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例圖式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例圖式

發布時間: 2021-02-13 02:47:35

⑴ 國土資源國土資源標准化對象有哪些

對下列國來土資源領域需源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應制定標准:
1)國土資源術語、分類、代碼、符號、圖式、圖例及制圖方法;
2)國土資源信息化技術要求;
3)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監測、整治、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技術要求,土地權屬管理和土地市場管理相關技術要求;
4)區域地質調查與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包括主要目標、對象內容、技術工作程序、技術工藝、方法及裝備、成果質量管理要求等;
5)礦產資源的調查、勘查、評價、規劃、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要求,其中包括標准化設計、技術工藝、方法、裝備及技術指標要求,礦業權管理(其中包括礦山設計、開發利用方案、選礦廠設計、技術工藝、方法及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礦產資源回收率等技術指標要求)與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及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技術要求;
6)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技術要求;
7)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及監理等技術要求,地質環境的調查、評價、規劃、監測、保護與合理利用技術要求;
8)地質礦產勘查技術方法和地質礦產實驗測試技術方法及標准物質;
9)地質資料管理技術要求;
10)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的其他技術要求。

⑵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期刊信息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主辦: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周期: 雙月 出版地:北京市版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0-3665 CN 11-2202/P 郵發代號 2-335 創刊年權:1957 中國期刊方陣來源刊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⑶ 圖件內容及圖式、圖例

綜合性基礎圖件主要編圖內容:含水岩組分布及其可富水性、水文地質剖面、地下水資源分布。

分析性基礎圖件主要編圖內容:地下水類型、地下水埋藏條件、水文地質參數、地下水含鹽量及鹹水分布、地下水水化學、環境地質問題、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分布、地下水同位素采樣點分布及剖面、實際材料及基岩構造等。

應用性圖件主要編圖內容: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地下水脆弱性分區、地下水潛力分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等。

為實現圖形庫標准化建設,本部分統一規定了主要圖件的圖層、圖式和圖例。

5.1.3.1 含水岩組特徵

主要包括含水岩組類型及其富水性、代表性水點等。

5.1.3.1.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2 含水岩組類型

根據含水岩組岩性和地下水賦存特徵,劃分為:鬆散岩類孔隙含水岩組、碎屑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含水岩組、岩漿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變質岩類裂隙含水岩組。

根據埋藏條件和參與水循環的程度,劃分為:潛水含水岩組、第Ⅰ承壓含水岩組、第Ⅱ承壓含水岩組、……

(1)鬆散岩類孔隙含水岩組。在主要以鬆散岩類分布為主的地區,可按岩性、可富水性並結合地貌和成因進一步細分。例如:

河谷平原沖洪積卵礫石孔隙潛水含水岩組;

山間盆地河湖相砂礫石孔隙潛水(承壓水)含水岩組;

山前平原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潛水(承壓水)含水岩組;

………………

(2)碎屑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在有夾層的地方又可細分為:碎屑岩類夾碳酸鹽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

(3)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含水岩組。在有夾層的地方又可細分為:碳酸鹽岩類夾碎屑岩類裂隙岩溶含水岩組。

(4)岩漿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在以噴出岩類為主的地區又可細分為:火山岩類孔隙裂隙含水岩組。

含水岩組及其富水性圖元參數表

註:潛水、第Ⅰ承壓,第Ⅱ承壓…含水岩組對應於1、2、3…。

(5)變質岩類裂隙含水岩組。可根據變質程度和岩性進一步細分。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詳細劃分。

5.1.3.1.3 富水性

地下水富水性以鑽孔單位涌水量或泉水流量的常用值表示。

(1)富水性極強。單位涌水量>30m3/(h·m)或泉水流量>60m3/h。

(2)富水性強。單位涌水量10~30m3/(h·m)或泉水流量30~60m3/h。

(3)富水性中等。單位涌水量5~10m3/(h·m)或泉水流量10~30m3/h。

(4)富水性弱。單位涌水量1~5m3/(h·m)或泉水流量5~10m3/h。

(5)富水性極弱。單位涌水量<1m3/(h·m)或泉水流量<5m3/h。

5.1.3.1.4 代表性水點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水點應在圖中顯示,重點在圖中標注流量較大的控制鑽孔、自流水點、上升泉、下降泉、泉群、溫泉、暗河出口、暗河天窗等。

代表性水點圖元參數表

注:高度、寬度等單位為mm,顏色是色值;後同。

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1)控制鑽孔;

(2)自流水點(存在或已消失);

(3)上升泉(存在或已消失);

(4)下降泉(存在或已消失);

(5)溢出泉群(存在或已消失);

(6)溫泉(存在或已消失);

(7)暗河出口;

(8)暗河天窗;

(9)剖面線。

5.1.3.2 典型水文地質剖面

5.1.3.2.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注:垂直比例尺可適當放大。

5.1.3.2.2 典型水文地質剖面要素

(1)岩性類型。卵礫石、粗砂、中砂、細砂、亞砂土、粉土、亞粘土、粘土、碳酸鹽岩、碎屑岩、火山噴出岩、侵入岩變質岩等。

(2)潛水水位(m)。

(3)承壓水頭(m)。

(4)控制鑽孔(及其庫爾洛夫式)。

(5)控制泉點。

典型水文地質剖面圖元參數表

(6)涌水量[m3/(h·m)]。

(7)斷層(與地下水有關)。

(8)不同含水岩組界線。

水文地質剖面其他圖元參數表

5.1.3.3 地下水資源

5.1.3.3.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3.2 地下水資源分布

地下水資源量一般採用天然補給模數表示,根據補給條件不同,可按以下分級標准進行分區。

(1)鬆散岩類孔隙水補給模數。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2)碳酸鹽岩類岩溶水徑流模數。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3)基岩類裂隙水徑流模數。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3.3 地下水資源數量變化

地下水資源數量變化包括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量、開采資源量的變化。

以行政區(地市級)和地下水系統為單元,標出地下水資源天然補給資源量、開采資源量變化。

年代劃分為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4個時段。

(1)以行政區為單元[108m3/(a·km2)]。

(2)以地下水系統為單元[108m3/(a·km2)]。

5.1.3.3.4 地下水系統劃分

按照「地下水系統劃分導則GWI-C5」,完成地下水系統劃分,圖中要求顯示到4級地下水系統。

以線條粗細及顏色來區別不同等級地下水系統,共同邊界以上一級邊界為准。

地下水系統的補給、徑流、排泄特徵,以箭頭表示。

地下水資源分區及數量變化圖元參數表

地下水系統劃分圖元參數表

注:共給出8級地下水系統劃分圖示,以滿足各地方便實用。

5.1.3.4 地下水類型

綜合我國各地區具體水文地質條件,可依據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岩層性質及結構、地下水動力條件、含鹽量、溫度等不同,進行劃分。

以地下水動力條件劃分見地下水埋藏條件圖件;以含鹽量劃分見地下水含鹽量及鹹水分布圖件。

5.1.3.4.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4.2 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岩層性質及結構

按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岩層性質及結構,地下水可劃分為以下4種類型:

(1)鬆散沉積孔隙水。

a.陸源堆積平原孔隙水。根據成因可細分為:沖積、洪積、湖積、沖洪積、沖湖積。

b.濱海平原孔隙水。根據成因可細分為:沖海積、海積。

c.山間盆地孔隙水。根據成因可細分為:沖洪積、沖湖積。

d.內陸盆地孔隙水。根據成因可細分為:沖積、洪積、湖積、沖洪積、沖湖積。

e.黃土高原黃土裂隙孔隙水。

地下水類型劃分圖元參數表

f.沙漠風積沙丘孔隙水。

(2)基岩裂隙水。

a.山丘、高原碎屑岩裂隙水。

b.山地、丘陵岩漿岩裂隙水。

c.山地變質岩裂隙水。

d.熔岩孔隙裂隙水。

(3)岩溶裂隙溶洞水。

a.峰叢峰林裂隙溶洞水。

b.岩溶丘陵、平壩裂隙溶洞水。

c.岩溶山地裂隙溶洞水。

(4)多年凍土孔隙裂隙水。

a.多年凍土凍結層上水。

b.多年凍土凍結層下水。

c.多年凍土凍結層間水。

地下水類型劃分圖元參數表

5.1.3.4.3 地下水溫度

地下熱水溫度分級。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熱水溫度分級圖元參數表

5.1.3.5 地下水埋藏條件

依據地下水動力條件,分為潛水、承壓水。地下水埋藏條件主要包括:含水岩組的頂、底板標高與埋深,含水岩組厚度,含水岩組上下水力聯系,以及上下伏含水岩組岩性。

5.1.3.5.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5.2 潛水

(1)潛水水位埋深。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2)潛水水位標高等值線。以2m為級差:如2、4、6、8、10…逢10的倍數,線形加粗變色。

(3)潛水含水岩組厚度。以3m為級差:如3、6、9、12…

(4)潛水含水岩組岩性。

(5)潛水含水岩組底板等值線。以3m為級差:如3、6、9、12…

5.1.3.5.3 承壓水

(1)承壓水水頭埋深。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2)承壓水水頭標高等值線。以5m為級差:如5、10、15、20…

(3)承壓含水岩組頂板標高等值線。以3m為級差:如3、6、9、12…

(4)承壓含水岩組底板標高等值線。以3m為級差:如3、6、9、12…

(5)承壓含水岩組厚度等值線。以3m為級差:如3、6、9、12…

(6)承壓含水岩組岩性。

5.1.3.5.4 下伏有供水意義的碳酸鹽岩、碎屑岩類含水岩組

地下水埋藏條件圖元參數表

地下水埋藏條件圖元參數表

5.1.3.6 水文地質參數

水文地質參數是水文地質條件的客觀反映,進行地下水資源研究的基礎。注重水文地質參數的尺度效應,可進行野外現場試驗獲取和校正。

5.1.3.6.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6.2 水文地質參數

(1)潛水滲透系數(K)、承壓水滲透系數(K')。

(3)降水入滲補給系數(a)分布。

(4)給水度(μ)分布。

(5)彈性釋水系數(μe)分布。

(6)渠灌入滲及井灌回歸補給系數(β)分布。

水文地質參數分級圖元參數表

續表

5.1.3.7 地下水TDS及鹹水分布

5.1.3.7.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續表

5.1.3.7.2 地下水TDS

(1)潛水地下水TDS分區。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2)承壓地下水TDS分區。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7.3 鹹水體分布

(1)鹹水體分布范圍。鹹水體分布的區域范圍,即鹹淡水邊界。

(2)鹹水體頂板標高等值線。最大與最小標高之差小於100m,以10m的整數倍遞進,如10m、20m、30m……

最大與最小標高之差介於100~200m之間,以20m的整數倍遞進,120m、140m、160m……依此類推。

(3)鹹水體底板標高等值線。

最大與最小標高之差小於100m,以10m的整數倍遞進,如:10m,20m,30m……

最大與最小標高之差介於100~200m之間,以20m的整數倍遞進,120m,140m,160m……依此類推。

(4)鹹水體厚度等值線。

鹹水體厚度分級:5m、10m、15m、20m、30m、50m、100m、150m、200m、300m……

(5)無淡水分布區。研究深度內,無淡水分布地帶,主要分布於濱海地區。

鹹水體分布特徵圖元參數表

(6)鹹水、微鹹水開發利用程度。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水TDS分布特徵圖元參數表

5.1.3.8 地下水水化學

採用舒卡列夫分類法,可適當簡化,以陰離子為主劃分7種類型。

5.1.3.8.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8.2 地下水水化學類型

潛水、承壓水地下水水化學類型

地下水水化學分區圖元參數表

5.1.3.9 環境地質

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

5.1.3.9.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9.2 環境地質問題

主要包括如下環境地質問題:

(1)地面沉降;

(2)岩溶塌陷;

(3)地面塌陷;

(4)地裂縫;

(5)海水入侵。

環境地質問題圖元參數表

5.1.3.10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是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重要基礎,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結果是各脆弱性要素的綜合反映。要求編制各單項脆弱性要素的等值線或介質類型圖。

5.1.3.10.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注:地下水埋深使用圖層21。

5.1.3.10.2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使用圖層21部分內容。

5.1.3.10.3 凈補給量等值線

規定等值線以20mm作為級差。

5.1.3.10.4 含水層介質類型

(1)塊狀頁岩、粘土;

(2)裂隙發育非常輕微變質岩或火成岩、亞粘土;

(3)裂隙中等發育變質岩或火成岩、亞砂土;

(4)風化變質岩或火成岩、粉砂;

(5)裂隙非常發育變質岩或火成岩,冰磧層、粉細砂;

(6)塊狀砂岩、塊狀灰岩、細砂;

(7)層狀砂岩、灰岩及頁岩序列、中砂;

(8)砂礫岩、粗砂;

(9)玄武岩、砂礫石;

(10)岩溶灰岩、卵礫石。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圖元參數表

續表

5.1.3.10.5 土壤介質類型

(1)非脹縮和非凝聚性粘土;

(2)垃圾;

(3)黏土質亞粘土;

(4)粉礫質亞粘土;

(5)亞粘土;

(6)礫質亞粘土;

(7)脹縮或凝聚性粘土;

(8)泥炭;

(9)砂礫石;

(10)卵礫石。

5.1.3.10.6 滲流區介質類型

(1)粘土為主;

(2)亞粘土為主;

(3)亞砂土為主;

(4)粉砂為主;

(5)粉細砂為主;

(6)細砂為主;

(7)中砂為主;

(8)粗砂為主;

(9)砂礫石為主;

(10)卵礫石為主。

5.1.3.10.7 地形坡度等值線

規定等值線以1%作為級差。

5.1.3.10.8 含水層滲透系數等值線

規定等值線以1m/d作為級差。

5.1.3.11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分布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主要包括:F-、I-、Fe、Mn、Cr6+、As、Pb。

5.1.3.11.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1.2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

(1)F-。分級:0.5、1.0、2.0、10.0mg/L。

(2)I-。分級:0.01、0.2、1.0mg/L。

(3)Fe。分級:0.3、1.5、5.0、10.0mg/L。

(4)Mn。分級:0.05、0.1、1.0mg/L。

(5)Cr6+。超標范圍:>0.05mg/L。

(6)Pb。超標范圍:>0.05mg/L。

(7)As。超標范圍:>0.05mg/L。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圖元參數表

續表

5.1.3.12 實際材料圖

實際材料圖主要反映「項目」野外調查工作的內容。

5.1.3.12.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2.2 野外調查

(1)調查路線;

(2)重點調查剖面線;

(3)水位長觀點;

(4)自動水位監測點;

(5)水位統測點;

(6)水質監測點;

(7)水樣採集點;

(8)同位素採集點;

(9)污染調查點;

(10)包氣帶調查點;

(11)土壤調查點;

(12)野外實驗點;

(13)遙感解譯范圍;

(14)地面物探;

(15)同位素剖面;

(16)水文地質調查范圍。

野外調查圖元參數表

5.1.3.13 基岩構造

5.1.3.13.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3.2 斷層

按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分為:

(1)正斷層;

(2)逆斷層;

(3)平移斷層。

另外,推測斷層。

5.1.3.13.3 褶皺

基本類型:

(1)背斜;

(2)向斜。

基岩構造圖元參數表

5.1.3.14 凍土分布及其他要素

5.1.3.14.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4.2 凍土分布

(1)多年凍土厚度等值線。多年凍土厚度分級:邊界、0.5m、1m、2m、5m、10m、15m、20m、30m、50m、100m……

(2)多年凍土上限下限分布。點狀表示多年凍土上限及下限(m)。

(3)季節性融凍層厚度等值線。融凍層厚度分級:邊界、0.5m、1m、1.5m、2.0m、3m、5m、10m……

5.1.3.14.3 部分必要要素

(1)構造斷裂、火山口分布。與地下水密切相關的構造斷裂,火山口的分布。

(2)冰川、雪被。高山、高原的冰川、雪被。

(3)地下河分布。地下暗河的分布。

(4)黃土厚度等值線。黃土地區黃土厚度等值線,以20m為間隔,如100m、120m、140m……必要時可加密。

多年凍土分布特徵及其他要素圖元參數表

續表

5.1.3.15 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

根據地下水質量評價標准(GB14848—93),地下水質量可按綜合評價指數劃分為5類。

5.1.3.15.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5.2 潛水地下水質量分區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5.3 承壓地下水質量分區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水質量分級圖元參數表

5.1.3.16 地下水脆弱性分區

依據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結果進行分區編圖,可劃分為五個等級,Ⅰ級包括「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技術要求」GWI-C3中規定的1、2級,Ⅱ級包括GWI-C3中規定的3、4級,依此類推。

5.1.3.16.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6.2 地下水脆弱性分區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水脆弱性分級圖元參數表

5.1.3.17 地下水資源潛力分區

主要反映地下水資源在開發利用現狀條件下,不同分區的潛在供水能力。圖面主要用綜合潛力模數、潛力系數表示。

5.1.3.17.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7.2 地下水綜合潛力模數分級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水潛力分級圖元參數表

5.1.3.17.3 地下水潛力系數(α)分級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7.4 地下水潛力挖掘形式

(1)農業節水;

(2)工業節水;

(3)生活節水;

(4)污水再利用;

(5)礦坑排水利用;

(6)鹹水、微鹹水利用;

(7)環境容許擴采量;

(8)增加評價深度新水源。

5.1.3.18 地下水開發利用

主要反映目前開采狀態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其開發利用前景。圖面主要用地下水開采模數、地下水開采程度和地下水開發利用前景等要素表示。

5.1.3.18.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8.2 地下水開采模數分級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8.3 地下水開采程度分級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8.4 地下水開發利用前景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地下水開發利用及其前景圖元參數表

5.1.3.19 地下水調蓄空間分布區

地下水調蓄空間分布重點標定調蓄空間靶區分布狀況。

5.1.3.19.1 包含圖層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法匯編

5.1.3.19.2 地下水調蓄靶區

對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儲存空間進行標定,圈出地下水調蓄空間靶區。

地下水調蓄空間圖元參數表

⑷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1、水文地質:地質學分支學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回運動的現象。

2、工程地質:是一答門應用地質學的原理為工程應用服務的學科

二、研究內容不同

1、水文地質: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

2、工程地質:主要研究內容涉及地質災害,岩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岩體穩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質學廣泛應用於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維護等各個階段。

三、目的不同

1、水文地質:是為研究與地下水活動有關的岩土工程問題和不良地質現象提供資料。例如,興建房屋建築和構築物時,應研究岩土的滲透性、地下水的埋深和腐蝕性,以判明對基礎砌置深度和基坑開挖等的影響。

2、工程地質:為了查明各類工程場區的地質條件,對場區及其有關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預測在工程建築作用下,地質條件可能出現的變化和作用,選擇最優場地,並提出解決不良地質問題的工程措施,為保證工程的合理設計、順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⑸ 水文地質現行規范有哪些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t
14538-1993
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
gb/t
12719-1991|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回地質勘探規范
cjj
16-1988
城市供水答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tb
10049-2004
鐵路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程
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質鑽探與管井施工操作規程
cecs
241-2008
工程建設水文地質勘察標准

⑹ 如何下載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圖式圖例.pdf

網址關掉了
記不得了

自己網路哈哈

⑺ 誰知道《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 GB∕T 14538-1993》圖例的意思

最左邊的是表示富水性表示顏色,右邊的兩個代表標准色,下面數字代表的是回標准色序號,在上面與之對答應的是其百分比。這是需要你自己編輯顏色庫來創建顏色的,比如第一個,打開MAPGIS中系統庫中編輯顏色庫功能,新建一顏色,下面的黃色條調制100%,青色調至50%,就生成了第一個顏色。依次類推,所有顏色都能做出來。

⑻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勘探與分析

由於注漿截流防治礦井水害技術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所以在確定是否採用注漿技術之前必須進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施工工程地質條件的勘探與分析。勘探與分析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水害形成的地質構造因素和人為工程活動因素、水害形成的層位、含水層岩性、突水水源、礦井充水補給通道的性質及其分布范圍、最大突水量、穩定突水量、過水通道內或突水口處的地下水流速、靜水壓力等。只有弄清這些問題,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注漿堵水技術與工程方案。

(1)查明礦井所在地區造成礦床充水的充水水源及其賦存條件、控制礦井水害的主要因素及其變化規律,用以進行綜合防治水技術路線的分析比較,以決策總體治水方案。

(2)查明礦井局部地區水文地質結構與礦井充水條件,用以決策防治水工程的具體布設和工程的經濟可行性分析,避免工程宏觀規劃布設不當,影響防治水效果或造成工程浪費。該階段應重點查明礦區和采區主要構造單元的特徵,陷落柱和斷層顯現規律及其斷距、產狀要素,小構造特徵等;查明施工地段岩層的岩石成分,岩石可鑽性等級,岩石的裂隙性特徵、孔隙度或者裂隙張開性與切穿性;查明含水層特徵、厚度和賦存深度,地下水的靜水壓力水頭,含水層的滲透系數等。查明地下水的礦化類型和程度,硬度、酸度指標,對水泥和金屬侵蝕的類型和程度,地下水化學成分隨深度的變化規律等化學特性。

(3)查明工程施工條件,包括查明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運輸施工條件、材料供應條件、採掘工程條件等,確定防治水工程要求達到的精度,以便進行施工程序與施工工藝方法的設計。查明礦區和采區的地理位置和行政位置、地表地形、區域水文網、當地的氣候條件;查明區域的經濟狀況,運輸、電站、供水和供熱源,以及當地現有的適於制備止水漿液的建築材料。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 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圖式圖例

我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的圖書館里見過類似的書,估計各個地質類大學或地質科研所里都會有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