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沙景華

中國地質大學沙景華

發布時間: 2021-02-10 11:39:09

㈠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算野雞大學嗎

不是野雞大學,是三本院校。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保定賀陽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學院辦學層次為全日制普通本科,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餘人。
學院地處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門之稱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學院佔地面積1400餘畝,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具有齊全的教學基礎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和學生綜合服務設施。圖書館藏書120餘萬冊,擁有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等多個電子期刊資料庫。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不斷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人才強校、注重內涵、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知識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設有地球科學與資源系、工程技術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外語系和體育課部等六系一部,開設地質學、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程管理、商務英語、環境設計等25個本科專業,是一所以地學為特色,工科為主體,理、工、經、管、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大學。
學院依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資源優勢,以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獨立學院特色及學生特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採取「3+1」和「1+1+N」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創「倒推式」課程設計思路,即按照「培養目標→主要崗位→主要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課程與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課程設置,使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實現匹配對接。同時,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與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建立了「2+2」、「3+1」聯合培養模式,與美國威斯康辛州協和大學簽訂了本碩連讀項目以及夏令營項目,與英國、美國、韓國、匈牙利等多個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
學院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位,並把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強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校內設有地學、工程技術、電子信息、經濟管理等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各類實驗室60餘個;校外在周口店、秦皇島、新疆、黑龍江等地建有80餘個教學實習基地;構建了由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和綜合性實踐組成的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向知識應用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
學院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經常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和形勢報告,打造了「機械設計大賽」、「英語辯論賽」、「沙盤模擬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系列校園文化精品活動。為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優良的品格,學院對學生實施准軍校式管理。
學院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並積極為家庭困難學生提供實習、助學崗位,給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學院畢業生以作風朴實、專業過硬、態度積極、勇於創新等顯著特點廣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連續五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5%以上。現有五屆畢業生中共有965名學生考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國內知名的獨立學院。

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㈢ 中國地質大學就業怎麼樣

跟地質相關的。
什麼地質學啦,勘察技術與工程啦,等等等。
信工和地空學院的幾個專業也不錯。
還有珠寶學院。
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都離不開能源。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能源需求旺盛。我們生產生活常用的能源主要指礦物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礦物能源能夠進入生產生活,首先需要查找、評價和開采。地質工作者就是專門從事礦物資源查找、評價和開采工作的職業人群。
在我國高校中,地質類專業擔負著培養地質工作者的任務。我國的地質教育源於 19世紀末,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現在,各高校開設的有代表性的地質類專業主要有:地質學、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技術。這幾個專業分屬理學與工學專業大類,涉及了礦物資源查找、評價、開采幾個階段。
地質學專業屬理學大類,是一個基礎性的專業。地質學的學習內容都是圍繞地球展開的,比如,地球的物質組成、構造、發育歷史,會涉及地球的圈層分析、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等知識。地質學專業主要是在地質理論、知識方面為從事地質工作打基礎。 礦物資源的查找不僅需要基本的地質理論知識,還必須藉助勘查方法。早期的勘查方法只能找到埋藏很淺或直接暴露在地面的石油和煤炭資源,隨著人類對能源的不斷利用,人們對勘查方法要求越來越高了。
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高校專門設立了資源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側重於礦物資源的勘查、評價與管理方面。比如,了解能源的構成成分和形成年代;了解地球和一些能源的物理化學性質,根據這些性質尋找能源;對勘查到的能源進行評價,看看有多大開采價值等。資源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雖屬於工學類專業,但是較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 查找礦物資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查找方法,還需要藉助工程手段,做地質設計、施工工作。地質工程就是專門培養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管理領域從事勘查、評價和管理的工程型人才的專業。這個專業首先要學習地質學知識,了解影響礦物開採的基本因素;同時還要學習能源探測開採的工程學知識,學會解決各類施工中的地質問題、施工問題。 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和開采條件的不同,查找礦物資源工作遇到很多技術難題。對勘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勘查技術與工程就是逐步分離出來的,專門培養掌握勘查技術的地質工作者的專業。這個專業主要學習地球化學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兩大類勘查技術。
除學習必須的地質學方面的知識外,還會學習勘查工程技術課程,如鑽探工藝與設備、基礎工程施工、工程地質等,掌握基本的鑽探工藝、勘探工程施工方法等。 隨著高校擴招,地質類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人才總量仍顯不足。各高校地質類專業就業率大都在90%以上,部分院校的供求比在1:10左右。地質類專業面向艱苦行業工作的比例大,這也使得很多考生不願報考。從近幾年的分配去向看,地質院校培養的本科畢業生絕大多數進入地質科研院所和效益較好的地勘單位和石油勘查單位工作。資源勘查、地質工程這類應用類專業到石油石化煤炭行業就業較多,平均達40%以上。本科生去野外工作的比例逐年減少,普通本科的野外工作率為20%左右,重點高校為5%左右。各高校地質專業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平均達到30%以上。很多研究生畢業後,選擇留在大中城市的研究院所工作。
根據教育部2005年統計資料,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地質類專業布點共有98個,其中地質學13個、資源勘查工程26個、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28個、地質工程專業18個。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東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桂林工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招收地質類專業的代表院校。南京大學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最高,約為80%;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約為50%.

㈣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去古德寺

643路 → 725路
全程約1小時48分鍾 /28.6公里/ 34站 / 換乘1次

起點中國地質大學
步行約版 67 米到地質大學
乘坐權643路,經17站,到武漢火車站下車
步行約 23 米到武漢火車站
乘坐725路,經17站,到工農兵路下車
步行約 629 米到古德寺
終點古德寺

709路 → 725路
全程約1小時31分鍾 /22.9公里/ 27站 / 換乘1次

起點中國地質大學
步行約 50 米到地質大學
乘坐709路,經26站,到才華街下車
步行約 41 米到才華街
乘坐725路,經1站,到工農兵路下車
步行約 629 米到古德寺
終點古德寺

㈤ 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德先進個人

於海亮 馬海軍 王廣軍 王翠香 付志強 湯金樹 余曉艷 辛仁臣 沙景華 張彬 張育王 張煥香 武雄 季曉慧 郝舉 侯勝利 徐德斌 黃文輝 黃朝暉 崔彬 薛濤

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這個大學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內院的大學,是國家「容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