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佟拓電話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佟拓電話

發布時間: 2021-02-10 05:35:49

① 瓊東南盆地新近紀構造沉降特徵對BSR分布的影響

李勝利1,沙志彬2,於興河1,叢曉榮1,姜龍燕1,方競男1,王建忠1

李勝利(1971一),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1.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學院,北京100083

2.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摘要:瓊東南盆地陸坡深水區有比較明顯的BSR(似海底反射)分布區,且多分布在晚中新世以來的地層中。由於BSR是識別天然氣水合物存在與否的重要地球物理參考標志,而構造變動是影響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過對瓊東南深水區424口虛擬點的單井盆地模擬數據分析,計算總沉降量與負載沉降量,進而求取各地質時期構造沉降量與沉降速率的方法來探討新近系構造沉降史與BSR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晚中新世以來,受紅河走滑及區域性幔源基性岩漿噴發活動影響,以5.3 Ma和1.8 Ma為界,存在3期構造沉降加速過程,尤以更新世(1.8 Ma以來),構造沉降加速更加明顯。空間上構造沉降速率呈周邊向中心地帶遞增的規律,中央裂陷帶的構造沉降速率變化較之南部隆起區要快,而中央裂陷帶與南部隆起之間的區域,構造沉降一直維持快速沉降狀態,這為天然氣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研究區BSR主要分布在各凹陷與凸起次級構造單元相接且構造沉降速率較高的區域,其構造沉降速率大小在70~110 m/Ma,且變化迅速,對BSR的形成與分布有利。

關鍵詞:瓊東南盆地深水區;BSR分布;構造沉降速率;定量模擬

Impact of Neogene Tectonic Subsiden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SR Distribution in Qiong dongnan Basin

Li Shengli1,Sha bin2,Yu Xinghe1,Cong Xiaorong1,Jiang Longyan1,Fang Jingnan1,Wang Jianzhong

1.School 0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2.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Abstract:BSR which is found in the intervals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 to now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t he Qiong Dongnan bas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to identify the gas hydrate and is usually influenced by the tectonic movements.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from 424 pseudo well poi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SR' s distribution and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was pointed ou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were three different tectonic subsidence acceleration times bounded by 5.3 Ma and 1.8Ma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 the Qiong Dongnan basin under the affection of the Red River strike slip motion and regionality mantle-derived basic magma activity.In which,the third phase (from 1.8 Ma to now) was the fastest tectonic activty stage.From the basin's margin to center,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wa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meanwhile it changed more rapid in the central fault block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uplift zone.The areas between central block and southern uplift zone which had advantage to preserve the gas hydrate maintained relatively high subsidence rate.BSR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secondary structure unit wher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was high and changed faster.The areas which had higher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varied from 70m/Ma to 110 m/Ma.

Key word:Deep Water Area of Qiongdongnan; BSR Distribution;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0 前言

南海北部陸坡地區蘊含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1-6],BSR(似海底反射)作為天然氣水合物聚集的最有意義的地球物理指示之一(但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對應關系),通常指示天然氣水合物相位穩定的底部反射特徵[2,7-10]。瓊東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盆地之一,前人的研究業已證明,該盆地具有天然氣水合物生成與富集的基本條件[1,11-12]。前人已在構造沉降和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因素等單方面對瓊東南盆地進行過較為系統的研究[13-16],卻未曾就BSR與沉降的關系進行過細致地分析。BSR在南海北部邊緣主要分布在晚中新世以來的新近系中,這就有必要對這個時期的構造沉降史及其如何影響BSR的分布進行分析與研究。

筆者依據大量二維地震剖面採集的數據,選取瓊東南深水區424個模擬點,利用回剝法與艾利(Airy)模型對瓊東南深水區構造沉降進行定量計算,採用盆地模擬軟體PRA (basin mod)模擬虛擬點的埋藏史與構造沉降史,通過研究不同構造區帶的剖面與平面構造沉降速率的變化,探討了研究區構造沉降的時空演變規律。隨後將BSR與構造沉降速率圖疊加,進而討論瓊東南深水區BSR分布與構造沉降之間的相互關系。

1 工區地理背景

瓊東南盆地位於南海北部陸緣,海南島的東南部,東經108。-111°、北緯15°-19°。盆地呈北東向伸展,由北部箕狀坳陷帶、中央裂陷帶和南部隆起區三大部分組成,是一個在前第三系基底上發育起來的新生代陸緣拉張型盆地[11,19-20]。「深水(海)」這一術語是指位於陸架坡折向海一側包括陸坡、陸隆和深海平原的深水環境(水深>200 m)[21]。根據這個深水概念,瓊東南盆地深水區包括中央裂陷帶大部和南部隆起區。主要的次級構造有樂東、陵水、寶島、松南、北礁、長昌6個凹陷,甘泉西、永樂2個凸起,以及陵南、松南2個低凸起(圖1)。

圖1 工區地理位置與構造區劃圖(據文獻[22]修改)

表1 研究區地層與層序劃分

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瓊東南深水區晚中新世以來的構造沉降及其與BSR的關系,結合中中新世以來南海發生的構造運動以及全球和鶯瓊盆地海平面相對變化,在瓊東南深水區識別出晚中新世以來的3個層序界面:自下而上分別為T3、T2和T1,對應的時間分別是11.6 Ma,5.3 Ma,1.8 Ma(表1,圖2)。相應的,從自下而上可識別出層序Ⅲ、層序Ⅱ、層序Ⅰ 3個地層層序,大致對應於黃流組、鶯歌海組及樂東組(表1),這3層即為本區的目的層位。

圖2 B—B』地震剖面層序劃分

2 沉降史分析

瓊東南盆地深水區鑽井資料較少,但二維地震測線覆蓋廣。因此,從交叉測線中選出424口虛擬井點,按照點—線—面的研究思路,根據構造沉降理論及計算方法,在優選砂地比、孔隙度-深度關系等參數的基礎上[23],利用PRA (basin mod)軟體定量模擬計算各點的構造沉降量及構造沉降速率。

2.1 虛擬井點沉降史埋藏史分析

沉降史圖可以很直觀地反映出某點在整個地質時間內沉降的變化情況。從次級構造中選取8個代表虛擬井點(井位見圖1)繪制埋藏史與沉降史圖(圖3)。這8個點基本平均分布在工區范圍內並且處於該點所在次級構造單元的中心位置,能較准確地反映所處次級構造單元的沉降史、埋藏史。

位於樂東凹陷內的Q1點(圖3)以5.3 Ma和1.8 Ma為轉折點,呈現不明顯的3段式加速沉降。其中1.8 Ma以來構造沉降明顯加速。位於陵水凹陷的Q2點和位於工區中部北礁凹陷內的Q5點的構造沉降速率都無明顯的變化,一直呈平穩態勢。位於長昌凹陷的Q4點具有與Q2點和Q5點相似的變化規律,略有不同的是Q4點的構造沉降速率呈現微弱上升的趨勢。

位於工區南部華光凹陷的Q6、甘泉西凸起的Q7、永樂凸起的Q8(圖3)在5.3 Ma以來都出現了構造沉降加速的現象,只是永樂凸起在1.8Ma以來構造沉降速率略有減小。總體而言,晚中新世以來,瓊東南深水區的構造沉降呈緩慢加速狀態。空間上,樂東凹陷部位的構造沉降速率的加速過程較之於其他構造部位快,愈往東、往南,構造沉降速率的變化愈不明顯,呈現空間上西部變化快、東部變化慢、北部變化快、南部變化慢的特點。

2.2 典型剖面沉降史分析

從工區的縱向和橫向上共選取4條剖面A—A』、B—B』、C—C』和D—D』 (各剖面地理位置見圖1)。進行構造沉降速率的計算,分析研究區縱向及橫向上的構造沉降變化特徵。

A—A』剖面自樂東凹陷的中部偏北地帶向南經過華光凹陷西部(圖4)。11.6 Ma以來,樂東凹陷的構造沉降活動較活躍,速率一直呈現波動狀態,1.8 Ma以來構造沉降速率迅猛增加,最高值可達170 m/Ma,說明樂東凹陷1.8 Ma進入了快速沉降的狀態。沉降加速從北向南減小,至華光凹陷境內時,沉降加速過程消失。與樂東凹陷不同,華光凹陷的構造沉降速率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狀態。1.8 Ma之前,研究區西部的構造沉降中心位於華光凹陷內,之後轉移至樂東凹陷中部偏北的地帶。

圖3 瓊東南中央裂陷帶單點埋藏史與構造沉降史曲線

紅線表示構造沉降,其斜率即為構造沉降速率

B—B』剖面位於瓊東南盆地中部偏北的地方,橫穿寶島凹陷、松南低凸起、北礁凹陷和永樂凸起,跨越中央裂陷帶和南部隆起區兩大二級構造單元(圖5)。就構造沉降速率分布而言,該剖面大致可以分為3段:西北部的寶島凹陷與松南低凸起部分的快速沉降區,中部北礁凹陷與永樂凸起大部分地區的緩慢沉降區以及永樂凸起東南部地區異常快速沉降區。初始沉降中心位於寶島凹陷境內,之後一直向東南方向轉移。更新世以來,中央裂陷帶與永樂凸起接觸地帶構造沉降明顯加速,至全新世,沉降中心轉至北礁凹陷與永樂凸起接觸的地帶。

C-C』剖面位於工區東北部邊界,橫穿長昌凹陷,向南延伸至永樂凸起西部邊界處(圖6)。該剖面所經過地區的構造活動比較活躍,沉降速率一直呈上升趨勢。長昌凹陷北部的構造沉降速率一直相對較小,接近永樂凸起的中南部地區構造沉降速率較大,一直維持在100 m/Ma以上。整體來看,1.8 Ma以來構造沉降速率的漲幅明顯超過之前的2個時期。

圖4 A—A』剖面不同時期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圖

圖5 B-B』不同時期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圖

圖6 C—C』剖面不同時期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圖

D—D』剖面橫穿中央裂陷帶的大部分次級構造(圖7)。中央裂陷帶的構造沉降速率一直比較高且一直呈增長的趨勢,最低值不曾小於60 m/Ma,更新世以來(1.8 Ma以來),大部分地區的構造沉降出現了加速,只有陵水凹陷和松南低凸起交界地帶出現了速率的下降。在1.8 Ma之前,構造沉降速率從西向東增大,沉降中心位於長昌凹陷境內。之後,沉降中心轉移至樂東凹陷境內。整體上,瓊東南地區晚中新世以來的沉降在時間上也有差異性,西早東晚,其中西部樂東凹陷自晚中新世開始加速沉降,而中東部自上新世才開始[24]

對比以上4條剖面可以看出:空間上A—A』剖面與B—B』剖面經歷了相似的演化過程,即由北向南構造沉降速率逐漸降低,C—C』剖面則與之相反,呈現了由北向南構造沉降速率逐漸增加的過程,D—D』剖面各構造單元構造沉降速率無甚區別。時間上各剖面大致經歷了相似的演化過程,代表了3期構造沉降事件,反映了5.3~1.8 Ma,1.8~0 Ma時期構造沉降加速的過程,而以1.8~0 Ma時期更為明顯。

圖7 D—D』剖面不同時期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圖

2.3 構造沉降速率平面變化規律與BSR分布

就這3層而言,時間上:晚中新世期間(11.6~5.3 Ma) ( 圖8A)構造沉降速率變化最為緩慢,沉降中心位於東南部的甘泉西凸起與東北部的長昌凹陷地區。上新世之後(5.3 Ma以來) ( 圖8B)構造沉降速率整體增大的同時,變化強度越來越劇烈,東南部的沉降中心向西南部轉移。至更新世與全新世時(圖8C),進入了新一輪的加速沉降期,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劇烈,最高沉降速率增至170 m/Ma,沉降中心轉移至西南部的樂東凹陷境內與長昌凹陷西北部近邊界處。

空間上:研究區的構造沉降速率呈周邊向中心地帶遞增的規律。中央裂陷帶(尤其是1.8 Ma以來)的構造沉降速率變化較之南部隆起區要快。而中央裂陷帶與南部隆起之間的區域,構造沉降一直維持於快速沉降狀態。

BSR沿研究區長軸方向分布,分布的速率范圍比較廣,主要分布在各凹陷與凸起次級構造單元相接且構造沉降速率較高,大小在70~110 m/Ma的地帶(圖8D)。這是由於沉積盆地坳隆接合部位往往是斷層和褶皺發育的有利部位,並有很多斷層切穿下部的沉積層並延伸至海底沉積層附近,這樣可為下部天然氣向淺部運移開辟有利通道,褶皺構造更易於天然氣的捕獲,進而形成水合物礦藏;另外坳隆接合部位,不僅斷層發育,而且沉積岩性偏粗,為氣體側向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疏導系統。

圖8 瓊東南深水區不同時段構造沉降速率分布平面圖

A.11.6~5.3Ma期間;B.5.3~1.8Ma期間;C.1.8~0Ma期間;D.11.6Ma以來總的構造沉降速率分布與BSR對應關系圖

3 討論

3.1 斷裂演化對構造沉降的影響

瓊東南盆地晚中新世以來的構造沉降主要與紅河走滑斷裂有關,紅河走滑斷裂從約8 Ma開始左旋走滑,左旋走滑持續到10~5 Ma,從10~5 Ma開始轉變為右旋走滑。5.3~4.7 Ma右旋走滑活動進入高潮[25]。10~5.3 Ma以來加速沉降與紅河斷裂的右旋走滑運動相對應,紅河斷裂晚期右旋走滑活動對盆地構造沉降影響由西往東逐漸減弱。瓊東南盆地12~5.3 Ma以來的晚期快速沉降過程由西往東逐漸減弱,離紅河斷裂越近的地區,晚期加速沉降越強烈,這進一步反映了紅河走滑斷裂對瓊東南盆地構造沉降的影響。5 Ma以來,在紅河斷裂走滑的基礎上,呂宋島弧向歐亞大陸及南海構造域碰撞,產生了密集的近東西向張性、張剪性斷裂,加劇了構造沉降的幅度。1.8 Ma以來的構造沉降的加速過程可能與區域性的幔源基性岩漿噴發活動有關[26]

3.2 瓊東南深水區構造沉降與總沉降的關系以及分布特點

構造沉降速率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一直占總沉降速率的60%以上(圖9),在整個盆地的總沉降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構造沉降表現為從邊緣向中心逐漸遞增的過程(圖8)。西北部和東北部構造沉降速率變化劇烈,中間地帶變化緩慢。沉降速率的變化存在空間上的差異,西快東慢,邊緣部位較之中間部位要快。從時間上看,總沉降速率與構造沉降速率差值越來越大,表明盆地慢慢由構造沉降階段向熱沉降階段演化的過程。

圖9 構造沉降與總沉降速率關系圖

3.3 構造沉降與BSR的關系

BSR主要分布在研究區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的交界地帶或者次級構造的中心地帶。交界地帶以斷裂為主的多重構造影響再加之大陸邊緣陸坡的控製作用,能夠為天然氣水合物的氣源運移、最終形成儲藏提供優越條件。構造中心一般是沉降最快的地方。盆地的快速沉降促成了巨厚的富泥質沉積物的充填,加之高熱流導致了規模巨大的異常壓力體系形成,並在其周圍常壓區形成了氣藏。中西部地區5.3 Ma以來的持續平穩沉降,為與天然氣水合物有關的BSR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值得注意的是,BSR與天然氣水合物並不是完全對應的,沒有BSR的地方也可能有天然氣水合物。當海底產狀與地層產狀不一致時,BSR也有可能是某種岩性界面[27,28]

另外,BSR的分布對構造沉降速率范圍也有一定的要求[23]。從本區的研究來看,它可以出現在較大的構造沉降速率范圍內,但是主要出現構造沉降速率在70~110 m/Ma的范圍內(表2)。過低的構造沉降速率不能提供足夠的可容納空間,過高的沉降速率則會導致氣體的散逸,皆不利對應於天然氣水合物的BSR的形成。

表2 深水區各構造沉降參數與BSR對應關系

4 結論

1)晚中新世以來,瓊東南深水區存在3期的快速沉降過程:第一期沉降過程是晚中新世(11.6~5.3 Ma),第二期沉降過程是上新世—全新世(5.3~1.8 Ma)。第三期沉降(1.8 Ma到現今)過程存在時空上的差異。

2)不同構造單元構造沉降規律有所差異,伴隨沉降中心的遷移,中央裂陷帶與南部隆起之間的區域,一直維持著較高的構造沉降速率。其中,更新世以來(1.8 Ma以來),研究區大部分區域的構造沉降出現了加速,這為天然氣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3)晚中新世以來,紅河走滑斷裂是造成構造沉降變化的主要原因。1.8 Ma以來構造沉降的加速過程則可能與岩漿活動有關。

4)次級構造單元中部以及交界地帶構造沉降變化迅速,由於沉降速率變化較快,斷層等發育,可以提供良好的運移通道,構造沉降速率的快速變化有利於BSR的形成。較高的構造沉降速率有利於提供充足的可容納空間。

致謝: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梁金強、王宏斌等為此基研究提出了相關資料與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於興河,張志傑,蘇新,等.中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沉積成藏條件初探及其分布[J].地學前緣,2004,11(1):311-315.

[2]姚伯初.南海北部陸緣天然氣水合物初探[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8,18(4):11-18.

[3]姚伯初,楊木壯,吳時國,等.中國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J].現代地質,2008,22(3):333-341.

[4]祝有海,吳必豪,盧振權.中國近海天然氣水合物找礦前景[J].礦床地質,2001,20(2):174-180.

[5]WUA S,ZHANG G,HUANG Y,et al.Gas Hydrate Occurrence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5,22:403-412.

[6]楊木壯,潘安定,沙志彬.陸緣地區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模式[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0,30(6):85-90.

[7]HOROZAL SENAY,LEE GWANG H,BOY Y I,et al.Seismic Indicators of Gas Hydrate and Associated Gas in the Ulleung Basin,East Sea (Japan Sea) and Implications of Heat Flows Derived from Depths of the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J].Marine Geology,2009,258:126-138.

[8]王健,邱文弦,趙俐紅.天然氣水合物發育的構造背景分析[J].地質科技情報,2010,29(2):100-106.

[9]HAO WENFENG,WANG JINQU,FAN SHUANSHI,et al.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49:2456-2553.

[10]LANOIL B D,SASSEN R,LA DUC M T,et al.Bacteria and Archaea Physically Associated with Gulf of Mexico Gas Hydrat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1,67:5143.

[11]黃保家.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潛力及有利勘探方向[J].天然氣工業,1999,卷期:34-39.

[12]蒲燕萍,孫春岩,陳世成,等.南海瓊東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氣水合物地球化學勘探與資源遠景評價[J].地質通報, 2009,28(11):1656-1661.

[13]HOLBROOK W S,HOSKINS H,WOOD W T,D Methane Hydrate and Free Gas on the Blake Ridge from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Science,1996,273:1840-1843.

[14]陳多福,姚伯初,趙振華,等.珠江口和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和穩定分布的地球化學邊界條件及其分布區[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1,21(4):73-78.

[15]高耀斌,黃志龍,郝石生.瓊東南盆地天然氣運聚動平衡研究[J].中國海上油氣地質,1995,9(2):77-81.

[16]孫春岩,吳能有,牛濱華,等.南海瓊東南盆地氣態烴地球化學特徵及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預測[J].現代地質, 2007,21(1):95-100.

[17]佟殿君,任建業,雷超,等.瓊東南盆地深水區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對裂後期沉降的控制[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34(6):963-974.

[18]張雲帆,孫珍,郭興偉,等.瓊東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徵[J].熱帶海洋學報,2008,27(5):30-36.

[19]郝詒純,陳平富,萬曉樵,等.南海北部鶯歌海—瓊東南盆地晚第三紀層序地層與海平面變化[J].現代地質,2000,14 (3):237-245.

[20]張功成,李增學,何玉平,等.瓊東南盆地煤地球化學特徵[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21(5):693-699.

[21]於興河.碎屑岩系油氣儲層沉積學(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467-469.

[22]林暢松,張艷梅.盆地沉降史模擬分析[C]//龔再升,李思田.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分析與油氣聚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75-86.

[23]於興河,梁金強,方競男,等.珠江口盆地深水區晚中新世以來構造沉降與似海底反射(BSR)分布的關系[J]古地理學報,2012,14(6):787-800.

[24]袁玉松,楊樹春,胡聖標,等.瓊東南盆地構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物理學報,2008,51(2):376-383.

[25]向宏發,韓竹軍,虢順民,等.紅河斷裂帶大型右旋走滑運動定量研究的若干問題[J].地球科學進展,2004,19(增刊):56-59.

[26]李思田,林暢松,張啟明,等.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幕式裂陷的動力過程及10Ma以來的構造事件[J].科學通報, 1998,43(8):797-810.

[27]PARTY SHIPBOARD SCIENTIfi C.Site 997.Proceedings of Ocean Drilling Program[J].Initial Reports,1996,164:277~334.

[28]張光學,黃永樣,祝有海,等.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成礦遠景[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2,22(1):75-81.

②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的歷年理事

一屆一次理事會當選的理事:
於保法 馬 克 馬學真 馬振山 王 陽 王 煒 王捍峰 王亞利 王光榮 王傑軍 王魯彬 王忠平 王玉琪 方嘉珂 鄧文玲 石紅燕 史寶欣 蘭 青 劉 俊 劉淑俊 劉端祺 劉香娣 劉芷清 劉景全 紀慈 孫鋼 孫才堅 杜 雷 李家熙 李鐵犁 李義庭 李長明 李汝賓 李淑文 李桂霞 李建國 李 雷 李祖同 李燕淑 李曉軍 吳國平 吳鐵鏞 曠平淀 何文君 佟之復 沈 珏 肖澤萍 張 愈 張金鍾 張宏林 張玉環 張興會 張平 張真誠 張勝年 張 晨 陳明哲 陳 崢 陳 藩 陳國強 陳雄熊 邵明立 楊友華 楊子建 楊可立 楊增和 楊愛民 龐連智 尚 雲 林 謙
羅健 羅冀蘭 周鴻運 周亞東 鄭宏 宗淑傑 孟憲武 孟海萍 趙平 趙殿奎 趙世明 趙惠民 柯斌錚 侯寶森 胡凱文 姜國棟 姜永親 宣繼海 姚建紅 姚 冰 俞卓偉 敖麗娟 徐 彪 徐工學 徐建光 徐偉民 郭麗莉 談鶴品 黃慶道 黃宇光 黃人健 黃懷鈞 黃長富 尉敏廷 閻東方 蔣國梁 韓炳森 程福生 曾益新 焦蝶英 謝廣茹 魏仁敏 魏新泉
一屆二次至一屆四次理事會當選的理事:
施永興 祝友元 薛一濤 高海青 朱興雷 王珍行 李錫峰 吳永浩 鄭吉龍 肖海東 姜 永 趙美娟 錢渭榮 劉穎實 曾延林 曾 洪 何 偉 齊 岩 張日勃 張入文 高 倩 王成名 何 岩 燕澤增 孫慧娟 吉沛文 秦亞萍 劉 敏 劉成崗 李碩欽 李金祥 任 軍 吳祖平 田偉盟 孫曉飛 李 健 裘霞敏 胡明衛 郝 瀅 廖義清
一屆五次理事會當選的理事:
羅 維、 黃衛平、 陳志亮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名單
一屆一次理事會當選的常務理事:
於保法 山東保法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
馬 克 雲南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臨終關懷科主任
王 煒 北京市東城區衛生局局長
王捍峰 衛生部保健局局長
王亞利 中國女醫師協會學術會務部部長
王平君 中國老年雜志社社長
王玉琪 上海中山醫院院長
王愛軍 中嘉華榮小城鎮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監
史寶欣 天津醫科大學臨終關懷研究中心主任
劉 俊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上海醫學會會長
劉淑俊 北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李家熙 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研究員
李鐵犁 團中央局級退休幹部
李長明 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原司長
李曉軍 中嘉華榮小城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國平 無錫靈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吳鐵鏞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教授
肖澤萍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
佟之復 昆明市計生委附屬醫院臨終關懷病房主任
張 愈 天津市衛生局局長
張金鍾 天津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
張真誠 上海松江區衛生局局長
陳 崢 北京老年醫院院長
陳明哲 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邵明立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龐連智 上海閘北區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
羅冀蘭 東方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診療中心副主任
林 謙 北京中醫葯管理局局長助理
楊友華 新生命健康管理學院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鄭 宏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
宗淑傑 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理事長、
孟憲武 天津醫科大學臨終關懷研究副研究員
趙 平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
趙惠民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辦公室主任
侯寶森 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工作部副部長
郭浩明 北京朝陽門醫院第二病區主任
胡凱文 北京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
徐 彪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黃人健 中華護理學會會長
黃慶道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醫學會會長
黃宇光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內科副主任
曾益新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科院院士
魏仁敏 青島市中心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一屆三次至一屆四次理事會當選的常務理事:
王傑軍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 舒緩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端祺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 舒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周亞東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
曾延林 中國工商聯組織部原部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
杜 雷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
劉 敏 山東鄒城生命關懷協會會長
劉成崗 山東鄒城生命關懷協會常務副會長
李碩欽 賽諾威集團公司執行長
廖義清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院長
王光榮 上海市閘北區衛生局局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調研部主任
一屆五次理事會當選的常務理事:
郝 瀅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秘書長
曾 建 重慶生命關懷協會會長
雲樹平 黑龍江生命關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單位會員名單
中嘉華榮小城鎮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摩爾美康分離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家家樂購(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醫院中西醫腫瘤防治中心
北京老年醫院
北京市今康老年護理院
北京萬明醫院
北京抗癌樂園
北京市朝陽門醫院臨終關懷病區
天津醫科大學臨終關懷研究中心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
陝西省榮復軍人第一醫院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
昆明廣福醫院
雲南省麗江金安醫院
上海市中原老年護理院
上海市閘北區紅十字老年護理醫院
上海市閘北區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市閘北區虯江老年護理醫院
上海浦東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
山東保法腫瘤治療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
杭州市拱墅區小河湖墅地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杭州市拱墅區大關上塘地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無錫養生協會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
山東鄒城生命關懷協會
黑龍江省生命關懷協會
重慶市生命關懷協會

③ 求一份1500字的檢討書,急求

今天,我懷著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寫下這份檢查.以向您表示我的決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您能夠給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謝謝您。
以前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散漫和無知,對於這種事情,總是抱有偷懶心理。以至於最終引火自焚,導致了這種惡果。不但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更在同學中間成為了反面教材.也是對xx班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另外還讓老師經常擔心。
我已深深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作為xx生,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xx歲的大孩子了,非但沒有幫老師、家長分擔壓力,反而給他們找了很多沒必要的麻煩,我感覺到很後悔,我是班裡習慣較好男生中的一個,而我非但沒有給別的同學一個很清結的感覺卻給同學留下了行為習慣不好,不踏實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欠缺集體榮譽感。
我現在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我要感謝老師讓我寫了這份檢查,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希望您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不再讓老師及家長失望。您每天那麼忙碌次為同學奔波,還要為我而操心,我已經深深地了解到了您對我們的愛,我不可以在這份真摯的愛上再次踐踏了,
因為在這份愛上不僅僅是老師對我的關心,還有希望,我下一次一定會用成績來回報您,讓我的名字重新回到第二考場,也讓您不在為了我而沒日沒夜的操心,相信我的諾言和努力吧!請老師看我的實際行動吧
這次,老師跟我談了許多問題,給我敲響了警鍾,使我幡然悔悟,理解到了「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獲一個命運」的道理。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建議,我十分重視,並從內心上譴責自己,反省自己。要從觀念上徹底轉變,從自己身上找錯誤,查不足,深刻的反醒。
老師是非常的關心我,愛護我,所以我今後要聽老師的話,充分領會理解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並保證我一定會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每一步。
望老師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所以我在今後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僅把老師教我們的知識學好,更要學好如何做人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正直的人,使老師心慰的好學生,老師如同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無私的,所以我 也要把老師對我們的無私精神去發揚,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對我們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謝老師對我的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對我的一生有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作用.我知道了任何事都是成績與汗水成正比的。弘揚中國地質大學的拼搏精神,走頑強拼搏進取之路既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堅定不移的前進方向。
總之,我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帶來的這一切而深感痛心和後悔。 我所犯的錯誤教訓是深刻的。上級老師,同學都委以重任並寄予厚望,我自己也一直感到認真學習,全力投入是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做的。我知道,造成如此大的損失,我必須要承擔盡管是承擔不起的責任,尤其是作老師對我有如此之大的期望之下的,我真誠地接受批評,並願意接受處理。對於這一切我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深刻反省,懇請老師相信我能夠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把今後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時也真誠地希望老師能繼續關心和支持我
請老師放心,我會用實際行動讓您相信,您的學生在哪裡摔倒,就會從哪裡站起來,會把現在的絆腳石變為成功的墊腳石,請老師相信我,不要對我失望,我會用成功讓您相信,我會成為您的驕傲!

④ 貴州有哪些名人

貴州著名人物 :

張之洞 何應欽 王陽

楊龍友 姚茫父 周漁璜

丁道衡 張道潘 安健

丁寶楨 李端棻 李世傑

謝六逸 蹇先艾 陳恆安

宋吟可 蕭嫻 周起渭

謝三秀 趙以炯 樂森璕

黃齊生

⑤ 淺論環境地質條件對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建設的影響與防治對策

趙書泉1,2梁鳳英3佟光玉3

(1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北京,101159;2山東省地礦局,濟南,250014;3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

摘要濟南市東部地區地形地貌較簡單,地層岩性、岩相變化不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一般,水文地質條件與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能良好,因而,其環境地質條件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是適合的,但區內鐵礦開采、道路建設、房地產開發等人類工程活動劇烈,潛在並誘發了諸如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從而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造成危害。因此,一些重要的建設項目應盡量避開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

關鍵詞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產業帶濟南市

前言

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地處主城區東側,在以濟鋼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片區的基礎上,擬規劃發展形成全國重要的軟體產業基地、環渤海灣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製造業走廊以及山東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技術創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規劃建設用地約120km2,人口規模70萬~90萬人。

1地質環境條件概述

1.1地形地貌

產業帶地處丘陵山區的山前地帶,地貌類型較簡單,屬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區內開闊平原與山丘相間,山丘多為渾圓的饅頭狀,主要有圍子山—丘山—玉皇山(海拔高程250~310m)、鳳凰山(海拔高程218m)等,山坡坡度一般為10°~30°。山體植被較好,主要為耐旱常青的松柏以及矮小的灌木。

1.2氣象、水文

濟南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據1952年~2000年降水資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44.60mm,年最大降水量1253.8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78.7mm(1999年),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佔全年降雨量的73%。日最大暴雨量334mm(1987年8月26日)。

本區屬於小清河水系,流經該區的河流主要有港溝河、巨野河等,屬季節性河流,僅在汛期大雨時排泄山洪短時有水流,雨後隨之乾涸。

1.3地質與礦產地質概況

濟南東部地區總體上是一個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的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奧陶系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廣泛分布在山前及溝谷地帶,厚度由南向北逐漸增大,在頓丘一帶出露燕山期輝長岩。

該區奧陶系岩層比較完整,岩溶主要順層發育,地表可見一些溶溝、溶槽、溶隙以及蜂窩狀溶孔等,一般沒有較大的溶洞等。鑽孔資料顯示,地下岩溶形態主要為一些垂向溶隙,局部有小溶孔、洞,直徑可達數厘米。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間谷地和山麓坡地上,岩性主要為雜色粘土及紅色、紫紅色砂質、粉質粘土夾礫石,其厚度變化較大,總體趨勢是從南部的山區的山間谷地和山麓坡地向北部平原逐漸加厚。

區內發育北西向的斷裂,如港溝斷裂、孫村斷裂、東梧斷裂等,該斷裂主要發育在古生界地層內,其中東梧斷裂是一條區域性大斷裂,一般被認為是濟南泉域的東邊界。

該區的主要礦種為鐵礦,其成因類型屬於夕卡岩接觸交代型鐵礦床。礦區內構造簡單,主要控礦構造為燕山中期偏基性的閃長岩侵入使中奧陶系灰岩拱起而形成的短軸背斜;成礦母岩為輝石閃長岩、正長閃長岩等,這些岩石也是攜帶礦液上升的載體;圍岩為奧陶系灰岩,其蝕變作用比較弱,以夕卡岩、大理岩等為主。主要賦存在火成岩體的周邊,具有埋藏淺,品位富,規模小的特點,其礦體形態多為似層狀、透鏡狀以及不規則狀等[1]

1.4岩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區內的岩體主要有堅硬塊狀岩漿岩體、堅硬厚層狀石灰岩體兩類。土體主要為山間谷地鬆散堆積型、山前平原鬆散堆積型兩大類。其中,山間谷地鬆散堆積型主要分布於山間河谷平原區,厚度一般為幾米至十幾米不等,土體為粘性土單層結構。山前平原鬆散堆積型主要分布在山前沖洪積平原及山區坡麓地帶。岩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及含泥礫石層。期內的岩土體一般可作為工業民用建築天然地基[2]

1.5水文地質條件

1.5.1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產業帶位於濟南白泉泉域岩溶水的補給徑流區,北部武家附近是岩溶水強富水地段(武家水源地),水位埋深在45~60m,單井出水量1000~5000m3/d。該處灰岩頂板埋深約200m,第四系厚度大於20m,含水層段埋深在220~270m。

1.5.2礦區水文地質概況

礦區主要含水層為奧陶中統馬家溝組裂隙岩溶含水層,水量隨岩溶裂隙發育情況,大小不一,滲透系數1~10m/d,水量一般為1000m3/d左右。隔水層為緻密狀閃長岩、磁鐵礦等,位於含水層底部,起隔水和阻水作用。

1.6人類工程活動

近年來濟南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工程地質活動頻繁,由此產生的不良地質現象呈上升趨勢。區內開山採石和公路修建過程中多開挖山體坡角,破壞了原有的應力結構,易造成邊坡失穩,可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另外,有關資料顯示,該區鐵礦開采歷史悠久。由於區內鐵礦長期開采,目前已形成了多處采空區,並在部分地段如唐冶至邢村、康山養殖廠一帶發生數起地面塌陷,造成耕田廢棄、部分建築物開裂,並對附近公路、民用建築造成了威脅。

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

2.1主要災害類型

一般而言,影響建設規劃的地質災害種類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及地面沉降等。

根據區內的地質環境條件,產業帶規劃區內一般不具備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產生和誘發的基本條件,但由於礦產開發、道路、房地產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的影響,區內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而采空塌陷與地裂縫將對東部產業帶的規劃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2.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現狀評估主要根據地質災害的規模、危害程度、穩定性等方面來確定其危險性大小。由於本區地裂縫是伴隨采空塌陷的發生而發生的,因而,將這兩個災種放在一起進行評估。

2.2.1采空區基本情況

采空區的分布與郭店鐵礦的開采是一致的,均分布在唐冶—邢村岩體、頓邱岩體的邊緣地帶。位於該區的郭店鐵礦是建國初建礦的,沒有整體設計。開拓方法主要為雙斜井、中央式雙斜井和斜豎井聯合式,井下運輸採取分散運輸方式,每個階段運輸大巷直通主井;由於礦體分散,規模小、形態復雜,其采礦方法主要採用了小分段空場法、高分段空場法、分段崩落法等,開采深度從+10m(水平標高,下同)到-70m。長期的開采,就形成了規模不等、垂向多層分布的采空區。

2.2.2采空塌陷情況與危險性現狀評估

根據野外調查,在康山、唐冶—邢村、釣魚台等礦區附近發現了四處小型地面塌陷(見表1),其形態以小型塌陷坑為主,塌坑外形呈方形或圓形,直徑10~20m左右,誘發的動力因素為鐵礦開采坑道挖掘頂板冒落所致,涉及受災對象主要為農田、公路等,並伴有建築物開裂現象。

表1地面塌陷調查情況表

總體而言,區內已發生的塌陷范圍和規模為小,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康山、邢村北塌陷仍不穩定。因此,這兩處采空塌陷危險性現狀評估為大;其他兩處穩定,危險性現狀評估為小。

3對產業帶規劃的影響分析與防治對策

3.1地質環境條件對產業帶規劃建設影響的分析

從區內的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區內地形地貌較簡單,地層岩性、岩相變化不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一般,水文地質條件與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因而,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是適合的。對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由於岩土工程地質條件良好,一般的建築物可直接採用天然地基;高層或載荷大的建築物,基礎的開挖深度也不大,而且一般不需要降水處理,可大大降低建設成本。

(2)區內深層優質地下岩溶水資源豐富,基本可滿足規劃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業生產用水。

(3)區內低山與平地、河谷相間分布,有利於生態環境和山水風景區的規劃與建設。

(4)由於區內人類工程活動劇烈,尤其是長期的鐵礦開采,產生了多處較大面積的采空區,在部分地段發生了幾處較小規模采空塌陷,會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造成不良影響。

3.2地質災害危險性對產業帶規劃建設影響的分析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看,在武蔣山—東頓邱、高二庄—南頓邱、唐冶—邢村、章靈等地段位於鐵礦采空區內。雖然原有礦區已經閉坑,但目前仍有零星小礦井開采,使得采空區並不穩定,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對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采空塌陷與地裂縫對擬建工程的潛在危害

主要針對規劃的道路工程,從兩方面分析:一是采空塌陷與地裂縫距離擬建道路的距離;二是采空塌陷與地裂縫本身的穩定性。從前面描述的采空區和采空塌陷與地裂縫的調查情況看,唐冶—邢村、沙溝、東頓邱、康山、東山坡、釣魚台—流海、段家墳、章靈等采空區,距離擬建道路10~300m左右,其中在唐冶—邢村、康山采空區內塌陷(或地裂縫)多次發生,表明其狀態仍不穩定;加之在這些采空區內,零星的個體小礦井仍然濫開濫采,更增大了不穩定因素。因而,對擬建道路的危險性大。

(2)建設工程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一是在道路建設工程中,路基土層一般採用振動碾壓實,由於震動頻率和強度較大,對附近的采空區有一定的影響;再就是道路通車後,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同樣對附近的采空區造成影響。因此,道路建設在某種意義上說會影響采空區的穩定性,加劇甚至誘發新的地面塌陷。

3.3防治對策建議

(1)加強勘察,適當避讓。首先,應盡量避免在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規劃建設重要的工程項目;如果一些線狀工程如道路、管線等必須穿過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時,建議設計前,除按有關「工程地質勘察規范」要求進行常規項目的勘察外,應特別要求對重點地段加強采空區勘察,使擬建工程與采空區保持適當的距離。

(2)清理零星礦井,保持原采空區的穩定。調查表明,區內國營礦山閉坑後,個體小礦井濫開濫采現象嚴重,至今采礦仍未停止,直接影響了原采空區的穩定性,增大了災害發生的隱患,在此建議有關主管部門採取措施進行治理。

(3)對開挖山腳進行錨固護坡,對道路兩側土坡、沖溝等進行必要的襯砌護坡和綠化,保持邊坡的穩定性。

(4)由於該區處於濟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補給、徑流區,因此,應採取適當的環境保護措施,避免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對下游濟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水質造成影響。

4結論

濟南市東部地區的自然地質環境條件良好,對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是有利的。但在局部地段存在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這些地質災害的產生主要與人為地采礦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目前,已在局部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危險程度對濟南市東部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具有重大的影響。經過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地段,在對產業帶規劃時,應採取適當避讓等措施,防止對工程建設造成危害,同時也可避免誘發或加劇地質災害。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濟南市城市規劃空間研究報告》、濟鋼集團總公司提交的《山東省濟南郭店鐵礦區閉坑地質總結報告》、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提交的《濟南市歷城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和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原801隊)提交的《1∶5萬山東省濟南市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等資料,在此,對提供資料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曾廣湘等.山東鐵礦地質.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山東省地礦局編.山東省環境地質圖集.濟南:山東地圖出版社,1996.

⑥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設想

任香愛 張業成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徵和獨特的服務功能,初步提出了實物地質資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設想。認為: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是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亟待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目標任務是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提出了開展該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初步總結了該項工作的兩個方面共7項工作內容。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

一、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組成部分。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同屬性,又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最突出的個性特徵是: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取得的最客觀的成果,而成果資料和原始資料是地質工作者通過對地質體或地質現象的觀察、測試及分析研究後得出的認識;由於受能力和技術方法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同一個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可能因不同的人或不同時間或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與評價標准,而得出不同的認識;而岩心、標本、樣品等實物,乃是地質體的一部分,它的自身特徵和賦存的地質信息不會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因而能夠最真實地代表地質現象、最客觀地反映地質工作結果。

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實物檔案,察看實物地質資料,是檢查地質工作程度、驗證地質工作取得的認識、評價項目進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實物地質資料作為地質體的一部分,其特徵和所賦存地質信息不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但會因為人的觀察條件、測試分析技術、研究手段的不同,對實物特徵和所賦存的地質信息的認識有所差異,因此,伴隨地質理論與測試技術方法的提高或評價標準的改變,可以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多次開發利用,取得新的認識,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與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和科研水平,甚至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系列實物地質資料可為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提供服務,因此實物地質資料館除了為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提供服務外,還常常成為專業教學實習基地和科普基地。

實物地質資料的獨特服務功能雖然目前還沒有充分的顯現,但已經有一些典型事例可以佐證。

例如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實物地質資料採集與成果集成工作,初步反映出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潛力。2004年開始,至2011年,國家在230個危機礦山實施了接替資源勘查找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一批資源儲量,使一批老礦山重新煥發了生機,由此穩定礦山職工約60萬人;除了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外,還在成礦理論與找礦預測方法等方面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為了使危礦專項產生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在危機礦山辦公室領導下,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開展了實物地質資料收集與成果集成工作,共收集了118個礦山的252個鑽孔、159722 m岩(礦)心,並採集了系列標本4418件、礦石大標本207塊。對這些實物地質資料進行了整理、建檔、數字化,還建設了大標本園和實物地質資料展廳,陳列大標本及代表性礦山的岩(礦)心及相關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在下列3個方面初步發揮了作用:①建立了危礦專項實物成果檔案,從一個側面直觀地反映了危礦專項取得的突破進展和顯著成果;②這些實物及數字化實物地質資料成果,已開始向社會提供觀察、取樣及研究服務,為一些礦山的進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③以危礦專項實物地質資料為基礎,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被批准為國土資源部科普基地,並與華北科技學院等院校合作,掛牌為地學教學實習基地,已接待了數千人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實習和科普宣傳活動,已取得初步成效。

實物地質資料直接服務於地質找礦與地質科研,甚至幫助取得找礦重大突破,也有不少實例。例如:大慶油田岩心庫每年接待來訪大約2000人次,岩心對比測試,已成為油氣遠景評價和規劃部署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岩心利用,每年可節省石油探井3~6口;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103地質隊,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對庫藏岩心復查取樣和測試,在青城子地區先後發現了高家堡子、甸南、小佟家堡子金銀鉛鋅礦,並逐步擴大為超大型礦床;江西省地質礦產局912大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江西省貴溪市冷水坑地區開展礦產勘查,經歷了脈帶型鉛鋅礦→斑岩型鉛鋅礦→斑岩型銀礦→斑岩型金硫礦→層控疊加型銀鉛鋅礦的找礦過程,對礦床類型、成礦條件、分布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完善,礦床儲量和規模從礦化點到超大型礦田,之所以不斷取得突破,岩心樣品的多次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次觀察、測試、分析都促使找礦的一次飛躍;再如,20世紀80年代,河北省地質礦產局地質3隊,按照原地質礦產部《關於金礦普查評價要求的通知》要求,對河北省張北縣蔡家營礦的岩心進行復查復測,重新圈定了勘查靶區,經進一步勘查,使蔡家營成為大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

綜合上述,基於其特殊的屬性特徵,實物地質資料在服務地質找礦和經濟社會方面具有獨特的其他地質資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開發利用實物地質資料,是提高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二、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亟待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1.充分發揮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服務功能

2000年成立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2004年建成了國家實物庫。近10年來,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領導下,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和地質勘查單位的支持下,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開展了實物篩選收集和保管等工作。至2011年年底,國家實物庫共收藏了259份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367個鑽孔的185518 m岩心、9005袋岩屑、12297塊標本、32891件薄片、184件副樣和137塊大型礦石標本。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來自:160個典型礦山的岩心、標本,98幅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薄片,江蘇東海大陸科學鑽探一井的岩心、岩屑,浙江長興「金釘子」剖面標本等,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礦山岩心和區域地質調查標本為主體、以大陸科學鑽探岩心、岩屑和「金釘子」剖面標本為精品的國家實物庫藏體系的雛形。

然而,實物收集保管只是館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後續工作和最終目的是實物地質資料的開發與社會服務。正如我國地質工作的先驅翁文灝先生在1925年為中國地質圖書館提出的辦館宗旨——「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一樣,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宗旨應為「有館尤貴有物,有物尤貴有用」或「藏品至精,服務至上」,即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不僅要有豐富的、能夠代表重大地質工作成果、反映中國典型地質礦產條件的實物,還要依託這些實物研究開發豐富的服務產品,提供社會利用,實現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建館宗旨。

回顧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近10年的工作,大力開展了實物採集和搶救工作,使一大批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得到了有效保管,但服務和產品開發工作十分薄弱。迄今,對服務對象及其需求了解甚少,應該開發什麼服務產品,以及如何開發這些服務產品還缺乏明確認識;因此,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社會服務非常單一,只能為用戶提供觀察和取樣,服務利用效率很低。2011年除接待教學實習和科普利用者外,全年僅接待專業性實物地質資料利用20人次,觀察岩心1600 m、標本197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作用遠未得到發揮。

基於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辦館宗旨和職能任務,今後時期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工作將從原來的以實物收集為重心,轉移到以實物收集為基礎,以服務和產品開發為重心的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今後在繼續加強實物篩選收集、進一步完善庫藏體系的同時,應大力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為地質工作(特別是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支撐作用。

2.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

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歷史雖然很長,但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新中國成立後,各地質勘查單位都建設了岩心庫或標本庫、副樣庫,保存了大量的岩心、標本、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並得到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由於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意識淡薄,服務產品貧乏,服務手段和服務方法落後,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服務一直處於初級階段;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由於缺乏人力、財力、物力支撐,除少數油氣等單位外,大部分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保管與服務陷入嚴重困境,甚至處於有名無實的境況。因此,盡管幾十年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有不少成功的實例,但都是零散的、單一的,距離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科學化、規模化相差甚遠,實物地質資料的巨大潛力遠沒有發揮。

近10年來,特別是《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發布實施以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建成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各省也開始建設實物地質資料館,開始啟動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及產品開發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實質性的工作尚未開始,更談不上明顯成效,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功能和巨大潛力遠沒得到發揮。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除了承擔重要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保管和提供服務職能外,還承擔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剛剛起步階段,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除了開發系列產品服務社會外,還將研究建立一套技術方法和工作模式,提供給各類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參考使用,從而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開發工作,提高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水平。

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任務可概括為:借鑒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分析社會需求,緊跟地質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依託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藏,開發實物地質資料公共服務產品,並開展實物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研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與技術方法體系,提高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程,為地質找礦、科學研究、專業教學、科普宣傳及管理決策發揮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基本任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依託館藏實物,整理開發公共服務產品,進行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為地質勘查、地質科研以及地學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提供服務;第二,研究總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技術方法,建立工作模式,為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和專業實物地質資料館提供借鑒。

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指導思路

1.以研究為基礎,以服務產品開發為核心,統籌各方面工作

目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借鑒,不僅缺少比較系統的技術方法,甚至需要開發哪些服務產品,以及如何開發這些服務產品都沒有比較成熟的認識,這就需要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掌握社會需求,規劃服務產品構成,確定開發步驟,制定工作計劃,與此同時還要研究服務產品體系及開發的技術方法。因此這項工作的步驟為研究先行、產品開發跟進,或者邊研究、邊開發、邊服務,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研究成果和服務產品。

2.以需求為導向,全方位、多層次開發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

據初步分析,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對象和需求主要為3個方面。

1)面向地質勘查與地質科研的專業服務:通過利用實物地質資料,避免重復工作,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地質勘查效率與地質科研水平,甚至實現突破性進展。

2)面向大專院校的教學服務:利用館藏資源,向地質院校或非地質院校的地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或教學基地,豐富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3)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普服務:利用館藏資源,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宣傳地學知識,提高公眾資源、環境意識和防災意識。

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開發除了常規性的工作外,要緊密結合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工作部署,安排專題服務產品開發,特別是圍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對重要成礦區(帶)以及整裝勘查區和重要勘查區,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開發與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作用。

3.統籌規劃,先易後難,不斷深化服務研究,逐步豐富服務產品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一項長期工作,在沒有成熟技術方法的情況下,可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逐步推進。基本思路和做法是:首先進行統籌規劃,然後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選好突破點和拓展方向,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深化研究內容和豐富服務產品,逐步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

4.既要突出實物地質資料特色,又要與相關方面緊密協調,通過廣泛合作,推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

如前所述,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性,又有鮮明個性和獨特的服務功能,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既要突出實物地質資料特點,針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特殊屬性和服務功能,研究服務方式和技術方法,開發服務產品;又要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以及圖書文獻資料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生產出有應用價值的服務產品,取得良好的服務效果。

在工作方式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必須與全國地質資料館、地質圖書館、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以及有關的勘查、科研機構和院校等廣泛聯合,分工協作,共同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才能取得預期成果。

五、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主要工作內容

該項工作包括服務研究與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兩方面,即服務研究是工作的基礎,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總結國內外工作現狀,分析社會需求,研究服務產品構成與開發的技術方法,制定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產品開發主要包括開發實物地質資料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與開發專題服務產品、專業教學與科普宣傳產品。

1.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

(1)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國外重點調研了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以及俄羅斯、英國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的經驗與方法,主要包括服務對象與服務途徑、服務產品構成與開發技術、服務效果等;重點關注澳大利亞等國家在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網路服務以及虛擬岩心庫等方面的進展和成功經驗。

國內主要調研了石油系統在服務和產品開發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方法。調研對象主要包括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等。另外,還調研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和廣州海洋局等,了解極地考察和海洋地質調查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經驗和方法。

在調研總結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現狀的同時,研究探索未來的發展趨勢,特別是數字化服務產品的研究動向與開發技術。

(2)調查分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

調研對象主要是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的組織部門和實施單位(包括地質專項工程的組織部門和實施單位)、地質院校等。通過座談、研討、走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了解社會各方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包括所需產品構成、服務方式等。

(3)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與開發技術方法研究

根據社會需求,研究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構成,分析各種服務產品特徵及層次關系,構建服務產品體系。

通過廣泛調研和不斷實踐,研究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專題服務產品開發技術方法,總結工作模式,研究制定有關技術標准或工作規范。

(4)研究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

在國內外現狀與社會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做出總體籌劃,研究確定目標任務與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進度安排與階段工作成果。

2.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

(1)公共服務產品開發

公共服務產品指的是為多種用戶提供共同需要的產品。這項工作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指南。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概況;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構成;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服務流程;借閱、觀察、取樣辦法;收費標准;服務時間;聯系方式。

2)實物地質資料著錄。按照「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技術要求」和「實物地質資料著錄方法」對館藏實物地質資料進行著錄。主要內容包括:實物及相關資料類型、數量;實物地質資料來源(匯交人、項目、礦區或圖幅等);對應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檔號與保管單位;說明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意義的關鍵詞與內容提要等。

3)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主要內容包括:檔號、實物及相關資料類型、數量;產出項目工作類型;產地等。

4)重要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推介。對具有重要意義的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經整理後及時向社會介紹。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取得重大突破進展或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對進一步勘查或科研可能有重要指導作用的實物地質資料。如科學鑽探岩心、岩屑、「金釘子」剖面標本;典型礦山岩心、標本樣品。推介內容除了館藏實物地質資料和岩心圖像、標本及光(薄)片圖像外,必要時還進行信息集成工作,收集整理相關的分析測試、數據與研究成果,使用戶不僅能直接利用實物地質資料,而且能夠同時獲得相關信息。

5)實物地質資料圖像製作。主要包括重要岩心掃描、標本照相、光(薄)片照相,以形成數字化圖像,提供服務。

6)標本信息提取。根據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服務需要,研究制定各類館藏標本(包括岩石標本、礦石標本、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以及大標本)描述標准與信息整理方法,並對館藏標本和陳列的大標本進行鑒定、分析和描述。

公共服務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最基本的日常性工作。要點是:實現公共服務產品開發的規范化、科學化,提高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用戶需要;不斷豐富公共服務產品種類,擴大服務領域和服務效果。

(2)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研究開發

成果集成指的是對某個地質專項工程(如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專項勘查)、某個領域(如地層研究)、某個地區(如某個成礦區帶或某個整裝勘查區)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信息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實物系列或實物信息系列。所謂實物系列指的是岩心、標本、樣品、光(薄)片、大標本及其圖像和相關資料(包括與實物密切相關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以及實物入庫後在整理、建檔、著錄工作中形成的資料)組成的系列資料。所謂實物信息系列指的是除實物系列資料外,還包括產生實物地質資料的地質工作項目及所在地區歷次勘查、研究工作取得的報告、論文、測試數據等系列資料。

專題服務產品指的是為某些勘查或科研項目專門研究開發的服務產品。例如,為某一找礦勘查項目,專門提供岩心、標本與樣品測試分析以及有關的實物信息分析等。

與公共服務產品相比,成果集成和專題服務產品是通過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編研而生產的高級服務產品,這種產品的開發必須依託豐富的、成系列的實物才能進行。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已收集了98幅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包括1500餘條實測地質剖面的6660件標本、4萬多件薄片,這些實物地質資料系統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層、古生物、沉積建造、區域構造、礦床礦化等基本地質信息;此外,還收集了160個典型礦山的代表性岩心、標本、大標本,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實物地質資料體系。因此,可以首先開展青藏高原區調實物成果集成和中國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以後隨著國家實物庫藏品的進一步豐富,陸續開展以「金釘子」剖面和重要建階剖面標本為依託的中國地層實物成果集成以及全國地應力測量實物成果集成等。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可結合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重要成礦帶中選擇整裝勘查區或重點勘查區,進行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與專題產品開發,爭取為正在進行和將要進行的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服務。

實物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更直接的服務效果,研究開發這種產品通常需要實物地質資料館與地質勘查科研單位及有關專業人員緊密合作才能完成。

(3)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

教學基地和科普基地建設,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重要工作。為滿足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的需要,應不斷豐富教學產品和科普產品,主要包括系列礦物標本、礦石標本、岩石標本;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圖片和影像;配合「地球日」及其他科普活動的專題實物與圖版等;地球資源展廳展品;大標本園標本及說明等。

六、工作總體部署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是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一項長期任務,按照統籌規劃、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大致分下列3個階段組織實施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大約2~3年時間。初步建立工作模式,並初見成效。主要開展國內外調研,分析服務需求,研究服務產品體系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制定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進行公共服務產品開發;以青藏高原區調實物地質資料或典型礦山實物地質資料為起點,啟動實物地質資料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開展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開發;啟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匯總,針對重要問題,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以及匯交管理研究。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大約3年時間。初步形成服務產品與技術方法體系,社會服務取得較顯著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繼續深化研究與公共服務產品開發;基本完成青藏高原區調實物成果集成,開展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啟動專題服務產品開發;豐富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完善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深化專題研究,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與工作模式。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豐富各類產品,深化管理信息研究,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體系。

該項工作成果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以實物或實物信息開發為主體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包括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②以調研分析總結為主體的研究成果,包括國內外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分析與重要問題研究(管理體系建設、匯交管理等);③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技術方法與工作模式。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內容見圖1。

圖1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內容示意圖

⑦ 那種關於工程爆破的書最實用

有專業的的機構提供咨詢服務,網路搜索必用爆破人才網就可以了。

⑧ 區域地質調查實驗教程教學大綱

四年制本科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用

40學時,2學分

一、本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區域地質調查是適應區域地質填圖的改革與要求,全面培養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及其相關專業學生擴大地學知識面、提高專業素質、適應社會需求的一門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

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全面了解區域地質填圖的基本方法、技術要求,掌握當前區域地質填圖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將大學期間所學岩石學、礦物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遙感地質學、水文工程學、地球化學、環境學、災害學、計算機技術等基礎理論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並與野外區域地質填圖和綜合調查實踐等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綜合分析、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也是為高年級學生生產實踐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奠定基礎的必修課。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對能力培養的要求

系統掌握區域地質填圖的方法、技術要求,提高學生思維、綜合分析、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基本掌握當前區域地質填圖的目的任務、項目管理及質量管理要求,掌握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尤其是「3S」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在區域地質填圖中的應用,提高當代大學生使用新技術開展區域地質填圖和綜合調查的能力。

2.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1)三大岩類區區域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技術要求;

2)新方法、新技術(尤其是RS、GPS、GIS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在區域地質填圖和綜合調查中的應用;

3)區域地質填圖中礦產資源調查的方法與技術;

4)區域地質填圖的程序與主要過程、區域地質填圖設計書、區域地質調查(填圖)報告、區域地質圖說明書編寫的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地質圖編繪的主要方法與技術。

3.選修課程及基本要求

本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學習與方法實踐性,是高年級學生開展生產實踐、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不可缺少的課程,因此確定為必修課。

三、課程內容

1.教學基本內容

第一章 區域地質調查概述,區域地質調查基本概念、區域地質圖的比例尺及其精度;中國區域地質填圖工作的現狀;區域地質填圖的基本方法與技術、工作程序等;本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方法及有關要求。

第二章 沉積岩區區域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沉積岩的產出特點;沉積岩區多重地層單位的建立;現代地層學填圖理論與方法;沉積岩區的基本層序調查方法;沉積岩填圖單位建立實例。

第三章 花崗岩類區區域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花崗岩與廣義花崗岩類的概念;花崗岩類的產出與分布特點;花崗岩類的分類方案與填圖單位的建立;岩石譜系單位的填圖單位建立方法;花崗岩類的接觸關系和地質填圖界線;花崗岩類的地質填圖主要內容和要求;岩漿混合花崗岩類的區域地質填圖;花崗岩類區域地質填圖實例:①復式岩基的解體,②空間共生成因相關岩體的歸並。

第四章 火山岩區區域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火山岩的產出與分布特點;火山岩的雙重填圖單位建立;火山機構調查填圖方法;火山岩相調查與填圖方法;火山岩地質圖的圖面表達主要內容。

第五章 變質岩區區域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變質岩的主要類型與產出特點;當代變質岩區區域地質填圖的理論要點;變質岩的區域地質填圖單位與填圖方法。

第六章 第四紀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第四紀地層的基本概念及產出特點;第四紀地層單位及沉積類型;第四紀沉積物填圖方法。

第七章 蛇綠構造混雜岩帶及韌性剪切帶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蛇綠構造混雜岩帶的主要組成及填圖單位;蛇綠構造混雜岩帶填圖方法;韌性剪切帶的主要類型;韌性剪切帶的地質填圖理論與方法。

第八章 區域地質填圖中的礦產資源調查方法。區域地質填圖中礦產調查的目的與任務;區域地質填圖中礦產調查的方法與手段;區域地質填圖中的礦產調查重點;成礦模式與區域地質填圖;控礦因素與成礦規律研究。

第九章 區域地質填圖主要手段。剖面調查方法與技術、路線調查方法與技術、專門性調查方法與技術;區域地質圖編繪方法與技術。

第十章 遙感區域地質填圖方法。遙感區域地質填圖的目的與任務;遙感地質填圖的優點與特點;區域遙感地質填圖的主要方法與輔助填圖方法。

第十一章 數字區域地質填圖方法。數字區域地質填圖系統的功能與特點;數字地質填圖PRB過程與方法。

2.課外作業

1)根據教學進度,對本課程重點內容安排數次課外作業;

2)地形圖國際分幅原理及實踐作業;

3)以田家莊地區為例,安排不同類別區地質填圖項目工作部署。

3.實驗課

1)沉積岩區、花崗岩類區、(陸相)火山岩區、變質岩區、造山帶區地質填圖讀圖實驗;

2)RS解譯系統上機觀摩學習;

3)MapGIS成圖過程、流程上機觀摩學習;

4)不同時代、不同比例尺模式地質圖參觀學習。

4.集中實驗安排

本專業建議不安排集中實驗,但安排系統大型作業一套,由學生系統復習與實踐。

四、使用大綱說明

1.學時分配表

區域地質調查實驗教程

續表

2.教學方法提示

1)課堂教學多以實例或國內外典型圖幅為例講述某一方法的有關要求;

2)「3S」學習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考核方式

1)課堂出勤、問答內容記錄、上機操作熟練程度各佔10%,共30%;

2)作業佔70%。

五、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李永軍等編著.2008.國土資源調查方法(第二版).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李永軍等編著.2008.國土資源調查方法實驗指導書.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3)魏家庸等編著.1991.沉積岩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4)高秉璋等編著.1991.花崗岩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5)房立民等編著.1991.變質岩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周維屏等編著.1992.1∶50000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7)國土資源部宣傳中心.1998.國土資源知識讀本.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8)董國臣等著.1998.計算機輔助1∶5萬區調工作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9)李超嶺,於慶文著.2003.數字區域地質調查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10)中國地質調查局.2003.二十世紀末中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方法新進展.北京:地質出版社.

11)李永軍主編.2014.區域地質調查導論.北京:地質出版社.

12)李永軍,楊高學,佟麗莉等編著.2014.區域地質調查實驗教程.北京:地質出版社.

執筆人:李永軍 梁積偉

⑨ 中國地質大學自主招生09錄取名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藝術特長生測試結果公示
註:測試等級為 A 表示通過,B表示不通過,請注意查收等級證書。
報考項目 姓名 准考證號 測試等級
器樂 王藉 09101001 A
器樂 張釋瀾 09101002 B
器樂 宋樂來 09101003 A
器樂 秦月 09101004 A
器樂 郭樂樂 09101005 A
器樂 孫卓藝 09101006 A
器樂 王喆 09101007 B
器樂 錢昆 09101008 A
器樂 陳源 09101009 A
器樂 郭玲麗 09101010 B
器樂 李昂 09101011 B
器樂 曲方 09101012 B
器樂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樂 馬旭 09101014 A
器樂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樂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樂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樂 李胤華 09101018 B
器樂 張菀雅雯 09101019 B
器樂 王琳 09101020 A
器樂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樂 包童 09101022 A
器樂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樂 唐錦森 09101024 A
器樂 潘詢 09101025 A
器樂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樂 焦健 09101027 A
器樂 馬也 09101028 A
器樂 田原 09101029 A
器樂 呂桂祥 09101030 A
器樂 趙鵬博 09101031 A
器樂 方雪 09101032 A
器樂 李曉 09101033 A
器樂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樂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樂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樂 錢錦 09101037 A
器樂 錢鈺 09101038 A
器樂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樂 馬英凱 09101040 A
器樂 張旎昕 09101041 A
器樂 孫軻 09101042 B
器樂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樂 宮煦 09101044 B
器樂 趙冉 09101045 A
器樂 武韡 09101046 A
器樂 馬世哲 09101047 B
器樂 劉小馳 09101048 A
器樂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樂 趙汗青 09101050 A
器樂 李遠菁 09101051 A
器樂 葉文弢 09101052 A
器樂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樂 萬薪庚 09101054 A
器樂 張晨蕾 09101055 A
器樂 陳俊升 09101056 A
器樂 趙逸秀 09101057 B
器樂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樂 張妮 09101059 A
器樂 謝冬雨 09101060 A
器樂 賈凌霄 09101061 A
器樂 張若凡 09101062 A
器樂 朱紹綱 09101063 A
器樂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樂 黃夢琪 09101067 A
器樂 肖瑋 09101068 A
器樂 余雨則 09101069 A
器樂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樂 趙千慧 09101072 A
器樂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樂 鄭雨萌 09101074 A
器樂 楊慕嬋 09101075 B
器樂 周海韻 09101076 A
器樂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樂 王海 09101078 A
器樂 張書禹 09101079 B
器樂 顏勵 09101080 B
器樂 劉玉璽 09101081 A
器樂 劉璐 09101082 B
器樂 劉詩洋 09101083 A
器樂 趙璕 09101084 A
器樂 胡曉 09101085 A
器樂 劉鵬 09101086 A
器樂 張翛翰 09101090 B
器樂 劉楠 09101091 A
器樂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樂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樂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樂 黃沐陽 09101095 A
器樂 應懷涵 09101096 A
器樂 馬斯琪 09101097 A
器樂 張程 09101098 B
器樂 張宇翔 09101099 A
器樂 童國君 09101100 B
器樂 魏婧 09101101 A
器樂 劉泰然 09101102 A
器樂 張憲憲 09101103 B
器樂 溫馨 09101104 B
器樂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樂 呂誠皓 09101106 A
器樂 張澤 09101107 B
器樂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樂 鍾虹禾 09101109 B
器樂 陳志岸 09101110 A
器樂 於志貞 09101111 A
器樂 鮑雨欣 09101112 A
器樂 劉苗 09101113 B
器樂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樂 孫義會 09101115 A
器樂 張子墨 09101116 A
器樂 丁駿豪 09101117 A
器樂 劉令琪 09101118 B
器樂 才方圓 09101119 A
器樂 常昊 09101120 B
器樂 趙宇 09101121 B
器樂 於思圓 09101122 A
器樂 周雪 09101123 A
器樂 於好雨 09101124 A
器樂 李時光 09101125 A
器樂 王琳 09101126 A
器樂 付琦 09101127 B
器樂 何昊 09101128 A
器樂 胡愷琳 09101129 A
器樂 關舒晗 09101130 A
器樂 武斌 09101131 A
器樂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樂 於思斯 09101133 A
器樂 李彬 09101134 A
器樂 張可 09101135 A
器樂 段皓 09101136 B
器樂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樂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樂 劍雲龍 09101139 A
器樂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樂 吳祥睿 09101141 B
器樂 梁藝馨 09101142 B
器樂 劉希子 09101143 A
器樂 韓燕雨軒 09101144 A
器樂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樂 劉暢 09101146 B
器樂 張迪 09101147 B
器樂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樂 崔仙 09101149 A
器樂 范曉晨 09101150 A
器樂 李螢 09101151 A
器樂 才薇 09101152 B
器樂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樂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樂 曹洋 09101155 B
器樂 趙研 09101156 A
器樂 胡潔 09101157 A
器樂 楊子恆 09101158 A
器樂 李田 09101159 A
器樂 趙鹿嬌 09101160 B
器樂 趙海 09101161 B
器樂 秦悅 09101162 A
器樂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樂 張荷絲 09101164 A
器樂 包韋韋 09101165 A
器樂 裘曉靜 09101166 A
器樂 鄭璐 09101167 A
器樂 劉尚源 09101168 A
器樂 李澤琦 09101169 A
器樂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樂 賈欣然 09101172 B
器樂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樂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樂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樂 程孫雪子 09101176 A
器樂 程可揚 09101177 A
器樂 林昀暉 09101178 A
器樂 李璨 09101179 A
器樂 鍾寧 09101180 A
器樂 戰捷 09101181 A
器樂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樂 張颿 09101182 A
器樂 劉洋 09101182 A
器樂 郝賽 09101183 A
器樂 杜穎 09101183 A
器樂 任鏡蓉 09101184 A
器樂 靳勍 09101184 B
器樂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樂 陳憶諾 09101186 B
器樂 胡丹 09101187 A
器樂 陳永立 09101188 B
器樂 劉睿鵬 09101189 A
器樂 張佩玉 09101191 A
器樂 劉度 09101192 A
器樂 李音 09101193 A
器樂 張惠宇 09101194 A
器樂 馮嬋娟 09101195 B
器樂 付詩康 09101196 A
器樂 張梅茜 09101197 B
器樂 李直謙 09101198 A
器樂 賈文月 09101199 A
器樂 劉立雍 09101200 A
器樂 劉卓亞 09101201 A
器樂 郭毅 09101202 A
器樂 王迅 09101203 A
器樂 陳思羽 09101204 A
器樂 曲夢琪 09101205 A
器樂 宋爽 09101206 A
器樂 林琳 09101207 A
器樂 龐小亭 09101208 B
器樂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樂 李缽 09101210 B
器樂 劉牧 09101211 A
器樂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樂 徐長江 09101213 A
器樂 唐林 09101214 A
器樂 孫路 09101215 A
器樂 趙天堯 09101216 A
器樂 陳熙 09101217 A
器樂 張亞琪 09101218 A
器樂 劉悅 09101250 A
器樂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樂 宋漢禹 09101252 A
器樂 馮競旻 09101253 A
器樂 賈淯 09101254 A
器樂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樂 王啟悅 09101256 B
器樂 張怡 09101257 B
器樂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樂 李楊 09101259 A
器樂 孫樂海 09101260 A
器樂 張莉 09101261 A
器樂 顧燁璇 09101262 B
器樂 譚文天 09101263 A
器樂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樂 畢瑾 09101265 A
器樂 郭宇 09101266 A
器樂 關一男 09101267 A
器樂 鮑博洋 09101300 A
器樂 鄭楷鵬 09101301 A
器樂 蘇萌 09101302 A
器樂 許陶然 09101303 A
器樂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樂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樂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樂 劉伊 09101308 A
器樂 吳一帆 09101309 A
器樂 朱玥 09101310 A
器樂 韓藝珠 09101311 A
器樂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樂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樂 鄭嫣然 09101314 A
器樂 金軒玉 09101315 A
器樂 宋雪嬌 09101316 A
器樂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樂 敬韻 09101318 A
器樂 卓晨 09101319 A
器樂 張瑤 09101320 A
器樂 韓凱 09101321 A
器樂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樂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樂 王璐 09101324 A
器樂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樂 吳爭明 09101326 B
器樂 解薇 09101327 A
器樂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樂 黃聖 09101329 A
器樂 李卉 09101330 B
器樂 陳瑞琪 09101331 A
器樂 葛洋 09101332 A
器樂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樂 劉婭瓊 09101334 A
器樂 張艾倫 09101335 A
器樂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樂 張昊寧 09101337 A
器樂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樂 韓詩雯 09101339 A
器樂 王悅丁 09101340 A
器樂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樂 李洋 09101342 A
器樂 謝睿潔 09101343 A
聲樂 張哲乾 09102001 A
聲樂 周美雯 09102002 B
聲樂 郝遠 09102003 A
聲樂 王芊樾 09102004 B
聲樂 楊雨潤 09102005 A
聲樂 宋盈盈 09102006 B
聲樂 張佳琦 09102007 B
聲樂 邵丹丹 09102008 A
聲樂 陸晴晴 09102009 A
聲樂 康芮 09102010 B
聲樂 朱李維迪 09102011 A
聲樂 郝俊 09102012 A
聲樂 劉倩 09102013 A
聲樂 王佳碧 09102014 A
聲樂 王丹娜 09102015 A
聲樂 繆俊 09102016 A
聲樂 何睿 09102017 A
聲樂 劉方遠 09102018 A
聲樂 劉暢 09102019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陳澤 09102042 A
聲樂 鄂小凡 09102043 B
聲樂 林芳伊 09102044 B
聲樂 唐艷超 09102045 B
聲樂 明文傑 09102046 B
聲樂 董歡漪 09102047 B
聲樂 陳丁 09102048 B
聲樂 張靖敏 09102049 A
聲樂 劉浩銘 09102050 A
聲樂 任婕妤 09102051 B
聲樂 馬鈺琳 09102052 B
聲樂 陳冰 09102053 B
聲樂 北方 09102054 A
聲樂 劉興華 09102055 A
聲樂 黃子惠 09102056 B
聲樂 胡依夢 09102057 B
聲樂 陳媛媛 09102058 A
聲樂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靜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婁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吳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鄧查爾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閆經緯 09103008 B
舞蹈 陳婉瑩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吳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賈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會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騁丹 09103020 A
舞蹈 鄒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呂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曉悅 09103053 A
舞蹈 李韻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門巍 09103056 A
舞蹈 劉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劉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韻 09103064 A
表演與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與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與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與主持 王馨瑤 09104004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與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與主持 耿飛雄 09104009 B
表演與主持 鄒日東 09104011 A
表演與主持 孫雲星 09104012 B
表演與主持 婁岳超 09104013 B
表演與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與主持 劉思充 09104015 A
表演與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與主持 許權耀 09104017 A
表演與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與主持 梁藝馨 09104019 B
表演與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與主持 王馮源 09104021 A
表演與主持 楊宇航 09104023 B
表演與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與主持 馬瀟 09104025 B
表演與主持 劉帥 09104026 B
表演與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與主持 劉嘉平 09104041 B
表演與主持 張夢雨 09104042 B
表演與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與主持 楊照銘 09104044 A
表演與主持 龔玉嬌 09104045 A
表演與主持 陳冰 09104046 B
表演與主持 趙寧 09104047 B
表演與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與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與主持 劉一弘 09104050 A
表演與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與主持 劉興華 09104052 B
表演與主持 於洋 09104053 A
表演與主持 薛智軒 09104054 B
表演與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與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與主持 劉丹青 09104057 B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