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分科
① 工程地質學的簡介
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預測和評價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對建築物或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證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
工程地質學產生於地質學的發展和人類工程活動經驗的積累中。17世紀之前,許多國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偉大建築物,可是人們在建築實踐中對地質環境的考慮,完全依賴於建築者個人的感性認識。17世紀以後,由於產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出現並逐漸積累了關於地質環境對建築物影響的文獻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開始了大規模建設時期。1929年,奧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質學》;1937年蘇聯的薩瓦連斯基的《工程地質學》一書問世。50年代以來,工程地質學逐漸吸收土力學、岩石力學與計算數學中的某些理論和方法,完善和發展了本身的內容和體系。在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工程地質學主要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的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質分類。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作用、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也不同。據此,工程地質學往往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和城市工程地質學等。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運用地質學理論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空間分布、發展趨向的地質學方法;有測定岩、土體物理、化學特性,測試地應力等的實驗、測試方法;有利用測試數據,定量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計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種數理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普及和發展,工程地質專家系統也在逐步建立。

② 什麼是工程地質學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工程地抄質學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摘自:https://ke.so.com/doc/6117018-6330160.html
③ 高校地質工程主幹學科如何劃分
這個主要看你所上的學校發展偏向於哪一領域,不管怎樣,地質方面的基礎學科可以劃分一類,每個學校用的教程都差不多。還有就是力學方面的
④ 地質工程專業所分的方向及各方向的介紹
地下工程隧道、公路鐵路地質、礦產普查、煤田地質、岩土、資源勘查、地下水、生態地質環境地質、地球化學、物探等,甚至珠寶都是地質專業的方向。地質正是黃金時期,樓主可以選擇其一。當然各個學校的地質專業的特色不一樣。同濟的隧道方面,長安的公路,地大的地下水、礦普,礦大的煤田,成都理工的地質災害等還有好多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排名不分先後)樓主可補充問題我再回答。
樓主HI上問的礦大情況如下:(我以前就是礦大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又叫水文地質,與地質工程同在一個學院)
地質工程屬於資源學院的,我上面說的有些是研究生的方向。
礦大的介紹:
地質工程專業詳情如下: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地學信息處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大二下學期左右分方向,到時有3個方向可選)。
1.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資源與環境地學基礎、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基礎、礦物岩石學、能源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地質、礦山、建築設計院、岩土工程公司、水資源管理單位、地球物理勘探單位從事相應的生產管理、科研和教學等工作。
2.岩土工程與勘查技術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資源與環境地學基礎、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基礎、土質學與土力學、岩土工程勘察、鑽探設備與工藝。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各類建築設計院、城市規劃部門、岩土工程公司、高等院校等單位從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科研、教學等工作。
⑤ 地質工程專業具體干什麼都學哪些課程
以下是蘭州大學地質工程教學計劃,由於各學校辦學特色不同,所以各學校也有所不同!
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技術專業,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西部大開發,對具有良好素質的地質工程技術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地質工程理論、技能和方法,獲得工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訓練,能獨立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等的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高級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在能源、水利水電、城建、交通、市政、環保和國防等部門從事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評價和治理。
二、基本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地質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科學研究的思維和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通過實踐性環節的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生產、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工程建設管理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堅實的數學、力學和地質學基礎。
(2) 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
(3) 運用工程地質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的基本能力。
(4) 對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等開展勘察、評價、治理、設計、規劃的能力。
(5) 了解地質工程學科的前沿理論及技術發展動態。
(6) 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閱讀本專業技術文獻資料。
(7) 掌握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科技知識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運用計算機完成地質工程及其相關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體育的合格標准,身心健康。
三、學制與學位
(一)學制
學制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修滿170學分,符合學校相關規定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地質工程學,包括:方向A(工程地質學)、方向B(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五、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一)基礎課程
地球科學概論、基礎水文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
(二)主幹課程
構造地質學、工程岩土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原理、工程地質勘察
(三)特色課程
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質體改造、環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總學分170學分。必修課佔10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7學分(含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1學分、形式與政策1學分)、專業類基礎課26學分、專業課19學分;選修課46學分,其中專業指選修課23學分、專業任選課17學分、跨學科選修課6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學時 占總學時比例(%)
公共基礎課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選 0 0.0 0 0.0
專業類基礎課 必修 25 14.5 450 14.5
專業課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選 24 14.0 432 13.9
任選 23 13.4 414 13.3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計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2 36 1
2 法律基礎 2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54 6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36 6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36 7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54 7
7 形式與政策 1 自學,全校統考
8 大學英語 16 288 1,2,3,4
9 體育 4 144 1,2,3,4
10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54 1
11 高等數學 12 216 1,2
12 線性代數 3 54 1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54 3
小計
(二)專業類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球科學概論 4 72 1
2 工程制圖 3 54 2
3 工程化學 4 72 2
4 工程力學 5 90 2
5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72 3
6 Fortran程序設計 2 36 3 1-17周
7 工程測量學 3 54 4 1-14周
小計 25
450
(三)專業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構造地質學 3 54 3
2 工程岩土學 2 36 4 1-6周
3 土力學 3 54 4 7-16周
4 岩體力學 4 72 5
5 工程地質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計 19
342
(四)指定選修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54 3
2 地基基礎工程 3 54 5
3 邊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結構力學 3 54 3
A7 彈塑性力學 3 54 3
A8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滲流力學 3 54 5
B6 數學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54 3
B8 VC++(含實習)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54 5
小計 24 432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2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2 20-20周
3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4 18-20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6 17-20周
5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10 7,8
6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和實習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學實驗 0.5 18 2
9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18 3
10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實驗 1 36 4 5-13周
12 岩體力學實驗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18 5 15-19周
小計 25
828
註:未計入隨課程講授進行的課間實驗和實習。
(六)任意選修課
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需要的廣泛適應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需要,選修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課程,至少選修23學分,其中專業任選課至少17學分、跨學科(指學科門類,包括本學院力學和土木工程等)任選課6學分。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遙感地質學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論 2 54 7 1-10周
3 地質災害與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礦業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統 2 36 8 3-11周
10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2 54 8 1-11周
A11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含課程設計)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築概論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鑽探與取樣 2 36 6 1-14周
A15 環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2 36 6 1-10周
A17 地質體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動力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19 環境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電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2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3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實習) 2 36 6 1-7周
B15 數字信號處理 2 54 6 1-15周
B16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無損檢測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計 其它(根據當年就業形勢,臨時安排)
七、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地質工程專業類必不可少的內容,與課堂教學任務相輔相成。
(一)課外活動
除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外,學生應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1) 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組織的書畫比賽、辯論賽及演講賽、英語比賽、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及比賽、青年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2) 開展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低年級開展政治思想、愛國廣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在高年級開展畢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3) 結合各級野外實習,因時因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二)科研與生產的初步訓練
(1) 廣泛參加各級各類學術活動。系或研究所負責開展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報告會、專題和前沿科技講座、學術討論與學術交流。學生應積極參加專業類學術活動,同時參加其它相關的學術活動,拓寬知識面。
(2) 鼓勵學生在課余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培養科研興趣、掌握科研方法、鍛煉科研能力。
(3) 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生產實踐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生產實踐的工作程序、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未單獨列出,由任課教師根據課時總量靈活掌握。
(四)教學實習時間與安排
(1) 實習時間及安排
工程測量綜合實習:1周,安排在課程結束後進行;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1周,安排在第一學年第2學期最後一周進行;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3周,安排在第二學年第4學期最後三周進行;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學期最後四周進行;
地質工程畢業實習:因目前條件尚不成熟,本計劃暫不列入。
(2) 排課要求
第2、4、6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應做出相應調整(總學時不變),以保證野外實習正常進行。其中:
第2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9周末結束,第20周為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第4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周為工程測量綜合實習,第17~20周為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第6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20周為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八、副修和雙學位專業教學計劃
(一)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
以「地質工程」作為副修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生,需按下列計劃修學滿學分(副修30學分、雙學位50學分),按學校有關規定,可獲得地質工程專業副修證或地質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課 程 學 分
副 修 雙學位
地球科學概論 4 4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構造地質學 3 3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3
工程岩土學 2 2
土力學 3 3
工程地質勘察 3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4 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工程建築概論 3 3
岩體力學 / 4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 3
地基基礎工程 / 3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合計 32 50
(二)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說明
(1) 對於副修地質工程專業或以地質工程為第二專業學位的學生,應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指定選修課和必要實踐教學環節,達到規定學分。
(2) 授課時間、內容、要求均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同,不另外單獨安排。
(3) 若原專業已修本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則免修相應課程,不計學分,不足學分從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中選擇。
九、其它有關說明
(一)本教學計劃修訂宗旨
針對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實際情況、地質工程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反饋信息,本著「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理念,在2004年「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經修訂而制訂本教學計劃,突出蘭州大學地質工程學專業的特色。
與2004年教學計劃相比,本教學計劃在以下方面進行的修訂。
(1) 注重工程地質學基礎,主要反映在課程教學內容的修正與更新、部分課程名稱的更改與相應教學內容的變更、增設部分專業選修課,使學生系統掌握地質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建設中的若干工程地質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就業口徑。
(2)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相輔相成,在教學計劃修訂的同時,對教學大綱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尤其加強了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保證學生在掌握地質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設計→施工→工程對策)的基礎上,熟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各領域和各類工程建設中工程地質問題。
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和遺漏。
(三)選修課的考核方式
本計劃不對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作統一要求,由任課教師在公平、公共的原則下,評定學生的成績。鼓勵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如課程設計、論文撰寫、學生學術講座等)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和更進一步的基本技能訓練,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臨時選修課程的安排
根據當年就業形勢,適當開設部分本計劃中未列課程,供學生選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學計劃從2006級開始執行。
十、地質工程學本科教學計劃總體安排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周
學
時 學時
總數 課時分配 各學期周學時分配 備注
講
授 習題
討論 實驗
或
上機 課外
輔導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學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礎
課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養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礎 2 2 36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2 36 36 2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3 54 54 3
7 形式與政策 1 0 1 自學
8 大學英語 16 4 288 288 4 4 4 4
9 體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數學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3 54 54 3
12 線性代數 3 3 54 54 3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3 54 54 3
專業基礎課 必修 14 地球科學概論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圖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學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學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設計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測量學 3 4 54 54 4 1-14周
專業課 必修 21 構造地質學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學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學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體力學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質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選 27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礎工程 3 4 54 54 3
29 邊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結構力學 3 3 54 54 3
A32 彈塑性力學 3 3 54 54 3
A33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驗) 3 3 54 54 3
A3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54 54 3
B31 數學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實習)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3 54 54 3
任選 本專業任意選修課 17
跨學科任意選修課 6
實踐教學環節 必修 35 工程力學實驗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0.5 2 18 18 2
38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2 18 18 2
39 土工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體力學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1周 X
44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3周 X
45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4周 X
46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10 X
課外活動和
社會實踐等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專業實踐教學 24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環節學分合計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課學分、學時、實驗合計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選修課學分、學時合計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總學時、實驗、上機學時合計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註:備注欄中「(+414)」為任意選修課總學時;
各學期課時合計中不含任意選修課的課時;
實踐課學時為摺合學時,且不含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附: 各學期課程分配
第1學期(第一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公共基礎 3 54 3
6 線性代數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學概論 專業基礎 4 72 4
8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實踐教學 1
小計 (必修&指選) 24.5
402
24
第2學期(第一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法律基礎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學 專業基礎 5 90 5
6 工程制圖 專業基礎 3 54 3 2
7 工程化學 指定選修 4 72 4 與土木合
8 工程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20-2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26.5
420 24
第3學期(第二學年第1學期)
學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設計 專業基礎 2 36 2 全院合班
5 構造地質學 專 業 課 3 54 3
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實踐教學 1 36 0 2
7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實踐教學 0.5 18 0 4
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專業基礎 4 72 4
9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0 結構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1 彈塑性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B10 數學物理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學原理 指定選修 3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27.5 540 27
第4學期(第二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工程測量學 專業基礎 3 54 4 1-14,與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學 專 業 課 2 36 6 1-6周
5 土力學 專 業 課 3 54 6 7-15周
6 工程測量學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8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實踐教學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A10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計 (必修&指選) 21 586 26
第5學期(第三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岩體力學 專 業 課 4 72 4
2 工程地質勘察 專 業 課 3 54 6
3 地基基礎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6
4 岩體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4
6 遙感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滲流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8 工程建築概論 任意選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8 重磁電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B9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14.5 288 19
第6學期(第三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公共基礎 3 54 3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公共基礎 2 36 2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專 業 課 4 72 6 1-14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實踐教學 4 0 0 17-20周
5 邊坡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鑽探與取樣技術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8 環境岩土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A9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B7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1-7周
B9 數字信號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9 1923
第7學期(第四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毛澤東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2 36 2
2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論 任意選修 3 54 6 1-10周
4 地質災害與防治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7 礦業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1-6周
9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0
A10 地質體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B10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5 5
第8學期(第四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10
2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3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統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5 動力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6 環境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無損檢測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0 0
⑥ 哪些專業學工程地質學這門課
地質工程專業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主要研回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答件,並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外語》、《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工程制圖》、《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程序設計語言》、《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學》、《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學》、《測量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原理》、《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勘察》、《地質工程設計》等。
⑦ 根據研究內容,地質學可以分為哪些主要分支學科
根據研究內容,地質學可以分為:
1.
礦物學;
2.
岩石學;
3.
礦床地質回學答;
4.
地球化學;
5.
動力地質學;
6.
構造地質學;
7.
地貌學;
8.
地球物理學;
9.
地質力學;
10.
古生物學;
11.
地層學;
12.
歷史地質學;
13.
古地理學;
14.
地質年代學;
15.
水文地質學;
16.
工程地質學;
17.
環境地質學;
18.
災害地質學;
19.
生態地質學;
20.
金屬礦產地質學;
21.
非金屬地質礦產學;
22.
石油地質學;
23.
煤地質學;
24.
找礦勘探地質學;
25.
礦山地質學;
26.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學勘查。
地質學的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
⑧ 地質學包括哪些分支學科
「地質學」包括的分支學科主要有:
研究地球物質組成的礦物學、岩石學、地專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屬、同位素地質學、土壤學;
研究地球歷史的地史學、地層學、古生物學、前寒武紀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
研究地殼運動的構造地質學、火山學、地震學;
研究地表特徵和地質作用的地貌學、冰川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動力地質學;
研究和開發能源及礦產資源的礦床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煤地質學、水文地質學;
研究人類生存環境和工程建設的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災害地質學;
研究相關技術科學的勘查地球物理學、勘查地球化學、地質調查技術、地質勘查技術、探礦工程技術、地球物質的測試分析技術、地質測繪技術、遙感地質、地質信息技術等。
⑨ 地質分為哪些學科,請教各位老師了。
地質學學科:
礦物學
是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內部結構、形態、性質、成因、產狀,共生組合、變化條件、用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岩石學
是研究岩石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形成條件、分布規律、成因、成礦關系以及岩石的演變歷史和演變規律的學科。
礦床地質學
是研究礦床的特徵、成固、分布及其工業意義的學科。
地球化學
是研究地球各圈層和各種地質體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探討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組合、集中分散及遷移循環的規律的學科。
動力地質學
是研究各種地質作用,包括引起這些作用的動力在地球各圈層活動的規律的學科。火山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冰川地質學等均屬這個學科中有特殊內容的分支。
構造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構造變形,包括斷裂、褶皺等各種構造形跡及不同類型構造單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發展,是從總體上研究地質體的構造在時間上及空間上的發展規律及成固和動力來源的學科。大地構造學也屬於構造地質學范疇。
地貌學
是研究地表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的學科。又稱地形學,是地質學與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地球物理學
是研究各種地球物理場和地球的物理性質、結構、形態及其中發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學科,是地質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地球物理學在狹義上只研究地球的固體部分,又稱固體地球物理學;廣義的地球物理學還包括對水圈、大氣圈的研究。
地質力學
是運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及其起因的學科。
古生物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生物界及其進化過程的學科。主要是對保存在地層中的化石的研究。
地層學
是研究成層岩石的時空分布規律,包括地層的層序和時代及其地理分布、地層的分類、對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學科。
歷史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的發展歷史和規律,包括地球上生物的進化歷史,古沉積相的分析和古地理面貌的復原,以及地殼地質構造和有關地質作用的演變等方面的研究,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古地理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海陸分布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徵與發展過程的學科。
地質年代學
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順序及其延續的年代數據,地質年代表是其研究的最終成果。 綜合一個地區的地質調查成果,研究闡明該地區地質的總體特徵,探討各種地質作用的相互關系的學科稱為區域地質學。 此外,將地球及其他星球作為一個天體來研究,形成了行星地質學、天文地質學。對地球深部的研究,是剛剛開拓的新領域。
水文地質學
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運動的規律,以合理開發地下水、防治地下水的危害,以及利用地下水的化學、物理特徵找礦、預報地震和防治地方病、保護環境。
工程地質學
是以調查研究和解決各類工程建設中的地質問題為任務,包括評價地基的地質條件,預測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選擇最佳場所、路線,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環境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環境質量和人類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災害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災害的發生、分布規律、形成機制和對人類的影響及其預測預防的學科。
⑩ 地質工程專業學什麼科目
岩石學 古生物地層學 大地構造學 礦床學 普通地質學 礦產勘查學
還有其他的一般性科目 工數啊 英語啊什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