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六盤水地質災害滑坡電話

六盤水地質災害滑坡電話

發布時間: 2021-02-10 14:25:50

A. 我國山區主要地質災害概述

地質災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地質災害發生的動力是地球的內動力、外動力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作用於地殼表部的力。地球的內動力發生於地球內部,非常強大並無法控制;外動力產生於地表和地表鄰近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如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而人類本身作用於環境的不合理的工程以及經濟活動是可以控制的。伴生的各種災變事件是指地殼發展演化過程中同時發生的對自然環境、人為環境產生破壞,對人類本身的財產、生命造成危害的事件。

廣義的地質災害可分為:①地球內動力作用為主產生的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和海嘯等;②以地球外動力作用為主產生的地質災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等。

針對我國實際情況,火山、海嘯災害不突出,地震災害歸屬國家地震局管理,所以《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歸為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形成、發生的條件很多,主要有地形、地層岩性、地質構造、新構造活動、地震、岩體結構、節理裂隙、降雨、地表溝河水沖刷、地下水侵蝕、水庫、湖水浪擊和眾多的不合理的人為工程、經濟活動等。不同的災種,形成、發生的基本條件也不盡相同。如滑坡形成的基本條件是地形、地層岩性及地質構造等內部條件,加上降雨、河流沖刷以及人為開挖坡腳等1~2個外部條件就會發生;泥石流發生的基本條件是高陡的地形(溝床比降)、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和強降雨(動力條件)等。

地質災害主要分布於山區溝、河兩岸陡坡地形,有少數分布在丘陵緩坡地形,並受地層岩性的控制;黃土地面塌陷受黃土性質、降水分布、黃土分布的控制;大部分地面塌陷發生在石灰岩分布區的岩溶發育帶和地下采空區;滑坡發生在軟岩、易滑地層分布區。

山區危害油氣管道的主要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和山洪沖刷等類型,其中又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為主。

B. 因為地質災害山體滑坡,政府要求搬遷,可以現在政府說又取消了,可以這樣嗎

我們也遇到過,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C. 貴州六盤水山體滑坡,山體滑坡前有哪些徵兆

山體滑坡的前兆是在山坡中出現了一些排列規律的裂縫,或者是在山坡上的房屋的牆體開始出現倒歪的現象,或者是牆壁出現了裂縫了,這些都是山體滑坡的前兆。所以一般大雨天氣的時候,我們最好是不要去往山區的,不然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山體滑坡的現象,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來說也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我們最好是了解一下山體滑坡的小知識,這樣在遇到這樣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很慌亂,也能知道滑坡的前兆,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可能的保障自己的安全,盡可能快的離開危險的地方,去往安全區,其實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D. 貴州六盤水山體滑坡已救出17人,目前的山地救援如何進行

一般在自然災害發生過後,我們在搜救的時候都會帶上警犬和生命探測儀,因為這樣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找到遇難的人,而且這一次六盤水發生這樣的一個山體滑坡事件,導致了很多人受到了生命危險,所以現在已經派出了247名指戰員和9支礦山救護隊,開展了地毯式搜索定位,就是為了趕快找到這些受傷的人,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傷亡。

所以我們一般建房子都不要建在山體下面,因為這樣很可能會發生危險。而且像這一次自然災害,17人遇難,還有6個人沒有被救出來,救援任務也是一直緊張的開展中的,因為時間就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晚一點的話,可能就會失去他們的生命,所以希望他們能夠堅持到救援小組找到他們的時候。

E.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蟠龍鎮二道岩村慶祝6組地質災害狀況

山體已出現大面積裂痕,雨季容易出現山體滑坡,給山下住戶帶了生命財產安全,建議搬遷。政府部門要引起足夠重視,妥善處理好搬遷戶的善後工作!!

F. 貴州盤縣山體滑坡是怎麼回事

3月26日1時20分左右,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新民鎮扒嘎村發生山體滑坡,此次事故共造成1人受傷4人死內亡。目前搜救工作容已經結束,災害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山體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地質災害之一。

G. 四川盆地地質環境區礦山土地資源破壞、環境污染、滑坡、泥石流環境地質問題

四川盆地大致可劃分盆內和盆周兩大部分。盆內主要為低丘和平原,包括榮縣—威遠—隆昌一帶的丘陵區、達州—大竹—華鎣一帶中低山區、新津—雙流—彭山—眉山—洪雅淺丘區和成都—資陽—遂寧—綿陽—南充等地平原-丘陵區。盆周包括北部廣元—旺蒼—南江—萬源一帶中低山區、盆西綿陽—德陽龍門山中山區、盆西南寶興—雅安—石棉—樂山一帶中山區和盆南珙縣—高縣—筠連—敘永—古藺一帶中山區。

盆內以天然氣、煤、鹽類礦產和硫鐵礦為主,此外有建材非金屬礦。盆內有大洪山芒硝礦,是我國三大芒硝基地之一。其餘多為中小型礦山。主要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是占壓、破壞土地資源、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以及環境污染。據不完全統計,盆內礦山年產廢水量3606.36×104m3,累計堆放廢渣量2682.94×104t,占壓、破壞土地資源面積769.63hm2。該區煤礦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比較突出,如瀘縣新民煤礦山,采空區面積達4hm2,地表破壞面積約8hm2,區內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斷流,井水乾枯,地表開裂、塌陷,危及當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資威隆煤礦區,大面積采空區造成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大量廢渣和煤矸石占壓農田,阻塞河道,礦井廢水污染水源等環境地質問題;達竹煤礦區有滑坡、塌陷、地裂縫、煤矸石自燃、地下水疏乾等環境問題,造成農田、公路、橋梁、房屋受損和人員傷亡;華鎣山煤礦山廢渣、廢水亂排放,嚴重污染和破壞土地、水體,造成河道淤塞、地下水疏干,飲用水枯竭,出現地表塌陷、開裂等地質災害。非金屬建材礦山占壓、破壞土地資源明顯,對交通沿線景觀資源造成破壞。

盆周以磷礦、煤礦、硫鐵礦、鉛鋅礦、砂金礦、建材非金屬礦(石灰岩、玄武岩、花崗岩)為主,造成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主要為地面塌陷、地裂縫、大量占壓、破壞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年產礦山廢水量為3796.60×104m3,累計堆放礦石量為9005.64×104t,占壓、破壞土地資源面積73760.77hm2。該區煤礦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亦比較突出,如北部廣旺煤礦,采空區引發大面積地面塌陷、地表開裂,並產生滑坡等地質災害;龍門山中段開采二疊系的煤和磷,形成大面積、多級采空區,地表形成眾多危岩,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耕地破壞;盆南芙蓉煤礦,開采二疊系的煤,引發滑坡、泥石流20餘處,地面沉降3處,開裂數十處,崩塌15處,致使農田乾枯,土地荒蕪,泉水枯竭,房屋拉裂和環境污染等;古藺—敘永煤硫礦區,大面積采空區形成地面拉裂、塌陷,山坡形成危崖、崩塌等地質災害,選礦形成的尾礦堆抬高河床,堵塞河道,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氣均受污染。廣元地區嘉陵江中游砂金礦山,河灘和階地削離嚴重,尾礦、廢石堆在河邊,填高河床,破壞耕地、防護林和航道。龍門山中段安縣石灰石礦山,開采二疊系、三疊系灰岩,采礦、剝離植被和耕地數千公頃,水土流失嚴重,河道和溝谷被礦渣堵塞,嚴重影響了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彭州「飛來峰」石灰石和煤礦山,由於數百小礦爭采,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影響了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景觀;盆西雅安鍋巴岩石材礦山,開采前震旦系大理岩、花崗岩,由於開采粗放,成荒率低,廢石堆積量大,部分河道淤塞,溝谷阻斷,誘發泥石流、抬高河床,威脅下游村莊、縣城安全。

H. 貴州六盤水山體滑坡,山體滑坡爆發性強,哪些地勢較為安全

一般發生山體滑坡,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就是比較安全的地方,而且我們最好是遠內離水源然後選容擇一個比較平坦的地方進行避難,因為一般來說,地勢比較高的都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山體滑坡都是往上面開始的,所以一般來說,上游的地勢會比較安全一些,所以我們最好是在上面避難,這樣危險的可能性會小很多。

但是總體來說,我們最好是做好預防工作,因為做好了預防工作,我們就基本上不會遇到危險了的。而且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不然我們逃生的時候都是很驚慌的,那麼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危險,所以一定要盡可能的冷靜,然後讓自己快點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I. 六盤水山區的生活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我需要真實的情況,謝謝大家了。。

六盤水市位於貴州西部,總面積9914.8平方公里,轄4個縣級行政區,9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306.0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0.958萬人。所轄縣級行政區中, 3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定貧困縣),有6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佔全省重點鄉(鎮)的7.25%, 佔全市鄉 (鎮)總數的69.38%,有101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佔全省的7.25%,佔全市並村前行政村的57.72%。1986年全市貧困人口132.09萬人,佔全省的8.8%,到2007年全市貧困人口30.91萬人,佔全省的7.96%,六盤水市一直是貴州省主要的貧困地區之一。
六盤水市經過1986年開始到1993年的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1994年至2000年「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和2001年到現在的新階段扶貧開發,農村貧困面貌得到明顯改變,廣大農村貧困人口逐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1986年到2008年,全市貧困人口由132.9萬左右下降到的18萬人左右;農民人均佔有糧食從216.67公斤上升到349公斤,農民的吃糧問題基本解決;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75.44元,上升到2735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通公路率達99.5%,村通電率達100%,農戶用電率達 96.91%,村自來水受益率達67.8%,有95.4%的行政村通電話。 「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有鄉鎮衛生院 97 所,病床6078 張,村衛生室 1480個,鄉村醫生 3816人,2007年廣播覆蓋率達 88.85% 、電視覆蓋率達94.61%,建農村經濟信息網點105個,有鄉精神文明活動中心 64個。農村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發展。

二、我市農村貧困的一般現狀及特殊性
(一)農村貧困一般現狀
雖然六盤水市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明顯成績,但農村貧困現象還未消除,農村的貧困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六盤水市與發達地區之間、本市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縮小差距,消除農村貧困現象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從六盤水市農村情況來看,貧困的一般現狀主要為:
1、貧困人口多。我市4個縣級行政區中,六枝特區、盤縣、水城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佔全省重點縣的6%; 68個鄉鎮列入貴州省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佔全省重點鄉(鎮)的7.25%, 佔全市鄉 (鎮)總數的69.38%(其中:一類鄉6個,二類鄉40個,三類鄉22個),列入貴州省扶貧開發重點的村1013個,佔全省的7.25%,佔全市並村前行政村的57.72%(其中:一類村 378 個,二類村 564個,三類村71個)。2007年,還有49.39萬貧困人口,其中農村低保人口28.85萬人。農村貧困人口零星分散,呈插花分布,點多面廣,不集中,不連片。
3、貧困程度深。一是農民收入差距大。2007年,六盤水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348元,為貴州省平均水平的98.9%,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56.6% ,而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更低,僅為2127元,為全市的90.6%,全省的85.6%,全國的51.3%。二是城鄉收入差距大。2000年六盤水市城鄉收入比為3.66:1,到2007年,達到4.34:1,城鄉收入差距呈現出逐步拉大趨勢。三是總體處於溫飽。據2007年住戶調查,農村住戶人均食品消費為2078.33元,占消費支出的56.6%,處於基本解決溫飽的階段,離小康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3、貧困人口素質低。由於諸因素的影響,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不高,突出的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文化教育程度低。二是缺少勞動技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能力弱。三是接受科技教育、科技知識和技術系統培訓機會少,科技掌握和運用能力弱。四是部分貧困群眾還存在「等、靠、要」依賴思想, 難以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通過對水城縣勺米鄉馬尾河村調查發現,全村150個勞動力中最高文化僅為初中,並且沒有什麼專業技術,外出40個勞動力,謀生手段主要為打零工、背背兜等重體力勞動,體力強度大,收入少。
4、返貧問題突出。由於受自然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業生產水平低等因素影響,農民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經濟收入不穩定, 農村部分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易返貧,大災大返貧,小災小返貧,豐年溫飽,災年返貧的現象較為普遍,因災、因病、因學返貧問題仍是已解決溫飽貧困人口返貧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封建意識和民族風俗的影響,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相互攀比也是導致返貧的一個主要原因。全市2007年絕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7.7%,低收入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20.5%。
5、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仍較落後。經過二十年扶貧開發工作,六盤水市農村水、電、路等基礎得明顯改善。但是,農村安全衛生飲用水問題還沒有完全達標,一些貧困村基本生活用水困難未解決;高價電和生產用電困難的問題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通村公路等級差,通達率低,處於晴通雨阻狀況;還有大量的危房、茅草屋和無房戶,以「三改」(改廁、改灶、改院)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量大等。
6、農業產業化發展滯後,產業化扶貧仍在起步階段,有規模、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受益面大的優勢產業少,農民收入來源單一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

(二)農村貧困的特殊性
六盤水市處於雲貴高原腹地,為滇東高原向黔中丘原和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岩溶分布廣,氣候類型復雜,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石漠化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六盤水市特殊的自然環境。六盤水市又是國家主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隨著煤炭等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六盤水市已逐步成為嚴重的地質災害區。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石漠化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地質災害區形成了六盤水市農村貧困的六個疊加因素,各因素之間互相影響,相互制約,是六盤水市農村貧困的特殊原因。
1、明顯的深山區。六盤水市地形起伏劇烈,海拔一般為1400~1900米,相對高差多為300~700米,地勢最高和最低相對高差達2314.3米。山地(中中山和高中山)和丘陵(中丘和高丘)占土地總面積的82.1%,盆谷壩子僅佔8.5%,農村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坡陡、谷深的自然環境里,這樣的地形條件,解決其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難度大,投入成本高,經濟社會發展困難。
2、明顯的石山區。六盤水市岩溶地區分布較廣,岩溶面積6263.09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下同)的63.18%。大面積的岩溶分布,決定了六盤水市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條件的惡劣性。除水熱條件較好的壩地之外,大部分岩溶地區宜耕地資源不足,土層淺薄,分布不連續,保水性、耐旱性差,承受自然災害能力低,土地質量差,即使在壩地,投入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加之較頻繁的水旱災害,產出不高;非農地因條件惡劣,林灌生長速度也往往較差,產出量極低。從自然條件來說,岩溶地區土地人口承載力極低,但是六盤水市人口密度為309人/平方公里,造成了低土地人口承載力與高人口密度之間的矛盾,形成了農業糧食增長與人口增長失衡狀況。各種途徑增加的糧食被增加的人口所抵消,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時間維持在較低水平,人口超載在岩溶地區普遍存在。
3、明顯的高寒山區。六盤水市大部分屬亞熱帶雲貴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形成氣候條件的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尤其是山區復雜的地形、地勢的影響,使境內熱量資源的地域性差異顯著,雨水、光照的時空分布不均,乾旱、冰雹、低溫、綿雨、雪凝、霜凍以及引起局部洪澇的暴雨等主要農業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受地形地勢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境內冬春乾旱,多晴朗天氣,並時伴強勁的西南大風,夏季又雨量偏多,經常出現雷陣雨和冰雹天氣。秋冬春乾旱、冰雹、倒春寒、秋風、秋綿雨、暴雨、凌凍等災害性天氣給農業生產發展帶來一定難度。
4、嚴重的石漠化區域。六盤水市石漠化總面積(輕度以上)3265.6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2.94%,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1691.4平方公里, 占國土面積的17.05%。高於全省的平均數,位居九個地州市之首。嚴重的土地石漠化導致耕地減少、生態惡化、自然災害頻繁、水源枯竭,一些地方甚至到了無地可種、無水可飲、無柴可燒的境地。加劇了農村的貧困程度,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嚴重的地質災害區。六盤水市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以煤炭開采為主的能源型城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煤炭等礦產資源開發,而礦產資源的開發,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質災害,成為農戶致貧的原因之一。2005年,六盤水市四個縣(特區、區)都發生了滑坡、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共查出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783處,受脅22877戶99245人。 隨著礦產資源的進一步開采,工程區范圍內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地方將成為「一方水土無法養活一方人」的不適宜生存地區,需要搬遷移民,才能解決因地災害導致的貧困問題。
6、少數民族聚居區。由於受歷史、經濟、社會諸因素影響,六盤水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之一,具有民族成份多、人口比例高、居住區域廣、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的市情特點。全市有少數民族鄉50個,佔全市鄉鎮(辦)的51%,有少數民族44個,少數民族人口83.83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7.39%,1萬人以上少數民族7個,其中彝族31.2萬人,苗族25.7萬人,布依族11.6萬人,白族5.8萬人,回族2萬人,仡佬族1.4萬人,水族1.2萬人。少數民族聚居地大部分在農村偏遠地區,交通困難、信息閉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