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鑽探質量驗收評語

工程地質鑽探質量驗收評語

發布時間: 2021-02-13 21:08:39

『壹』 建築工程地質勘探怎麼驗收

僱傭 第3方 勘探單位驗收

『貳』 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 驗收意見如何填寫

填寫工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工程質量是否符合驗收規范回的規定、是否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答。

竣工驗收指建設工程項目竣工後開發建設單位會同設計、施工、設備供應單位及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該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以及建築施工和設備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取得竣工合格資料、數據和憑證。應該指出的是,竣工驗收是建立在分階段驗收的基礎之上,前面已經完成驗收的工程項目一般在竣工驗收時就不再重新驗收。

拓展資料

竣工驗收

竣工驗收是國家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驗收標准對施工結束的建築進行的具有法律效果的驗收,並且出具有關法律文書。

『叄』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如何評職稱

工程地質勘察
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工程地質條件通常是指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岩性、不良地質現象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

勘察內容

主要有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主要根據工程類別與規模、勘察階段、場地工程地質的復雜程度和研究狀況、工程經驗、建築物等級及其結構特點、地基基礎設計與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個方面而定。

『肆』 怎樣寫工程驗收意見

填寫工程驗收意見來是填寫工程是否自符合設計要求、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工程質量是否符合驗收規范的規定、是否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填寫工程驗收意見要科學、准確,勘察設計代表、現場服務到位。

對工程監理的評價: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監理員依據委託監理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開展監理工作,對工程重要結構部位進行全過程旁站監理,監理服務工作滿意。

(4)工程地質鑽探質量驗收評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在工程完工後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確認工程質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符合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並提出工程竣工報告。

對於委託監理的工程項目,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了治療評估,具有完整的監理資料,並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等等。

『伍』 鑽探工程質量情況

5.8.1 鑽孔質量情況

第三勘查階段,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共完成129個鑽孔專屬,優質孔75個,佔全部鑽孔數的56.6%,見表5.3。

表5.3 鑽孔質量情況

5.8.2 鑽孔降級原因

第三勘查階段,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共完成129個鑽孔中,被降級的鑽孔56個。降級原因:岩(礦)心採取率原因的37個,佔66.1%;孔斜原因的7個,佔12.5%;採取率與孔斜雙重原因的11個,佔19.6%。詳見表5.4。

表5.4 鑽孔降級原因分析

5.8.3 鑽探工作量報廢原因

第三勘查階段,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共完成鑽探工作量87484.84m,報廢鑽探工作量4631.57m,報廢鑽探工作量佔全部工作量的5.3%。工作量報廢原因:岩(礦)心補采40m,佔0.8%;糾斜2082.89m,佔45%;孔內事故2508.68m,佔54.2%。詳見表5.5。

表5.5 鑽孔部分工作量報廢原因分析

註:孔數(工作量)%指報廢原因佔有的孔數(工作量)與有報廢工作量鑽孔數(工作量)比。

『陸』 施工質量驗收與評定

鑽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與評定主要按鑽探工程有關質量規范進行。地質岩心鑽探以《地質岩心鑽探規程》六項質量指標為標准,特殊礦種、特殊鑽探工程項目以國家及行業質量指標和建設方工程設計質量要求為依據。礦區勘探質量驗收分為大隊(企業)、工程處(分隊)、機台三級;科研項目或市場項目分為投資建設單位、項目承擔單位(企業)、項目經理部(或課題組)和生產機台四級。

(一)工程質量驗收層次的劃分

1.生產機台驗收

由上一級質量主管部門(或項目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工程監理對機台所承擔的單孔施工質量進行野外現場驗收。

2.工程處(分隊)或項目部驗收

由該層次質量主管部門組織項目管理、施工機台、工程監理等專業技術人員對所承擔的竣工部分或全孔施工質量進行初步驗收。

3.大隊(企業)或建設方驗收

項目建設方(投資方)組織由項目承擔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等參加的驗收組,對已竣工的鑽探工程施工質量進行全面驗收和評價。

4.科研項目主管部門驗收

省部級以上的鑽探工程科研項目除接受上述三級驗收外,最終還需由科研項目主管部門主持驗收方可結題。

特殊鑽探工程只是單孔施工,一般驗收層次可以簡化,組織鑽探現場驗收和建設方驗收兩個層次即可。

(二)工程質量驗收內容與步驟

1.實物資料檢查

檢查驗證與質量相關的鑽探施工實物資料。如鑽孔的岩礦心,封孔取出的水泥樣、所用測斜儀(用氫氟酸測斜的刻痕玻璃管)、現場孔口標志樁及坐標等。

2.原始記錄文字資料查閱

查閱驗證鑽探施工中形成的與質量相關的原始記錄資料。如原始班報表、測斜記錄、孔深校正記錄、岩礦心登記表、簡易水文觀測記錄、鑽孔封孔、透孔檢查記錄及特殊質量要求的文字記錄等。

3.工程質量指標完成情況綜合驗收

在上述檢查基礎上即對工程質量報告中各項質量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驗收。

(三)工程施工質量評定

鑽探工程施工質量評定是在資料驗收後對質量指標完成結果的綜合評價,在由建設方主持的最後一級驗收時完成。

工程施工質量評定包括單孔和礦區(項目)鑽探施工質量評定,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單孔施工質量分為優質孔、合格孔、基本合格孔和報廢孔4級;礦區(項目)鑽探施工質量分為優良工程、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3級。它們的質量驗收評定報告格式如表13-4、表13-5所示。

一般質量評定原則是:單孔驗收各項質量指標均在合格級以上,無不合格項可定為優質孔;合格率≥80%定為合格孔;60%≤合格率<80%定為基本合格孔;合格率<60%定為不合格孔。礦區(項目)的優質孔率≥95%定為優良工程;報廢孔率≤5%定為合格工程;報廢孔率≥15%定為不合格工程。質量評定過程中要考慮指標的重要程度,有些指標一項不合格就不能評為優質孔,一個孔不合格就不能評為優良工程。

表13-4 鑽孔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報告

表13-5 ××礦區(項目)鑽探施工質量驗收評定報告

『柒』 預測區鑽探質量評述

鑽探、數字測井資料綜合驗收後,鑽孔質量達原煤炭部 《87》 煤地字第746號文頒發的 《煤田勘探鑽孔工程質量標准》 的特級孔標准。鑽孔質量如附表1所示。

4.2.3.1 鑽孔位置、終孔層位、孔深

數據見表4.4。

表4.4 YJ井鑽探驗證情況

4.2.3.2 岩煤心採取

1)第四系底部:根據設計要求,取心控制第四系底界面,鑽探確定第四系底深為312.00m,測井確定第四系底深為312.00m。

2)非煤系地層:侏羅繫纍計取心段長100.54m,累計采長96.62m,平均採取率96.1%。

3)含煤地層:山西組3煤頂、底板累計取心段層厚15.84m,累計采長13.0m,平均採取率82%。

4.2.3.3 丈量全長

在Q底界、每100m、煤層頂底板10m內及終孔分別丈量鑽具全長,誤差小於規定要求,未進行平差。孔深測量誤差統計詳見表4.5。

表4.5 孔深誤差測量記錄

4.2.3.4 孔斜

鑽孔測斜底深為1775m,孔斜為11.56 °,方位角185°;最大孔斜位於1775m,孔斜1 1.56 °,方位角185°,詳見表4.6。

表4.6 預測區YJ#驗證井孔斜測量成果表

4.2.3.5 簡易水文觀測

根據規程要求,全孔進行了簡易水文觀測,沖洗液消耗量基本在0~0.72m3/h之間,大部分集中在0~0.36m3/h。僅在侏羅系底部礫岩間(鑽孔深度1670.09m處)出現全漏,漏失量大於15m3/h。其餘各段均不漏水或者微弱漏失。

全孔沖洗液消耗量無心段應測1521次,實測1521次,取心段應測231次,實測231次,實測率均達100%。

4.2.3.6 測井

全孔進行了數字測井,測井參數有聚焦電阻率、自然電位、自然伽馬、密度、井徑、孔斜和井溫。

4.2.3.7 原始記錄班報

原始記錄做到及時、准確、可靠、清潔,班報共445頁,甲級班報444頁,丙級班報1頁,甲乙級班報率達到99.8%。

4.2.3.8 封孔

(1)護壁管環狀間隙封閉

順孔至第四系底界面下後,下入孔內Φ127mm護壁套管,全長315.61m,在上餘0.42m即孔深315.19m處托住,注入套管泥漿至井口流出為止,然後用425號水泥1500kg、清水900kg按1:0.60配比攪拌均勻後開泵注入套管內,再壓力注入4.034m3的泥漿。凝固水泥漿自2009年1月4日 16時至1月6日14時。下鑽具沖掃孔至原孔深921.68m。

(2)鑽孔終孔封閉

鑽孔鑽進結束後,用425號水泥、細砂、水按1:1:0.65的比例配製砂漿進行鑽孔封閉,並取樣。

封閉情況如下:

1)孔底至以上330.85m段(封孔起止深度為1781.50~1450.65m):下入封孔鑽具;鑽桿95立根1744.55m、3小根(4.83m、4.82m、4.77m)、鑽鋌1立根18.26m、立軸8.14m,全長1785.37m,在上餘6.37m 即孔深1779.00m處沖孔後,將用水泥1500kg、細砂1500kg、清水975kg按1:1:0.65的比例配製成均勻的水泥砂漿泵入孔內;提出鑽具1立根鑽鋌18.26m,3小根,鑽桿3立根,合計提出105.95m,將425號水泥1850kg、細砂1850kg、清水1202.5kg按1:1:0.65配比攪拌均勻後,開泵注入孔內,替漿後提出孔內所有鑽具。靜置2h後,下入孔內取樣器1.50m,鑽桿79立根1450.43m,共計全長1451.93m,在上餘1.28m即孔深1450.65 m處取上砂漿樣,經檢驗,砂漿樣合格。

2)Q界面封閉段(封閉起止深度為342.00~282.34m):將水泥球放入4.24m的岩心管內,下入孔內鑽具鑽桿18立根330.78m,1小根4.83m,立軸8.14m,共計全長347.99m,在上餘6.99m即孔深341.00m處,將搭橋物鼓出然後下鑽具將其敦實,深度為342.0m。下封孔鑽桿18立根330.78m,1小根4.83m,立軸8.14m,全長343.75m,在上餘3.75m即孔深340.0m處擱住,將425號水泥850kg、細砂850kg、清水552.50mkg,按1:1:0.65配比攪拌均勻以後開泵注入孔內,替漿後,提出孔內全部鑽具。靜停2h後,下入孔內取樣器1.50m,鑽桿15立根275.22m,2小根4.83m、4.82m,全長286.87m,在上餘4.53m即孔深282.34m處取上合格砂漿樣。

3)孔內剩餘套管:2009年5月13日至17日起護壁套管,共起出套管29根,計218.93m,孔內遺留套管96.68m,套管頭深度218.51m,套管底315.19m。

4)孔口段封閉:將草把、絲袋等雜物搗入孔內2.00m,將425號水泥100kg、細砂100kg、清水65kg,按1:1:0.65配比攪拌均勻後,人工倒入孔內至孔口溢出砂漿樣為止,並埋設暗標,封孔完畢。

『捌』 工程地質評價

1、工程場地的穩定性與適宜性;
2、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
3、預測工程對既有建築的影響,工程建設產生的地質環境變化,以及地質環境變化對工程的影響;
4、提出各類建築物工程措施建議意見;
5、預測施工、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工程地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玖』  區域環境工程地質評價

4.3.1區域穩定性分析

黃河三角洲是在基底構造甚為破碎、濟陽凹陷的一個次級負向構造單元上發育形成的。由於區內東北部位於北西向的燕山——渤海地震帶及北東向的沂沫斷裂地震帶的交匯部位,因而與新構造運動有關的構造地震異常活躍。據山東省地震局1985年10月布設的東營—墾利、陳家莊—河口的現代形變及牛庄—新刁口的兩次a徑跡測量結果,埕子口斷裂、孤北斷裂、陳南斷裂、勝北斷裂和東營斷裂的現代活動都有顯示,說明區內的區域穩定性較差。區內新生代以來的斷裂活動表現為具有繼承性脈動活動的特點。尤其是5號樁,樁西至海港一帶位於上述兩條活動斷裂地震帶的交匯復合部位,新生代以來斷陷幅度最大,歷史上曾發生過3次7~7.5級地震,區域穩定性差。根據以上的地震預測,影響烈度一般都在Ⅶ度以上,5號樁一帶為Ⅷ度。根據我國建築規范規定,一切建築物都應設防加固,以保安全。

區內飽和砂土、飽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觀條件。在歷史地震發生時,曾有噴水冒砂、地面裂縫等現象發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響:土的顆粒特徵、密度、滲透性、結構、壓密狀態、上覆土層、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條件、應力歷史、地震強度和地震持續時間等。

由於黃河三角洲地質體物質組成主要是粉砂,且孔隙度較高,加之形成期堆積速率快,造成地質體中含水量高。隨著時間推移,在上覆沉積物擠壓下,孔隙中水逐漸被擠壓,造成地質體壓縮,導致地面下沉。根據1988年在黃河海港地區實測,該地區壓實下沉速率可達6cm/a,因此由於地面下沉所引起的海面相對上升則更加劇了海岸侵蝕。

另外,近幾十年來的人為活動加劇了本區地面沉降的發展,如:建築地基承載力不足引起的土體壓縮,地下水、石油、鹵水的開采所引起的含水層、儲油層壓縮等。

由此可見,黃河三角洲地區環境工程地質問題頗多,本節將對直接影響東營市經濟發展和規劃的地表下25m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其物理力學性質、工程地質性質的區域性變化等進行深入研究。

4.3.2土體的工程地質分類及工程地質特徵

區內小清河以北為黃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基岩埋深在數百米以下,表層均為第四系鬆散沉積物,鑒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物地基持力層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層建築物持力層一般在25m以上的特點,下面僅以0~25m的土體為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圖4-6)。

圖4-6地表土體類型示意圖

1.土體的岩性與結構特徵

(1)土體岩性分類

區內0~25m深度內的地層多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其沉積環境受黃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響,形成了以細顆粒為主的地層。所表現出的岩性以粉土最為廣泛,其次為粉質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細砂,其主要岩性特徵見表4-6。

表4-6黃河三角洲0~25m地層岩性分類及主要特徵表

(2)土體結構特點

區內土體結構無單層結構,多為多層結構,(多層結構是指一定深度內由3層或3層以上的地層構成),這也是區內的沉積環境所決定的,該區瀕臨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盪較頻繁,古地貌特點反復變化,攜帶泥、砂的水動力特點也隨之變化,因此,區內一般無巨厚的單層岩性沉積。

2.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1)山前沖洪積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洪積(

)物,岩性以土黃—灰黃色粉質粘土、粉土為主,古河道帶有粉砂、細砂分布,湖沼相沉積的灰黑色淤泥、淤泥質土比較少見。土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承載力較高。

(2)古黃河三角洲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湖沼相沉積(

),上部多以土黃色—褐黃色粉土、粉質粘土為主,古河道帶有粉砂分布;中部多有灰黑色淤泥質粉質粘土分布;局部有粉砂分布,下部以土黃色粉土、粉砂為主。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較大的變化,局部有小片的軟土和高鹽漬土分布。

(3)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物(

),上部多以土黃—灰黃色粉土、粉質粘土;中部為灰黑色粉質粘土或淤泥質土,具腥味;下部多為淺灰色粉砂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較大的變化,軟土分布面積較大,鹽漬土呈片狀分布,為弱—中等鹽漬土。

3.地表下0~25m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的變化規律

(1)古黃河三角洲區的物理力學性質總體上好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這正是由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成陸時間晚於古黃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結的程度差於前者。

(2)無論是古黃河三角洲區還是現代黃河三角洲區各類岩性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顯示出一個較明顯的規律,即從地表向下隨深度的增加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以較好—較差—好發生變化。一般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這一變化規律也與區內的沉積環境相吻合,力學指標較差的深度段為1855年黃河改道以前沉積的沖湖積、沖海積相為主的地層。

4.3.3天然地基承載力、飽和砂土液化及軟土與鹽漬土

1.天然地基承載力

黃河三角洲地區基土承載力在不同位置、不同層位均有較大變化,從小於80kPa到大於300kPa。天然地基承載力指自地表算起的第一層或第二層基土(當第一層厚度小於3m,且第二層基土承載力高於第一層時,取第二層承載力數據)的承載力。區內天然地基承載力可分為4個等級(表4-7),其分布與變化規律與地貌單元有較密切的相關關系(圖4-7)。

(1)承載力低區(fk<80kPa)的分布

① 呈條帶狀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區內。如利津縣虎灘鄉西南—河口區義和鎮南部、河口東南孤河水庫—渤海農場總場北以及現代黃河入海口北側等地,以上各地帶多為1855年以後成陸,且位於濱海低地或窪地內,排水條件差,自重固結程度低。

表4-7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特徵表

② 呈小片狀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如東營區勝利鄉南部,利津縣王莊鄉南部等。

(2)承載力較低區(80≤fk<100kPa)的分布

① 沿海岸線分布,寬度不一。

② 沿黃河泛流主流帶邊緣、前緣和窪地展布。如利津縣大趙鄉—虎灘—羅鎮—河口區一帶、集賢鄉—渤海農場總場、孤北水庫北部、利津前劉鄉—東營區西城,以及東營區龍居鄉—西范鄉一帶。

(3)承載力中等區(100≤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於決口扇的頂部及緩平坡地區。如利津縣南宋—北宋—明集,東營區龍居鄉—油郭鄉—六戶鎮—廣饒縣丁庄鄉以及勝坨鄉—高蓋鄉等地。

②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頂點附近。如寧海鄉—汀河鄉、寧海鄉—傅窩鄉一帶。

③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北部、東部。如河口區新戶—刁口鄉、孤東水庫—五號樁、墾利縣建林鄉—孤東水庫、建林—西宋鄉。

(4)承載力較高區(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的南部。如牛庄—陳官—小清河一帶。

② 分布於小清河以南的山前沖洪積平原區。

③ 零星分布於近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的地勢較高處。

2.飽和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處於地下水位以下鬆散的飽和砂土,受到震動時有變得更緊密的趨勢。但飽和砂土的孔隙全部為水充填,因此,這種趨於緊密的作用將導致孔隙水壓力驟然上升,而在地震過程的短暫時間內,驟然上升的孔隙水壓力來不及消散,這就使原來由砂粒通過其接觸點所傳遞的壓力(有效壓力)減少,當有效壓力完全消失時,砂層會完全喪失抗剪強度和承載能力,變得像液體一樣的狀態,即通常所說有砂土液化現象。

區內的飽和砂土、飽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觀條件,在歷史地震發生時,曾有噴水冒砂、地面裂縫等現象發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響:土的顆粒特徵、密度、滲透性、結構、壓密狀態、上覆土層、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條件、應力歷史、地震強度和地震持續時間等。

液化判別就是根據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其他工程地質條件,對土層在地震過程中發生液化的可能性的判別。國家標准《建築基礎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中規定了飽和砂土、飽和粉土的液化判別方法,在對區內飽和砂土、飽和粉土的液化判別時,即依照了前述規范提供的方法,在液化勢宏觀判定的基礎上,採用了原位測試資料——標准貫入試驗進行了液化臨界值和液化指數的計算。根據液化指數對地基液化等級的劃分見表4-8。區內液化砂土的分布規律見圖4-8。

(1)嚴重液化區

①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頂點,向北向東呈扇形展布的黃河泛流主流帶的中上游部位,主要在陳庄鎮—六合鄉、虎灘鄉—義和鎮一帶。

圖4-7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示意圖

表4-8地基液化等級表

② 零星分布於廢棄河道帶和決口扇,如下述地帶:東營區永安鄉—廣北水庫一線,呈條帶狀分布,為廢棄河道帶;利津縣店子鄉—前劉鄉,呈片狀分布,為決口扇的中部;東營區史口鄉附近、東營區六戶鎮西側、河口區新戶鄉東北等地。

該區內的飽和粉土、飽和粉砂顆粒均勻,粘粒含量低,沉積厚度較大,形成年代新,固結程度差,因此是最易發生液化的地區。

(2)中等液化區

① 分布於較大的決口扇及決口扇前緣坡地地帶,利津縣城東—明集鄉—大趙鄉、東營區勝利鄉—董集鄉—油郭鄉一帶。

② 分布於黃河泛流主流帶或其邊緣地帶。寧海鄉—墾利縣城;陳庄鎮—傅窩鄉;渤海農場總場東—建林鄉—新安鄉;義和水庫南—河口區。

③ 在濱海低地帶內有零星片狀分布,五號樁及以東地區;刁口碼頭東北—孤北水庫北部;新戶鄉以西及以北的近海地帶。該區一般位於嚴重液化區的外圍及決口扇頂部位或零星分布於小規模的黃河主流帶,飽和粉土、粉砂的粘粒含量較低,固結程度較差,因此是較易發生液化的地區。

(3)輕微液化區

① 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泛濫平原及決口扇邊緣,如下述地帶:利津縣南宋鄉—北宋鄉;東營區龍居鄉—廣饒縣陳官鄉—丁庄鄉。

②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非黃河泛流主流帶區,如下述地帶:利津縣王莊鄉—墾利縣勝坨鄉;利津縣集賢鄉—墾利縣城東部;河口區太平鄉—義和水庫。

該區粉土、粉砂的沉積厚度較小,粘粒含量較高,因此液化程度較輕。

(4)非液化區

① 分布於工作區小清河以南的山前沖洪積平原,該區地下水位埋藏深,水位以下的飽和粉土,粉砂密實程度較好,因此不易液化。

② 分布於沿海地帶的濱海低地,該區除河口相沉積外,地層粘粒含量較高或以粘性土為主,因此不易液化。

3.軟土與鹽漬土

(1)軟土

軟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壓縮性大、承載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態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以及其他高壓縮性飽和粘性土、粉土等。黃河三角洲地區地處渤海之濱,具有軟土的沉積環境,鑽探資料亦證明,區內呈片狀分布著軟土。

① 軟土的劃分標准

本次劃分軟土時採用如下方法: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並且厚度大於0.50m,將其確定為軟土:承載力標准值fk<80kPa;標貫錘擊數N63.5≤2;靜力觸探錐頭阻力qc<0.5MPa;流塑狀態。

② 軟土的空間分布

軟土主要分布於區內的東北部濱海地帶、河口—刁口碼頭一帶。利津縣羅鎮—黃河故道西、墾利縣下鎮鄉東部,另外在利津縣明集鄉—廣南水庫一線呈不連續片狀、碟狀分布。

③ 軟土的成因及主要物理力學性質

區內的軟土具有兩種成因:①爛泥灣相沉積:在歷次河口的兩側,沉積的以細粒成分為主的土層,一直處於飽和狀態,排水固結過程進展緩慢,所以土的力學性質很差。顏色以灰褐色為主,流塑態,土質細膩,岩性以粉質粘土為主,夾粉土和粘土薄層。②濱海湖沼相沉積:顏色以灰—灰黑色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具腥臭味,為淤泥或淤泥質土。

圖4-8地基砂土液化分區示意圖

表4-9軟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從表4-9中可以看出:區內軟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的特點,在荷載作用下變形較大,對建築物極為不利。因此,在工程建設規劃時,應盡量避開有軟土分布的地區。在無法避開軟土的建築物,應對區內的軟土有足夠的重視,採取一定的處理措施,對於一般工業民用建築可採取粉噴樁法進行處理,對於高層重型建築物應採取深基礎,如沉管灌注樁等,以避開軟土的不利影響(圖4-9)。

(2)鹽漬土

當土中的易溶鹽含量大於0.5%,且具有吸濕、松脹等特性的土稱為鹽漬土。區內的鹽漬土為濱海鹽漬土,按含鹽性質則大部分屬氯鹽漬土,局部為硫酸鹽漬土,鹽漬土按含鹽量可分為弱鹽漬土(0.5%~1%),中鹽漬土(1%~5%)、強鹽漬土(5%~8%)和超鹽漬土(>8%),區內的鹽漬土主要為弱鹽漬土,局部地段有中鹽漬土(見圖4-10)。

4.3.4工程地基適宜性評價

工程建築地基適宜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達到評價結果清晰簡潔、合理反映出區內建築適宜性等級的目的,選用了專家聚類法(亦稱總分法)進行評價。評價過程為:首先擬定評價因子,對各評價因子量化、分級並給定各級別的標准分,其次用傅勒三角形法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然後計算各勘測點單項因子分值和總分值,再按各點的總分值進行分區。最終的評價結果見表4-10、4-11、4-12、4-13。

圖4-9軟土分布示意圖

圖4-10鹽鹼土分布示意圖

表4-10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適宜性評價方案(評價深度10m)

① 沉降因子

式中:Mi——土層i的厚度;Zi——土層i的埋深;eli——土層i的天然孔隙比。

② D——山前沖洪積平原;D——古黃河三角洲平原;D——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

表4-11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說明表

表4-12高層重型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方案(評價深度25~30m)

表4-13高層重型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說明表

一般建築、高層建築物地基適應性評價分區見圖4-11、4-12。

圖4-11一般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示意圖

圖4-12高層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示意圖

『拾』 凍土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怎麼評價

1人為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人員是決定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質量的第一要素,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先進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儀器、設備、技術、手段不斷出現,這就需要岩土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具備高超的技術素養和實際操作素質。岩體工程勘察過程中,通常是以大量農民工搭配少量的專業技術人員,而這些勘察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綜合素質以及專業知識、安全意識都存在非常嚴重的不足之處,難於保證勘察質量。此外,當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一般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這就導致一些操作人員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採用不規范、不科學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方法,使得誤差變大、偏差明顯,給正常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造成了干擾和影響,所得出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報表和報告失去了事實和科學的支持。2市場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從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市場看,當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存在著市場不健全、制度缺失、調節制度失靈等實際問題。目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單位在數量上有逐年增長的態勢,並且有大量皮包公司和外掛單位活躍在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市場,這就形成了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市場內激烈的業內競爭,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採用壓低報價的方法擠占市場份額,這給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帶來了偷工減料、不正當競爭等風險。3制度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在制度建設方面,由於當前階段中勘探市場中的所有單位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鑽機,而私人老闆和操作工人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鑽機的使用效率,獲得的經濟利益,往往要求鑽機每天不停的鑽探,這種情況下,勘探的結果顯然無法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相應的標准,影響工程施工整體質量和工期。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工程出現安全風險,危害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4缺少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監理制度目前我國國內的岩土工程勘察作業中,監理制度方面仍然有著較大的空白。必須認識到,如果僅僅通過施工人員的經驗,是無法真正有效的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水平的。這種情況下的客觀存在,主要是由於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的客觀規律要求勘探人員必須提供更為優質低價的產品,那麼土工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監理制度作為支持,那麼依靠制度上的漏洞獲取經濟收益也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與此同時,由於行業內部的整體監督管理力度不足,為這種行為的滋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和溫床,甚至成為了行業內部的潛規則,只有按照這種去進行勘探施工,才能夠在市場中順利的生存下去。因為,市場介入到勘探市場中來,通過行政手段構建了一套完善而科學的岩土工程勘察監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