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下雨會有地質災害嗎
❶ 剛剛 請問,甘南下雨適合旅遊嗎有沒有本地人指點一下。
去甘南旅遊最好是過了雨季再去,因為很容易遇到泥石流這樣的地質災害,非常不安全
❷ 甘南夏天下雨是不特別冷
一方面,下雨有時是因為冷空氣來臨,與暖濕氣流交匯,形成降雨。既然有冷空氣專參與,當然會感覺冷。另屬一方面,連續陰雨天,雲層很厚,遮擋了陽光,太陽輻射熱不能到達地面,造成溫度不能抬升,也就感覺冷了。在我們廣東,夏天連續下幾天雨也不會感覺冷,最多是有點涼快,經常還是悶熱的。因為南方夏天的暖濕氣流太強大了,北方的冷空氣到了南方已是強弩之末,根本不是對手。
❸ 2017年6月6號甘肅甘南今晚是不是有地震
地震是來一種因地殼自內部應力釋放過程的自然地質災害。目前科技技術還不能提前預報出何時何地將發生地震,所有說哪裡會在什麼時候將地震的消息都是「蠱惑人心」的謠言。不要輕信也不要傳播。我國地形復雜,國土面積遼闊,還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大陸內部也存在很多地質構造地震斷裂帶,各地多有發生地震很正常。不必恐慌和「惴惴不安」。
❹ 打算到甘南臨潭縣上班,但又擔心地質災害,不知道現在八月份去合適不
沒有問題,臨潭人民歡迎您,八月算是甘南最好的季節了。臨潭的地質災害不算太多,不要擔憂。
❺ 甘肅舟曲泥石流原因是怎樣產生的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後是礦產,對於當地自然資源的掠奪就像嚼甘蔗一樣內,一節一節地把舟容曲嚼干。
由於後續資金不足,舟曲泥石流防治工程未能完成。重點預警地三眼村的排導工程一直沒有實施。而淹沒縣城的泥石流正是從這里傾瀉而下。
❻ 造成舟曲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
8月15日,一名穆斯林兒童在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清真寺哀悼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8月15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並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新華社供圖 「我們如果總是把災害簡單地歸咎於自然,逃避責任、掩蓋矛盾,不注意問題的實質,更大的災難就不可避免。」
不能簡單歸咎於自然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歸因有很多客觀因素,諸如舟曲是「5.12」特大地震活動的影響區;舟曲是地質災害的高發地區;突發暴雨的影響等等。
但是8月9日,在蘭州,一個特別緊急會議上,部分參加「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的專家卻達成一個基本共識:生態破壞也是造成此次泥石流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類活動難辭其咎。
這個特別緊急會議,是在論壇已於上午閉幕的情況下,尚未離會的專家在下午又發起召開的,旨在以生態學者的責任回應白龍江泥石流災害的嚴峻挑戰,並對生態文明論壇下一步行動如何更加務實地開展進行專門研討。
「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得到了甘肅省政府的極大支持,由中國生態學會,甘 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以及甘肅省環保廳、林業局、旅遊局、農牧廳、工信委等共同主辦,意在把甘南州建設成為「中國青藏高原東部的生態文明示範區」。同時使臘子口所在的迭部縣,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示範縣」。
由於舟曲泥石流災害,原定於8月8日開幕、8月12日閉幕的「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於8月9日上午便匆忙結束,去往甘南州和迭部縣的行動計劃被迫取消。
「以前總說生態危機迫在眉睫,現在確實體會到了。這對我們參會者無疑是一個警示和提醒。」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正春參與了論壇的籌劃工作。
張正春在後來幾天里又反思:2008年「5.12」大地震之後,他曾前往舟曲考察,看到災後人們踴躍捐款、政府忙於「災後重建」,對於盲目的建設和單純的熱情,他深感擔憂。
當時他就意識到:舟曲的生態破壞非常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已經不適於進一步的發展,如果大規模投資推動「災後重建」,對於這個城市只能是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後果會更加嚴重。
張正春表示,舟曲泥石流災害既是地質災害,也是生態災害。「我們如果總是把災害簡單地歸咎於自然,逃避責任、掩蓋矛盾,不注意問題的實質,更大的災難就不可避免」。
生態破壞堪憂
迭部在白龍江的上游,舟曲在白龍江下游,迭部、舟曲相鄰。而白龍江是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最近有研究成果認為,白龍江是嘉陵江的正源。
「白龍江不是今年才發生泥石流、才截斷白龍江的,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也多次發生泥石流,曾截斷白龍江兩次。」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教授王文浩說。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王文浩關注這里多一些,他記得,那時每年七八月份,動不動就有泥石流,動不動就會阻斷交通。
當時,沿江修建的公路,特別在迭部、舟曲兩縣之間的交接處,一遇暴雨,就會出現山體塌方或者泥石流,有時需要推土機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交通。當時是事故現場兩邊的車輛交換著運輸來往的旅客。
浙江大學生態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所所長嚴力蛟團隊,剛剛為迭部縣完成了《迭部縣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嚴力蛟曾在去年去過舟曲,當時發現,舟曲與迭部地貌植被相差很大,滿目所見,舟曲大都是荒山石頭,而迭部相對要好得多。「說明植被、植物對這樣的地區非常重要」。
在歷史上,舟曲森林茂密。迭部、舟曲與九寨溝相距不遠,以前植被狀況也相差不多。嚴力蛟表示,在20世紀70年代末,九寨溝停止森林砍伐,但是在迭部、舟曲,一直到90年代還在砍伐。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國家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才被迫停止森林砍伐。
「尤其是最近幾十年的砍伐,使舟曲成為荒山禿嶺,生態難以恢復,舟曲發生的泥石流災難,對迭部也是一個警示。」張正春說。
「如果舟曲依然是森林茂密,如果舟曲縣城的建設能夠科學合理規劃,這場泥石流難道就不能避免或者減弱嗎?誰能保證舟曲的未來不會發生更加嚴重的暴雨和更加慘重的泥石流災害呢?」 張正春追問。
舟曲的問題並不是孤立的。張正春表示,由於長期的森林砍伐和嚴重的植被破壞,全國江河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已經很差,無雨則旱,有雨成澇,自然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和涵養水分的條件已大部喪失,這是一個嚴重的生態危機。
前一段時間張正春去若爾蓋草原,發現以前的滿目清水現在正變得渾濁。30年前,甘南的草原還能蓋住牛羊,但現在遠看是青草,走近就發現草根早已裸露,黃土已露出,一遇暴雨,草原上就沖出無數的小水溝,也將大量泥沙帶入河流濕地。
由於上游植被破壞,水源涵養能力很差,一旦下雨,泥沙俱下,現在在甘南州,洮河、白龍江一下大雨就渾濁,以前清澈見底的景象沒有了。
而以前黃河在甘南州境內也是清的,到了寧夏段才是黃色的,在草原很少有泥沙帶入。「現在我們的黃河在青藏高原的草原地帶就已經是黃的,說明草原退化,其水土保持能力已經非常差。以前水土流失是在江河的中下游才有的,現在是在源頭。的確很嚴重。」張正春說。
舟曲同迭部比較類似的一點,還在於水電站建設、礦產資源的開發比較多。白龍江干支流小水 電密布早已遭詬病。「這對生態資源的破壞非常大,礦產資源開發、水電站建設大部分都是小企業做,其實政府沒有得到好處,農牧民也沒有得到好處。投資老闆賺錢,生態破壞掉了。礦產已經開發的要改造,沒開發的要控制,盡量不要新建。」嚴力蛟說。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駱世明表示,水利工程、水庫、水電站對於減少洪澇災害有好處,但也有很大弊病,諸如取石方、崩坡、植被破壞。同時,這樣的水利工程如果設計不好,會阻擋魚類洄遊,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李文埕表示:「我就很奇怪,現在白龍江沿岸有那麼多水電站,但老百姓生活不能用電、用不起電。」
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鍾林生在這里調查發現,只 有一個村莊免費使用電,其他村莊都是買電,而且電費很貴,但所看到的草場、山地由於修電站遭到很大破壞。同時,當地村民由於缺少便宜的電能供應,也不得不上山砍柴作為生活能源而破壞植被。
怎樣才是建設性舉措
中國生態學學會秘書長陳利頂認為,生態文明,也是一種理想與境界。文明應該有很長的歷史內涵,經過很長的歷史沉澱才能夠形成,不是一個項目就能實現。「這就需要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步步去落實」。
張正春表示,從白龍江來說,剩下的最後一個據點就是迭部。如果迭部保護不好,對整個白龍江就是很大威脅,這也說明生態保護已刻不容緩。要開辟綠色道路,為建設生態文明找一個出路。
此次先期在蘭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議程之一是審議《白龍江臘子口水利風景區規劃》,鍾林生任規劃組組長。
包括「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策劃者在內,籌劃申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希望對白龍江的水資源保護有一個科學的規劃和法律法規保障,並進一步引起水利部的重視,把迭部段白龍江(緊接舟曲白龍江上游)的生態環保問題納入到國家保護渠道。
「現在看來,這個規劃是真正保護白龍江、真正防患於未然的規劃,走到前面了。這是對舟曲的很大貢獻。」鍾林生說。
當時在審議會上,水利部國家水利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詹衛華表示,入選水利風景區,將在水利工程項目申請上被優先考慮,對下一步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都會帶來便利,包括爭取國家投資,進行水土保持、水電站改造等都可以與水利工程資金相結合。
詹衛華提醒,水利資源不僅僅是水電站這樣的水能資源,它也包括防汛抗旱,包括水、土、漁以及水文化等等一系列資源。
「如果我們及早發現和重視舟麴生態破壞如此之嚴重,可以及早加以預警和防範。」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生態學系主任章家恩教授說。
章家恩是「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最早的發起人、創始人和推動者之一。
就在論壇在蘭州舉行的幾天時間,他也參與了幾個規劃的論證、成果發布與研討等活動,除了《白龍江臘子口水利風景區規劃》、《迭部縣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還有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牽頭承擔的《甘南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章家恩表示,圍繞甘南以及迭部的規劃,一定要考慮該地區的生態風險、生態敏感性和生態脆弱性,相關的建設規劃應包括怎麼使植被恢復和重建,應包括脆弱的滑坡體如何處置,以及必要的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等。
「在規劃中對生態環境的現狀評價和災害診斷也不可缺少。」章家恩說,只有這樣,所制定的規劃才能落到實處,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對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帶來好處。
在章家恩看來,在甘南,甚至整個甘肅省,最重要的是打造生態軟實力,進行植被恢復和生態建設,而目前在該地區狹小的河谷地帶進行較多硬質設施的建設,包括到處毀林挖礦、建築房屋、修水電站、進行游樂設施建設等都是不足取的,應加以制止和防範。
這個軟實力,不一定要去做現代化的農業建設,也不應是簡單地追求工業GDP,而應把該地 區特殊的自然生態價值、少數民族的生態文化價值和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價值等,充分發揮和提升出來,這樣既保護了生態環境,軟實力也會得到提升,最終也會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生態生產力,創造綠色GDP,而不是大興土木。」章家恩強調。
對於生態學工作者的責任,章家恩認為,現在不是缺少生態理論,也不一定是缺少生態技術, 更多的是缺少生態信仰和生態責任。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這樣,隨著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我們對自然、生態不是持有友好和諧共處的心態。如果我們不復歸對自然的敬畏和愛護,不能善待、善管和善用自然,不能樹立全民的生態信仰,我們的學術報告、生態規劃講得再好,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章家恩提議,下一屆生態論壇不一定僅僅是開會,坐而論道,而應該是從概念到行動,需要生 態學家到現場開展生態調查,解決實際生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措施,才能給地方生態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實效。另外,可考慮在過去的「紅色長征」沿線,特別是在一些生態脆弱的地區,多點聯動召開下一屆生態文明論壇,以喚起全國和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並付諸行 動。
「我們在甘南迭部作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非常必要,迭部在生態功能區劃上屬於限制開發區。是生態脆弱區,也是生態敏感區,植被一旦破壞很難恢復。」嚴力蛟說,「如何防止舟曲這樣的生態災害發生,首先是要有一個好的生態文明規劃,規劃要有可操作性,可以落到實地。」
現在西部開發招商的很大問題是「飢不擇食」,只要有資金進來就可以。嚴力蛟認為,應設兩個門檻:一個是資金准入制度,小企業不能進來,否則建設不好反倒是破壞;另一個是環保准入制度,污染企業錢再多也不能進。
嚴力蛟建議,生態建設也要納入對地方鄉鎮領導政績的考核體系。
王文浩說,藏族有很好的生態觀和習慣,他們崇尚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藏族朝山拜水,山父水母,對山、水是真正的崇拜。把藏族同胞動員起來,不砍樹了,規劃保護起來就很容易。要引導、發揮幹部和百姓良好的生態觀和積極性。
鍾林生認為有幾個工作可以持續,比如針對甘南的生態建設,一些理論問題的研究,可以通過設立小基金項目,吸引大批年輕力量來做,「不是臨時補救性的研究,而應是長期研究」。
王文浩說:「保護好甘南長江黃河上游地區,對於保護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意義重大。下游地區應該反哺上游地區。」
鍾林生同時建議,就一些問題在政府層面形成提案和建議,也包括通過專家的咨詢意見,比如院士咨詢報告上報,這 「有時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❼ 甘南舟曲泥石流災害是怎樣的
2010年8月7日夜,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致使1434人遇難,失蹤內331人。舟曲5千米容長、500米寬區域被夷為平地。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全國「5•12」特大地震的重災縣,也是全國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質災害多發區。此次發生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的三眼峪溝、羅家峪溝、硝水溝和寨子溝位於縣城的北部。
8月7日晚11時左右,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達97毫米,持續40多分鍾,引發三眼峪、羅家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千米,平均寬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總體積750萬立方米,流經區域均被夷為平地。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共造成舟曲縣城區1850多間商戶被掩埋或遭受水淹,總面積超過了4.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2.12億元人民幣。
其中,被泥石流沖毀掩埋650間,面積1.2萬平方米,經濟損失3200萬元人民幣;被洪水淹沒商鋪1200間,面積3.5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1.8億元人民幣。
❽ 甘南縣03:00還會有地震嗎
地震預測目前為止是全世界都無法解決的難題,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他知道哪裡什麼時間會發生地震,那一定是騙你的。況且政府是不允許任何個人發布地震預測的。所以你的這個問題是不可能有人給你明確答案的。
❾ 2010年8月7日22點左右,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泥石流沖進縣城,並形成堰塞湖。
寫「黨的關懷之舟曲篇」。才一年的時間,舟曲已經變了樣,街面大都修復好了,還建了許多新房子。
❿ 甘南下雨天旅遊好不好
多帶衣物和雨衣。
甘南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西南與青海黃南州、果洛州接壤內,東部和北部容與隴南市、定西市、臨夏州毗鄰,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0°46′~104°44′,北緯33°06′~36°10′之間。下轄合作和臨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瑪曲、碌曲七縣一市,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3.07萬人,藏族佔54.2%。甘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評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遊景區」,被美國最具權威的旅遊雜志《視野》、《探險》評為「『讓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個戶外天堂」之一,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發展促進會、世界華人聯合會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最美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