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調查中心
Ⅰ 就業:沈陽地質調查中心、遼寧省地質礦產調查院待遇、福利、發展前景怎麼樣
不要只看待遇,要看發展和單位層次。
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六大地調中心,正廳級單位,遼寧省地質礦產調查院和它不在一個檔次上。
Ⅱ 中國地質調查局 沈陽地質研究所 這個單位怎麼樣。。
是中國地質勘查局下屬的沈陽地研所,你要考事業單位公務員嗎?待遇自是回不錯,發展當然好了,要知道溫答總理 以前是地礦部部長,現在當總理了對地質部的下屬單位還差事兒嗎。工資,待遇,福利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是正是職工3000還是能保證的,獎金就要看你所在處室的情況了,一般有項目的話獎金會很高的。這個回答現實,實際一點不?
Ⅲ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發展情況綜述
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我國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按照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的原則,組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兩級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即指中國地質調查局及所屬隊伍。
一、發展歷程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充分肯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原地礦部在多年改革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地質隊伍要劃分為公益性和商業性兩部分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1994年8月,朱鎔基同志批示:「地質隊伍要逐步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部隊,野戰軍吃中央財政,精兵加現代化設備,承擔國家戰略任務;地方部隊要搞多種經營,分流人員,逐步走向企業化。」明確了地質工作的改革方向。根據朱鎔基同志的批示,地礦部門著手籌備組建「野戰軍」,提出按照「精幹高效、裝備精良、專業全面、水平一流、走向國際」的目標組建地質調查機構,在對直屬隊伍改革、調整、分流的基礎上,開始組建地質調查機構業務中心。
1999年4月,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地質勘查隊伍管理新體制,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方案明確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勘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同時,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原中央管理的有關工業部門地勘隊伍進行重組為企業集團或進入企業集團公司。
1999年6月,國土資源部根據國辦發〔1999〕37號文精神,徵得中編辦審批同意,決定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原中國地質科學院管理的沈陽、天津、西安、南京、宜昌、成都等6個地質礦產研究所,原中國地質勘查技術院管理的航測遙感中心,原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劃歸中國地質調查局。
2001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地質隊伍「野戰軍」組建總體方案》,將國土資源部直屬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及12個研究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圖書館劃歸中國地質調查局歸口管理。2002年,根據《國土資源部對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結構調整方案的批復》,中國地質調查局對局直屬單位進行了結構調整。
2002年,又下發了《國土資源部對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結構調整方案的批復》,進行了直屬單位的結構調整。
2004年7月30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了《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編發〔2004〕2號),明確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國土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
2005年1月,國土資源部印發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總體思路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2號)、《關於國家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3號)、《關於進一步明確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職責的決定》(國土資發〔2005〕14號),將26個原歸口管理的地質單位整體劃歸中國地質調查局,實行統一管理。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我國國土面積、人口總量和國家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需求,與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地勘隊伍管理體制相適應,逐步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齊全、高素質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由國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兩部分組成,總體規模2.5萬~3萬人,其中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現有直屬單位1萬人規模基礎上逐步達到1.5萬人(控制規模)。
2006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明確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部署、組織實施中央政府負責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強化相關技術、質量、成果管理和社會化服務。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為基礎,按照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承擔重大任務的要求,抓緊建精建強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骨幹,充實野外地質調查技術力量,增強野外調查和科研能力。省級政府也要盡快建實建強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中國地質調查局應通過項目聯系對其進行業務指導。
二、隊伍現狀
按照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關於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要求,經過幾年的建設,隊伍框架體系已經建立,運行機制初步確立。目前,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單位根據任務、性質不同可分為以下6類:
(1)中國地質調查局局機關。它是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管理機構。新的「三定方案」明確的主要職能是: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規劃,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統一管理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對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承擔的國家地質調查工作實行項目聯系、業務指導。
(2)區域地調機構。包括沈陽、天津、南京、宜昌、西安和成都等六大地調中心,主要負責大區范圍內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管理,大區地質調查資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與服務,目前主要承擔大區綜合性地質調查研究工作。
(3)專業地調機構。包括廣州海洋地質局、青島海洋地質所、航遙中心、方法所等單位,主要承擔全國性、專業性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
(4)科技創新機構。包括地科院所屬的地質所、礦產資源所、地力所、水文所、岩溶所、物化探所、測試中心等7家非營利研究所,他們既承擔國家科技創新任務,又承擔地質調查專業領域的全國性、跨區性和專題性調查研究任務。
(5)公共服務機構。包括局發展研究中心(含全國地質資料館和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環境監測院、圖書館等單位,主要任務是向社會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務。
(6)技術支撐機構。包括中國地質科學院所屬的成都所、鄭州所、勘探所、探礦工藝所和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等5個單位,改革的目標是轉為科技型企業,主要從事地質調查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國家地質工作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到2007年底,現有在職人員6651人(具體見表3-1),其中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132人,區域地質調查機構1565人,專業地質調查機構1946人,科技創新與技術支撐機構1590人,技術支撐機構759人,公共服務機構659人。現有離退休人員人5548人。基本形成了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機構框架。
表3-1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基本情況匯總表
續表
三、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地質工作的體制、機制與市場經濟要求還不適應。商業性地質市場體系還處在培養的初期階段,礦業權市場相當不完善;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尚未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場主體尚未建立,勘查、開發一體化的局面沒有形成,市場主體缺乏競爭力。目前,由中央、省級和行業地質調查隊伍三部分組成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全國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總體上看,這支隊伍離「精兵加現代化」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國家公益性隊伍要成為地質調查的骨幹力量任重道遠;地方公益性隊伍還遠未建強做實。從地質調查工作實施的情況看,無論是中央公益性隊伍還是地方公益性隊伍,都存在規模過小,專業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過剩與人才缺乏的矛盾共存的問題。
由於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是在絕大多數地勘單位屬地化後開始組建的,且劃歸中國地質調查局直接管理的單位大多為科研機構,存在業務結構不合理、基礎薄弱等問題,雖然經過近幾年的改組改造,地質調查能力有所提高,但還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央公益性地質隊伍規模偏小。二是隊伍結構不合理。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主要是由原地質礦產部研究機構轉變而來,雖然經過幾年的建設,但隊伍結構仍然不合理:野外一線工作能力不強;專業結構不完善,缺少油氣資源調查評價隊伍;組織機構和布局不合理,職責重復交叉嚴重;餘缺並存。在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方法技術研究人員比例較大,從事野外地質調查和復合型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小;後勤服務和經營開發人員比重較大,技術人員比重較小。三是人員經費嚴重不足。中國地質調查局及直屬單位人員經費預算缺口較大。四是社會保障問題突出。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中離退休、退職人員數占的比重較大。在事業單位社會保障沒有建立的情況下,離退休、退職人員經費和醫療費不足等問題突出,隊伍負擔過重。
Ⅳ 請問沈陽哪裡有珠寶檢測的機構
遼寧省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26甲3號。
遼寧省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依法設立,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法授權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法定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的專業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檢驗中心有高級以上職稱技術人員六人,中級職稱五人,二人獲得英國寶石學會珠寶鑒定師(FGA),六人獲得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資格(CGC),二人獲得GIC鑽石分級資格,多人具有珠寶玉石貴金屬中高級檢驗員資格。
(4)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調查中心擴展閱讀
52014年10月28日,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沈陽珠寶檢測咨詢服務站在中國黃金北方國際珠寶城啟動,該站將為整個東北特別是遼沈地區提供專業的珠寶檢測服務。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國家質檢總局授權於1993年成立的,在管理體系、技術力量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沈陽站,主要承擔進出口珠寶玉石首飾的檢驗;
為各珠寶公司、加工廠、批發商、零售商等近百家商戶提供批量檢驗服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委託檢驗服務;為社會各界免費提供珠寶知識的咨詢及培訓服務。
Ⅳ 國土資源部下面有哪些部門
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部內各司局:
辦公廳
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
政策法規司
調控和監測司
規劃司財務司
耕地保護司
地籍管理司
土地利用管理司
地質勘查司
礦產開發管理司
礦產資源儲量司
地質環境司
執法監察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人事司
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5)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調查中心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負責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務院機構被分為四類:宏觀調控部門,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國家政務部門。
國土資源部放在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一類中,與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一起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部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後勁所在。這充分突出了國土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
國土資源部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法律及法規,依法行政。
並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調整組織機構,把部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到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來,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符合我國市場經濟要求的資源管理機制
Ⅵ 關於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實驗測試中心的資料
沈陽地質礦抄產研究所又叫中襲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是地調局6大區所之一,負責東北地區
http://www.shenyang.cgs.gov.cn/d6/d6.asp
Ⅶ 誰能介紹幾個全國不錯的地質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西安)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Ⅷ 六大地調中心是什麼
1、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
2、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3、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地質調查局是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
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
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8)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調查中心擴展閱讀
開展基礎地質數據採集與更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支撐。廣泛採用新的地球探測技術和數據採集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獲取地質信息,開展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環境地質和海洋地質調查,不斷提高我國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填補和更新基礎性地質圖件。
開展重要礦產資源遠景評價和戰略性礦產勘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資源基礎保障。進一步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前期調查工作,科學評價我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重要固體礦產資源潛力,逐步摸清礦產資源家底。
開展全國重要成礦區帶礦產資源遠景調查以及重要地區、重點礦種的大型、超大型礦床勘查,引導和促進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不斷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開展地質環境與災害調查評價,為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提供地質環境保障。開展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系統查明地下水的數量、質量和變化規律,建立監測網路。
開展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和區劃,建立全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和應急反應能力。組織實施國家交辦的重大工程建設前期地質勘查工作。
Ⅸ 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研究
一、概述
1.研究背景
建立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是不斷完善局屬單位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的需要。200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對有關財務指標考核進行初步研究,通過對不同類型局屬單位進行調研和投入產出的對比分析,分析其產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於各單位自身特殊性,現有的考核指標不能准確、科學地評價局屬單位財務管理與經濟發展情況,需要進一步針對不同類型單位、補充與設置相應的考核指標。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是加強部門財務管理,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當前,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財務考核工作正在開展,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指標是考核的尺度,影響局屬單位財務狀況的指標很多,每個指標只能描述某一方面的屬性,要對局屬單位的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僅僅測算幾個簡單的財務比率顯然不能得出科學的評價結果,這就需要把多種指標綜合起來組成一套合理的指標體系進行考核。
2.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有關財政支出評價。我國的財政支出評價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財政支出評價工作由於起步晚,缺乏系統性研究,尚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與財政改革的客觀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缺乏統一的法律保障;②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③缺乏科學、規范、合理的方法指標體系;④評價內容不完整;⑤評價結果約束乏力;⑥評價工作缺乏持續能力。
國外財政支出效益評價始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新政時期。60年代後,財政支出評價方法體系逐步成熟和完善,並在歐美主要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被廣泛運用,成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促進財政投資科學化,增強財政支出效果的關鍵手段。
(2)有關企業財務考核評價。改革開放以前,國內對企業的考核評價,且只側重對工業經濟的運行效果進行考核。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開始重視和研究企業考核評價問題。國內主要是從財務效益、資產安全、資產流動和發展能力等內容進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財務性指標為基礎。
但對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的研究不多,再加上局屬單位所處行業和單位性質的特殊性,不可能按照上述其他國內的指標體系及權重和標准值進行考核。
3.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類型的劃分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隊伍結構調整方案對局屬單位性質及職責的規定,結合單位考評需要,將局屬單位分為4類:地質調查機構、非營利科研機構、轉企所和公共服務機構。
(1)地質調查機構。包括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沈陽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宜昌地質調查中心、成都地質調查中心、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
(2)非營利科研機構。包括中國地質科學院機關及所屬7個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3)轉企所。包括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
(4)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機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圖書館等構成。
二、指標體系設計研究
1.設計原則
為了建立一個可行的財務考核指標體系,首先要明確設計原則,之後依據這一設計原則合理地設計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的框架構結和指標內容,最後根據這一框架結構和指標內容確定具體的指標計算方法和數據的獲取方式,設計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財務考核指標的設計既要考慮到評價研究的任務,也要符合客觀現象本身的特點、性質及其運動規律。要注意指標的代表性及體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標之間不重復、不遺漏,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
(2)可比性原則。財務考核指標在設計中要注意指標的口徑和方法具有動態可比性,並在空間范圍內也可比。
(3)可操作性原則。設計財務考核指標,既要考慮財務考核的目的和需要,也要照顧到客觀條件的可能性。要使所有指標使用的數據均可從現有的財務資料和會計核算數據中獲得,以這些可驗證的資料為基礎。
(4)統一性原則。財務考核指標設計要注意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的聯系和統一的原則。
(5)尊重歷史慣例原則。在長期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經濟統計以及經營管理過程中,已經形成一些理論和實踐證明能夠對特定內容予以反映的若干指標。
2.指標設計注意的問題
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不是一些指標的簡單堆積和隨意組合,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建立起來並能反映一個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財務管理狀況的指標集合,在設計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中,單位財務經濟指標、單位財務管理狀況等方面都應該得到體現,而且應得到同樣的重視,否則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
(2)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應當充分反映和體現局屬單位財務經濟與管理的內涵,從科學的角度去系統而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局屬單位經濟發展的實質。
(3)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應當相對地比較完備,即指標體系作為一個整體應當能夠基本反映局屬單位經濟發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徵。
(4)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數量不宜過大,在相對比較完備的情況下,指標的數目應盡可能地壓縮,以易於操作為限。指標數目過大將會使人們難以把握和採用。
(5)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應具有獨立性,即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應當互不相關、彼此獨立。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指標體系保持比較清晰的結構,另一方面可以保證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數目得到壓縮。
(6)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應具有可測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標也應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與之相對應。另外,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應當明確,不要過於復雜,計算所需數據也應比較容易獲得和比較可靠。
(7)對於一些難於量化的指標採用專家問卷等調查方式。鑒於專家調查方式存在一些困難及可能產生的隨意性,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應盡可能減少難於量化或定性指標的數量。
(8)局屬單位財務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內容在一定的時期內應保持相對穩定,這樣可以比較和分析局屬單位經濟發展和財務管理情況。當然,絕對不變的指標體系是不可能的,指標體系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3.指標體系設計
財務指標是以簡明的形式,以數據為語言,來傳達財務信息並說明財務活動情況和結果。綜合考慮財務分析內容和「事業單位會計通則」中規定的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的指標設置,由於中國地質調查局屬單位的類型不同,單位所負責內容不同,各類型單位指標體系設置也不相同。
(1)地質調查機構指標設置。包括預算執行率、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資產負債率、對外收入增長率、財務管理水平。
(2)非營利科研機構指標設置。包括預算執行完成率、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資產負債率、對外收入增長率、財務管理水平。
(3)轉企所指標設置。包括預算執行率、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資產負債率、對外收入增長率、人均對外收入、財務管理水平。
(4)公共服務機構指標設置。包括預算執行率、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資產負債率、對外收入增長率、財務管理水平。
4.指標的解釋
(1)預算執行率。預算執行率是衡量單位財政預算資金(不含國債、基建撥款)執行情況的指標,為當年財政預算資金支出數與當年財政預算資金收入數的比率。
預算執行率=財政預算資金支出數/財政預算資金收入數
其中:財政預算資金支出數是指當年由財政預算安排支出的總額(是報表《局屬單位行政類財政撥款收支決算表》中「用財政撥款收入安排的支出合計」)。財政預算資金收入數是指當年財政預算資金的總額,包括當年財政預算批復數修正值和上年結余數之和,各項當年財政預算批復數修正值=各項當年財政預算批復數×(12-財政預算批復月份)/12,12月份批復不參與考核。
(2)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是衡量單位開展業務活動效率的指標,為當年單位總支出數與在職職工人數之比。
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總支出數/在職職工人數
其中:總支出數是指單位當年全部支出數的總額,包括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事業單位經營支出和其他支出。
(3)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事業單位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開展業務活動能力的指標,以及反映債權人提供資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該指標反映一定時期負債占事業單位資產總額的比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4)對外收入增長率。對外收入增長率是衡量單位對外創收的能力變化的指標,為當年對外收入與上年對外收入的比率。
對外收入增長率=(當年對外收入/上年對外收入)×100%
其中:對外收入包括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和其他收入,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轉企所包括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其他單位不包括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
(5)人均對外收入。人均對外收入是衡量單位對外創收能力的指標,為當年單位對外收入與在職職工人數的比。
人均對外收入=當年對外收入/在職職工人數
其中:對外收入包括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和其他收入,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轉企所包括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其他單位不包括獨立核算經營企業的收入)。
(6)財務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是衡量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的指標,其考核內容包括:財務機構是否獨立、財務規章制度是否健全、預算、財務決算、統計報表資料質量、審計財務檢查情況等方面。
三、考核指標權重的設置研究
確定考核指標後,為能夠體現考核對象的代表性,同時兼顧差異性,需要確定各指標之間以及各類型單位的權重,以便通過一系列加權計算,得出考核結果。本研究運用「德爾菲」法對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賦權,「德爾菲」法是一種主觀定權法,其本質是由專家對考核指標直接賦權,通過均值和方差分析,反復測算,消除權重系數的可能誤差,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權重系數確定法。
在專家賦權時考慮到為能夠客觀評價單位財務管理與經濟發展狀況,應該以可以計量的財務數據為主要考核依據。因財務數據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有時不能完全揭示評價對象全貌,因此採用計量與評議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首先確定計量指標權重為90%,非計量指標權重為10%。指標具體權重,見表10-2。
四、考核評分標准研究
制定客觀准確的考核評分標準是局屬單位財務指標考核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需要。
1.Kane和Lawler的6條標准與Smith的3條標准
J.S.Kane與E.E.Lawler(1980)從可測量的角度提出了6條選擇評價指標的標准,即不確定性原則(Uncertainty)、可能性原則(Likelihood)、可觀察性原則(Observability)、非污染性原則(Noncontamination)、排他性原則(Exclusiveness)和可驗證性原則(Verfiiability)。
Pat ricia C.Smith則認為:需要覆蓋的時間范圍(the time - span tobe covered)、所需要的確定性水平(the speciifcity desired)及與個體、組織需達成目標的吻合度(the closeness to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pproached)是確定標准時必須加以考慮的3個方面。具體地說,評價指標應當滿足3個條件:第一,是與個體、組織或社會需達成的某些重要目標有關。這包括兩個方面:①是指被認為是重要目標的效度,即對評價指標的測量既不應受到無關方差的污染,也不應不能充分解釋組織和個體欲實現的重要目標;②是指目標實現測量的效度,即測量不應是有偏差的或微不足道的。第二,是可靠性。即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或可能明顯類似的)測量方法所做出的評價的一致性。第三,是實用性。即將要使用評價指標做決策的人必須認為評價指標是現實的、合乎情理的和可接受的。
2.考核評分標準的屬性
考核評分標準的屬性包括:①與單位和組織有關;②穩定的或可靠的;③能夠區分出好與差;④實用的等4個方面。
3.考核評分標准建立
根據上述有關理論,對考核評分標准進行研究,見表10-2。
表10-2 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財務指標考核評分標准一覽表
說明:分值中有「()」的為基準分,滿分為100。
(1)財政資金完成率的考核評分標准。該項得分=標准分×財政資金完成率。
(2)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的考核評分標准。與同類型直屬單位的平均數比較,達到平均數得滿分。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低於平均數的,該項得分=標准分×(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同類型直屬單位人均完成總貨幣工作量平均數)。
(3)資產負債率的考核評分標准。地質調查機構、非營利科研機構、公共服務機構:低於20%(含20%)得滿分。大於20%,該項得分=標准分×[1-(資產負債率-20%)],最低為0。
轉企所:低於30%(含30%)得滿分。大於30%,該項得分=標准分×(1-(資產負債率-30%)),最低為0。
(4)對外收入增長率的考核評分標准。未達到上年80%的該項不得分,達到上年80%的得基準分,達到上年80%~110%的,該項得分=基準分+(標准分-基準分)/(110%-80%)×(實際完成率-80%),超過上年110%的得滿分。
(5)人均對外收入的考核評分標准。與同類型單位人均對外收入的平均數比較,達到平均數得滿分。人均對外收入低於平均數的,該項得分=標准分×(人均對外收入/同類型直屬單位人均對外收入平均數)。
(6)財務管理水平的考核評分標准。由於該指標為定性指標,其考核主要是運用綜合考核影響單位考核的相關非定量因素,對單位財務管理整體狀況進行定性分析判斷。具體為第一,財務機構是否獨立,滿分為2分;第二,財務規章制度是否健全,滿分為2分;第三,預算、決算、統計報表資料質量,滿分為4分;第四,審計、財務檢查情況,滿分為2分。
五、考核結果的類型判定
綜合考核結果依據考核指標體系得分產生,以最終考核得分和考核類型加考核級別表示,並據此編制考核報告。考核類型用字母表示,包括優(A)、良(B)、中(C)、低(D)、差(E)5種。考核級別是指對每種類型再劃分級次,採用在字母後標注「+、-」號的方式表示。
1.類型判定
考核類型以指標體系的綜合考核得分為依據,按85、70、50、40四個分數線作為類型判定的資格界線。
優(A):綜合考核得分達到85分以上(含85分);
良(B):綜合考核得分達到70分~85分(含70分);
中(C):綜合考核得分達到50分~70分(含50分);
低(D):綜合考核得分在40~50分(合40分);
差(E):綜合考核得分在40分以下。
2.級別標注
每種評價類型再劃分級別,分別是:
優:A++,A+,A;
良:B+,B,B-;
中:C,C-;
低:D;
差:E。
當綜合考核得分屬於「優」、「良」類型時,以本類分數段最低限為基準,每高出5分(含5分,小數點四捨五入),提高一個級別;
當綜合考核得分屬「中」類型,60分以下用「C-」表示,60分以上(含60分)用「C」表示,當綜合考核得分屬於「低」、「差」類型,不分級別,一律用「D」、「E」表示。
六、指標測算驗證情況
為了檢驗指標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以《中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度財務情況報告》數據為依據,對2006年度的局屬單位包括財政資金完成率、資產負債率、對外收入增長率、人均對外收入、財務管理水平等5個財務考核指標進行了測算。測算結果比較符合實際,說明該考核指標體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來對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進行跟蹤評價。
Ⅹ 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的組織結構
綜合管理部門: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審計室)、人事教育處、財務資產處、總工程師室、科技與裝備處、項目監督管理處
技術業務部門:綜合研究室、東北亞地質礦產研究室、信息資料室、東北實驗測試中心(國土資源部東北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基礎地質室、礦產資源室、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室、勘查技術室
其他部門:經營開發部、離退休管理處、物業管理部(後勤服務中心)、地質勘查院、隆豐賓館、寶玉石檢測站
單位規模:中央編制辦批准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編制為275人。截止至2006年12月,現有職工440人,其中在職247人,離休16人,退休177人,具有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人員包括基礎地質、資源調查評價、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物化探、遙感地質、GIS、測試分析等專業領域共111人,其中研究員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56人,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55人;具有博士後3人,博士19人,碩士25人,在東北地區國家地質調查工作的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單位佔地面積5400平米,房屋建築面積8621平米。中心實驗室包括有國土資源部東北地區實驗測試中心及遼寧省技術監督局授權的遼寧省寶玉石檢測站,擁有各種大型檢測儀器50餘台(套),主要包括X射線衍射儀、X-熒光光譜儀、激光拉曼儀、紅外光譜儀、電子探針能譜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儀、光柵光譜儀、等離子體質譜儀、全普直讀等離子體光譜、原子吸收儀、原子熒光儀、偏反光顯微鏡、離子色譜儀、元素分析儀、地球物理測試及水文地質探測等儀器設備;同時,擁有海事衛星通訊設備、GPS定位儀、全站儀、大型列印機、大型掃描儀等等。中心圖書館藏各類地學專業圖書、刊物近8萬冊,積累了有關我國東北地區區域地質和全國貴金屬地質調查研究方面的大量資料,並存有1999年以來完成的東北地區國家地質調查成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