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的地質災害
Ⅰ 斯洛維尼亞為什麼阻礙克羅埃西亞加入北約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都是前南斯拉夫的共和國,自1991年獨立以來,兩國一直未劃定陸內地和海上邊界。容斯洛維尼亞兩個政治組織之所以提出全民公決的倡議,正是因為對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領土爭端表示不滿。由於領土爭端,斯洛維尼亞2008年12月阻止了歐盟與克羅埃西亞的部分政策領域的入盟談判。
Ⅱ 斯洛維尼亞的地理
礦產資抄源貧乏,主要有汞、煤、鉛襲、鋅等。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49. 7%, 盡管斯洛維尼亞的森林覆蓋率在歐盟排名靠前,但是木材和其衍生品轉換成綠色能源的比例並不高,低於歐盟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國內有5593km²的草地,363km²的果園以及216km²的葡萄園。
斯洛維尼亞全國平均海拔為557米,最高峰為特里格拉夫山(Triglav),海拔2864米。斯洛維尼亞約有一半的面積(10124平方公里)由森林所覆蓋,截止2014年斯洛維尼亞國家森林覆蓋程度亦在歐洲各國當中名列第三,排在芬蘭和瑞典之後。國內亦有原始森林仍然存在。
Ⅲ 斯洛維尼亞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形(也稱「喀斯特地貌」)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或存在流經內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容貌現象。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地面碳酸鹽類岩石接觸時,就會有少量碳酸鹽溶於水中。經過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了以地表岩層千溝萬壑為標志的地表特徵。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個地區。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廣泛的厚實的石灰岩層。經過長時間的水流侵蝕,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質學家們將這種石灰岩層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暖濕的石灰岩層分布區。在中國,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應是雲貴高原,被侵蝕的石灰岩在這里形成了極富特色的雲南石林,此外日本山口縣秋吉台也是一個喀斯特地貌顯著的地區。
Ⅳ 當年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會讓斯洛維尼亞成為了受益最大的國家
之所以會說斯洛維尼亞是幾個解體國家中收益最大的國家,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鐵托,鐵托給南斯拉夫帶來希望,又毀滅了南斯拉夫。鐵托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前就大力扶植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對其他幾個地區則實行打壓政策,這就意味著解體後每個人所帶走的資源不均勻,即起點不同。
而且斯洛維尼亞生態資源超好,人口也不多,在這里生活真是幸福感爆棚。斯洛維尼亞的經濟告訴我們,不論你出身有多高貴,自帶資源有多好,始終得靠自身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而且斯洛維尼亞這種干實事兒的精神值得其他東歐國家乃至世界學習。
Ⅳ 斯洛維尼亞多地遭風暴襲擊,景象有多「慘烈」
當地時間8月30日,斯洛維尼亞多地遭遇風暴襲擊。在西北部地區,冰雹如同雞蛋那麼大,樹木倒在路中間阻礙交通。當地相關部門派出135人協助當地居民解決風暴帶來的生存問題。
在克雷達里察地區,全天風速都非常高,一般都在在每小時100公里以上;風速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每小時161公里。
由於此次風暴實在是來勢洶洶,斯洛維尼亞的環境部門為此特意發出警告,告誡風暴區居民:
暴風雨天氣將持續到周一,部分地區可能會有洪水、山體滑坡現象,部分道路被封鎖,居民應謹慎出行,預計極端天氣將於周一(31日)晚結束,氣溫回升。
強降雨可能會使山體坍塌,從而形成泥石流、山體滑坡,對山下的居民造成危害。
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危害是巨大的,毀壞房屋,阻隔道路,奪去生命,會造成一系列悲劇。
三、對農業、林業、果樹等造成破壞例如在克雷達里察地區,全天風速都非常高,就很容易對農作物造成傷害,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風速過高,還會吹折樹枝,就會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林木業和果業,造成經濟損失。
Ⅵ 斯洛維尼亞的地理位置
斯洛維尼亞位於歐洲中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北端,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專位於原南斯拉夫的西北部屬,東部和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瀕臨亞得里亞海,西鄰義大利,北界奧地利與匈牙利。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52%的面積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海岸線長46. 6公里。西北部為斯洛維尼亞阿爾卑斯山地,南部為石灰岩高原。德拉瓦河與薩瓦河上游流經,河谷平原佔全國總面積五分之一。特里格拉夫峰為境內最高的山峰,海拔2864米。最著名的湖泊是布萊德湖。氣候分山地氣候、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平均氣溫為21℃,冬季平均氣溫為0℃。
Ⅶ 關於斯洛維尼亞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斯洛維尼亞共和國(The Reloublic of Slovenia )
首都:盧布爾雅那
面積:2.0273萬平方千米
人口:200萬(2005年)
民族:斯洛維尼亞人佔全國人口的87.6%,其他有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穆斯林人、匈牙利人、義大利人等。
語言:斯洛維尼亞語
貨幣:歐元
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西部,西與義大利相接,北同奧地利、匈牙利為鄰,東南與克羅埃西亞相連,西南瀕亞得里亞海的威尼斯灣。境內均為高原和山地。西部和北部是阿爾卑斯東部山體的余脈。特里格拉夫峰海拔高度為28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由盧布爾雅那盆地和采列盆地組成。南部為阿爾卑斯山脈向迪納拉山脈的過渡地區。這里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東部是克爾卡河流域。西北部是起伏不平的丘陵,盛產葡萄。河谷平原佔全區總面積的1/5。主要河流有索查河、薩瓦河、索拉河、科克拉河、薩維尼亞河、德拉瓦河、克爾卡河、穆拉河等。還有舉世聞名的冰磧湖布萊德湖和博希尼湖等。礦產資源有金屬礦石、鐵礬土、銻、汞、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森林面積占斯洛維尼亞總面積的46%。屬溫和的大陸性(山地)氣候。夏季不很熱,冬季也不太冷。秋季比春季長且溫暖。
斯洛維尼亞國名的由來
源於族名。是斯拉夫語中的「Slava」,意為「名望」:還有一種說法源於「Slovo」,意為「文字」,即「使用同一文字」的人。
Ⅷ 斯洛維尼亞的政治
總統來博魯特·帕霍爾(源Borut PAHOR)。1963年11月生。畢業於盧布爾雅那大學社會學院。1995年至1996年任斯議會外委會主席。2000年至2004年任斯議長。2004年當選歐洲議員。2008年至2011年出任斯總理。2012年12月當選總統。曾於1995年和2010年分別作為議會外委會主席和總理訪華。已婚,有一子。
總理米羅·采拉爾。2014年8月25日,斯洛維尼亞議會任命米羅·采拉爾為新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