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
Ⅰ 方濤的人物簡介
方濤博士曾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客座副教授、約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內資關系終身教授, 曼尼托容巴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 以及多倫多大學勞資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中心高級研究員。方博士是專門致力於移民政策研究的安大略都市中心經濟與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方面的領軍人物,同時擔任加拿大約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多倫多地區移民就業理事會成員。2011年6月,他被推選為2012—2013屆中國留美經濟協會會長. 同時他還是多倫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復旦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的客座教授。2010年,他入選中國湖北省「楚天學者」。
Ⅱ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的哪個街道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關山街道魯磨路。
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並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於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學校整體遷至湖北辦學,更名為湖北地質學院。
1974年,學校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武漢地質學院在原北京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
2000年2月,學校由原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2)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擴展閱讀:
1、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各類科研機構、實驗室、研究院(所、中心)8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地質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
學校擁有完善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自建校起,學校相繼在周口店、北戴河、秭歸等地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
其中周口店野外實習基地被譽為「地質工程師的搖籃」,為「全國地質實驗(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能力(野外實踐)基地」。學
2、學科布局
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歷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
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進入前1‰。
Ⅲ 地質大學算名校嗎
是名校。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3)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724人,聘請校外教師245人,本科課程授課校內教師數1625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25人(長期項目7人、短期項目3人、青年項目15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9人(領軍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5人、青年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
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Ⅳ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是一本嗎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不是一本,而是民辦三本性質的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創建於2004年2月,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位於湖北武漢。201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截止2015年9月,學校設有9個學院,28個本科專業和15個專科專業,涵蓋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具有「地質、珠寶、航空」特色的工、管、藝、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2014年9月,學校成為湖北省首批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試點高校。
(4)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擴展閱讀:
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武漢市江夏區風景怡人的青龍山麓,毗鄰中國光谷,佔地面積逾千畝,校園環境優美。學校設有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開設有土木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金融學等43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等10個專科專業,涵蓋7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程類、經管類、藝術傳媒類為主體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
學校擁有優良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建有8個實驗中心(共81個實驗室)、128個實習實訓基地。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4餘萬冊,擁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和3000餘座位的閱讀室,引進了CNKI中國知網、維普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等國內大型著名電子文獻資料庫。
學校體育設施齊備,建有標准化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田徑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健身中心等,學生寢室高端舒適,校園內超市、食堂、咖啡廳、茶藝室、文印中心等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可為學生學習與生活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科技創新工作,有力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個,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1個,「楚天學者」設崗學科2個,湖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2個,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3項。
湖北省「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1個,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1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科學技術成果獎5項,一名教師獲省級「五一勞動獎章」。
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其中獲國家級競賽獎勵603人次,省級競賽獎勵913人次;一名學生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顯著提高,每年均有多篇畢業論文入選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位於省內同類學院前列。
Ⅳ 武漢紡織大學與武漢輕工大學就總體實力相比較,那所大學的實力更加強大
武漢紡織大學和武漢輕工大學比武漢紡織大學的師資力量更深厚、重點學科更多、教學建設更齊全。
一、師資力量
1、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有教職員工2000餘人,專任教師11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00餘人,博士600餘人。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0人,省級各類人才近20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37人。
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12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師資力量更深厚。
2、武漢輕工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有在職教職工1400餘人,專任教師9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50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超過專任教師總數的90%。國家「高端外專」人選、湖北省「百人計劃」和「楚天學者計劃」等50餘位知名學者。師資力量更更缺乏。
二、教學建設
1、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國家級校外工程實踐教育基地2個。教學建設更齊全。
2、武漢輕工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有教學實驗室(中心)27個,其中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教學建設更缺失。
三、重點學科
1、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有1個湖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湖北省優勢和特色學科,有2個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有13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重點學科更多。
2、武漢輕工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0個;有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湖北省重點一級學科7個、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重點學科更少。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武漢紡織大學
網路——武漢輕工大學
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和武漢的有什麼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區別
學校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現在校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郵編:430074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現在校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編:100083
歷史沿革:
校出同源,2005年三月分家。
師資力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5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博士生導師177人,教授405人,副教授478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楚天學者計劃」入選教授13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現有教職工1242人,其中專任教師705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357名,博士生導師13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俄羅斯外籍院士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2名,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7名。
校園環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佔地面積1710畝,建築面積1133畝,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學校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峽庫區附近建有條件良好的教學實習基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海淀區高校雲集、學術氛圍濃厚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學院路,學校佔地680畝,教學面積300多畝,並在周口店和北戴河建有條件良好的教學實習基地。
學生人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具有有各類學生5.4萬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近2.4萬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400餘人,成教及網路教育注冊學生2.7萬餘人,各類留學生360餘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萬人,繼續教育在讀生2.5萬人,獨立學院在校生1.2萬人。
科學研究設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7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
學院學科設置: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18個學院(課部)、60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工程碩士、MBA、MPA、MFA、J.M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9個工程領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現有16個院(系、部),47個本科專業,1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
Ⅶ 張宏飛的介紹
張宏飛,男,中共黨員,漢族,江蘇省人,1962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1986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事處處長。
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和北京校區的關系
兩校獨立辦學,互相合作,教育部對其視為同一學校,統一撥款。
Ⅸ 江夏區有哪些大學
1、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紙坊熊廷弼街特8號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創辦於2004年2月,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學校轉制並更名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學校設有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有土木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金融學等43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等10個專科專業,涵蓋7個學科門類
2、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
武漢紡織大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原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先後並入,2010年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
學校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佔地2000多畝,擁有四個校區,設有21個教學院部,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現有本科專業64個。
3、武昌理工學院
地址:湖北省武漢江夏大道16號
學校始於1997年創辦的湖北工貿專修學院。1999年,湖北工貿專修學院與武漢科技大學合作創辦「武漢科技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工貿校區)」,主要實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2000年9月,學校興建新校區。2004年2月,學校按照獨立學院辦學模式。2011年5月,分校轉設為武昌理工學院,同時撤銷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建制。
4、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大道特1號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56年,2001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高職學院,2004年由鐵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
現設有鐵道運輸管理學院、鐵道機車車輛學院、鐵道通信與信號學院、鐵道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醫療與護理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並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課部和實訓中心,開設專業35個。
5、湖北經濟學院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開發區楊橋湖大道8號
學院擁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16個。學校開展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開設本科專業57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和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9)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擴展閱讀:
江夏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武漢市南部,截至2018年,江夏區下轄15個街道、4個產業園、1個風景區。區境東西最大橫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3.2千米。全區總面積2018.3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江夏區擁有普通中學25所,在校學生1942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3140人;小學51所,在校學生38214人,
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