表攝影作品4000餘幅,出版個人攝影畫冊《九寨溝》5冊。

肖家澤(男)現年52歲,槳手。四川省武術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中國畫院畫師,1983年四川省武術散打比賽冠軍,1984
年全國武術比賽金牌,1986年、1992年四川省武術比賽金牌,多次參加中國西部自駕車探險活動。

胡易騰(男)現年32歲,成都電視台,記者。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會員,英語純熟,1992年7月單人騎自行車穿越川、甘、青、藏考察草地藏族人文風情,歷時60餘天,行程4000餘公里,2000年4 月對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進行生態狀況考察,完成專題片《川西生態紀行》。 -

劉漢立(男)美籍華人,氣象學家。

㈧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歷任領導

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在歷屆所長的領導下,在李四光、孫殿卿、陳慶宣、吳磊版伯、楊開慶權、胡海濤、崔盛芹等著名科學家的帶領下,全所科技人員勇於探索,勤奮實踐,在地質力學理論與方法和其它學科方向研究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任所長:李四光(1956-1971)
第二任所長:孫殿卿院士(1972-1982)
第三任所長:崔盛芹教授(1983-1993)
第四任所長:吳淦國教授(1993-1998)
第五任所長:董樹文研究員(1998-1999)
第六任所長、黨委書記:楊萬來(2000-2005) 第七任領導(2005年--)
所長:龍長興博士
書記:徐龍強
副所長:趙越研究員、馬寅生研究員、侯春堂研究員 。

㈨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歷任館長

任職時間館長館名1916 丁文江 地質礦產博物館 1917-1919 翁文灝 地質礦產陳列館 1920-1924 安特生 1925-1927 盧祖蔭(代) 1928 盧祖蔭 1929-1934 徐光熙 1935 盛莘夫 謝家榮(兼) 南







館 北







館 1936 1937 楊鍾健(兼) 1938 裴文中(兼) 1939 1940 1941 李岐山(兼)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1949 侯德封 高平(兼) 1950-1954 高振西 全國地質陳列館下轄南京地質陳列館和北京地質陳列館 1955-1957 全國地質陳列館 1958 地質部地質博物館 1959-1965 馮志爽(兼) 1966-1972 王子麟(代) 地質技術革新、技術革命
(簡稱「雙革」)展覽辦公室 1973-1978 和吉甫(代) 1979-1980 地質部地質博物館 1981 劉湧泉 1982-1983 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 1984-1985 黃正之(代) 1986-1987 中國地質博物館 1988-1994 邢裕盛 1995-1999 季 強 2000-2006 程利偉 2006-2008 劉隨臣 2009-今 賈躍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