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⑴ 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
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誘因絕大部分是強降雨。每年汛期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佔全國的80%以上。
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包括編制應急預案和進行應急治理等。
在汛期,特別是5~9月的主汛期,通過加強巡迴檢查,及早發現地質災害前兆,根據出現的前兆劃定地質災害的危險區,並在危險區邊界設置警示標志,採取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通過預防和治理,達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對那些危害性大,危險性大的重要災害隱患點,應在汛前施工必要的簡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減災,壓腳工程等。並預選好應急避讓的安全地點和撤離路線,保護供水供電設施安全等。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往往具有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投資少、在短期內減災效果明顯等特點。
3.4.1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現狀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已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頭等大事。它是保障地方政治、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礎。通過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政府實施「以人為本」思想的戰略舉措。已開展的地質災害應急減災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編制與落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為預防和減輕汛期地質災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各省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各省(區、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每年編制主要針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對人類活動構成危害的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汛期地質災害應急防災預案。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已陸續編制了全省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部分省區對地質災害嚴重的地區開展了突發性地質災害群防群測工作。2002年汛期四川省暴雨頻繁,年初由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編制的2002年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列出的161處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均受到暴雨影響。為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強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省廳還先後20多次派出專家工作組,分赴全省地質災害多發區開展汛前地質災害巡迴檢查。
浙江省認真落實險情巡查制度和防災預案,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排查,僅溫州市就排查了110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各災害點都落實了防災預案。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成立了「蘭花花」地質災害防治科普服務隊,深入地質災害易發區,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了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2)建立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
為提高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應急反應能力,更好地落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等汛期防災制度,盡最大努力將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國土資源部決定建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國土資源部一名副部長擔任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指揮長,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地質環境司、規劃司、財務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等單位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
防禦台風期間,國土資源部門人員24小時值班,落實責任制,把任務分解到人。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都成立了應急小分隊,整裝待命,隨時准備應對突發災害事件,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國土資源部門還准備了充足的抗災物資,遇到緊急情況,應急小分隊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抗災搶險中。據悉,由於防災措施及時、充分,16號台風登陸期間,福建省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635處,浙江省也發生108起地質災害,但均無人員傷亡。
2002年6月24日,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城區向陽新村的一處滑坡體因大雨誘發產生數條裂縫,滑坡前沿地表水平錯位35cm,垂直位移20cm,部分居民房屋牆壁出現裂縫、凸起,整個滑坡體出現臨滑徵兆。該滑坡體由長約100m,寬30多m的花崗岩風化破碎體組成,地處居民稠密區,直接威脅百餘戶居民房屋、近千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滑坡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群眾報險後,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以及縣政府先後趕赴現場調查災情,及時研究採取了應急防災措施,人員無一傷亡,並避免了巨大財產損失。
(3)應急勘查及應急治理工程
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為了減少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少花錢、多辦事,我國政府實施了一些民心工程,應急勘查與治理了一些危害性大的地質災害。1998年以來,國家實行政府投資和地方自籌資金相結合,完成應急勘查項目7項、應急治理項目32項(表3.14),安定了人心,促進了社會穩定,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表3.14 我國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一覽表
3.4.2 應急治理的方法及特點
地質災害應急治理以滑坡、泥石流災害為主。應急治理之前,須進行必要的應急勘查。
3.4.2.1 應急勘查
(1)應急勘查的特點和方法
地質災害應急勘查不同於一般勘查,必須以救災為中心,圍繞亟須解決的問題來確定勘查的目的和任務,做到工作目標明確、具體。地質災害應急勘查技術必須要有針對性,突出快速、簡單和准確的特點,盡量節約時間和費用。應急勘查的主要手段包括遙感解譯、地質測繪、物探、山地工程等。
地質災害應急勘查,要初步查明災害的規模、性質、特點、類型及其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害體的穩定性和發展趨勢,分析影響災害點穩定性的一般因素、關鍵因素、觸發因素,進而提出應急治理方案。
(2)舉例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東山泥石流應急勘查,工作費用15萬元,勘查工作量如表3.15所示。通過勘查,初步查明了東山溝流域1.31km2的地形地貌等地質環境條件,重點對流域基本特徵、泥石流形成條件和特徵進行了詳細研究,對固體物質來源進行實地調查,對固體物質量進行了估算。東山溝流域共有四條溝谷具備發生泥石流的條件,估算鬆散固體物質414.46萬m3,其中可移動鬆散固體物質135.7萬m3,泥石流重度為17.6kN/m3。溝口100年一遇的泥石流流量為69m3/s,50年一遇的為53m3/s,20年一遇的為41m3/s。經收集研究有關資料和實地勘查,對設計參數(重度、流速、流量)進行了計算。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採取以穩定谷坡和排導為主,主支溝治理相結合,工程治理與生物水保措施相結合,行政和法規管理相配合的綜合治理方針。
表3.15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東山泥石流勘查工作量一覽表
由表3.16可知,廣西永福縣鳳山滑坡應急治理等6項應急治理工程總投入628萬元,平均105萬元/項;總保護財產2.26億元,投保比為1∶36;總保護人數10695人,平均保護人數1782人。
又如:湖南省綏寧縣地質災害應急處理項目投入資金83.33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70萬元,省財政補助資金15萬元。初步解除了綏寧縣鵝公鄉劉家村楊家滑坡及泥石流等10處地質災害的危險,保護了238戶953人145棟房屋的生命財產安全,幫助當地群眾克服了「6.19」特大山洪災害影響,改善和部分恢復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發展經濟。這些防治工程在2002年汛期很好地抵禦了地質災害的侵襲,雖然5~6月份當地集中降雨數次,但泥石流溝中的碎屑物質被牢牢穩住,居民房屋安然無恙。
江西省共對265處地質災害危險點進行了應急治理,投入資金2250.1萬元。
⑵ 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版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權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縣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處置中心是什麼級別的
縣級地質災害防復治制應急處置中心的級別是股級,也有高配為副科級的。
縣(市、區)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主要負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應急技術處置和應急平台管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巡查排查、宣傳培訓等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工作。
⑷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直屬機構
(一)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機關後勤服務中心
承擔廳機關後勤服務工作
(二)江西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
受委託依法調查、制止和處理國土資源、部和省委、省政府交辦的以及省內跨地區國土資源違法案件。
(三)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受國土資源廳委託承擔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含金土工程、數字國土工程)的組織、規劃、實施工作,承擔全省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基礎信息和資源利用情況、變化趨勢動態數據的收集、技術處理及預測分析工作,負責向省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提供有關基礎信息、資料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四)江西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
在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下,參與土地管理技術規范和省級土地利用規劃的擬定;開展土地估價、測量、土地動態監測、土地信息系統建設和土地管理科研技術服務;負責全省土地管理系統的業務培訓。
(五)江西省土地開發整理中心
受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土資源部土地開發整理中心的委託,承擔全省財政撥款的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任務;提出全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耕地佔補平衡的措施並負責有關項目的實施。負責全省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的實施管理和現場踏勘、勘測定界、規劃設計等技術性事務性工作。
(六)江西省國土資源交易中心
承擔我省國土資源網上交易的技術性、事務性等相關工作,承擔我省礦業權二級市場轉讓和鑒證服務工作。
(七)江西省建設用地事務服務中心
受國土資源廳委託承擔全省重點建設征地事務性、技術性服務工作
(八)江西省國土資源檔案館
受省國土資源廳的委託,接收、驗收國土資源資料及文書檔案;建立健全館藏國土資源資料管理和利用制度,按規定整理、保管資料;建立和維護全省國土資源資料信息服務系統;開展國土資源資料綜合研究,按規定為社會提供國土資源資料服務等。
(九)江西省國土資源培訓中心
承擔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的培訓和教育工作。
(十)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組織實施省地質勘查基金投資項目的立項、監管、評審驗收和成果處置;監督、管理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股權;申請登記省地質勘查基金獨資項目的礦業權;研究實施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制度。
(十一)江西省國土資源宣傳教育中心
按照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為組織開展國土資源宣傳活動提供服務,並參與「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和國土資源國情國策、省情及法制等重大社會宣傳活動;負責國土資源影視、文藝、文化、音像、宣傳畫(圖片、畫冊)等宣傳品的製作、發行及展覽活動;負責國土資源宣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交流,並開展理論研究;協助省國土資源廳開展對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廉潔自律和遵紀守法等教育工作。
(十二)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地址:贛州市)
隸屬於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示範性高職學院。
(十三) 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是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下屬專業應急機構,是保障省國土資源廳履行地質災害防治職責的技術支撐,是由省國土資源廳管理的直屬事業單位。其職責是負責全省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技術處置和應急平台管理工作,按要求承擔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巡查排查、宣傳培訓、防治工程監管等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和防治工作,是公益性地質環境專業技術單位。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團結路66號[330025]
⑸ 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需要多少錢
參考一下
彝良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項目屬於「9.7」地震災專後恢復重建建設項目,屬由昆明理工大學設計研究院設計,雲南臨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建設地點位於角奎鎮塘房村陳灣村民小組,建設規模6299.64平方米,預算總投資1243.1281萬元,地下一層為車庫,地上七層為辦公用房,主要有辦公大樓、儲藏室等設施,工程從2015年3月開工建設以來,按照工程進度快速推進,目前主體工程順利封頂竣工,預計今年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⑹ 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前方總調度簡易流程
1)確復認天線組裝正確,制對星完成,對星參數正常;
2)確認發電機工作正常,輸出電壓合格;
3)確認設備連接正確;
4)系統逐步開機;
5)確認衛星通道正常,滿足傳輸要求;
6)確認單兵圖像及雙向語音質量合格;
7)確認本地攝像頭和麥克風工作正常
8)呼叫建立會議,進入會商狀態;
9)確認雙向音視頻質量合格;
10)正式會商;
11)監視會商過程的音視頻質量;
12)監視單兵圖像質量;
13)會商結束。
⑺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年度總結報告
2011 年是我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能力系統建設的起步之年,是著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國發 〔2011〕20 號,以下簡稱 《決定》)的一年,也是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成果比較顯著的一年。在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 (應急辦)的正確指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部局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狠抓 《決定》的落實,充分依託專家隊伍,各部門密切合作,發動群測群防力量,全年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403 起,避免人員傷亡 34456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7.2 億元。圓滿地完成年度各項應急支撐任務,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一)應急技術指導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2011 年 3月,中編辦批復 「組建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的請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根據批復文件和部局批示指示精神,強化已有管理處室的地質災害應急保障與服務職能,新增地質災害應急協調室、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評估室、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室、地質災害應急會商處置室和地質災害應急培訓演練室5 個專業應急業務部門,著力加強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建設。目前,專業應急隊伍規模達 30 人,形成了一支初具規模的國家級地質災害專業應急技術指導隊伍。為了更加有序地做好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受地質環境司 (應急辦)委託,健全完善 《汛期地質災害應急值班制度》、《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等規章規程; 起草編寫了 《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導則》、 《突發地質災害巡查技術規范》等標准規范。經過一年的辛勤工作,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二)持續穩定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
在與中國氣象局繼續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業務聯系,深化、細化預警預報模型和技術方法,加強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2011 年 5月1日~9月30日,與中國氣象局應用氣象值班室的技術人員密切合作,逐日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值班工作。2011 年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從 5月1日正式啟動,至 9月30日結束,另有 2 次應急預警值班 (3月25 ~27日,10月1 ~5日)。預警值班共 161 天,製作預警預報產品 161 份,4 級以上 (含 4 級)在中央電視台發布,共發布 63 次; 3 級以上 (含 3 級)在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和國土資源手機短報上發布,共發布 141 次。在雲南盈江地震抗震救災等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期間,主動提供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服務。
(三)嚴格執行災情險情值守速報制度
堅持領導帶班制度、信息上報制度、首辦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4 項制度,採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現場值守 3 種方式,開展 24 小時地質災害應急值守。據統計,截至 12月31日共值守 365 人次,協助完成報送災情險情報告 130 期、簡訊息 419 條,報送國土資源部值班信息 110 期,報送部門要情 520 條,參加國務院視頻點名近 40 次。災情險情報告全部實現在地質環境信息網發布。同時,拓展了值守的內容,譬如設置重大地質災害媒體信息搜索系統,確保災情險情信息全面、及時無漏報; 開通了網信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發送災險情信息和應急指令; 發送問候信息,營造緊張活潑的應急氛圍。
(四)及時響應應急指令開展技術指導
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的最高價值准則,及時響應部局應急指令,開展技術支持與服務。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時。分別召開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質災害災情會商交流會,分析形勢,判斷趨勢,確定防範重點,總結各階段應急防治經驗與教訓,平戰結合提升應急能力。二是巡查指導突出重點。充分調動 126 名部級應急專家,健全完善 7 個片區的巡查指導會商制度,駐守巡查指導和重點現場指導相結合,指導全國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2011年先後派出 50 多個技術工作組,汛期啟動了 7 大片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長期駐守18 個重點省份開展巡迴檢查。三是應急處置科學有效。派出 30 個技術專家組,協助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四是認真總結評估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起草編寫了 《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年度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匯編》、《全國地質災害年度通報》、《地質災害年度報告》。
(五)探索開展應急防治科普培訓演練
製作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材料,製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減災科普影像,通過電視、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科普宣傳。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流程,精心組織各類應急技術培訓演練。2011 年3月份、11月份分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和甘肅省蘭州市舉辦了兩期培訓班,受訓人數超過 500人,效果顯著。積極配合指導各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據統計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2600 次,參加人數達 100 多萬人。其中,7月7日,配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在靈寶市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7月23日配合陝西省國土資源廳技術指導丹鳳縣和安康市兩地同時進行應急救援實戰演練; 9月19日與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在蘭州市城關區聯合組織實施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六)加強應急技術研究提升科技水平
圍繞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工作,圓滿完成行政事業專項 《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年度目標任務。積極申報「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與示範」、 「地質災害應急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重大地質災害空天地一體化感測網數據獲取技術研究與示範」和 「三峽庫區、汶川地震災區地質災害研究」等科研專項,夯實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基礎,探索推廣應用高新技術裝備與方法,突出重點為部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⑻ 上饒市地震減災防災局局長是什麼級別
上饒市為江西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市)
上饒市地震減災防災局應該屬於正處行政機構,局長就是正處級。
⑼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副主任田延山是哪裡人
延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