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避險享受對象

地質災害避險享受對象

發布時間: 2021-02-10 19:12:33

地質災害高發區居民點的避險准備

為緊急避險,地質災害高發區的居民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縣、鄉、村有關部門的配合下,事先選定地質災害臨時避災場地,提前確定安全的撤離路線、臨災撤離信號等,有時還要做好必要的防災物資儲備。

❷ 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的填寫方法

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種加固工程如支檔、錨固、減載、固化等,並附以各種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簡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體上的裂縫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避免地表水入滲,對已有塌陷坑進行填堵處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地質災害的應急避險避免受災對象與致災作用遭遇。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就是指主動的躲避與被動式的撤離。對於處於危險區的工程及人員,所採用的方法是:預防、躲避、撤離、治理,這四個環節每一個都含有很大的防災減災的機會。崩塌、滑坡災害的應急防治措施是: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作用;事先有預兆者,應盡早制訂好撤離計劃。躲避泥石流不應順溝向下游跑,應向溝岸兩側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處。折疊編輯本段防治知識折疊發生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緣不斷發生掉塊、墜落、小崩小塌的現象;崩塌的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不時偶然聽到岩石的撕裂摩擦聲;出現熱、氣、地下水異常;動物出現異常。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緣出現橫向及縱向裂縫,前緣土體出現隆起現象;滑體後緣裂縫急劇加寬加長,新裂縫不斷產生,滑坡體後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體出現松動和小型塌滑現象;滑帶岩土體因摩擦錯動出現聲響,並從裂縫中冒出氣或水;在滑坡前緣坡角處,有堵塞的泉水復活或泉水、井水突然乾涸;動物出現驚恐異常現象;滑坡體上的觀測點明顯位移;滑坡前緣出現鼓丘;房屋傾斜、開裂和出現醉漢林、馬刀樹等。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異常變化;地面變形;建築物作響、傾斜、開裂;地面積水引起地面冒氣泡、水泡、旋流等;植物變態;動物驚恐。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區別外,常常還具有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泥石流發生的前兆是:溝內有轟鳴聲,主河流水上漲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斷。動植物異常,如豬、狗、牛、羊、雞驚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亂竄,植物形態發生變化,樹林枯萎或歪斜等現象。如發現上述的一些徵兆,尤其是發現山體出現裂縫,則可能存在發生崩塌、滑坡的隱患,長期降雨或暴雨則可能誘發泥石流。折疊應急避險避免受災對象與致災作用遭遇。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就是指主動的躲避與被動式的撤離。對於處於危險區的工程及人員,所採用的方法是:預防、躲避、撤離、治理,這四個環節每一個都含有很大的防災減災的機會。崩塌、滑坡災害的應急防治措施是: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作用;事先有預兆者,應盡早制訂好撤離計劃。躲避泥石流不應順溝向下游跑,應向溝岸兩側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處。折疊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種加固工程如支檔、錨固、減載、固化等,並附以各種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簡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體上的裂縫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避免地表水入滲,對已有塌陷坑進行填堵處理,防止地表水注入。折疊簡易監測方法地質災害簡易監測,是指藉助於簡單的測量工具、儀器裝置和量測方法,監測災害體、房屋或構築物裂縫位移變化的監測方法。1、一般常用監測方法:(1)埋樁法埋樁法適合對崩塌、滑坡體上發生的裂縫進行觀測。在斜坡上橫跨裂縫兩側埋樁,用鋼捲尺測量樁之間的距離,可以了解滑坡變形滑動過程。對於土體裂縫,埋樁不能離裂縫太近。(2)埋釘法在建築物裂縫兩側各釘一顆釘子,通過測量兩側兩顆釘子之間的距離變化來判斷滑坡的變形滑動。這種方法對於臨災前兆的判斷是非常有效的。(3)上漆法在建築物裂縫的兩側用油漆各畫上一道標記,與埋釘法原理是相同的,通過測量兩側標記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裂縫是否存在擴大。(4)貼片法橫跨建築物裂縫粘貼水泥砂漿片或紙片,如果砂漿片或紙片被拉斷,說明滑坡發生了明顯變形,須嚴加防範。與上面三種方法相比,這種方法不能獲得具體數據,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斷滑坡的突然變化情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方法除了採用埋樁法、貼片法和災害前兆觀查等簡單方法外,還可以藉助簡易、快捷、實用、易於掌握的位移、地聲、雨量等群測群防預警裝置和簡單的聲、光、電警報信號發生裝置,來提高預警的准確性和臨災的快速反應能力。2、監測次數和時間旱季每15天監測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監測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發現監測地質災害點有異常變化或在暴雨、連續降雨天氣時,特別是12小時降雨量達50㎜以上時,應加密監測次數,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晝夜安排專人監測。

❸ 緊急避險的對象

緊急來避險是指為了使源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給第三方造成損害的緊急避讓行為。

緊急避險的對象就是正在發生的緊急危險(包括一切危險,如:犯罪行為、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動物侵害等等)。
緊急避險的要件
(1)必須針對正在發生的緊急危險。如果人的行為構成緊急危險,必須是違法行為。
(2)所採取的行為應當是避免危險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須是法律所保護的權利。
(4)不可超過必要的限度,就是說,所損害的利益應當小於所保全的利益。緊急避險不負法律責任。在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火警、救生員),不得在發生與其特定責任有關的危險時實行緊急避險。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請採納。

❹ 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是啥

全稱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其是專指國土資源部門發放屬給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用來避讓地質災害的簡易卡片。該卡片上說明了避災路線、方法、監測方法以及平時防範地質災害需要注意的要點,當地政府的值班電話,並有對持卡人的基本家庭信息的記錄等等。

❺ 什麼是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根據已圈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政府部門填制的簡易卡片,統稱為「明專白卡」。將地質災害的屬基本信息、誘發因素、危害人員及財產,預警和撤離方式,以及政府責任人等,落實到鄉(鎮)長和村委會主任及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村民,並向村民詳細解釋具體的地質災害防治內容。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❻ 內江農村地區房屋搬遷賠償大概是多少錢每平方米啊,或者有什麼標准沒

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今瀘縣 富順 榮昌三縣接壤處設置了 隆橋驛,劃歸今重慶市榮昌縣管轄。雲峰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屬富順縣。 明嘉靖四十五年,四川巡撫譚綸以驛界瀘縣、 榮昌、 富順縣諸境地里遼廣,山澗險阻,歷為盜賊潛匿蹤跡,奏請割三縣交錯地在隆橋驛置縣,於夏歷十二月壬辰初獲准。隆慶元年(1567年)析瀘縣2里、榮昌4里 、富順14里置隆昌縣,以隆橋驛為城址。隆昌縣名由來主要是政治因素為寓興隆昌盛。 隆昌在隆慶元年至清嘉慶六年(1567--1801)屬敘州府。 清嘉慶七年(1802年)推行道制,隆昌屬川南永守道(1908年改稱下川道)敘州府。 民國元年廢道制。隆昌屬敘州府。 次年廢省改道,同時廢府 州廳,隆昌直屬下川南道(次年名永寧道)。 民國17年,國民政府組地方行政組織,以縣為基本單位,隆昌直屬四川省政府。 民國24年,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督察區,隆昌屬第七行政督察區,至1949年無異。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12月18日成立隆昌縣人民政府,屬瀘州專區。 1952年1月瀘州專區改為隆昌專區,專署移駐隆昌縣城; 1952年12月20日,隆昌專區改為瀘州專區。 1960年7月瀘州專區撤銷,隆昌屬宜賓專區。 1968年專區改為地區,隆昌屬宜賓地區。 1978年4月隆昌改屬內江地區; 1985年6月內江地區改為內江市,隆昌屬內江市管轄至今。二 縣域 隆昌縣地跨北緯29度11秒,東經105度02秒至105度26秒 東臨榮昌縣,南界瀘縣,西接富順縣,北連內江縣(今東興區)。縣域從建縣至今無大的變動。縣境幅員大致為: 東西約距90里,南北約距90里。 三 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 明代地方行政區劃基層實行里甲制,百戶為里.隆昌建制時編戶20里。 清代隆昌地方行政區劃基層改為鄉里制。 康熙二十五年(1686),全縣分東、南、西、北在域共5鄉,編戶為25里.光緒三十二年(1906)全縣分東 西南 北四鄉,後改為二十五鄉。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民國初年,全縣設24個保.民國7年,改上述24保為田,並新增4個田,全縣為28田。 民國16年改上述28個田為28個鄉鎮。 民國24年,縣政府奉令編整保甲,實行聯保制。縣轄政區分為區、聯保、保、甲4級.全縣設4個區,30個聯保615個保,6077甲。 民國29年7月實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鎮),實行縣 鄉(鎮)二級制,區改為指導區,各區分別設指導員2名,同時,將30個聯保調整合為20個鄉(鎮),各鄉(鎮)分設鄉公所。 民國30年七 八月,新設8個鄉(鎮)。至此,全縣共設4個指導區,28個鄉(鎮)。 建國後的行政區劃: 1950年元月,全縣劃為5個區,28個鄉(鎮),312保,3980甲. 同年5月,廢保 甲,以原鄉 保建立農民協會,並增設3個區。全縣為8個區,28個鄉(鎮).1956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個區級鎮(城關鎮)`29個鄉,5個鄉級鎮。同時,全縣農村劃為4個片區。 1958年10月,除城關鎮以外,將全縣34個鄉(鎮)改建為政社合一的26個人民公社,262個管理區,1627個生產隊.1962年3月,再次調整,全縣為8個區,1個鎮(城關鎮),43個公社,365個生產大隊,3309個生產隊。 1984年4月,撤社建鄉,原社改為鄉名.公社下屬各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居民小組.全縣為8區1鎮(城關鎮) 43個鄉,371個村,4044個小組。 1992年2月,撤區.鄉建區級鎮(鄉),至今共18個。分別是:金鵝鎮 、響石鎮、 聖燈鎮、黃家鎮、雙鳳鎮、界市鎮、周興鎮、石碾鎮、漁箭鎮、石燕鎮、李市鎮、胡家鎮、雲頂鎮、山川鎮、迎祥鎮、龍市鎮、桂花井鄉、普潤鄉。
求採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