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寧夏地質災害防範措施

寧夏地質災害防範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09 23:38:11

『壹』 關於做好地震引發地質災害有關防範工作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近日,雲南、廣西、四川省(區)等地連續多次發生地震,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雨雪異常天氣,引發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雲南、廣西等省(區)在地震發生後,立即派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組趕赴地震現場,會同當地國土部門開展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應急調查、排查和群測群防等工作,防範意識強、工作積極主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兩會」將至,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依然艱巨,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繼續做好有關防範工作。現就有關工作要求如下:

一、繼續加強領導,提高防範意識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領導,提高防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密切關注地震影響和氣候變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繼續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防範措施,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值守工作。

二、加強隱患排查,做好預報預警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發生地震和強降雨雪後,要即刻部署,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和復查工作,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隱患點,要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設置相應警示標志,切實加強監測預警等各項措施,尤其對於公路、鐵路以及建設項目施工地區,要加強對不穩定斜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責成有關單位及時採取應急排危除險措施,以消除隱患。

三、繼續加強值守,確保信息暢通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工作。尤其是「兩會」前後,要選派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應急值守人員,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負責同志要輪流帶班指導。要繼續強化信息報送工作,確保信息及時准確。一旦出現重、特大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要及時核對報告信息,並即時啟動應急響應,要在第一時間組織應急工作組趕赴現場,幫助和指導當地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

有重要情況,及時報部。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2013年2月21日

『貳』 怎樣防範地質災害

你得從很多角度去考慮,政府機構,個人意識,專家類別。主要還是個人防範意識,多了解一些地質災害常識,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救助他人。

『叄』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總結怎麼寫

應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貌。排查的依據、目的和取得的主要成績數據版;第二部分,做法權和經驗。如何排查,排查出多少類型的隱患點,分別敘述。在排查中採取什麼方法,取得的成效或經驗;第三部分,存在問題。排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四部分,下一步做法。如何利用排查成果指導下一步的工作,以及對存在問題提出採取的措施、對策或辦法。以上供參考。

『肆』 如何預防地質災害

1、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內容可包括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地質災害的種類、防治、預報、報告制度,如何安全選擇村民住宅用地防範地質災害,在雨季如何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災害發生時如何處置及應急救災等內容。各地可按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公開進行專題學習和培訓活動,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張貼宣傳畫等效方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搶險救災能力。
2、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
地質災害的發生大多與強降雨有關。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預警區的人員在下雨的時候提高警惕,注意防範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其作用類似於雨天提醒大家帶把傘。為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開展實際降雨量監測,一旦發現實際降雨量將要達到地質災害發生的臨界值,立即通知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居民採取措施,及時預防避讓,減少損失。
3、建立群測群防體系。
群測群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也是實踐證明的、現階段我國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必須動員民間力量,也就是發動群眾搞好群測群防,及時發現災情,及時上報災情,及時處理災情。群測群防如同在地災危險區增加了成千上萬個「災害預警器」,有利於地災防治工作的全方位開展,有利於提高防災減災效率和效果。要著手建立災害預防體系,逐級落實責任,明確遇到什麼情況要上報、報到哪兒。遇到緊急情況,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比如敲鑼打鼓或高聲吶喊,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4、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路。
不少地質災害由降雨誘發,為此由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開展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是對地質災害進行區域性的預測預報。因此,根據降雨氣象預報,結合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條件,可以對那些主要由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預報。由於氣象部門的監測點多集中在市區和平原,在山區的監測點相對少。而地質災害多發在山區,建立地質部門自己的降雨監測點迫在眉睫。
5、加強地質災害工程實踐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適用條件及方式:大多數房後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質滑坡,選用滑坡後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或削方減載護坡等工程措施較為適應。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能促進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條件,防治作用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需較長時間才能發揮其效益。根據調查區地質災害特點和自然經濟條件,泥石流區,地面塌陷區及水土流失區應採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經濟損失。
(3)避讓措施
①雨天避讓措施。對災害隱患點和變形斜坡,採取雨天臨時避措旌,各鎮在防災預案的基礎上編制安全轉移預案,雨天對受威脅戶。一作轉移地點安排。應根據就近原則、轉移地(接受戶)不受地質災害或其它災害威脅的原則進行操作。
②搬遷避讓措施。對一些危險性大、危害性嚴重的地質災害,防治費用超過搬遷費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採用搬遷避讓措施。調查區需搬遷避讓或已搬遷的災點。

『伍』 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要想防範地質災害,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提高防範意識,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及時撤離,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輕易在危險地帶停留,並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監測工作,進行主動防範。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

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一般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停留,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地方相關部門報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陸』  地質災害應急防範「明白卡」

根據已圈定來的地質災害危險源點、隱患點,由政府部門填制簡易的卡片,統稱為「明白卡」。將地質災害的基本信息、誘發因素、危害人員及財產、預警和撤離方式以及政府責任人等,落實到鄉(鎮)長和村委會主任以及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村民,並向村民詳細解釋具體地質災害防治內容。

向地質災害隱患區群眾發放的防災避險明白卡(四川宣漢,2004)

『柒』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防範措施

(1)發現前兆復時,應立即制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通知其他受威脅的群眾。

『捌』 如何應對地質災害

應對地質災害的復具體途徑如下:制

1、注重防災和減災。防災,就是早發現,早避讓,能搬遷就盡快搬遷;減災,就是在項目建設選址過程中進行危險性評估,避免災害的發生。

2、遇到災害時,應沉著冷靜,迅速撤離危險地段。不要立即進入災害區搜尋財物,以免再次發生滑坡、崩塌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及時報告災情,沒有電話通訊、汽車無法通行的地區,要立即派人將災情報告政府。

3、應把地質災害避災搬遷放在各類搬遷的優先位置。群眾一旦搬離隱患點,這里的地災就不會對任何人產生生命威脅,這樣便是從根源上防止了地災。

(8)寧夏地質災害防範措施擴展閱讀

地質災害的分類有:

1、滑坡: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2、崩塌: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3、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4、地面塌陷: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玖』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對策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東西向橫跨寧夏中部,沿線地質災害以泥石流和洪水沖蝕、風蝕沙埋、鹽漬土腐蝕、坍岸、地震液化為主,在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的基礎上,根據沿線地質災害的發育特徵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和防治的難易程度,進行危險性綜合評估,並堅持以工程建設為中心,就大不就小的原則,首先將地質災害危險性劃分為危險性大、中等和小的三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將評估區劃分為14個危險性區段。其中,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的8段,危險性小的6段(圖8-4,表8-8),總體上,評估區土地適宜於建設輸氣管線。

表8-8寧夏段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

續表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措施的建議

工程沿線地質災害應本著以防為主,及時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則。現按災種提出防治對策與措施建議。

(1)泥石流和洪水沖蝕:凡是管線從泥石流溝經過的,為防止泥石流對溝床的下切侵蝕,應增加埋設深度,同時要加保護層。

(2)風蝕沙埋:管線經過流動沙丘區,應加大埋設深度,在沙樑上的埋置深度應以沙丘間最低基準面為准向下埋深2m。

(3)煤層自燃:管線樁號CA085—CA088段的煤層曾發生自燃,應採取削坡和壓蓋等方法,或增大煤層與管線的距離,或消除其自燃的可能。

(4)鹽漬土腐蝕:選用強抗腐蝕的管材,設置防護層或採用其他如隔離牆等形式,消除鹽漬土的危害。

(5)坍岸:加大埋設深度,同時對溝岸進行砌護等措施,防治坍岸危及管線。

(6)地震液化:對輸氣站宜採取地基處理措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