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地質災害點整改方案
Ⅰ 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確定與撤銷
3.1.1地質災害隱抄患點(區襲)的確定
3.1.1.1隱患點的確定
(1)由專業隊伍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主要類型的地質災害點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確定。
(2)對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報災的點,由技術人員或專家組調查核實後確定。
(3)由日常巡查和其他工作中發現的有潛在變形跡象且對人員和財產構成威脅的地質災害體,並經專業人員核實後確定。
3.1.1.2隱患區的確定
(1)居民點房前屋後高陡邊坡的坡肩及坡腳地帶;
(2)居民點鄰近自然坡度大於25度的斜坡及坡腳地帶;
(3)居民點上游匯水面積較大的溝谷及溝口地帶;
(4)有居民點的江、河、海侵蝕岸坡的坡肩地段;
(5)其他受地質災害潛在威脅的地帶。
已經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由縣級人民政府在當年的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納入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當年新發現並確定的點(區),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明確並納入下一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
3.1.2地質災害隱患點(區)的撤銷
已經工程治理、搬遷、土地整治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區),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撤銷。
Ⅱ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沂水縣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8日)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沂水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由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主辦,沂水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承辦的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擬於2013年7月23日進行。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練地點
沙溝鎮四旺村
二、演練目的
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面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組織、協調、處理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或出現重大地質災害險情能迅速有序安全避讓和撤離,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1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7處,共威脅到4779口人,潛在經濟損失7500萬元。目前,已進入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開展好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演練依據
根據《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市專項應急預案修訂演練工作的通知》(臨政辦字〔2013〕75號),要求在沙溝鎮四旺村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四、演練任務
(1)演練地質災害監測和信息發布。
(2)演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啟動過程。
(3)演練應急指揮應急反應及組織、協調。
(4)演練各相關部門應急反應、處理。
(5)演練採取的防災減災措施有效性。
五、演練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六、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
(二)承辦單位
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
(三)協辦單位
縣人武部、財政局、民政局、公安局、衛生局、氣象局、新聞網路辦、電視台、消防大隊等職能部門。
(四)組織領導
總指揮:王永浩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主要負責:(1)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2)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副總指揮:牛樹娟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秦照強 沙溝鎮黨委書記
主要負責:(1)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
(2)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
執行指揮:王新偉 沙溝鎮鎮長
主要負責:(1)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負責現場布置安排等相關工作。
(五)辦事機構及相關職責
1.演練綜合協調組
組長:張雲慶 縣土地綜合整治中心主任
成員:縣政府應急辦副主任、財政局分管領導、民政局分管領導、沙溝鎮副鎮長、新聞網路辦分管領導、國土局辦公室工作人員1名、地環站工作人員1名。
職責:(1)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
(2)負責將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
(4)負責聯絡緊急搶險救災組、應急調查監測組、醫療救護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基本生活保障組;
(5)負責組織災後重建和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6)負責演練場所的的具體實施工作。
2.緊急搶險救災組
組長:沙溝鎮武裝部部長
成員:消防大隊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隊員35人、沙溝鎮國土所所長及沙溝鎮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
職責:迅速組織消防官兵、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轉移、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調查監測組
組長:張恩剛
成員:縣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職責: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任組長
成員:縣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鎮衛生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治安交通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縣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所長及幹警2名、沙溝鎮鎮政府工作人員2人。
職責: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縣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搶修受損毀的交通、通信設施,迅速提供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保證救災物資運輸、災民疏散和應急指揮信息通訊暢通。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6.基本生活保障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七、時間及參加人員
1.時間
2013年7月23日
2.地點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
3.參演隊伍
(1)緊急搶險救災組40人(武警消防官兵5人,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分隊35人)。
(2)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3)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工作人員2名。
(4)治安交通組: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公安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4.觀摩領導和有關人員
(1)臨沂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及有關人員。
(2)沂水縣政府有關領導和縣直有關部門領導。
八、演練背景
1.演練地點災情情況
沙溝鎮四旺村(屬沙溝鎮黃土泉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鎮駐地西北方向20千米處,全村共116戶278口人。該村處於山坡南側中上部,山坡坡度約30°,山坡上覆蓋0.8~4米厚的粘土及泥石混合體,下部為不透水的頁岩,由於村民建房挖地基破壞了山體的應力,多年來山體不斷緩慢下滑,導致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現了變形裂縫。2012年8月6日,因台風「達維」過境本區帶來強降雨,該村發生了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滑坡體長約60米,寬約70米,拉張裂縫寬約0.1~0.4米,嚴重威脅該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災情設想情景
連日來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沂水縣普降大到暴雨,從7月22日到7月23日,流域內平均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其中四旺村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對其下方民房及44戶居民構成嚴重威脅。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了「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
九、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時間暫定7月18日15:00,在縣政府三樓會議室由縣政府組織召開,縣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沙溝鎮政府等參加。
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1)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組建應急演練指揮部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有關單位、應急指揮部各小組組成及職責。
(4)確定本次演練各單位應參加的人數。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應急指揮部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和通訊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應急調查監測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緊急搶險救災組、基本生活保障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救護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沙溝鎮人民政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7月21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
參加人員:演練指揮部成員、縣政府有關部門及沙溝鎮政府領導、四旺村委幹部等。
(1)總指揮、副總指揮有關領導講話。
(2)演練指揮部作演練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7月21日11:00,沙溝鎮政府在四旺村召開參加演練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二)正式演練工作程序
1.隊伍集結待命
9:00,全體演練單位及觀摩人員到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安置區集結待命。
2.演練
9:30,四旺村群測群防員向四旺村委負責人和沙溝國土所所長報告四旺村滑坡體出現裂縫險情。
9:32,四旺村委負責人向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報告:「報告秦書記,我是四旺村×××,在巡查中發現,我村北山滑坡體裂縫逐漸擴大,嚴重威脅下方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危機,請求支援。」
9:32,沙溝國土所所長田丙東向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報告:「牛局長,我是沙溝所田丙東,四旺村出現嚴重險情,滑坡體有明顯下滑跡象,情況危急,請盡快派人調查。」
9:34,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下達命令:
「沂水縣國土局應急調查監測組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
9:34,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報告:「王縣長,我鎮四旺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情況緊急,建議立即啟動縣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6,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接到報告後,決定啟動沂水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王永浩副縣長任總指揮,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牛樹娟任副總指揮,沙溝鎮鎮長王新偉同志任執行指揮。
9:38,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醫療救護組、基本生活保障組、緊急搶險救災組趕赴現場集結並向各小組下達命令:「各小組注意,我是沙溝鎮鎮長王新偉,我縣已發布沙溝鎮四旺村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請你們按照職能分工立即趕赴現場。」
9:55,各小組趕到現場後,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各小組下達搶險命令。
10:05,群眾開始撤離。
10:35,群眾撤離完畢。
10:40,各小組向執行指揮王新偉報告工作情況。
10:4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戒。
11:00,總指揮王永浩宣布演練結束。
11:1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市國土資源局領導講話。
十一、現場布置
指揮中心設在沂水縣四旺村安置區北側,並設一簡易觀禮台,具體位置根據村中情況而定。在觀禮台上設置一排桌椅席,設12~15座,後面擺放兩排木凳。觀禮台後側用腳手架搭台(高3.5米),上設頂棚,頂棚前懸掛橫幅「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兩側副台全部擺放木凳,解說台設置在西側副台上。
觀禮台安裝放置音響一組、麥克風(3支)、望遠鏡(10支),礦泉水等物品。
觀禮台兩側布置彩旗(約每15米1面),懸掛橫幅標語多幅,如「防災減災重於泰山」等。
劃定警戒線、觀摩區、車輛集結區等功能區;車輛集結區布設救護車、警車等。
十二、其他事項
(1)演練聯絡統一使用對講機進行。
(2)所有參加演練的搶險隊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統一穿著迷彩服,佩戴工作牌,自備救生器材;演練過程中必須嚴肅認真對待,接近實戰水平的緊張狀態,決不能出現松垮、邋遢、嘻嘻哈哈等不良現象。
(3)所有車輛(除演練用車外)均停放在統一規劃的停放區內,由專人負責指揮停放。
(4)本實施方案個別變動或本實施方案未包括的事項由演練指揮部另行通知。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1.防災搶險隊伍
參加本次演練共有5支搶險隊,部分隊員統一著迷彩服,每支隊伍舉一面標有自已隊伍名稱的旗幟,搶險隊伍如下:
(1)治安交通組。派出所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4名。
(2)緊急搶險救災組:武警消防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分隊35名。
(3)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資源局技術人員7名。
(4)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劉志剛)、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2.演練車輛和醫療設備
(1)縣衛生局:救護車2輛、擔架2副、急救箱等
(2)縣公安局:警車1輛
3.設備物資
(1)縣衛生局落實:救護車2輛、擔架2副
(2)縣公安局落實:警車1輛
(3)縣國土局落實:對講機15部、望遠鏡6個、迷彩服67套(含鞋)、雨傘30把、音響1組、麥克風5支、毛巾20條等、手持電喇叭2把、攝像機1台、聯系照相館3台照相機。
(4)沙溝鎮鎮人民政府落實:石子10立方米、銅鑼5面、指揮桌8張、椅50把、會標1條、宣傳橫幅2條(內容: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礦泉水10箱、警報器1個、攝像機1台、鐵鍬5把、鎬頭5把、。
(5)電視台:攝像機3台、攝影師3人;安排1名播音員做演練講解員,要熟悉腳本。
4.行車路線
(1)去四旺村的路線:由野坊進四旺村,從四旺村西進,從四旺村東出,在哪裡停車。
(2)回的路線:由停車點進四旺村,從四旺村到野坊,回城裡。
5.生活安排
沙溝鎮政府安排
6.參加人員
(1)參演人員
(2)觀摩人員:市政府領導、縣政府領導、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市應急辦領導及縣局主要領導坐主席台;其他觀摩人員在觀摩台兩側。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Ⅲ 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赫山區龍光橋鎮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0日)
第一部分 應急演練基本概況
一、演練目的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目的:一是通過實踐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在災情發生時避免發生慌亂;二是增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動性,認真總結演練取得的效果和經驗,提高應變能力;三是通過演練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預演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演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的誘發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山體崩塌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有可能發生小型崩塌或滑坡,情況十分緊急。按照《赫山區龍光橋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演背景
石壩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石壩村腰侖上組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背後山體。該地災隱患發生於2012年7月8日,由暴雨誘發所致。山體邊坡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已垮塌土石方50立方米,並發現崩塌體或滑坡體上方長約30米,寬1~3厘米的裂縫。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危岩體體積約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目前,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若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四、演習時間及地點
(1)演習時間:2013年9月20日9:30—11:30
(2)演習地點: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
五、參演人員
龍光橋鎮全體幹部職工,民兵應急分隊,鎮衛生院,石壩村支兩委及腰侖上組受影響群眾。
六、演練組織及編組工作職責劃分
(一)演練組織
演練組建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及鎮人武部部長趙輝兩位同志任副指揮長,鎮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當地村組負責人和監測員為成員的龍光橋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按照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牽頭,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主要是搞好演練方案的制定,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演練現場的布置和主持人員的落實等。
(2)緊急搶險組:由鎮武裝部部長趙輝牽頭,鎮應急小分隊配合。任務為: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
(3)監測調查組:由王登科副鎮長牽頭負責,人員組成由國土所及災害點監測員。任務為: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4)後勤保障組:由分管財政的劉照兵副鎮長負責,成員由鎮幹部、村幹部組成。任務為:搞好撤離群眾安置和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5)醫療衛生組:由鎮衛生院院長牽頭負責。任務為: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防止災區疾病暴發。
(6)治安保衛組:由派出所所長負責。任務為:負責封閉公路,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部分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施程序
一、演練准備
參加演練的鎮主要負責人,指揮長,村代表和演練主持人;參加觀摩演練的有關區直部門領導,周邊兄弟鄉鎮領導和村代表進入會場。
綜合協調組、緊急搶險組、醫療衛生組、治安保衛組等各工作組在觀摩席前集合。
二、應急演練過程
主持人:「同志們,根據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今天在石壩村腰侖上組開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鎮地質災害排查情況和我鎮這次演練的主要內容:
我鎮地處山丘區鄉鎮,受氣候及地質條件影響,近年來,我鎮地質災害頻發,去年因災死亡6人,損毀倒塌房屋4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近千萬元,今年5月又因災死亡2人,重傷2人,損毀房屋一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幾百萬元。為此,區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或單位對我鎮地質災害情況開展了一次全面調查摸底,據統計,目前,我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75處,涉及14個行政村337戶村民1348人生命財產安全。今天大家所在的石壩村腰侖上組也是我鎮地質災害隱患點之一。該地質災害點位於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後背山山體,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並發現了一條長約30米,寬約1~3厘米的裂縫。如若發生總體滑坡危岩體體積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了提高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檢驗各部門快速反應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鍛煉應急搶險隊伍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鎮人民政府精心組織了這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這次演練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工作的副鎮及鎮武裝部長任副指揮長,按照事先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內容包括一是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二是巡查監測,三是險情上報,四是啟動應急預案,五是險情應急處置等五個方面。
下面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王瑜鎮長宣布應急演練開始。」
指揮長王瑜:「我宣布龍光橋鎮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主持人: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下面進行演練第一環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播放背景音樂:風雨雷電聲)
指揮長王瑜:「數天來,我鎮連降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極易引發地質災害。剛接到益陽市國土資源局地礦分局與赫山區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手機簡訊預警,目前,我鎮降雨量已達80毫米,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雨,地質災害等級為三級預警,望各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止強降雨引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請各村加強對地災隱患點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二環節:巡查監測。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到位,立即對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進行監測,並將巡查監測的情況及時報告鎮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
(接到命令後,巡查監測員用喊話器回答:「是。」接著便進入隱患點進行巡查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三個環節:險情上報。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員報告險情。」
劉文權(在地災隱患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是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員劉文權,由於連續降暴雨,我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並有進一步加大加寬的趨勢,危及曹姓5戶四棟房屋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請你們繼續加強監測,及時報告危岩體變化情況,並通知群眾做好撤離准備,隨時准備撤離。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並派人到現場協助你們。」
劉文權:「明白。」
指揮長王瑜:「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危岩體裂縫發生變化,請副鎮長周曉同志立即帶領國土所和相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查看災情,並隨時向我報告。」
周曉:「明白。」
(周曉帶領二名成員進入地災隱患點查看災情)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四個環節: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預警。
主持人:「請調查人員向指揮長匯報災情具體情況。」
周曉(在地質災害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已到達災害點現場,正在現場查看險情,從現場情況來看,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極有可能危岩體發生崩塌或滑坡,建議立即啟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經請示區人民政府同意,我宣布立即啟動《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各部門按職責分工開展工作:①綜合協調組立即通知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發布預警信號;②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③緊急搶險組和村幹部組織村民向災害點右側安全地帶撤離;④治安保衛組封鎖村兩頭道路交通;⑤醫療衛生組和後勤保障組立即趕往現場待命。請各組立即行動,馬上執行!」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五環節:向村民發布預警。
主持人:①請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②請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吹口哨,敲鑼發布預警信號;③請緊急搶險組兩名隊員到災害點預警宣布撤離;④請治安保衛組四名隊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線到村莊兩頭道路設置警戒。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六環節:組織村民進行撤離。
緊急搶險組跑步進入災害點組織村民撤離到安全區(撤離情況由該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七環節:開展醫療救援。
緊急搶險組龍江:「報告指揮長,應急分隊隊員在村民屋內發現一位腿部受傷無法行動的老人,請指示。」
指揮長王瑜:「請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救治和撤離。」
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進行施救,並將傷者安全撤離到安全地帶(救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八環節:清場。
指揮長王瑜:「請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
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和維護安置點安全秩序(清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九環節:搞好群眾安置。
指揮長王瑜:「請後勤保障組檢查群眾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
後勤保障組進入安置點檢查群眾的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檢查和發放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環節:解除警報。
綜合協調組溫衛明:「報告指揮長,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所在地村民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同時根據監測調查組提供的報告,目前,降雨已停止,危岩體變化已穩定,建議解除警報。」
指揮長王瑜:「同意解除警報,請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我宣布,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到此結束。」
Ⅳ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4)鄉鎮地質災害點整改方案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Ⅳ 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5月)
一、演習目的
提高我區幹部群眾對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演練的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承辦單位:謝橋街道辦事處
協辦單位: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
三、演習地點、時間、規模
地點:謝橋街道辦事處
時間:2013年5月24日9:00—11:20
規模:共計145人
(1)參加演習人員60人,觀摩人員25人(區政府辦、區民政局、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領導、全區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謝橋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
(2)撤離謝橋辦事處石竹村楊家壩隱患點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共60人。
三、組織機構
指揮長:鄭洋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主任
副指揮長:於洋 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局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負責人,陸立 國土分局辦公室主任,段紅英 國土分局資環股股長,馮婉婧 國土分局法規股股長,張晏 國土分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勇 國土分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負責人,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石竹村支部書記。
指揮部負責及時、有效地組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處置、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具體包括:
(1)主持災情(險情)會商,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2)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險情)應急處理方案;
(3)根據應急處理方案、指揮有關部門開展受災群眾救護、險情處置等工作;
(4)根據應急處理方案,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進行搶險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工作組:
(一)演習辦公室
主 任:馬筱錦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劉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政法委書記,安紹輝 謝橋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艾青龍 謝橋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 石竹村支部書記
演習辦公室的工作:
(1)負責與國土資源局資環股保持聯系;
(2)負責救災物資、資金的籌集、安排和調運;
(3)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災情,並向社會發布經審核批準的搶險救災簡報;
(4)組織、協調各專業組的工作,保障信息暢通;
(5)負責處理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演習辦公室負責演習結束後的工作:一是組織演習進行財物返還;二是收回紅旗、袖套、送話器等物品;三是指揮各組收回各自物品;四是清理現場。
(二)演習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馬筱錦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組長:孫躍明 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勇 國土分局黨組副書記。
成員:陸立、陳祖衛、楊長干、任宗銀、宋立。
職責:
(1)協調各工作組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溝通傳遞和報告現場情況。
(2)負責准備對隱患點調查處理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3)及時將監測反饋的情況向指揮部匯報,傳達指揮部的指示。
(4)根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負責協調、落實並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編寫地質災害速報和應急調查報告;負責劃定危險區,設立警戒線和警示牌。
2.搶險救災組
組長:安紹輝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
副組長:劉軍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成員:姚元輝、楊建發、陳祖衛、艾青龍、張吉青、陳洪江、王清昌、姚倫佳、民兵應急分隊20人
具體人員安排如下: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負責用揚聲器傳送語言信息;辦事處行政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員、5名民兵應急分隊隊員負責准備2付擔架對假定受傷人員進行轉移,並組織相關醫護人員抬擔架和救治演習(著醫院服裝);陳祖衛、王清昌、姚倫佳、15名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臨時安置點,負責臨時安置點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3.專業技術組
組長:吳成龍 國土分局紀檢組長
副組長:王剛 國土分局常務副局長
成員:段紅英、張兵 謝橋水務站站長
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和水文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範對策、措施。
4.交通治安保障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左學勇 辦事處派出所所長
成員:姚茂學、楊勝波、李樹敬、鄧坤、朱晨輝、陳海剛
職責:
(1)2名工作人員負責維護臨時安置區域的秩序,保護現場人員的安全;
(2)2名工作人員負責保護撤離群眾安全,維護搬遷秩序;
(3)2名工作人員負責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揮往來車輛的停放;疏散受災區域內的無關人員,確保各交通要道的通暢。
5.醫療救治組
組長:劉江敏 辦事處衛生院院長
成員:代紅平、楊艷紅、石築、石松、肖游華、向莎、石秀芳
職責:
(1)負責對受災群眾醫療看護。
(2)負責對水源、食品等檢查檢測。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大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
副組長:向紅兵 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柳燕、馮婉婧、劉向東、譚紹芬、吳麗華、何靜
職責:
(1)發放救災物資(方便麵、礦泉水)、安置受災群眾;
(2)負責設置標志牌:①受災群眾安置區;③救災物資發放點。
7.新聞報道組
組長:向小兵 辦事處組織、宣傳、統戰委員
副組長:滕文 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劉勇(國土局)、譚璐、張玲玲、王會、王蓮芳
職責:
負責跟蹤(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救災組、轉移安置和交通治安保障組、專業技術組、善後處理組)和指揮部的報道;負責主要演習場境的拍攝和整個演習的報道。
8.善後處理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
成員:楊翠華、陳明、村包村幹部、村幹部
職責:負責清理現場,各有關部門撤除演習設備,恢復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由於連降大雨,石竹村楊家壩滑坡隱患點發生變化,而且裂縫還在繼續擴大,隨時有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群眾70人安全,需緊急避讓。
(1)2013年5月24日9:00,演習辦公室通知各組到達演練現場(指揮部)集結待命,鄭洋指揮長作動員講話。
(2)9:10辦事處辦公室接到石竹村村主任電話,告知滑坡監測點險情發生變化,且裂縫還在不斷擴大,隨時有發生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70人群眾生命安全。鄭洋指揮長要求立即疏散群眾,並向區人民政府匯報和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匯報險情,組織相關部門會商險情,宣布立即啟動「謝橋街道辦事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3)9:15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辦事處辦公室)立即通知相關單位、部門人員趕赴災情發生地搶險救災。
(4)10:00各組簡要向指揮長匯報情況並展開災後自救
(5)10:45—10:50各組人員集合。
(6)10:50—11:20請國土資源局、辦事處領導同志講話,
(7)11:20演習結束。
Ⅵ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建議
地質災害總防治原則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及時治理,因地制宜。」根據本工程特點及山西支幹線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發育的具體情況,提出地質災害的防治建議如下:
(一)地質災害防治分級
根據已有和潛在地質災害對擬建工程的危害程度及危險性,將評估區地質災害分為重點防治點(段)、次重點防治點(段)和一般防治點(段)。分述如下:
1.重點防治點(段)
(1)管線穿越的霍西煤田、東山煤田采空區、平遙祁縣地裂縫密集區、黃河、汾河砂土液化區,均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段,防治工作需在工程建設前進行。
(2)管線沿線穿越的不穩定斜坡,H1、H3、H19滑坡、B10崩塌要進行重點防治,防治工作需與工程建設同步進行。
(3)對運城盆地GL1地裂縫、臨汾盆地GL2、GL3地裂縫要進行重點防治,防治工作與工程建設同期進行。
2.次重點防治點(段)
(1)管線穿越的濕陷性黃土區、鹽漬土、軟土、人工堆積土分布區,泥石流(潛在泥石流),洪水沖蝕對管道有一定的危害,防治工作需與工程建設同步進行。
(2)對離管線較近、對管線有潛在威脅的不穩定斜坡、滑坡、崩塌等,防治工作可在工程建設後進行。
3.一般防治點(段)
對離管線較遠的地質災害點,作為一般防治點,防治工作可視工程情況而定。
表9-20 山西支幹線各站場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一覽表
(二)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針對各種災種(包括潛在的地質災害)的特點、發展演化的過程和階段以及制約和誘發因素,提出防治對策與措施的建議如下:
1.采空塌陷和地裂縫
考慮到管線穿越的霍西煤田、東山煤田采空區地裂縫、塌陷災害發育,現狀和預測地質災害危險性均大,工程治理難度較大,建議管線避讓,重新踏勘選線。
建議在霍州—靈石段管線沿大運高速公路東側50m外穿越,該區段絕大部分地段未開采,可為管線留設保護煤柱,或部分利用高速公路留設的保護煤柱,另外遇到采空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少,易於治理,但地形高差較大,不穩定斜坡較多。原管線長66km,改線後58.4km,較為經濟,改線方案見圖9-8。
太原東山煤田區,管線向西避讓穿越東山煤礦、長溝煤礦等采空區和人類活動密集區;向東避讓雖可減少採空區行走線路,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大型採石廠礦和其他問題。管線在工程勘察階段需重點勘察,並在工程建設前,對地裂縫、塌陷進行治理。該段宜全部採用抗變形結構鋪設管道,其方法是在輸油管道底部鋪設一定厚度的鋼筋混凝土層,必要時在管道兩邊加設鋼筋混凝土牆,形成鋼筋混凝土框,並在管道兩側預留一定的錯動空隙。
2.地裂縫
對運城盆地、臨汾盆地GL1、GL2、GL3地裂縫延伸方向可能涉及的地段,管道宜採用抗變形結構。並對其地裂縫設置變形觀測裝置,定期觀測。
平遙—祁縣地裂縫發育密集且規模大,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危害程度大,影響管線長同時威脅祁縣分輸站安全,採取一般治理工程效果不一定有效,建議管線避讓,重新選線。提議管線從平遙城西K380北上繞過地裂縫密集區後沿兩條裂縫間(GL11與GL12)穿越至K430處與原線相交,分輸站也設此地,可減少其危險性。原線路長50km,改線長度約51.3km,改線方案見圖9-18。為防患於未然該段管材及管道敷設均宜採用抗變形結構。並對GL4、GL7、GL10、GL12地裂縫設置變形觀測裝置,定期觀測。
3.不穩定斜坡
管線穿越不穩定斜坡較多,在施工開挖過程中首先要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坡體坍塌。①針對不同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岩性的坡體選擇安全坡比;②減少坡體前緣壓力,施工工程活動和材料堆放距離坡緣20m以上;③為管道砌築護體;④盡量不要大面積破壞原有坡體形態;⑤必要時削方減載處理。
4.滑坡、崩塌和岸邊坍塌
避讓管線穿越的H1、H3、H19滑坡,B10崩塌。對汾河岸邊坍塌地段要加大管道埋設深度,同時對岸邊進行砌護等措施。
5.泥石流和洪水沖蝕
(1)在管線經過的洪水沖溝和泥石流溝時,修建防沖蝕護坡等防護工程,應加大埋設的深度,同時要加保護層。
(2)在管道沿線應加強植樹種草,以利水土保持。
6.地面沉降
管線穿越介休地面沉降的邊緣地帶,為防止地面沉降引發的地裂縫危及管道,該段管材宜採用抗變形結構。
7.黃土濕陷
對於Ⅰ級、 Ⅱ級自重或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採取換土或強夯法處理。
對於m級自重或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應採取沖擊碾壓、土樁擠密法處理。同時做好坡面排水工作。
8.鹽漬土鹽脹與腐蝕
(1)首先在選輸油管材時,應選用抗腐蝕性強的管材,同時管外採用先進的防護層等抗腐蝕工藝。
(2)適當加大管道的埋設深度,設置隔離牆等。
(3)埋設管道的基槽回填前,底部應鋪設一定厚度的粗砂層,以隔斷有害毛細水上升通道。
9.地震液化
根據今後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提供的液化層的深度分別採取挖除液化層、加密法。如振動加密、砂樁擠密,強夯等措施。
圖9-18 管線繞避構造地裂縫改線方案圖
Ⅶ 如何編制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
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包括災害隱患點基本情況、監測預報及應急避險撤離回措施等。
(1)災害隱患點基本答情況
介紹地質災害隱患點位置、規模及變形特徵、危險區范圍、誘發因素及潛在威脅對象等。
(2)監測預報
明確防災責任單位、防災責任人、監測員、監測的主要跡象並做好監測記錄。發生臨災前兆時,必須盡快查看,做出綜合判定,迅速疏散人員,並報告當地政府部門。
(3)應急避險撤離措施
指定預定避災地點、預定疏散路線、預定報警信號、報警人。由縣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具體指揮協調,組織建設、交通、水利、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採取應急措施。
Ⅷ 永春縣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2010年6月)
一、應急預案演練目的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假定在全鎮發生大到特大暴雨、我鎮伏溪村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的緊急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對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防汛各小組職責分工的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以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鎮村兩級有關部門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設平安達埔,構建和諧社會。
二、應急預案演練任務
本次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我鎮伏溪村山體滑坡地災點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鎮防指及時啟動鎮村防汛抗洪搶險應急預案和《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1戶36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達埔鎮伏溪村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險情發生於2005年,幾年來,變形跡象逐步明顯,特別是2006年「6.6」洪災後,變形突然加劇,滑坡後緣出現多條裂縫,且裂縫下錯明顯,頂排7座民房就有5座房後出現不同程度溜塌,涉及11戶居民36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滑體目前處於蠕滑階段,穩定性極差,滑坡後緣裂縫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該滑坡地質災害點編制有「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地質災害避險工作明白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鎮政府組織各部門實施。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及領導:縣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民政局領導及有關人員;各鄉鎮分管領導;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及村主幹。
六、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0年5月31日下午2:00
(2)正式演練時間:2010年6月5日下午3:00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達埔鎮伏溪村。
(2)臨時指揮部、撤離安置點:達埔鎮伏溪村村部。
八、演練場景總體設想
第一部分:場景設達埔鎮伏溪村村部。①在鎮防災辦,接到上級雨水情明電,啟動防汛應急預案,指揮長王文楊鎮長作防汛准備部署,防災辦主任陳俊傑負責傳達落實;②接到伏溪村地災責任人黃金鍛報告地災點緊急情況,啟動突發地災應急預案,在村會議室指揮長臨時召開防汛領導小組緊急會議,部署赴地災點搶險救災工作。③村部,鎮防汛搶險救災六個工作組及相關人員整裝待命前往地災點。
第二部分:場景設村避災點。①臨時指揮部及領導、嘉賓觀摩點(擺齊桌子、椅子等道具)以及安置點(安裝6個簡易帳篷),設在避災點前空地,重點是指揮部發布命令及六個工作組(用對講機)落實指令過程互動情況;②地災點民房至安置點,重點是搶險隊員將11戶36人分兩條轉移路線安全撤離災區群眾過程互動情況。其中包括臨時出現的四種意外情況:一是出現老人不願轉移採取強制撤離工作場景;二是出現傷病員出動衛生救護組工作場景;三是出現離安置點100米處路口發現一小崩塌,中斷了撤離路線,出動工程搶險組排除路障的工作場面;四是3名已轉移安置點的群眾保家心切跑回災區,情況危險,治安保衛組與應急搶險隊配合,再次將人員強制轉移的工作場景;③清場鎖門場景;④市、縣領導在鎮領導陪同下慰問安置點群眾場景;⑤在臨時指揮部召開點評會場景。
九、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進行全面部署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於5月24日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各小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會議,會議由鎮政府召開,鎮防指成員、鎮直有關單位負責人、伏溪村掛村領導、包村幹部、村主幹、伏溪村國土協管員、各小組參加演練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
(1)鎮防指總指揮長講話,介紹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方案,指出進行本次防汛抗洪搶險應急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並對有關部門、個人的工作任務、具體分工等情況進行詳細部署;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布置演練工作。包括時間進程安排、觀摩人員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物資准備等;
(4)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A.總指揮:王文楊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副指揮:陳俊傑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C.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陳俊傑
主要負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長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5)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A.綜合組
組長:鄭海東
組員:尤永賢、尤湯生、黃搏林
主要職責任務:傳達上級有關指示精神,通知各單位做好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事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有關決策依據,協調各機構的工作關系;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和災情,向指揮部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及時將雨水情、災情、救災辦法和指揮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有關單位;嚴密監視暴雨動態,做好抗洪搶險救災的宣傳報道。
B.工程搶險組
組長:黃曉東
組員:黃逢春、黃建福、黃金壽、林少華
主要職責任務:
分析掌握雨、水情、災情、提出調度方案,組織實施工程搶險應急和防護;加強電力、通訊、交通設施的維護與搶修工作,盡快恢復水、電供應和通訊、道路暢通。及時組織災後農業生產自救,做好恢復農業生產工作;指導災區應急處理生活生產供水,幫助災區修復水毀工程和除險加固。
C.轉移安置組
組長:黃聖燒組員:林培揚、吳金丙、搶險應急隊(預備役民兵)20人
主要職責任務:幫助做好受災人員和財產的轉移;組織進行受困人員的搶險轉移;及時掌握災區安置動態,確保受災群眾的搶救轉移,確保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所需,解決衣、食、住等問題;組織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組織專家提出處理意見,組織人員安全轉移,加強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具體分工:
1)災區清場和搜救:由林培揚負責組織搶險救災一分隊10人。主要負責災區清場,將受災區群眾安全轉移至指定安置點。
2)安置點組織安排:由吳金丙負責組織搶險救災二分隊10人。主要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救災物資發放。
D.衛生救護組
組長:李德鍛
組員:衛生院醫護人員3名
主要職責和任務:配備一部醫護車,安排3名醫護人員,配齊醫護械具,到災區搶救傷病員,組織協調醫療器械和葯品的調運,指導醫療衛生防疫工作;加強災區疫情監測,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災防病宣傳,做到災後無大疫。
E.治安保衛組
組長:王德福
組員:派出所幹警2人
主要職責和任務:做好治安保衛工作,維護防災搶險正常秩序;在必要時,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對有關地段實行交通管制,協助搶險和強制群眾撤離。
F.後勤保障組
組長:郭文讀
成員:李光奮、林繼暉、劉華軍、林毅君
主要職責和任務: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
各小組如果出現領導缺位時,實行依次遞補的辦法。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確定演練具體時間程序及地點,安排觀摩人員線路及地點等。准備好演練有關軟體材料和宣傳材料:
①演練方案若干份(分發相關人員);
②「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現場布局平面圖」一張(掛觀禮台現場入口處);
③「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橫幅2條,觀禮台現場掛1條,伏溪村頂排房屋牆上掛1條;
④工作牌三種:領導嘉賓牌;指揮部組長以上成員工作牌(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角色,姓名:×××,職務:×××);工作人員牌(達埔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大會,工作人員);
⑤指示牌:「領導嘉賓觀禮台」電腦噴字木製插牌1個;「臨時指揮部」、「災民安置點」用電腦噴字貼在帳篷上;「山體滑坡,注意安全」電腦噴字木製警示牌3個,插在實地;「前方山體滑坡,禁止人員通行」警示牌1個,「前方正在演習,車輛減速慢行」警示牌2個,做成電腦噴字木製站牌;
⑥配備對講機10部(指揮人員聯絡用)、高音喇叭2個(工作人員引導用)。
(2)工程搶險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熟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醫護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等有關情況,做好電力搶修、通信搶修車輛及設備調運工作;做好水、電、路以及通信等障礙的搶險排除工作準備。負責准備:小挖機1部,鐵鏟、鋤頭各6把,土箕3個。提前做好觀禮台、臨時指揮部、安置點現場平整工作。
(3)轉移安置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安排監測安置地點,做好監測記錄等。負責准備:搭建6個帳篷,其中一個帳篷內必須准備床鋪、被子、椅子、水桶、煤氣灶、鍋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具;高音喇叭2個,鑼1面,手電筒、應急燈、雨衣20件,搶險隊員統一著裝迷彩服;負責物色挑選36名災區群眾演員,其中20名村幹部16名蘆洋村群眾,並做好宣傳和訓導工作。
(4)衛生救護組應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負責准備:120救護車1部,救護醫療器材設施和葯品,醫護員(著工作服)3名,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工作地點設安置點旁。
(5)治安保衛組應熟悉伏溪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負責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巡邏保衛,解決有關問題。負責准備:封鎖道路通行隔離帶以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6)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演練程序,做好演練物資采購准備工作。准備好臨時指揮部桌2張、凳6條,觀摩領導和嘉賓桌10張、凳60條,大箱礦泉水10箱、現場音響設備等。
(7)鎮武裝部組織應急搶險隊20人,由基層民兵組成,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8)鎮政府准備中巴車2部,1部組織鎮村幹部觀摩,1部用於參加演練人員及物資調運。
(9)邀請縣廣電局記者參加,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10)後勤組負責安排晚餐。
3.應急預案演練預演工作
為了提高演練的熟練性和成效性,於5月31日下午組織全體參演人員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進行角色台詞及模擬場景練習。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和要求,制訂完善並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鎮政府召開參加演練區域內的全體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二)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達埔鎮連續降雨、強降雨24小時,縣防指下令啟動應急預案,全鎮進入防汛抗洪工作。伏溪村滑坡隱患點,因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滑坡後緣裂縫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及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直接危及11戶36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十、達埔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流程示意表(略)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Ⅸ 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現有重大險情.可能發生滑坡,鄉鎮國土資源所應採取哪些措施
報災呀。情況危險的話,具體操作程序:
1、首先轉移受威脅群眾
2、向縣級國土資源局、鄉鎮政府上報災情
3、劃定危險區、設置警戒線
4、清點群眾,禁止群眾私自返回房屋,妥善安置,等待上級部門現場處理
Ⅹ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本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成員單位,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擬訂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縣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標明轄區內主要災害點的分布,說明主要災害點的威脅對象和范圍,明確重點防範期,制訂具體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確定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主要包括編制依據、主要地質災害點情況、地質災害威脅的主要對象和威脅范圍、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等內容。編制方法如下:
(1)編制依據
說明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的法律依據,簡要概括本行政區內的地理特徵、地質構造特徵和氣象水文特徵。本部分可單獨立章,也可作為前言。
(2)主要地質災害點情況
說明上年度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基本情況、採取的主要防災措施和取得的防災效果,以及本年度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預測。
(3)地質災害威脅的主要對象和威脅范圍
結合本行政區地質災害調查(普查)的結果、地質災害發生的基本規律以及本年度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趨勢預測結果等情況,確定本年度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其威脅對象和范圍,並按照不同層級隱患點(預案點)的防災要求,編制隱患點防災預案。
(4)地質災害發展趨勢與重點防範期
地質條件改變、氣候變化、人為活動強度和方式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結合本年度行政區內的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特徵,敘述不同區段的重點防範期。
(5)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責任制,分別敘述地方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以及交通、建設、水利、鐵道、旅遊、氣象、廣播電視、通信等相關部門的責任范圍。另外,應明確本行政區的主要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及組織實施單位。
(6)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具體確定進入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和防災責任人,列出其姓名、職務及聯系方式。如本級方案不能確定,應註明由下一級防治方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