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籌建

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籌建

發布時間: 2021-02-13 19:20:13

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資源學院的海洋科學專業就業前景好嗎學習吃力嗎

這個好像是新興專業,就業也還可以的。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是我國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大學。其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華、天大、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科)合並組成的北京地質學院。「文革」期間遷往武漢,1978年經鄧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復辦學,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改為現名,分北京、武漢兩個獨立辦學實體,分別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大學研究生院所在地。
中國地質大學名師薈萃,桃李芬芳,擁有一大批地學大師,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道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人才,成為我國培養地學人才的搖籃和進行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國際地質學界知名學府。

海洋專業

主要課程:海洋科學導論、生物海洋學、海洋地質學、海洋調查與觀測技術等。

畢業生能力測試: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業前景:主要從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資源開發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

海洋管理

主要課程:海洋學、海洋觀測與調查、管理學原理、海洋管理導論、海洋法、海岸帶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監察管理、海洋環境保護等。

能力要求:具有良好海洋科學素養,系統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論知識,能從事海洋管理及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

就業前景:主要到國家海洋局、各地方海洋局、高等學校、海軍及其相關單位、相關部門從事海洋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

軍事海洋學

主要課程:海洋學、海洋調查、物理海洋學、軍事海洋學、軍隊管理學、普通氣象學、地理信息系統、軍事指揮學等。

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和海洋科學技術理論知識,忠誠為部隊建設服務,能從事海洋戰場環境建設與研究,德、智、軍、體全面發展。

就業前景:主要到海軍及相關單位、高等學校、國家海洋局及其下屬各單位、各地方海洋局等從事相關工作。

Ⅱ 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導師有哪些

導師有23位,下面各導師名字附圖。挑一個介紹了。你可以手機網路搜索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進入主頁,看師資力量。
解習龍(Dr.XinongXie),男,博士,教授,博導,1963年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6月,武漢地質學院礦產地質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3年9月—1986年6月,武漢地質學院礦產地質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8年9月—1992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礦產地質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1986年8月—至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任教,1988年晉升講師,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6年被原地質礦產部破格晉升教授,1998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海洋學院黨委書記。

►1995年9月—1996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質及地球物理系進行合作研究;2000年3月—2000年10月,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濱-厄本分校地質系做高級訪問學者;2001年3月—2003年5月,在這三年間曾三次赴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進行合作研究;2004年3月—2004年10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 研究領域(主要研究興趣)

目前主要從事盆地分析、石油地質、海洋地質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大陸邊緣盆地動力學分析

■深水沉積學

■盆地流體動力學與油氣成藏

☆ 科研項目(目前在研)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南海西北陸緣盆地形成演化及其與南海擴張耦合關系」 (2011-2014,項目編號:91028009,在研,負責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南海北部陸緣大型深水峽谷體系形成機制及充填構型對比研究」(2014-2017,項目編號:41372112,在研,負責人)

★ 國家油氣重大專項課題-海洋深水區油氣勘探關鍵技術之專題「南海西北部深水區構造特徵及有利儲層分布與評價」(2014-2017,項目編號:2011ZX05025-002-02,在研,負責人)

★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協作項目「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積」優質儲層成因機制及發育模式研究」(2014-2017,在研,負責人)

Ⅲ 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哪個好

中國地質大學是211,中國海洋大學是985,理論上而言,當然是985強,但是專業有差別,比如中國地質大學的珠寶鑒定專業,全球有名,當然強於中國海洋,但是中國海洋也有自己的專項,所以綜合而言,前者強。

Ⅳ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的區別

武漢是中國地質大學的本部,教學設施更完備、師資更強。北京是分校,但有首都的地域優勢,一些專業取分並不低。

拓展資料:

1.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2.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協議。

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作為是世界地球科學和資源環境領域重要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中國地大在國際地質學界日益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在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和滿足中國國民經濟建設對資源環境的需求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科學

地大最好的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分成固體方向、油氣方向、海版洋方向。現在國家都在發權展海洋找礦,像開發東海,南海的礦產資源,就是海洋科學以後就業的方向。海洋科學是最近幾年新建的,是為了迎合時代的需求,就業面相對較窄,可往沿海方向就業。我是學資勘固體的,長遠看來,海洋科學在將來的幾十年裡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你進校後可多了解了解。男女比例失調?我想你上大學不是光為了找女朋友吧!以一班三十人算,大約男生二十五,女生五個左右。主要是因為行業限制,女生很難就業。嫌女生少的話,去北區找啊,文科的女生多不勝數。樓主有夠幼稚的。

Ⅵ 中國地質大學的海洋地質研究生就業如何

我就是那個學院畢業的,不過我上的本科,學的是海底石油天然氣勘內探。強烈不建議容你去學這個,因為海洋地質很不倫不類,除了去學個聖鬥士以外基本沒別的出路。
而且其實地理和地質完全是兩碼事,如果你去學了那個,以後你的日子就是天天喝一堆古生物還有地質樣本打交道,然後通過這些東西去推測N多億年前那個地方的地質情況是什麼樣的。
所以,如果你還是打算以後去找個正常的工作,掙點錢之類的,千萬別學那個

Ⅶ 日照真的有中國地質大學(日照)海洋學院嗎

官方公開的信息,根本查詢不到所謂的中國地質大學日照海洋學院

Ⅷ 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海洋學院一樓,好多同學在用無線網,請問怎麼用地大的無線網,密碼多少啊

你可以去淘寶上買一款專門破解密碼的設備,七八十塊錢,直接在淘寶上搜「卡王」,就能找到,如果不懂可以再問我

Ⅸ 海洋學院

海洋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是首都70多所公立高校中唯一涉海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曾建有「海洋地學研究中心」,於1999年成立,為海洋學院的成立奠立了基礎。學院目前設有「海洋科學」本科專業,並以海洋地質與海洋礦產資源(包括氣體水合物)、海岸帶環境、海洋生物與生態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專業方向。學院擁有「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海洋地質」、「海洋化學」2個碩士學科點。其中,「海洋地質」博士點為省部級重點學科。2008年獲准設立「近海資源環境」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2010年學院成為中國擁有「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單位。學院教職員工25人。其中,專職教師19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4人),100%具有博士學位,平均年齡42歲,全院中共黨員比例為78%。2003年開始設立海洋科學本科專業並招生。學院已培養海洋科學本科生250餘人;碩、博士研究生240餘人。目前在校學生350餘人(其中本科生200餘人,碩、博士研究生150餘人)。

以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及相關勘探技術為核心的海洋地學的教學與研究是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科建設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色。依託學校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傳統優勢和雄厚基礎,海洋科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獲得迅速發展。目前已在深海沉積學、大陸邊緣構造演化、海底地震地層學與層序地層學、海洋石油與天然氣水合物、洋脊與俯沖帶地質、海洋微體古生物學、古海洋學與全球變化等基礎研究領域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海洋地質與資源、環境效應的學科發展方向已列為學校學科建設的重點方向。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力爭在「十二五」末進入中國海洋地質和環境學科的領先行列。

在學校重點支持下,海洋學院目前擁有油氣資源與數值模擬實驗室、沉積與環境實驗室、生物與生態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計算機房、圖書閱覽室等教學和科研設施。海洋學院立足北京,與中國地質調查局下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天津地質環境研究所、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一、二、三所簽有聯合辦學協議或保持其他形式的合作方式;在北戴河設有教學實習基地;此外,學院還與北京海洋館建立了合作關系。

目前學院設有「海洋地質與油氣資源」、「海洋環境」2個教研室以及「工程碩士教育管理中心」。「海洋地學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中心」與「沉積盆地研究所」等單位亦掛靠於海洋學院。

學院的科研項目涉及海洋地球科學的多個研究領域,如海洋微體古生物學、古海洋學、海洋油氣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氣體水合物)、海底固體礦產資源(如大洋富鈷結殼、邊緣海鐵錳結核)、海岸帶環境和資源、深海冷泉生物群落等。近5年來,學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973」項目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項);科研合同經費達1.2億元。學院初步形成「十二五」學科優勢的建設平台,具有良好的科學研究態勢,發表SCI論文數大幅提高,SCI論文的發表數量呈數倍增長,高影響因子刊物論文數量也有較大的提高。2012年發表學術論文47篇(其中,SCI15篇,EI和ISTP4篇,中文核心21篇)。研究生、本科生發表論文的數量有顯著提高,博士生發表SCI論文也有突破,2012級博士生陳軍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科技創新獎勵。

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非常活躍,與綜合國際大洋鑽探計劃(IODP)、國際洋脊計劃(InterRidge)、國際陸緣計劃(InterMargin)、國際海洋全球變化研究(IMAGES)及美、法、德、意、英、日、挪、俄、加等國的高校與科研機構保持活躍的學術聯系。2012年共20餘人次參加學術會議,其中國際會議9人次。以學校60華誕為契機,學院於2012年10月成功承辦了由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暨海洋地質與沉積盆地分析研討會」。研討會集大陸與台灣海洋界領導、知名專家於一堂,以「海洋地質沉積盆地分析、當代海洋地質沉積學及其資源效應」為主題,檢閱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為地大海洋學院科學研究、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建設平台。

學院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建院以來,根據教學和學生學習、用人單位意見等情況,2009年以來,學院對學生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一共做了3次重要的調整和多輪的修訂。本科生科技立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年度本科生申請科技立項6項(其中,創新性實驗項目4項(國家級2項、訓練計劃2項)。結題項目中獲校級優秀1項。學院同時不斷加強和推進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截至2012年12月底,學院已啟動了4本主幹課程的教材編寫,部分已出版。學院積極鼓勵全院教師申報教改及教材立項,為教學質量改革和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2008年以來,學院共獲教學成果獎16項,其中蘇新老師連續5年獲得地大「十佳教師」稱號,涉海的「海岸帶生物地質過程實踐教學探索」榮獲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學院「海岸帶生物地質過程創新實踐基地」獲校內首批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2012年度蘇新教授獲中國海洋學會女科學家奉獻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